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
电气自动化自考考试科目
![电气自动化自考考试科目](https://img.taocdn.com/s3/m/b28f78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e.png)
电气自动化自考考试科目电气自动化是现代工业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电气、电子、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对于希望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的人来说,通过自考考试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了解电气自动化自考考试科目是至关重要的。
在电气自动化自考考试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科目:自动控制原理、电工电子技术、PLC技术与应用、电机与拖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等。
首先是自动控制原理,这是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科目,主要学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等内容。
通过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可以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是电工电子技术,这是电气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科目,主要学习电路原理、电气设备的选型与安装、电气安全等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工程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对于掌握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PLC技术与应用是电气自动化自考考试中的重点科目,主要学习PLC编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等内容。
PLC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掌握PLC技术对于从事自动化控制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电机与拖动是电气自动化自考考试中的核心科目,主要学习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机的控制技术、电机的维护与保养等内容。
电机是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执行元件,掌握电机的相关知识对于设计和维护自动化系统至关重要。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电气自动化自考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主要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种类与应用、检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等内容。
传感器在自动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对于设计和调试自动化系统非常重要。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自考考试中的前沿科目,主要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工业以太网技术、自动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对于从事自动化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电气传动系统的智能控制最新年精选文档
![电气传动系统的智能控制最新年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d90601c71fe910ef02df892.png)
电气传动系统的智能控制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已逐步取代传统的机械系统,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实现电气自动化传统系统,电气自动化传统系统的实现,不仅可以提高电气传统的速率,也可以提高传动质量,因此,本文对智能控制技术进行概述,探讨智能控制在电气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一.智能控制简介智能控制是现代自动控制领域内一个全新的词汇,但是其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控制优势已经迅速的发展起来,如今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控制系统也能为电力行业带来崭新的面貌。
与大多数理论产生的背景一样,智能控制也是为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而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
随着“自动化”理念的逐渐深入以及社会对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前的控制理念早已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随之,智能控制理念就逐渐出现了。
按以往的经验来看,在电力等行业中,手动控制虽然控制效率差但其效果很好,只要技术熟练,工作人员就能操作自如,因此人们就想到了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操作来进行控制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控制。
计算机技术可以在判断,推理,计算,数据处理,信息收集等诸多方面模仿人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智能控制实现的基础。
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的内涵及优势分析1.智能控制概述和系统特点智能控制是指通过智能控制器实现的自动化控制,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按照人的意愿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由于传统的控制技术对数学模型框架有更高的要求,而智能控制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控制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高效的信息处理和自动调节,从而实现系统自动优化的控制过程。
因此,智能控制系统的生产控制有效解决了复杂的系统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智能控制具有高效处理的能力,尤其是控制系统中的数学模型,智能控制系统可以结合数学理论和被控制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控制生产过程,采用定性、定量的方式来分析被控制对象的现有参数。
从而实现复杂的生产控制;第二,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更具有灵活性、智能化的特点,其主要按照人的意愿和思维方式来实现生产的控制;第三,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和改变控制结构,对控制结构的变化参数进行分析,当发现控制结构的参数发生偏差时,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参数变化来改变控制结构;第四,智能控制系统就苦于信息分析、处理功能,智能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人的大脑思维方式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处理,通过对被控制对象的信息进行判断,最终做出决策内容。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第1章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75a9d44e2b160b4e767fcfff.png)
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2013-03-30第1章电力传动系统基础1.1 电力传动系统的目的、要求和分类主要讨论电力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概况。
一.电力传动及其基本组成1.传动以原动机带动生产机械运行,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古代动力的来源是人力、畜力。
后来出现了借助于风力、水力传动的生产机械。
再以后,发明了热机(蒸汽机、内燃机、柴油机),就以高温蒸汽为动力。
直到十九世纪出现了电能,就以电能为动力带动生产机械,从此,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气动、液压传动、电动(电力传动或电气传动)电力传动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带动生产机械运行。
早期的机械能来源于水力、蒸汽。
比如,水车、蒸汽机车等。
电、电机出现以后,由于电能具有变换、传输、分配、使用和控制都非常方便、经济,而且易于大量生产、集中管理和实现自动控制的优点,就由电力传动代替了水力和蒸汽。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大量的生产机械采用电力传动,电力传动极为普遍,约占80%。
如机床、汽车、电车等。
2.电力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传动系统是电气与机械综合的系统。
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电动机及其供电电源——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2)传动机构——把机械能转化成所需要的运动形式并进行传递与分配3)工作机构——完成生产工艺任务(或称为执行机构)4)电气控制装置——控制系统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来工作,并对系统起保护作用或进行更高层次的自动化控制。
工作机械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车床的主轴做旋转运动,龙门刨床的工作台做直线往复运动,吊车的卷扬机构做上下直线运动,冲剪床的执行机构做简谐运动。
在电力传动系统中,原动机是电动机,一般做旋转运动。
通过传动机构可获得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
以车床为例的电力传动系统如图1-1所示。
图1-1 车床的电力传动系统示意图绘成方框图如图1-2所示。
— 1 —图1-2 电力传动系统方框图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工艺对电力传动系统在准确性、快速性、经济性、先进性等方面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电气控制设备,使电力传动自动化得到不断发展。
“电气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气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0ca9074168884868762d6e4.png)
在课 程设计思路上 , 以各 种调 速系统的结构 、 原理 、 设计 、 实现为主线 , 首先讲授 各种调速系统的结构 , 使学生对系统的组 成 有一个总体 的认知 ; 其 次讲 授 系统 的工作原 理 , 理 解系统是 如何工作的, 为系统的实现做准 备; 然后在 提出调速 系统性能指 标 的基础 上, 指导学 生进行系统设 计; 最后在设计 的基础上 , 利 用各 种元器 件 ( 部件 ) 实 现系统 并进行 调试 。 通 过 上述课 程设
的需求。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打牢理论基础
“ 电气传 动与控制” 的教学 内容主要 包括 电力传 动基础 、
直流调速 系统 、 交 流调 速系统 、 伺服控 制系统四大模 块 。 这种 模块 化结 构对 于整合 内容是有益 的, 有 助于知识 的完 整性 , 便 于学 生掌握 。 但 同时也容易 割裂 内容之 间的联 系, 必须深 入研 究各部分 内容之间 的联 系, 通过 这种联系将教学 内容连 接成一
总第2 9 8 期
D O I 编码: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4 . 0 3 . 0 3 6
课程 教材 改 革
“
动与控制’ ’ 课程教 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陈永 利 赵 霞 安 树
摘要 : 针对 “ 电气传动与控 制” 课 程知识面比较 宽、 系统集成化程度 高、实践性较 强、 授课 学时较 少的特点, 在有效梳理课 程教学 内容 、 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 综合运用多种教 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 , 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 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 : 陈永利 ( 1 9 7 0 ~ ) , 男, 河北深州人 , 军械 工程学院车辆与电气工程 系, 副教授 ; 赵霞 ( 1 9 7 2 一) , 女, 河北威县人 , 军械 工程 学院车辆 与电气工程 系, 讲师。( 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0 3 ) 中图分类号: G6 4 3 .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0 0 7 9( 2 0 1 4 ) 0 3 — 0 0 7 3 — 0 2
计算机控制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e3947fa417866fb84a8edc.png)
到器件性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 致使系统的运行 特性也随之变化 , 故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及准确性得
不到保 证 ,甚 至 出现 故 障 。而 直流 电动机 调速 系统 数字 化 巳经走 向实用 ,其 主 要特 点是 :具 有信 息存 储 、数据 通 信的功 能 ;动 态参数 调 整 方便 ;可 采用
在设 计 中先 从 电流环 人手 首 先设 计 好 电流 调 节 器 , 然后把整 个 电流环 看成 转速 调节 系统 中的一个 环节 再设 计转 速 调节 器 。 了获得 良好 的静 、 态性 能 , 为 动 转 速环 和 电流环 一般 都 采用 P 调 节器 , I 其主 要 特征
是静 特性 基 本无误 差 ,动 态 抗 负载扰 动 、抗 电 网 电
0 引言
晶闸管可控整流供电的双 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 电气 传动 领域 中应 用 比较 广泛 ,在理 论 和实践 方面 都是比较成熟的系统。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起 、制动 性能 , 宜于在广泛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轧钢机、矿 井卷扬机、挖掘机、造纸机和各种金属切削机床等 方面 得到 了 日益广泛 的应 用 。但 是传 统 的控制 系统
p e e t e in t c ni e o h ir c tol rb e r s n sa d sg e h qu fte m c o onr l as d DC o o p ed c tol g e M t rs e on r ln i
s se ,n h or s on igh rwa ecrut ds f r o c at r ieni eai y tmsa dtec r p dn a d r i iyan ot ef w h ra egv d t l e c r wa l n . Ke o d yw r s:Do belo p e o t l g s se ; rut ; o c a u l ps e d c n r i y t m Ci i f w h r o oln c r l y t
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业本科课程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dbab75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3.png)
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业是为了培养掌握轨道交通电气化和控制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
本文档将介绍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1.电路分析:学习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分析方法。
2.电机原理与应用:介绍电动机的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
3.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建模与仿真、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等内容。
4.电力系统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机等组成部分以及电力系统的稳态和暂态分析方法。
5.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学习电气传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电机的控制方法、传动装置的设计与选择等内容。
6.信号与系统: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包括信号的表示与变换、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等内容。
7.计算机控制技术: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控制系统硬件的设计和软件的开发等内容。
选修课程1.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学习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供电网的选址、线路的布置、变电站的设计等内容。
2.列车自动驾驶技术:介绍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列车位置与速度检测、制动与加速控制、列车间通信等内容。
3.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技术:学习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包括信号系统的逻辑设计、通信系统的信道选用等内容。
4.轨道交通安全控制技术:介绍轨道交通安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包括列车防护、道岔控制、安全监测等内容。
5.轨道交通线路与车辆检测技术:学习轨道交通线路和车辆检测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轨道检测、车辆检测和故障诊断等内容。
6.轨道交通电力电子技术:介绍轨道交通电力电子的原理和技术,包括变频调速技术、牵引供电技术等内容。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0efd7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7.png)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引言电气传动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自动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使用电力和电子技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传动装置将机械能传递给相应的执行器,从而实现对设备或机器的精准控制。
本文将介绍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将机械能传递给执行器,从而实现对设备或机器的控制。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1 电源系统电源系统是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提供了所需的电能。
电源系统通常包括电源输入单元、电源变换器、电源控制器等。
1.2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将机械能传递给执行器。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传动带或链条等。
1.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气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工作方式。
控制系统通常采用计算机或PLC控制器,并通过编程来实现对传动系统的控制。
2.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电气传动控制系统首先通过传感器或其他输入设备接收输入信号,例如温度、压力、位置等。
这些输入信号可以用来检测设备或机器的状态。
2.2 处理输入信号接收到输入信号后,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会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通常包括滤波、放大、调理等操作。
2.3 控制输出信号经过处理的输入信号将被送到控制器中,控制器通过编程来控制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工作方式。
控制器会根据输入信号和设定参数计算出对应的输出信号。
控制器计算出的输出信号将被送到执行器,执行器通过接收控制信号来实现相应的动作或运动。
例如,电动机将根据输出信号的控制来启动、停止、正转或反转等。
2.5 监测和反馈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地监测设备或机器的状态,并通过传感器反馈实际状态信息给控制器。
控制器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以实现对设备或机器的精确控制。
3.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在机床中,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可以用于控制机床的各种运动,例如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刀具换向等。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c44e274ec3a87c24128c43e.png)
内容摘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开展,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也日新月异,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概念从出现以来,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又有了新的开展。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很大兴趣的一个领域:它的研究目标是用机器,通常为传动控制系统、电脑等,尽可能地代替人的体力活动,并且争取在这些方面最终改善并超出人的能力;其研究领域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自动控制、人工智能、PLC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等等。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是通过他的原理及其应用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奉献。
关键词:传动控制,自动控制,PLC控制,智能控制,信息化,电气传动,数字控制。
目录内容摘要 (2)前言 (4)1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6)1.1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概述 (6)1.2 信息化时代的电气传动技术 (8)1.3 交流传动在我国的应用和展望 (12)2 电气传动控制与PLC控制系统的应用 (14)2.1 利用PLC控制的自动配料系统 (14)2.3 PLC控制系统与智能化中央空调 (19)3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在具体实际生活的应用 (23) (23)3.1 起重机电气传动的设计 (24)电梯传动控制系统 (27)4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结论 (32)5 参考文献 (33)前言电气传动控制系统通常由电动机、控制装置和信息装置3局部组成。
电气传动关系到合理地使用电动机以节约电能和控制机械的运转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实现电能-机械能的转换,到达优质、高产、低耗的目的。
电气传动分成不调速和调速两大类,调速又分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两种方式。
不调速电动机直接由电网供电,但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开展这类原本不调速的机械越来越多地改用调速传动以节约电能(节约15%~20%或更多),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量。
在我国60%的发电量是通过电动机消耗掉的,因此调速传动是一个重要行业,一直得到国家重视,目前已有一定规模。
近年来交流调速中最活泼、开展最快的就是变频调速技术。
02207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
![02207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https://img.taocdn.com/s3/m/c69c25699b6648d7c1c7465c.png)
高纲1477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2207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扬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对考生电工学、电子学、微型计算机原理、数控技术、液压控制及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基础知识有较高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考生掌握机电设备电气控制回路分析与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包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同时掌握交、直流电机调速方法及其相关理论知识。
二、课程目标课程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设置的目标是鼓励考生:1.了解机电设备工作过程的特点,对工作过程的现象能够用本课程知识加以解释,分析机电设备工作过程的自动控制方法,能拟定合理的电气控制方案。
2.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能分析机电设备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工作实践中能够检修控制电路并能对控制电路加以优化改进,对功能较简单的控制要求,能够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方法实现电气控制回路的设计、调试,满足控制要求。
3. 掌握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编程方法、编程指令,分析较复杂的机电设备控制过程特点,可用可编程控制方法实现其控制功能。
4. 熟悉交、直流电机调速原理、方法,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实践中能够根据工作特点,选用合理的调速控制方案。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常用机电控制回路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选用合理的电气控制方案,解决工作实践中的相关控制问题。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及实用性均很强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考生须具有电工学、电子学、微型计算机原理、数控技术、液压控制及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基础知识,本课程与数控技术的控制目标不同,但用本课程控制方法可进行数控机床辅助运动的自动控制,本课程与微机(单片机)控制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微机控制主要用于开关量、模拟量的“实时”控制,本课程控制方法主要用于机电设备及生产自动线的动作控制(通常为开关量控制,高档PLC也可实现模拟量控制),本课程控制能实现的速度、容量与微机控制相比,相对较低,但本课程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在机电工程中有更广泛的应用。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https://img.taocdn.com/s3/m/0f09edf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7.png)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现代工业制造和运输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它通过各种传动系统和控制装置的协同作用,实现了自动化、精确化、高效化生产和运输。
本文将介绍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技术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电气传动的概念及发展电气传动是指通过电动机、变速器等电力设备驱动机械装置的动力传输方式。
它的出现为现代工业革命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早期的电气传动主要以直流电机为主,但随着交流电机的发展,电气传动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包括制造、冶金、化工、纺织、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
电气传动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电动机的诞生和推广阶段,其特点是电动机的规格和型号比较单一,应用范围有限。
第二个阶段是电动机的技术改进和提高阶段,它的主要特点是发展了各类交流电动机,为电气传动技术的不断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电气传动技术的智能化和网络化阶段,主要应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将电气传动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传动系统的真正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二、可编程控制的概念及发展可编程控制(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一种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字化电子计算机,它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用于对各种生产线、机器、设备等的自动化控制。
PLC主要用于微处理器、可编程存储器(EPROM、EEPROM、闪存等),其具有高可靠性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可方便地与其他工业控制组件配合使用。
PLC的发展源于现代工业制造中对自动化及控制设备的需求,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业自动化的水平和生产效率,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机械传动和控制方式。
PLC的发展经历了现场总线的发展、开放性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成熟和工业互联网的兴起等阶段,为智能化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的应用领域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和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的要素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的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8125ccf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c.png)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的要素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实现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提高机械设备性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械要素机械要素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它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内容。
机械结构是指机械设备的组成部分及其连接关系,包括机身、传动装置、工作部件等。
机械设计是指根据工作要求和技术指标,确定机械结构的具体参数,包括尺寸、形状、材料等。
机械制造是指根据机械设计要求,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和装配,实现整机的制造。
二、电气要素电气要素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包括电气控制、电气传动、电气元器件等方面的内容。
电气控制是指通过电气信号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行,包括开关控制、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等。
电气传动是指利用电能实现机械设备的运动,包括电动机、变频器、伺服系统等。
电气元器件是指用于实现电气控制和电气传动的元件,包括开关、传感器、继电器等。
三、自动控制要素自动控制要素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它包括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算法等方面的内容。
自动控制理论是指研究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包括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精度、鲁棒性等。
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利用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自动控制算法是指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四、信息技术要素信息技术要素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计算机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指令的技术,包括嵌入式控制、PLC控制、SCADA系统等。
通信技术是指利用通信网络实现机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包括以太网、无线通信、物联网等。
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机械设备进行视觉检测和图像识别,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识别等。
2023年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介绍
![2023年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512d87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7.png)
2023年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介绍智能车辆工程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是近年来的新兴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计算机、机械、电子、通信等学科综合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智能驾驶车辆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能力。
该专业着重将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旨在培养掌握智能车辆技术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汽车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机构设计等各方面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
其课程设置涵盖了工程设计、车辆减振与控制、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系统、车联网技术等多方面内容。
学生将学习各种智能化驾驶技术,例如:车身感知技术、环境感知技术、电子安全与控制系统、智能化车辆控制、自主驾驶系统等,同时也要了解汽车制造、行业状况和国际标准等。
智能车辆的应用领域正在逐年扩大,未来将涉及到车辆安全、智能驾驶、物联网、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管理和车险等多个领域。
作为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将具有以下能力:1.掌握智能车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够设计、开发、测试及评价智能车辆相关技术和系统;2.具有较强的开发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智能驾驶算法的编程和实现,如车辆跟驰、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3.能够运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构建智能车辆,具有车联网、车辆诊断、车辆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4.掌握车辆动力学、车辆控制系统、机械与电子制造等基础知识,能够对车辆的性能和安全进行评估和改善;5.熟悉汽车行业的技术和市场动态,了解国际标准和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涉及汽车制造、智能化交通运输、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
智能车辆行业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可以选择从事智能车辆研发、汽车系统软件开发、汽车电子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等各种职位。
此外,政府和大型汽车企业也需要专业人才来支持他们的智能车辆研究和开发计划,因此对于有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仍然非常的宝贵和需要的。
PLC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方面的应用
![PLC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方面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e6bf5d66c175f0e7dd137a8.png)
PLC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方面的应用摘要:为了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增强电气传动系统控制效果,PLC技术应运而生。
如今机械生产以及电气控制装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应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实现电气传动系统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PLC技术在电气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探究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机械领域的发展速度,促进电气传动系统的优势展现,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
因此下文探究其在电气传统系统方面的应用,体现出其在电气传动系统优化中的价值。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传动系统;应用一、PLC技术的定义和特点PLC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英文缩写,它可以根据用户预先编写的程序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且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进而实现对相关设备运行的控制。
此外,PLC的内部存储器上可以执行逻辑、顺序等特定操作,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模拟量和数字量的相互转换来达到控制工业生产设备运行的效果。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传统的控制器具有内部结构和接线复杂、控制响应精度和可靠性较差、能耗较高等缺点,已经成为了制约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PLC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恰好解决了以上问题,它用逻辑关系代替了复杂的控制器结构和连接导线,不仅控制精度和控制响应提升明显,而且还具有优秀的抗干扰能力,使得PLC在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中也能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进而促使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PLC技术及其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PLC在性能提升的同时,其操作复杂性和应用成本却不升反降,使得该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凸显。
正是PLC技术的这些特点,使得其正逐渐代替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器,成为了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主流技术。
和传统的电气系统相比,PLC技术具有反应快、操作简单、可靠性强、功能完善、耗能少等优点。
PLC采用先进的梯形图方式编程,易于电气人员掌握,便于推广。
即使对于一些普通的技术工人也可以轻易地上手。
PLC技术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范围进行容量、功能以及应用范围的拓展,也可以通过与集散控制系统(DCS)或其他上位机的通信来扩展功能,并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02207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10大纲
![02207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10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064f43b581b6bd97f19eac5.png)
02207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10大纲.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对考生电工学、电子学及计算机原理等课程基础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课程任务是让考生掌握机电控制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学习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机电控制实际问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分析方法,能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机床电气控制回路;理解交、直流调速的基本原理、方法;掌握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常用指令及实际应用编程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先修课程包括:电工学电子学、微机原理、液压传动、机械制造设备与工艺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部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第一章机床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一)课程内容:电气原理图、交流电动机启动、正反转、制动、保护及高低速转换控制方法、电液控制回路、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基本环节电路。
(二)学习要求了解各种常用电器元件结构与工作原理,电气原理图与接线图、安装图的区别;理解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功能;掌握电动机常用控制方案及电气原理图的分析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电气控制线路基本控制环节的特点及应用;2、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各个基本环节功能;3、熟练掌握:电气控制基本环节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
第二章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与设计(一)课程内容:常用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分析,电气控制回路设计的内容、方法,常用电器元件的选择原则。
(二)学习要求:了解各种常用电器的选择原则,电气控制回路设计的内容、方法;理解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掌握电器原理图的分析方法与一般复杂程度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回路设计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电气控制回路设计的内容、方法;2、掌握: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常用电器的选择原则;3、熟练掌握: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工作原理分析;给定控制功能要求,能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8481e4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e.png)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电气传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电力驱动并使用电子技术进行控制的机械传动系统。
它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工厂生产线、机器人、医疗机器等。
通过实现精准的驱动和控制,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同时降低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
本文将介绍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应用。
1. 概念电气传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可编程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它将各种机械件、电器件、传感器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它通过电力驱动机械传动系统,并使用电子技术实现精准的控制和调节,以实现各种运动控制、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力控制和压力控制等功能。
与传统的机械传动系统相比,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运动精准、响应快、维护简单等特点。
2. 组成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由下列几部分组成:2.1. 电动机电动机是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通过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输出动力来驱动传动系统。
目前工业中常见的电动机有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
2.2. 变频器变频器是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用于将公用交流电源的电压和频率变换为适合电动机工作的电压和频率,实现电动机的调速和控制。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变频器有低压、中压、高压变频器等。
2.3. PLC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通用的数字计算机,它可以控制电气传动系统的各个部件,实现各种运动控制。
PLC常用于工业自动化和生产线上的控制与协调。
PLC的工作原理是将逻辑信号转为控制信号,以满足对机器设备的控制。
2.4. 传感器传感器是用于检测物理量的装置,直接或间接地将检测到的物理量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用于控制电气传动系统的运动状态。
常见的传感器有接近开关、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2.5. 人机界面设备人机界面设备是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人机交互界面,用于监控电气传动系统的工作状态,调整设备参数,控制机器的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
第一章概述
1.1电气传动技术概要
1.2电气传动微机控制系统的特点1.3电气传动微机控制的基本结构
1.1.1电气传动技术
电气传动技术以运动机械的驱动装置——电动机为控制对象,以微电子装置为核心,以电力电子功率变换装置为执行机构,在自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组成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电动机的转矩和转速,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实现工作机械的旋转运动或往复运动。
电气传动系统亦即运动控制系统。
1.把转速作为被控参数的称为调速系统。
2.把直线位移或角位移作为被控参数称为位置随动系统。
3.带动工作机械的原动机是直流电动机,则称为直流电气传动。
4.带动工作机械的原动机是交流电动机,则称为交流电气传动。
1.1.1
1.1.2电气传动系统的特点
适用功率范围极宽。
目前,单个设备的功率可从几毫瓦到几百兆瓦。
具有宽广的转速范围。
转速从每小时几转到每分钟几十万转,调速范围在无变速机构的情况下可达1:10000。
电动机的种类繁多,可以很方便地与各种各样的负载配合。
采用不同的电动机,电气传动装置几乎适用于任何工作条件。
电气传动装置可以立即启动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加上全负荷,既不需要预热,也不需要中途加油,与其它原动机相比,对维护的需求也是适度的。
可以获得良好的动态特性和极高的稳速精度、定位精度。
可实现四象限运行而不需要专门的可逆齿轮装置。
电动机空载损耗小,效率高,通常具有相当大的短时过载能力。
1.2.1连续控制系统
电气传动经历了从恒速到调速、从低性能到高性能、从单机独立传动到多机综合协调传动的发展过程,基于反馈控制理论,由模拟电子电路构成,以直流电气传动为代表的连续控制系统的发展,改变了电气传动的面貌。
然而,连续控制系统中由模拟电路组成的PID调节器,由于校正参数不便调整,且一经确定后便不易改变,因而对控制对象的适应能力差,难于实现各种新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
用模拟控制装置对交流电动机进行控制,就更难满足要求。
此外,模拟电路对状态量的检测精度不高,使连续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不易提高;模拟式元器件集成度不高,也使硬件结构复杂,影响到控制装置的可靠性。
由于上述原因,连续控制系统制约了电气传动特别是交流电气传动的发展。
1.2.2数字控制系统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机功能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电气传动领域出现了以微型机为核心的数字控制系统,微型机的采用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作为研究热点的交流电气传动的迅猛发展,也给直流电气传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电气传动进入了更新的发展阶段。
1.2.2.1微机控制的电气传动优点
对被控对象——电动机的各种状态量可实现快速、宽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检测,为高性能传动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基本条件。
由微机控制的各类电力电子功率变换装置可以使电动机有接近理想的可控供电电源,为提高传动系统的性能提供了保证。
以微机为核心的控制装置可以完成包括复杂计算和判断在内的高精度的运算、变换和控制。
软件的模块化结构可以方便地对应用程序实时增加、更改、删减,当实际系统变化时也可彻底更新。
软件控制的这种灵活性大大增强了控制器对被控对象的适应能力,使各种新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得以实现。
和模拟电路不一样,数字电路完全不存在漂移问题,也不存在参数变化的影响,采用适当的定标可以避免溢出问题(上溢出和下溢出)。
1.2.2.1微机控制的电气传动优点
使用微机可显著改善和提高控制装置的可靠性。
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大大长于分立元件电子电路。
当然,要保证微机的硬件设计正确,使它的所有额定值(例如温升)都保持在安全限制之内。
如有必要,可选用具有较大温度适用范围的高级别的元器件。
此外,还需采用必要的抗干扰措施。
精心设计的微机控制装置能降低硬件成本。
速度更快、功能更完善的新一代微机的不断涌现,此优点将变得越来越明显。
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是它们附带的共同优点。
分散独立的电气传动系统的微机控制有利于和总的工业控制系统中的主计算机联机。
进行监视、预警、故障诊断和数据采集,有利于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
1.2.2.2微机控制的电气传动缺点
尽管微机的计算精度可以很高,但却受到其位数以及输入、输出量的分辨率的限制。
例如,当通过模/数转换获得输入量时,存在着一定的采样和量化误差。
增加位数和提高采样频率可以减小这个误差,但是如果微机运算、处理的位数低于模/数转换器的位数,信号的分辨率仍难以提高。
微机对信息的处理是以串行方式进行的。
在完成各种任务时,时间以分时方式分配,这就减慢了对信息的处理速度,影响到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因此,对一些较复杂的或要求高的传动系统,为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则需考虑选用功能强、运算速度高的微机或采用多机分散并行控制技术。
对软件实现的控制功能,调试时不易使用仪器(如示彼器、万用表)检测记录.为便于了解控制效果,对调控周期内的有关参数可采用列表存放、显示、打印等方法,为分析和完善软件提供必要的信息。
当然,这将会增加系统的调控周期。
由上述可看出,微机的采用为电气传动系统提供了更为灵活、经济和高性能的控制手段。
微机作为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机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控制速度、精度和其它控制功能的实现。
目前,有多种可供选择的8位、16位微机及其众多的接口芯片,它们在功能和价格上的差别较大。
因此,在机型选择和硬件设计时,应根据系统的繁简程度、对动态响应和控制精度的要求等诸方面综合加以考虑,或者采用单机结构,或者采用多机并行结构。
电气传动微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运动控制。
能量分系统主要包括由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构成的功率驱动装置,含有或不含有减速器机械传动机构的电动机,以及系统中各种状态量的检测装置。
各种功率变换器在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信息的控制下,将电网的交流电能变换成电动机所需要的交流或直流电能。
电能变换的品质指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和传动系统的性能,因此,能量分系统是电气传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各种功率变换器的微机控制是本课程重点讨论内容之一。
3i
信息处理分系统由微机及其接口电路组成,它有两种输入信息:其一是接受由操作人员手动给出的或者由上级机的自动化功能装置发出的操作量信息,包括给定,启、停操作命令,与上级机的通讯命令,显示或打印命令等等(图中的
),另一输入信息是通过各类传感器的变换电路送来的反映能量分系统运行状况的各种状态量信息,这些状态量包括反馈量、监测及故障诊断量等(图中的)。
这两种输入信息由微机及时地收集(测量)到之后,按照一定的算法和程序实时地进行数学的和逻辑的判断、运算、处理,并输出控制信息量(图中),通过对功率变换器的控制,实现对被控对象——电动机运行状态的及时控制,以达到给定所要求的控制目标。
信息处理分系统的另一输出信息包括显示、打印、联锁控制、故障切除以及向上级机传送的有关信息等。
1i 2i 3i 4i
本门课程主要介绍的内容:
1.电气传动系统状态量的微机检测方法及相关问题
2.电气传动系统所需各类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的微机控制问题
3.电气传动微机控制系统中的主要控制环节
4.典型的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和位置随动系统的微机控制的实现
主要参考书:
1.何耀三《电气传动的微机控制》重庆大学出版社
2.李永东《交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
3.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
4.顾绳谷《电机及拖动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5.秦忆《现代交流伺服系统》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