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9-2020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

2019-2020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程标准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3.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域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一、区域差异1.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表现: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2.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成因: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影响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表现: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区域 要素 日本英国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 地形地形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多火山、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 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资源 贫乏煤、铁、石油2.经济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差异性区域要素日本 英国 经济发展特点 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居于重要地位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发展阶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发展阶

区域发展阶段
【相关链接】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⑴该区地理环境: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

读倒“U”型区域发展规律图,回答 5~6 题。
5.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②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发展阶段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的发展经 历了平衡—不平衡—平衡三个阶段。①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 展阶段;②是工业化阶段;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尼日尔目前的发展阶段是(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
D.不平衡的加速
【解析】 第 3 题,预期寿命属于全面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 综合性指标之一。第 4 题,尼日尔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说明其处于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答案】 3.D 4.A
(3)打破教材的知识条块和顺序,将教材的三个“活动”进行 有机整合。把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整合成一个区域发展 的完整案例,让学生来分析,从而得出区域发展的一般性原理。再 根据这个理论探讨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过 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上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材的“活动”分别安排了西部大开发和上海的可持续发展 两大讨论题,这是在学生学习区域演变规律后,运用所学理论联 系实际案例的最好方式。在教学时要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和 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
化处于④
阶段。
2.内部经济差异:较小,处于⑤
状态。
3.三次产业状况:传统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以⑥
型为主。
4.交通运输: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5.对外开放程度:低,表现出典型的⑦
特征。
三、工业化阶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必修3
解析:钢铁产业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普通服装加工工 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均不是推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若下图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读图完成 1~2 题。
1.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C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 为主——丙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丙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
(1)辽宁的老工业部门有哪些?发展工业有哪些有利的区位 条件?
试答: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化学、造船等部门。有利 条件: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2)辽宁当时处于工业发展的哪个阶段? 试答:工业化阶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2.工业化阶段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体发展水平。 3.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 —平衡。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1.产业结构:传统农业 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以资源型工业 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 特征。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 水平均衡状态。
三、工业化阶段 1.产业结构:第二产业 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 表现出加 速发展的趋势。 2.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区域社会经 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增长态势。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 状态。
(2)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加快,我国的城市大多处于 区域发展的什么阶段?
提示: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加快,表现为城市人口规模和 用地规模扩大,且随着人口增长已出现部分城市化问题,因此属 于工业化阶段。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2) 最新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2) 最新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区域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各异,人地关系也经历了从基本协调——不协调——人地关系矛盾加剧——走向协调的发展历程。

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例1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匹兹堡最初只是个印第安人的小村镇,18世纪中叶,人们在该地发现了大型富铁矿和煤矿,钢铁工业随之兴起。

到二战前后,匹兹堡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美国的“钢都”。

二战结束后,军火需求量剧降,匹兹堡钢产量削减一半,不少钢厂倒闭,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匹兹堡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基础——钢铁工业在国外竞争和需求下降的双重打击下已经名存实亡,其经济也不断衰落。

匹兹堡迅速对经济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由此而化险为夷。

在整个80年代,匹兹堡地区丧失了12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同时创造了11.5万个新就业岗位,这些就业机会大都在教育、保健和研究部门。

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

从90年代开始,人们在匹兹堡看到的另一个变化是,一批总部设在该市的百年大公司,如海湾石油等纷纷做出重组或改变经营方向的重大举措。

另一类公司已在匹兹堡市内外安营扎寨,这批公司主要是高科技的保健产品制造商、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M的计算机软件子公司。

在上述3600家公司中,这类公司占了一大部分。

(1)从匹兹堡市的起源看,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2)18世纪中叶,匹兹堡市得以迅速发展的技术条件及区位条件是什么?(3)分析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匹兹堡经济衰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分析匹兹堡经济得以重新崛起的原因。

命题意图:通过本题可以使学生对本探究点中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

解析:最初的匹兹堡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二战前后,处于成长阶段,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称为美国的“钢都”。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2 区域发展阶段(1)教案 湘教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2 区域发展阶段(1)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发展阶段、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中国发展现状的认识和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理解区域发展的总趋势。

2.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并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基地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图1—1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激发学生关心国计民生、国家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热情。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节已经学习了区域的含义、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大体过程,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有一定的认识。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加以引导。

重点难点重点: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4教学过程【导入】《Hi,I'm China》播放短片《Hi,I’m China》【师问】在视频短片《Hi,I’m China》中,一开篇就展示了污染的河流与一池碧水、雾霾与蓝天、繁荣的大城市与凋敝的小城市和乡村、留守儿童与富二代、乡间公路、绿皮火车与高铁等备受争议的正反两方面的中国现状,视频的最后则关注了因医疗进步而形成的变化,死亡率的降低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给观众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讲授】人文发展指数(HDI)【教师点拨】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形象宣传片,它用直观的镜头,在不回避问题的情况下,传递着正能量。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3)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产品流向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考查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平台能动态监测耕地变化,调查农作物 分布和病虫害,监测农作物长势而估测粮食产量等(产品的市场跟踪是 GIS 的功能),选 A。
四、再生阶段
特点 “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区域发展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 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 高新技术 产业等
措施 人地关系
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高新技术 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第一章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要点精讲
一、初期阶段
特点
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人地关系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 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逐渐形成基础产业部门,产业结构较简单,经济水平较低。最 大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此阶段其空间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如下:
典型分析
1.有关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 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较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D.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答案】D 【解析】在区域开发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较 为微弱。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2.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 【答案】C 【解析】区域发展成长阶段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 的开采;工业和城市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 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必修3
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_增__强___
处于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探究一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2017年5月26~27日,七国集团峰会在意大利西西里小镇陶尔米纳举行。七国集团是 由当今世界最发达的七个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组 成。 结合材料探究: (1)当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答案: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三、工业化阶段
项目
特点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区域核心 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 发展状态
第二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__升____,第三产业表现出
_加___速__发__展____的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__农__业__向___制__造___业____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内部的_集__聚___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
区域内部经济 现代化交通线路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产业构成 发展状态
差异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数量__少____,分布_稀__疏___
__较__低__,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典型__自__给__自___足___的特征 大多数劳动力从事_农__业___生产活动 低 ______水平均衡状态
地区
A B C D
地区生 产总值 (亿元) 5 408.8
11 674.4
4 340.9
1 180.0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6
47.4
51.0
8.8
50.2
41.0
19.5
40.0
40.5
23.8
40.2
36.0

2019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含解析)湘教版

2019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含解析)湘教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区域发展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指标。

2.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各发展阶段的特征.3.利用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一、区域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错误!(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项内容目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发展特点(图示)三、工业化阶段1.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2.就业结构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3.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加强,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4.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四、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发展状态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发展特点(图示)[总结深化]1.不同区域开发方式的特点及后果 开发方式 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特点 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后果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形成恶性循环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2。

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经济联系[对点演练]阅读天涯社区中一个帖子的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材P4探索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时,常用到区域的概念,有些习惯性的称谓反映了区域差异。

“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用某个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空间单位,是一个可变量的实体。

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别。

教材P5思考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教材P7填表教材P9思考东部季风区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方日均气温≥10℃,积温在4500℃以上,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800mm。

北方地区反之。

教材P12思考划分依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联系: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中,整个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的大部分及西部经济地带的小部分都处于东部季风区,中部经济地带的小部分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部经济地带的大部分都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及青藏高寒区。

教材P13思考教材P15活动教材P15复习题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存在差异,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东部季风区强烈,青藏高寒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微弱;东部季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两大自然区。

3.在东部季风区内部,南北自然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盛产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重点)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1.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1)衡量指标①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②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空间结构演化①影响因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相关。

②发展趋势: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2.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①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②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①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②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①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②经济特点: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

( )(2)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合理开发利用能源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 )(4)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 )(5)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率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提示:(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

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2)√能源资源利用合理则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以统一协调发展。

利用不合理则区域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开发手段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对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工业化阶段。

(4)√我国大部分地区第二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5)C [A项叙述属于工业化阶段;B项叙述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项不符合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黎世留庄园举行。

七国集团是由当今世界最发达的七个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组成。

问题1 (区域认知)当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的指标是什么?提示: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问题2 (区域认知)七国集团成员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有何特点?提示:经济发展水平高,将其经济发展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上综合考虑,十分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展;开放性强,与外界保持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归纳总结]1.区域发展指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经济联系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有多种衡量方式,采用不同的衡量方式所得结果不同,一般情况下往往采用多个指标进行衡量,然后进行加权处理。

据此完成(1)~(2)题。

(1)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指标是( )A.教育程度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C.预期寿命D.人口总量(2)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1)B (2)C [第(1)题,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2)题,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不一定高,这还要考虑到人口的数量;高收入地区也不一定是发达地区,例如西亚的产油国家;第三产业比值越高,一般来讲区域发展的水平越高。

]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鞍山工业、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沈飞航空博览园、大连明清家具艺术品有限公司、大连珍奥生命园等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蒸汽机车博物馆、铸造博物馆、海州露天矿等工业旅游项目都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热捧。

问题1 (区域认知)辽宁的老工业部门有哪些?发展工业有哪些有利的区位条件?提示: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化学、造船等部门。

有利条件: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问题2 (综合思维)辽宁当时处于工业发展的哪个阶段?提示:工业化阶段。

[归纳总结]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2.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AC.C—A—B D.B—A—C(1)B (2)C [第(1)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

第(2)题,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故正确的顺序是C—A—B。

]综合思维:认识大庆市在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材料大庆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因石油而闻名于世。

然而,就在外界的印象仍仅停留在石油这个“标志物”的时候,大庆这座年轻而又业绩斐然的资源型城市却在主动进行转型探索:经济从“一油独大”转向多业并举,城市从单纯的矿区转向宜居和现代化。

读大庆油田石油产量增长示意图,回答(1)~(2)题。

(1)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下列各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2)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后,大庆油田石油产量不断下降。

为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

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B.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C.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1)B (2)D [第(1)题,由图可看出,1976年大庆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2)题,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之后给其他城市或地区带来人口压力,带来新的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教师独具)题组1 衡量区域发展的指标与发展趋势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1.A 2.C [从图上曲线可以看出,四个国家明显分为两组,一组是德国和日本,一组是中国和印度,这代表了两类国家,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第1题,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相互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

总的来说,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相应越高,不存在某阶段的负相关问题。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均GDP水平,这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发达国家自“二战”以来,随着人均GDP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

第2题,从图上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方面,日本增长是最快的。

] 题组2 区域发展阶段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

读图,完成下题。

3.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C [乙处于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域内部差异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运输显著发展,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读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1978~2011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波动较大B.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迅速,不占重要地位C.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占主导地位D.进入21世纪后,北京的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出现稳定迹象5.从区域发展阶段看,目前北京市处于的发展阶段是(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区域发展的起步阶段4.D 5.C [第4题,从图中分析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特点得出答案。

第5题,结合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以及北京市的发展水平,可以确定北京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