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解析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中学)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中学)【填空题】第1题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正确答案】:学校教学工作包括下面五个基本环节:(1)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填空题】第4题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正确答案】:(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填空题】第15题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填空题】第19题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和民主法治等多方面。
冈此德育不仅仅是道德品质教育,故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填空题】第21题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
由此可知,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二者不能等同。
故题目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填空题】第22题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2014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整理
2014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一、简答题1、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试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2、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简述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4、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5、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3)教育具有相当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当独立性6、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1)准确的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和基础(2)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3)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7、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8、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提供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
2014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4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选题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是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连续性C.差异性D.顺序性【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即在一定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
由于年轻一代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3.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简化”并消除不良因素而非全盘接受,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解析)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解析)1【答案】A。
解析:海底地形中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是海沟。
2【答案】C。
解析:海底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4-6千米的大洋海盆。
3【答案】A。
解析:50°N附近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圈,为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大洋东部洋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为暖流,流经地区海水温较高,海水的蒸发量大,盐度也高。
4【答案】D。
解析:暖层也叫电离层,在强烈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中的N2、O2分子电离成了离子,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5【答案】D。
解析:若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产生重力作用,会坠落到地球表面,而地球表面的海陆之比约为7:3,因此,流星体坠人到陆地表面的可能性为30%。
6【答案】C。
解析: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因此答案选C。
7【答案】A。
解析: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最大,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因此答案选A。
8【答案】C。
解析:当地纬度为21°34´N,则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该地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因此当地的最小太阳高度角为90°一纬度差(21°34´+23°26´)=45°,利用正弦的余切值计算出楼间距与甲楼的高度相等,为25m。
9【答案】A。
解析:首先依据图例确定图示方向,然后依据图示等高线判断此地貌是沙丘,西北侧坡度缓,东南侧坡度陡,风向由坡度缓的一侧吹响坡度陡的一侧,所以该地的盛行风向是西北风。
从西北方吹来的风中夹带着沙,这些沙被“沙丘”阻挡后被留在“沙丘”的西北方,沙丘的范围向风吹来的方向扩大,因此沙丘的移动方向是西北。
10【答案】C。
解析:依据等高线图判断是沙丘地貌,沙丘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的沙漠中,四个选项中只有甘肃位于西北。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山底和山顶的温度相差6℃,根据高度每上升1 000米,温度下降6℃,可知队员们攀登的高度为1 000米。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述与教育相关的特征,包括智力、性格、身体素质等。
环境:指一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家庭、学校等外在条件。
学校教育: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这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又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
学校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构成要素。
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促使他们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包括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包括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___的掌握研究理论、___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这些理论都在不同方面对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
遗传素质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与教育相关的特征,环境则指一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家庭、学校等外在条件。
学校教育则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这三个因素共同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
养目标,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
智育是基础,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智育的补充和发展,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014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2 分)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A.分科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那一教学原则()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0.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1.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练习法D.情感陶冶法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13.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功能性14.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15.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A.波浪线B.斜线C.U 型曲线D.倒U 型曲线1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17.学生的识记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现行组织者D.互相协助18.小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效能感19.小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决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是()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消退法D.合理情绪法2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A.有效说服B.树立榜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21.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哪种特征()B.理智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二、辨析题(每题8 分,共32 分)2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23.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24.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25.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26.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27.简述德育过程的节本规律28.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29.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四、分析题(每题18 分,共36 分)30.尼克·胡哲1982 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称为“海豹肢症”。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答案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考点教育的属性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C文字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答案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考点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D文字解析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掌握了学校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
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答案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考点人的身心发展概述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D文字解析不同的学生各有其特点,设置供学生选择的兴趣小组正是遵循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原则。
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答案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阶层本位论考点教育目的的理论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B文字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答案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考点教育制度概述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D文字解析资本主义社会为培养合格工人发展资本主义,开创了义务教育制度,德国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答案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考点课程内容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A文字解析课程的文本有三种形式,分别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绝密资料】2014年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_七门各章重点(全)—中学版
教师职业道德(共17分,单选2 多选1 判断3 案例分析 1个 10分)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解读1.(判断、选择)道德的内涵: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
4 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选择)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3.职业道德作为成人阶段应遵循的一种道德规范,它是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在人们特定的职业实践中产生、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4.(选择)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道德)5.(判断)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6.职业道德重要性意义:① (判断)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 (判断)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过程的各种矛盾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着教师的劳动态度和工作效果。
③ (判断)教师职业道德也对学生产生重大的教育作用,并以学生为中介影响全社会。
7.(选择)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分析: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性。
(选择)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体现示范性。
8.(选择)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作用):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9.(选择)奴隶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主张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肯定师德的榜样作用。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戴行”;“有道者劝以教人”视为教师的大善。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重点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重点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
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
(4)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体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措施。
(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人类的社会发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
因此,教育的方针和目的最终也要转变到以“人”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上来。
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使人的全面发展与其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的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目的。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2.培养受教育者独立的人格3.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1)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深化教育改革(2)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3)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4)优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几乎没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2)学生缺乏足够的活动休息时间(3)学生发展偏离正常轨道(4)学生身心健康深受影响以人为本的内涵:教育价值观是指一所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是每个师生为人处世的最高价值导向,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其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
2014年国考教师资格证考点解析
2014国考资格证考点解析湖北华图产品教研部李璟萱2014年国考资格证报名的步伐越来越临近,小伙伴们要赶紧行动起来哦!湖北华图也在积极的为大家备考助力。
下面华图产品教研部的教育专家就结合其中的一个考点为大家做详细的备考解析。
在这一考点中,有两点常常容易考到:考点一: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这一考点客观题和主观题都频繁出现过。
真题再现: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它具有极大的()。
A.实践性B.能动性C.人为性D.活动性【答案】C学校教育活动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1)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
(2)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
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3)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是一种以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真题再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A.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B.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C.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D.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E.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答案】ABCDE【解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经常会跟考点二混淆。
考点一是解释为什么。
考点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最近发展区)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真题再现: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其特殊性表现正在()。
2014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
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 加里宁B. 马卡连柯C. 凯洛夫D. 苏霍姆林斯基2. “当其可之请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 差异性B. 可变性C. 稳定性D. 不平衡性3. 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
A. 传递功能B. 创造功能C. 更新功能D. 传播功能4. 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体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癸丑学制D. 壬戌学制5. 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类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A. 事实性文献B. 工具性文献C. 理论性文献D. 经验性文献6. 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
A. 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B. 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C. 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D. 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7. 三(1)班现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
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 说服教育法B. 实践指导法C. 陶冶教育法D. 品德评价法8. 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 双趋式冲突B. 双避式冲突C. 趋避式冲突D. 多重趋避冲突9. 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2014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综合素质》(中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各位参加了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快来看看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的“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吧,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论演讲家的教育》D《理想国》答案A2、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连续性C差异性D顺序性答案A3、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清除其不良因素。
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答案A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答案A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答案A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答案A7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A人口分布B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D生产力水平答案D8、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A学科课程B拓展性学科课程C辅助性学科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答案D9、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解析)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的内涵的掌握情况。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相比最大的差别正是在其社会性上。
尽管在教育人时要考虑到人也是动物,尽管人也有自然的生存本能,但是人之所以需要教育不是因为直接产生于生物本能,而是因为产生于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和社会延续、发展的需要。
教育一开始就是一种既为了个体,又为了社会,且二者交织而不可分割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和为了社会的指向性是人类的教育与所谓“动物的教育”的根本区别。
故C项正确。
A项:延续性是指教育具备对技能、经验进行代际连续传递的特征。
毋庸置疑,人类教育必然具有一种延续性。
同时动物对生存本能的传递也具有延续性,只是动物的教育仅停留在第一信号系统即身体器官的具体行为传递上,而不能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即利用语言进行“类”化经验的优化传递。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模仿性不是人类教育与动物教育的差异,而是共同点。
动物的教育植根于动物的生物本能,它的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其开展过程就是小动物模仿老动物进行捕捉食物、逃避天敌等生存活动。
人类也是动物,人类的教育最初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模仿性不是动物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的本质区别所在。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永恒性是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一,是指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只要人类存在,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教育存在。
永恒性并非区别人类的教育与动物的教育的本质属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等。
谁有权利领导教育,谁有权利接受教育均是由国家相关政治制度决定的。
故D项正确。
A项: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
2014年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提要
2014年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提要第一章职业理念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教育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要求考生能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能够针对我国中学教育职业理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第一节教育观高频考点提要:1.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节学生观高频考点提要: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有差异学生的共同发展;3.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第三节教师观高频考点提要: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观的转变;2.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高频考点提要:1.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相关概念;2.教育活动中教育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高频考点提要:主要教育法律法规分类解读。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山西总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226号高新区动力港二层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能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够正确判断教师职业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涵,把握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在联系。
2014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重点和考试技巧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7、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8、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9、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
56、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57、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58、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 )
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
D、分离焦虑
18、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22、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62、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
2014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材料分析题)
2014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4分,共42分)1.材料一主干部分:刘老师调整教育策略,主动参加二班的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人发言,在学校举办的晚会上,他和二班学生一起唱歌。
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答:刘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值得赞扬的。
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肓的学生观。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做主体需求、能够主动发展的人;把学生看做完整的人; 把学生作为有发展潜力的人;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
刘老师做到了以上几点,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共同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鼓励内向的人发言,可见老师把学生当作有发展潜力的人,并有的放矢的因材施教;在晚会上还和学生一起唱歌,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的把学生当做独立个体平等的对待。
因此刘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体现了素质教肓的学生观理念。
2.材料二王老师鼓励学生写小说。
(学生的小说写得差,并且父母不同意子女写小说)夸奖学生思维活跃。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答:教师职业道德共包含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爰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肓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材料中的老师体现出教书肓人、热爱学生的道德规范。
(1)教书肓人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优路网校教书肓人指遵循教肓规律,实施素质教肓t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材料中王老师鼓励学生写小说,并赞扬其思维活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激发其创新意识,正是体现了教肓与人的职业规范。
(2)关爰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爰,就没有教肓。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p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材料中王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小说写得差而指责其不务正业打击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并且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这微到了^名老帅对自己学生应有的尊重,充分表现出了对学生的关爱呵护。
【233网校】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1
第一章职业理念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教育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要求考生能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能够针对我国中学教育职业理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高频考点提要1.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一、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入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肉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索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解析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框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2.一个10岁的儿童能够通过9岁组的全部项目和10岁组的一半项目,按照比率智商计算,他的智商是B
A.90
B.95
C.100
D.105
3.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4.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B
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高尚的动机
D.成功感
5.迁移的实质是A
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B.新旧知识的同化
C.新旧知识的顺应
D.新旧经验重组
6.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A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7.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后,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行为属于C
A.操作熟练
B.操作整合
C.操作模仿
D.操作定向
8.以下不属于PQ4R阅读策略(预览、提问、阅读、反思、背诵、复习)的是D
A.预览
B.反思
C.背诵
D.回忆
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B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10.以下道德情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一项是D
A.事业感
B.自尊感
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
11.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C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12.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A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13.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D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4.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D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5.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观摩是C
A.正式的
B.非正式的
C.组织化的
D.非组织化的
16.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维果茨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B
A.阶段发展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人格发展理论
18.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19.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肯定。
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A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20.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这种失眠属于什么失眠C
A.情景性
B.新奇性
C.假性
D.正常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框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B.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C.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教师学习过程
D.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E.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学生
22.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几个阶段?ABCD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E.操作同步
23.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ABCDE
A.接受
B.反应
C.评价
D.组织
E.性格化
24.消除自卑感常用的方法包括ABCE
A.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
B.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C.消除非理性观念
D.用激将法刺激学生,让他们通过逆反心理产生正面的动力
E.帮助学生不时有成功的体验
25.CAI的优点体现在ABCD
A.交互性
B.即时反馈
C.以生动形象呈现信息
D.自定步调
E.同步教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请在答题卷相应的题号旁作答。
26.简述迁移的作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7.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P59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由于行为派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
28.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P120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
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
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
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
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
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识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
练习。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这时言语已转变成为动作的体现者,成为加工动作对象的工具。
所以,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