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教资综合素质全知识点

教资综合素质全知识点

教资综合素质全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教资综合素质涵盖了教师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基本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简单说就是考查一个人是否具备做教师的综合素养。

②重要程度:它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敲门砖一样,不通过综合素质,就没法拿到教师资格证,而且这门知识反映的素养也是当一名好教师必须具备的,无论是教学中的教育理念、道德要求还是基本教学能力。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基本的文化知识基础,像基本的历史、地理概念等,也需要对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例如知道教育的基本目的等。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如果通过考试成为教师,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正确对待学生,遵循法律法规进行教学,还能在文化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自己处理日常教育工作各种事务的能力。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教资考试学科体系里处于基础核心的位置,它贯穿了教师在职业观念、道德、文化修养和基本能力各个层面。

②关联知识:与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知识有关联。

例如好的教育观念可以指导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师职业道德约束学科教学法的运用。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比较难,因为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比如文化素养部分涵盖古今中外的知识。

- 关键点:重点在于把握教师职业理念中的学生观、教育观等核心概念,法律法规的关键条款,职业道德规范等。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是必考科目。

- 考查方式: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等。

选择题考查各种理论、法律法规等的细节;材料分析题会让你根据提供的教师教学情境分析其是否符合职业理念、职业道德等;写作题考察综合素养对一个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教师职业理念:包含教育观(强调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等)、学生观(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观(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引导者、促进者等角色转变)。

教育观就是你对教育的根本看法,比如是单纯看成绩还是注重综合素质;学生观就是你怎么看待你的学生,不能老把他们当一成不变的孩子,要知道他们是在发展变化中的。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主要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一、教育观1.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生观1. 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

2. 学生是独特的人:个体差异、个性特点等。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人格、主体性等。

三、教师观1.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成长。

2.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教学问题、教育教学方法等。

3.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

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需求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五、教学实施1. 课堂教学管理:组织教学、调控教学过程、处理突发事件等。

2. 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等。

六、职业道德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教育教学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严谨治学、提高自身素质。

七、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宪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等。

八、科学素养1.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

2. 科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据分析法等。

九、文化素养1. 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中外文化等。

2. 文学艺术: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

以上是对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的详细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集锦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集锦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集锦教师资格证是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和认定的证书,通过合格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综合素质知识点进行集锦,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1.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主要包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忠诚守信、关心学生、遵纪守法等要求。

2. 师德师风的内涵和要求: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要求,包括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严守纪律、形象端正等要求。

二、教育学和教育教学法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本质的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学科、教育管理等。

2. 教育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策略:教育教学法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基本原理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等,教学策略包括提问、讨论、实验等。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 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学生在心理上逐渐从儿童向成人转化的过程,其特点包括个体差异、渐进性和复杂性,规律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

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包括关心关爱、尊重个体差异、综合预防、因材施教等,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训练等。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终身学习等,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潜能等。

2. 教材的选择和评价原则:教材的选择原则包括贴近课程标准、科学与文化并重、综合素质教育等,评价原则包括准确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五、教育评价与学业考试1.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公正性、导向性等,方法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过程评价等。

2024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2024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2024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1. 素质教育的内涵。

-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 新课改的教学观。

-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让学生经历过程,要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特点,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

-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学生观。

1.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 学生是发展的人。

-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互补性要求教育要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包括教师道德素养、情感素质、审美素质、学术素质、实践素质等多方面内容。

具体包括:1. 教师道德素养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

围绕教育工作所涉及的道德问题,如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同行关系、如何处理学校与社会关系等。

2. 教师情感素质教师应该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同理心。

情感素质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3. 教师审美素质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通过践行美育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4. 教师学术素质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5. 教师实践素质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

第二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素质,是教师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

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其他专业素质。

1. 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

2. 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组织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有效管理教学过程。

3. 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4. 教学评价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价能力,能够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其他专业素质包括课程开发能力、辅导与指导能力、教师自身素养、教育实践能力等。

第三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道德情操教师教育观念和道德情操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202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教育观: “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两全一个一重点)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1。

面向全体;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

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

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的唯一途径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一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一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一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一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一因材施教(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3。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一、教师资格证与综合素质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必要证明,它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合素质不仅包括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还包括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在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综合素质的知识点,对于提高申请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键词:职业素养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2、爱岗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试卷。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

4、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以身作则,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6、终身学习: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三、关键词:专业知识1、学科知识:掌握所教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动态。

2、教育教学知识: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

3、课程知识:了解课程性质、目标、内容、评价等,能够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4、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知识:掌握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四、关键词:教学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2、课堂组织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3、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能够与学生、同事、家长等进行有效沟通,协同解决问题。

4、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能够对自身教学进行客观评价,不断反思并改进教学质量。

五、关键词:心理素质1、情绪稳定性:能够控制自身情绪,避免因个人情绪影响教学工作。

2、抗压力能力:能够承受工作压力,遇到问题时保持冷静,妥善处理。

3、自信心:相信自身能力和价值,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4、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学生、同事、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解决问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一、综合素质概述综合素质,是指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它不仅包括个人知识、技能和能力,还包括对社交、文化、时事和思想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诉求一个人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教育发展中,综合素质已经开始成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综合素质部分占考试总分数的15%。

二、考点分析综合素质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教育文化、法律法规、政治经济和社会热点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各方面的重点内容:1.教育文化教育是一项人类文明的基石。

了解中国教育文化的历史和现状非常重要。

需要了解《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家教育政策,知道如何进行入学考试等方面的信息。

2.法律法规作为教师,必须了解教育法律法规。

了解教育法是一项必修课程。

知道公民的基本教育权利和义务,了解学校的制度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了解诸如教育不平等、校园欺凌等和校园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也非常重要。

3.政治经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是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

政治经济知识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也占有相应份额。

了解政治、经济示范区的建设、金融政策、外贸政策、税收政策、当前社会热点等方面的信息非常有意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社会发展趋势。

4.社会热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于社会热点的考察占分数较大。

社会热点包括国家政策与发展、公共政策、社会心态、社会风气、国际局势等方面。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激发学生思考,开阔学生视野。

三、备考建议针对以上考点,以下是备考建议:1.阅读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方面的资料教育法律法规方面需要通过阅读政府部门发布的资料来学习。

根据自身需要,可以阅读教育部召开的会议纪要、公告、法律法规等相关资料。

经济与政治方面可以适度阅读报纸、杂志、政府机关相关网站等资料。

2.了解国家政策及时对应信息了解当前国家政策的重要性,因为最新的政策很可能成为教育首领的标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1.教育学教育学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原理、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3.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育目标等因素,制定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过程。

教师需要掌握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和教学设计。

4.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需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并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5.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收集、记录、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

6.教育管理与教育科学教育管理是指对学生、学校、教学等进行管理和组织的过程。

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管理和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能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

7.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师风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良好的作风。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师风,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8.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掌握一些常用的教育信息技术工具和教育资源。

以上是关于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知识点整理,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汇总

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汇总

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汇总一、知识概述《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汇总》①基本定义:教师综合素质考试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来考查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像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文化素养、基本能力这些方面的知识等。

就是看一个老师在思想道德、知识层面以及能力等各方面是不是能达到当老师的要求。

②重要程度:在教师职业发展里这占超级重要的地位。

想当老师就得通过这个考试,它是评判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重要门槛。

而且这考试涵盖的内容能反映一个老师对教学、对学生、对职业的理解跟态度。

③前置知识:对一些基本的教育常识得有点了解,像学校的大致运转模式,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还有一些最基础的文化知识,像语文的字词、历史的重大事件等。

如果这些不知道的话,那很多考试内容理解起来就挺费劲的。

④应用价值:实际当老师的时候就得按照这些综合素质中的要求去做呀。

比如遵守职业道德,不体罚学生,用良好的文化素养去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基本能力来高效教学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就像是一棵树一样,教育理念是树根,提供教育方向上的指导;职业道德是树干,规范着教师的行为;法律法规是树枝,规范框架内的行为界限;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就是树叶,让整个教师综合素质这棵大树更繁盛完整。

所有这些部分在学科概念框架里相互支撑融合。

②关联知识:这些知识点相互联系得挺紧密的。

像职业道德其实与教育理念有交集,有好的教育理念才能在职业道德上做得好;法律法规为职业道德划定底线;文化素养能为基本能力中的教学能力提供素材等。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职业道德那部分知识点看起来不难,但是要完全做到很难,是精神层面的高要求。

文化素养那一部分包含的知识面超级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可能涉及,记忆量很大。

- 关键点:教育理念那块关键是理解现代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等这些核心思想。

职业道德要抓住对学生、对职业的尊重和热爱等要点。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每部分都很重要,缺了哪个部分都不行,少了一些教育理念知识就可能选择教育方向出错;职业道德不过关直接就不符合教师要求;法律法规题不会做就容易触碰红线;文化素养是拉分点;基本能力做不好试卷都答不完。

教资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资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a.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b.面向全体学生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e.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PS :全面发展≠平均的全面发展a. 人的全面发展的丝线b.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①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α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β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γ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②学生是发展的人③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c. 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① 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② 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a.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①角色转换: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学活动的教书匠→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学校的教师→社区的开放的教师② 行为转换:师生:尊重、赞赏学生教学:帮助、引导学生自我:课程的反思与其它教育者:合作b.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① 职前培训②入职培训③ 在职培训④ 自我教育c.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① 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开展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d.教室职业的责任与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根本要求:育人为本强大动力:改革创新基本教育政策:促进公平关键:机会公平a. 爱国守法 ---基本要求b.爱岗敬业---本质要求c. 关爱学生 ---师德的灵魂d.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e. 为人师表 --- 内在要求f. 终身学习 ---不竭动力a. 教师思想行为规范b.教师教学行为规范c. 教师人际行为规范d.教师仪表行为规范e. 教师语言行为规范a. 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习b.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平等沟通、良好的沟通习惯、尊重家长人格、教育学生、尊重学生c. 同事之间的关系:尊重、理解、协作d.教师与管理者的关系:尊重、支持。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要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要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要考点归纳盘点《综合素质》重要的考点。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四类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3.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研究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研究”(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口诀:四个转向。

(二)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口诀:二唯一发。

(三)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研究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2.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1)教师是学生研究的促进者(2)教师应当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教师应当是终身研究的践行者口诀:五者一社区。

3.教师行为转变(1)在看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夸大尊重与赞赏(2)在看待教学上,新课程夸大匡助、指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看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夸大合作口诀:你我他它。

国家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国家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国家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国家教师资格证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证书之一,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和认可。

国家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察内容丰富,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专业基础知识:1.教育学概念:教育的定义、内容、对象、目的等。

2.课程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以及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3.教学设计:教学的基本概念、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等。

4.学习理论:学习的定义、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5.评价与考试: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形式以及考试的基本概念。

6.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二、教育学原理:1.人的发展理论:主要包括感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等。

2.教育方法:包括讲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3.教育教学过程:包括预习、讲课、讨论、实验、复习、反思等。

4.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过程评价等。

三、教育心理学: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情感等。

3.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包括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目标设定、课程设计等。

四、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层级、效力等。

2.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学生权益保障、学校管理规定等。

3.教育法律法规的应用:包括学校管理、师生关系、教育行政等。

五、教育伦理学:1.教育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伦理学的目的、基本原则等。

2.教育伦理学的内容:包括师德、教育公平、教育公正、教育责任等。

3.教育伦理学的应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行为规范、教育管理等。

综上所述,国家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察内容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伦理学等。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部分是考察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对该部分的重点知识进行汇总。

一、师德修养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师德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秉持正确的职业态度,承担起教育职责,履行教育使命。

教师应遵循职业道德准则,热爱教育事业,严守教育法律法规,注重自我修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1.2 教师师德标准教师师德标准是教师行为的底线和准则。

教师应遵循师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模范的行为引导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科学。

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要内容:2.1 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的规律与过程,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策略,因材施教,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方式。

2.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发展规律与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做到因材施教。

三、课程与教学知识课程与教学是教师的核心工作。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课程与教学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下是课程与教学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3.1 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应掌握课程设置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实施。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了解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学科内容。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学说。

3. 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

4.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5.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 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

2. 教学模式与方法。

3. 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

4.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

5. 教学与学习环境。

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1.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道德伦理要求。

2. 教育管理与教育法律法规。

3. 学生权益保护与法律责任。

四、教育统计与研究方法和教育管理知识1. 教育统计与教育研究方法。

2. 教育管理与教育决策。

3. 学校管理与领导。

五、教育心理学知识1. 学习理论与学习模式。

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3.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4. 个体差异与教育。

六、教育经济与规划知识1. 教育经济与教育财务。

2. 教育投资与教育负担。

3. 教育发展规划与政策。

七、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知识1.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2. 特殊教育的定义与原则。

3. 特殊教育方法与技术。

八、初等教育学科知识1. 语文教育与阅读技巧。

2. 数学教育与计算思维。

3. 英语教育与听说读写能力。

4. 科学教育与科学思维。

九、中等教育学科知识1. 高中语文教育与文学鉴赏。

2. 高中数学教育与数学建模。

3. 高中英语教育与交际能力。

4. 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教育。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考试时需要全面掌握。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教资中小学综合素质20个必考知识点

教资中小学综合素质20个必考知识点

教资中小学综合素质20个必考知识点中小学综合素质考试是为了评估学生除了学科知识以外的综合能力,其中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

根据教资中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的要求和常见考点,以下是20个必考知识点:1.道德修养: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实践等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公民道德:了解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尊重他人的权益,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3.国情教育: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和政治制度等基本概念。

4.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5.尊师重教:学生要尊重教师的权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6.学习方法:了解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理解、总结归纳、思维导图等。

8.社交礼仪:学会与人交往,尊重他人,学会表达和倾听。

9.心理健康: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情绪管理、自我调节等。

10.健康饮食:了解健康饮食的概念,了解各种食物对身体的影响。

11.体育锻炼: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的体育锻炼方式。

12.安全教育:了解各种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13.文明礼仪:了解社会礼仪,如谢礼、道歉、排队等。

14.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提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15.艺术修养:了解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如绘画、音乐等。

16.科学知识: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如自然现象、科学发现等。

17.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和方法,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18.信息技术:了解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如电脑操作、网络等。

19.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关系、国际冲突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等。

20.创新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事物。

以上是20个教资中小学综合素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知识进行适当的准备和学习。

另外,考生还应该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试卷共三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8 分),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4 分,共42 分);第三大题为写作题(本大题共 1 小题,50 分)。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综合素质》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项选择)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 2 节职业行为(只单项选择)职业道德(单项选择+解答)第四章文化涵养12%(9)(只出单项选择)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 单项选择:每年固定29,2 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 资料解析:3 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模块一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归纳(一)素质教育观的看法(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 1 适龄少儿 6 周岁, 2 受教育机遇公正)(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爽朗、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平生可连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平生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答题技巧】资料解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资料解析题高分诀要: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夸耀,表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 ·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资料解析注:分条摆列、逻辑清楚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资料解析第二章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点)1、学生是拥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拥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够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拥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拥有规律性(出单项选择)①序次性:要次序渐进,不能“拔苗滋生” “陵节而施”②阶段性:依照不同样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连结和过渡。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1一、教师权利的内涵1、含义: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

2、教师的权利:(1)要求他人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或履行法律义务的请求权;(2)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教师法等法律所赋予的积极行为权;(3)受侵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权。

二、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师的公民权(是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包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权、平等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经济权以及监督权。

2、教师的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2)学术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报酬待遇权(5)参与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三、新《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1、各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2、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

3、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享有补助津贴。

四、教师义务定义:教师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履行的责任。

表现形式:(1)积极义务;(2)禁止性义务;(3)义务人侵犯他人权利和利益时,接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意义的履行。

五、教师的基本义务:1、拥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纪守法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义务六、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义务1、遵纪守法;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5、保护学生权益。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2一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考试大纲》P4)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

(P7)-答: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P8)--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P10)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P15)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P22)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P24)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P26)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31)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P32)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33)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P40)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1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P43)答:(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P44)答: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P46)答: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P48)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P50)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2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P52)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1、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

(P56)答: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

22、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P57)答: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

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

“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P60)答: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24、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P61)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P62)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P67)答: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P67)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9、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

(P68)答: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30、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

(P68)答: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31、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

(P68)答: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32、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

(P69)答: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33、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P69)答: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5、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答: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6、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P77)答:(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