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百岁女作家苏雪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百岁女作家苏雪林

作者:沈晖

1999年4月21日,皖籍居台著名老作家苏雪林先生在台南逝世,享年102岁。大陆媒体《参考消息》在报道苏雪林去世的电讯稿中称其为“享誉国际的文坛耆宿”、“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两岸迄今最长寿的作家”。由于台海阻隔,大陆读者对这位集作家、教授、学者、画家、翻译家于一身的文化老人的非凡经历知之甚少,对她煌煌著述更未知其详。笔者有幸在她晚年于大陆编辑出版4卷本《苏雪林文集》,并与之通信15年,有缘两次赴台拜谒,朝夕相处月余,聆听她诉说百年人生之旅。闻道的喜悦和解惑的清明,如春风拂面,似甘泉沁心,现将访谈及有关资料整理成文,与读者一起走近苏先生,去一睹这位文坛传奇人物的魅人丰采。

女师才女苏小梅

苏雪林(1897-1999),生于前清光绪二十三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原名苏小梅,学名苏梅,字雪林(因慕明代诗人高启咏梅佳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取“雪林”为字)。20年代末成名后多用“雪林女士”、“绿漪女士”笔名发表作品。祖籍安徽太平县岭下苏村,据《太平苏氏宗谱》,太平岭下苏姓为四川眉山苏氏裔脉,苏雪林为宋代文学家苏辙第34代后裔。

太平岭下苏村,依偎在雄奇灵秀的黄山北麓,风景幽绝。奇峰奇云的黄山烟霞,引发她幼年美丽的遐想,波光潋滟的太平湖水,陶冶她宽广的胸襟,山之刚,水之柔,铸就了她后来散文佳作阳刚阴柔两种美。

苏雪林自幼就是一个具有灵动不羁性情的女孩,天资聪慧,求知欲极强,她能想出各种办法逃避那个时代一般女孩黯淡无趣的童年生活。“只因出世早,没有现在一般女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在家塾里混了几年,家里就不允许再读书了。”她央求祖父衙署里的老伯老妈,讲述神怪故事和有趣的民间传说,她还悄然无声地溜进叔兄们的书房,把《三国》、《水浒》、《说唐》、《封神》一类小说“偷”来,当作课本阅读,或找来纸笔临摹书中的插图,为自己营造一个快乐而艺术的小天地。如饥似渴的潜心自修,使她萌发了强烈的艺术冲动。11岁时,她受当时一本日俄战争连环画的启发,绘制一本厚厚的《猫

儿国的故事》,描写猫与老鼠开战,情节穿插极其热闹,自成章回。13岁时四叔为了测试她有无做诗天份,出了《种花》二字,要她去诌一首七绝,半小时后,她交卷了——

林下荒鸡喔喔啼,宵来风雨太凄其;

荷锄且种海棠去,蝴蝶随人过小池。

首句走韵,四叔改为“满地残红绿满枝”,后二句则赞为“婉丽有风致,孺子可教。”诗炉之火一旦腾腾燃烧,就会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今观先生诗集《灯前诗草·少作集》,其天资、悟性与灵心令人惊诧:

《初夏》

碧栏干外望斜阳,燕子双飞水一塘。

日夕凉风亭畔起,薄衫时著柳绵香。

《晚景》

乡村三月里,到处菜花香。

篱绕一池水,门开四面桑。

蛙声喧乱草,犊影带斜阳。

扶杖过桥去,云山已半藏。

淡写轻描,情景逼现,这对于一位尚无师承仅凭自修的鬓龄女孩来说,诚属可贵。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云:“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一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姐姐与堂妹读了一点书后,便回到闺阁学刺绣缝纫,过着那个时代一般女孩的正常生活。雪林对女红没有兴趣,终日与诗书笔墨打交道。她跟长兄学画山水,那浅墨著色的尺幅小品,气韵生动,颇具章法;诗在四叔的熏陶下,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的长篇常赢得长辈们嘉许。1914年,安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招生,消息传到偏僻的山村,激活了她上进求学、读书深造的热望,她“费了无数的眼泪、哭泣、哀怨、吵闹”,“甚至拚上一条小命”,以自杀相要挟,才争取到读书的权利。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第一女师。在师范三年六个学期,年年第一,各科成绩优异,且能诗会画,每到年节,一些

老师、家长向她求诗索画。那时为民国初年,女孩崭露头角真是凤毛麟角,“女师有个苏小梅”,“江城才女苏小梅”在斗大的安庆城,可谓家喻户晓。

以“五四人”自命

1917年在女师毕业后,遂留附小任教。1919年暑假,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苏雪林毅然放弃小学教员的职位,赴京就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国文系,与后来成为知名作家的黄庐隐、冯沅君同在一班,亲列新文化先驱胡适、李大钊门墙受教。渊渊如海的古都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她的整个心灵都被一种从未经历过的狂飚突进的新思潮所鼓动,直到晚年她都难忘这一段影响她一生的求学经历。“每天我们都可以从名人的演讲里,戏剧宣传里,各会社的宣言里得到一点新刺激,一点新鼓动。我们知道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反抗,什么是破坏。”“我是从‘五四’思潮里翻滚过来的人,‘五四’对我影响巨大。”1919年10月1日,她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新生活里的妇女问题》,对旧社会里妇女非人生活提出控诉,号召全社会的人都要从恶社会里拯救妇女同胞,使她们能过上人的生活。她还用白话文在校刊上做了一篇短篇小说《童养媳》,对乡村中至今还蓄养童养媳之陋习与罪恶进行揭露,“辛酸刻骨,悲风满纸”。接受新思想熏沐的苏雪林,以“五四人”自命,用了许多笔名向报刊投稿,并与同学周寅颐应《益世报》编辑成舍我之约主编该报《妇女周刊》。五四后盛谈的妇女解放、女子享有教育权、继承权、经济权等,她都诉诸文字予以鼓吹。尽管她多用笔名,如灵芬女士、老梅、杜芳、杜若等(注:据她晚年告诉我说,只愿以文章与读者见面,不愿以作者本人与读者见面),但细心的读者从文笔文风上仍能判断她就是苏梅,请听七十年前的一段历史回声——

“这是不喜欢用自己真姓名而好多用笔名发表作品的一位女作家……五六年前的北京文坛(注:指1921年前),凡是提到苏梅女士,差不多没有人不知道的。当时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出了许多擅长于文学的女生,其中最著名的号称四大金刚(注:指苏雪林、黄庐隐、冯沅君、程俊英),苏梅女士是四大金刚之一”(张若谷《现代中国女作家》,载《真美善》女作家专号)。

1921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创办的海外中法大学在京沪粤三地招收留学生,即将由女高师毕业的苏雪林,又鼓荡起乘长风破万里浪赴海外留学的雄心,毅然报名应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