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课件(62张PPT)
(使…成为疆界) (使…得利)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 (在东边)
又欲肆其西封 (在西边)
夜缒而出
(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早上;到黄昏)
词类活用 动词→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恩惠,好处)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
(壮年) (远方,边远的地方)
(缺少的东西)
关于《左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 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 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 传”。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 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叙写战 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 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 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性 (侧面写烛之武)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
欣赏叙事特色: 详略得当,一
波三折
起因
秦晋围郑 略
临危受命 略
经过
舌退秦师 详
结果
迫晋退兵 略
赏析外交辞令
讨论:你觉得烛之武的哪句话说的最好?
利/益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阐明利害,动摇秦军 ——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历史恩怨,挑拨秦晋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PPT课件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文言知识 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练习反馈 作业
背景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前632年,晋楚兵戎相见,晋文公先是退避三舍,以报 优待之恩,再联合齐、宋、秦之师破楚于城濮,从而使晋文公 确立了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地位。城濮之战中,郑国帮助了楚 国,又加上重耳流亡期间结下的恩怨,公元前630年,晋国联合 秦国包围郑国,要把郑国国君叫出来好好辱骂一顿。郑人害怕, 献上叔瞻的头颅仍解决不了问题,万不得已,走出一步险棋, 派烛之武实施离间计。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文言知识
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练习反馈
作业
背景资料
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 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 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 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 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 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 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 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 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 文公。
四、烛之武劝秦伯退兵的理由 秦强而郑弱,岂能以强欺弱。 邻之厚,君之薄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文言知识 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练习反馈 作业
整体感知
五、秦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为将领戍守郑国边境,然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前632年,晋楚兵戎相见,晋文公先是退避三舍,以报 优待之恩,再联合齐、宋、秦之师破楚于城濮,从而使晋文公 确立了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地位。城濮之战中,郑国帮助了楚 国,又加上重耳流亡期间结下的恩怨,公元前630年,晋国联合 秦国包围郑国,要把郑国国君叫出来好好辱骂一顿。郑人害怕, 献上叔瞻的头颅仍解决不了问题,万不得已,走出一步险棋, 派烛之武实施离间计。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文言知识
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练习反馈
作业
背景资料
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 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 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 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 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 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 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 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 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 文公。
四、烛之武劝秦伯退兵的理由 秦强而郑弱,岂能以强欺弱。 邻之厚,君之薄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教学设计 文言知识 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练习反馈 作业
整体感知
五、秦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为将领戍守郑国边境,然
教材分析
背景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4、烛之武是怎样劝说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和离间计策,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 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 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 ,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2、烛之武的推脱之辞以及郑伯听后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 矣,无能为也已”,则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是,即使是在“无能为也已 ”的情况下,仍被委以重任,其才识已可想而知了。面对烛之武的牢骚,聪明的 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也没有给予什么安慰和许诺,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 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从谏如流,情意真切 。他的一番诚意感动了烛之武。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
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 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 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左丘明是中国 传统史学的创始人,他的《左氏春秋》(左传)和 《国语》两部史学巨著,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 始资料。由于所写作品史料详实,文笔生动,他被 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 地到别的地方)
一词多义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表原因) (1)以
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连词,来)
且贰于楚也(连词,又) (2)且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况且)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听从
推辞 助词,主谓间取 尚且
动词,做
消句子独立性
“壮士不遇,英雄末路”,表达了自 己满腹才华却不被重用的委屈和不满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从了佚之狐的话。(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 了,不能干什么了。”
古代对男 子的尊称 顺承,才
Part 1
《左传》
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
内容:对孔子编纂的《春秋》的诠释和注解。
《春秋左氏传》
第一部记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三传 《春秋公羊传》
体例:第一部 编年体史书
《春秋谷(榖)梁传》
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
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
秦 晋
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
上,兵战为下。”——《孙子兵法》
何去何从?
亡郑利
(晋 )
舍郑利
(秦 )
与郑盟
还 同“悦”, 名次做动词,
高兴
结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天孙下、攘杨攘孙,戍皆之为,利乃往” 。
派遣
——司马迁
没有 那个人
达到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依靠
损害
结交,同盟 同“智”
使状动语用后法置,句使,…“亡于,君灭有掉益” 介词,拿,用
把……当做边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
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 形作名,远地
哪里用得着 增加
(秦穆公),表尊敬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3.解词义 (1)晋军函陵 军:______驻__军______ (2)是寡人之过也 是:_____这_________ (3)越国以鄙远 鄙:边__邑__,__这__里__用__作__动词,当做边邑
(4)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___增__加_ (5)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_____渡__河_______
第一步:“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
•
烛之武此次见秦伯的目的是说服秦伯退师,但他
并没有一见秦伯就开始说服,而是第一向秦伯承认郑
国处在危亡的地步,以此赢得秦伯的好感,为接下来
的说服做准备。这充分表现了烛之武欲扬先抑的论辩
技能。在策略上,这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 --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
第五步:夫晋,何厌之有?……唯君图之。 说完历史,烛之武又回到现实,进一步分析晋贪得 无厌,在东边和在西边都想扩大自己的领土,而且是 建立在使秦国土地减少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领土。这 就使秦伯意识到了如果自己跟晋国合作,不仅不能获 利,而且还会遭受损失:使秦伯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 危险的地步。最后烛之武借此奉劝秦伯要从长远的的 利益考虑这件事。
4 烛之武退秦师
• 学习目标
•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的一些 重要语法知识。
• 2.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 能。
• 3.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 、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传》其书
• 1、本文出自《左传》,对这一事件在《春秋》里也做了记录 ,内容却仅仅是一句话,那就是“晋人秦人围郑”,请问同学 们,这两部书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是智者?
烛之武: 佚之狐: 郑文公:
游说之 伯 智乐之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6篇)
整体感知
归纳文言字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
(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
整体感知
2.古今异义
(1)敢以烦执事
(2)以为东道主
古:您,对对方的敬称 今:主管事物的人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主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3.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4.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初识课文
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 故称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 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 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他的《左氏春秋》和《国语》两部史学巨著,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 原始资料。由于所写作品史料详实,文笔生动,他被誉为“百家文字 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氾南( fán )
佚之狐( yì )不知( 源自hì)共其乏困( gōng )
夫晋 ( fú )
秦伯说( yuè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fú ) 使杞子、逢孙戍之( qǐ ) ( páng)
无能为也矣( wéi ) 若不阙秦( quē ) 夜缒而出( zhuì)
整体感知
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整体感知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 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 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 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 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 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荀子》: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第二章 课文感知
题
烛之武: 人名,郑国大夫。
退: 使动用法,使……撤退。
解
师: 军队,秦师:秦国军队。
➢ 读准字音
秦军氾( fán)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夜缒( zhuì)而出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且君尝为晋 君赐矣,许君
尝:曾经 为:wèi 介词,给 予赐:恩惠,动词用作名词
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许:答应 济:渡河。 朝:早晨—>在早上
夕:傍晚—>在晚上
译文:
名作状语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他答应给您焦、瑕这两个地
方。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
所知道的呀。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 微:没有
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夫(f ú 因:依靠
与,不知; 与:结交、同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知:通“智”
易:代替
还也。”亦去之。
其:还是,表祈使。
译文:
子犯请求晋侯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 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 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文 谁去“退”
佚之狐言于郑伯 言于郑伯:状语后置
曰:
若:假如。使:动词,派遣
“国危矣,若使烛之 师:军队。
武见秦君,师必退。” 之:代词,他。
公从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
写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 生的原因有二点。
第二章 课文感知
题
烛之武: 人名,郑国大夫。
退: 使动用法,使……撤退。
解
师: 军队,秦师:秦国军队。
➢ 读准字音
秦军氾( fán)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夜缒( zhuì)而出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且君尝为晋 君赐矣,许君
尝:曾经 为:wèi 介词,给 予赐:恩惠,动词用作名词
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许:答应 济:渡河。 朝:早晨—>在早上
夕:傍晚—>在晚上
译文:
名作状语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他答应给您焦、瑕这两个地
方。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
所知道的呀。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 微:没有
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夫(f ú 因:依靠
与,不知; 与:结交、同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知:通“智”
易:代替
还也。”亦去之。
其:还是,表祈使。
译文:
子犯请求晋侯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 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 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文 谁去“退”
佚之狐言于郑伯 言于郑伯:状语后置
曰:
若:假如。使:动词,派遣
“国危矣,若使烛之 师:军队。
武见秦君,师必退。” 之:代词,他。
公从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
写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 生的原因有二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课件(3)
且贰.于楚也: 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导记·晨读晨练
(5)古今异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以为 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b.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 泛指主人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 行装
第4课
导记·晨读晨练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古义: 离开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在那里
导记·晨读晨练
第4课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④其越 失国 其.所 以与 鄙, 远不 ,知 君: 知其.代难词也,:自代己词的,指代“那件事”
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⑤之公 是 行从 寡 李之 之 人. .: 之 往.代过 来词也 :,:放代在的佚主之谓狐之的间建,议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
第4课
导记·晨读晨练
第4课
2.实词、虚词 (1)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⑤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导记·晨读晨练
第4课
(2)一词多义 ①封既 又东 欲封肆.郑其:西封名.:词的名使词动,用疆法界,使……成为疆界 ②鄙越 顾国 不以 如鄙蜀.远 鄙.:之名僧词哉的:意名动词用,法边,境把……当做边邑
导读·边学边思
第4课
3.文体知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依照《春 秋》编次,是对春秋的解释,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称为“春 秋三传”。《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终 于鲁哀公十四年(前 467 年),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具有 极高价值的历史文献。《左传》也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 叙事性散文作品,它的不少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叙事写人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重大发 展,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导记·晨读晨练
(5)古今异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以为 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b.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 泛指主人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 行装
第4课
导记·晨读晨练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古义: 离开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在那里
导记·晨读晨练
第4课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④其越 失国 其.所 以与 鄙, 远不 ,知 君: 知其.代难词也,:自代己词的,指代“那件事”
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⑤之公 是 行从 寡 李之 之 人. .: 之 往.代过 来词也 :,:放代在的佚主之谓狐之的间建,议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
第4课
导记·晨读晨练
第4课
2.实词、虚词 (1)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⑤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导记·晨读晨练
第4课
(2)一词多义 ①封既 又东 欲封肆.郑其:西封名.:词的名使词动,用疆法界,使……成为疆界 ②鄙越 顾国 不以 如鄙蜀.远 鄙.:之名僧词哉的:意名动词用,法边,境把……当做边邑
导读·边学边思
第4课
3.文体知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依照《春 秋》编次,是对春秋的解释,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称为“春 秋三传”。《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终 于鲁哀公十四年(前 467 年),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具有 极高价值的历史文献。《左传》也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 叙事性散文作品,它的不少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叙事写人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重大发 展,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PPT精品课件
课文朗读
• 氾南
• Fán
• 汜水
• Sì
• 佚之狐
• Yì
• 缒而出
• Zhuì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Zhāo
• 不阙秦
• quē• 逢孙源自• Páng整体感知
用文中句子回答:
1、晋、秦两国为何围攻郑国?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3、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 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动词→名词
君亦无所害(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在西边)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 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 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曲而达, 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 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 人,如闻其声。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 传》人物画卷中较有代表性 的一篇,作者成功地塑造了 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机智 勇敢、能言善辩、巧退秦师 的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展 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 社会历史面貌。
•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焉
•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 之:
活用词语
名词→动词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烛之武退秦师》PPT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营,成败难料。烛之 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 顾的冒险精神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 而谈。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复向秦伯陈述利害。 实则为郑,但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着想。最终说服 秦伯,使其退兵。
文章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退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它依孔子
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 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记事条理清晰,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记人婉 而有致,简而精,曲而达,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探究任务一 文章的文眼是哪个字?
围绕文眼,串联全文脉络
退之缘由
佚之狐荐烛之武退
郑伯劝烛之武退 烛之武劝秦伯退 秦师退迫晋军退
执事:办事的官员,指代 对方(秦穆公) 以:来
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 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以为:以(之)为,把…… 作为
行李:外交使者
【识文断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 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关于史书体例(一)
•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
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 而谈。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复向秦伯陈述利害。 实则为郑,但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着想。最终说服 秦伯,使其退兵。
文章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退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它依孔子
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 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记事条理清晰,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记人婉 而有致,简而精,曲而达,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探究任务一 文章的文眼是哪个字?
围绕文眼,串联全文脉络
退之缘由
佚之狐荐烛之武退
郑伯劝烛之武退 烛之武劝秦伯退 秦师退迫晋军退
执事:办事的官员,指代 对方(秦穆公) 以:来
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 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以为:以(之)为,把…… 作为
行李:外交使者
【识文断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 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关于史书体例(一)
•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 (共31张PPT)
D.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 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 C ( ) A.因人之力而敝之 B.子犯请击之 C.行李之往来,工其乏困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 )
D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点的字的意义 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
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 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
(晋文公逃亡时郑 1.以其无礼于晋 晋 国没有以应有的礼 国 遇接待他) 2.郑贰于楚 (郑从属于晋的同 时又从属于楚) 秦 1.秦晋的友好关系 (秦晋之好)
国 2.扩张争霸的野心
请独立思考问题 2
根据全文内容,从哪些词句可 以看出郑国“国危矣”?
晋
秦
晋 军
新郑
公元前630年
问题来了!
• 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的?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分 亡郑 无利,有小害 析 (表面) 利 弊 对秦 , 舍郑 无害,有小利 层 层 对秦 深 亡郑 将有大害 入 (深入)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 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 C ( ) A.因人之力而敝之 B.子犯请击之 C.行李之往来,工其乏困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 )
D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点的字的意义 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
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 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无能为也已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
(晋文公逃亡时郑 1.以其无礼于晋 晋 国没有以应有的礼 国 遇接待他) 2.郑贰于楚 (郑从属于晋的同 时又从属于楚) 秦 1.秦晋的友好关系 (秦晋之好)
国 2.扩张争霸的野心
请独立思考问题 2
根据全文内容,从哪些词句可 以看出郑国“国危矣”?
晋
秦
晋 军
新郑
公元前630年
问题来了!
• 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的?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分 亡郑 无利,有小害 析 (表面) 利 弊 对秦 , 舍郑 无害,有小利 层 层 对秦 深 亡郑 将有大害 入 (深入)
烛之武退秦师(25张PPT)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层层深入
围郑
无利,有小害
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舍郑
无害,有小利
亡郑
将有大害
点拨
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巧妙游说的艺术
1、切中要害----“有利”2、援古例今----“有理”3、逻辑清晰----“有节”4、语言适当----“有体”
四、不知
晋文公的“不仁”只是一个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是实质,"智"是理智,是对动武后冷静的判断."不武"是因为胜负之数,难以预料。
末尾段作用:1.照应上文。2.使故事情节再掀波澜。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退
亡郑利晋阙秦
存郑利秦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分析人物形象
烛之武
佚之狐
深明大义 “志士” 知难而上 “勇士” 机智善辩 “辩士” 慧眼识才 “伯乐”
以其无礼于晋
公元前630年
郑
函陵
氾水
秦
晋
晋 军
秦 军
地图
漫画一
想一想
二、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未见其人先知其才
~~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层层深入
围郑
无利,有小害
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舍郑
无害,有小利
亡郑
将有大害
点拨
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巧妙游说的艺术
1、切中要害----“有利”2、援古例今----“有理”3、逻辑清晰----“有节”4、语言适当----“有体”
四、不知
晋文公的“不仁”只是一个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是实质,"智"是理智,是对动武后冷静的判断."不武"是因为胜负之数,难以预料。
末尾段作用:1.照应上文。2.使故事情节再掀波澜。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退
亡郑利晋阙秦
存郑利秦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分析人物形象
烛之武
佚之狐
深明大义 “志士” 知难而上 “勇士” 机智善辩 “辩士” 慧眼识才 “伯乐”
以其无礼于晋
公元前630年
郑
函陵
氾水
秦
晋
晋 军
秦 军
地图
漫画一
想一想
二、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未见其人先知其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问题:假如郑国向其他国家求援能成功吗?
•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及诸侯围 宋,宋求救于晋。楚兵退。
• 公元前638年,宋伐郑,郑求救 于楚,楚伐宋,宋退兵。
问题:假如郑国向其他国家求援能成功吗? 春 秋 形 势 图
上节作业:完成任务单,挑选整合信息,梳理出晋国 与材料中提到的其他国家之间的主要事件和关系。 要求:尽量摘抄材料中的原文信息或用文言词语进行 信息整合。
要求:尽量摘抄材料中的原文信息或用 文言词语进行信息整合。
小组共同完成一份任务单。
基于任务单的信息并结合春秋形势图, 对郑国向其他国家求援的结果进行分析 推断。
春 秋 地 图
小结: 问题:假如郑国向其他国家求援能成 功吗?
信息挑选整合 进行分析推断
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 秦穆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 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 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 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 穆之心,讵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 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 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 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 矣!
晋秦:晋灭虢、虞
审题
晋卫:二晋十日五益年强,大文,公阻卒秦,发子展表提成述取公完关郑整 键立、 词。准确
晋宋: 重耳出亡
晋楚:城濮之战中,楚和晋成为最大的交战国。
晋曹:被晋伐 公元前632年三月,晋师入曹。
晋楚: 楚杀了汉阳很多姬姓的,子玉使斗勃请
战。 公元前632年夏,晋楚于城濮一战,楚师败绩。
完成任务单二,挑选整合信息,梳理出 郑国与材料中提到的其他国家之间的主 要事件和关系。
《左传》
问题:假如郑国向其他国家求援能成功吗?
•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及诸侯围 宋,宋求救于晋。楚兵退。
• 公元前638年,宋伐郑,郑求救 于楚,楚伐宋,宋退兵。
问题:假如郑国向其他国家求援能成功吗? 春 秋 形 势 图
上节作业:完成任务单,挑选整合信息,梳理出晋国 与材料中提到的其他国家之间的主要事件和关系。 要求:尽量摘抄材料中的原文信息或用文言词语进行 信息整合。
要求:尽量摘抄材料中的原文信息或用 文言词语进行信息整合。
小组共同完成一份任务单。
基于任务单的信息并结合春秋形势图, 对郑国向其他国家求援的结果进行分析 推断。
春 秋 地 图
小结: 问题:假如郑国向其他国家求援能成 功吗?
信息挑选整合 进行分析推断
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 秦穆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 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 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 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 穆之心,讵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 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 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 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 矣!
晋秦:晋灭虢、虞
审题
晋卫:二晋十日五益年强,大文,公阻卒秦,发子展表提成述取公完关郑整 键立、 词。准确
晋宋: 重耳出亡
晋楚:城濮之战中,楚和晋成为最大的交战国。
晋曹:被晋伐 公元前632年三月,晋师入曹。
晋楚: 楚杀了汉阳很多姬姓的,子玉使斗勃请
战。 公元前632年夏,晋楚于城濮一战,楚师败绩。
完成任务单二,挑选整合信息,梳理出 郑国与材料中提到的其他国家之间的主 要事件和关系。
高中语文必修课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PPT课件
之厚,君之薄也。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 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 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基础知识
4.一词多义
(9)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代词,指代“行李”) (代词,指代“那件事”) (代词,自己的)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基础知识
(10)之 ①子犯请击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臣之壮也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辍耕之垄上
4.一词多义
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 听从。辞:推辞。已,同“矣”,语气词, 了。用:任用。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 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 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 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 国。
①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 (烛之武)曰 既:已经 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敢以(之:这事)烦……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越:跨过。 以:来。 其:那
鄙:把…当作边邑。 名意动
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远:远地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焉:为什么 用:介词,表原因
精选ppt
7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佚之狐言于郑伯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曰:“国危矣,若使 若:如果 使:派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师:军队
退。”公从之。辞
辞:推辞
精选ppt
翻译8
曰:“臣之壮也,犹不 如人;今老矣,无能为 也已。”公曰:“吾不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
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
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
战争。
精选ppt
链接 5
检测练习 秦军氾( fán)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共( gōng)其乏困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夜缒( zhuì)而出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若不阙(quē)秦
使杞(qǐ )子、逢(páng)孙戍之
精选ppt
6
通假字
• 如:今老矣,无能为 也已
• 如:秦伯说
• 如: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
• 如:失其所与,不知
• 1.“已”通“矣”, 了
• 2.”说”通”悦”,高 兴
• 3.”共”通”供”,供 应
精选ppt
4
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
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
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
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
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
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
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所知:所+动 夫:发语词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有何厌 厌:通“餍”满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之:宾语前足置的标志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秦伯说,与郑人 盟。使杞子、逢孙、杨
东:向东。 名→状 封:使……成为疆界。 使动
肆:扩张。 阙:削减 焉:从那里
以:来 表示目的 唯:希望 图:考虑 说:通“悦”
精选ppt
16
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他对晋国没有以礼相待。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南。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我年轻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
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现在国家有危难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啊。
精选ppt
17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名→状 夜:在夜里(。烛之武)夜缒而出
临危受命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 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 利焉。
精选ppt
10
本课验收
1、本文选自《 左传 》。它是我 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 体史
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合称为“春秋三传”。
精选ppt
11
本课验收
2、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
精选ppt
3
《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 秋》,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 整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 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 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 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它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如民重于天、民重于君、民 为邦本的思想,主要艺术成就:长于叙事,尤其出色的 是描写战争;善于写人,工于记言。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
以:来 陪:增加 厚:变厚 薄:削弱 以为:作为
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矣,
行李:使者 共:通“供” 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
精选p所pt 害:所+动 尝:曾经 为:18 给
翻译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 (晋君)许君焦、瑕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济:渡河 版:防御工事
作业:1、预习3、4段 2、做发的篇子
精选ppt
14
《左》
精选ppt
第二课时
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吟咏体会,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 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 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用:重用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而:才 是:这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过:过错 然:可是
(烛之武)许之
精选ppt
翻译9
1、用四个字概括第一段的内容?晋、秦两国
为什么围攻郑国?
晋秦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用四个字概括第二段的内容?郑伯是怎样 说服烛之武的?
正确的一项是( A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精选ppt
12
本课验收
3、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C)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精选ppt
13
《左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左传》的相关知识、文学常识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吟咏体会,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
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
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精选ppt
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 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 就是俗称的“离间计”,其实,在“三十六计”中称作 “借刀杀人”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 盾,说退秦军,迫使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 国的危机。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 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 国的呢?我们学习的新课《烛之武退秦师》,将会解决 这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