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介绍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6)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培养研究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大跨径桥梁结构分析与施工控制2.桥梁使用性能检测、评价理论及加固技术3.高速公路设计与评价4.隧道施工监测与监控5. 桥梁结构理论与工程实践三、学习年限与学分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特殊情况者可延长至5年),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8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
四、课程设置五、实践环节1.实践环节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给本科生助课,担任本科班班主任,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
2.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
3.在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
六、科研与论文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
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要求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工作之前,应撰写阶段性论文。
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且以武汉理工大学的名义公开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依诺维特学术会议文献咨询网”等网上发表并通过后期专家评审的学术论文,视同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但要求在网上发表论文时,研究生及其导师必须同时署名,接受网上监督和专家评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须提供论文样稿、录用通知、评审结论和导师意见等材料)。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交通工程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交通工程专业介绍一、学科概况“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道路交通运输的规划、系统设计和管理。
从道路交通系统组成的各单元的横向关系来看,“交通工程学”可理解为是研究如何处理人、车、路、环境的时空关系,各子系统通过信息系统紧密结合,有效协作。
从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用的纵向关系来看,“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大系统的发展战略、网络结构的最优规划和道路的最佳运用。
“交通工程学”于20世纪初创建于西方国家,70年代末引入我国,20几年来,本学科的广大科技人员展开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城市交通规划、区域公路网规划、各类交通系统的需求预测、公路主枢纽规划及公路运输规划、城市及城市群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道路交通管理与监控系统、道路交通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等道路交通的广阔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才使得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交通需求迅速增加的条件下,维持了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作。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创建于1984年,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于同年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点,以“交通工程”方向招收硕士生。
近20年来,共培养“交通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数百名。
作为全国首批创建的交通工程专业,我们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完成了30余个城市交通规划及枢纽规划,10余个交通管理及公交规划;为国内10余个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提供过技术咨询,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了近300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部分被收入三大检索,并在国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多篇论文。
近几年来,在交通信息化基础理论与技术集成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公路主枢纽规划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道路交通运输的规划、系统设计和管理等方面理论结合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专业特色。
本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二、主要研究方向1.城市交通规划2.道路交通管理3.交通流理论4.交通运输信息理论与技术5.公路运输规划6.区域交通规划三、从业领域主要从业领域为: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单位、交通研究及勘测设计院(所)和有关交通工程的城市规划、物流咨询机构及专业公司,博士生主要从事以道路交通为主的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战略规划、运行组织、过程控制和新技术开发等高层次管理和研究、开发工作;硕士生则主要从事公路运输、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指挥和组织管理,以及有关设备、技术、工程的研究开发与设计。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传真:犀浦校区(028)66367138、九里校区(028)87600296
学习形式、拟招生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人数(含推免生)
备注
0810Z1 ★信息安全
全日制:1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01.信息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
②201 英语一
02.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安全技术
③301 数学一
03.多媒体安全技术
邮政编码:611756 联系部门:研招办
网址:
电话:犀浦校区(028)66367136、九里校区(028)87634560
传真:犀浦校区(028)66367138、九里校区(028)87600296
学习形式、拟招生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人数(含推免生)
同等学力加 试科目: ①信号与系 统②线性代 数
-4-
单位代码:106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
邮政编码:611756 联系部门:研招办
网址:
电话:犀浦校区(028)66367136、九里校区(028)87634560
传真:犀浦校区(028)66367138、九里校区(028)87600296
同等学力加 试科目: ①结构力学 ②土力学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01.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 02.既有桥梁结构损伤与健全性 评估
全日制:108
-1-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同等学力加 试科目: ①结构力学 ②钢结构(桥
单位代码:10613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
01.桥梁工程 02.隧道工程 03.道路与铁道工程 04.岩土工程 05.结构工程 06.市政工程 07.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 08.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介绍
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介绍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介绍概述: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是针对铁路交通运输所需的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进行的专门培养和教育。
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桥梁与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并具备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铁路建设中,桥梁和隧道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承载着列车的重量,保障着列车行驶的安全和顺畅,因此,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
课程设置: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方面。
其中理论课程包括桥梁与隧道工程原理、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结构力学、钢结构、土木工程材料与测试、地基与基础工程等;实践课程包括桥梁与隧道工程设计、桥梁与隧道施工技术、桥梁与隧道养护技术等。
此外,还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绘图、工程测量等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
就业方向: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铁路局、铁建、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科研院所等。
在铁路建设项目中,大量的桥梁和隧道需设计、施工和养护,因此,铁路局和建设单位都有较大的用人需求。
毕业生可从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等工作,以及相关科研与管理工作。
此外,他们还可以从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技术咨询、监理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铁路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桥梁和隧道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毕业生可以选择就业于大型的铁路工程项目,也可以在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还可以自己创业开展相关业务。
根据行业调研,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起薪较高,逐年增长。
岗位要求:从事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相关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熟悉桥梁与隧道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其次,需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力,如CAD绘图软件、相关结构分析软件等。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考查
12231032
断裂与损伤力学
40/2
√
讲课
考查
12231042
高等土力学与试验
隧道施工新技术
40/2
√
讲课
考查
1223118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1.5
√
讲课
考查
12231061
复合材料力学
40/2
√
讲课
考查
12231072
桥梁结构健康诊断概论
40/2
√
讲课
考查
12231192
高等岩石力学
30/1.5
√
俄语
90/3
√
√
讲课
考试
12000052
数学
泛函分析
40/2
√
讲课
考试
理工类至少选一门
12000061
矩阵理论
40/2
√
讲课
考试
12000071
数值分析
40/2
√
讲课
考试
12000081
运筹与优化模型
40/2
√
讲课
考试
12000137
高等运筹学
40/2
√
讲课
考试
12000091
数理方程
40/2
√
讲课
讲课
考查
12231202
环境与灾害
30/1.5
√
讲课
考查
12231142
结构动力学
40/2
√
讲课
考查
12231212
钢结构稳定理论
20/1
√
讲课
考查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
本专业硕士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 掌握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本领 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
课程设置与研究方向
课程设置
本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环节等。其中,专业基础课 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专业必修课包括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结构分析等 ;专业选修课包括建筑材料、施工组织与管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
研究方向
本专业硕士的研究方向包括桥梁设计理论与方法、桥梁施工与控制、桥梁检测与加固、隧道设计理论 与施工方法、隧道运营与管理等多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 方向。
02
桥梁工程
桥梁设计理论与方法
结构分析理论
掌握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桥梁结构分析和计算 。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新型隧道结构形式: 研究新型隧道结构形式 和断面设计,如圆形、 椭圆形、马蹄形等,优 化结构设计,提高隧道 的通行能力和稳定性。
2. 隧道施工方法与工艺 :探索新型的施工方法 和工艺,如盾构法、矿 山法、顶管法等,提高 施工效率,减少对周围 环境的影响。
3. 隧道防水与维护技术 :研究有效的防水和维 护技术,提高隧道的防 水性能和使用寿命,减 少隧道维护和维修成本 。
学生应具备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力 学等基础知识,掌握桥梁与隧道工程 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 能,了解本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进 展,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导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 实践经验,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 好的师德师风,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 、系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解 决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 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介绍一、学科概况西南交通大学是四川高校中最早培养建筑学研究生的高校,在1987年就开始着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点的筹建工作,西南交通大学采取与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
目前,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已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评估。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培养的目标是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艺术修养及较强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设计实践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参与、设计实践、建筑技术等职业教育内涵,同时突出专业特色。
专业教育方式主要采取集体培养和导师指导、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注意结合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独立思维、开拓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主要研究方向1.建筑创作建筑创作方向充分运用当代建筑创作及理论成果,分析研究当代建筑创作以及目前我国建筑与城市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探索解决当代建筑与设计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本研究方向重视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与创作实践,包括空间构成理论、建筑美学、当代国外建筑思潮、建筑环境心理学等理论探索及分析应用,同时,还包括对交通建筑、办公建筑、体育建筑、居住建筑等各建筑类型设计的研究探索以及高技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等设计与方法的研究。
2.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建立在人类聚居的空间场所——城市与环境这一大背景之上的、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一项研究。
随着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设计对于社会、经济及其文化等诸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日益重要,它关系到人的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综合发展。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的研究对于如何系统地、科学地建设人类的生活与工作空间环境、促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交通运输安全工程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交通运输安全工程专业介绍一、学科概况“交通运输安全工程”是从安全可靠性的角度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科学研究,目的在于寻求减少交通事故或减轻事故损失程度、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的理论与方法。
本专业根据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分析研究交通运输系统中交通事故的致因机理,进行交通安全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
目前,我国交通安全问题非常严重,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总量逐年增加,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提出和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能满足和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系统发展各个时期对交通运输安全系统需求的理论和方法,是本研究方向追求的目标,即关于铁路运输安全、公路运输安全、航空运输安全、水运运输安全、城市道路安全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安全等安全机理和方法,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安全系统、各交通运输安全子系统和城市道路安全管理、安全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学科领域和范围为:1.道路安全工程。
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对减少我国交通事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智能交通理论与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2.铁道安全工程。
将列车与轨道、桥梁及弓网系统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大系统来研究铁道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列车动态运行行为与安全性。
3.灾害防治工程。
本方向的研究涉及工程地质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适应了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面临的难点和热点课题,由此得出的研究成果将具有广泛实用性,对工程地质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新理论的创立都有重要作用。
在研究边坡岩土体的力学性质、破坏规律与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与线性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规律的同时,着重应用现代岩土力学、流体力学的理论、方法和物理、数值模拟的实验手段,进行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4.安全人机工程。
运用系统论、生理学、心理学、安全科学、计算机技术及组合数学理论等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人-机系统的安全问题,使系统达到安全、可靠、高效和经济的最佳状态。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介绍一、学科概况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它在整个社会体系中起着纽带作用。
交通运输既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又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的沟通手段。
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
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运输方式各有其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各有其适用的范围。
但在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中,这五种运输方式是相互协调、竞争和制约的,因此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是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交叉,提高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依托于我校1956年恢复建设的运输工程本科专业,通过本科专业20余年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知识积累和不断提升的学术水平,1984年和1986年分别获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
我校作为一所具有交通优势学科的国家重点大学,本学科点紧密围绕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系统运作和技术管理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高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高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是本学科点的特色。
一贯重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结合学科前沿理论解决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工作,培养研究生创造性的独立工作能力。
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形成了结构合理、勇于开拓、具有奉献精神的力量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
先后在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方向,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优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过程,优化和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输质量,尤其在铁道部铁路运输组织理论和微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和有效的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点基金、铁道部、四川省的相关项目20余项,相关的企业委托和咨询项目30余项,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专业介绍“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是西南交通大学独具特色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国家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该学科包含桥梁工程和隧道与地下工程两部分。
桥梁工程一、学科概况本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的培养和学位授予权,建有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铁道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具有大型工业风洞、电液伺服结构试验系统、千吨级压力机和结构静、动力分析试验系统,并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在毕业生中有茅以升、林同炎等一批(20余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及建筑勘测设计大师。
本学科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既有结构可靠性和耐久性评估、大跨新型桥梁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桥梁结构风工程、车桥耦合动力学、空间结构受力行为、大型桥梁结构的施工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均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学科在虎门大桥、汕头海湾大桥、江阴长江大桥、万县长江大桥、南京第二、第三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西堠门大桥等大跨度新型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中均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并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年科研经费逾千万元。
获奖成果主要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万县长江大桥特大跨(420 m)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与计算理论”、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大中跨度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铁路连续梁的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跨72米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跨72米铁路预应力混凝土平弯连续刚构桥建造技术”、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虎门大桥建设成套技术”、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跨度全焊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斜拉索锚头与钢箱梁的联结和安全可靠性研究”等。
【专业介绍】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介绍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桥梁与隧道工程属于工学学科中土木工程专业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
它是集设计、施工与工程管理为一体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程学科,旨在培养与工程建设领域相关的各种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该学科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中基础工程建设,涉及工民建、交通、水利、矿山、铁道及空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在坚实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之上,了解本专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掌握桥梁与隧道工程的结构分析方法及桥梁与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学习和掌握结构分析方法、数值计算方法等并熟练用于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分析;学习和掌握桥梁施工控制理论和方法;掌握和运用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的监测监控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同时应具有相邻学科和人文学科较广的知识面。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介绍三、培养要求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工程施工技术、科学理论、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手段,从事桥梁与隧道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和相关技术研究工作。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介绍四、课程设置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生英语精读与写作、硕士生英语听说、数理方程、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矩阵论、随机过程、弹性力学、有限元分析、防灾减灾科学、结构损伤测试技术、结构损伤鉴定与修复、火灾科学、结构振动与稳定、风工程导论、结构抗震理论、结构非线性分析、安全仪表开发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流体力学、安全系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介绍五、就业方向只要国家不停止建设的脚步,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就永远不会枯竭,尤其在一些发展迅速的大中城市,对城市的建设更加重视,更需要这类人才给予及时的补充。
因此,总的说来,该专业就业道路宽阔前景可观,主要就职部门有:交通、城建、铁道行业各类施工、设计、监理等企事业单位,如设计院、中铁集团、中宏路桥等。
考研桥梁与隧道 engineering知识点精讲
考研桥梁与隧道 engineering知识点精讲考研桥梁与隧道 Engineering 知识点精讲桥梁与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涉及到设计、建造和维护各种桥梁和隧道结构。
在考研中,桥梁与隧道工程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
本文将对桥梁与隧道工程的一些知识点进行精讲,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 桥梁结构类型桥梁结构主要分为梁桥、拱桥、索桥和悬索桥等。
其中,梁桥是最常见的桥梁结构类型,由梁体和支座组成。
拱桥是由拱体和桥墩组成,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索桥和悬索桥则通过索索之间的张力来支撑桥梁结构。
2. 桥梁设计原则在进行桥梁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荷载传递和应力集中问题,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安全性则是指桥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各种外力,并且不会发生破坏;经济性是指桥梁设计和建造的成本与使用寿命之间的平衡。
3. 桥梁施工方法桥梁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悬浮式、结构推进、预制段落和整体施工等。
悬浮式施工方法适用于大跨度桥梁,通过脚手架和吊车等设备将结构部件吊装到位;结构推进法则是通过推进工具将桥梁结构逐渐推进到最终位置;预制段落法则是将桥梁结构化为小段进行制造和安装;整体施工法则是将桥梁结构作为整体进行建造。
4. 隧道设计原则隧道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荷载特性和使用要求等因素。
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的类型、稳定性和渗透性等;地下水位则会影响到隧道的排水系统设计;荷载特性主要是指车辆荷载和地震荷载等;使用要求则是指隧道的使用寿命、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等。
5. 隧道施工方法隧道施工方法主要包括爆破法、钻爆法、盾构法和机械法等。
爆破法适用于岩土地层,通过爆炸破坏岩土来开挖隧道;钻爆法则是通过钻孔后注入炸药并引爆来开挖隧道;盾构法是通过盾构机进行隧道的开挖和支护;机械法则是通过挖掘机和装载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开挖。
6. 桥梁与隧道的维护与管理桥梁与隧道的维护与管理是确保结构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介绍一、学科概况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是“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
本学科主要研究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电子、通信、信息与控制技术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应用。
凭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传统优势,我校是国内最早设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的高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本专业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选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本学科是在著名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专家曹建猷院士的关心与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现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科研水平高的年轻化师资队伍。
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铁道部和四川省科技发展项目以及各类来自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开发项目。
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本学科成员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本学科以交通信息工程铁道部重点实验室、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虚拟现实研究中心为依托,具有良好的科学实验环境,拥有高性能工作站、各类微机、仿真软件等实验条件,订有IEEEXplore全文数据库,可浏览和全文下载IEEE/IEE全部刊物论文、会议论文和标准资料。
这些都为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创造了必要的研究工作条件。
本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主要研究方向1.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的理论及应用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包括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码头等领域在内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在该方向已获得联合国ITU国际合作研究资助、铁道部和教育部的资助等,参加了美国IEEE-VT铁路通信标准组工作和铁道部铁路移动通信网络设计等研究工作。
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Bridge Tunnel Engineering专业代码 081406一.学科专业简介桥梁与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在公路、铁路和城市交通建设中,为跨越江河、深谷和海峡或穿越山岭和水底都需要建造各种桥梁和隧道等结构构造物。
除了和结构工程学科有许多共同的基础理论外,在水文、地质、荷载作用、结构体系和基础工程方面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交通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先行作用,而且,一些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技术往往首先得到应用,以迎接桥梁与隧道工程所面临的许多自然条件的挑战。
桥梁与隧道工程的研究生教育必将为我国的交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二.培养目标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土木工程学科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较为宽广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能独立地应用理论或实验的研究方法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并有严谨求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应掌握两门外语,其中一门能熟练应用;身心健康;能胜任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三、研究方向1.桥梁结构可靠度与优化设计2.桥梁结构分析与工程控制3.桥梁工程的新技术与新工艺四、学习年限、学习时间和学分要求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总学分≥16 分其中学位课须修 4 门共 10 分选修课选修 2~4 门共 4~12 分必修环节共 2 分六.学术活动、前沿性学术专题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参加6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其中博士生本人报告2次以上;在论文工作期间参加1-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考核方法:每次学术活动之后,博士生要提交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本人报告复印件或听学术报告的小结(小结不少于500字),并注明听报告的时间、地点、报告人。
经指导教师签字后自己留存。
达到要求时由所在学科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载成绩。
七.中期筛选时间: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在职生可顺延);方式:考试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由3~4名教授组成的考试小组(指导教师可参加考试小组,但不担任考试小组组长)按百分制评分;考核范围:内容覆盖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计算机技术,实验技术和前沿进展;标准:①书面答卷内容包括所选主要课程;②答卷及面试回答问题所反映的技术水平超过硕士生毕业答辩的水平;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成撰写学位论文的基础;考试成绩达到75分或75分以上为通过;考试成绩在60分至74分之间的,可在半年至一年内补考一次;考试成绩低于60分或补考成绩低于74分的,建议取消学籍。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介绍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bridge and tunnel engineering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于2003年建立并列为硕士授权点,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组合结构及新型结构桥梁设计理论;桥梁抗震、维护及灾后修复;大跨径桥梁安全监控;现代隧道工程设计理论;隧道工程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立足于探讨和发现桥梁与隧道工程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解决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以及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的技术研究课题,在科研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设计研究院等部门工作。
一、培养要求本学科专业培养桥梁结构设计和工程建设方面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要求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力学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及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和学术交流,掌握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与学术动态。
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组合结构及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梁设计理论Design theory of composite and novel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2、桥梁抗震、维护及灾后修复Bridge seismic、maintance and Post-disaster rehabilitation3、大跨径桥梁安全监控Safet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long-span bridge4、隧道工程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Wate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unnel engineering5、现代隧道工程设计分析理论Design and analysis theory of modern tunnel engineering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
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简介专业代码600110专业名称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铁路桥涵、隧道结构的基本知识,具备铁路桥涵与隧道工程的勘察、施工、养护、维修能力,从事铁路桥隧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工程公司等铁路运营、施工、勘察企业,在铁路桥隧勘察、施工、养护等技术领域,从事铁路桥隧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具备铁路桥涵和隧道施工绘图、识图、施工测量能力;3.具备进行主要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能力;4.具备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5.具备自主学习铁路桥隧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能力;6.掌握桥梁与隧道施工临时结构设计与检算初步技能;7.掌握初步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现场管理的技能;8.掌握开展铁路桥涵和隧道工程勘察、施工、检测、维修、概预算的基本技能。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1.核心课程桥梁基础施工与试验检测、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桥隧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铁路桥隧检验与检测、铁道线路养护与维修等。
2.实习实训在校内进行专业认知、测量、土工试验、概预算等实训。
在铁路施工或维修企业、公路施工企业、市政施工企业及其他相关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铁路桥隧工桥梁工隧道工衔接中职专业举例铁道施工与养护接续本科专业举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介绍“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是西南交通大学独具特色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国家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该学科包含桥梁工程和隧道与地下工程两部分。
桥梁工程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的培养和学位授予权,建有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铁道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具有大型工业风洞、电液伺服结构试验系统、千吨级压力机和结构静、动力分析试验系统,并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在毕业生中有茅以升、林同炎等一批(20余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及建筑勘测设计大师。
本学科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既有结构可靠性和耐久性评估、大跨新型桥梁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桥梁结构风工程、车桥耦合动力学、空间结构受力行为、大型桥梁结构的施工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均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学科在虎门大桥、汕头海湾大桥、江阴长江大桥、万县长江大桥、南京第二、第三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西堠门大桥等大跨度新型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中均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并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年科研经费逾千万元。
获奖成果主要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万县长江大桥特大跨(420m)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与计算理论”、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大中跨度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铁路连续梁的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跨72米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跨72米铁路预应力混凝土平弯连续刚构桥建造技术”、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虎门大桥建设成套技术”、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跨度全焊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斜拉索锚头与钢箱梁的联结和安全可靠性研究”等。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桥梁结构动力响应
主要研究桥梁结构动力响应行为,在高速移动运输工具作用下,运输工具-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和系统动力响应,近10余年来,结合我国准高速铁路的建设及高速铁路的技术准备工作,开展了大量车-桥耦合动力学的研究。
2.既有桥梁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全性评估理论
主要研究既有桥梁结构的损伤状态、承载能力、使用性能等,随着桥梁结构服役期限的增长以及交通量的增加,既有桥梁的评定、加固、改造问题日益突出,该方向自20世纪90年代初即开展了承载能力评定、耐久性评估等,近年来,在损伤识别理论与方法方面正在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3.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
该方向主要研究现代大跨度桥梁与结构的空间分析理论、结构稳定理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结构行为、桥梁结构非线性行为等。
4.桥梁抗风与抗震
主要研究桥梁结构的抗风性能、抗震性能、振动控制及相关基础理论问题,已在桥梁风致振动、斜拉索雨振等研究领域取得良好成果,获奖成果的有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汕头海湾大桥抗风试验”等。
三、从业领域
主要从业领域为: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等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设计、工程管理等工作。
四、主要相关学科
工程力学、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材料学、市政工程等。
隧道及地下工程
一、学科概况
“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科专业是西南交通大学独具特色的传统工程优势专业与学科,为全国第一批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有我国高校最早开设的隧道与地下铁道本科专业(现为地下工程专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支撑。
为我国培养了包括王梦恕院士、施仲衡院士、史玉新设计大师在内的大量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建国以来一直是我国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工隧道等各类重大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与决策的主要咨询者和参加者,是我国最早参与地下铁道规划、修建技术科研工作的高校专业及学科点,主持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科技攻关项目,近10年来共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完成科研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并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际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界也有重要影响力,国际隧道协会(ITA)第16届年会即选择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
为国内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教学与研究领域最具实力的高校学科专业之一。
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科专业目前在任师资力量强大,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6名、教授11名,骨干教师均有博士学位或有博士后研究经历。
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年均在研科研项目20余项。
具有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高师硕士招生资格,是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成员,并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硕士研究生主干专业课程有:隧道力学、地下结构可靠度与耐久性、地下工程抗减震设计、隧道力学数值方法、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隧道与地下工程防灾原理、隧道与地下工程规划、地下空间利用、隧道与地下工程试验与现场测试等。
博士研究生主干专业课程有:地下工程力学原理、地下结构数值方法、盾构隧道设计理论、耦合分析与结构非线性力学、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地下结构动力学与抗减抗震分析、地下工程信息化方法、既有隧道安全性评价等。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隧道与地下工程理论和设计方法
此研究方向是本学科的传统与优势方向。
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有:在岩体分级和隧道设计理论上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隧道规范按可靠度理论改革,解决了关键性理论问题。
结合秦岭特长隧道问题,研究并形成了高地应力与渗流场,藕合分析理论问题与方法,解决了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开展了现代盾构法隧道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过程控制研究,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北京、南京、杭州、广州、武汉、南京、深圳、成都等我国各主要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和几乎国内全部重大越江(海)盾构隧道工程建设的多项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
在大断面隧道、连拱隧道、小净距隧道、重叠隧道等特殊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力学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解决了大量国内铁路、公路、市政地下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
多项研究成果被鉴定为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浅埋、偏压、大跨隧道修建新技术》获得1996年度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地铁浅埋暗挖区间隧道标准参数断面优化》获得了1996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高等级公路大断面低扁平率长隧道修建新技术研究》获2002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地铁五号线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获2003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圳地铁车站暗挖技术研究》获2004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南京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5年度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后的重点研究领域为:特殊复杂隧道和地下结构与周围岩土体的相互藕合情况下的结构物稳定、计算与施工控制技术的基本力学行为,城市地铁及大型越江(海、湖)盾构隧道结构理论与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预测理论及控制技术研究,考虑隧道与地下结构环境的热固、液固多场藕合问题分析,长大、深埋隧道的围岩分级问题,结构物可靠性设计理论,寿命评估与耐久性设计问题及大断面地下结构的施工
力学、流变力学等基本问题,高寒地区隧道抗防冻技术问题等。
2.隧道与地下工程防灾控制理论与技术
此研究方向是本学科的在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以高速铁路为主要背景,同时兼顾公路、市政、水电、人防等行业。
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大批代表性研究成果: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套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模拟发射实验系统,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南京越江隧道振动安全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隧道火灾自反应灭火系统以及灾后评估与加固方面完成了铁道部的重点科研项目,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地下工程电腐蚀问题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长隧道纵向通风理论与实践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公路长隧道纵向通风研究》获得1997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今后的重点研究领域为:主要结合秦岭隧道、南京长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终南山隧道、鹧鸪山隧道等重大建设工程,解决建设中提出的诸如高地应力、高地下水压条件下的结构与围岩稳定问题,高速铁路隧道中的空气动力效应带来的瞬变压力的减缓,高地震烈度区隧道的抗震减震设计与施工方法,大变形的预测预防等重大工程问题,特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及防灾救灾研究。
3.其他研究方向
1)博士生
①高速铁路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
②盾构隧道结构理论与施工控制。
③隧道与地下工程信息化理论与方法。
2)硕士生
①地下铁道与轻轨工程结构理论。
②铁路隧道与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
③水工隧洞与特种隧道技术。
三、从业领域
主要从业领域为:高校、科研院所、大型设计、建设管理施工等单位。
四、主要相关学科
岩土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结构工程、矿业工程、水工结构、交通规划、工程地质等专业及专业方向为相关学科专业,这些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均可以报考本学科专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