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我国税收制度变迁及思考

合集下载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1. 引言1.1 税制的定义税制是一种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公民、法人或组织征收的财政收入制度。

它是国家用来维持政府运转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税制可以调节资源分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税制不仅是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之一。

在现代社会,税制已经成为国家管理经济、调节市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之一。

税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税制演变过程中,税制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从古代的赋税制度到现代的税收体系,中国税制的定义已经经历了多次转变和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税制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拓展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

税制的定义不仅仅是对于纳税人征税的方式和标准,更是国家财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税制的定义将继续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和政策支持。

1.2 税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税制是国家的财政制度,是国家向纳税人征收税款以融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制度。

税制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财政收入来源:税制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通过征收税款,国家可以筹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

税收收入的增加可以帮助国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2. 调节经济发展:税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税收政策的灵活调整,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

3. 促进社会公平:税制可以通过征收税款的方式来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减轻贫困人口的税负,增加富裕人群的税负,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4. 维护国家安全:税制的健康运行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中国税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但最初的税制较为简单,主要是土地贡税和人力劳动,用于维持国家建设和军事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税制也不断发生变化,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

一、封建社会的税制封建社会的税制主要是以地租和钱粮为主。

地租是各级封建主从农民手中向国家缴纳的土地使用费,而钱粮是各级封建主征收的农村居民的物质贡献。

自古以来,中国农民一般被称作是“田”的所有者,所以田的税收极其重要。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田制,规定从每亩田中抽取1/15或1/30的田赋,以补充国家的财政收入。

到了隋唐时期,钱粮的征收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税收。

钱粮是农民缴纳的物质贡献,包括了粮食、布帛、丝绸、牛马等。

在唐朝时期,钱粮的征收已经成为了国家非常重要的财政来源。

这也是为什么唐代的国家有能力修建众多的工程和扩展战争。

二、近代时期的税制在近代时期,中国的税制有了大幅度的改革。

19世纪中期,面对东亚列强争夺的背景下,中国开始着手推行现代化税制。

1861年,清政府颁布了《户口簿条例》,实行租税共征制度,农民可以选择用银子支付税费,这也是中国首次走向现代化税制的标志。

到了20世纪初,中国逐步开始采用直接税。

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地租,实行间接税和直接税相结合的税制。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府进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和财税改革,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个人所得税暂行条例》。

三、现代化的税制首次全国人代会后,中国进入了计划经济时代,税制重点转向了企业和生产资料的财政调节。

从1950年代开始,中国财政预算实行全民化经营管理,所有经济活动的净收入都由财政分配。

1980年代,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税制也开始逐步改革,主要是实行直接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

1994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标志着税制的现代化转型愈加明显。

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影响

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影响

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影响税收是现代化国家制度的基础,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早期的税收多数是用于解决国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需要,而现代的税收制度则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本文将围绕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其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

一、税收制度的起源税收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时期。

在这个时代,大多数的税收都是针对土地和财产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和其产品是财富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土地税一直是主要的税种之一。

在欧洲,土地和财产的税收也是主要的税种。

在中世纪欧洲,教会和封建领主征收该税,以支持欧洲经济的发展。

二、现代税收制度的兴起在现代世界,税收制度已经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并有助于政府在经济上的干涉。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现代税收制度逐渐成熟。

现代税收制度主要由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公司所得税和财产税组成。

三、税收制度对社会的影响税收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一定范围内,税收制度可以推动某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并直接对人们生活造成影响。

以下为几个具体的例子:1.经济增长税收收入可以用于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健和教育等。

在此过程中,税收通常是重要的资金来源。

2.收入不平等税收制度可以通过向富人征收更高的税费来减轻收入不平等现象。

但是,执行高税收需要计划、管理、监管和政策上的支持,否则可能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的生活。

3.环境保护政府通过环保税来控制排放和消耗资源的行为。

税收的实行可以推动消费减少和产生出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社会福利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提供公共财富。

税收可以用于社会福利,如医疗保健、退休福利和教育。

这有助于实现政府社会公平、提高生活水平和社会支持,从而推进社会进步。

总之,税收制度作为一个复杂的国家财政收入来源和国家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演变越来越复杂多样化。

税收制度有助于推动国家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调节社会、保障公众福利、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进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

财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合理、高效、公正的财政体制,从而更好地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本文将从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变迁以及基本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财税制度基本上延续了旧中国的制度,财政集中、税收多样、税收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少弊端。

到了195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财税体制改革迈出了第一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决算暂行条例》,实行了国家财政决算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

到了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财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1980年,国务院发文进行了财税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税体制。

198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提出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财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特别是在1994年,全面推进税制改革,建立了现代税收制度。

财税体制改革从建国初期到今天,经历了多次变迁。

这些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财政权力下放。

财政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变革就是财政权力的下放和分割。

建国初期,财政集中的体制模式存在一些缺陷,财政权力下放的要求日益提高。

1980年代以后,地方财政逐步成为稳定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此后,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一直致力于实现中央和地方财力的协调发展,推动财政权力下放和分割,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自主权。

2.2 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税收主要依靠各种各样的征收费,税制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

1984年,全国统一出台了“税费改革试行方案”,开始正式实行税收制度。

自此以后,税制改革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

尤其是1994年实行增值税制,标志着中国税收制度进入现代化阶段,为国家提供了更为稳定和可靠的财政来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和变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改革与变革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和变革的基本经验。

一、税制改革1、税种调整物品与劳务税合并后,增值税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税种。

目前,政府已经对增值税进行了多次调整,既改变了增值税的税率,也调整了减免税政策。

这些改革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具有竞争力,也让政府在税收征收方面更加灵活。

2、税收征收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征收管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政府开始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如航空对税收征收进行检测等。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跨部门联合体税收征收机制和税收征收自动监控系统,使得税收征收监管更加高效、透明。

二、公共财政改革1、预算制度改革预算制度改革是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

这次改革建立了一个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明确、预算调节灵活、预算公开透明、预算执行效果可评估的预算制度。

因此,预算制度改革是中国公共财政理念转变的重要里程碑。

2、改进财政支出管理除了预算制度改革,中国政府还通过财政支出管理的方式来促进财政体制的变革。

国家财政部在过去提出“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促改革”的财政支出方针。

通过这些方针,政府将有限资源投放到发展更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去,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城市化近年来,城市化已成为中国政府发展地方财政的重要策略。

城市化的推动不仅可以带来移民区域的经济腾飞,还可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硬件和软件,增加城市居民的福利。

城市化对于地方财政的财税收入有了这方面的支撑,因此需要加强城市化相关方面的产业投资。

2、财政划拨制度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也在改革之中。

中央政府将一部分中央财政用于地方预算安排,强化了地方财政管理职能,并给予地方更多的财政自主权。

这种财政预算安排方式被称为财政划拨制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财税体制。

其中,财政制度改革和税收制度改革是重要的两个方面。

财政制度改革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财政管理制度。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需要通过统一集中的财政管理体系来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在财政制度改革方面,新中国设立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的财政系统,中央财政主要负责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军事建设等方面,地方财政主要负责地方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财务支持。

此外,还建立了三项基金,分别是社会保障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这些基金是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打下了基础。

税收制度改革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税收制度。

在税收制度改革方面,新中国开始实行了计划税制,即通过国家统一制定税收政策、税制、税率等方式,来实现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

但是,这种计划税制很快就遇到了困难,因为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过多的税收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新中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建立了现代化的税收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新中国实行的税制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这些税种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减轻企业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除了财政制度改革和税收制度改革外,新中国还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其他的成果。

其中,最重要的是财政体制改革和税制改革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

在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两个领域中,新中国通过优化和完善财税条例,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的体系。

同时,新中国还建立了一些财政和税收评估机制,为发展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总之,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中,财税体制的改革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

尤其是在市场化经济体制逐渐确立的今天,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从历史角度看分税制改革

从历史角度看分税制改革

从历史角度看分税制改革从历史角度看,分税制改革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税收收入分配上的改革。

在中国的历史上,分税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要变革。

从1949年建国初期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税收由中央政府垄断,地方政府没有自主权。

这种集中管理的税制虽然保证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也造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尤其是在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对税收收入的使用权利被剥夺,导致了地方经济发展受限。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推出了分税制改革,在税收收入分配上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

这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经济建设,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

在这一阶段,中央政府将一部分税收收入下放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税收政策。

这种改革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在1994年至2016年的时期,中国进一步深化了分税制改革。

这一阶段,税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增值税改革方面。

中国通过调整增值税的税率和范围,使得税收更加合理、科学。

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营改增等,进一步优化税收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

从2016年开始,中国进一步推出了增值税全面改革,取消了增值税两级征收制度,实行了统一的税率。

这一改革措施进一步简化了税收征缴流程,降低了企业负担,促进了经济发展。

从历史角度看,分税制改革在中国的实施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要变革。

这一改革从中央集中管理税收到逐步下放税收收入给地方政府,再到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制度,不断完善税收体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提升。

但也需要注意分税制改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地方政府财政的过度依赖、税收资源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分配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来源:杭州湾新区国家税务局发布时间:2012-09-17税收制度作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根据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我们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税收制度的变化大体上归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78年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第三阶段是1994年至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

一、1949-1978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1.1950年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并行着两种不同的税收制度,在老解放区适应革命根据地在农村的情况设立的各个税种形成的一种税收制度;新解放区仍在沿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税法。

而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建立统一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制度,这客观上要求统一全国税制,建立新税制,以保证巩固新政权和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为此,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1-12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税务会议,制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议》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并于1950年1月颁布施行。

其中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明确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统一开征14种工商税,包括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金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遗产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行为消费税、印花税、交易税、屠宰税、车船使用牌照税等。

自此,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税收制度,为中国税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新中国税收制度的确立是在1950年。

2.1953年工商税制的修订经过3年的努力,中国财政经济状况得以好转,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胜利完成。

从1953年起,中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同时,新中国的经济状况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原有的税收制度与新形势也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地方,如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之间、工业和商业之间税负不平衡等。

为了使税收制度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国家在1952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税务会议上,提出了“保证税收、简化手续”的税制改革原则。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观评记录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观评记录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观评记录中国的赋税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古代到现代,不断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以下是对中国赋税制度演变的观评记录:古代赋税制度: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主要以农业税为主,农民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将农作物交给国家,以维持朝廷和军队的运转。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央政权的稳定和农业经济的运作,但也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在封建社会,赋税制度逐渐演变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工具。

地主通过征收地租和苛捐杂税来获取财富,使农民负担沉重,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繁。

近代赋税制度的改革: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赋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清朝末年,租庸调制度逐渐被废除,开始实行直接税和间接税相结合的赋税制度。

然而,由于政府财政困难和外国列强的压力,赋税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建国后的赋税制度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化运动,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实行了农业税改革。

此后,中国相继进行了多次赋税制度改革,包括建立统一的税制、逐步实行税费分离、推行增值税等。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和提高财政收入。

当前的赋税制度:当前,中国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

这些税种在不同的层级和范围内征收,以满足国家的财政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赋税制度,以适应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总体来说,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长期过程,从农业税到现代多元化的税种,不断调整和改革。

这些改革旨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收入分配、提高财政收入,并适应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然而,赋税制度改革仍面临着挑战,如如何平衡税负、优化税制等问题,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改进。

中国税制改革70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税制改革70年:回顾与展望

一、中国税制改革70年的发展历程及成就(一)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旧解放区税制及征税办法差异较大,各税种征税对象的税目多寡、税率高低、管理宽严,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很不统一。

统一税政、规范机构,建立健全新的税收政策与征管体系,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1950年1月,政务院颁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原则,决定实行多税种、多次征的复合税制,在全国设置了14个税种。

在中央与地方税收立法权限方面,凡属全国性的税收条例法令,统一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制定并颁布实施,各地不得自行修改和变动;在税收征管方面,除了关税由海关负责执行之外,其他税种由税务机关征收。

至此,新中国通过建立新税制,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确立了一套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形势的税收制度。

经过3年左右的恢复重建,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53年,我国实行了税制改革。

新税制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简化了税制,货物税由多道税、多次征收改为出厂时一次征收;二是公私一律平等纳税,取消对国营企业和合作社的优惠政策。

但之后不久,根据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又进行了重新调整,制定了过渡时期的税收政策。

首先,纠正了1953年税制所确定的“公私一律平等”的纳税原则,加快了对私营经济的改造;其次,恢复了对国营企业和合作社的税收优惠和扶持;再次,恢复了对私营批发商的征税。

经过调整后的新税制,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与“一五”时期(1953~1957年)全面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956年8月,我国明确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经营方法、生产组织、利润分配等均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征收工商业税方面所采取的新措施。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以下精神:对公私合营企业的课税逐步参照国营企业的课税原则,依照合营企业的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对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及个体小商小贩的课税采取简化、从宽、适当照顾的原则,并废止了民主评议的征收方法,改用一年不变的新的定期定额征收办法。

建国以来我国地方税制度变迁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

建国以来我国地方税制度变迁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
为将 更 为 实 际 化 。从 我 国地 方 税 建 国
地 方实 行统 收统 支 的管理 办 法 , 方政 地
府 财权 很少 , 只能在 本级 财 政 预算 范 围 内履行 相应 的政 府 职能 。因此 。 在这 种 管 理体制 下 , 际上 形成 了多层 复 杂 的 实
央 。 15 9 8年 , 会 主 义改 造 完 成 后 , 社 国 民经 济状 况 出现 了好 转 , 方政 府 产生 地 了提 供税 收管 理权 限 的制度 需 求 。 入 进
分税 制 财政 体 制 改 革 前 的 我 国 财 政 管理 体 制 以 中央 财 政 为 主 导 的管 理 模式 , 中央政 府集 中了大 部分 税 收管 理 权力 , 权、 财 财力 基本 上集 中在 中央 , 对
们 还 寻求 改变 规 则 的 、超 过 原 有 条 件 的 限制 获 得更 多 的 产 出 。 均 衡点 。 在 单
范围 内税 收法 令政 策难 以统 一 , 中央 又
收 回部 分税 收 管理权 限 , 强 了 中央对 加
利益 最 大化 为其 目标 。 制 度经 济 学在 新 传统 经 济学基 础 上更 进一 步 . 制度 经 新
济学认 为 , 的行 为 在很 多情 况 下 比传 人 统 经 济 学 下 财 富化 单 一 假 设 更 为 复 杂 实 际 . 很多 前提 下 经济 行为 人并 不 一 在 定 以财 富作 为 唯一 追求 目的 。 一些 情 在 况 下 , 济行 为人 表现 出 “ 财 富化 ” 经 非 的 动机 。 同埃 格 特森 所说 ,理 性 的个人 如 “ 不仅 在 既定规 则 下追 求效 用最 大 化 . 他
过 高
中为 特 征 的 财政 体 系具 有 较 高 制 度 变 迁外部效益 , 在政 府 主导 下 , 用 强 制 采 性 制度 变迁 方式 , 中央 政 府在 全 国范 围 内实现 了财 权 的高度 集 中 。 项税 法 由 各

我国税收制度的变化及经济影响分析

我国税收制度的变化及经济影响分析

我国税收制度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国贸一班张静蕊20102310126张文静20102310127姚怡琨20102310123舒瑞20102310115我国税收制度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率的调节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政策手段。

一个良好的税收制度应当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宏观调控能力不断提高,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相对宽松的环境。

税收制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国经济发展以良好的空间,形成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

我国税收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资本投入的影响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资本形成、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等。

其中,由储蓄水平决定的资本形成能力在制约经济增长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有效的资本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税收制度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在我国,按投资活动的主体划分,投资包括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三种类型。

政府投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受财政支出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国有企业的投资由于国有企业的内在的低效率特征,使得其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经济增长”的内涵。

由于国家依赖于国有企业的税收收入,因而国家首先要保证的是国有企业的生存,而国有企业也会预期到国家的这种“担保”。

因此,这时的投资不仅不能形成国民经济的有效投资,而且会“挤占”国民经济资源,使“投资”流向低效率的领域。

民间投资,是指政府和国有经济以外的法人组织和自然人的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民间投资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税收政策在促进民间开放性投资行为中具有投资行为上的主导支配作用,同时抑制了民间盲从性投资行为,对民间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对消费的影响在刺激消费方面,我国在近两年也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但主要是财政支出和信贷方面的政策措施。

如在财政支出方面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过程

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过程

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过程咱国家的税收制度啊,那可是有着好长好长的一段历史呢!这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大河,从远古一直流到了现在。

在古代的时候啊,就已经有税收的存在啦。

那时候的税收形式可能和现在大不一样,但也是国家运转的重要支撑呀。

就好像一个大家庭,得有收入才能维持各种开销不是。

那时候的老百姓会用粮食、布匹等物品来交税,想象一下,那场面是不是挺热闹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税收制度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呢。

到了近现代,税收变得更加规范和系统啦。

就像一棵树,不断地生根发芽,长出新的枝丫。

新中国成立后,咱们的税收制度更是迎来了大变革。

从一开始的摸索,到后来的逐步完善,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努力和尝试呀。

这就跟盖房子似的,一砖一瓦地搭建起来,才有了现在坚固又实用的税收大厦。

改革开放那会啊,税收制度也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调整。

这就像是给一辆汽车加油,让它能跑得更快更远。

各种新的税种出现了,更好地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在呢,税收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啦。

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至关重要。

它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让我们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比如宽敞的马路、漂亮的公园、先进的学校。

税收制度的演变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哦,中间肯定也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挑战呢。

但咱们国家就是有这种韧性和智慧,不断地去克服,让它变得越来越好。

咱老百姓也得明白税收的重要性呀。

没有税收,哪来的国家富强?哪来的社会稳定?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哟!大家都依法纳税,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得更好,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呀。

所以说呀,税收制度的演变过程就是一部国家发展的历史呀。

它见证了我们的国家从弱小到强大,从贫穷到富裕。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也要积极支持税收工作,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吗?。

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税制的沿革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税制的沿革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税制的沿革与思考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蔡秀玲一、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历程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与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

从总体上来看,60年来我国税制的改革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这是我国为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而进行的新中国的税收制度建立、调整与修正、简并的阶段。

第二个时期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到1993年,这是我国为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需要而进行的 两步利改税 及原有税制的不断调整阶段。

第三个时期是1994年后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改革税制的阶段。

(一)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与改革阶段(1949~1978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我国税制建立与改革过程,它是和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在这一阶段,我国税收制度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的改革:第一次是1950年,统一了全国的税政,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税政。

第二次是1958年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简化税制,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形势。

第三次是1973年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简并税制。

1 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

新中国建立前,全国各地的税制极不统一。

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提供保证国家机器运转所必需的财力,就必须加强税收工作。

当时,加强税收工作最迫切的一项任务,就是要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 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 ,同时还颁布了 全国税收实施要则 。

按照 全国税收实施要则 的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征收14种中央税和地方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税、地产税、房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车船使用牌照税。

不久,又公布了 契税暂行条例 ,开征了契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经历了多次变迁,积累了一定的基本经验。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财税体制改革开始于新中国成立的初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战争时期的财政困难和国家建设的迫切需求。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发行新币、建立财政银行等。

国家还采取了计划经济的体制安排,实行了中央集中统一
的财税体制。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财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1984年,中国决定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并对税制进行了调整。

首先是对企业所得税进行了改革,降
低了税率并实行差别化税制。

还取消了一些行业和地区的附加税。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
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财税体制改革积累了一定的基本经验。

坚持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分权管理,明确责任和权限。

逐步实行税制改革,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建立财政监督和
审计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
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丰富多样。

这些改革措施不仅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国财政制度的完善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做出了积
极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的变化,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新中国税收制度变革及发展

新中国税收制度变革及发展

新中国税收制度变革及发展一、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在清理旧中国税制和总结革命根据地税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的税制。

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首先,当时国家经济受长期战争破坏十分困难和落后。

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十分落后,加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压榨掠夺和连续多年战争摧残破坏,到1949 年解放前夕,国家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状态之中。

如:在农业生产方面,1949 年与解放前最高年份相比,农业产值下降了两成以上,主要农产品产量也都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由 15000 万吨下降为 11318 万吨,全国农田受灾面积达 1.2 亿亩,灾民 4000多万人。

城市通货膨胀,如中纺天津分公司,平均工人工资,1948年 9 月,可折合玉米面 347.27 斤;到 10 月份,就只能折合玉米面 49.18斤,下降了 85.66%。

成都国民小学教师的薪水,每月拿不到 100万元,平均每小时只合 4000 元(每月工作约 250小时),而当时物价,寄一封平信要 5000元,吃一碗茶要8000 元,上海吃一个烧饼要五个 4000 元。

其次各地税制不统一。

一方面,建国之前各解放区已经相继建立起区域性税收制度;另一方面,在新解放的城市由于来不及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税收制度,为了避免税收工作混乱和停顿,除苛捐杂税和反动名目税捐取消外,暂时沿用旧税法征税。

如:北京市在解放初期暂时沿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20种税捐,税率也没有改变,取消了城防费、兵役费等苛捐杂税。

上海市在解放后首先宣布各项国税、市税(上海市制定的税收)暂时继续征收,然后陆续废除大量苛捐杂税。

第三,亟需税收回笼现金收入。

当时,税收不仅是财政任务,而且是政治任务。

当时资金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公粮和税收。

这其中税收及时收入的重要性很大,因为税收是现金收入,公粮不能直接回笼货币,如果不能及时回笼货币,就要发行货币,对国家经济影响很大。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反思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反思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反思中国的赋税制度在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

从封建社会的土地赋税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国家税收体系,再到开放以来逐渐完善的现代税制,中国的赋税制度在不同的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回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对我们对税制的认识和理解会有一些新的启示和反思。

首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国家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在古代封建社会,土地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土地赋税成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民起义爆发、土地兼并等因素造成了封建土地赋税的剧烈波动。

而到了社会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命脉主要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国家税收也以企业税为主。

再到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等逐渐成为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我国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多样化,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经济的把握和调控的不同需求。

其次,在中国的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由强权到法治的转变。

古代封建社会中,封建官员往往拥有权力自由裁量的权力,税收征收过程中往往存在贪污腐败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往往背负了沉重的赋税负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而到了社会主义时期,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赋税制度更加统一和规范。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集权统治,也存在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强制性、执法手段的过度使用等问题。

开放以来,国家逐渐深化,加强税制的法治化建设,也推进了税务机关的依法行政。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税制的演变也是政治权力与人民权益的不断博弈和调整的体现。

最后,通过对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进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税收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完善,税收愈加迫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税收体系的国际化与税收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完善税制,实现税收的公平公正、简化税收征管程序、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等问题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

对于税收,我们必须在吸取往昔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变化,创新税收制度,以更加公平、高效、透明和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税收目标。

我国税收征管法的演变历程

我国税收征管法的演变历程

我国税收征管法的演变历程一、建国初期税务体制及其机构的设立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到1957年是我国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在清理旧税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多税种、多次征为特征的复合税制。

1950年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全国共设14种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包括营业税和所得税两部分)、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所、屠宰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

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规定:“国家的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简化税制,实行合理负担。

”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和财政部召开首届全国税务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席兼财政部部长薄一波在会上作了报告。

11月28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复函财政部,同意成立税务总局。

二、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30年的税收征收管理法规的演变及特点1、这一时期的主要大事建国初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到1957年是我国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在清理旧税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多税种、多次征为特征的复合税制。

大跃进时期(1958 — 1965年):1958年,我国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简化税制,试行工商统一税,共设9个税种,即工商统一税、工商所得税、盐税、屠宰税、利息所得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文化娱乐税和牲畜交易税。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5 — 1977年):已经被简化的税制仍然继续简化,1973年,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其核心仍然是简化工商税制。

简化为7个税种,即工商税(包括盐税)、工商所得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工商统一税和集市交易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在税收政策上,提出公私企业“区别对待、 繁简不同”的原则。对合作社经济制定多项 减免税政策,以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力量,改 造私营经济。
2020/4/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12
?1953年修正税制是中国50年代税制发展中的一 个重要事件。 (1)修正以后的税制与修正以前 的税制相比,税种没有减少,税制结构也基本没 有改变,但是,多种税、多次征的方法有所改变, 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缴纳的税种有所减少,它们 原来缴纳的货物税、营业税及其附加、印花税等 税种分别并入了商品流通税和货物税,部分产品 由道道征税改为从生产到销售只征一次税,营业 税的征税范围也有所缩小。
花税及营业税附加并入营业税内征收,统一调整营业税 税率。
2020/4/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11
?4.修订其他各税。(1)取消特种消费行为 税。将电影、戏剧及娱乐部分的税目改征文 化娱乐税,其余税目并入营业税征收。( 2) 交易税中的粮食、土布改征货物税,药材停 征交易税,只保留牲畜交易税。( 3)屠宰商 应纳的印花税、营业税及其附加并入屠宰税, 按当地实际售价计算纳税。
?(3)调整税目、税率,制定减免税收的规定, 体现了国家鼓励、限制和合理负担的政策。
?(4)革除了那些对官僚买办资本在税收上的 种种照顾,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020/4/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8
?2、农业税的调整
?①只向农业正产物征税。对农村副业和牲畜免 税;
?②减轻农民税赋。正税负担率由原来的平均 17% 减为13% ;
? 由于实行多环节、多层次的征收,能够把分散在各个环 节的资金,通过税收聚集起来;能够体现奖励和限制政 策,调节各方面的收入,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并 有利于对各种经济成分进行财政监督。
2020/4/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7
?(2)废除了苛捐杂税,简化了税种。
?新税制对国民政府时期开征的营业税、特种营 业税、财产租赁所得税、一时所得税、综合所 得税、过分利得税等多种属工商税性质的税收, 合并为工商税,使税制趋于简化,也更合理。 对于苛捐杂税则全部废除,如北京市废除苛捐 杂税达50余种,上海市废除300余种。
?③征收以常年产量为标准。对于农民群众由于 努力耕作而超过常年产量的部分不加税,以鼓 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区别不同的阶层,规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9
(二)1953年修正税制
? 1.开征商品流通税。由原来征收的货物税、工商营业
税、工商营业附加和印花税合并,改征商品流通税,实 行从产到销一次课征制。
2020/4/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4
? 1950年5月29日至6月17日,财政部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税 务会议,中心任务是在公私兼顾、调整工商业的总方针下调整 税收,修订税法,改进征收方法。
? ①减并税种。停止开征薪给报酬所得税和遗产税,将房产税与 地产税合并为房地产税,从而使工商税由14 种减为11 种。
?(2)从财政、经济方面来看,修正税制对于扭 转“经济日益繁荣,税收相对下降”的局面产生 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保证税收收入的预期目的, 2也020/4有/30 利于国营企业中南加财经强政法经大学济财税学核院 算,促进商品流1通3 。
?但这次修正税制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1)在指导思想上,受当时“非税性质”和仿 效一次课征制的影响较大。如商品流通税就是 仿效苏联的周转税,在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同时 并存的特定条件下,过分强调简并税种,实行 一次课征制,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曾产生一 些不利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税收制度 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税制建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7年) ?我国税制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8年) ?我国税制建设全面加强时期(1978—1994年) ?新一轮税制改革(1994年至今)
2020/4/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1
?1、城市税制的调整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全国税收 实施要则》、《关于统一全国税收政策的决定》和 《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规定公私企 业和合作社都应一律照章纳税;外侨及其所经营的 企业,也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令,照章纳税。 并对全国各地存在的税收、税种、税目和税率不一 致的状况,迅速加以整饬。
? ②简化税目。货物税税目由原来的1136个简并为358个;印花 税税目由原来的30个简并为25个。
? ③降低税率。提高了所得税的起征点和最高累进点,降低了货 物税部分税目的税率,盐税减半征收,其他各税也分别调整和 降低了税率。
? ④统一计税方法和估价方法。工商税改变原来单纯查帐或自报 不查的“自报实交”做法,实行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自报 查帐依率计征”、“自报公议、民主评定”和“在自报公议、 民主评定基础上的定期定额纳税”三种办法。
?(1)经过整顿,除农业税外,在全国范围内 统一 征收 14种税 。( 2)初步建立了以货物税、营业税、 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其他税种相辅助,在生产、销 售和分配诸环节课征的复合税制。( 3)陆续公布 实施了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存款利息所得税、 印花税、屠宰税、特种消费行为税等税收暂行条例。 并对各地区性的税收法规进行了整理,从而建立了 全国统一的新税制。
? 2.修订货物税。①将应税货物原来应交的印花税、工
业营业税、商业批发营业税及其附加并入货物税征收, 调整货物税的税率。②进一步简并税目。由原来的 358 个税目简并为 l74个。③改变货物税的计税价格。由原
来按不含税的价格改为按照包含税款在内的国营公司批 发牌价计税。
? 3.修订工商营业税。将工商业原来交纳的营业税、印
? ⑤继续实行工轻于商、日用品轻于奢侈品的政策。
2020/4/3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6
? 新税制的特点
? (1)实行多种税、多次征的复合税制
? 新税制以货物税、工商营业税和所得税为主体。货物税、 营业税分别按不同产品、不同行业设计税率,根据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在公私企 业使用一套税制的基础上,实行“区别对待、繁简不同” 的征收管理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