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中信令网关的组网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中兴-软交换组网及原理

中兴-软交换组网及原理
ZTE Softswitch—— Softswitch—— 基于宽带互联网的VoIP技术 基于宽带互联网的VoIP技术 及全面解决方案
1
纲要
ZXSS10 SS1 组网介绍 ZXSS10 SS1原理介绍 原理介绍
2
下一代网络结构示意图
业务层
数据库 业务平台 OSS
控制层
控制设备
控制设备
核心层
Core Packet Network
7
Softswitch的网元( Softswitch的网元(3) 的网元
Application Server:利用 :利用Softswitch提供的 提供的 应用编程接口( ),通过提供业务生成环 应用编程接口(API),通过提供业务生成环 ), 完成业务创建和维护功能。 境,完成业务创建和维护功能。 Router Server:为Softswitch互通提供路由功 为 互通提供路由功 能。 BGW:宽带网关,实现异构网之间媒体的互 :宽带网关, 通。
14
ZXSS10处理板 SPC、NIC、 ZXSS10处理板 SPC、NIC、SSN
SPC:系统协议板( Card) SPC:系统协议板(System Protocol Card) 软交换控制设备中协议处理的主要处理部分。 软交换控制设备中协议处理的主要处理部分。 NIC:网络接口板( NIC:网络接口板(Network Interface Card)。 Card)。 提供系统对外的网络出口。 提供系统对外的网络出口。 SSN:系统交换板( Network) SSN:系统交换板(System Switch Network) 软交换控制设备中数据交换的枢纽,提供系统内 软交换控制设备中数据交换的枢纽, 部用于模块互联的以太网。 部用于模块互联的以太网。

软交换&信令网关

软交换&信令网关

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是一个软件的实体,用于提供呼叫控制功能。

•软交换是PSTN向分组网过渡的核心设备,也是NGN网络中的重要设备。

它应当独立于低层的承载协议,包括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选路、鉴权和计费等。

•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的电路业务以及其他的第三方业务。

NGN概念•智能光交换的NGN光传输网络•基于MPLS和IPV6的NGN IP网络•基于软交换的NGN语音和多媒体解决方案•基于3G、4G的NGN无线解决方案信令网PSTN/ISDNNGN的体系结构•边缘接入层•通过各种接入手段将各类用户连接到网络,并将信息格式转换成为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核心交换层•采用分组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具有QoS保证、高可靠性和大容量的统一传送平台NGN的体系结构•网络控制层•完成与业务无关的基本的实时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目的是支配网络资源。

软交换必须要支持各类协议接口(H.248、SIP、BICC、Sigtran、MGCP、H.323等协议)•业务管理层•操作维护支撑系统(OSS/BSS)•在呼叫建立的基础上提供额外的增值业务GatewayPacket Network Media GatewayPSTNExisting H.323NetworksControlISPR A SGatewayMedia GatewayMedia GatewayApplication ServerH L RMobile Network软交换相关协议•H.323•SIP•MGCP/H248•SIP-T•Q.BICC•SIGTRNSIP协议•SIP协议是IETF制定的用于多媒体通讯的框架协议,基于类似HTTP、SMTP等文本编码,用于建立、改变或结束多媒体会话,并与RTP/RTCP、DNS、SDP等协议灵活配合,可支持话音、视频、数据、Email、即时消息、Chat等多种业务 ;SIP-T基于SIP并利用了SIP的扩展机制,使得其可用来隧道透传一些ISUP信令信息从而支持窄带ISDN应用;MGCP 协议•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 用于媒体网关控制器或者call agent 来对媒体网关进行呼叫控制•MGCP 被多数设备厂家采用BICC协议 BICC协议是一个承载与呼叫无关的协议。

中兴-软交换组网及原理

中兴-软交换组网及原理
5
Softswitch的网元(1)

Softswitch: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完成协议适配、 呼叫处理、资源管理、业务代理等,并作为系统的对 外接口完成和其它系统的互连互通功能。

Trunk Gateway:在Softswitch的控制下,完成媒体 流转换等功能,主要用于中继(SS7信令)接入。 Signaling Gateway:完成电路交换网(基于MTP) 和包交换网(基于IP)之间的SS7信令的转换功能。
各种网关、接入设备
24
ZXSS10的软件结构1

协议适配层 :负责接入外部的各种标准协议,如 H.248、MGCP、H.323、No.7等,并转化为统一的内 部消息送给呼叫服务器Call Server进行处理。对于未 来的协议,只需在这一层增加相应的软件适配模块,

就可以顺利地完成系统的升级换代。 呼叫服务器:是系统的控制枢纽,提供统一的呼叫控 制。
信令网
传统语音网 分组语音网
3
Softswitch网络体系架构
ZXSS10 APP
业务层
SCP
Datebase
ZXSS10 SS1
AAA Server
Application Server
ZXSS10 SS1
Policy Server
控制层
Softswitch
IP Router/ATM switch
软交换控制设备的控制核心,控制和监控系统内
工作;另外还提供系统所必需的外部设备接口,
如硬盘、后台数据库等。
14
ZXSS10处理板 SPC、NIC、SSN
SPC:系统协议板(System Protocol Card) 软交换控制设备中协议处理的主要处理部分。 NIC:网络接口板(Network Interface Card)。 提供系统对外的网络出口。 SSN:系统交换板(System Switch Network) 软交换控制设备中数据交换的枢纽,提供系统内 部用于模块互联的以太网。

软交换网络组网方案分析

软交换网络组网方案分析

软交换网络组网方案分析拟制Prepared by 周岩 Date 日期 2004-11-4 评审人 Reviewed byDate 日期 yyyy-mm-dd 批准 Approved byDate 日期yyyy-mm-dd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目录1组网方案介绍 (4)1.1网络结构 (4)1.2设备说明 (6)1.2.1关于RS (6)1.2.2关于HLR (6)1.2.3关于BAC设备 (6)1.3解决的问题 (7)1.3.1关于SS可靠性 (8)1.3.2安全问题的解决 (8)1.3.3QoS问题的解决 (9)1.3.4防止非法业务旁路 (10)结束语 (10)图目录图1 软交换组网结构图 (5)软交换网络组网方案分析2004/07/22软交换概念自1997年首次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和认同。

几年中,在众多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共同推动下,软交换产品逐步趋于成熟,功能日益丰富,性能逐渐稳定,标准化工作正稳步推进,软交换技术正走向市场。

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家电信运营商积极开展了在软交换方面的实验和商用部署。

在北美,地方运营公司中有67%的运营商已经有软交换部署,有43%的长途交换运营商也部署了软交换系统。

在欧洲,运营商对软交换的发展和应用采用了比较谨慎的态度,但随着软交换技术的逐渐成熟,欧洲运营商也加快了软交换实施步伐;在亚太地区,香港、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运营商在软交换应用领域走在前列。

2000年至今,中国的电信行业对软交换网络技术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和中国移动都已全面启动对软交换的应用尝试及商用部署。

各运营商软交换网络的技术测试和实际商用证明软交换体系在功能和性能上已经基本成熟,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随着软交换网络对PSTN网络的逐步取代,系统应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大规模组网·如何回避IP网用户的高度自主性,实现电信运营商对业务的可管理性·相对于封闭、使用专用系统的电路交换网,架构于IP网之上的软交换网络易受到外来的入侵,面临安全性的挑战。

一种新型的基于软交换的信令网关设计与实现

一种新型的基于软交换的信令网关设计与实现
a d Te h o o y V o ain o e e 0 8 3 n c n l g c t a C n g .2 0 —0 . o l
系统 的故障 , 实施平 台的故 障管理 。 并 网元管理系统部分实现和
运营商 的运营支撑系统接 口的非实时系统管理功能 , 如停机 、 启 动、 状态统计 、 告警等 。
N . 令 链 路 o7倍
M 3J IA
国际软交换协会 (S 的参考模 型中定义 了信 令 网关功 能 IC)
( G F) S— 。
S— G F的 功 能包 括 :
1 )利用 SG R N协议簇封装来 自 P T IT A S N的信令协议 ( 如
N . O7信令 )并将其传输到 MG — , C F或另一个 S — 。 G F 2 )如 果 S — G F和 MG — C F或者其 它 S — G F不在 同一个 设备
f _Tee o l 1 lc mmu iain o lcr o rS s m,2 1 - 4 nct s fr E et c P we yt o i e 00 0. 『 3 a i; h otS t ig T c n lg n t A pi t G ] o M nT e S f wi hn e h oo y ad I p l a o c s ci
经 济市 场
户数 的增长 。 虽然这是一种高度市场化的解 决方 案 , 但是增加了 分配协议层软件的复杂性。 33 信 令协 议栈体 系结构设计 .
国行 业规范( / 0 8 2 0 o YDT 14 — 0 5 N . 7信令 与 I P的信令 网关设 备 测试方法》 作为检验依据 , 测试组 网结构 图如下 图所示 :
M2 A、 2 A、U U M P S A和 I A 等 协 议 ,还 包 括 针 对 V U 5协 议 的

电信软交换中继网关建设方案及网络演进策略

电信软交换中继网关建设方案及网络演进策略

也采用负荷分 担的方式实行信号的互通 。 网络结构现 其
状如 图 1 所示 。 1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智能 网的发展 目标 结构是端 局的S P , 固网网 S化 但
络规模庞大 ,端 局数量较多 ,而且交换设 备种 类繁多 ,
部分设备功能受 限 , 不能开展某些新业务 , 因此按照这 种 要求的 目标 结构 进行优化需要 进行大规 模的升级 改
架构的 T ( G 中继网关 ) 建成后 网络结构示意如 图 2 , 所
示。
3 % , G1 G 各分担 1 %;4 5 T 、T 2 5 个汇接局均 负责智能
业务 的触发 和特 服话 务的转 接 ;软 交换 AG 的话务 由 T 、T 2各分 担 5 % 。 G1 G 0
A城市 的话务模 型见表 1 所示 。 ( )TGI T 2 I / G 中继接 口配置 根据 以上参 数 , 核算 出E 中继需 求如表 2 1 所示 , 其 中话 务群分 系数 取定 为 1 2 . ,每 中继 线话 务量 取定 为 0 7 f, .E 设备实装率 取定为 0 8 。根据表 2 个 T t .5 ,1 G的
使 网络结构更加 清晰 ,网络管 理更加 合理 。 13 2T 1 T 2 .. G / G 的承载方式 、信令方式
在第一阶段 ,T / 2 G1 TG 与本地 网内原 有 P T S N设
123原有设备难 以满足业务 开展的需求 .。
原 有汇接局在业务 支持方面 存在一定缺陷 , 以满 难 足部分新业务需求 ;同时 T 1 S 版本较低 , 一半 的中继 不 支持 IUP信令 ,故障率较高 。 S 13 工程 建设方 案 . 按照固网智能化和 NGN的发展思路 , 有网络 中 现 的汇接局 和长途 局在未 来 NG N网络 中均属于接入层设

软交换网中的信令网关组网方式

软交换网中的信令网关组网方式
MT ~MT 2 P1 P ,在 I P侧支持相应 的 SGT N协议 , I RA
使用 S T E P协议 可以保证 消息及时可靠的进行传
输 ;S T 在建立连接的过程 中采用了四步握手的机制 , CP
并能够 完成基于 MT I MT 3 P P 的七号信令 消息与基于 SG RAN的七号信令消息的适 配。 IT
令 在TC /P网上传送提供可靠的连接 , PI 高层为适配层 协议 ,有 M2 A、M2 P UA和 M3 UA共 3 。 种 21S T . C P协议
发送 ANM 消息 ( UP I )或 ANC消息 ( UP ,S S T ) G采 用 SG RAN协议将 A IT NM 消息 ( UP I )或 ANC消息 S ( UP T )转发给 S ,s 对 AN 消息 ( UP S s M I )或 ANC S 消息 ( P) TU 进行处理 , s s 通过 H.4 协 议控制 T 28 MG
金 毅:现任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计划部采购中心招标处副处长。一直在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计划部从事移 动通信 网络的工程建设和计 划管理工作 ,并作 为项 目负责人 ,先后组织 了中国移动 长途汇接 网、七号信
令网、智 能 网、G ] P S网络、 国际出入 口网络、长途 软 交换 网络、I  ̄ P专网等工程的建设工作。
..
7. 0.
维普资讯

i 狐
终 隧麟
商 毒
S S对 AC 消息进行处理 ・被 叫应答 ,T M 网交换局 M D
2 信令网关的接口协议
S G作为连接 TD 交换机 与软 交换机 的节点 ,与 M T M网中的T M交换机之间采 用标准七号信令协议互 D D 通 }与软交 换机之 间采 用 S GTRAN/ P协议通 信 , I I SG R I T AN协议的底层为传输 层 S T C P协议 ,为七号信

软交换业务(网关型)

软交换业务(网关型)
话音清晰, 话音清晰,保密性强 采用IP语音编码 不必担心窃听、窜线等传统电话固有的弊端, 语音编码, 采用 语音编码,不必担心窃听、窜线等传统电话固有的弊端, 使用户真正能够“畅所欲言” 使用户真正能够“畅所欲言” 结构简单, 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即装即用, 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即装即用,不必对现有的数据网络结构 作任何改动。 作任何改动。用户只需提供数据网络的一个接口 应用灵活,安全稳定,可以动态调整带宽, 应用灵活,安全稳定,可以动态调整带宽,不影响同时传输数据 可随时升级扩容 在网络数据流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加装IP电话网关 电话网关、 在网络数据流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加装 电话网关、分配 号码,就立即实现了IP电话网的扩容 电话网的扩容; 号码,就立即实现了 电话网的扩容;无需增加路由器 维护简便, 维护简便,用户感到贴心的服务 用户可以选择前台或后台运行管理系统, 用户可以选择前台或后台运行管理系统,可以进行远程维护
软交换IP长话
• 话费方式比较
普通电话 拨号方式 市内电话费 长途电话费 中继线占用 前期投入 无 无 复杂 不省 不省 占用 公众IP电话 公众 电话 更复杂 不省 节省70% 占用 软交换IP电话 软交换 电话 简便 系统内全免 系统内全免 不占用 一次投入,终 身受益
软交换IP长话
业务特点: 业务特点:
软交换IP长话
优点
节省费用 系统内部的电话、传真, 系统内部的电话、传真,不再支付电话费 拨号简便 只须直拨分机号,操作简便, 只须直拨分机号,操作简便,提高用户工作效率 增加接通率 相互联络不再占用外线, 相互联络不再占用外线,增加了用户与外界联系的电 话接通率 投资回收周期短 即装即用,立即见效, 即装即用,立即见效,当月开始回收投资

探讨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组网思路

探讨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组网思路

探讨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组网思路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互联网和通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作为一项高效、便捷、可靠的
传输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推广。

就如何搭建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以下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组网思路。

1.基于地理覆盖的网络设计
首先,在网络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个地区的通信需求,不同地区需要使用的网络技术是可能有所不同的,在设计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时,可以根据地理覆盖进行分区设计。

对于不同的
区域,可以设计符合其需求的通信网络,提高通信效率,减少通信时延和网络拥塞。

2.网络拓扑结构考虑
其次,根据应用场景和前期的规划,可以选择不同的拓扑结构。

比如扁平式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实现简单、高效的信息流转;
树形结构虽然相对简单,但可以容易地实现分布式生产等需求;网状结构则可以更加稳定、可靠,实现分布式生产、复杂信息处理等需求。

3. 网络协议统一的设计思路
此外,同一种网络协议可以方便地实现信息的流转和传输,可以我们可以借鉴IPV6技术的方法进行实现,设计统一的协议
方案,以便于统一管理和优化网络环境。

利用IPV6的技术,
可以实现对硬件和软件的支持,确保网络运行的顺畅以及网络信号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组网思路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通信需求,结合网络拓扑结构的考虑,以及统一的协议方案进行设计。

这种设计思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快速高效的数据处理,为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软交换SPS网关数据制作步骤举例

软交换SPS网关数据制作步骤举例

AG 数据制作步骤本文档以增加安阳 AG 网关 10.37.82.48为例,介绍 AG网关数据的配置步骤:AG所在设备属性AGW资源分配AG信令和注册AG AG AGW模注册 CODOterminal块AGW LAN媒体地址AG网管地址容地IPid LCEID量二长10.4.164.716A1-A167D806620-663510.37.82.4810.37.82.176SS(B)一、增加AG 网关在网元选择面板中选择被操作的主用MGC:XX_EC_B 和发送类型。

添加或删除网关数据可以主备用两侧同时下发,但是添加或删除电路只能单侧进行配置。

选择发送类型:主备两侧。

在 SPS的网关管理中选择ADD-GATEWAY 添加 AG 网关。

在 COMMON 菜单下1)COCO Pair: 选择将 AG 注册于哪个 COCO 对。

每对 COCO 对只有一个 IP 地址,可以选择注册于 COCO 对 1 或是 COCO 对 2。

2)Gateway Ip:接入网关 AG 的 IP 地址: 10.37.82.48。

3)Gateway Ip Type: 网关类型(接入网关 AGW 或是中继网关 TGW)。

4) Total Reserved Gwy Ckts: 网关上预留的最大电路数(对于AGW而言是用户数,对于TGW 而言是中继数目)。

5)DigitMap Index: 选择此 AGW 使用的 DIGITMAP 。

若 DIGITMAP 为0,则使用 AGW 内置的 DIGITMAP 。

6)Heartbeat: 心跳机制, AG 一般设置为 120 秒,TG 一般设置为 60 秒7)UDP CS Port: 选择网关使用的 UDP 端口号,系统中每个网关使用的UDP 端口号不能重复。

UDP 端口号的范围从 11000~11999,AG为110008)handoff ip:只需在备用侧填写注册的 COCO IP 地址。

软交换网组网技术精品文档

软交换网组网技术精品文档
4.网络业务层(Network Service layer) 业务应用层主要网络业务层主要负责业务逻辑的相关
处理,提供面向客户的综合智能业务,实现业务的客户化, 实现业务生成、业务逻辑定义和业务编程接口以及与业务 相关的管理功能,如业务认证和业务计费等。
10.1.3 软交换的功能
软交换是一种提供了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它具有多方面的功 能,软交换的功能结构如图10.2所示。
Ih接口:软交换和接入网关之间的接口,主要完成媒体网 关控制、资源控制和管理功能。该接口协议为H.248或MGCP。
Ii接口: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和媒体服务器之间的接口, 具体可采用的协议为SIP、H.248或MGCP。 Ij接口: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和信令网关之间的接口,具 体采用INAP,应用服务器/应用网关通过信令网关与现有的智能 网的SSP/IP等设备互通,通过INAP分别向软交换用户提供智能 网业务。 Ik接口:其他运营商基于NGN的网络和NBP之间的接口,和 此部分NBP相关的功能以及采用的协议待定。 Il接口:软交换和IAD 之间的接口,具体可采用的协议为 H.248和MGCP。
第10章 软交换网组网技术
10.1 软交换网层次和组成 10.2 软交换网接口和协议 10.3 软交换承载网和接入网规划 10.4 软交换网的路由规划 10.5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10.6 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
10.1 软交换网层次和组成
10.1.1 软交换的技术定义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交换网和下一代移动网的核心 技术,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 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 控制功能,包含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 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SS7到IP的 Sigtran协议)。其结果就是把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分 离开,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 面,支持标准的API接口,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 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 个性化业务。

asterisk的软交换和中继网关的配置

asterisk的软交换和中继网关的配置

Asterisk的软交换和中继网关配置1 拓扑图和地址、号码规划:拓扑图和地址、号码规划2 要达到的目标:●PSTN侧的电话可以拨号17988到中继网关,听到提示音后进行二次拨号,拨1、2、3、4分别给出4种音乐,当一种音乐不喜欢听,可以通过再次拨1、2、3、4自动切换到另外一段音乐。

●PSTN和IP侧的电话可以互相拨打。

3 配置1:the configuration of TG---------------------------------------------sip.conf[siptest] ;设置一个sip帐号,用于指定接入方SIP服务器的IP地址。

type=friendcontext=testMusichost=192.168.1.37---------------------------------------------extensions.conf[testMusic] ;设置拨号规则,Context都由testMusic来标识。

上面的配置中sip.conf里面,就要把context设定为testMusic,以表示由siptest中对端host呼叫来的号码按照下列拨号计划执行。

exten => _17988,1,Wait,1 ; Wait a second, just for funexten => _17988,n,Answer ; Answer the lineexten => _17988,n,Set(TIMEOUT(digit)=5) ; Set Digit Timeout to 5 secondsexten => _17988,n,Set(TIMEOUT(response)=10) ; Set Response Timeout to 10 secondsexten => _17988,n(restart),BackGround(demo-congrats) ; Play a congratulatory messageexten => _17988,n,WaitExten ; Wait for an extension to be dialed.exten => _123X,1,Answer()exten => _123X,n,Dial(ZAP/g1/${EXTEN})exten => _123X,n,Hungup()exten => _133X,1,Answer()exten => _133X,n,Dial(SIP/siptest/${EXTEN})exten => _133X,n,Hungup()exten => 1,1,BackGround(demo-moreinfo)exten => 2,1,BackGround(demo-instruct)exten => 3,1,BackGround(demo-thanks)exten => 4,1,BackGround(demo-nogo)-----------------------------------------------zaptel.conf;这个文件主要配置E1接口特性,将每个E1信道进行定义,B信道和D信道各自的标号。

中兴软交换系统的组网及原理

中兴软交换系统的组网及原理

一、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控制层面的结构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由于采用了承载、控制和业务分离的结构,因此软网络交换机的呼叫处理能力比电路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大。

但是,处理能力再大的软交换也不可能覆盖全国,因此在考虑软交换的组网时,需要研究多个软交换(也称为多域)的组网结构。

1.平面网络结构对采用平面网络结构而言,所有呼叫控制的选路功能均在软交换内实现。

每个软交换都有全网所有用户号码的路由信息,软交换之间为逻辑网状网结构,每个软交换均可直接进行地址解析,即解析出被叫软交换的IP地址。

用户在发起呼叫到软交换时,软交换用预先静态配置好的路由表由被叫用户的E.164号码解析出被叫软交换的IP地址。

这样,用承载网的传送能力就可以把呼叫接续到被叫软交换,再由被叫软交换把呼叫接续到被叫用户。

采用这种平面路由时,要求每个软交换都要维护全网所有用户的路由信息,见图3。

2.分层网络结构1.对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控制层面组网结构的几点考虑在考虑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控制层面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运营的管理模式问题,因为该问题将影响到网络的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所有的运营商都是采用分级方式对其网络进行管理,即根据目前的行政区域范围,对各自的网络实行二级或三级管理模式,并针对这类管理模式建立了相应的维护体系。

在为运营商考虑组网问题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也是运营商对分级网络更为关注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利用软交换设备的路由功能实现分层结构更适合各运营商的需求。

因此,当基于软交换的网络规模不大时,可先采用平面式的结构。

这种结构简单明了,即使网络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也很容易向分层网络结构过渡。

在位置服务器之间采用IP网上的电话选路协议(TRIP),可动态地在各位置服务器之间实现路由信息的广播与同步。

因此,在网络结构与状态发生变化时,并不需要人工进行网络数据的配置,非常适合网络节点和路由多的网络。

但由于动态路由在网络中实现的不可控性,给日常管理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统一通信与软交换混合组网建设及实现

统一通信与软交换混合组网建设及实现

统一通信与软交换混合组网建设及实现摘要:南方电网为落实公司一体化管理战略,有效提高员工沟通效率;实现与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即时沟通,提升服务水平,实施开展统一通信平台建设。

本文详细介绍了统一通信系统架构、中继互联、方案实施及功能实现等,完成中山供电局统一通信建设。

关键词:统一通信、中继、软交换、局向概述统一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 UC)是指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通信模式。

南方电网统一通信在兼容现有语音交换系统基础上,增加视频会议、数据会议、企业通信录、状态呈现、即时消息、点对点通话、电话会议和短消息等高级功能,满足PC电脑、IP电话、模拟电话等各类终端,获得数据、图像和声音的自由通信,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1 统一通信架构新建统一通信系统,与电网现有语音交换网兼容互通,在传统桌面话机语音业务基础上,向全网提供通信录、状态呈现业务、即时消息、点对点通话、电话会议、多媒体会议及短消息等各项增值功能。

图1 统一通信系统架构统一通信采用网、省、地三级网络建设,网、省、地统一通信软件客户端(在PC电脑等终端上安装的统一通信软件客户端)直接通过综合数据网连接至总部统一通信系统。

省、地桌面话机连接至现有语音交换设备,维持现有语音组网方式。

即时消息、多媒体会议等高级应用由总部统一提供,以软件客户端形式全网部署,统一标准。

省地分别采购总部统一通信系统的软件客户端License并安装部署。

总部统一通信系统提供点击呼叫、一号通等功能,实现省、地桌面话机与省、地统一通信软件客户端的联动。

2 中继互联方案统一通信系统与语音交换设备中继互联,根据省级语音交换设备中继资源情况、主叫归属地配置中继转接策略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中继方案。

2.1中继互联原则:中继互联应在充分考虑现有网络架构、中继资源及各分子单位网络差异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做到组网的便捷性及安全性,且易于管理。

软交换中的用户网关设计

软交换中的用户网关设计

0 引言
软交 换 中 的用 户 网关 接 口, 称 为 V I 关 又 oP网 ( I H N ) 建 立 在 I 或 PP O E 是 P技 术 上 的分 组 化 、 字 数 化语音 传输 技术 。I P电话 , 泛指 在 以 I 网络 层协 P为 议 的计 算机 网络 中进 行话 音 通 信 的 系统 , 如何 实 即 现在 I P网上 传 送 话音 。传 统 的 电话 网 以 电路 交 换 方式 传输语 音 , 要 求 的传 输 带 宽 为 6 b s且 通 所 4 kp , 话 时独 占电路 。I P电话 以 I 组交 换 网络 为传 输 P分 平台, 对模 拟语 音信 号进 行压缩 、 打包 等一 系列 的特 殊处 理 , 之可 以采 用费 用低廉 的 I 据 网进 行传 使 P数 输 。对端 从 I P网上 接 收 数 据 后 , 把 它 还 原 成 话 再 音, 实现 通话 。随着 计算 机 网络 的发展 和 日益普及 , 以及 宽带 接入 的兴起 , 网上多媒 体应 用将 越来 越 多 , 基于 I P网络 提供包 括语 音 、 据 与视 频 等 在 内 的综 数 合 多媒 体 通信服 务 , 成 为 I 将 P电话领 域 的下 一 关键
fn t nsicu ig a do p c sig, oc o ig a d d c dig, c o c c lain a d g n r t n a d ts fsg aig tn Gae y DS u e u c o n ldn u i r e sn v ie c dn n e o n e h a elt e eai eto i l o e. twa P ss i o n o n o n n n T hp TMS 2 VC5 0 s v ie CODEC, c o ls n l 山e un t n n r' G . 23. a l a c e c c l t n fncin, d ss Ic i 30 4 9 a oc a c mpihig al f ci s i I o U— 7 1 s wel s e h a e ai u to a u e n o n

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

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

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的电力企业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成就,电力通信业务突破了传统程控语音通信等单一的业务模式,逐渐朝着网络融合方向发展。

传统的程控交换技术仅能够提供语音通话服务,难以满足多样化综合业务需求,因此,必须探索新的能够实现对电话交换网管理的新型通信技术。

此次研究将宽带IP技术作为基础,结合最新通信技术软交换系统,在信令控制及媒体处理技术支持下,构建了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系统平台,为企业生产及通信业务发展提供帮助。

标签: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引言随着IPjishu的广泛使用和全球范围的电信体制改革,传统的电信运营的管制机制被不断打破。

网络的发展目标定位于满足用户的需求。

从整个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看,用户的需求已由单一的语音业务发展为基于能够提供及语音、数据、图像与一体的多媒体综合业务。

1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背景近年来,各国都在进行现代电网的发展方向研究,全球大部分国家普遍认为发展智能电网是现代电网的最好选择之一,因此各国不断将通信、信息等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达到发展现代电网的作用。

智能电网是在保证基本网架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融入通信、信息、自动化等技术而产生的现代电力网络。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变革,我国更坚定的朝电网智能化演进方向前进,要求通信、信息等基础网络不断扩容升级以适应现代电网发展。

从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现状来看,我国电网还属于传统电网,业务类型比较单一,服务保障系统尚不完善,电网的协调调度、电能电量的传输以及用电设备的能耗控制等电网运营操作手段还处于智能化初级水平。

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技术标准体系制定、重点工程试验等一系列电网智能化科研工作,全国正大规模开展以电网智能化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电力电网建设工作。

本文主要针对电网智能化提出电力行业通信组网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2电力程控交换中心软交换组网设计2.1连接方式长期以来,电力程控交换中心与软交换网络处于并存的状态,原有的程控交换中心所采用的交换机可以继续投入使用,用户可以在中继网关与软交换网络用户进行相互沟通与链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异构网络并存是目前网络的现状,多样异构网络融合则是大势所趋。

随着IP网络的迅速发展, 下一代网络(NGN)将以IP网为骨干, 在各种网络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以一种统一的方式灵活地提供业务。

下一代网络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业务层、控制层、传输层和接入层。

信令网关(SG)的作用的凸现是随着软交换(SoftSwitch)的深入发展而进行的。

在软交换的体系中,通过信令网关系统进行SCN侧No.7信令和IP侧的SIGTRAN适配层协议的转换,实现No.7信令在IP网的传送,从而达到No.7信令网与IP网的互通。

SG在No.7信令和IP网络的互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主要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对在SCN(电路交换网)中传输的信令进行适配,以便使信令能够以分组的形式传送到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反之对来自MGC的信令进行转换,将以IP分组形式发送到SG的信令进行转换,以便在SCN 中进行传输。

2 SS7与IP互通的方式
SS7与IP互通主要有两种方式,相应地SG分别作为信令转发点和信令代理点使用。

(1)窄带No.7信令网与基于IP的No.7信令网的互通:这种互通方式是把IP网中节点看作No.7信令网的一个节点,分配No.7信令点编码,只是No.7信令链路层与窄带No.7信令链路层不同,采用的是基于IP的链路层。

IP网中的节点具有MTP3的功能。

此时的信令网关作为一个信令转发点(STP),其好处在于对于SG的组网方式比较简单,SG只作为一个链路层的中继(无MTP3)或信令转接点(有MTP3),对SG在SS7侧和IP侧的路由寻址能力的要求都不高。

但其缺点在于虽然组网方式简单,且降低了SG功能要求和复杂度,却是以增加IP网的信令节点的复杂度为代价的。

(2)No.7信令与IP信令的互通:此种互通方式是在IP网中传送信令但不再采用No.7信令网的方式传递信令,而是在SG完成MTP3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由IP和它的适配层完成对高层信令的传递。

在这种情况下,IP网中的节点不具有MTP3的功能,所以需要用到M3UA协议。

在这种互通方式中,IP网中的信令节点可以分配独立的信令点码,也可以不必为每个IP网中的信令节点分配信令点编码,即可以用SG的信令点编码来代表IP域中的所代理的信令节点,并由SG根据相关的路由关键词来完成对消息的选路。

此时的信令网关作为一个信令代理。

上面两种互通方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IP网中的节点是否具有MTP3的功能,如果具有MTP3的功能,则此节点就可以看作是No.7信令网中的一个节点。

虽然存在着两种互通方式,但都是通过SG来完成的。

3 信令网关组网方式
信令网关的组网是指某种类型的信令网关设备组网时从以下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和IP网节点组网时的适应性;应用这种信令网关组网后,网络的安全性,比如,是否具备网络级别的冗余备份;应用这种信令网关组网后,网络的可管理性;同时,信令网关的组网能力,不仅和信令网关的类型有关系,还和信令网关与IP网节点配合时的配置有关,例如是否一个AS(应用服务器)独占一个信令点。

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对比:使用代理方式时的信令网关组网能力;使用STP方式时的信令网关组网能力;AS独占信令点和非独占信令点方式的组网能力。

3.1 信令点代理的组网应用
使用代理方式的信令网关是信令网关中SIGRRAN协议栈适配层采用M3UA时的一种工作方式,信令网关与所连的IP网中的信令点使用相同的信令点,即IP中的信令点是信令网关的高层用户。

这种情况下信令网关的组网能力如下:在和IP网节点组网时的适应性方面IP网节点不需要具备MTP3和其下层的窄带协议,能够和较多形式的软交换对接。

在网络的能力方面这种方式的信令网关通常只能为某个固定的信令点码的IP网节点服务,如果需要为多个IP网节点服务,需要信令网关支持多信令点功能;采用这种方式的信令网关,由于信令网关和IP网节点采用同一信令点码,因此不提供经另一信令网关转接到IP网节点的功能;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由于代理的特性,IP网的一个节点只能通过固定的信令网关和No.7信令网交互,不支持网络级的备份。

在网络的可管理性方面由于信令网关和IP网节点使用同一个信令点,IP网的节点是信令网关节点的一个高层用户,因此从信令网关到IP 目的地点通路的状态无法通过合适的No.7信令消息反馈回No.7信令网。

信令点代理的组网应用又分为电路相关的信令应用和电路无关的信令应用。

在该方式中,信令网关设备与IP网上的节点共享一个信令点码,共同提供完整的信令点的功能,如图1所示。

IP网上的节点可以是软交换机,通常特指TUP/ISUP的呼叫控制部分,还可以是一个基于IP的数据库节点,通常为IP域的一个业务控制点(IP-SCP)。

信令点代理组网方式SG从窄带No.7信令网或IP网接收到信令消息后,传递到MTP3或M3UA,然后SG根据DPC、NIF(节点互通功能)或IP地址、NIF完成信令消息的传递。

在这种实现方式下,IP网中的节点,如TUP/ISUP的呼叫控制部分,或IP-SCP,与SG共享一个信令点码。

而SG应能通过数据配置对某个DPC/OPC/SLS/CIC取值组合来确定相应的TUP或ISUP消息,或对某个DPC/OPC/SLS/SSN来确定SCCP消息送到正确的MGC功能实体。

其中对这些路由信息参量的识别是由NIF功能完成的。

3.2 信令转接点的组网应用
在信令网络采用STP方式工作时,信令网关要单独占用一个信令点码,信令网关就具备了消息转接的功能,这样从No.7信令网收到的信令消息可以被转发到多个IP网内的信令点,信令网关的STP方式可以使用两种协议,一种是M3UA协议的转接方式,一种是M2PA 协议。

使用M3UA协议的转接方式时,在和IP网节点组网的适应性方面IP网节点不需要具备MTP3和其下层的窄带协议。

在网络的能力方面这种方式的信令网关可以为多个不同信令点的IP网节点服务。

尽管信令网关具备了消息转接的功能,但由于M3UA本身是一种适配协议,因此转接的消息只能是从信令网关到IP网节点的“一次转接”,消息必须在IP网节点落地,不可能实现M3UA层的“二次转接”(但是可以实现SCCP层的二次转发)。

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这种方式的信令网关可以实现类似No.7信令网中STP设备的冗余备份方式,提供良好的网络安全性。

在网络的可管理性方面由于信令网关和IP网节点使用不同的信令点,从No.7信令网的信令点或信令转接点到信令网关的链路是一条信令链路,从信令网关到IP网节点的SCTP偶联是另两个信令点间的链路,因此SCTP偶联、IP网节点的状态变化能够反馈回No.7信令网。

使用M2PA协议时和M3UA协议不同,M2PA协议是一种对等适配协议,即M2PA和
SCTP一起实现MTP2的功能。

使用M2PA,相当于更换了No.7信令的链路层,因此使用M2PA的信令网关的组网方式,类似于No.7信令网中STP设备的方式。

在和IP网节点组网的适应性方面IP网节点需要具备MTP3协议。

在网络的能力方面这种方式的信令网关可以为多个不同信令点的IP网节点服务。

由于M2PA是对等的适配层,信令网关通过MTP3层进行的信令转换,因此消息可以在IP网进行多次转接。

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信令网关可以实现类似No.7信令网中STP设备的冗余备份方式,提供良好的网络安全性。

在网络的可管理性方面由于使用M2PA,相当于更换了No.7信令的链路层,因此对信令路由的管理与No.7信令网中的管理一样。

信令转接点的组网应用如图2所示。

在该方式中,信令网关设备具有自己独立的信令点码,提供完整的信令转接点功能。

在信令网关的SS7侧能够支持A/B/C/D/E链,能同时与多个信令点/信令转接点互连,按照传统SS7信令网的方式选择路由;在IP侧,信令网关至少能够与一个IP域的节点互连,并有信令路由的冗余配置(至少两个SCTP偶联),通过相关路由关键词(DPC/OPC/SIO/SCCP_ SSN/CIC范围等)进行路由选择。

信令转接点组网方式主要应用M3UA或M2PA协议层,其中SCCP协议层为任选部分。

SG具备SCCP功能时,与MTP3或M3UA结合可增强SG的路由寻址能力。

SG从窄带SS7信令网或IP网接收到信令消息后,如果是TUP/ISUP相关的呼叫控制信息则可由MTP3经NIF直接传给M3UA,或相反,而无需传递到SG的SCCP层,其信令传送过程类似于SG不具备SCCP功能时的实现方式。

3.3 AS独占和共享信令点码的情况下信令网关组网能力
信令网关使用M3UA协议,会涉及到信令点码在AS上的使用问题,即存在一个AS独占一个信令点码和多个AS共享一个信令点码两种情况。

多个AS共享一个信令点码的情况,相当于将一个信令点分布在多个网络节点上进行处理,因此无法将这种方式下AS的状态变化准确地反馈到No.7信令网。

如果共享一个信令点码的某一个或某几个AS故障推出服务,则信令网关不能将这种情况反馈到No.7信令网,以后发给这些AS的消息,信令网关只能简单地丢弃。

当AS独占信令点码时,信令网关就和No.7信令网中的STP类似,能够将信令点码的状态、信令路由的状态准确地反馈到No.7信令网。

4 结束语
信令网关设备的组网应用主要分为信令点代理的组网应用和信令转接点组网应用。

其中信令转接点组网的应用时信令网关不仅需要满足IP网的组网的应用,而且还需要遵循已定义的STP设备规范的组网应用。

利用信令网关使No.7信令与IP网互通有多种组网方式。

根据组网方式的不同,信令网关需要加载的协议处理模块也有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