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对策研究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对其保护与利用重新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分析“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从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体制法制化;运用科学手段加强保护,利用数字化进行遗产管理;拓展“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外延,丰富文化遗产的旅游内涵;加强与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用现代传播媒介,加强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宣传力度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标签:天地之中;文化内涵;体验旅游2010年8月,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成功对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文化内涵深厚,我们应该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加强对历史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一、“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的现状“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以来,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遗产地的保护,成立了专门办公室,对其进行24小时轮岗督查。
设立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志和界桩,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记录档案。
进一步规范了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体系,开展世界遗产保护规划修编等。
制定了景区火灾、水灾、地震等灾害应急预案,在景区部分建筑群安装了避雷、防盗等安防系统,加强安全保护。
“申遗”成功后,登封市先后举办了系列遗产保护知识宣传活动,向市民进行义务宣讲、咨询等活动,让广大市民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管理知识。
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了全市人民对于“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保护意识和自豪感、认同感。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促进了登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增长。
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的保护与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
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意义
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意义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重视。
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机构,图书馆具有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累积与传承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机构,通过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长期保存、便于学术研究和社会共享的平台。
这有助于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时间流逝和社会发展而逐渐湮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累积和传承。
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宝库,收藏并提供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可以促进相关研究的开展。
研究人员可以从图书馆的藏书中获取相关资料,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点,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学术研讨会、展览等活动,为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
三、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
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可以向社会传递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重视,促进不同文化传统的对话与交流。
通过向读者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音像资料等资源,图书馆可以帮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利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和传播。
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同时也方便了公众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
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在线的文化遗产资源,让更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五、促进行业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与其它文化遗产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全文)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一、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包括宜宾民歌槐花几时开、金沙江下游船工号子、南溪哈号、屏山薅草歌、江安打莲枪等优秀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这些不同种类的民间音乐各具特色,同一类的音乐也因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不同而风格各异。
特别是著名的落魂腔,ZY电视台曾数次对其进行采访,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种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现已失传。
二、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加工、保存文献资料并传播正能量的信息中心,关注并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它是一种职责、一种光荣,更是一种新的进展。
(一)图书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图书馆具有加强文化遗产意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促进科学成就和科技创新、支持口述传统文化保存和传播的职能。
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好在此范围之内,因此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阶段都需要图书馆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报以及开发等各个阶段,都需要相关文献的支撑。
而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收集、整理、利用文献。
图书馆所收藏的地方文献对民间工艺、表演艺术等都有比较详尽的记录。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其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开发、整理、搜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三)增加馆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口述等方式得以流传,而图书馆主要是采集纸质文献资料。
在全社会都在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中,图书馆也应积极利用其传统与现代手段对一些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整理。
这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扩大了图书馆的工作范围,增加了宝贵的馆藏,同进也起到了对流传于民间的文化进行传承和宣传的作用,从而能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学习、品鉴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图书馆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历史文化的连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民间,形式多样,是人们对现实生活表现形式的一种总结,既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不可再生性。
郑州大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郑州大学论文题目一、最新郑州大学论文选题参考1、郑州大学体育馆钢屋盖动力特性分析2、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3、高校医学学报应创立特色栏目——《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食管癌研究》栏目的创立及发展思路4、关于留学生对中国传统体育认知度的调查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5、综合性学报的特色化发展之路--《郑州大学学报》专题策划的特征与作用6、高校学生干部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以郑州大学等五所高校为例7、基于GIS的郑州大学教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郑州大学医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分析9、高校钢琴演奏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改革--以郑州大学音乐系为例10、试析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阅读活动——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11、基于实践环节平台的规划师业务实践教学体系新探索——以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为例12、郑州大学知识库建设和实施的方法13、郑州大学新校区雨水收集与利用探究14、当基点由“崇高”向“公民”转移——访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东虓教授15、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物三年应用分析16、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郑州大学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17、从夹缝中挤出韵味——郑州大学工科园区规划及建筑创作构思18、工程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关键问题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19、基于工作室教学法的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教学实践改革——以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社群信息学”课程为例20、郑州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卓越追求二、郑州大学论文题目大全1、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趋势分析——以郑州大学档案馆档案利用情况为例2、学生宿舍多功能家具的人机优化设计——以郑州大学为例3、郑州大学桥牌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4、移动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基于郑州大学移动图书馆实践的调查5、综合性高校科学文化素质选修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以郑州大学《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应用》为例6、地铁郑州大学(南区)站出入口设计探索7、郑州大学东校区场地地震地质条件及抗震设防应对措施8、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探讨——以郑州大学法学院图书馆为个案9、2005年郑州大学附属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分析10、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以郑州大学为例11、新闻教育:如何接轨媒介现实——写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系20周年之际12、高校学科建设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研究——以郑州大学典型学科建设实践为例13、郑州大学2004-2006级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分析14、以郑州大学荷球文化为例论高校特色体育文化的构建15、郑州大学网球选修课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16、“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17、《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稿件学术不端检测情况18、郑州大学医学院19、郑州大学北校区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20、郑州大学体育场挑篷体系结构分析三、热门郑州大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水利信息技术硕士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以郑州大学为例2、文化活动与医院软实力的提升——以郑州大学一附院“首届文化艺术节”活动为例3、高校政治理论性社团的困境及对策探析——以郑州大学为例4、坚持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化和本土化的统一——郑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99级学生培养模式总结5、DNS网关实现校园网联动防护——郑州大学提高校园网管理的安全型策略分析6、图书馆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应有大作为——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7、“院系调整”后新建高校的校园景观更新研究——以郑州大学工学院的校园景观为例8、基于地域特征的地铁站出口设计——以郑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郑州大学(南区)站为例9、大学校园的建设理念——以郑州大学新校区建设为例10、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郑州大学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11、产学研相结合的经济学特色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12、郑州大学:全面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13、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以郑州大学为例14、郑州大学藏古代铜镜15、郑州大学体育馆设计构思16、“读书达人秀”——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创新探索17、加强网络建设积极传递正能量--郑州大学研究生校园文化与网络平台运用情况调查报告18、郑州大学新校区中心图书馆温度作用分析19、扎根理论之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用——以郑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例20、“21世纪文献学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四、关于郑州大学毕业论文题目1、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2、郑州大学新区体育馆钢管桁架屋盖的结构分析3、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分析4、郑州大学2000级新生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查5、《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008年载文被引情况分析6、“健康第一”指导下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管理与评价的研究——郑州大学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践与研究7、"健康第一"指导下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目标与课程设置及结构的研究——郑州大学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践...8、3S高新技术学科的特点与教学方法探讨——以郑州大学GIS专业为例9、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控烟能力课程干预效果评价10、郑州大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11、郑州大学医院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膳食调查1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以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为例13、《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载文统计分析14、郑州大学新校区喜鹊巢址选择研究15、匠心独运精品校园——郑州大学新校区核心景观营造艺术与技术16、郑州大学男篮参加第14届CUBA西北赛区主要技术指标研究17、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以郑州大学升达学院为例18、郑州大学化工热力学的改革尝试19、深化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改革——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10年回顾20、深化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改革——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10年回顾五、比较好写的郑州大学论文题目1、定位和策划要先行——访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毛安福2、郑州大学体育社团开展状况调查研究3、提升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质量的思考——基于郑州大学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4、一次时空交融的建筑体验——郑州大学理科系群设计简介5、郑州大学知识女性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6、由质疑型学习观谈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意识——以郑州大学的实践调查为例7、关于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在郑州大学历史系的学术报告8、高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为例9、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郑州大学为例10、教育现代化目标下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策略——以郑州大学为例11、郑州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神经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及护理现状调查分析12、郑州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调查13、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促进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基于对郑州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现状的调查14、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分析15、谈谈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2010年5月在郑州大学文学院的讲演16、郑州大学新校区理科系群17、数码时代新闻摄影教学探讨郑州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校园新视窗》专题实习作品18、大学生旅游网购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郑州大学为例19、《中州学刊》在郑州大学举行专家学者座谈会20、在办刊实践中培养编辑统计学素养——以《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
席会芬
【期刊名称】《河南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11(021)003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记录,从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角度来说,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可行性,为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提出了策略.
【总页数】4页(P159-162)
【作者】席会芬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郑州 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
【相关文献】
1.要加强对私营企业档案的管理——关于私营企业档案管理情况的调查 [J], 赣榆县档案局
2.档案馆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工作 [J], 胡莹
3.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对策——以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为例[J], 郑晓丽
4.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J], 孙璐
5.档案部门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 [J], 侯采坪;王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浅谈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作者:刘艳来源:《现代教育创新》2014年第04期【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神圣使命之一,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建立非遗数据库、非遗的理论研究、非遗知识的普及推广四个方面探讨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温家宝总理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结合在一起。
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
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
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
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两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的图书馆四项社会职能中,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位居第一。
而其《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所赋予的公共图书馆若干主要使命中,也包括: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对艺术鉴赏、科学成就和创新的了解;提供各种表演艺术的文化表现途径;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支持口头传统文化。
这些表述都确认了现代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和地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一书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主要有:现状调查与全面普查、实行分级保护制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传承人认定与培训机制、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普及保护知识、建立保护工作机制,等等。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主要有几次几个方面:一、图书馆地方文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中的作用地方文献既是对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记录,也是该地区社会历史沿革的历史见证。
我国近代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曾说:“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之宝藏。
”凡涉及地方文化的所有文献载体、形式都应该是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内容。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艺如民间工艺、传统习俗等,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口传心授的传统文化,这些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中大都有详实的记载。
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在现代社会中,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守护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馆所面临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任务也变得日益艰巨。
本文将就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展开讨论,并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处理这一问题。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1. 意义与价值:图书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代表着某个特定时期的文化风貌。
它们所收藏的书籍、文献和资料都是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2. 启发与教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过去的文化成就,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智慧和启发,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二、面临的挑战1. 文物保护:图书馆收藏的一些文物可能经过长时间的保存,出现了老化、腐朽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
2. 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正面临着将传统的纸质文献转化为电子资源的挑战。
这种转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3. 入馆人数减少: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浪潮下,读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网上获取信息,而不愿亲自步入图书馆。
这使得图书馆面临着读者减少和经费紧张的问题。
三、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措施1. 加强数字化建设:图书馆应主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纸质文献数字化,以便更好地保存和传播。
建设全面、高效的数字图书馆,提供在线阅读和借阅服务,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2. 提升文物保护能力:图书馆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建立科学的保护方案,保证馆藏文物的长期保存。
同时,加强对馆内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降低对文物的损害。
3. 加强文化传承教育:图书馆应积极开展文化传承教育活动,组织讲座、展览和培训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
4. 加强国际合作:图书馆可以与其他国内外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研究与交流,分享经验、资源和技术,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全球性保护。
登封历史建筑群天地之中申遗成功的效应与利用问题研究
登封历史建筑群“天地之中”申遗成功的效应与利用问题研究2010年8月1日,郑州登封市“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通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专家表决,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
“天地之中”申遗的成功,不仅为郑州市增添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的传播。
这种传播过程对郑州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世界文化遗产及“天地之中”简介(一)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一个城市今后发展的资源和优势,更是遗产地城市的城市特色,是对所属城市文化建设、文物保护工作的权威认可,更是对遗产地城市文保工作的一种责任鞭策。
它是一个城市核心文化特征的反映,是遗产地城市不可再生的珍贵财富,反映了遗产地城市的特色,这一特色对遗产地城市的经济、对外开放、居民素质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等发挥了巨大作用。
截至2010年8月,我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8处,世界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5处。
(二)“天地之中”简介“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于2010年8月通过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专家表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该文化遗产位于郑州登封市,共8处11项:观星台、中岳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
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其中,创建于东汉时期的少室阙、启母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典范;中岳庙和太室阙,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嵩阳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是已经消失了的书院文化的载体;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会善寺,是不同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纪念碑,千余年来,它们影响了广大范围内的宗教建筑形制。
以郑州市为例探索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理念
以郑州市为例探索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理念作者:买靳来源:《商业文化》2021年第05期郑州是一座历史发展十分悠久的城市,其所蕴含的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纵观郑州内,更是有众多文物建筑屹立其中。
本文主要以郑州为例,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管理理念,从经费支出、日常管理等多角度进行应用探索。
郑州市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理念的探索不仅是对郑州文物建筑的一种保护,更是促进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双赢的重要手段。
在理念探索的过程中,郑州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经历了考验,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文化传播等多方向的统一结合。
就郑州的地理位置而言,人们通常用天地之中来形容。
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说,郑州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据不完全统计,郑州目前拥有的文物古迹的总数已超过8000处,其中还包含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0余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数量众多。
郑州也由此成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文物古迹总数量最多的城市。
这样丰富的文物资源不仅反映着郑州市文化遗产城市的标签,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文化信息的反馈,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及文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古代先民营造理念和精神生活的主要代表的文物建筑遗存,不仅反映了历史的记忆与历史发展轨迹,更是对人文精神的体现,是郑州城市文化底蕴体现的关键。
由此可见,加强郑州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工作,凸显文化遗产存在价值对于其更进一步的研究及历史文脉的传承创新尤为重要。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对郑州市遗产保护及旅游业发展提供的大好机会。
前文提到,郑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众多,为进一步凸显文物的利用价值及存在价值,强化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播与创新,从而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双赢,需要在保护利用的工作理念上进行探索。
加强日常保护,注重科学管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一直是郑州早文物建筑管理工作中的指导方针。
浅谈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浅谈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作者:张丽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27期摘要: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以及重要性,发挥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积极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定于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1]。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益性单位,它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知识共享平台和优良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沉淀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图书馆偏重于收集记录人类文化的纸质载体,而对非文字的文化传统、田野中的活态知识没有加以重视,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我们为之自豪的中华文化从来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精英和典籍文化,一部分是民间文化[2]。
”当前人们高度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希望能够将这些优秀的文化继续传承,让世世代代的人们都能够共享优秀文化所蕴含的营养价值。
图书馆需要在其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有意识地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以及重要性,并能够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点而在自身的职责中积极开展对应的工作,从而使得图书馆工作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和主流文化相比较,它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并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很大一部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来自民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现代生活基本脱节,而没有了生存土壤,濒临失传,图书馆需要充分关注并挖掘其价值,帮助它们能够顺利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中,不至于许多年后再也看不到它们,成为失传的文化。
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在现代社会,图书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作为知识的宝库,图书馆不仅保存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还是文化传统和历史知识的存储器。
它承载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图书馆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这些宝贵的资源能够从一个时期传递到另一个时期,让更多的人受益。
首先,保护图书馆的文化遗产需要建立严格的保护措施和制度。
这包括建立一套完整的文物保护政策和法律框架,以规范和保护图书馆中的文物和古籍。
同时,在图书馆内部,应设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或部门,负责图书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清理和修复工作。
这些机构应配备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存和修复。
其次,为了实现图书馆文化遗产的传承,我们应该注重学校和社区教育的开展。
通过组织讲座、展览、讲解和文化活动等形式,深入宣传和普及图书馆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此外,还应该提供一系列相关的培训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使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为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馆藏的文物和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保存和传播在互联网上。
这样可以将图书馆的文化遗产推广至全球,并使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来了解和获取这些宝贵的资源。
同时,数字化还可以为图书馆提供更好的管理和使用方式,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与其他文化遗产机构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的合作,可以进行文物和古籍的交流与借阅,为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渠道。
同时,交流与合作还可以促进不同机构之间的互学互鉴,推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播。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它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规范,需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参与,需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同时也需要与其他文化遗产机构的合作和交流。
守正创新_赓续文脉:郑州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综述
收稿日期:2023-03-10作者简介:牛伟(1978 ㊀),郑州图书馆副研究馆员㊂守正创新赓续文脉:郑州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综述牛㊀伟(郑州图书馆,河南郑州㊀450000)摘㊀要:中华古籍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㊂郑州图书馆按照国家古籍保护管理要求,在做好日常古籍保护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借助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在古籍保护展示和活化利用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㊂文章介绍了郑州图书馆馆藏古籍概况,探讨了郑州图书馆馆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践情况及成效,对郑州图书馆馆藏古籍保护工作的后续开展进行了思考,以期为图书馆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㊂关键词:图书馆;古籍保护;综述中图分类号:G250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4-0015-03㊀㊀中华古籍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㊂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为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1]㊂㊀㊀郑州图书馆成立于1953年,自建馆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图书馆人的艰辛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㊂现就近年来馆藏古籍保护工作进行概括分析,并就后续建设发展提出几点思考㊂1㊀馆藏古籍概况㊀㊀目前,郑州图书馆收藏古籍文献50,000余册,其中善本古籍4,000余册,以郑州地区方志㊁明清小说为特色馆藏㊂2010年6月,郑州图书馆被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11年12月,郑州图书馆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 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组织编纂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郑州图书馆馆藏古籍64部㊂自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推行以来,截至2021年,郑州图书馆有17部古籍入选国家组织编纂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有53部古籍入选河南省组织编纂的‘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㊂㊀㊀郑州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颇具代表性的有:元元统二年(1334)梅溪书院刻本‘韵府羣玉“㊁元后至元六年(1340)庆元路儒学刻元明清递修本‘玉海“㊁明永乐十三年(1415)内府刻本‘春秋集传大全“㊁明正统十二年(1447)内府刻本‘书集传“与‘春秋胡传“㊁明隆庆五年(1571)兴正堂刻本‘春秋胡传“㊁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内府刻本‘御纂周易折中“及清安定筱斋主人抄本‘歧路灯“等㊂㊀㊀在郑州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中,有些古籍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㊂例如,明万历刻本‘汜乘“,该书为孤本,是现存最早的汜水旧志刻本㊂清乾隆元年至二十年(1736 1755)抄本‘三国志玉玺传“,是‘三国志玉玺传“现存的唯一足本,是流传下来的众多弹词中,改编自‘三国志通俗演义“篇幅最长㊁故事最完整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㊂有研究者认为,‘三国志玉玺传“极有可能是罗贯中的‘三国“原本[2]㊂2㊀馆藏古籍保护工作实践与成效2.1㊀古籍保存条件不断改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㊀㊀2013年,郑州图书馆搬迁至现址郑东新区客文一街10号㊂新馆在建设之初,就从科学保护的角度对古籍书库进行了专业的设计建造㊂现有古籍书库独立设置,温湿度控制㊁安全消防㊁科51第43卷第4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4月㊀学监测与书盒书柜等设施设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㊃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GB/T30227 2013),满足古籍文献存藏条件,为古籍长久保护提供了物质保障㊂郑州图书馆设立有古籍部,专门负责古籍保护研究等工作㊂近年来,郑州图书馆通过公开招聘㊁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壮大人员队伍㊂现有工作人员均为古籍及文献等相关专业毕业,主要从事古籍编目与审校㊁书库与阅览室管理㊁读者咨询㊁古籍数字化㊁古籍修复㊁古籍整理与研究等工作,科学㊁合理的人员配置为郑州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㊂2.2㊀工作制度与保护计划不断完善㊀㊀近年来,郑州图书馆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如‘郑州图书馆古籍阅览制度“‘郑州图书馆古籍书库管理制度“‘郑州图书馆古籍分级存藏制度“‘郑州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职责“等,并严格执行㊂在不同时期,郑州图书馆制定了不同的‘郑州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计划“,在完善与健全科学有效的古籍保护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争取上级主管单位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积极开展区域间古籍保护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发挥行业专家在古籍保护与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推进古籍普查工作,持续开展古籍编目工作;加强古籍再生性保护;加强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详细的规划㊂2.3㊀古籍著录㊁定级与分级存藏工作扎实开展㊀㊀郑州图书馆积极参与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全部馆藏古籍详细数据的著录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㊃古籍定级标准“(WH/T20-2006)对每部古籍进行了定级㊂‘郑州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于2017年3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㊂㊀㊀郑州图书馆严格按照‘馆藏古籍分级存藏制度“对馆藏古籍进行分级存藏,将古籍书库分为普通古籍区㊁善本古籍区和珍本古籍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按照 经 史 子 集 丛 分类,每部古籍按照索书号排序㊂郑州图书馆在做好分类存藏的同时,也为读者查询使用提供了便利㊂2.4㊀古籍编目不断延续㊀㊀郑州图书馆自建馆以来就本着揭示馆藏㊁服务读者的理念,以整理文献㊁编制目录为首要任务,先后编纂了‘郑州市图书馆古籍目录(1956)“‘郑州市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书目(1991)“‘郑州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2017年)“等,在古籍文献阅读推广㊁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㊂郑州图书馆还编纂了‘郑州图书馆古籍善本图录(2021)“,收录馆藏古籍善本343部㊁4,272册,完整地揭示与反映了馆藏古籍善本的相关信息㊂2.5㊀再生性保护不断探索㊀㊀郑州图书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目前已整理出版‘郑州志“系列㊁‘三国志玉玺传“‘说唐后传“‘客窗闲话“‘夷坚志“等方志类㊁文集类与小说类古籍文献45种㊂这些成果全部由郑州图书馆研究人员校点,其中有10余种是以郑州图书馆藏本为底本进行整理的㊂馆藏明万历刻本‘汜乘“等数部稀见方志均已影印出版,被收入‘河南历代方志集成“[3]㊂㊀㊀郑州图书馆坚持将古籍数字化作为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创新,建设了 古籍服务系统 馆藏古籍数据库 两个数字化服务平台,向社会公众共享馆藏古籍目录㊁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古籍介绍㊁入选‘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古籍介绍㊁馆藏善本古籍介绍及数字化古籍文献等资源,在古籍再生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㊂2.6㊀活化利用不断创新㊀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㊂ 近年来,郑州图书馆坚持守正创新,以智慧化㊁数字化技术手段为基础,积极探索古籍活化利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㊂㊀㊀郑州图书馆积极实施智能化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建成了 古籍E览 文字空间 甲骨文世界 八斗高才生 中原文化㊃状元郎 册府楹联 中原贡院时空 四大发明 册府书札 等智能互动体验系统,把文字㊁诗词㊁古籍文献等元素融入其61牛伟:守正创新赓续文脉:郑州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综述中,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引导读者领略与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㊂例如,郑州图书馆以馆藏珍贵资料及文献为基础,整理收集已被识别出的甲骨文字,构建了 文字空间 互动体验系统㊂在点击所选文字后,该系统可大屏展示该文字的释义及其金文㊁篆书㊁隶书㊁楷书的演变过程,实现了物理装置模型与数字展示科技的融合,巧妙展现了数字图书馆与中国文字长河之间的关系,使读者在互动体验中了解中国文字发展脉络㊂㊀㊀此外,郑州图书馆还通过举办展览㊁邀请专家举办古籍文献知识讲座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长期推送‘郑州图书馆古籍珍善本品鉴“等方式,积极开展古籍文献传承与阅读推广工作,利用古籍文献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㊂3㊀馆藏古籍保护工作后续开展的思考3.1㊀持续做好馆藏古籍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展示古籍的当代价值㊀㊀古籍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㊁人文精神㊁价值理念㊁道德规范,与当今时代发展需求具有高度契合性[4]㊂郑州图书馆馆藏古籍精品较多,该馆通过对这些古籍的深入整理研究,对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进行了充分阐释和转化,并通过 新媒体 全媒体 和 融媒体 等公众喜闻乐见㊁雅俗共赏的方式予以呈现,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进一步发挥了古籍事业培根铸魂的价值引领作用[5]㊂3.2㊀持续做好馆藏古籍数字化加工,不断扩大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㊀㊀郑州图书馆馆藏古籍数字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数字化加工任务依然繁重㊂因此,郑州图书馆应结合国家古籍保护工作的新要求,积极争取经费和政策支持,持续做好馆藏古籍数字化加工,并借助馆藏古籍数据库平台进行展示利用;积极融入国家古籍数字化总平台和国家古籍数字资源版本库建设,把馆藏古籍资源通过更广阔的平台为世人所知所用,不断扩大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㊂3.3㊀与文创开发相结合,做好古籍的活化利用㊀㊀郑州图书馆借助信息化技术,在古籍活化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㊂郑州图书馆后续将在做好古籍保护的前提下,与文创开发相结合,打造古籍活化利用创新产品,如:通过古籍考证还原古代服饰㊁建筑㊁日常用品等,并转化为文创产品;依据古籍版刻设计艺术字;依据古籍记载的山川㊁河流㊁历史人物㊁历史故事等开发手游产品等,通过活化利用,让古籍进入更多人的视野㊂3.4㊀引进和培养更多专业人才㊀㊀数字时代,古籍的保护修复㊁活化利用㊁普及传播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古籍保护工作呈现出多专业融合发展趋势㊂郑州图书馆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既需要传统的古籍文献研究专业人才,也需要信息技术㊁文物保护技术㊁文创设计㊁影像制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㊂因此,郑州图书馆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多专业的古籍保护人才,把古籍保护好㊁传承好㊁发展好㊁利用好,让它们被更多人看见㊁被更多人喜欢,以蓬勃的生命力活在当下㊁走向未来㊂4㊀结语㊀㊀‘三坟“‘五典“,文脉文理蕴含其中;琅嬛珍宝,文风文貌泱藏其里㊂先贤们汇珍聚典,中华传统文化方得绵延不息㊂认真做好古籍的保护整理与文化传承工作,其意义是毋庸赘言的㊂郑州图书馆将秉持初心㊁锐意进取,不断增强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古籍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古籍保护意识,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㊂参考文献:[1]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EB /OL ].[2023-02-11].http :///zhengce/2022-04/11/content_5684555.htm.[2]㊀陈辽.由弹词‘三国志玉玺传“谈罗贯中的‘三国“原本[J ].中华文化论坛,2017(3):95-99.[3]㊀杜汝亮.汜乘[M ].郑州图书馆馆藏明万历刻本.[4]㊀张贺.更好挖掘古籍的当代价值[N ].人民日报,2022-11-11(05).[5]㊀刘明.进一步发挥古籍培根铸魂的价值引领作用[N ].中国文化报,2022-12-19(03).(编校:崔萌)71牛伟:守正创新赓续文脉:郑州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综述。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路径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例
2018年9华夏历史文明传承路径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例李 瑞为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遗产地在“中”理念宣传,举办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活动,结合旅游开发促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鼓励青少年等社群和当地民众参与遗产保护与宣传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实践,也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群是价值得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公约》”)认可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物见证,更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支撑。
遗产地在展示教育和旅游利用方面开展了多部门、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
一、交流活动一是举办高端论坛及大型主题活动,形成高端论坛、大型活动开展机制,扩大世界文化遗产及华夏文明的影响力。
如,每年在河南省登封市举行主题为“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嵩山论坛年会,成为河南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破题之作和登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重要平台。
自1991年首次举办“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使2006年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少林功夫影响范围扩大,成为展示文化古都和中华民族精神财富,集武术、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盛会。
2018年举办首届新春嵩山文化大讲堂,加强学术界和行业内关于嵩山历史文明及传承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旅游开发、智慧城市遗产调查、展览、保护传承、研究等活动。
三是文化遗产相关保护管理所、宗教团体等开展遗产推介。
如,少林寺寺僧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佛教历史、禅宗思想、少林武术等方面的知识,满足游客更深层次了解少林文化的需要。
三、旅游开发一是借助“全域旅游‘5A’创建”活动,加强遗产活化利用。
免费开放观星台并计划增加免费开放的遗产点,这是贯彻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促进建筑群充分阐释展示遗产点与“天地之中”概念的联系做出的重要措施。
二是打造文化和艺术作品,生动展现文化精神和魅力。
河南“天地之中”古建筑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
河南“天地之中”古建筑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作者:李依雯来源:《美与时代·上》2022年第06期摘要:河南“天地之中”古建筑群是汇聚于登封的历史建筑群,以“天地之中”为基本理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在建筑艺术、饮食小吃、石刻与壁画艺术、少林功夫四个方面来呈现出“天地之中”古建筑群的视觉符号。
联系目前文创产品的开发情况,利用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内容,思考如何对文创产品进行设计,对其中的文化资源进行了解归纳,实现对“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元素的文创设计探索。
关键词:“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文创设计;传统文化一、河南“天地之中”古建筑文创设计调研分析(一)“天地之中”现状概括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腹地,以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古建筑群,叫作“天地之中”,它经历了魏、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数千年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关于中原地区上下三千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中国的几种主流思想文化——土生土长的道教、儒教以及融合本土文化后发扬光大的佛教皆汇集于此,同时,这里也是人们当时去观测天地的重要场所。
这种历史背景,使得大量宝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得以聚集和维持在这里,它们都与中国传统的“天地之中”宇宙观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结。
以“天地之中”为基本理念的寺、塔、阙、台、庙宇、书院,体现了中国历代宗教、礼制、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成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的发源地和集大成之地,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和模范。
2010年8月,世界历史建筑少林寺、东汉三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入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地之中”古建筑群作为旅游景区,与其深厚的文化背景相反的是其匮乏的文创产品。
时代的发展要求将深厚的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以现今流行的形式,与“天地之中”旅游园区相辅相成,提高文化软实力,让文化遗产以一种别样的形式在人们心中活跃起来。
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意义
收稿日期:2020-02-04作者简介:马㊀静(1968 ㊀),郑州文化馆馆员㊁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㊂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意义马㊀静(郑州文化馆,河南郑州㊀450052)关键词: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摘㊀要: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职能决定的,也是其职责所在,在国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文章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的必要性及收藏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㊂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3-0072-031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㊀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㊁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㊁观念表述㊁表现形式㊁知识㊁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㊁实物㊁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㊂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1]㊂㊀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又称无形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等;表演艺术,如民间戏曲㊁曲艺㊁舞蹈㊁美术㊁音乐㊁杂技等;社会实践㊁礼仪㊁节庆活动,如生活习俗(包括消费习俗㊁人生礼俗㊁岁时节令等)㊁生产贸易习俗(包括农业㊁林业㊁渔业㊁畜牧业㊁商贸㊁副业等)㊁民间信仰㊁民间知识等,以及传统手工艺㊁传统体育与竞技㊁传统医药等㊂2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㊀㊀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不同地域㊁不同民族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生态,即便同一区域㊁同一民族也有一定的文化差异,真可谓 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深厚的文化积淀成就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㊂我国的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于农耕文明时期,随着工业化的实现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全球化趋势加快,农耕文明被冲击得支离破碎,导致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根本改变,一些口头文学和民俗正在消失,一些传统手工技艺濒临消亡㊂以河南省为例,该省20世纪80年代尚有曲艺剧种50多个,而目前只剩下20多个,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的速度还在加快,加强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㊂㊀㊀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论是在意识㊁观念㊁内容㊁措施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尚处于起步阶段㊂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非物质与口头遗产,中国的昆曲艺术名列其中,这在我国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重视,从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萌芽和启动㊂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㊂2004年8月我国加入该公约㊂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决定从2006年开始,将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定为中国 文化遗产日 ㊂与此同时,我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也先后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㊂㊀㊀2006 2014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4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有1,372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及3,154个子项入选㊂2011年2月,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于当年6月1日起实施㊂一些省市也先后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以扎实开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快车道,各省(直辖市㊁自治区)㊁市㊁县(区)先后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㊁项目丰富㊂我27第40卷第3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年3月国幅员辽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繁多,各地区的地域㊁环境㊁经济发展等存在较大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呈现出头绪多㊁任务重㊁不平衡的现象㊂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具体实施由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其主要以出政策㊁搞评审展示为主,收藏和保护责任主要由图书馆㊁文化馆㊁博物馆㊁科技馆等文教科技单位负责㊂3㊀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3.1㊀收藏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图书馆的任务和性质决定㊀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图书馆㊁文化馆㊁博物馆㊁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㊁保护机构以及利用财政性资金举办的文艺表演团体㊁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㊁研究㊁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㊁展示[2]㊂‘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各级文化馆㊁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3]㊂各地政府出台的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条例和方法也都要求图书馆㊁文化馆站㊁博物馆㊁科技馆㊁美术馆等机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㊁街道办事处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㊁保存工作,文化主管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㊂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㊁开展社会教育㊁传递科学情报㊁开发智力资源㊁提供文化娱乐等五大基本职能,因此其保存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理所应当,而且非常必要㊂3.2㊀保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拓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㊀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而非物质因素的经验㊁精神㊁技艺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㊂这一属性要求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从文献的收藏保存入手,并且要选择较具观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展演㊁展示等活动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繁多,其形态不仅有纸质文献㊁音频㊁视频㊁图片等,还有数字资源㊂图书馆在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应结合自身业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教育㊁文化娱乐等相结合,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形式,进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㊂以河南省图书馆为例,该馆自2012年开始,在 世界读书日 ㊁全民读书月,以及端午㊁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展演剪纸㊁泥塑㊁糖画㊁草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深受读者喜爱㊂图书馆展演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广大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促使他们进一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㊂4㊀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4.1㊀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㊀㊀图书馆在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虽然会收集大量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字㊁图片㊁音频㊁视频等文献资源,但收藏内容并不完整,也不系统,与严格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相差较远㊂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文字资料㊂包括图书㊁期刊㊁油印本㊁手写本等能够反映收藏项的文字㊂②图片资料㊂包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㊁展演㊁生产过程中拍摄的照片㊁场地㊁工具等图片,以及剪纸㊁碑帖等图片资料㊂③实物资料㊂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产品㊁工具㊁道具等㊂④音频资料㊂包括音乐㊁戏曲等㊂⑤视频资料㊂包括民俗活动㊁音乐戏曲类表演㊁手工工艺展演生产过程㊁体育竞技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新闻宣传报道的资料和素材等㊂⑥数字资料㊂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制作成数字信息,既利于保存也利于收藏㊂图书馆收藏上述内容应尽可能全面㊁详尽㊂4.2㊀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4.2.1㊀购买㊂图书馆根据书商提供的订单下单采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图书㊁音频㊁视频等资料,这种方法较为被动㊂4.2.2㊀实地采访㊂图书馆根据本馆需求到各地㊁各单位进行访问,查找寻觅所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㊁图片㊁音视频及实物资料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大多藏于民间㊁传于民间,因此,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需主动出击㊁实地探访㊂4.2.3㊀网络收集㊁整理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被上传到互联网,图书馆可依托互联网平台收集㊁整理相关资源㊂4.2.4㊀呈缴本收集㊂2012年颁布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规定,省级公共图书馆负有依法接受所在省(市)出版机构呈缴出版物和保存地方文献版本的职能㊂呈缴本征集的品㊀(下转第76页)37马静: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意义㊀会各个领域,信息素养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个体的发展,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提升公众的数字素养㊁阅读能力及学习能力已是当务之急,图书馆应着力培养和提升民众的信息素养及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避免出现 信息鸿沟 ㊂3.4㊀准确定位,助力书香社会建设㊀㊀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提出了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以及构建学习型㊁知识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全民阅读作为服务于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㊂我国政府多次号召 提倡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并给予政策支持㊂作为实现全民阅读的重要途径,阅读推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积极践行,短短几年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㊂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顺应时代要求,围绕读者需求对全民阅读推广进行认真审视与合理定位,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激发和培养民众的阅读热情和兴趣为主要目的,对全民阅读活动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和规划,同时注重全民阅读推广宣传,吸引了大量公众参与,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构建知识型㊁学习型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㊂4㊀结语㊀㊀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也应不断创新服务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从国家㊁社会㊁技术等各层面探讨全民阅读推广的新模式,并对未来的阅读群体㊁阅读方式㊁阅读场所等进行规划和展望,以提升社会公众的人文素养和创造力,助力书香社会建设㊂参考文献:[1]㊀史伟.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转型与升级[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0):91-95.[2]㊀李婧璇.辽宁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促进全民阅读决定[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04-01(001).[3]㊀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推进改革取得新成效[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12-29(007).[4]㊀福建省人民政府网.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EB/OL].[2020-02-03]./zc/zxwj/szfbgtwj/201601/t20160115_1417044.htm. [5]㊀史伟.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转型与升级[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0):91-95.[6]㊀崔红娟.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2016(8):49-52,57.[7]㊀洪伟达,马海群.图书馆阅读推广规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8(1):36-43.(编校:徐黎娟)(上接第73页)㊀种㊁数量应达到地方正式出版物的70%以上[4]㊂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政府文化管理部门㊁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㊁文联等机构和群众团体也制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图片㊁音频㊁视频等资料,图书馆可通过信函㊁电话㊁亲自登门等形式向他们征集这些资料㊂5㊀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㊀㊀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基本职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图书馆收藏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职责所在㊂图书馆收藏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㊁展演活动是对自身业务的延伸,能够促使众多的读者参与进来,认识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进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㊂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极具地方特点,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丰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㊂6㊀结语㊀㊀图书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图书馆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其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方法㊁收藏内容㊁收藏形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㊂参考文献:[1]㊀郑安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译本非遗定义中的误译:基于概念逻辑关系的解读[J].中国翻译,2016(2):91-92.[2]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2020-01-04].http://www./flfg/2011-02/25/content_1857449.htm. [3]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20-01-15]./zwgk/2005-08/15/content_21681.htm.[4]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㊁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S].2011:8.(编校:徐黎娟)67耿海英:全民阅读发展与图书馆的对策研究。
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科技信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1期1“天地之中”的由来在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位居天地中央,天地的中心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在郑州登封。
登封是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是中国三大主流文明———儒、道、佛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是名副其实的“天地之中”。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全票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世代智慧淳朴的登封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创造了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登封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2“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及面临的问题登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始于2006年,截止2011年10月,登封市文化馆,登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登记整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000余项,目前已经获批的国家级项目1项,河南省级项目10项,郑州市级项目21项,登封市级项目59项。
“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如下。
2.1申请非遗力度不够像登封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仅有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远远不够的,与之厚重的历史文化极不相称。
登封市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进一步宣传保护。
2.2保护意识淡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
要想得到长远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最终还要依靠广大民众的力量。
但是,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从情感上开始疏远。
他们对这种艺术形式不屑一顾,觉得那是老掉牙的东西,听不懂,也看不明白。
年轻人不愿学,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艺已到了无人可传、几近消亡的窘境。
另据调查显示:虽然有超过90%的年轻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但仅有8%的人选择会学习或考虑学习当地的民间艺术[1]。
“天地之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
2011年9月河南社会科学Sep.,2011第19卷第5期HEN AN S OCIAL SC IE NC ES V01.19 No.5‘‘天地之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可能性、可行性与必要性吴效群1,方启雄2(1.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郑州450003)摘要:“天地之中”登封是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各种文化均热衷于在此建立基地。
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儒、释、道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逐渐衍生出民众生活化的儒、释、道文化表达,绵延至今,不少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考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形成一种互补共生、相互支撑的关系。
设立“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守住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天地之中;儒、释、道文化;生活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11)05—0033—04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2010年8月1日。
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登封‘天地之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中’历史建筑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 筑群,都与中国“天地之中”传统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届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困第的联系。
39处世界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列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入标准共有六条,提名项目至少要符合前五条标准中的一条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第六条不可单独使用)。
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符合列入标准第i条和第六条。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的决定【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发文字号】郑政[2011]29号【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5.03【实施日期】2011.05.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的决定(郑政〔2011〕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2010年8月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是对“天地之中”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的充分肯定。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期间,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领导下,相关部门和登封市各条战线干部群众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表现了识大体、顾大局、同心同德、无私奉献、不怕困难的高尚精神风貌,涌现出一批精诚团结、扎实苦干、顽强拼搏、事迹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为肯定成绩、表彰先进,进一步做好“天地之中”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决定对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办公室等29个先进集体和王章武等6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给予常继红等29名同志分别记个人二等功一次,刘万峰等48名同志分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开拓创新,再立新功。
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先进集体和个人为榜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敬岗爱业,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登封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仅有 1 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远远不够的,与之厚重的历史文化极不相称。 登 封市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进一 步宣传保护。 2.2 保护意识淡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 的文化命脉。 要想得到长远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最终还要依靠广大民 众的力量 。 但是,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从情感上开始疏远 。 他们 对这种艺术形式不屑一顾,觉得那是老掉牙的东西,听不懂,也看不明 白。 年轻人不愿学,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艺已到了无人可传、几近消亡的 窘境。 另据调查显示:虽然有超过 90%的年轻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但仅有 8%的人选择会学习或考虑 学 习 当 地 的 民 间 艺 术 [1]。 2.3 民间传说的遗迹缺乏保护
2 “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及面临的问题
登 封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普 查 工 作 始 于 2006 年 , 截 止 2011 年 10 月,登封市文化馆,登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登记 整 理 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6000 余项, 目前已经获批 的 国 家 级 项 目 1 项 ,河 南 省 级 项 目 10 项 ,郑 州 市 级 项 目 21 项 ,登 封 市 级 项 目 59 项 。 “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如下。 2.1 申请非遗力度不够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Heaven and earth;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
1 “天地之中”的由来
在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位居天地中央,天地的中心在中原,中原 的核心在郑州登封。 登封是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是 中 国 三 大 主 流 文 明— — — 儒 、道 、佛 弘 扬 传 播 本 流 派 文 化 的 核 心 基 地 , 是 名副其实的“天地之中”。 2010 年 8 月 1 日,在巴西举办的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第 34 届世界 遗 产 大 会 上 ,“登 封 ‘天 地 之 中 ’历 史 建 筑 群 ”全 票 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 39 处世界遗产。 在这片古老而神 奇的土地上,世代智慧淳朴的登封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 化遗产,而且还创造了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是登封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2013 年 第 1 期
SCI稿○
科技信息
“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郭文玲 (郑州大学 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本文从保护“天地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例着手,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优势,从主动参与、准 确切入、特色建设、着力推广四个层面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和方法,强调实地考察、现场收集、原貌保存,全方位 的建设“天地之中”特色馆藏。
【Abstract】“Heaven and earth” from the protection of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case to proceed, analysis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local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ignificance, advantages,from active participation, accurate entry,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strive to promote the four aspects of university library on the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ay and method, emphasize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field the original collection, preservation, a full range of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本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它保留下来的是一 种缺乏环境的非生活的东西……我们还必须记住个体所处的社会环 境、娱乐传奇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作用,所有这些因素是相当明显的。 它 们同文本一样都必须加以研究。 故事起源于原始生活之中而不是纸 上。 当一位专家草率地记下故事,而不能显示它成长的氛围时,他给我
们的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真实。 ”[2]嵩山众多民间传说的遗迹因为经济 等方面的原因长期得不到保护,传说的相关器物常年失修,濒临灭失 之危险。 2.4 传承人断代危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活态性, 它以人为载体, 世代相传。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 登封老 一辈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大多在 70 岁以上,有些已离开人世。 例 如,孟村独脚舞的传承人王铁锤、赵生林、付占军老人都在六七十岁以 上,出现传承人断代的危险。 2.5 参与保护部门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