对听、视、触觉等刺激反应过度诊断详述

合集下载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之一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除了常见的强迫症症状,例如反复洗手、检查等,还有一部分患者对特定声音表现出过度敏感的症状。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现象,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1. 强迫症和声音敏感的关系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

强迫观念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难以摆脱的想法、意念或冲动;而强迫行为则是患者为了减轻或避免强迫观念带来的焦虑,而不得不不断地进行的特定动作或仪式。

在强迫症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对特定声音表现出了过度敏感的症状。

他们可能会对某些声音,如门关上的声音、钟表的滴答声等,产生强烈的厌恶感或焦虑感。

这种声音敏感可能会引发强迫行为,例如不断检查门是否关好、关闭一切会发出声音的设备等。

2. 声音敏感的原因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2.1 神经生物学因素研究发现,在强迫症患者中,大脑中与情绪调节有关的区域以及与感觉处理有关的区域存在异常。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对特定声音的感知和情绪反应异常敏感。

2.2 认知因素强迫症患者往往具有过于细致和完美主义的个性特征,他们可能对各种声音进行过度解读和过度关注。

他们可能将某些声音与负向的经验或情绪联系起来,进而触发他们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2.3 早期经验早期的负向经验,如对特定声音的负面经历或受到过强烈的语音约束等,可能导致强迫症患者对特定声音产生过度敏感的情绪反应。

3. 应对和治疗对于强迫症患者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症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应对和治疗:3.1 情绪调节训练通过咨询师的指导,患者可以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正念等,以减轻对特定声音引发的焦虑和厌恶感。

3.2 曝露疗法曝露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强迫症治疗方法,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引发过度敏感的声音,并逐步减少对声音的恐惧和回避反应,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3.3 药物治疗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来减轻患者对特定声音的过度敏感。

正常婴幼儿各阶段对外界声音反应及言语表现

正常婴幼儿各阶段对外界声音反应及言语表现

正常婴幼儿各阶段对外界声音反应及言语表现听觉发育表现过程0个月:Moro反射、眼睑反射、觉醒反射。

1个月:对突然的声音(伸手、惊醒、闭眼、停止哭闹、向声源转头)。

2个月:睡眠时对较大的声音(抖手、眨眼或惊醒)。

3个月:睡眠时对突然的声音已经无(抖手、眨眼或全身抽动),对环境的声音感兴趣去寻找,对声音有表情。

4个月:关注环境的声音,对熟悉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关注。

对意外的声音感兴趣。

5个月:听到闹钟声时转头,能分辨出亲人与自己的声音,对突然的大声害怕、哭。

6个月:凝视与说话者的面部,叫其名字时转头,对电视、收音机声音敏感。

7个月:对邻室或室外的声音关注,与谈话时也发出声音,对愤怒的声音感到受惊。

8个月:模仿动物叫声并感到喜悦,对母亲的斥责声会哭。

9个月:对外界各种声音有兴趣,能简单对声音做反答(如:再见),听到歌声可手足舞蹈,寻找声源,对声音的强度有反应。

10个月:模仿学话,小声唤名字马上回头。

11个月:随音乐节奏活动,对简单的示意能作出反应。

12个月:寻找大人指出的方向,对邻室的声音表示好奇,可以指出五官的位置。

言语发育过程(0-6个月为学语前期,7-12个月为学语期。

)4个月:发出无意义的多音节元音,称过渡喃语期。

6-8个月:可发出多音节的元音与辅音,无词意,称标准喃语期。

10-12个月:可以伴随声音作出无意义的动作,或自己边发声边做无意义的动作。

称发声伴随动作期。

12个月:开始说出1-2个有意义的单词,称有意义语期。

发现孩子听力问题后该做哪些事情?如何为孩子重建听力?很多家长发孩子听力有问题后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下面几个步骤是可以指导家长如何诊断、干预孩子的听力问题。

发现孩子听力问题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确诊孩子是否真的存在听力问题,确诊听力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检查是:ABR\耳声发射\声导抗,如条件许可还可以加做一个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或40HZ诱发电位;通过这些检查我们不仅可以确诊孩子是否真的存在听力问题,还可以判断引起听力损失的病变部位,进而对孩子听力损失的性质进行确定(如为感音神经性还是传导性等)。

Rood疗法又称多感觉刺激疗法

Rood疗法又称多感觉刺激疗法

利用个体发育规律促进运动的控制能力
运动控制发育的4个阶段
个体发育顺序
1.仰卧屈曲 2.仰卧至侧卧 3.俯卧伸展 4.颈肌的共同收缩 5.俯卧肘支撑 6.四点/手膝位 7.站立 8.行走
利用个体发育 的8个运动模式
感觉与运动的关系
1.有控制的感觉输入可以诱发肌肉的活动神 经运动能力的发育是感觉性运动控制的基 础,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育成熟。 2.感觉刺激根据个体发育水平逐渐由低级 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所获得的肌肉反应又 可以反馈给中枢神经系统加强其调节能力。 感觉刺激一般是通过两种反射来进行。
具体应用
(一)痉挛性瘫痪 (二)弛缓性瘫痪 (三)吞咽和发音障碍 (四)促进膈肌收缩改善呼 吸 (五)整体伸展模式的诱发
(一)痉挛性瘫痪
1.缓慢/持续的牵拉降低 肌张力
2.轻刷擦
3.体位作用 4.反复运动 5.抵抗痉挛模式的运动
通过关节持重增加关节的稳 定性
(二)弛缓性瘫痪
1.整体运动 2.快速刷擦
皮肤感觉促进技术
美国Margaret Rood(PT&OT)
Rood疗法又称多感觉刺激疗法。它源于 19世纪关于发育和神经生理的理论。 主要观点是:感觉输入决定运动输出; 运动反应按一定的发育顺序出现;身、 心、智是相互作用的。尽管神经科学 的发展对很多原有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但是感觉刺激对运动的重要性一直是 得到重视的。
Rood技术-本体感觉刺激
(1)兴奋手法 ① 快速牵伸肌肉;② 轻叩肌 肉的肌腱或肌腹;③ 快速挤压肌腹;④ 在 关节活动范围的末端施加牵伸;⑤ 牵伸手 或足内肌;⑥ 抗阻收缩;⑦ 挤压关节。⑧ 骨突处加压。
Rood技术-本体感觉刺激
(2)抑制手法 ① 轻柔挤压关节;② 持续加压肌腱附着点; ③ 缓慢推摩与轻微挤压背侧脊神经区;④ 缓慢转动体位;⑤ 中等温度,但不能高于 体温。⑥ 肌肉持续牵伸;⑦ 远端固定、近 端运动,即患者取手膝位保持手膝不动, 做躯干前、后、左、右和对角线运动,适 用于手足徐动症。

戈登征检查方法

戈登征检查方法

戈登征检查方法
加里·戈登检查法是一种检查脑损伤称为临床考察方法,由英国神经病学家加里·戈
登于1933年发明。

此方法包括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三大部分:认知(感知-认知)能力、精
神状况以及行为和情绪。

它主要分为六个步骤:现场检查、关联检查、情绪回顾、社会化、精神回顾和知觉检查。

首先是现场检查是通过评估神经系统功能,例如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行为和情绪状
态来诊断脑部损伤的。

其中认知功能指的是检测患者的认知能力,以评估失语、动作及其
意义,思维逻辑、语言技巧等。

精神状况指的是检测患者的精神状态,以评估其潜伏感觉、情绪、记忆及其意义等情绪状态。

行为和情绪指的是检测患者的行为和情绪状况,以评估
其压力反应、改变行为及其原因等情绪变化。

其次是关联检查,是指对患者的家庭史,尤其是婴儿早期发育史,最近两年度内出现
了什么改变以及患者经历了什么样的事件来评估他们的损伤程度。

接着是情绪回顾,是指对患者和其家庭之间的情绪关系进行检查,并研究先前的情绪
事件和现有的情绪反应,以及家庭组织中的情绪氛围等。

然后是社会化,是指对患者的社会面貌进行评估,主要是考察患者的社会资源、社会
接触情况及其能力等。

再者是精神回顾,是指检测患者的心理状况,综合考察患者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智力
水平及其能力等。

最后是知觉检查,是指对患者身体感觉和视觉、听觉、空间定向等能力进行检查,以
诊断脑部损伤。

加里·戈登检查法能够有效诊断患者的脑损伤,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不易
发现潜在的精神障碍,比如抑郁、焦虑等情况,因而不能将其作为独立的检测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简介

感觉统合训练简介

感觉统合训练简介感觉统合训练,是为了使儿童充分感知各种刺激,在大脑进行感觉的统合,并作出适应性反应,因此,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是采取游戏形式,使孩子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同时游戏的项目是个别化、针对性的设计。

感觉统合训练因势利导激发儿童对训练项目的兴趣,在游戏中促使儿童坚持活动,协调儿童各种感觉活动的兴奋与整合。

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不是刻板单调的教导儿童活动,而是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游戏训练。

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有的存在着前庭失衡问题,有的表现为触觉功能不良,有的以学习能力不足为主,因此感觉统合训练就不能像做早操一样,大家一个模式,一样操练,那么对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儿童就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所以感觉统合训练要针对各个儿童自身的特点,选择和设计特定环境项目,让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中交互作用,从而刺激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育。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

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儿童在训练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意志想象进行挑战。

1、用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2、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到快乐,自动自发才有效3、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因人而异4、每天都有多样的感觉刺激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是运用一定的器材,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以前没有或缺少的感受,即进行“补课”。

例如玩沙游戏、海洋球游戏、大龙球压滚游戏等可促进触觉功能的发育;平衡台、滚筒、吊缆等可促进前庭功能的发育;跳床、滑板、拍球等对于身体协调能力有促进作用等。

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后,动作较前协调,手的操作能力提高,情绪较稳定,暴怒行为明显减少,注意力改善,在低年级中,学习能力有长进,成绩提高等。

婴儿对外界刺激反应

婴儿对外界刺激反应

婴儿对外界刺激反应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婴儿是生命的起点,对于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开始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这些刺激会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观察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身体发展的进展。

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感觉、情绪和物理反应等。

首先,婴儿的感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非常敏感。

他们的五官,尤其是听觉和视觉系统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当他们听到声音时,会停下手头的事情,转头朝声源方向看过去。

这表明婴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方向感已经出现。

同时,婴儿的视野也会逐渐扩大,他们对色彩和形状开始产生兴趣。

当他们看到鲜艳的颜色或有趣的形状时,他们的眼睛会亮起来,他们可能会伸手触摸或试图抓取物体。

其次,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还涉及情绪。

在初生之时,婴儿的情绪表达较为简单,通常分为快乐、悲伤和不安全感。

当他们感受到温暖和爱的时候,他们会展现出快乐的表情,比如微笑和咯咯笑。

而当他们感到不安全或不熟悉的刺激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哭闹或不安的行为。

这些情绪反应不仅是婴儿与外界交流的方式,也是他们在学习和适应环境中的重要手段。

更重要的是,婴儿对刺激的反应还涉及到他们的身体反应。

从出生后的几周开始,婴儿的身体控制逐渐进步。

他们能够抬头、转动身体,并试图在地面上爬或滚动。

这些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主动反应,也是婴儿运动器官发展的重要标志。

此外,婴儿还会通过吮吸、握持和将物体放入嘴中等方式来探索周围环境。

这些动作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表现,也是婴儿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积极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会不断变化和发展。

他们的感觉系统将继续成熟,他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来自世界的信息。

他们对声音的反应将逐渐扩展到对语言的理解,他们将开始模仿声音和表达自己的意愿。

他们的视觉系统将逐渐发展到能够追踪移动的物体,并逐渐分辨事物的轮廓和细节。

多动症检查报告怎么看

多动症检查报告怎么看

多动症检查报告怎么看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

该病症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控制障碍等。

这种病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进一步的成长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情况下,了解多动症的原因或是症状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想要准确地确定一个病人是否罹患多动症就需要进行专业的检查。

以下是关于多动症检查报告的一些基本信息和解读方法。

一、多动症诊断的综合评估多动症诊断的综合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患者本人或者是患者的家长提供,包括病发时期、病症表现、影响等内容。

2. 实物测试:常规包括注意力、心理以及行为方面的测试。

这些测试往往通过一些问卷和测试方式进行,包括CPT(连续性执行测试)、TOVA(持续性错误测试)等。

3.心理评估:这部分内容通常由专业心理学家进行,包括采用标准的临床心理学方式进行的智力评估,以获得关于患者的认知结构方面信息。

包括记忆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4.采用医学方式:包括神经系统、心理学、和行为学上作出鉴别。

还有的时候会涉及到血液检查等方法,主要是为了排除一些其他的疾病和多动症的可能联合存在的疾病等。

总的来说,这些方面的评估会形成一个综合评估报告,报告将会针对患者的症状、病史、心理测试与评估、医学诊断和其他病情的考虑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病患是否罹患了多动症。

二、注意力测试的结果解读在注意力测试中,CPT和TOVA的分数和结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其中有一个测试的分数特别低,说明患者在注意力方面有很明显的问题。

CPT测试通常均为一个简单的计算测试。

患者会被要求在一个屏幕上不断出现的数字口算。

在数字中夹杂着出现特殊的数字,例如“3”、“5”和“7”等,这些特殊的数字就要求患者去做出相应的反应。

测试通常持续15到20分钟。

根据患者的表现,这个测试的得分通常用来评估患者的注意力不足、停顿以及持续时间中犯错误的次数。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视知觉能力包含了三方面的能力:1.短时间内记住所 见的材料的能力;2.观察事物细微差别的能力;3.手 眼协调能力
婴幼儿视知觉的发展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色、形两维的感知 时间知觉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立体) 方位知觉
研究目的:儿童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的发展 研究被试:195名,4-9岁儿童 研究方法:测验法(图片)
指导语:“我要给你看一些画,每次只看一张。你要告诉 我,你看到了什么,他们看起来象什么。”如果漏看了部 分或整体,追问:你看还有别的什么吗?
研究结果:
只看部分 只看整体 部分整体
4岁
71%
18%
11%
9岁
21%
0
79%
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 到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 又能看到整体(7、8岁),但尚未把部分与整体联系起 来。最后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实现部 分与整体的统一(8、9岁)。
1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前庭平衡觉差触觉防御过强2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感表现触觉反映有问题3容易跌到或撞墙前庭或双脑分化不足4苯手苯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前庭感觉不足5固执脾气暴躁触觉反映有问题6粘人爱哭性情孤僻触觉反映迟钝7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触觉反映迟钝8怕碰别人身体容易吵架触觉反映迟钝9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前庭和视觉平衡有问题10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前庭和双脑分化不完全11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触觉敏感12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触觉敏感13写字无法在眶内笔画经常颠倒前庭感觉不良14发音不佳语言发展迟缓触觉反应迟钝15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本体感不成熟16喜欢爬高却不感走平衡木本体感不足17爱玩旋转游戏长时间也不会眩晕前庭不良本体感不66应用

言语治疗学-刘燕

言语治疗学-刘燕

⾔语治疗学-刘燕实验⼀:失语症的治疗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要求:必做⼀、实验⽬的1.掌握失语症的治疗原则。

2.熟悉失语症的检查⽅法与评估标准,中国康复研究中⼼失语症检查法。

3.了解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语⾔交流⽅法的训练。

⼆、实验内容通过观看录像/病例讨论,能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失语症的临床表现的理解,进⼀步利⽤临床常⽤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失语症检查法、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语⾔交流⽅法的训练,熟悉失语症的评定、鉴别诊断、评定报告及训练规划、治疗、康复。

三、实验原理、⽅法和⼿段失语症是指由于脑部器质性病损,导致原已习得的语⾔功能受损,表现为对语⾔符号的感知、理解、表达和组织运⽤能⼒等某⼀⽅⾯或⼏⽅⾯功能障碍的临床症候群。

失语症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减退造成的语⾔障碍,也不包括视听器官、发⾳器官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阅读、听语、构⾳和书写障碍。

因先天或幼年疾病引致语⾔学习困难,因其语⾔系统未建⽴,也就⽆所谓丧失,造成的语⾔功能缺陷也不属失语症范畴。

⼈的⼤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功能较多的称为优势半球。

失语症通常是由于优势半球受损引起的。

除少数⼈外,绝⼤多数⼈的优势半球位于左侧⼤脑⽪质及其连接纤维。

优势半球不同特定部位受损,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语症。

例如,Broca和Wernicke 提出的语⾔分区分别与语⾔表达和语⾔理解相关。

失语症的治疗是⼀项长期⽽系统的⼯作,治疗时间通常需要数周⾄数⽉。

治疗的⽬的是提⾼病⼈的听理解能⼒、阅读理解⼒、⼝语表达能⼒、语⾔书写能⼒以及实⽤交流能⼒等。

最早报道对失语症病⼈进⾏系统⾔语治疗主要采⽤⼝语训练和模仿训练诱导等⽅法治疗病⼈,6个⽉后取得了⼀定的疗效。

长期实践证明失语症的治疗不仅要考虑到病⼈语⾔功能的缺失,还要重视对病⼈不利的社会家庭环境,低下的实际交流能⼒和⼼理障碍等。

因此系统性的失语症治疗应包括:⾔语训练;促进交流能⼒的措施;家属健康教育和社会环境调整;⼼理疏导等四个⽅⾯。

调节异常的评估与处理 调节过度的概念及评估

调节异常的评估与处理 调节过度的概念及评估
常表现为任何需要调节放松的测试都可能有异常表现。
01 调节幅度正常。 02 单眼与双眼调节灵活度下降,特别是正镜片通过困难。 03 NRA正常或偏低。 04 BCC<+0.75DS,可表现为调节超前。
调节过度的体征
可有内隐斜。这时调节异常是主要原因,患者对特定调节 05 刺激产生调节过度,伴随发生过度的调节性集合,视近时
即产生内隐斜;调节过度导致集合的过度。
有时又表现为高度外隐斜。此时患者集合不足是主要因素, 06 由于集合不足,患者动用过度的调节性集合以代偿正融像
性聚散功能,此时调节过度是继发因素,此类患者因集合 不足,可能出现外隐斜。
调节过度的诊断
诊断
症状 体征
与近距离用眼相关视疲劳 视物模糊,眼胀 畏光,Fra bibliotek身性症状。如,头痛
调节过度的概念及评估
concept &Assessment of Accommodation Excess
调节过度
调节 过度
调节过度的概念 调节过度的症状 调节过度的体征 调节过度的诊断
调节过度的概念
• 调节过度又称调节过强(accommodative excess)或调节痉挛(spasm): 患者在需要调节放松时有功能障碍,调节反应超过调节刺激,因调节过多导致 集合,可表现为内隐斜。
调节过度的症状
视物模糊,在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 症状更明显,视远视近均模糊,如 看黑板看电视及驾驶
从视远转为视近或从视 近转为视远时聚焦困难
视物模糊一般不稳定, 一到晚上及长时间近距 离工作后症状更明显
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 头痛视觉疲劳,并伴一系列特异性 全身症状如头痛、全身乏力等
调节过度的体征

感觉系统的定位诊断

感觉系统的定位诊断

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传导路共同特点
1.均有其特有的感受器 2.均包括三级神经元
(第1级神经元在神经节,第3级神经元均在丘脑内)
3.均有一个交叉 4.均经内囊、终止于皮层
三、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
• (一)皮节的重叠支配
1. 皮节--每一个脊髓神经后根支配的皮肤区域
一.感觉消失: 二.感觉减退: 三.感觉过敏: 四.感觉过度: 五.感觉分离: 六.感觉异常: 七.感觉倒错: 八.疼痛:
1.浅感觉分离性障碍 2.深浅感觉分离性障碍
一、感觉消失
• 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引起感 觉。临床上可分为全部感觉消失 、痛温觉消失、触觉消失及深部 感觉消失。
二、感觉减退
• 对刺激的感觉反应迟钝,但并未 完全消失。可分为全部感觉减退 ,通、温觉减退,触觉减退及深 部感觉减退。
五、感觉分离
• 在某一区域内,某一种感觉单独障碍 ;
• 脊髓空洞症时痛温觉障碍,触觉正常 。脊髓痨是深感觉障碍,浅感觉正常 ,皆属于感觉分离。
六、感觉异常
• 无任何刺激而产生的不正常的感觉。 • 多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
七、感觉倒错
• 对刺激的感受发生错觉,把触觉误认为是痛觉, 把冷误认为是热,临床较少见。
(薄束及楔束的纤维受损) • 病变侧病灶以下出现深部感觉障碍(减退或消失)。也可能发
生触觉的轻度障碍。 • 深部感觉障碍时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 深部感觉障碍对首先出现震动觉障碍,以后出现位置障碍。
2.脊髓侧索损害
3.脊髓半离段综合征 4.脊髓全离段损害
八、脑干病变
病损时易出现交叉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 1.延髓病变

意识障碍的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的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的名词解释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在感知、理解和判断事物的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其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知和反应出现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医学中,意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包括脑部病变、代谢紊乱、药物反应等。

意识是人类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是个体对自我、外界环境和社会世界进行感知的能力。

它包括对内部刺激(例如思维、情绪)和外部刺激(例如声音、光线)的感知。

意识的水平可以分为清醒、嗜睡、昏迷和麻醉四个层次,其中清醒是最高层次,昏迷和麻醉是最低层次。

意识的产生和维持需要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等结构和神经递质的协同作用。

不同种类的意识障碍表现形式各异。

最常见的意识障碍是昏迷,指个体对外界刺激和内部刺激均无反应,无法自主控制身体动作和睁开眼睛。

昏迷可能由脑部损伤、药物过量、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在昏迷状态下,个体生命活动需要医护支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挽救生命。

除昏迷外,还有其他一些意识障碍的类型。

嗜睡是指个体处于半清醒状态,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有限的反应,但在没有刺激时容易陷入沉睡。

意识模糊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变得模糊不清,思维迟缓,反应迟钝。

抑制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作出过度抑制的反应,例如对光线、声音和触觉过敏。

木僵是指个体丧失统筹协调能力,表现为僵硬、无目的性的运动。

意识障碍的诊断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医生需要考虑一系列的因素,例如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有时可能需要进行脑电图、脑磁共振等进一步检查。

治疗意识障碍的方法取决于其原因。

在急性坏疽性脑病变或颅内压增高等急性危重症时,需要立即抢救治疗,例如对颅内高压采取手术减压措施。

对于代谢紊乱导致的意识障碍,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纠正血糖水平异常。

药物中毒所致的意识障碍需要进行解毒和支持性治疗。

总之,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在意识水平上出现异常,影响其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感知和反应。

它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并且可能危及生命。

各种临床评分(全面、具体)

各种临床评分(全面、具体)

【ASA评分】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于麻醉前可将病人分为5级:Ⅰ级:正常健康。

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Ⅴ级: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Ⅳ级病人麻醉危险性极大。

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Apgar评分】--------------------------------------------------------------------------------------------体征评分标准---------------------------------------------------------------――――――――――――0分―――――――1分――――――― 2分----------------------------------------------------------------皮肤颜色―――――――青紫或苍白―身体红、四肢青紫――全身红心率(次/分)――――――无―――――小于100次/分―――大于100次弹足底或导管插鼻反应――无反应――有些动作如皱眉―――哭、喷嚏肌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四肢能活动呼吸――――――――――无――――慢、不规则―――――正常、哭声响------------------------------------------------————---------娩出后1分钟评定一次,称Apgar 1min评分;娩出后5分钟评定一次,称Apgar 5min评分。

儿童自闭症常用筛查、诊断量表(abc量表、CARS评定量表、行为量表CABS)

儿童自闭症常用筛查、诊断量表(abc量表、CARS评定量表、行为量表CABS)

1)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共57 个项目,每个项目 4 级评分,总分≥31 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样症状, 总分≥67 分提示存在孤独症样症状,适用于8 个月~28 岁的人群。

2)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lancy Autism Behavior Scale ,CABS):共14 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 2 级或3 级评分。

2 级评分总分≥7分或3级评分总分≥14 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问题。

该量表针对2~15 岁的人群,适用于儿保门诊、幼儿园、学校等对儿童进行快速筛查。

当上述筛查量表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将儿童转介到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2)常用诊断量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是常用的诊断工具。

该量表共15 个项目,每个项目 4 级评分。

总分<30 分为非孤独症,总分30~36 分为轻至中度孤独症,总分≥36 分为重度孤独症。

该量表适用于 2 岁以上的人群。

附件: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BC 量表)我们曾在自闭症诊断治疗成功实例一文中提到过,如果家长等怀疑小孩是否得了自闭症,可自己先用国际上常用的ABC 量表,以较为简单地自我检查患儿,以便尽量早期发现,尽早治疗。

今特介绍孤独症(自闭症)行为量表(ABC 量表),简称ABC 量表如下:孤独症(自闭症)行为量表(ABC 量表)是一具有诊断价值的量表,由学者Krug 于1978 年所编制。

ABC 量表共有57 个项目,包括了感觉、情绪、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归纳为感觉(S)、交往(R)、躯体运动(B) 、语言(L) 及生活自理(S) 5 个因子。

ABC 量表简便易行、稳定良好。

(回答为是或不是 2 种。

是得题后分数,不是得0 分,例如第一题如答是得4 分,如答不是得0 分,余类推。

把所有分加起来得总分。

总分57 分为筛查分、67 分为诊断分。

)1 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 42 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 前庭神经—眩晕 平衡障碍 眼震
眩晕的分类及表现
一、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病变) ▪ 周围性眩晕(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
颅外段) ▪ 中枢性眩晕(脑干内前庭系统)
二、非系统性眩晕(全身系统疾病)
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区别
眩晕 眼震 平衡障碍 自主神经 其它
周围 重 细小 旋转/摇摆 明显 听症状 短 水平
2. 深感觉:运动、位置、 震动觉
3. 复合感觉:实体、图形、 两点辨别觉、定位、重量 觉
感觉的解剖和生理
感觉的传导径路
▪ 痛温觉、轻触觉: 皮肤感受器 周围支 脊髓后根节 中枢支后角 交叉 脊髓丘脑束 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
深感觉、识别觉: 肌肉、关节、肌腱 周围支 脊髓后根节 中枢支后索 薄束、楔束 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交叉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
脑死亡的主要表现
1. 过深昏迷 2. 自主呼吸停止 3. 脑干反射消失 4. 无脑电活动 5. 腱反射、腹壁反射及颈以下痛反射可无或
存在 6. 排除其它原因
第二节 失语、失用、失认症
一、失语: 1. 意识清醒、精神正常、无发音器官
病变无视、听觉障碍 2. 说、听、读、写能力降低或丧失 3. 后天获得性
光反射的传导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 视束→ 中脑 顶盖前区→艾-魏核 →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 约肌
调节反射:视近物时两眼汇聚、 瞳孔缩小
阿罗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调节 反射存在
艾迪(强直)瞳孔:一侧瞳孔散 大,光反射、调节反射缓慢
第四节 眩晕和听觉障碍
▪ 蜗神经—耳聋、耳鸣

可有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无失神经电位
有失神经电位

视功能异常的诊断

视功能异常的诊断

调节幅度
查表法: Donder’s表
年龄 10 20 30 40 50 60
近点(CM) 7 10 14 22 40 100
调节幅度(D) 14 10 7 4.5 2.5 1
调节幅度
公式法: Hofstetter 公式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0×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0.40×年龄
什么是调节? 引起调节的因素? 调节对人眼视物的影响?
正视眼
调节:眼的屈光力增加,使近距离物体 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像。
调节
调节
睫状肌
不调节
移近法测定调节幅度
调节远点(r ):调节静止最远能看清的一点。 调节近点(p):最近能看清的一点。 调节范围:r-p 调节幅度=P-R P:看近点所用的屈光度
视功能异常的诊断
主讲人:
调节异常诊断标准
一、调节过度(调节超前) 二、调节不足(调节滞后) 三、调节不能持久(灵敏度的异常)
调节过度(调节超前)
症状:
1.视物模糊、视力不稳定 2.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头痛 3.畏光、对光敏感、从视近转为视远时聚焦
困难
调节过度
体征:
调节幅度:>正常,年龄最小AMP2D 负相对调节(NRA)减弱 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D镜片通过困
负镜片法是通过眼前增加负镜来刺激调节,获得调节广度的具体值。
调节幅度
负镜片法:
顾客配戴CAMP眼镜 在40cm处放置近十字视标,近灯,照明良
好 眼前每三秒增加-0.25DS的镜片,边加边询
问视标是否变模糊了,如果模糊视在3-5秒 内恢复,可以继续增加屈光度,但如果超过 5秒仍没有恢复,停止测试,记录最后清晰 时所加总值并加上2.50D即为调节幅度。

感觉功能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
2.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累及延髓外侧部,损伤脊 髓丘脑侧束和三叉神经脊束,出现病变对侧肢体 的痛觉、温度觉障碍和病灶同侧的面部感觉障碍。
3.偏身感觉障碍:脑桥和中脑损害时,出现对侧偏 身和面部的各种感觉缺失,一般伴有病变同侧颅 神经运动障碍。
(四)丘脑型感觉障碍 丘脑为第3级神经元的起始部位,损害时出现对侧偏身(包
三、躯体感觉检查和评定的注意事项
(一)检查感觉功能时,患者必须意识清醒。环境 安静,温度适宜。
(二)检查时注意两侧对称部位进行比较。 (三)先检查浅感觉,然后检查深感觉和皮质感觉。 (四)根据感觉神经和它们所支配和分布的皮区去
检查。 (五)先检查整个部位,如果一旦找到感觉障碍的
部位,就要仔细找出那个部位的范围。 (六)禁止暗示性提问。 (七)如有感觉障碍,应注意感觉障碍的类型。
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
脊髓丘脑侧束的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为颈、胸、 腰、骶的纤维。 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在内,楔束在外, 由内向外由来自骶、腰、胸、颈的纤维排列 而成。 髓内感觉束的这种层次排列特点对脊髓的髓 内、髓外病变诊断有重要意义。
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一)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 1.末梢型:出现对称性四肢远端的各种感觉障碍,
3.实体觉:嘱患者闭目,将一熟悉的物件放于患者手中, 嘱其抚摸以后,说出该物的属性与名称。
4.图形觉:用手指或其他东西在患者皮肤上划一几何图形 或数字,由患者说出所写的图形或数字。
5.其他大脑皮质感觉:通常大脑皮质感觉检查还包括重量 识别觉(识别重量的能力)以及对某些质地(如软和硬, 光滑和粗糙)的感觉。
1.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各种感觉 缺失或减退。
2.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 Brown-Sequard syndrome):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 对侧痛、温度觉障碍。(其原因为:脊髓向大脑皮质传

作业治疗学第五章名词解释

作业治疗学第五章名词解释

作业治疗学第五章名词解释
感觉统合障碍分型:感觉调节障碍、感觉辨别障碍与运用能力障碍.
感觉统台障碍是指大脑不能有效组织处理个体所接收到的感觉
讯息,导致机体无法产生适应性行为,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出现一系列行为和功能障碍,可由多种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
素导致,涉及触觉、本体觉、前庭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系统.
感觉统合评定必须与神经运动功能评定、智力测验、气质问卷、既往诊断等结果相结合,从异常行为表现、器具评定以及量表评定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定,综合分析.
治疗技术应用原则:感觉统合治疗须遵循以儿童为中心、针对性,成功快乐.全面性等原则.
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是指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多次组织分析、综合处理,作出适当的反应,使机体和谐有效地生活、学习。

即组织来自身体及环境的感觉的过程,使得身体能在环境中有效率的运用.
感觉寻求是指机体因不能满足感觉需求而不断地寻求更强或更长时间的感觉经验,表现为动个不停、爬高爬低、故意跌倒等.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具有目标导向的行为,能在接触外部环境后作出恰当的反应,从而学到新的经验。

这种成功应对环境挑战的反应,即为适应性反应.
感觉餐单是一种治疗策略,是作业治疗师在替儿童做感觉统合疗程时的重要部分,是指按照个别儿童的感觉需要而设计的多重感官活动,就像是均衡的菜单一样,能为神经系统提供适当的营养素,帮助儿童维持稳定的情绪及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感觉餐单的感觉大多针对三大感觉系统:触觉、前庭觉与本体觉.。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措施
针对姿势平衡障碍的护理措施包括评 估个体的平衡能力和跌倒风险,为其 提供安全环境,如增加扶手、改善照 明等。此外,教育和心理支持也是促 进个体积极应对姿势平衡障碍的重要 方面。个体可能需要接受专门的康复 训练,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和本体 感觉训练等,以改善姿势平衡能力和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05
THANKS
感谢观看
营养过剩
机体无法消耗多余的能量,导致脂肪堆积, 引发肥胖等问题。
关节负担增加
过重的体重对关节产生过度压力,导致关节 疼痛、损伤等。
低于机体需要量
体重减轻
摄入的能量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体 重下降,甚至出现营养不良。
免疫力下降
营养不足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抵 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贫血
缺乏铁、叶酸等造血物质导致贫血, 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排泄形态紊乱:
尿失禁
神经性尿失禁
由于神经损伤或疾病引起的排 尿功能障碍,导致尿液无法控
制。
应力性尿失禁
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导致尿液在 膀胱压力下流出。
急迫性尿失禁
由于膀胱肌肉过度活动,导致尿液 无法控制地流出。
便失禁
肛门括约肌损伤
由于肛门括约肌受损或手术引起 的排便失控。
神经性便失禁
由于神经损伤或疾病引起的排便 功能障碍,导致大便无法控制。
感觉过敏或减退
1. 评估患者的感觉过敏或减退程度及 范围,了解其原因及伴随的症状。
3. 对于感觉减退的患者,应注意观察 其皮肤触觉、温度觉等是否有异常, 并做好皮肤护理。
2. 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活动,避免患者 受伤或意外。
4. 对于感觉过敏的患者,应减少不必 要的触碰和刺激,提供舒适的休息环 境。

感觉过度诊断详述

感觉过度诊断详述

感觉过度诊断详述
*导读:感觉过度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轻轻触摸病人一侧肢体,立即引起该侧肢体难以忍受的剧痛,疼痛并不局限于刺激部位,可以波及全身,这种刺激的强度与感受性之间不成比例,即为感觉过度现象。

1、感觉倒错:觉误认为冷觉,非疼痛性刺激而诱发出疼痛感觉等。

感觉倒错在临床上少见,而且仅限于浅层感觉。

2、感觉迟钝又名感觉抑制。

可因各种因素引起感觉阈限升高或因情绪抑制所造成。

患者对强烈的刺激不能感知或感觉轻微。

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谵妄或其他类型的意识障碍,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和抑郁症等。

3、感觉过敏:系指感觉阈值低下,弱刺激出现强反应的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常见于浅层感觉,其中尤以痛觉过敏多见,触觉过敏少见。

痛觉过敏除了触觉刺激或痛觉刺激可以引起外,温度刺激时也可以引起。

减低有害的刺激,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活动,增进个案自我控制的感觉。

保持周遭环境简单明确。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感觉过度的诊断,感觉过度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感觉过度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
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听、视、触觉等刺激反应过度诊断详述
*导读:对听、视、触觉等刺激反应过度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克拉伯病由丹麦儿科医师Krabbe于1916年首先报道,当时称为婴儿家族性弥漫性硬化,后来也称之为Krabbe病。

本病也有专家主张归类于神经系统细胞器疾病,为一种溶酶体病。

临床上依据发病年龄可分为两个类型:婴儿型及晚发型。

婴儿型Krabbe病为主要类型,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为3个阶段:
1.婴儿出生时正常,出生后数周至数个月内(多在3个月内,10%在1岁后)发病;其共同特点为,患儿极易兴奋、受惊,无诱因频繁哭叫,全身僵硬,无故发热、呕吐,进行性智能及活动减退,发育缓慢。

2.此后逐步出现肌张力增高,交叉腿,身体侧扭,踝阵挛,对听、视、触觉等刺激反应过度,伴有抽搐和进行性精神运动恶化。

3.晚期患儿进一步发展成盲、聋和恶病质状态,有痉挛性发作和去皮质强直,但对周围无任何反应。

少数患儿可伴脑积水,高热和多汗、多毛等体征。

预后极差。

常于1岁之内死亡,存活2年以上者少见。

晚发型病者少见,可于5~6岁之后出现抽搐、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视神经萎缩。

早期痴呆和锥体束征阳性。

晚发者可生存至10岁左右。

典型的症状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检测患者血白细胞及血清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半乳糖脑苷-β-半乳糖苷酶活性缺乏,为诊断确定的主要依据。

对听、视、触觉等刺激反应过度的鉴别诊断:
1、对声音敏感: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
经症。

以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为特征,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

但患者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

2、感觉过度:是由于病变的影响,刺激必须达到较强的程度才
能被感知。

病人通常只能感知强烈的疼痛刺激及温热刺激。

从刺激开始到被感知之间有一段潜伏期,至于刺激的部位与刺激的性质及程度,则往往不能正确地指出。

3、感觉过敏:即感觉增强。

感觉阈值降低或强烈的情绪因素造成。

临床表现为患者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和敏感,显得难以忍受。

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是。

多见于丘脑或周围神经病变,精神科
见于神经衰弱、癔症、疑病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4、精神过敏:精神过敏也叫心理过敏,神经过敏。

指有些人对
特别的事情有种特别的厌恶感,在接触的时候会感觉特别的难受。

就像过敏的人接触到了过敏原一样。

轻则自我感觉不佳;重则有
多疑病态出现。

会使人精神严重受损 ,难以像正常人那样愉快地生活。

遗传代谢性疾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对听、视、触觉等刺激反应过度的诊断,对听、视、触觉等刺激反应过度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对听、视、触觉等刺激反应过度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