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永烈“红色三部曲”有感
读红色革命书籍读后感
![读红色革命书籍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17a16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0.png)
读红色革命书籍读后感《红色革命》是一本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书籍,它讲述了一段关于革命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所感染,也对革命和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革命的艰辛和残酷。
革命者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只为了追求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们从未放弃,他们始终坚信着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是值得追求的。
这种精神和信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书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由和平等的珍贵。
作者通过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生动地展现了革命者们为了追求自由和平等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不满于现状,不甘于被压迫和剥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为自己争取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种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让我深深地感动和敬佩。
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自由和平等的珍贵,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让我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通过阅读《红色革命》,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的意义和价值。
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和信仰的追求。
革命者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权利和尊严,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光辉的历史。
革命者们的精神和信念,也让我对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革命者们一样,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也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不畏艰难,不怕失败。
总之,通过阅读《红色革命》,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者们的精神和信念,也深刻地理解了自由和平等的珍贵。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革命的书籍,更是一本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书籍,它让我对革命和自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像书中的革命者们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也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自由和平等,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观看《鲁豫有约——叶永烈》有感
![观看《鲁豫有约——叶永烈》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1d1f68cd0d233d4b14e694c.png)
观看《鲁豫有约——叶永烈》有感一本《小灵通漫游未来》,开启了上个世纪70~80年代少年驿动的心。
也让叶永烈在文坛上初露头角。
随着鲁豫的娓娓道来,我们走进了叶永烈先生的生平。
他1940年出生在浙江温州,11岁时发表了自己平生第一首诗。
从此,激发了他对于作家梦想的追求。
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虽然没有进入他梦寐以求的中文系,进入了化学系。
但他对于文学的热爱、追求却丝毫未减。
并且开始了一中全新的文学创作——科普小品文。
基于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专业的化学知识,他的科普小品文立即风靡全国,获得广泛赞誉。
当他还是个学生时就应出版社邀请参加编写《十万个为什么》,并且成为主要作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科幻小说占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年月里,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
随着年岁的增长,叶永烈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写出《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等数十部长篇。
1984年后成为专业作家,以写知名人物、高层人物、历史传记为多,人称“旧闻记者”。
主要新著为300万字的七卷本《叶永烈自选集》;120余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还写了150万字的长篇系列《“四人帮”传》;还有《陈伯达传》、《陈云全传》、《胡乔木传》、《反右派始末》、《星条旗下的中国人》、《五七年的血泪》、《毛泽东的衣食住行》、《马思聪传》、《真实的朝鲜》等大部头著作。
作品曾获奖80 余次,作品曾在美、英、法、日、韩、德、意、泰、香港、台湾出版或发表。
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1989年被收入美利坚合众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利坚合众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
1994年受聘香港文学艺术家协会荣誉会员。
他的一生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晚年也笔耕不辍,当之无愧是当代最高产的作家。
《叶永烈讲述钱学森故事》读后感500字
![《叶永烈讲述钱学森故事》读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0905a02b8f67c1cfbd6b860.png)
《叶永烈讲述钱学森故事》读后感500字钱学森名字这个名字在中国一举成名,我少年时期就知道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他拥有的,两弹一星的成就,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非常更加了解了这位伟大的遗传学家——钱学森,了解了她的一生,和成就。
钱学森可令爱国的精神令我敬佩。
当年他在墨西哥留学的时候,美国当局千方百计哥伦比亚的阻挠他回乡,认为他太有价值了,可以抵上美国三到四个师的军队。
他们为了阻止钱学森返美,先是把他关进拘留所,再是让他失去良心,之后美国联邦调查局派人监控他,不让他步入洛杉矶市,还要求他注册每个月去移民局登记,令我最生气的是他消音的电话遭到监听,信件遭到拆检。
即便这样,他还是不甘心回不了祖国,他爱我们的祖国,他想为祖国的建设项目做出贡献。
邓广铭想尽了各种办法想要回到祖国,最终,他将自己的信藏在写给妹妹的信中。
这封信几经周折转,到了胡耀邦总理的手上。
在周总理的帮助下所,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她的荣耀更让我敬佩钱学森开创的十一个第一。
1956年,参与筹备组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宿命组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第五研究院,并兼任院长,设立空气动力研究室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动力学专业研究政府机构。
1960年,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起爆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实验。
1964年后作为发射场技术最高技术负责人,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一级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实验。
1966年,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中国初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钱学森是一个实打实,有血有肉的大科学家,让我们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e9a4e1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7.png)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相关推荐《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精选8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篇1我们写字的纸是谁发明的?飞机是谁发明的?海王星是谁发现的?他们是为科学而奋斗一生的科学家。
在《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中,有妙手神医——华佗;有飞机兄弟——莱特兄弟;有炸不死的人——诺贝尔有镭的母亲——居里夫人……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数学家苏步青了。
他热爱文学,喜欢写填诗词。
外语也很好,还喜欢音乐,喜欢贝多芬和《天鹅湖》……苏步青在学习上有一个特点——“学不偏废”,全面学好。
正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所以当他钻研数学时,触类旁通,容易深入。
他读书常常不只读一遍,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读书,第一篇可先读个大概,第二篇,第三篇逐步加深体会。
要读到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了,读精了。
”苏步青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过几十岁,但充分利用起来,这个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细水长流,积少成多,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从苏步青的读书方法让我明白,读书要深入浅出,不能囫囵吞枣,要不书中的内容不甚了了。
读完这本书,我豁然开朗:原来成才之路靠的是自觉自悟,那些有成就的人都不是在妈妈的威逼下苦读出来的,他们靠的是勤奋和悟性。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篇2暑假,我读了《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这本书,里面讲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有写了27年《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每天观察事物写日记的徐霞客,还有善于思索的瓦拉锡和创造出测定地震的地动仪的张衡……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拉马克了。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五篇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e9e54baeaad1f346933fda.png)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五篇这个暑假,妈妈与我共读了《科学家故事100个》,书中科学家们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让我读得津津有味。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仅供参考。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一这本书是作家——叶永烈写的,里面写了很多科学家的故事,比如说:妙手神医—华佗、真金不怕火的—赛尔维特、临死的挑战—哥白尼等。
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炸不死的人—诺贝尔!有一次,诺贝尔拿了一把吸饱硝化甘油的泥土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种泥土引爆后,能够猛烈地爆炸。
这一次的爆炸空前猛烈,浓烈的烟雾直冲半空,人们都失声的喊着:“诺贝尔完了!“谁知这时候,从浓雾里冲出来一个鲜血满脸的人,一边跳跃着,一边高喊着:“我成功了!”后来诺贝尔被人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我们要学习诺贝尔对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以后再学习当中,也要认认真真的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二这本书并不是看一天也看不懂的“天书”,也没有写满N个高深难懂的方程式,而是儿童喜爱看的一本通俗易懂、充满道理的图书。
我刚拿到书,便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个科学家成名的原因:“勤奋。
”他们用了常人几倍的时间来探索未知,就凭这点,上帝也会给他们机会,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
科学家们就是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成功的果实。
有了勤奋,还需要好奇,面对一样奇怪的东西,不能循规蹈矩地想,要去发现其中不一样的东西。
在这本书里,介绍了日心说的创立人哥白尼、发明大王爱迪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自学成才的数学专家华罗庚、镭的母亲居里夫人……而我最喜欢居里夫人的故事。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写出了一本1000多页的科学著作《放射性通论》,还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和其他各国科学奖章16枚,她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她发现了镭,无私捐献给了社会。
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27fb491eb91a37f1115c8e.png)
追寻红色印记,展望美好未来——读《红色的起点》有感今年是建党90周年,需要读一本红色经典小说然后写出读后感。
《红色的起点》这篇小说便是典型的红色长篇小说,虽然之前一直没有读,但是很早便知道这本书,所以这次,便利用国庆时间好好的研读了一下。
《红色的起点》这本书是我国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所著,是他的“红色三部曲”的其中一部,其他两部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
叶永烈先生是上海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我们熟悉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坐着就有他,他21岁时就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由于他长期住在上海,对共产党的发展史了解甚深,所以所著“红色三部曲”也是得心应手,而这本《红色的起点》之所以叫”红色的起点”因为中国共产党大诞生,是中国红色之路的起点,在这本书之前,中国还没有一本能够如此详细,正确又值得研究的如此长篇系统的研究党的历史和党的发展史的书籍,该书采用“T”字型结构,即既以写横切面为主——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也写及纵切面——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后来,,这样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
该书深刻又详细的描述了共产党建党之初的种种艰辛历程,从开始的追寻中共“一大”的详细地址的艰难,到马克思主意在我国兴起的前奏,到俄国共产主义在我国的酝酿,再到《新青年》共产阵营的初创,一大批共产主义早期探索者的响应,到大批马克思主意者聚首共产阵营推行马克思主义,最后到共产党的艰辛成立,和历经千辛万苦的锤炼,字字含情,引人入胜,使人们带着极大的感恩和敬仰的心情踏寻着我们党的由来,感人肺腑,又让人不得不静下来沉思我们党的未来,我们国家的未来,以及我们为中华而复兴的重大历史责任感! 《红色的起点》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是用文学的笔调描写党的历史,属于新品种——“党史文学”,它是文学与史学的完美结合,讲究史事的准确性,同时作者作了大量的采访,也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史箸。
立论正确,事实准确,所以内容很新鲜,十分值得阅读,作者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这本 《红色的起点》。
叶永烈人物传记观后感(合集五篇)
![叶永烈人物传记观后感(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47a45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6.png)
叶永烈人物传记观后感(合集五篇)第一篇:叶永烈人物传记观后感叶永烈人物传记观后感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我看完了叶永烈爷爷在鲁豫有约节目中的人物访谈。
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高产作家,他对文学的热爱深深的打动了我。
是他让我开始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
叶永烈最初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得益于他的好奇。
11岁,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但对叶永烈而言,却是他命运的一个转折。
回想起当年情景,叶永烈十分感慨地说:“这是我平生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我的文学道路就是从这一块‘豆腐干’开始的。
我这些年每年都要写一两部五六十万字、像砖头一样厚的书,人家称我为‘做砖头的工人’,这块‘豆腐干’是我所有‘砖头’的开端。
但真正圆了他“作家梦”的还是科普小品的创作。
因文笔活泼,叶永烈深受出版社的青睐。
二十岁的叶永烈的一个个“为什么”,被比他只小几岁的读者广泛阅读、传诵。
到新版,也即第五版《十万个为什么》问世,叶永烈共为该书写了500多篇科普小品。
在写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的第二年,完成了另一部新著——《小灵通漫游未来》。
《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国“文革”后出版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一下子印了一百几十万册,成了当时的畅销书。
看了叶永烈先生的访谈,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其实写东西绝对不是什么玄奥的东西,和学游泳,学骑自行车,没什么区别。
就像我们学习英语口语,如果你不说,就无法学会。
写作也是,如果不去写,那看什么理论都是没用的。
只是在写之前,我们如果心中没数,那会无限延长我们学习的时间。
有一句话叫做“出名要趁早”,我们并不是那么功利,但是,我们也希望自己的表达有人看。
所以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要先学会阅读。
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叶永烈先生可是没少下功夫。
在视频中我看到叶永烈先生家的藏书之多,几乎已经塞满了他的整个房子,柜子内全是书,因此他的家也就成了几个邻家小孩的小型图书馆,小朋友们每天泡在这里,分享着叶永烈爷爷的藏书,每天都乐此不疲。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1534c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4.png)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读后感】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面貌为之一新。
《红色的起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叶永烈老师在1991出版了本书初版,2014年完成终版。
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前后后。
本书内容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一大的召开,集中展现了1921年前后中国、世界的以及共产党人的发展。
在本书最后一章中,以15个参加一大的人物命运为线索,交代了他们的命运浮沉。
前一部分侧重历史的瞬间,描画了决定历史的瞬间,而后一部分则布满时代的沧桑,让我们了解在那个时代先驱者是如何暗夜中坚定的寻找到光明。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建党伟业的“红色的起点”在1921,从初创的50人到如今每十个成年人就有一个党员的大党,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神圣使命勇敢担当,任凭风雨狂,信念坚强,意志如钢,历尽沧桑,见曙光,歌飞扬,满怀豪情谱写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快要百岁了。
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哪一个政党近百年还那么充满活力,生机勃勃领导着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开拓奋进。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败,能够不断攻坚克难、创造辉煌。
最根本的应该来自于共产党人的初心。
不忘记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去。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成长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民族危亡的紧迫感始终扎根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因中,这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所思所为一直围绕着民族的复兴。
《红色的起点》读书心得
![《红色的起点》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8faf5a0552ea551810a687b9.png)
强烈求知欲,注重国情务 实风格
更难能可贵的,作者尊重史实,毫不避讳地描写了建党乊初的另外一些真实细
节:从孕育、诞生到摇篮期,它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有坚定、也有
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最终发展成为
改变并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正如书中引用鲁迅先生所说的:“因为终极目的的
昏”,就不可能对未来“昭昭”,不可能真正理解一个政党诞生、成长、壮大的艰
辛,不能真正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改革发展的艰辛,不能真正理解我们今天拥有 的幸福生活的艰辛。
“述往事,思来者”,戒许是学习党史给青年人最大的启迪。 一场小雨过后,秋意便明显地深了。这样的夜晚,最适合于黑暗中燃一枝
纸烟,享受一刻孤独,任由思绪穿透岁月迷雾,探寻我们人生的起点。
得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就曾经说过:“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
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明天的事情办
得更好。”一个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汲取自己在顺境、逆境
时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一个有着近8000万党员的大党而言,弥
足珍贵;
同样,一个企业要实现持续有效发展,也必须要不断审视曾经走过的道路,这些 经验对于一个拥有24万职工家属的油田而言,同样弥足珍贵。如果我们对往昔“昏
不同,在行迚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
碍于迚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作家叶永烈用纪实文学的形式,抽丝剥茧,最大程度上真实解读并还原了建党乊 初那段历史:历史是由人造就的,也是由人书写的,它的面目真实而严肃,容不得虚 拟和假设,也必须经得起拷问和解读。作为“感动油田”年度人物的撰稿者,从 2009年起,我先后5次采访了油田优秀共产党员孙青春,就在几天前,我们挥泪送走 了他。但是,他身前身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经得起拷问、经得起推敲、经得起
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38f449c850ad02de804198.png)
追寻红色印记,展望美好未来——读《红色的起点》有感今年是建党90周年,需要读一本红色经典小说然后写出读后感。
《红色的起点》这篇小说便是典型的红色长篇小说,虽然之前一直没有读,但是很早便知道这本书,所以这次,便利用国庆时间好好的研读了一下。
《红色的起点》这本书是我国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所著,是他的“红色三部曲”的其中一部,其他两部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
叶永烈先生是上海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我们熟悉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坐着就有他,他21岁时就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由于他长期住在上海,对共产党的发展史了解甚深,所以所著“红色三部曲”也是得心应手,而这本《红色的起点》之所以叫”红色的起点”因为中国共产党大诞生,是中国红色之路的起点,在这本书之前,中国还没有一本能够如此详细,正确又值得研究的如此长篇系统的研究党的历史和党的发展史的书籍,该书采用“T”字型结构,即既以写横切面为主——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也写及纵切面——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后来,,这样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
该书深刻又详细的描述了共产党建党之初的种种艰辛历程,从开始的追寻中共“一大”的详细地址的艰难,到马克思主意在我国兴起的前奏,到俄国共产主义在我国的酝酿,再到《新青年》共产阵营的初创,一大批共产主义早期探索者的响应,到大批马克思主意者聚首共产阵营推行马克思主义,最后到共产党的艰辛成立,和历经千辛万苦的锤炼,字字含情,引人入胜,使人们带着极大的感恩和敬仰的心情踏寻着我们党的由来,感人肺腑,又让人不得不静下来沉思我们党的未来,我们国家的未来,以及我们为中华而复兴的重大历史责任感!《红色的起点》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是用文学的笔调描写党的历史,属于新品种——“党史文学”,它是文学与史学的完美结合,讲究史事的准确性,同时作者作了大量的采访,也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史箸。
立论正确,事实准确,所以内容很新鲜,十分值得阅读,作者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这本《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900字相关作文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900字相关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1acc0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c.png)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900字相关作文《红色的起点》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叶永烈先生笔下的文字,把我带回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
这本书以30多万字的篇幅,记录了我党发展史上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对192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一一描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他笔下跃然纸上。
书中描述的那些人,那些事,读来历历在目,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也让人感觉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在和平年代出生的我们,未曾亲身经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艰险,也未曾真正经历那些动荡不安的战争岁月,更未曾见证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伟大的付出。
仔细读来,不由得让人十分感慨。
该书中国共产党诞生史料记载之详尽,事件叙述完整度之高,超越了我之前阅读过的任何书籍。
为了真实记录那段历史,本着公正严谨、高度还原历史真实事件的创作态度,作者采访了从事党建工作的重要人士,参阅了众多党史资料,力求每一个字都忠于历史。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建党历史,走近了历史人物。
本书一开头以寻找中国共产党“一大”纪念馆为线索,展开中国共产党诞生史。
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这一系列历史时间的叙述中,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国家当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形势下,涌现出了一批批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对当时中国出路的不断探索。
中共“一大”指明了中国的方向,是中国历史上改变国运、民运的红色起点,是15个赤手空拳朝气蓬勃的年青人,他们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决定,彻底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在为建设一个全新的中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有坚定,也有动摇,有忠贞,也有背叛,但依然成为了引领中国走向新生的中坚力量。
我们要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的的是什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满腔热血和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在他们心中装着是人们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利益永远放到第一位。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e435e996137ee06eff918ae.png)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作为一名党员,对于党的知识有基本认识是合格党员的标准之一,而且需要在成长中不断学习不断感受党的理论、知识、文化和意义。
近期,有幸阅读了叶永烈所编著的《红色的起点》,这本书围绕党成立之初关键时期的建党护党过程进行详尽描述。
结合我从各类党课的学习和对党的历史的知识积累,从本书中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壮大的必然性和历史性,也重新审视了在那个年代各类共产党人的选择和净化。
物竞天择,群星璀璨,那一片历史的天空将会永远庇护着广大的坚信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人。
党的一大这个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实际上在准确时间上有着不同看法,我个人倒是不觉得有多重要,更多的是党史学者的专业态度。
但是对于酝酿、准备、赴会、躲避、立言、成志的过程,却让我有着更多的思考。
荷兰人马林,是一个受到列宁同志重托的共产国际代表,他为中国人民建立自己的共产主义组织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大前期,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里,刊登了李大钊的《布尔式维主义的胜利》,形成了北李南陈的格局,1918年8月“二十八画生”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着对他后半生思想转变、对整个中国翻天覆地意义重大的职业—图书管理员,也是那时他写出了他的第一篇处女作《体育之研究》发表在新青年。
钱玄同从宣武胡同找来了抄碑人周树人写下了狂人日记。
那个年代是在滚滚浩瀚烟尘中的一瞬,但是在中国长远的历史上已然是一段无与伦比的士人江湖。
在谭嗣同、梁启超等先驱的大义说法引领下,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北大校长蔡元培、史语所所长傅斯年、觉悟社的周恩来、上海地主李氏兄弟、后来成为矛盾的沈雁冰、白话丰功者胡适、狂人日记骂天下的鲁迅等等,不断的在各个领域涌现,以激进的姿态不自觉的推动着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演变,那个年代的呼声都是从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家口中唤出,新文化新思想也如一股飓风席卷着逆来顺受沉睡不醒的国人,那真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个群星璀璨、百花齐放的年代。
叶永烈稻草人新传读书心得
![叶永烈稻草人新传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fe2a33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d.png)
叶永烈稻草人新传读书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叶永烈稻草人新传读书心得稻草人是一位贫困的老婆婆用干草编造的。
2024年叶永烈稻草人新传读书心得范本(2篇)
![2024年叶永烈稻草人新传读书心得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1a5d4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5.png)
2024年叶永烈稻草人新传读书心得范本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稻草人》,这本书是由中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所写。
在这本书中,收录了很多很好的童话故事,每一则都非常精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有两篇。
第一篇是《一粒种子》,故事讲的是:世上有一粒稀奇的种子,国王听说后,派人去得到了这粒种子,国王用很奢侈的盆子来种,用很高级的水壶来浇水,每天还给种子施很高级的肥料。
但是,好多天过去了,国王种的这粒种子还是没有发芽,国王气愤地把种子扔掉了。
后来,富翁捡到了这粒种子,富翁也用了高级的花盆,还雇佣了几个著名的花匠来栽种,可是,富翁的种子也没有发芽,富翁也气愤地扔掉了。
最后,一个农民捡到了种子,他不知道这是一粒稀奇的种子,只是把种子和小麦一样,种植在小麦地里,每天正常劳作,浇水,施肥,锄地。
过了几天种子发芽了。
又过来几天,种子长成像葡萄一样大,又过了几天种子长得像西瓜一样大,香气扑鼻,晶莹剔透,非常好看。
原来,稀奇的种子,不需要奢侈栽培,只要用平凡、没有杂念的心去种植。
就像我们小朋友成长一样,不一定非要有很多钱,有很好的条件,只要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就可以了。
第二篇是《稻草人》,讲的是一个老奶奶为了防止虫子破坏她的稻田,编织出的一个稻草人。
这个稻草人不能动,不能说话,可是他和人类一样富有感情。
但是,因为他不能动,所以眼睁睁看着虫子把老奶奶的稻田全部吃光,也不能帮助渔民照顾重病的小孩,也不能去劝说伤心过度想要自杀的女人。
稻草人觉得很自责,自己什么都帮不了别人。
所以他伤心地倒下了。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真想变成一个有神奇魔法的魔术师,让稻草人能动,能说话,让他去帮助想要帮助的人。
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也要尽力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2024年叶永烈稻草人新传读书心得范本(2)《叶永烈稻草人新传》是美国作家、学者、哲学家史蒂文·伯奇所著的一本小说。
该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农场稻草人叶永烈的故事,他拥有独特的思想和智慧,并引领其他稻草人们迈向自由和幸福的旅程。
蒋介石读后感
![蒋介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a2d134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3.png)
蒋介石读后感蒋介石(一)《毛泽东与蒋介石》是我看完的第一本长篇小说。
是作家叶永烈写的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
本书主要讲了蒋介石和毛泽东分别作为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合作与斗争,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史,也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
本书作者正是选择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视角,不断地将他们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初次相识,一直比较到七十年代相继去世。
毛泽东,他曾经带领中国工农红军打败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带领红军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建立了延安革命根据地,打了无数的胜仗。
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
1976年去世。
从他身上我知道了,一定要认真,胸怀坦荡,这样才能胜利。
蒋介石,国民党的第二任领袖,1939年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
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由于骄傲和怀疑心重,在解放战争中节节失利。
1949年逃到台湾。
他始终不忘收复大陆,但总是失败。
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中山陵。
从他身上,我也学到了认真和执着,但做人不能骄傲,也不能心胸狭窄,不然就会失败。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看得爱不释手。
我用了几个月才看完。
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
看完后,我很感慨,国共两党没有必要打内战,而是应该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国外的入侵者。
不应该丑化对方,而应该和平相处。
蒋介石读后感(二)近日一口气读完《蒋介石大传》,虽然叙事略感拖沓,但总体感觉是一部相当不错的人物传记。
写领袖人物的传记是很难的,难就难在分寸不好把握。
现在已经不是一棍子打死或一味唱赞歌的年代,怎么相对客观地描述领袖人物的完整一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一手,需要有很好的文笔和宏观把握能力,更需要有一种魄力,一种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说实话的魄力。
我这个年龄段或更早的人,对蒋介石的印象大多来自过去电影、课本等载体,基本的概念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头目,更确切地说是一个纯粹的反面人物,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与领袖人物扯不上边。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范文三篇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c07ff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7.png)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范文三篇红色的起点读后感1读叶永烈所着的《红色的起点》,这是他着作“红色三部曲”之一。
此书以纪实文学文体所写,让我理清了党的创建史的复杂的脉络,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系统的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前奏,酝酿,响应,聚首,成立到锤炼的全过程,一个从“恒昌福面坊”走出并壮大的政党,从只有50多名党员经过90多年的风雨历程,现已有近8000万名,中国平均每20个人就有一位党员。
以前只是简单的知道一些党史知识,只知道党的“一大”会址在嘉兴南湖船上,现在具体的知道了会议的主要阶段是在上海望志路106号、108号(李汉俊公馆)。
对“一大”召开的时间一直认为是1921年7月1日,读此书才知道会议是从1921年7月23日开始到31日结束,7月1日建党节是两位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商定后所定。
“一大”使中国改变了方向,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红色的起点”,是15个赤手空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彻底改变了现在中国人的命运,所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依然成为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
有的人中途退伍,有的人落荒,有的人颓唐,有的人叛变,这只队伍经过磨练和洗礼,最终成为占世界总共产党员一半以上的队伍。
历史是由人写的,它的面目是真实而严肃的,容不得虚拟和假设,必须经得起拷问和解读。
同样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企业要持续良好的发展,也必须不断审视曾经走过的路程,对以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查找经验和不足,错的地方要及时加以整改。
现如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我们真的能做到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的呢样吗?我们要想到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全中国,靠的的是什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腔热血,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得来的,在他们心中装着是人们群众的一切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利益永远放到第一位。
企业要想良好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向着美好的目标奋进。
红色著作心得体会3000
![红色著作心得体会3000](https://img.taocdn.com/s3/m/d66fb65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c.png)
红色著作心得体会3000红色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红色著作以生动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岁月,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斗争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色著作通过描写革命先烈的故事,让我对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牺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书中描述了他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无论是面对敌人的追杀,还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生活,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读书过程中,我经历了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坚守革命理想的巨大勇气和坚毅意志,这种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色著作还让我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书中详细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的历程,展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与曲折。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这一段时间是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
红色著作通过生动的叙述和详实的史料,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革命形势。
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每一次胜利都是革命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努力。
红色著作中展现了共产党人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
共产党人对于革命事业的热情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和坚持。
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事业,无论是面对牢狱之灾,还是丧失亲人的痛苦,他们都不动摇,始终相信自己所坚守的理想是正确的。
读书过程中,我发自内心地敬佩他们的勇气和精神,这种奉献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为实现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
通过阅读红色著作,我还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最高追求。
红色著作中的故事和情节都展现了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利益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他们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忍受艰辛、吃苦耐劳,不畏困难,为了改善人民的命运,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了消除剥削与压迫而不断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毛泽东之前 第二章 井冈风云 第三章 驰骋赣南 第四章 瑞金沉浮 第五章 艰难岁月 第六章 长征途中 第七章 遵义曙光 第八章 党的领袖
分享理由二:“红色三部曲”结构严谨,使 第三章 西安斗志 第四章 再度合作 第五章 并肩抗日 第六章 皖南突变
第七章 风云多变 第八章 重庆谈判 第九章 国共决战 第十章 风卷残云 第十一章 隔着海峡 第十二章 未完的棋
分享理由三: “立论正确”“史实准确”“订正史实”
列宁最初接见过的中国革命者,据苏俄档案记 载,早年的中译名为“鲁苏杜”。“鲁苏杜”何许 人?查遍所有中共党员登记表,也找不到这样的名 字。后来,根据“鲁苏杜”当年所担任的职务—— 中华旅俄联合会会长,这一线索寻找,这才查清他 的中文原名叫“刘绍周”,又名刘泽荣。
——读叶永烈“红色三部曲”有感
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笔名萧通、 久远、叶杨、叶艇。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叶永烈以 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 主要创作内容。早年从事科普创作,后逐 渐转入纪实文学,纪实文学代表作有: “红色三部曲”、《江青传》、《张春桥 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 《陈伯达传》、《1978:中国命运大转 折》、《陈云之路》、《胡乔木传》……
刘绍周,即使这是“中共党史人物词典”上也 查不到的人物,在当年,却是列宁三次接见过的中 国工人代表——历史,差一点淹没了他的名字!”
“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
便不能把明天的事情办得更好。”
——毛泽东
叶永烈 (1940年8月30日-)
分享理由一:“红色三部曲”具有开拓性
中国有了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有了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领导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战胜了蒋介石
分享理由二:“红色三部曲”结构严谨,形式独特
第一章 前奏 第二章 酝酿 第三章 初创 第四章 响应 第五章 聚首 第六章 成立 第七章 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