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设计的融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原生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来源:《山西建筑》
中国人常用“人杰地灵”来概括自然山水对人的陶冶作用,在我国历来的学校选址和建设中,都注重读书环境的营造,看重环境本身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在文化观念目益趋同的大背景下,强凋保护及尊重环境因素中的自然地形、地貌是创造特色校园文化的关键。
反观现今的校园环境设计,多数“三通一平”,大破大立,很难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尤其是学校新区环境规划与设计,由于从规划到建设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建设的强度和速度迅猛,同时在规划理念上,盲目追求校园形态的对称、壮观,往往很难保留或发挥原有的地形地貌。填埋基地中原有的池塘、挖掉山体是极为常见的现象,这是一种切断场所自然文脉,不尊重场地的设计手法。
例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其新校区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意在表达江南水乡地域环境特征。基地内河道纵横,张家浜、斜路港、荷花湾三条主要河流将基地零散地分割。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基地内自然水体环境,保留斜路港水体走势,拓宽张家浜,将荷花湾局部改道、拓宽,并连通其他两条河道共同形成“工”字形的水网系统,成为校园各功能区块问的自然分割,并在交汇处放大为中心湖面,在大多数保留自然湖岸的基础上,局部兴建加入亲水平台、滨水绿地、休闲漫步道、亭台小品等,构筑成校园的核心亲水性活动空问。在空问的划分和组织中,注重两种活动方式系列空间的设计:一种以个体或小群体的形式出现,方式有独自阅读、讨论交流等,要求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以及室外桌椅等设施;另一种是社团活动的公共性空间,这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是体现校园文化的主要窗口。对场地原生环境的尊重,使以水为主体的设计构成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充满生机。基于这两类活动环境的营造,也是校园环境区别于一般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主要途径,通过它就能够体现出一所大学的场所精神和文化气息。
——校园环境中植物景观的营造
来源:《山西建筑》
植物景观是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往往成为校园形象的标志,如武汉大学以樱花闻名于世,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垂柳,海口大学的滨海椰林,为这些大学校园增添了独特的文化。
植物自古就被赋予了诸多的寓意和人的品格,如梅兰竹菊历来被誉为“四君子”,象征着高尚的人品和作风,而硕果累累的桃李则被公认为教师的化身。武汉大学学生生活区以植物品位来塑造学生生活空问,形成樱园、桂团、枫同、梅园,分别寓意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和情趣。深圳大学则将学生生活区冠以红梅斋、桃李斋、山茶斋、凌霄斋、米兰斋等。有的大学开辟纪念林、种植毕业树。在北京每年7月合欢开花时也是毕业生离校的日子,在中国农业大学等一些高校里便有了栽植合欢树作为毕业树的校园文化。
“把校园建在田园里,把田园建在校园里”是沈阳建筑工业大学办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校园在众多林立的建筑群里保留了一块青青的稻田,微风吹过,稻田起伏,一种田园风情使人仿佛回归自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在新校园建设之前,原校址曾经是一块稻田,学校住规划设计时,决定将稻田按原貌保留下来,每年组织全校教师、学牛代表参加插秧、收割的校园系列活动。学校的这一创意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赞赏,袁院士还特意为学校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题词更增加了它的人文含义。校园既自然又有特色的田园景观,使学生在现代城市里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感受自然农作的过程,领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哲思。独特的植物景观既体现了学校环境特有的道德教育,也体现了学校应有的创新教育。
学校户外环境空问作为校园里非正式交流、个性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设计品质的高低,深刻影响着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品位。利用植物对校园户外空间进行大小、静动、开敞和封闭等划分,特别是利用山丘坡地、水滨种植花木,通过乔木与草坪、花灌木的合理布置,绿化和硬质铺装的合理搭配,可以形成小型集会演讲的开敞式空问、师生交流研讨的半开敞式空间和私密性较强的独立学习问,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们的思想交流、学业交流、情感交流。
——地域文脉的保护与利用
来源:《山西建筑》
历史悠久的校园曾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空间环境丰富、秩序井然,尺度宜人,质感细腻,人文气息浓厚而富有活力。而在笔者调研的新建校园中,却鲜有这样的环境。新学校往往比传统校园的“失落感”要强烈。设身处在一所新建的校园中,假如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是否能辨别出这就是我的学校,标识性的建筑也许能告诉我答案,但是环境中的小品、地面的铺装、特殊的绿化是否能给我一点点启示,如果不能,这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长景观大道的校园与城市的广场、绿地、草坪又有何异。学校的精神往往要靠校园环境空间元素来认知、传承,这是学校的“集体记忆”。
学子们离开母校后的美好回忆往往是树下或草坪的晨读,湖畔林荫的长谈等。但我们对学校引以自豪的一景一物,正在随着学校的更新逐步消失,面对失去的校园环境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在对老校园的眷恋与肯定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找回失落的校园环境,创造新时代校园场所精神。
每所学校的校园环境都有一定的地域特点,这种特点体现在气候、文化、植物、地形等方面。校园环境设计应充分结合地域性特点来塑造特色环境设计。校园特定场所的地域性要求设计为全校师生提供一种认同感、归属感,使人体验到自己所在地域的地方文化特色与传统。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而由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规模、模式、时间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校园文化也有所不同,这是学校之问区别的重要标志。所以个性化精神应以体现校园文化为中心。学生通过体验场所环境,逐步感知校园文化,领悟校园精神,传承并促进校园的发展。把校园文化有机融,领悟校园精神,传承并促进校园的发展。把校园文化有机融入环境设计中,赋予其“生命力”,让学生所到之处都充满着文化的气息,给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设计融合的价值追求。
位于江南的校园设计应遵从江南传统的造园手法,追求简远、疏朗、雅致的意
境,注重天然之趣。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借用曲水流觞的传统文化意境来组织空间,同时对现有水系进行整合,以适度开合的水带串联起整个校园景观。中心湖区中由学生活动中心组团构成的代表“科技创新”内涵的人工岛,代表“自然与生命”内涵的湖心岛和代表“求是校风文脉”的名人岛组成,湖心三岛实际上是对中心区水文化的概括与提炼。由堤、桥、岛等景观构成元素形成人文与自然交织的主脉,巧妙的设计展示了浙大历史和现状的“三岛”,使人在穿越堤、桥、岛的同时就感染上了浓重的人文色彩,既表达了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西湖“堤、桥”的艺术特性,同时又烘托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氛,使地域人文特点和校园文化氛围巧妙地融人自然山水之中。
校区最核心的公共绿地当属核心中心湖区曲线西河岸一线,车行环线道路空间布置在中心湖区外围,避免了主干道车辆穿行的干扰,再配以丰富的植被,创造出良好的河岸线景观。大面积的亲水沿岸设计,大量尺度亲切的亚空间的存在,创造出安静、舒适,适于人步行、休闲、放松的环境,成为学生看书、休息、交谈的良好场所,吸引了学生的逗留,成为大受欢迎的户外空间。每当周末,更是有许多有车族、已步入社会工作的人,怀着对校园特有的文化情怀,来中心湖区休闲。整个校园环境空间充满着活力,自然影响了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品位。设计方案最大限度的激发了现代大学具有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设计融合的价值诉求“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是教育领域最基本的一个命题。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在于课堂知识的传授,优美的校园环境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当代理想的校园环境应具有独立的精神文化氛围:注重开放性、自由交流性。在校园环境规划与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催发、诱导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良性发展,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于浓郁人文氛围、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核心,也是学校精神和学校品牌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