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问答题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问答题

曹刿论战问答题

曹刿论战1.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3. 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5.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你认为二者有没有矛盾?请简述理由。

6.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7.从写作方法上分析,对鲁庄公的描写(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8.鲁国能够战胜齐国的原因是什么?9.你认为鲁庄公“鄙”吗?试说说你的认识。

10.结合原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11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12.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13. 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14.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15.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6. 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17. 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18. 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

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19. 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20. 就文章第一段中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思想。

曹刿论战问答题

曹刿论战问答题

1、“忠之属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含义: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实质:政治上取信于民2、分析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曹刿:总体特点是深谋远虑(远谋)。

政治上具有取信于民的民本思想;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善于把握战机,仔细观察,知己知彼。

同时他还爱国,有责任感。

庄公:总体特点是目光短浅(鄙)。

政治上无知,军事上无能。

战前草率迎战,并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明的保佑上;战中急躁冒进;战后不知取胜原因。

但他能听取曹刿的意见,任用贤才,用人不疑。

3、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论述和表现。

略写了战争的经过。

好处: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在政治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4、曹刿战后分析取胜原因,有哪两层意思?(曹刿的战略思想有哪两层意思)(1)治气:避敌锋芒,养我锐气,善于把握反攻时机。

(2)知彼:要详察敌情,知己知彼,善于把握追击时机。

5、鲁国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曹刿在战场上从容不迫的基础是什么)(1)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客观上做到了取信于民;(2)曹刿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详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

6、开头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1)用乡人对国事的冷漠态度与曹刿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曹刿的爱国有责任感。

(2)引出全文的总纲、线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7、曹刿指挥作战时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语言简练。

可以看出他沉着果断,从容不迫,胸有成竹,能准确把握战机。

8、一介草民曹刿,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给你怎样的启示?孟子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学习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关心国事,心系天下,国家有难挺身而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做贡献。

9、重点句子(1)最能体现曹刿责任感的句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体现民本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关于治气的论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B.又何间.焉夹杂C.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D.神弗福.也赐福、保佑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可以.一战必以.情C.三而.竭足肤皲裂而.不知 D.下视其.辙欲穷其.林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略写。

B.曹刿入见与鲁庄公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文章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 B.忠.之属也忠:忠诚C.小大之狱.狱:诉讼事件 D.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必以.信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与之.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肉食者.谋之行者.休于树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B.文章前后照应,如第一段“肉食者鄙”与第二段的“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第三段“公问其故”,互相照应,说明鲁庄公的“鄙”,与曹刿形成对比,反衬出曹刿的“远谋”。

C. 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D.语言极其精练,如曹刿指挥长勺战斗说的话,只用“未可”、“可矣”四个字,但是却有力地反映出他的智谋。

全文虽然只有二百二十多个字,但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军事论文,是一篇简言意明的作品。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1.阜新市(09辽宁省)(一)阅读回答9~12题。

(10分)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分)2.河南省(09)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2)忠之属也。

属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3.怀柔区(09北京市)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3)小大之狱狱: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3分)(1)肉食者鄙翻译:(2)可以一战翻译:(3)一鼓作气翻译: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答:4.莆田市(09福建省)(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5分)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3)既克,公问其故。

故: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

(5分)(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5分)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2分)(1)小惠未徧.(2)又何间.焉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问答题原文及译文

曹刿论战问答题原文及译文

曹刿论战问答题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答: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答: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答:取信于民。

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

答: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答: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1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答: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1.阜新市 (09 辽宁省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一 )阅读回答 9~ 12 题。

(10 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9.解说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3)既克,公问其故。

故:(1)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 (2) 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解说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4 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7.按以下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

(5 分)11.有人认为, [ 甲 ] 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其实不“鄙” 。

请(1) 鲁庄公的回复中最切合曹刿“守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联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原由。

(2 分)(2)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论述原由的句子是:2.河南省 (09)8.出身基层的谋士曹刿自告备勇,辅助鲁庄公获得长勺之战的成功。

曹刿的17、解说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 分)成功给你什么启迪 (4 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5.天水市 (09 甘肃省 )(二)(15 分 )(2)忠之属也。

属16.解说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

(2 分)18、翻译以下句子。

(4 分)(1) 小惠未徧(2) 又何间焉..(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8.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9、联合 (一、二 )段内容,谈谈作战要想取获成功需要做到哪些(3 分)(1)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怀柔区 (09 北京市 )(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文言文阅读 ( 共 8 分)阅读《曹刿论战》,达成 10— 12 题。

19.理解填空 (用原文回答 )。

(2分 )10.解说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 分)(1) “忠之属也”详细指的是:(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3)小大之狱狱:(2)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由是: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语句。

中考文言文学习——曹刿论战(问题以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学习——曹刿论战(问题以及答案)

• 7、“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起到怎样 的作用? 8、“何以战”一问,表明曹刿怎样的思想 特征? • 9、庄公的两次答话能看出他具有怎样的 特点?为什么?

10、曹刿为什么最后同意鲁庄公跟齐国作 战?

1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忠 之属也”,那么,“忠之属也”的实质是 什么? • 12、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明了什么 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
• 1、最能体现曹刿参与精神的词:请见。 • 2、表现民不愿与官交往的句子: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 3、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4、表现庄公政治上鄙的语言: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5、表明庄公始有所悟的句子(表明取信于民的 语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
• 1、认真读题,抓住题干中的点, • 2、结合原文,找到相应的位置。 • 3、找到所在句子后,根据原文以及个人理 解答题(如果答案能够在原文中准确得出, 则使用原文解答。)
• 1、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 鲁国战前的准备。 • 2、第一段可分为两层,请划分出来,并写出层 意。 • 划到“乃入见”。一层:曹刿跟乡人对话,说明 曹刿“请见”的原因。 • 二层: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 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 3、“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哪些内容? “我“指的是什么? •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放即 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 “我”是指鲁国。
• • • • •
13、曹刿答话观点的根源是什么? 是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 14、第二自然段写了怎样内容? 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15、第二段详略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 么好处? • 此段以写鲁方的战术决策为主,重点写了曹刿和 鲁庄公指挥战斗的情景。 • 这样写能使曹刿和鲁庄公形成鲜明的对比,借鲁 庄公的鄙能突出曹刿的远谋。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邀,邀击、迎击.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曹刿论战问答题

曹刿论战问答题

《曹刿论战》问答题1、“十年春,齐师伐我。

”交代了哪些内容?答: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2、曹刿能冲破阻碍进谏,说明他具有,何种品质?答: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3、庄公的两次答话能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答:两次答话看出鲁庄公具有“鄙”的特点。

因为它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对左右侍臣施加小恩小惠上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百姓不会服从。

4、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明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5、“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特点?答: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

6、本文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塑造了曹刿的形象,请你谈一谈你的认识。

答:曹刿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

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关系国家大事,有责任心,敢于进谏;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7、鲁庄公是一位昏君么?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和昏庸的国君不同。

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上和求神灵保佑上,可见他政治上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急躁冒进,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够听从曹刿的指挥,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

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君主是不同的。

8、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答:战争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两次否定,一次赞许,纵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是他在政治上的远谋;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远谋。

9、判断“击鼓进军”和“下令追击”的时机充分体现了曹刿的什么军事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答:作战时,细心观察敌情,正确分析判断,恰当把握有利战机的军事思想。

可以由此看出曹刿是一个细心观察,从容镇定,善于把握战机的具有卓越军事才华的人。

曹刿邹忌愚公问答题

曹刿邹忌愚公问答题

《曹刿论战》中考题专练一、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答案】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二、1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分)【答案】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意思对即可。

若按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三.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分)曹刿:鲁庄公:【答案】2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四、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案】1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五、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答案】19.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六、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分)【答案】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专练一、1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 【答案】13、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二、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doc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doc

1.阜新市(09辽宁省)(一)阅读回答9〜12题。

(10分)9.解释句屮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綁”的形象,英实他并不“鄙”< 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分)2.河南省(09)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2)忠之属也。

属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3.怀柔区(09北京市)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3)小大之狱狱: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3分)(1)肉食者鄙翻译:(2)可以一战翻译:(3)-•鼓作气翻译:12.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2分)答:4.莆田市(09福建省)(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5分)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谋之,乂何间焉?间:,请(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3)既克,公问英故。

故: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屮画线的句子。

(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

(5分)(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Z”,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5.天水市(09廿肃省)(二)(15分)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2分)(1)小惠未徧(2)又何间焉18.把下而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刿论战问答题

曹刿论战问答题

1.曹刿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请见的?/请见的原因?答: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2.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交代了什么?答: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交战的双方以及进攻者齐国和防御者鲁国还有战争的性质:防御战。

3.“十年春,齐师伐我。

”说明了什么情况?有什么作用?答:说明庄公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得已应战,为曹刿请见做铺垫。

4.对于曹刿请见,他的乡人什么态度?反映了鲁国怎样的社会现实?有什么作用?答:“肉食者谋之,又何见焉?”社会现实:百姓不愿与官谋划,统治者不得民心的社会现实。

作用:乡人对备战的漠视和曹刿的积极参与形成对比,突出曹刿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热爱自己国家,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5.曹刿请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的回答说明了什么?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说明了:①他对这次战争已经有了深远的考虑;②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一定的认识,肯定了请见的必要。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为什么是可以一战的必要条件?答:因为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实也就是取信于民,就是忠之属也。

7.“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有什么作用?答:是全文的纲领,为下文鲁庄公的鄙和曹刿的远谋作铺垫。

8.在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看出鲁庄公的什么特点?答:充分暴露了鲁庄公作战急躁冒进,不察敌情的特点,说明他是一个军事上无知,胸无一策的人。

9.曹刿是怎么做的?他从容自信的基础是什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曹刿是面对强敌指挥镇定,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基础:仔细观察敌情,善于把握时机,在充分了解自己实力的前提下,充分研究对手的实力和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启示:面对大事和变故的时候,要运用智慧,沉着应对。

10.“肉食者鄙”表现在哪里?答:①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回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曹刿论战中考题(含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含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一、(2005广州市)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12~14题[甲]公与之乘……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12.词语理解。

(6分)(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_______________②例句:以牒为械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_______________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05长沙市)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

”[乙] 故曰……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肉食者鄙(卑鄙)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C.小大之狱(案件)D.齐师败绩(大败)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1.阜新市09辽宁省一阅读回答9~12题..10分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2.河南省09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2忠之属也.. 属18、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3.怀柔区09北京市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1肉食者鄙翻译:2可以一战翻译:3一鼓作气翻译: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答:4.莆田市09福建省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15分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3既克;公问其故.. 故: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5分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1小惠未徧. 2又何间.焉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分6.义乌市09浙江省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五.简要回答:1分×17格=17分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等2.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 ;文中相关的句子是:3.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追击开始的时机是 ..4.本文说明了怎样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5.本文“论战”的中心是“”;本文以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和军事上的 ..6.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不顾同乡劝阻“请见”;表现了他勇于为国分忧的爱国热忱..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8.“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五、1、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2、是否取信于民/民心向背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彼竭我盈 / 齐人三鼓”之时辙乱旗靡之时4、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 5、远谋长勺之战的经过为远见卓识杰出才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8、承上启下、一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12. 语言 ; 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2、17、1目光短浅 2本分内的事 3满一年 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20、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21.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3、10.答案:1讨伐;进攻2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3案件11.答案:1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12.答案: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评分:战争之前、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1分..4、5. 1问:参与2福:赐福、保佑3故:缘故、原因6.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解释出“鄙”“谋”的意思各得1分;整体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7.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分;每个分句1分..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8.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5、 15分16、1同“遍”;遍及;普遍..2参与 17、C 18、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19、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0、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6、。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5篇)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5篇)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5篇)第一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曹刿论战》三年中考题专练一、2007河南省非课改(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二、2008江苏省淮安市曹刿论战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分)曹刿:鲁庄公: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战争取胜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答: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5.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6.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语言描写对比9.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2)战中:10.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战中:齐人三鼓。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夫战,勇气也。

11.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3分)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12【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1分)(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1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1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分)曹刿:鲁庄公: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1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11.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12.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13.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11.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12.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13.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分)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分)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分)15、(共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取信于民(1分)16、(共4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17、(4分言之有理、通顺即可)例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7.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答:7.(2分)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的原因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4分).(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14.(5分)(1)驱车追赶(2)第二次(3)倒下(4)指责(5)即使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6.(2分)齐鲁长勺之战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福建福州市(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小惠未徧()(2)小信未孚()(3)公将鼓之()(4)再而衰()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12.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4分,每空2分)13.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3分,任选一处分析,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分)答: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7.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分)不是多余的。

(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1分)8.(3分)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2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2分)答:2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分)答:22.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23.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答: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