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理论空间与哲学性质—卜祥记
《资本论》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
《资本论》的理论系统和主要内容概要:《资本论》科学地说了然雇用劳动与资本制度的社会经济构造、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向。
第一卷主要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指出这一过程的本质是资本家盘剥雇用工人的节余价值。
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定致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消亡和新社会的产生;第二卷论述了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必定致使社会重生产实现条件不停被损坏,惹起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迸发;第三卷研究了节余价值的分派理论,从而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构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三卷本中经过对资本运动过程的研究,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运动规律。
对资本运动的研究,马克思采纳由抽象上涨到详细的方法,分别对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经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睁开论述。
《资本论》是对雇用劳动与资本制度的实证研究。
它第一论述了整体研究的解析基础:劳动价值理论。
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说了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是节余价值生产和资本对节余价值的据有,展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构造,说了然资本主义经济不行战胜的内在矛盾和经济危机,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限制性和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必定性。
一、第一卷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发展趋向《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即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它是指在一致的生产过程和流经过程中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自己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观察时呈现的各样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样状况惹起的全部次要影响”。
而资本的生产过程本质是资本家盘剥雇用工人的节余价值,所以资本的生产过程的中心是节余价值生产。
1、解析基础:价值理论价值观点是马克思解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范围,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解析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了然作为资本主义财产形式的商品的社会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资的劳动,从而为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财产生产、分派和社会构造确立了科学的基础。
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检讨_卜祥记
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检讨_卜祥记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检讨卜祥记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是在古典经济学向现代经济学范式转换的漫长进程中,尤其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对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研究划分为区域研究与全局性研究,后者最典型的代表当数马克斯·韦伯、沃勒斯坦等人从世界范围内对资本主义起源与发展问题的探讨;从资本主义起源的内外部动力机制的地位来看,又可以划分为以英国学者莫里斯·多布与R·H·希尔顿为代表的“内部起源说”和以保罗·斯威齐、沃勒斯坦等人为代表的“贸易根源”;从动力机制的基本性质来看,不论是“贸易根源说”还是“产权说”,都是从经济因素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的起源,而桑巴特和韦伯则是从文化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精神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从学科研究特点来看,史学界侧重于封建社会瓦解原因的分析,经济学界比较关注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而哲学界更多的则是立足于人类历史的宏大叙事,从与一定的生产活动相适应的所有制历史变迁出发,对资本主义的本质来历进行深层次的追问。
今天,我们再度审视这一课题,乃是由于:第一,在实证科学的层面上,资本主义起源问题从来都是与资本主义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存在内在关联的。
在“资本”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生活运行根基的现时代,回顾与检讨“贸易根源说”、“文化说”、“产权说”等,对于我们从经济、政治、文化、行政、司法等视角综合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运行机制,既有效推进以“资本原则”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扩展,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又合理规避资本运行所导致的社会风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在哲学的层面上,回顾与检讨自古典经济学以降的有关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历史追问,对我们本质地把握马克思哲学的资本哲学本质及其当代性意义,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理论环节。
《资本论》的理论分析和思想史考察
想史考察2023-11-07contents •《资本论》的理论分析•《资本论》的思想史考察•《资本论》的方法论探讨•《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资本论》的继承与发展目录01《资本论》的理论分析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形式。
商品交换的范围和深度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和复杂性。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在商品交换中,货币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使得商品能够更方便地进行交换。
然而,货币也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具,因为工人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得生活资料。
商品与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马克思认为,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而这个价值超过了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要点一要点二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区分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则是指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特殊形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它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为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追求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市场竞争和资本的积累等。
再生产的循环过程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循环过程,认为再生产包括物质再生产和价值再生产两个方面。
在物质再生产中,资本家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维持生产的持续进行。
在价值再生产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得利润,并把一部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
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主要体现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资本论》本体论思想探索及其启示
马克思《资本论》本体论思想探索及其启示《资本论》读后感《资本论》,一本伟大的著作。
是1859年由卡尔.马克思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
初篇和续篇据说相隔很久,是由于多年的疾病一再中断了马克思的工作。
可见这本著作的问世并不容易。
这本著作的伟大之处,也许对于初学者而言,并不能很好去理解,所以,在这里,我想还是引用一些其他经济学家对其的评价会更加有说服力吧。
下面我简要谈谈我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你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你好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
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一)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与现时代存在巨大的差别第一,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
虽然马克思也涉及到对非物质生产领域(服务贸易行业)的分析,但由于当时这些部门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影响力微乎其微,所以当马克思在谈到服务贸易时说:“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第二,劳动过程的知识含量不高。
工业化初期知识、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劳动过程的脑力支出、知识含量不高,简单的、以体力支出为主的、按时间计算的劳动是主要的劳动形式。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空间理论
随着我 国马 克思 主义 研究 的不 断深 化 ,历史 唯物主义 的空 间化 问题 ,已成 为 当代 马克 思 主义 哲学 研究 的重 大理论 课 题 。诸 多 理论 家 ,比如列 斐 伏尔 、哈维 、苏贾 等人 都对 这 一 问题展 开 了 富 有 成效 的研究 ,为 我们新 时期 进 一步 推进 历 史 唯
予 细致 的研究 ,这 是有 待进 一 步深 化 的 。在 我 看
来 ,只有通过 对 资本主义 生 产空 间 转型 的 系统 解 剖 ,才 能揭示 资本 主义 生产 方式 的空 间本性 ,才 能从根 本上 理 解 资 本对 流通 空 间 的强 制 性诉 求 。
物主义的空间化提供 了有益借鉴 。不过 ,在这些 成果 的背后也 存在一 种值 得 讨论 的 观点 ,即认 为 马克思 的历史 唯物 主义是 一 种弱 化 或忽 视空 间维 度 的历史 理 论 。这 也 由此 引 发 了一个 重 要 问题 , 即马克思 究竟 有没有 自己的空 间理 论 ?对 此 ,本 文以 《 资本论》为切入点 ,通过对这一著作 的空 间理论 的深度 挖掘 ,来 全面 阐发 马 克思 在这 一 问 题 上 的独特 贡献 ,并 以此为 依据 ,客 观评 价 西方 左 派 学 者 在 这一 问题 上 的理 论 贡 献 和不 足 之 处 , 进而 为历 史唯物主义 的空间化研究提供有 益思考 。
《 资本论》 与马克思 的空 间理论
孙 乐 强
【 摘要 】《 资本论》 蕴涵着丰富的空间思想 。在这一文本 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形成和转 型
《资本论》的哲学性质分析与研究
《资本论》的哲学性质分析与研究作者:赵红敏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8年第01期摘要:在不同的理论视域上,《资本论》哲学这一命题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基于《资本论》哲学的基础上,不同命题内涵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针对不清晰、不反思的各类基础问题,需要及时改变基础概念方式。
本文主要以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不同理解方式入手,强化对革命马克思实践哲学概念的理解,旨在为《资本论》哲学的重新定义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资本论;批判哲学;政治哲学中图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1-0000-00就国外而言,马克思更多的被认为经济学家,认为他是哲学家的人员相对较少。
其中《资本论》在国外也被视作经济学著作,并非哲学著作。
结合相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前,研究国外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学者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研究《资本论》内的经济价值,并在《资本论》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经济理论的严密性,分析《资本论》中的存粹性经济价值。
1《资本论》的唯物史观马克思哲学最为基本的就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就是实践唯物主义,这打破了传统的人类唯物史观,以《资本论》的唯物史观和资本主义生产作为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凸显出了社会的资本哲学,而且还表现为浓缩版唯物史观。
首先,从整体与局部展开分析,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的《形态》基础上演变而言,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以一些基本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从人类历史着手创构与资本主义经济适应的运行机制,对当前的社会运行机制进行深刻分析。
必须进行分析的原因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如果给出的解释、说明都不具备一定的科学性,那么《形态》里表叔的人类宏达历史并不完整,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的部分内容也很苍白,若只是一种理论设想,那么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共产主义诉求只是一种理论设想,这也对《资本论》研究的理论是否能走向罗丽华有着关键的影响。
同时,《资本论》理论研究的基础是对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揭示,主要是论证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原理,其中的本质在于重新构建唯物史观理论,属于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
资本论
资本论科教111 11081117 邵一波《资本论》很深刻,不可否认,如果没有高中政治的基础,要理解他实属不易。
直至现在,我也只能大言不惭的说,不甚懂。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精英文学,我们这种俗人,只能勉强浏览,这读后感只能是姑妄言之,贻笑大方之作了。
这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毕生的心血几乎凝聚于此,其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形成的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
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
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恩格斯坦言,马克思一生对人类解放事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有两个。
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便是剩余价值学说。
而这两者在《资本论》中均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仅此就奠定了他对于无产阶级的无尚意义,也就更不要说劳动价值理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分析理论了。
开篇便是劳动价值理论。
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基础,它无疑是恰如其分的。
他与传统的工业革命之中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大卫•李嘉图的劳动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作为资本家,斯密与李嘉图已属眼光长远,但本身的阶级性,始终决定他无法解释资本和劳动的交换、等量资本获等量利润等问题,终将辉煌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引向解体。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从货币的起源讲起,最为经典的应是那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从根本上分析了金银在货币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阐述了市场的基本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商品所蕴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每个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只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以获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价值规律的客观存在性,也就引出了后文所引出的剩余价值学说。
资本论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一卷读书笔记《资本论》就是一部真正博大精深得辉煌巨著,就是马克思倾注了毕生心血,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得巅峰之作。
在第一卷中,从简单得商品入手,研究了资本得生产过程,揭示了作为阶级关系得资本得本质,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第一卷用抽象得方法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得直接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产生、发展与必然灭亡得历史过程。
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得实质即剩余价值得生产与资本积累过程特别就是原始积累得考察中,暗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体系得伦理批判。
第一卷得第一部分主要写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得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作为资本主义财富形式得商品得社会实体就是生产商品所耗费得劳动,以商品作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商品得二重性,即价值与使用价值。
商品首先就是一个外界得对象,一个靠自己得属性来满足人得某种需要得物。
一方面,商品按其自然形式就是使用物,或使用价值,物得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它决定于商品体得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如果说使用价值使得物具有被交换得前提,那么价值就就是物得以被交换得本质。
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剥离了商品得物理属性、使用价值,单单就是各种商品中统一存在得一种质得衡量。
商品得这种价值隐含在商品中,通过交换价值得形式体现出来,交换价值只就是包含在商品中得价值得表现形式,商品则就是交换价值得承担者。
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对商品两重性得论述用得就是一种辨证统一得方法。
她指出一个物可以就是使用价值而不就是价值。
在这个物不就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得情况下就就是这样。
例如,空气、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
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就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就是商品。
谁用自己得产品来满足自己得需要,她生产得虽然就是使用价值,但不就是商品。
要生产商品,她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得使用价值。
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就是价值而不就是使用价值。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得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资本论》的伦理意蕴
生产关 系 的著 作 。凡 是 以人 、 人 的行 为或 人 的关
系 为 研 究 对 象 的科 学 , 都不 可 能 是 具有 纯 粹 的普 遍 必 然性 的 “ 纯 科 学 ”, 这 是 因 为 人 的科 学 , 不 仅
《 资本论 》 的伦理意蕴
古 璇
内容提要
马克思的《 资本论》 , 蕴含 着深刻的伦 理意义。 以劳动价值理 论为基 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剩余价值 学说为精 髓
的马克思经济学说 , 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 、 伦理观 的基 础上创 立起 来的 , - 5克思主义经 济理论 的创立 , 又使 唯
物主义历 史观 、 伦理观得到 了全面 的、 周详 的科 学证 明和 运用。《 资本论》 中, - 5克 思在深刻 揭示 商品交换 中
归 根 到底 总是从 他们 的阶级 地位 所依 据 的实 际关 系 中— —从 他 们进 行 生 产 和 交 换 的经 济 关 系 中 , 吸取 自己的道 德观 念 ” ⑨, 在 阶级 社会 里 , “ 道 德 始 终 是 阶级 的道 德 ; 它 或 者 为 统 治 阶 级 的 统 治 和 利 益辩 护 , 或 者 当被 统治 阶级 变得 足够 强 大时 , 代 表 被 压 迫 者 对 这 个 统 治 的 反 抗 和 他 们 的 未 来 利
伦理 关系与伦理 意义的同时, 鲜 明地 阐释 了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下特殊 范畴的伦理 意义 和伦理界 限 , 深刻揭 露
了资本 主义社会伦理道德 的特 殊性。 关 键 词 资本论 伦理意义 初探
《资本论》的哲学特征
2019年7月 第4期总第124期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July .Ml 9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 No. 4 Serial. 124《资本论》的哲学特征王洁钰(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250000)摘要:《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它所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以及资本 的运作规律,同时《资本论》也具有哲学思想和理论特征。
《资本论》既提供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也体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资本论》中淋漓尽致地 体现出来。
《资本论》中的哲学特征与经济研究水乳交融,紧密联系。
在新时代,研读《资本论》中 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社会发展中运用《资本论》中的哲学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 新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并学习《资本论》有利于我们能够分清当下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不断强化 正确的理论观点,有利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当代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
关键词:《资本论》;哲学特征;批判性;现代性;实践性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 8520(2019)04 - 0017 - 06众所周知,《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它所 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以及资 本的运作规律。
《资本论》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 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创立了剩余 价值学说,是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
与此同时,正 如俄国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提出的那样,马克思 并没有在具体一部著作中叙述过自己的唯物史 观,但是他的《资本论》既提供了一个与现实社会 相联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体现了马克思的唯 物史观。
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部 经过千辛万苦完成的著作,后人若是单把它看作 政治经济学著作既是狭隘的也是片面的。
《资本 论》中的哲学特征与经济研究水乳交融,紧密联 系,共同构成了这部鸿篇巨制。
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研究的理论逻辑与问题域
On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oblem Domain of Marx's Economic Philosophy Study
作者: 卜祥记[1];王子璇[2]
作者机构: [1]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2]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页码: 76-86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经济哲学;实践哲学;唯物史观;《资本论》;生态哲学
摘要:作为理论范式的实践哲学和作为实践哲学范式具象化展开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研究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哲学就是经济哲学,是对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批判,是对哲学的政治经济学展开.马克思的哲学不是纯粹的哲学,马克思的经济学也不是纯粹的经济学,而是经济哲学,作为马克思经济学思想代表的《资本论》是浓缩版的唯物史观,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质上就是经济哲学的研究.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实践哲学基础和马克思哲学的经济哲学性质,赋予马克思经济哲学鲜明的实践性指向和现实性品格.直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需求,回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广义上的生态哲学的马克思经济哲学,必须将重建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的当代使命.。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的理论前史探源
作者: 卜祥记;周巧
作者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探索
页码: 21-3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资本论》;唯物史观;资本逻辑
摘要:在“双重断裂论”的理论视域中,马克思的《资本论》要么成为一个单纯的经济学作品,要么成为一个无历史的突发性神秘事件。
在这两种情况下,《资本论》的当代性意义都将变成一个虚幻的问题。
当我们把《资本论》研究课题的源起回溯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聚焦点并在《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获得关键性的公开宣示时,《资本论》就决定性地成为一个贯通马克思思想演进的早期与后期、哲学与经济学的重要事买,成为马克思唯物史观全程建构中一个核心事件。
据此,我们才可以有充分的根据给出如下基本判断,即《资本论》并不简单地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作品,而是一个同时具有哲学性质的、甚至主要地或本质地表现为唯物史观禀赋的哲学巨著。
是浓缩版的唯物史观。
作为一部哲学巨著,《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集中表现在对全面统治现代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资本逻辑的批判;因而,只要资本逻辑依然是统治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资本论》的批判性立场及其科学性,就绝不会固其个别理论判断的现买局限性而有丝毫动摇。
《资本论》当代性诠释的哲学视角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Das Capital from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作者: 卜祥记
作者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0433
出版物刊名: 江苏社会科学
页码: 39-45页
主题词: 哲学视角;经济视角;感性活动;历史哲学
摘要:作为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之理论基点的“感性活动”理论,同时也是解读《资本论》的理论基点;《资本论》就是马克思“感性活动”的辩证法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历史展开,是哲学批判与经济批判的内在结合。
立足于《资本论》内在蕴含的哲学批判维度,深度呈现其“历史哲学”蕴义,我们将不仅消弭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后期经济学批判之间的所谓断裂,澄清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与经济批判之间的内在关联,而且也将不再纠缠于《资本论》中的个别理论论断之有效性的无谓争论,从而深度呈现其作为历史哲学文本的批判立场及其当代意义。
《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及其理论精粹
《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及其理论精粹
卜祥记
【期刊名称】《中国哲学年鉴》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资本论》研究的理论诉求最早萌发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此理论诉求的前提是劳动异化的根据以及资本何以脱胎于私有财产从而表现为现代生活的基本逻辑,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则既是对这一理论诉求的前提性问题的破解,也是围绕这一破解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体系的草创。
在这里出现的既是对人类历史的宏大叙事,也是对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合理定位,是对资本主义前史及其未来命运的初步勾画。
至此,摆在马克思面前的紧迫性研究课题,就必然凸显为对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之环节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深究。
【总页数】16页(P169-184)
【作者】卜祥记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3
【相关文献】
1.《资本论》是唯物史观建构的必然理论环节
2.《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及其理论精粹
3.《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及其理论精粹
4.唯物史观的《资本论》定向与《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
5.《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唯物史观的《资本论》定向与《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
The Orientation of "Das Kapital" of HistoricalMaterialism and the Nature of HistoricalMaterialism of "Das Kapital"作者: 范迎春[1];卜祥记[2]作者机构: [1]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1701;[2]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12000出版物刊名: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页码: 5-14页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主题词: 《资本论》;唯物史观;黑格尔哲学摘要:在对《资本论》的解读中所存在的《资本论》与唯物史观的分离与对立,主要表现为实证化经济学解读路径与纯哲学化解读路径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共同根源则在于如何看待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黑格尔哲学因素.对《资本论》的实证化经济学解读直接原因在于把唯物史观庸俗化为"经济决定论",其内在却是源于祛除了黑格尔哲学之于马克思的实质性影响,忽略了作为《资本论》理论前提和根本方法的唯物史观,造成了《资本论》与唯物史观的分离.对《资本论》的哲学化解读路径试图恢复马克思思想中的黑格尔哲学环节,但由于几乎完全抹杀了《资本论》的唯物史观之与黑格尔思辨哲学立场的本质性界限,试图以《逻辑学》为底本诠释《资本论》,从而又把《资本论》与唯物史观对立起来.作为实践哲学范式之具象化展开的唯物史观,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挣扎出来的理论成就.它的辩证法品格与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有着斩不断的理论承继关系.要本质性地呈现唯物史观的《资本论》定向和《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性质,那么对《资本论》唯物史观高度的理解就不仅既要看到黑格尔哲学作为唯物史观之必然理论环节的承继性,同时又要看到《资本论》在结构体系、分析范畴和分析方法上对黑格尔的超越.。
从《资本论》 看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格
从《资本论》看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格
屈炳祥
【期刊名称】《当代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3(000)010
【摘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一些基本原理的研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创新品格,仍保持着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仍然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屈炳祥
【作者单位】中国管理学院武汉分院湖北武汉 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0
【相关文献】
1."三个代表"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格 [J], 姚嘉
2.从科学性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观点相统一的角度看《资本论》的历史价值 [J], 苏丽亚;刘建伟
3.《资本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资本论》与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 陈静
4.从《资本论》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J], 刘永佶
5.从《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经验及启示 [J], 张传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 祥 记
摘 要:对 《 资本论 》 当代性质的科学讨论 , 不能仅仅围绕 《 资本论 》 所蕴含 的经济理论设计的严密性进行纯粹技术性的经济学论证 , 而必须深入到历史的本质 性的维度中去 , 把 《 资本论 》 同时视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哲学巨著 , 彰显其唯物史 观品格 。 分析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会发现 , 《 资 本 论》 的 总 问 题 起 源 于 《 1 8 4 4年 , 聚焦于 《 , 公开宣示于 《 经济学哲学手稿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哲学的贫困 》 和 《 共 。《 产党宣言 》 资本论 》 的唯物史观性质集中表现在对全面统治现代人类经济社会活 动的资本逻辑的批判 , 因而 , 只要资本逻辑依然在人类的生 活 中 发 挥 着 作 用 , 《 资 本论 》 的批判性立场及其科学性 , 就绝不会因其个别理论判断的局限性而有丝毫动 摇 。 这启示我们 , 在当下的学术研究中 , 包括哲学研究在内的任何学科的学术理论 创新都必须植根于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实的理论反思 ; 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必须 坚守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立场 ; 《 资本论 》 的唯物史观精 髓 , 依 然 是 我 们 正 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利器 。 关键词 :《 资本论 》 唯物史观 资本逻辑 ) 。 作者卜祥记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上海 2 0 0 4 3 9
资本论 》 的哲学思想及其当 代 价 值 ” ( 课题编号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 ) 的子课题 — — — “《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资本论 》 的人道主义思想 ” 1 2 A Z D 0 0 6 “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财富观的嬗变 ” ( 课题编号1 3 B Z X 0 0 9) 哲学研究中心培 育 项 目 “ 经济哲学视阈中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财富观的嬗变” ( 课题编号校级研究中心 —0 4 5—2 正 2 0 1 2 1 1 0 3 2 3 正 ) 的阶段性成果 。 ·4·
一般而言 , 任何有重要影响 的 著 述 都 包 含 了 一 定 的 哲 学 思 想 , 因 而 我 们 都 视 作 哲 学 巨 著 时, 对其做哲 学 的 分 析 。 但 是 , 就 《 却并不仅仅由于它内在地蕴含了 丰 富 的 哲 学 思 想 , 更 在 于 它 本 身 就 是 马 克 思 唯 物 史 观创立与发 展 进 程 中 的 关 键 性 环 节 , 是 贯 穿 于 唯 物 史 观 建 构 完 整 历 程 中 的 理 论 要 求、环节的产物。这 就 需 要 我 们 破 除 这 样 一 种 误 解,即 认 为 在 理 论的基本性质上 “ 早期马克思 ” 与 “ 成熟马克思 ” 是断裂的 ; 只有这样 , 我们才能弥合作为经济学家
《 资本论 》 的理论空间与哲学性质
,从而站在唯物史观之思想史的高 的马克思与作为哲学 家 的 马 克 思 之 间 的 “ 裂 隙” 资本论 》 实则为历史哲学的巨 著 。 这 将 是 我 们 讨 论 《 资 本 论》 当 代 意 义 度 , 确证 《 的前提性工作 。
一 、“ 双重断裂 ” 视域中的 《 资本论 》
·6·
所谓 “ 双重断裂 ” 视域 , 指 称 的 乃 是 一 种 主 要 发 生 于 国 外 学 术 界 , 同 时 在 国 内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也同样存在的 对 待 马 克 思 及 其 学 说 的 理 论 视 角 。 在 这 一 视 域 影 响 下 ,《 资本论 》 被解读为 : 尽管 《 资本论 》 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 , 但它本质上不过 资本论 》 直 接 呈 现 出 来 的 经 济 学 理 论 范 式 , 还 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文本 ; 无论是 《 是它内在蕴含的哲学原则 , 都与 马 克 思 的 早 期 思 想 有 着 根 本 性 的 界 限 。 前 者 表 现 出 来的是作为理论巨著的 《 资本论 》 在 哲 学 与 经 济 学 思 想 性 质 之 间 的 断 裂 ; 后 者 则 意 味着作为马克思成熟期著作的 《 资 本 论》 所 体 现 的 思 想 与 其 早 期 思 想 间 的 断 裂, 或 者说 “ 早期马克思 ” 与 “ 成熟马克思 ” 的 断 裂 。 这 种 “ 双 重 断 裂” 视 域 必 然 造 成 对 《 资本论 》 以及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双重误读 。 第一 , 如果仅仅把 《 资本论 》 作 为 纯 粹 的 经 济 学 文 本 , 并 因 而 制 造 出 作 为 哲 学 家的马克思与作为经济学家的 马 克 思 的 断 裂 , 那 么 , 不 仅 马 克 思 哲 学 将 成 为 脱 离 人 — —经 济 活 动 或 经 济 生 活— — —的 抽 象 教 条 而 丧 失 其 生 命 力, 而 且 类最鲜活的现实 — 《 资本论 》 也必将成为一个 纯 技 术 性 的 经 济 理 论 著 作 。 毫 无 疑 问 的 是 , 对 于 《 资本 , 我们当然是可以 、 也应当提出技术性的要求 , 因为它毕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 论》 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和 交 换 关 系 的 研 究 , 并 且 通 过 这 一 研 究 , 旨 在 揭 示 现 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 但是 , 如 果 我 们 仅 仅 把 它 作 为 纯 粹 经 济 学 意 义 上 的 技 术 性 理论体系 , 那么 , 在 《 资本论 》 诞 生 近 1 5 0 年 后,在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已 经 呈 现 出 鲜 明 当代性特征的今天 , 在讨论 《 资本论 》 的当 代 意 义 时 , 就 一 定 会 面 临 一 个 让 我 们 非 资 常被动的挑战 , 正像许多国外学者以及一些国内经济学家不断公开表明的那样 :《 本论 》 已经不再能够科学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 , 因而已经过时了 。 从总体上看 , 长期以来 , 在国 外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者 的 眼 中 , 马 克 思 的 确 更 多 地 是 被视作经济学家 , 而不是哲学家 ;《 资本论 》 也更多地被看作是经济学著作 , 而不是 哲学巨著 。2 0 世纪 9 0 年代以前 , 国 外 专 注 于 研 究 马 克 思 哲 学 思 想 的 学 者 是 非 常 少 ,并仅仅围绕 《 的,他们更多地把对马克思的研究聚焦于 《 资 本 论》 资 本 论》 所 蕴 含的经济理论设计的严密性进 行 纯 粹 的 经 济 学 分 析 。 其 中 , 最 有 代 表 意 义 且 产 生 重 要影响的乃是俄国学者 拉 迪 斯 · 冯 · 鲍 特 凯 维 兹 发 表 于 1 论 〈 资本 9 0 7年7月的 《 , 该文指出 , 马克思关于价值到生 论 〉 第三卷中马克思的基本理论结构的改正问题 》 产价格转型的计算有误 。 英 国 学 者 本 · 法 因 和 劳 伦 斯 · 哈 里 斯 在 回 应 对 《 资 本 论》 — — 其中就包括了这一指责 — — — 时撰写的 《 ) , 的技术性指责 — 重读 〈 资本论 〉》( 1 9 7 9
·5·
中国社会科学 2 0 1 3 年第 1 0期
也同样是仅仅围绕 《 资本论 》 的 经 济 理 论 设 计 展 开 的 。 纵 观 国 外 马 克 思 主 义 研 究 者 资本论 》 的基本理论视 角 ,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 从 1 对待马克思和 《 9世纪末2 0世纪初 的庞巴维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和 剩 余 价 值 论 的 批 判 , 到 2 0世纪5 0年代吉尔曼对 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统计检验并 得 出 相 反 的 结 论 , 再 到 2 0世纪7 0、8 0年代获得迅速 发展的 “ 分析的马克思 主 义 ” 学 派 的 科 恩 、 布 伦 纳 、 罗 默 、 艾 尔 斯 特 等 人 , 分 别 从 技术决定论 、 财产关系决定论 、 理性选择决 定 论 的 角 度 , 试 图 推 翻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 他们无不仅仅 依 据 马 克 思 对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活 动 规 律 的 技 术 性 理 论设计及其与当下资本主义经济 现 实 之 间 的 间 距 和 张 力 , 试 图 从 整 体 上 或 局 部 上 证 。 不论是主观上的故意为之 , 还是客观上的误读 , 对于 资本论 》 伪 、 推翻马克思的 《 他们来说 , 只要把 《 资本论 》 视作单纯的经 济 学 文 本 , 就 总 是 可 以 便 捷 地 得 出 他 们 所需要的 《 资本论 》“ 过时论 ” 的结论 。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来 说 , 如 何 科 学 地 回 应 这 一 挑 战 则 是 一 个 严 峻 复 杂 的 理论课题 。 事实上 , 自 《 资 本 论》 诞 生 至 今, 这 一 挑 战 不 仅 从 没 有 消 失 过, 而 且 有 愈演愈烈的趋势 。 这一事实本身 就 说 明 , 这 一 挑 战 已 经 使 马 克 思 主 义 研 究 者 陷 入 被 动 , 而其根源之一就在于 : 作为马 克 思 经 济 学 说 捍 卫 者 的 国 外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不 自 觉 资 本 论》 作 为 诠 释 资 本 主 地落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设定 的 理 论 陷 阱 , 即 仅 仅 把 《 义经济活动运行机制的技术性 理 论 设 计 , 并 因 之 或 者 被 动 地 坚 持 与 捍 卫 , 或 者 依 据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这一技术性理论设计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 。 就前者而言 , 我们看到以多布 、 曼德尔 、 内格 里 等 为 代 表 的 正 统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以 反 批 判 的 方 式 , 通过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剩 余 价 值 论 和 资 本 积 累 理 论 等 , 去 论 证 马 克 思 资 本 主义批判的科学性以及资本主义 由 于 自 身 内 在 矛 盾 而 走 向 灭 亡 的 历 史 必 然 性 ; 就 后 者而言 , 我们看到与他们同时代以 及 稍 后 的 一 些 新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试 图 基 于 对 《 资本 论 》 核心理论的再诠释 , 以确保 《 资本论 》 的 当 代 效 用 。 如 美 国 垄 断 资 本 学 派 的 代 , 用经济剩余增长的规 表人物巴兰 、 斯威齐主张用 “ 经济剩余 ” 来代替 “ 剩余价值 ” 律代替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分析 , 用 外 延 更 广 的 概 念 取 代 “ 工 人 阶 级” 以 有 效 剖 析 现 代垄断资本主义 ; 美国学者奥康纳 主 张 用 “ 双 重 矛 盾” 理 论 与 国 家 财 政 危 机 理 论 分 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起因及其性质 ;“ 不发达政治经济学 ” 的一部分学者借用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去分析发达资本主义与经济落后地区在二战后差距扩大的原因 , 、 依附论 ( 、 世界体系论 ( 、 不平等 形成了垄断停滞理论 ( 巴兰 ) 弗兰克 ) 沃勒斯坦 ) 、 边缘资本主义理论 ( 伊曼纽尔和阿兰 ) 阿明 ) 等等 。 交换论 ( 毋庸讳言 , 他们的理论应战 对 马 克 思 经 济 学 说 的 推 进 与 发 展 是 有 意 义 的 。 但 遗 憾的是 : 他们的所有努力却都本 质 性 地 缺 失 了 唯 物 史 观 的 理 论 维 度 与 理 论 视 野 , 仅 仅局限于经济学的理论视域 , 因 而 只 是 或 只 能 被 动 地 应 对 挑 战 , 却 无 法 从 根 本 上 驳 。 实际上 , 对于这种断裂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 倒由来已久的 《 资本论 》“ 过时论 ” 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已经有所 意 识 和 警 觉 。 譬 如 , 随 着 2 马 0世纪9 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