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金融学基础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个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专业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四、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对当代西方各大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金融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拓宽学生视野,为在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原理指导下。

研究和探讨我国新时期的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便于学生学习多种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掌握货币定义、本质、职能及我国人民币制度内容,掌握货币流通的具体形式;熟悉货币形态发展、货币流通形式、货币制度形式;了解货币、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

掌握不同信用形式的特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熟悉利率决定和影响的因素;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历史,了解信贷资金运动过程。

3.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构成,掌握金融市场中不同的金融工具;熟悉金融市场的各种类型;了解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4.掌握金融机构的构成体系,掌握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业务;熟悉我国金融机构构成体系以及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了解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产生、发展历史、了解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措施。

5.掌握货币需求的计算和货币供给的途径,掌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成因、类型、影响以及治理措施;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情况。

6.掌握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熟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了解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

7.熟悉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创新含义;了解中国金融改革状况。

8.了解中国金融安全以及金融风险的控制情况。

(二)能力目标1.能力货币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解释货币的相关现象;2.能力信用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释现代信用相关现象、初步能判断信用工具的价格(利率)趋势;3.能用金融中介机构体系基础知识、形成和发展基本理论系统的解释我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4.能用商业银行的基础理论解释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判断我国商业银行基本类型和组织架构、能初步判断各类商业银行业务得范畴;5.能用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和基本业务知识解释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情况及其业务情况;6.能用金融市场的发展及运作规律分析、解释我国金融市场相关现象;7.能用中央银行的基础理论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地位;能用中央银行的基础理论解释我国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活动;8.能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基本理论解释相关经济现象;9.能用货币政策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货币政策的使用条件、解释我国货币政策运用情况;初步判断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趋势;10.能用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方法进行正确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思政)+教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思政)+教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保险专业、投资理财、金融管理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的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为经济学基础、公司(个人)信贷、金融礼仪、保险(证券)、个人理财、银行柜面业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深入学习各门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掌握一种职业技能,培养经济学思维。

本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三个支柱,一个空间,上有调控,外有扩展”“三个支柱”,是指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

它们支撑整个金融学的三个基本范畴。

“一个空间”,是指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是指政府的货币政策、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宏观金融调控相关的范畴。

2“外有扩展”是指国际金融关系,如国际收支、外汇、汇率等。

3.课程目标3.1总体目标运用所学的金融知识,解决金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面向保险业务员、银行客户经理、债券销售交易员、理赔员、诉讼受理员、理财产品营销员、报单员及各岗位后续的相应晋升岗位。

3.2知识目标(1)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及未来的趋势;了解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掌握货币的概念、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了解信用的起源;掌握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含义;掌握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基本内容。

(3)了解利息的含义与本质,掌握决定利率变化的因素,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金融机构的产生及作用,掌握金融机构三大支柱的特点,并了解其业务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5)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经营原贝!];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尤其是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

(6)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主要业务;熟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了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7)了解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度量指标和货币失衡的治理措施。

(8)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各自的特点和种类。

国际金融标准

国际金融标准

《国际金融》课程标准目录1.课程性质 (2)2.设计思路 (2)3.课程目标 (3)4.课程内容和要求 (4)5.教学条件 (10)6.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 (12)《国际金融》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国际金融》是金融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证券与期货和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限选课程。

具体内容包括: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和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交易业务、外汇风险防范等。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国际金融知识,熟悉国际金融业务流程,也训练出某些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技能,如外汇交易技能、外汇风险规避技能等。

有助提升本专业学生从事国际金融的综合能力,对于交易磋商和报关环节中所涉及的价格核算和进出口收付汇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设计思路国际金融课程定位具有职业与行业定向性,其课程设计理念以涉外金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我校属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体系设置及课程建设应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 1 )职业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互为补充的另一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是培养职业界新技术人才的载体,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不同的职业分工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

( 2 )高技术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人才起点高、规格高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技术原理知识较深厚,前沿性技术了解和掌握程度更高,专业复合性更强。

( 3 )灵活性特征。

高职院校必须讲究灵活性,以适应社会职业变动的局面,应根据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体系及课程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专业和课程。

经过多年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适合地方经济特色、针对我校专科层次授课对象、坚持社会需求与质量保证有机统一、力求体现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思路与途径。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和机构的运作,以及了解金融决策的经济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金融学的核心理论和应用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研究方法;2. 掌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基本运作原理;3. 理解金融决策的机会成本和风险特征;4.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5. 强化金融伦理和风险管理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金融学导论a. 金融学的定义和学科体系b.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概述c. 金融决策的基本原理2. 金融市场a.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b. 金融衍生品市场c. 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d. 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监管3. 金融机构a. 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b. 保险公司和养老金机构c. 投资基金和券商4. 金融决策分析a. 金融决策的主体和目标b. 金融决策的风险特征和效用函数c. 金融决策的时间价值和资本预算5. 金融风险管理a. 金融风险的分类和测量b. 金融风险的管理工具和方法c. 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践和挑战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系统介绍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

2. 实践操作:通过小组项目和模拟交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3. 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实际案例和经验,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项目成果。

2. 期中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金融学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金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择金融领域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

六、参考教材1. 《金融学导论》- Stephen Cecchetti and Kermit Schoenholtz2. 《金融市场与机构》- Frederic Mishkin and Stanley Eakins3. 《金融决策分析》- Charles Moyer, James McGuigan, Ramesh Rao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和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设计思路21世纪是我国经济腾飞发展的时期,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是实施科教兴国,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现代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称为金融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金融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一点金融知识和投资理财知识,培养金融意识,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性质和作用《金融学》性质上属于经济学学科基础课,适用于金保、建行专业。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等章节的学习和介绍,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金融理论和金融机构最基本的运作实务,了解国内外最新的金融理论和金融事件;通过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几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货币理论、信用运动规律及信用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要以《基础会计》、《经济应用数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市场营销学》、《商业银行业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是介绍金融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但同时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所以该课程是理论和技能培养两者并重、相互结合。

三、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空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

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古钱币,养成收藏的好习惯,把握每一个投资的机会。

2、熟悉并掌握银行存款的利息计算及相关规定3、熟悉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结合实际,掌握银行按揭贷款的计算种类与计算方法4、掌握证券投资知识,了解股票、投资基金、国债等信用工具的种类和投资技巧。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金融学基础课程编号:1300015Z课程类别:职业能力必修课适用专业:财金大类专业学时:56学时学分: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财经类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财政金融类专业职业能力必修课程,是学习《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证券投资实务》、《保险实务》等后续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纯理论课程,为金融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基本理论支撑,从而为学生搭建专业理论框架,并培养学生专业思维方法和良好的金融职业素养。

课程以货币资金为主线,围绕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其管理,阐释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和金融调控,使学生系统掌握货币金融问题的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能认识货币金融现象、理解货币金融政策、初步判断货币金融发展趋势。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搭建基本理论框架、落地微观金融机构、解读宏观金融政策”的逻辑,以现代金融从业人员所需基本金融理论基础为线索,以现实经济金融现象为载体,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金融大类专业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兼顾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在纯理论课教学中,保留部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实现基本金融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充分融合,实现基本金融知识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的对接,实现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与主动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并重。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重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金融行业企业基本认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实践教学内容:1.组织学生参观广东省货币博物馆,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钱币、民国时期货币、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人民币、外国货币、现代电子货币等六大系列货币的感性认知,全面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2.利用学院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国际金融业务实训室、证券业务实训室、信贷业务实训室等和学院金融项目中心、国际金融数据分析中心,组织学生模拟金融产品交易,观摩高年级同学仿真实训和真实业务办理,提高学生对金融业务内容和流程的认知能力;3.鼓励学生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传统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金融基础一、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二、前言1.课程性质金融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是学生学习银行相关业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发展、货币制度、货币流通;信用、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信用密不可分的利率;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外汇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及其业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等内容。

2.设计思路三、本课程以引导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按中职生认知特点和所学习的内容, 通过教学、参观、请在商业银行第一线人员来介绍、动手练习掌握操作程序和基本技能, 以现实工作案例和情景结合课堂教学传授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学生学习金融事务专业打下基础,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72节, 其中实践课时为12节。

五、课程目标(一)掌握知识要点目标1、理解和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的发展、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等知识。

2、理解和掌握信用、信用的形式、信用工具、利息、利率等。

3、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作用、特征、构成,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外汇市场的组成及运行机制。

4、理解的掌握目前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状况。

5、理解商业银行性质、职能、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商业银行的信用创收。

6、理解和掌握中央银行、银行监管委员会(局)的性质、职能、业务、货币政策及对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7、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和国际信用等到国际金融问题。

(二)职业能力目标或学习实践的内容1、组织学生到钱币博物馆参观(1)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形式及发展、特点、作用、联系;(2)理解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3)理解货币的产生是金融活动的起点;A、过程:B、从感性上认识各种货币形式发展的特征、局限性;C、到钱币博物馆参观: 要求学生了解各种货币形式的具体种类、特点;D、通过参观实践, 让学生总结发言, 认识理解货币产生发展的必然过程, 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老师概括总结, 加深学生的理解。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6004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经济学(转本)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的基础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经济、金融从业者以及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经济、金融领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鉴于本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所以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单纯以讲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政策相结合,综合运营案例教学法、课程实验法、研讨性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等多种课程教学方式。

课程评价要侧重综合能力的评价,采取理论考核、论文考核部分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方式,构建科学、合理、适用的考核机制。

(三)开发思路按照南京晓庄学院关于“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金融学基础》课程是我院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认识并解释货币金融现象、分析货币金融政策、具备初步判断货币金融发展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融学基础》是在学习《经济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理论应用于实践、强化学生金融意识与实务操作、熟悉金融基本理论而编排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保险理财规划》、《财政与税收》等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今后从事与金融营销相关的工作做好铺垫。

建议课时为48课时。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根据财经类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金融学基础分析和应用的职业技能特点,确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学习项目,见分析表: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货币与信用理论能够运用有关的货币基础知识解释货币的相关现象;认识货币能够运用信用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释现代信用相关现象分析信用相关现象金融市场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融市场与经济的的关系认识金融市场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金融学基础通过学习股票及债券交易的基本程序,能进行简单的模拟操作利用金融市场处理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能掌握金融机构的构成情况,明确不同性质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的特点及其主要业务构成。

熟悉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中央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业务处理金融机构业务处理金融现象会对货币需求的形成过程以及决定因素进行分析认识金融现象会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分析金融现象金融政策能够分析货币政策构成要素的运行机制熟悉金融政策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政策的政策目标金融政策目标分析会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金融政策工具运用国际金融能分析析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进行外汇汇率看的兑换计算熟悉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会分析和判断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分析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业务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能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认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能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金融风险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感受金融风险呼唤金融监管(二)课程目标根据《金融学基础》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掌握货币的各种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及信用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各类信用工具;(2)掌握金融市场的种类、功能及构成;(3)掌握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概念及分类及主要业务处理;(4)掌握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及解释金融现象;(5)掌握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6)掌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外汇汇率看的兑换计算;(7) 掌握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体系的含义与一般构成。

《金融专业认知》课程标准【模板】

《金融专业认知》课程标准【模板】

《金融专业认知》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金融管理修读学期第三学期制订时间2017.08 课程代码322501 课程学时18 课程学分1学分课程类型C类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实习实训课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汪洋合作者审核人丁素坚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属性(单一选项):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金融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入学教育、举办讲座、专业调研、现场教学等形式,使学生认知金融领域的工作内容和基本的业务实践,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求,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的课程开发模式,遵循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专家讲座、专业调研分析、企业走访座谈等方式,在真实的业务情境中感受学习,培养学生对金融管理专业及金融行业的基本认知。

三、课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比较全面地认识金融管理专业学习内容、基本要求、学习手段和方法;了解当前金融市场基本形势与环境,了解我国金融市场的总体情况及相关政策。

2.能力目标:能说出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能通过网络跟踪收集金融产业的相关变化;会根据金融企业的发展态势及用人标准,为自己进行合理的未来规划;会根据金融企业的岗位要求为自己规划近期的学习目标及计划;会撰写专业认知实训报告,格式、内容达标。

3.素质目标:培养和树立学习并从事金融行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关注我国金融市场形势的财经素养,为后续理论、实践课程学习和终身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五、课程整体设计六、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七、课程考核与评价此处应强调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整体性,尽量体现出课程过程性考核目标,体现出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及评价结果。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金融基础》课程基本信息,见表1-1。

2.2.1 课程性质金融基础课程是邮政信息电子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专业体系的规划,“金融基础”是学校邮政信息电子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通过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训,让学生了解并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严厉打击金融行业的违法犯罪行为,协助做好金融理财等管理工作;课程地位重要,理论性比较强昌,因此在学习中应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以发展基础功能作用。

2.2 设计思路本课程学生对象为邮政信息电子化专业二年级学生,根据专业体系规划,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金融服务业的相关工作。

根据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根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的意见基础,以介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目标,以目前经济类实际需要为内容选择为标准,通过由浅入深对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国际金融的介绍,使学生为学习金融专业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侧重点是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体系,开设64课时,4个学分。

3.课程目标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3.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的知识目标是: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他们对金融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信用和金融机构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3.2技能目标通过对金融知识的了解,(1)能够区分各种币种,特别是能够用于国际结算的货币。

如美元、欧元、日元、港元、加元、瑞士法郎等。

(2)能够区分各种票据及贴现的计算。

(3)掌握金融工具交易的方法。

(4)能够区分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以便将来在学习其他专业课时有一个较为理想的基础,或在从事经济工作中会运用这些常识,从而做好我们的工作。

如果将来从事金融工作,则金融基础的学习则更为重要,以便今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农村金融课程标准

农村金融课程标准

农村金融课程标准
农村金融课程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农村金融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农村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理解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农村金融课程的内容包括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产品、农村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知识。

3.教学方法:农村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村金融知识。

4.实践环节:农村金融课程应该包括一定的实践环节,如组织学生到农村金融机构或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农村金融的实际运作,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方式:农村金融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实践环节表现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总的来说,农村金融课程的课程标准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完整版)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完整版)国际金融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国际金融》是我院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

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涉及国际金融专业的课程都是在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国际金融以开放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财务管理、金融营销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1、专业能力(1)能用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知识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2)能用国际储备及其管理的知识分析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问题;(3)能用国际货币体系的知识分析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4)能用外汇及汇率的基本知识读懂汇率报价,判定正确的外汇交易价格;(5)能用汇率制度及外汇管制的相关知识分析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国际化问题;(6)能用外汇交易的基本知识进行即期、远期、套汇、套利、掉期等外汇交易;(7)能运用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进行保值和投机;(8)能运用汇率风险防范的方法设计汇率风险防范方案。

《金融市场学》课程标准

《金融市场学》课程标准

《金融市场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学时:72适用专业:金融与证券、投资与理财1. 概述1.1课程的性质《金融市场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

作为金融与证券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对象是掌握了货币银行学、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金融相关专业学生。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要素如票据、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等的发行和流通,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金融市场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主要金融变量的相互关系,各主体的投资、筹资、套期保值、套利及监管行为,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达到金融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扎实大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根本,与行业企业合作设计与开发,以岗位工作过程与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实训内容,按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的方式编排,全面实行理论与实操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及行动导向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迁移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高标准严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具体的设计理念如下:1、以“岗位”为标准来设计课程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改革以“学科”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建立以“工种”为标准的课程体系,把课程按岗位或工种来分类组织,建立新的课程。

例如,理财规划师在做理财规划方案是,为达到客户的财务目标,会制定相关的投资策略,选择相关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学的客体就是介绍有关的金融产品。

2、践行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培养重点。

传统教学一般都把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分开进行,理论讲理论,实操讲实操作,理论与实操结合程度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在实操中需要什么理论就讲什么理论,使理论与实操对应起来,使理论真正起到指导实操的作用。

2024版《金融学基础》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2024版《金融学基础》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金融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金融意识和风 险意识。
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包括相关学术期刊、金融网站、政策文件等,以辅助学 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
学习资源
提供课程PPT、案例分析、在线测试等学习资源,以满 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02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概述
01 金融市场的定义
《金融学基础》教学 大纲讲课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 货币与货币政策 • 信用与利率 • 金融市场交易工具 • 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金融学基础》课程概述
01 课程性质
《金融学基础》是金融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 学生打下坚实的金融理论基础。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定义、编制目的和重要意义。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详细解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经 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
介绍如何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来了解一国的经 济状况和对外经济关系。
汇率制度类型及特点比较
汇率制度类型
涉及货币的本质、职能,以及中央银行如 何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金融机构及其业务
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 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和服务。
金融风险与管理
包括金融风险的类型、识别、度量和管理 方法。
案例分析讨论
金融市场案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市场案例,如股市崩盘、债券违约等,进行 深入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风险。
货币政策时滞 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 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包括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大数据金融》课程标准

《大数据金融》课程标准

《大数据金融》课程标准是:
•课程定位。

大数据金融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科技应用、金融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与创业创新课程,既高度契合金融业服务经济改革需求,又紧密联系数据科学开展方向。

该课程是探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是一门集金融、金融数据处理及应用等为一体的跨学科课程。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数据金融概述、大数据金融技术、大数据金融业务、大数据金融风险控制、大数据金融案例分析等。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大数据金融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技术,了解大数据金融的风险及其管理,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和风险管理。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 金融学》课程标准

《 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完整)课程编号: 30210课程名称: 金融学开课系: 商学院制订(修订)人:审核人:批准人:2019年月日制(修)订《金融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30210课程名称:金融学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学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开课系:商学院总学时: 48学时周学时: 3学时学分: 3学分二、课程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大学本科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侧重于货币金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力图规范化、准确化、简洁化。

全面、系统掌握货币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金融实践的新形势、新变化,提高运用金融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1)全面、系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要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2)了解金融实践的新形势、新变化,(3)提高运用金融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法建议: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围绕稀缺资源—货币的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货币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经济主体在整个大的经济环境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本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够学习掌握流通中的货币是谁配置的,以及因为货币问题而产生的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主要包括:1.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币材的发展;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掌握货币的定义及货币职能。

2.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了解高利贷的特点及其发展;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理解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

3.了解利息与利率的一般形态;掌握利率的种类与决定;能够计算单利与复利。

4.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掌握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5.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理解金融创新的内容;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三大类业务;掌握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原理;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货币银行学》1、课程编码:0332308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总学时:54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4、学分:3学分5、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6、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三版。

7、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特点:《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8、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金融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机理或规律,并且能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引言、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

10、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2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的含义、功能的变革及对现代金融业的定位,掌握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金融含义的界定二、金融功能的变革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货币概述(6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制度,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货币“质”的规定性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三、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思考题: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第二节货币“量”的规定性一、西方学者的观点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2.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

3.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二、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三、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四、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五、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思考题:1.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3.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4.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贮藏作用有哪些进展?第四节货币制度及其演变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演变二、我国的货币制度三、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四、国际货币制度思考题: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6. 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7. 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8.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9. 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10. 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率(6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信用制度、信用工具及其类型和利息与利率的基础知识,掌握信用的特征、形式和作用及信用、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和现值、终值;理解利息的本质和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二、信用的特征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四、信用的经济职能五、信用风险防范思考题: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发展的?2.试述信用的特征。

3.试述信用的经济职能。

4.试述信用的主要形式。

5.试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6.试述银行信用的特点。

7.试述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及其相互关系。

8.如何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的产生?第二节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四、信用工具的价格五、金融衍生工具思考题:1.什么是信用工具?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要求?2.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它有哪些基本功能?第三节利息和利率一、利息的本质二、利息率及其分类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考题:1.试述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论述。

2.什么是利率?它是如何分类的?3.试述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4.试述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理论。

5.试述利率杠杠的功能。

6.试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第四章金融市场(6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及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特性及理论,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类型及功能,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和证劵投资基金市场的基本知识及理论。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二、金融市场的分类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四、金融市场的功能五、金融市场的发展思考题:1.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外延?它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有什么特性?2.如何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3.金融市场由哪些要素构成?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何?4.试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5.如何理解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第二节货币市场一、短期信贷市场二、同业拆借市场三、商业票据市场四、短期债券市场五、回购市场六、CDs市场思考题: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主要模式?其共同点何在?第三节资本市场一、股票市场二、长期债券市场思考题:1.我国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从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入手,论证稳定股市的政策主张。

3.长期债券市场由哪几部分组成?发展我国长期债券市场你有什么样的建议?第四节其他金融市场一、黄金市场二、外汇市场三、保险市场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五、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六、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思考题:1.我国外汇市场有哪些缺陷?矫正这些缺陷应该采取哪些举措?2.从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入手,预测未来黄金价格变动的趋势。

3.论述我国保险市场高速发展的动因。

4. 比较分析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异同。

5.简述对冲基金的主要特征。

6.简述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

7.各国创业板市场发展采用了哪些模式?第五节国际金融市场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构成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思考题:1.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那些基本条件?2. 简述国际金融市场及其分类。

3. 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它有哪些特点?第六节现代金融市场理论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二、有效市场理论三、资本结构理论四、行为金融理论思考题:试述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四大理论体系。

第五章金融机构(4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演变与现状及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解掌握金融金融机构的含义、分类、功能及各金融机构在机构体系中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

第一节金融机构概述一、金融机构及其功能和类型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思考题:1.试述金融机构的功能。

2.试述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

3.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哪几种制度形式?4.西方国家专业银行的特点是什么?5.什么是投资基金?其组织形式如何?第二节中国的金融机构一、旧中国的金融机构二、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演变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思考题:1.我国的金融机构与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相比较有什么异同?2.试述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世界银行集团三、国际清算银行四、区域性金融机构思考题:1.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各自贷款的特点。

2.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什么?3.亚洲开发银行的主要宗旨是什么?第六章商业银行(6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的基础和发展,重点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主要业务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分析。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三、商业银行的职能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形式思考题:1.当代商业银行是怎样发展而来的?2.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如何?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4.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第二节商业银行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四、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思考题:1.试述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组成。

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三、《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思考题:1.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2.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大小的指标有哪些?3.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变迁。

4.简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5.简述《巴塞尔协议》到《新巴塞尔协议》的修改过程。

第四节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一、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历程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思考题:1.简述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历程。

2.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

3.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4.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的作用与问题。

第七章中央银行(4学时)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和机构设置,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以及其组织形式等基本知识,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的地位、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和金融监管原则,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清算业务,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特殊职能及中央银行开展的特殊金融业务。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要求二、中央银行的发展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思考题:1.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

2.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

3.试述二战后中央银行发生了哪些变化。

4.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独立性问题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思考题:1.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试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资本业务三、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四、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思考题:1.试述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