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十篇(附答案和课外译文)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十篇(附答案和课外译文)一、(甲)若夫霪雨霏霏,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①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②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④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柳宗元《蝜蝂传》)注释:①困剧:非常困倦疲累。
②因:因而。
③踬仆:倒下。
④货:货物。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薄暮冥冥薄:(2)至若春和景明景:(3)先天下之忧而忧先:(4)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病:1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及其怠而.踬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B.不以.物喜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D.人或怜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2.甲文中不是..用来表现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一项是()(2分)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是进亦忧,退亦忧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3.理解填空(2分)甲文中弘扬的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乙文中讽刺的是一种行为。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1-14题。
(10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①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
事闻,朝廷大怒,富弼②议欲诛仲约。
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故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
《岳阳楼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8套)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①杰:高大。
②殊:差别。
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67.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①去国怀乡________②长烟一空________③宠辱偕忘________④赣大水西来注北________6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69.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70.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答案】67.国都;全;一起;从西边68.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地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69.迁客骚人的“心”是从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通过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有忧谗畏讥……”他们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以物喜,以己悲”。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附答案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附答案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③不可具状具: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A. B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处江湖之远①然则何时而乐耶C.D.②竹工破之②子声丁丁然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译文: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
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
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
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
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
《岳阳楼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精选八篇
《岳阳楼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精选八篇篇1:《岳阳楼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岳阳楼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①负:依仗。
②贻:遗留。
③规:劝诫。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景:书: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2)愤郁颇见辞色。
译文:12.用原文来回答。
(2分)【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态度的句子是:【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13.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2分)[参考答案]10.景:日光书:书信11.(1)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言辞)中和脸上。
12.【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友善,爱其才,(加“恐后贻祸”也可得分。
)”13.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
③对朋友要真诚帮助。
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
⑤做人要谦虚。
篇2:《岳阳楼记》课内外阅读训练及答案《岳阳楼记》课内外阅读训练及答案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课内外比较阅读题 附加答案
《岳阳楼记》课内外比较阅读(一)(20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参考译文:唐太宗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
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皇上微笑的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①或.异二者之为:②自是.,数年之后:③不以.物喜:④微.斯人: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②安用重法邪?译句: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7分)(1)甲文表达作者“,”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完整版)《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一、2006南京【古文阅读】〔甲〕嗟夫!….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2)安用重法邪?译句: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1分)(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1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答案:7. (2分)(1)他的(2)这(每小题1分)8. (2分)B9. (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2分)10. (3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二、2006日照(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文】嗟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练及答案一)甲:嗟夫!我曾经寻找古代仁人的心灵,或许是两者的不同之处,为什么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庙堂之上居住时,担忧百姓;在江湖之远处时,担忧君王。
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会感到忧虑。
那么,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一定是“先为天下之忧而忧,后为天下之乐而乐”。
唉!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人,我要归向谁呢?XXX:黄冈地区有很多竹子,最大的一根像椽子那么粗。
竹工破开它,用来代替瓦片。
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子便宜,而且省工。
我因此建了两间小楼,与月波楼相通。
远远地看去,吞噬山光,无法形容。
夏天适合急雨,有瀑布的声音;冬天适合密雪,有碎玉的声音。
适合弹琴,琴声和畅;适合吟诗,诗韵清绝;适合下围棋,棋子发出XXX的声音。
这都是竹楼的助力。
公务繁忙时,我穿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持一卷《周易》,点燃香烛,静坐消遣世间的烦恼。
在江山之外,只看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等到酒劲过去,茶烟散去,迎接夕阳,迎接XXX,也是滴水穿石的胜景。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寻找古代仁人的心灵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庙堂之上居住时,担忧百姓③不可具状——无法形容④公退之暇,被鹤氅——公务繁忙时,我穿着鹤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A。
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①处江湖之远①然则何时而XXXC。
②竹工破之②子声然D。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微不足道的人,我要归向谁呢?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点燃香烛,静坐消遣世间的烦恼。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岳阳楼记》表现了作者对天下百姓的忧虑和担当,对自己的处境也有些无奈和苦闷;《黄冈新建小竹楼记》则表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自己的境遇有些豁达和释然。
二)甲:唉!我曾经寻找古代仁人的心灵,或许是两者的不同之处,为什么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庙堂之上居住时,担忧百姓;在江湖之远处时,担忧君王。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含答案)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B.C.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二.[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山间之四时也()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7.[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岳阳楼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岳阳楼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③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④,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⑤,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注】①负郭:靠近城市。
①稔:庄稼成熟。
①力未逮:力不从心。
①殁:死亡。
①敛:收敛尸体。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是进.亦忧进:(2)微.斯人微:(3)方.显贵时方:(4)以养济.群族之人济: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3.【甲】文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范仲淹是如何践行自己的政治抱负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五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岳阳楼记》(节选),解答8-11题。
(11分)(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去.国怀乡:②把.酒临风: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殚其.地之出C.然.则何时而乐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理解大全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理解大全一、【甲】嗟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
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①杨万里:南宋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dǐ):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
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
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
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
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
”侂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
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
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
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
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
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岳阳楼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③不可具状具: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A. B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处江湖之远①然则何时而乐耶C.D.②竹工破之②子声丁丁然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译文: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2分)译文: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二)[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
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
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
《岳阳楼记》课内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岳阳楼记》课内课外对比阅读训练附答案(一)(15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
”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B. 或异二者之为或:有时C. 余年来观瀑屡矣屡:多次D. 而游者皆暴日中暴:同“曝”,暴晒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得从容以观B.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游者皆暴日中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公爱之,何不记之D.增其旧制当时建亭者,其仙乎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乙】文第2段作者写“天台”“雁宕”“匡庐”“罗浮”“青田之石门”等瀑布的用意是说明这些瀑布未尝不奇,因为无亭而无法从容地观览,衬托出下文飞泉亭的惬意。
文言文《岳阳楼记》拓展对比阅读练习
译句:(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句:9、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
乙段则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1、A2、(1)涯:边(2)先:在……之前;把……放在前面(3)绝:停止(4)反:通“返”,返回3、(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
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
4、雄伟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为对;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也对。
(六)【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入潭,而如与潭击。
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
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
潭龙窟宅之内,危疑未释。
是时风物倏忽,耳不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
岳阳楼记的课内外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
岳阳楼记的课内外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岳阳楼记的课内外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一」(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注释】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2)前人之述备矣备:(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轻:(4)岁衣缣一匹岁:18.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以养群从之贫者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译文: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21.《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3分)浙江省金华市20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7.(1)通俱,全、皆(2)详尽(3)轻视、看不起(4)每年18.D1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①杰:高大。
②殊:差别。
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67.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①去国怀乡________②长烟一空________③宠辱偕忘________④赣大水西来注北________6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69.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70.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答案】67.国都;全;一起;从西边68.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地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69.迁客骚人的“心”是从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通过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有忧谗畏讥……”他们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以物喜,以己悲”。
与下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
70.语段(二)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语段(二)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
语段(一)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②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③,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④不定。
——王士禛《渔洋山人文略》(节选)(注释)①米家父子: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fú)、米友仁父子。
②太虚:指天空。
③梵声:诵经声。
松杪(miǎo):松树梢。
④演漾:荡漾。
1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沙鸥翔集.集:______(2)郁郁..青青郁郁:______(3)把.酒临风把:______(4)无复..微云点缀无复:______(5)悉.成明霞悉:______1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119.(甲)(乙)两文均描写了______之景,均表达出作者______之情(用原文词语填空)。
120.两选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案】117.(1)停息(2)草木茂盛(3)持,执(4)再也没有(5)全,都118.(1)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2)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119.明丽壮阔快(乐)120.【甲】文先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再由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
【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107.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还乡B.或异.二者之为/渔人甚异.之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民之乐.者D.鸣声上.下/不得而非其上.者10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之:或异二者之.为未之.有也B.以: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C.而:然则何时而.乐耶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其:则忧其.民不得而非其.上者109.下列关于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段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中心。
B.(乙)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C.(丙)段中看出孟子之所以要强调君王要“与民同乐”,是因为统治者自己好“乐”,由己及人,民亦好“乐”,推恩于民,与民同乐,这样天下才会归服,国家才会稳固,这是治国之本。
今天,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为人民服务,就是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D.(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那就是“与民同乐”、“民本”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1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1.拓展探究。
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答案】107.A108.D109.C110.(1)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呢)?(2)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111.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文言文阅读(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②敛棺椁③皆所未具。
公怃④然,即彻⑤宴席,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丧服。
②[赗(fèn g)]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注释:①[缞绖(cuīdié丧事。
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
④[怃(wǔ)]失意。
⑤[彻]通“撤”。
⑥[赒(zhōu)]通“周”,接济。
63.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卒:死B.沙鸥翔集.集:鸟停息在树上C.坐.客感叹有泣下者坐:通“座”D.春和景.明景:景色6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则何时而乐耶公怃然.B.不以.物喜徒以.有先生也C.使毕其.事其.喜洋洋者矣D.古仁人之.心公亟令询之.65.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古仁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达胸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
B.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的语句是:“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C.从表达方式看,甲文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乙文主要运用叙述,两文都表现了范仲淹的“民本”思想。
D.甲文通过一悲一喜的写景对比,为下文议论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乙文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关注民生疾苦、一生坚守“先忧后乐”行为准则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6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67.拓展探究。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请结合选文和当前的干群关系,谈谈你心中的好官形象是怎样的。
【答案】63.D64.B65.A66.(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2)给他丰厚的救济金(把丰厚的救济金提供给他),让他完成丧葬之事。
67.①范仲淹写本文时贬官在外,本可“独善其身”,落得清闲,②却能“先忧后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③我们的政府官员若能都像范公这样,关心民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好官。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