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课程标准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现代汉语是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该课程通过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学生汉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贯切祖国语言文字的政策、推进汉民族共同语向更加纯洁健康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定位现代汉语课程是语言类以及文学类课程的基础底座,其前导课程为古代汉语、普通话训练、教师口语,为后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应用文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法等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作用现代汉语课程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其他相关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依据,帮助学生对已有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形成现代汉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从事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兼有工具、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的性质。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总体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工作或者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基本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诚实肯干的劳动精神。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语音理论知识和汉语拼音方案,熟练地发音和分析语音现象;(2)掌握汉字的产生、特点、形体、构造、规范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3)了解现代汉语词汇单位的涵义、语素、词的构成方法和类型、词义的分析和运用、词汇的构成、变化和词汇规范化等内容;(4)建立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了解词类划分原则、各类词的特点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掌握分析句子的方法和用词造句的规律;(5)明确修辞和语境,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掌握词语锤炼、句式调整的方法,熟悉常用修辞方式。
2.能力目标(1)具有准确发音和熟练分析语音的能力,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2)具有正确分析和规范使用常用汉字的能力;(3)具有正确辨析和解释词义,提高用词的能力;(4)具有辨别词性、短语和句子类型,析句、造句以及辨析句子正误的能力;(5)具有选词炼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断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连贯、得体的要求。
课程标准 对外汉语引论
课程标准对外汉语引论标题:《对外汉语引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对外汉语引论》是一门旨在系统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对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理解。
本课程将全面梳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为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模式,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的特点与技巧,以及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实践技能培养: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等实际操作能力。
3. 专业素养提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具有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与地位2. 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3. 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教学方法与策略4.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选用5. 教学法流派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7.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8. 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建设四、课程实施与考核方式1. 课程实施:采用讲授、讨论、观摩、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2. 考核方式:综合运用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小组项目展示、教学设计方案撰写、模拟教学演示等多元评价方式进行考核,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程资源利用各类纸质教材、电子资源库、在线教学平台,以及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构建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体系,支持学生深入探究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以上《对外汉语引论》课程标准为指导,我们将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对外汉语教育人才。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
《现代汉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现代汉语是高等教育中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具备语言分析、研究、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包括:1. 掌握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2. 具备语言分析、研究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提高语言应用能力;4. 激发学生对语言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言应用技能训练和语言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具体要求如下:1. 语音: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2. 词汇: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特点,包括词义、构词、短语等;3. 语法:掌握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包括句子结构、常用句式等;4. 修辞:了解现代汉语修辞手法,包括词语选用、句式变换、表达技巧等;5. 语言应用技能训练: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6. 语言研究方法:介绍现代汉语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语言研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1. 课堂讲授:系统讲解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突出重点、难点;2.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汉语在实际中的应用;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口语训练、写作练习等;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课程考核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
具体标准如下:1. 平时成绩:根据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因素综合评定;2. 期中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30%,形式为闭卷笔试;3. 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形式为闭卷笔试或开卷笔试(允许携带相关参考书和工具书)。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修改二稿)第一部分前言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是我国各民族都要学习和使用的语言。
汉语在培养少数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汉语教育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
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汉语教学要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
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解读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一项汉语课程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民族
中小学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它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全面发展出发,根据民族中
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标准。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要求,包括课程目标、学科特点、学习要求、教学内容及原则等;二是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汉语课程内容、语文
知识与能力、汉语文体。
汉语课程内容包括普通话、听说、读写、语言文化等;语文知识
与能力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能力等;汉语文体包括书面文体、口头文体、文言
文等。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
爱护母语的意识,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强学生汉语能力,更
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中小学汉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堂教学应
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多种教学模式应结合实际情况,使教学更有趣、更有效;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教材应按照有
效的教学方法编写,注重突出民族特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母语;教师应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
只有坚持贯彻《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才能真正提高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让
学生更好地掌握母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民族小学汉语课程标准
民族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民族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是指在民族地区小学开设的汉语课程所应遵循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规范。
民族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教育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权益,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课程目标。
民族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
具体来说,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学生应能够准确地听懂汉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并阅读各种文本,能够用规范的汉字书写。
其次,课程标准也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应该了解汉语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词汇、语法等,同时也应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包括诗词歌赋、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等。
二、课程内容。
1. 听力,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通过听故事、听对话、听音乐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听力理解能力。
2. 口语,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朗读课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阅读,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诗词、故事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作文、日记、诗歌创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5. 文化,课程应该注重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古诗词、传统节日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三、教学方法。
在实施民族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采用游戏教学、合作学习、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四、评价标准。
在民族小学汉语课程中,评价标准应该注重全面发展。
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该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教育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我国各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工作。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因此,制定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其次,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和实用性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此外,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写作、多练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最后,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文化素养。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学习古代文学名著,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总之,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教师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备课、扎实教学,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适应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属教研室:中文系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古代汉语(Ancient Chinese)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就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培养阅读与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基本理念。
古代汉语课程使用的教材通常就是北京大学王力先生或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
王氏教材自1962年首版后,经过多次修订,现属国家级规划教材,书中确立了古代汉语课程通论、文选、常用词三结合的编写原则,代表着古代汉语教材的最高成就。
郭氏教材具有内容精练,编排合理;知识准确,重点突出;通论与文选结合紧密等特点。
以上两种教材比较适合综合性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使用。
但根据我们的学生实际与我校培养目标,我们选用该教材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学生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就是从北京大学“一本”招生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写的,我们就是地方二本学院,学生入学程度远远低于北京大学学生。
北京大学就是研究性大学,我们就是应用型学院。
2、自学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有些注释过于简略,不适合于我们的学生自学。
3、篇幅问题。
王氏、郭氏教材篇幅过多,一学年时间学不完。
为此,我们在选择《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做教材的同时,作了以下一些调整:1、压缩传统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内容,讲究面面俱到,因而不可避免的有轻重不分、详略失当的弊端。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舍弃了许多与其它学科有共性的内容,重点突出讲解古代汉语中“异”的部分。
例如我们把《古代汉语》的通论“古代文化常识”放到“古代文化常识”课上讲,“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放到“文献学”课上讲。
《现代汉语教学》课程标准(试行)
《现代汉语教学》课程标准(试行)
现代汉语教学是一门复杂且重要的课程,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它也
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今天的教育形势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现代汉语教学课程标准(试行)》的出台,就是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中现
代汉语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能、多元化和开放式教育,从而使语言学习更贴近实际。
这份标准呼应了行业质量提升,旨在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加深了教学
深度、宽度和可操作性。
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内容和要求,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是从设计课程的角度出发,全面促进现代汉语教学,保证教学的效果。
它还在课程体系、重构学习方式、培养实际课堂等几个方面提出更加合理、有效和可操作性的技术要求。
此外,该标准对现代汉语教育质量控制还具备许多先进的启发性,强调学习者
应具备的语言技能并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要求学生的发音及口语流利,掌握语调、语体和语法等,此外,还着重有利于学生完成社会活动等,这也使得现代汉语教育更有效,有助于个人发展。
总之,《现代汉语教学课程标准(试行)》对促进高等教育传承与发展都将发
挥重要作用,将极大促进现代汉语教学质量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1.汉语课程标准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两个阶段。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母语为非汉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的少数民族学生。
适用于以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含采用其他双语教学模式)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汉语教学。
2.汉语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实践性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3 汉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基本学会运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进行交流沟通。
4 明确汉语课程的主要任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澄清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的汉语课程,和作为汉语母语课程的语文课程,在教学评价和教科书编写等方面的区别。
其次,有助于汉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准确体现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对汉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课程标准》提出汉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不仅使汉语课程具有自己的特性,也为汉语教学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5 汉语素养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及内涵十分丰富,它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体现了汉语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不懈追求。
6 汉语素养,指的是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汉语方面表现出来的学识修养和世界观、价值观等人格修养。
7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的学习方式其意义不仅在于强调了汉语学习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明确了学生在课程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8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9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0 交际学习,是指学习者以他人为对象,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交流、互动而展开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
11 汉语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而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汉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2 汉语课程性质,明确了汉语课程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的特点,它应以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为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它强调交际性、实践性,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
汉语课程标准
[转载](收藏)汉语课程标准汉语课程标准(第三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 (1)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1)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2)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一、总目标 (5)二、阶段目标 (6)小学阶段 (6)初中阶段 (8)高中阶段 (10)第三部分实施建议………….…………………………….(14)一、教科书编写建议 (14)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5)三、教学建议 (16)四、评价建议 (21)附录一、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常用字(暂缺)二、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常用词(暂缺)第一部分前言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现代社会要求少数民族公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掌握基本的规范汉字,具备汉语基本素养.少数民族学生应该重视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也应该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以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汉语教学要为培养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汉语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汉语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借鉴相关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汉语课程。
汉语课程应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发挥积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汉语是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土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汉毋课程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
《古代汉语》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古代汉语》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4060034〕承担单位〔师范学院〕制定〔〕制定日期〔〕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是讲授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文言文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等基本知识,精讲若干有代表性的古代范文。
本课程体系完全与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和能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以及与语文教育专业和文秘等相关技术领域专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2)课程任务: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和阅读古代文言作品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中等难度的、没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使学生能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正确分析和讲授文言作品;初步学会科研方法,注意联系各类语言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树立起对中华民族的深切感情。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现代汉语,后续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
2.学习目标古代汉语是小学教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具性。
本课程通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讲授、古代文选的讲读,以及讲读练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古书阅读能力、古代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文言文的讲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的传授把握深入浅出的原则,贯穿小学文言文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把大专古代汉语理论知识活学活用,更好、更快、更实际、更有效地运用到未来的小学教育中,真正做到以学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改。
要教好小学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
《发展汉语口语》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发展汉语口语一》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留学生课程代码:
一、开设时间: 第一学期学时数: 60
二、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针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的口语学习课程, 是一门专项技能训练课。
对第二语言初学者来讲, 口头交际能力需要经过有计划的培养、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 口语课就是培养这一口头交际能力的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说的能力能应付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 介绍个人、家庭情况)、简单的社会交际(如问候、感谢)和有限的学习需要(如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 能够回答老师的提问, 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复述简短的熟悉话题材料的大意;可以就同课文内容类似的话题进行较完整的连续对话。
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语句较连贯。
在实际交际中, 能够就上述熟悉的话题作简短的问答和陈述, 具有初步的会话能力。
所说的话多为简单句型以及由简单句型连成的语段, 语速较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和掌握汉语口语恰当的表达方式
2.了解言语的真实性、实用性
3.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的朗读课文
2.能够运用已学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现象及语用规则得体的表达, 内容有条理。
3.能进行语音练习、朗读、替换词语说句子、小组活动
(三)素质目标
1.学会换位思考, 树立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教学资源选用
1.教.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口语》(1/2册), 该教材由王淑红、么书君、严褆、张葳主编
五、课程考核标准。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最新修订精编版)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最新修订精编版)高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3最新修订精编版)1. 导言- 本标准旨在指导高等教育语文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养。
2. 课程目标- 通过高等教育语文课程的研究,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1. 水平领会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包括语法、词汇、拼音和汉字;2. 能够读懂并理解各类文本,包括文章、新闻、评论和学术论文;3. 具备有效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4.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评估和解读各类语言信息;5. 熟悉和尊重中华文化,理解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
3. 课程内容-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语音语调:包括汉语拼音、声调、语音转换等;2. 词汇语法:包括基础词汇、常用表达、语法结构和句型;3. 阅读理解:包括对不同文本类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写作表达:包括写作技巧、写作风格和文体;5. 口头表达:包括演讲、辩论和口语交流技巧;6. 文化意识:包括中国文化传统、社会俗和礼仪等。
4. 课程实施-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和策略:1. 综合教学:采用综合教学方法,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2. 多样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和口头表达;3. 实际应用:注重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职业领域中;4. 创新探索: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语文实践的探索。
5. 评价标准-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的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下方面:1. 知识掌握: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应用能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3. 表达能力: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4. 批判思维: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分析和评估能力;5. 文化素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6. 总结- 高等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沟通和思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汉语言文学知识》课程标准
《汉语言文学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汉语言文学知识二、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1、前言1.1课程标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作用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其中主要是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古汉语诗词和对联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常识,学会遣词造句并能在以后的导游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以达到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艺术性,提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汉语言文学知识内容与过程作为主线进行划分和设计,以阐述汉语言基础知识为重点教学项目,按现代汉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汉语表达、旅游文学欣赏逐步递进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循环渐进地认识和掌握汉语言的主要技能和要求。
本课程立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导游岗位职业能力考核标准为知识和技能学习深浅度的衡量依据,通过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的教授,结合操作实训,使学生达到掌握语言常识,学会遣词造句并能灵活运用。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68时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古汉语诗词和对联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提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能在导游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为发展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和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能适应以后出去工作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课程标准汉语课程标准(修改二稿)第一部分前言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是我国各民族都要学习和使用的语言。
汉语在培养少数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汉语教育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
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汉语教学要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
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这就是汉语的人文性。
学习汉语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同时,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操的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汉语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母语后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母语学习的经验和知识,逐步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汉语课程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使用汉语,组织学生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汉语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注重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要组织各种汉语小组学习活动,拓宽汉语学习渠道,创造汉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按十二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汉语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到总目标。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汉语交际能力和汉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3.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设计要考虑到新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语言环境和汉语学习的条件的不同,也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体现汉语课程目标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基础教育阶段汉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达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文化适应能力是指没有文化障碍,能够自由、得体地和说汉语的人交往。
1.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自觉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社会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综合文化、科技素质。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养成汉语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6.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7.具备识字写字能力。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以上,其中要求掌握2500个左右。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8.学会使用6000个词语和200个习惯用语,能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9.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词类及其使用、句子的构成和主要类型,形成一定的语感,用来帮助理解语言难点,提高表达能力。
10.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汉语工具书或双语工具书。
11.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少量的古诗文。
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
阅读一般性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意思,捕捉所需信息。
读后有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12.阅读一定数量的、包含各种文体和内容的现代文。
课外阅读总量应在60万字以上(小学、初中各30万字)。
13.具备日常口语交际能力。
在日常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逐步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般交际和学习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任务。
14.具备一般的写作能力。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能写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
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词、句运用基本正确、通顺;书写清楚工整,行款整齐。
养成勤动笔写和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15.具备用汉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对汉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能用一般的汉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信息。
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对话或歌谣。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能书写一般的词语和简单的句子。
基本上能用汉语学习数学。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
(二)口语交际能力1. 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2. 能听懂老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讲话;3. 能完全听懂课堂用语、他人的问候或招呼;4. 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句流畅、基本正确;5. 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6.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课本剧;7. 能够参与数学和其他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
(三)识字、写字能力1.能认读所学汉字,根据录音或汉语拼音,读出简单的词语和句子;2.能够书写简单的汉字,笔画、笔顺基本正确;3.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4.能模仿范例写简单的句子;5.能独立地做数学题。
(四)阅读能力1.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2.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3.能正确朗读所学课文4.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基本读懂数学课本。
(五)汉语知识目标1.了解汉字的读音:声母、韵母、声调,能整体认读音节;2.了解汉语拼音字母,能借助汉语拼音字母正确发音;3.学习有关话题范围的1000个左右的常用词,掌握800个以上的词语;4.能识读300个以上的常用汉字,正确书写100个常用汉字。
5.掌握基本笔画笔顺和汉字的间架结构,能在田字格内仿写汉字。
6.掌握100个以上常用句式;7.能基本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六)情感态度目标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开始把汉语学习和其他学科,特别是数学的学习结合在一起,逐步适应双语学习。
(七)学习策略目标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3.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4.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5.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6.积极运用所学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第二学段(3-4年级)(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对汉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能基本理解与个人或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熟悉而简单的语言材料。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
能读懂小故事、简单应用文及其他书面材料。
能参照范例或借助词典写出一般句子。
能参与角色扮演、讲演等活动。
能用汉语学习数学等学科。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口语交际能力1.能完全听懂老师用汉所作的讲解;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3.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4.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5.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6.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7.在上述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三)阅读能力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理解与课文程度相当的短文的内容;3. 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4. 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5.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汉文的其他学科教科书;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达到10万字以上。
(四)写字词能力1.汉字书写比较流利,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2.能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汉字表达基本意思;3.能参照范例写出简单的话语和应用文;4.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
(五)汉语知识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2.发音清楚自然流畅;3.学习有关话题范围的1500个以上的常用词和10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能使用最常用词语1000个以上;4.能识读600个以上的常用汉字,正确书写300个常用汉字。
5.汉字书写较流利,形体正确。
6.掌握基本句型200项;(六)情感态度目标初步确立汉语学习的目的,了解汉语学习的意义,能自觉地用汉语去学习其他学科,收集相关的学习材料。
(七)学习策略目标1.初步掌握汉语知识的部分学习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
2.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乐于表现,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汉语。
第三学段(5-6年级)(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有较明确的汉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
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