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简介
沃尔特家族时期
《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元旦,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诞生之初,称为《每日环球纪录报》(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也有资料翻译为《世鉴日报》。1788年1月1日,正式改为如今的名称。约翰·沃尔特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的第一位总编。约翰·沃尔特曾经因为诽谤罪而入狱16个月。然而正是在约翰·沃尔特职掌时期,《泰晤士报》最先将新闻视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作为一张综合性日报,《泰晤士报》关注的领域包括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等,并几乎在每个领域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创立初期,《泰晤士报》都是盈利的,而且利润空间非常之大,几乎没有另外一张报纸能在质量或经济上与之抗衡。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泰晤士报》的从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的收入要高于供职于其他报纸的新闻从业者。 19世纪早期,《泰晤士报》历任三位总编辑约翰·斯托达特、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撒迪厄斯的励精图治,其影响力再次得到增强,尤其是在英国政治和伦敦事务领域。 到1803年沃尔特儿子小沃尔特接手《泰晤士报》时,又进一步扩大该报的报道面,一步步把《泰晤士报》推上了它历史发展的第一次巅峰。这一时期,小沃尔特对《泰晤士报》进行了全面改革:1.在经营方面,该报完全割断和政府的联系,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而充分自立。2.在报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派遣干练的记者奔赴国内外热点地区采访获得许多独家新闻, 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的消息就是由《泰晤士报》抢先报道的。当时《泰晤士报》在国外的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报社的驻外记者常被人们视为第二大使。3在言论方面,它崇尚独立,通过遍布全国的记者网经常了解各基层的情绪和意见作为评论依据,因此逐步成为舆论界的重要力量。4在技术方面,重视新技术,率先采用蒸汽印刷机、轮转印刷机,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经过这些改革《泰晤士报》成了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大报,到1847年小沃尔特去世时,《泰晤士报》的发行量已达三万多份,竟然超过了伦敦其他大报发行量的总和。 《泰晤士报》是第一张拥有驻外记者的报纸,也是第一张派驻战地记者的报纸。W·H·罗素曾经被《泰晤士报》派驻到克里米亚战场,他所撰写的一系列战地报道使他声名远播。 在19世纪的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泰晤士报》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内战中,该报就公开反对蓄奴制。《泰晤士报》会依自己的价值取向而公开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却从不迎合公众的观点。美国总统林肯曾说:“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拥有《泰晤士报》那样强大的力量。” 1847年,约翰·沃尔特第三接任他的父亲称为报纸的发行人。尽管沃尔特家族在政治上越来越保守,《泰晤士报》的言论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然而1850年前后,廉价的“便士报”的迅速崛起对《泰晤士报》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主要威胁主要来自两张成功的廉价报:《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
《泰晤士报》-古老报纸的现代发展
《泰晤士报》:古老报纸的现代发展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在英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三起两落的发展史《泰晤士报》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份报纸,不过其发展的道路非常曲折,其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三次发展的高峰和两次低潮。
《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
这张报纸最初的名称为《每日环球记录报》。
1788年1月1日,正式改为《泰晤士报》。
由于态度公正、消息翔实,特别是对欧洲发生的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报道使该报声名大振,很快成为英国报纸中的翘楚。
1812年,沃尔特二世正式上任,他一面坚持自由、公正的独立办报政策,一面重用优秀的报业人才,由于报道、经营和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到19世纪中期,《泰晤士报》开始走上了它历史发展的第一次巅峰。
该报发行量高达5万份,是当时所有报纸中最高的。
借助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该报在当时世界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美国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前接受采访时说:“《泰晤士报》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报纸,事实上,据我所知,除了密西西比河外,再没有比它更有力量的东西了。
”当时的英国著名首相迪斯雷利也说,英国在各国的首都有两名大使,一名是英国女王派遣的,另一名是《泰晤士报》派遣的。
不过随着19世纪下半期廉价报纸的迅速崛起,《泰晤士报》愈来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由于长期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导致发行量不断下降。
1908年,《泰晤士报》被当时英国最早的报业集团―――北岩报团买下,开始起死回生。
北岩报团的掌门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姆斯沃思,因为创办了《每日邮报》和《每日镜报》等著名报纸,后来被封为北岩勋爵。
他任命道森为主编,全力革新,使《泰晤士报》重有起色,在20世纪初期的国际事务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发行量也由3万份上升到31万份,这是《泰晤士报》的第二次巅峰。
1922年北岩勋爵去世,他的后代把《泰晤士报》卖给了阿斯特家族的约翰・雅各・阿斯特,《泰晤士报》也开始了又一次的衰落。
泰晤士报的历史
泰晤士报的历史《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是英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一向以消息准确、社论严肃闻名。
很长时间内,该报的知名度一直较高。
然而,似大英帝国盛极而衰一样,该报的发展也有高峰有低谷,历经曲折。
在困境面前,该报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积极参与报业竞争,重视市场推广,业绩令人刮目。
(一)广播电视问世后,历史悠久的《泰晤士报》逐渐走入低谷,到了本世纪70年代末期,该报发行骤减,亏损严重。
1981年5月,“传媒大王”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收购了《泰晤士报》。
默多克堪称传媒界奇人。
他从澳大利亚办一份小报起家,并陆续涉足杂志、电视、电影业,逐渐组成新闻集团,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由个人控制的最大的媒介集团,美国《时代周刊》甚至把默多克与比尔·盖茨、克林顿并列为20世纪最后3个世界名人。
默多克的传媒经营无疑是成功的,但物俗至上的观念也使他成为有争议的人物。
在默多克接手《泰晤士报》之后,《泰晤士报》开始注重施展商业手段,在编辑方针、经营策略、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较大调整,既要抑制报纸下滑势头,又要向竞争对手发起挑战,向市场争夺读者。
(二)《泰晤士报》的调整是多方面的,其参与报业市场竞争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报纸价格大幅降低《泰晤士报》的首要竞争方法,就是果断采取大幅降低报价的措施,先是从每份45便士降至30便士。
主要竞争对手《每日电讯报》降价应战,而且认为《泰晤士报》本来已经亏损,降价会加重损失,最终会放弃降价。
但是,《泰晤士报》大胆出击,又再次降价至20便士。
降价措施出台后,发行量大幅增加,沉重打击了《每日电讯报》等主要竞争对手。
降低报价虽然使单份报纸发行收入减少,但是由于发行量翻番,发行总收入并没有减少很多。
而且该报发行量的变化吸引了广告客商的注意,广告投放量大增,广告收入也随之增长了约3倍。
对广告收入占总收入3/4的《泰晤士报》来说,降低报价的效应是令人满意的。
编辑方针有所调整在编辑方针上,《泰晤士报》也做了许多改进。
《泰晤士报》名词解释
《泰晤士报》名词解释
《泰晤士报》(The Times)是英国的一家全国性日报,成立于1785 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该报以报道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新闻为主,同时也涵盖了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科技新闻等多个领域。
《泰晤士报》在英国乃至全球都有广泛的读者群体,被誉为“英国社会的记录者”和“全球新闻业的标杆”。
《泰晤士报》在新闻报道方面一直秉持着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以其高质量的报道和深入的分析而著称。
该报也是英国最早采用现代化印刷技术的报纸之一,其版面设计和印刷质量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数字化时代,《泰晤士报》也积极拓展其在线业务,通过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向全球读者提供及时、全面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精品]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
[精品]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
泰晤士报创办于1785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英语日报之一。
它的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
泰晤士报在新闻报道、评论、分析和评论等方面有着长期的传统,这使得它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和最受信任的媒体之一。
以下是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
1785年,约翰·沃尔特创办了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取得的第一个独家新闻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时的预定日期。
1800年,泰晤士报开始使用打字机,并与Young's Brewery建立了点对点通信系统,使报纸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领先者。
1817年,泰晤士报创办了“墙上股票报价”,这是在欧洲首次使用电报传送股票报价的报纸。
1855年,泰晤士报完成了对奥茨布罗克的收购。
奥茨布罗克在这个时期是英国最大的新闻机构之一。
这使泰晤士报成为了一家由许多小型新闻机构组成的新闻联盟的骨干。
1940年代,泰晤士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英国战争期间主要的反法西斯言论工具。
在此期间,泰晤士报受到政府的广泛支持和政治摆布。
1967年至1974年,泰晤士报的卖点减少,导致其处于亏损状态。
在1974年,泰晤士报采取了一项强有力的策略,对其文章和广告发布涉及的行业进行了分类。
2002年,泰晤士报的网站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网站之一。
在2005年,泰晤士报开始推出博客、聊天和社交网络等新的交互型特征。
2015年,泰晤士报开始涉足视频报道,并将其首个视频系列“未来”推向了社交媒体上。
今天,泰晤士报已经成为新闻、评论和分析等领域的主要人物,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庞大的读者群体。
陈力丹--世界报纸的老大——《泰晤士报》
1803年,与沃尔特同名的次子接掌报纸,不再接受政府津贴,从而《泰晤士报》成为独立报纸。1805年,该报首次出版号外,报道奥地利军队向拿破仑投降的消息。沃尔特二世于1808年试行总编辑制,1817年确立这种制度,任命巴恩斯(T.Barnes)为总编辑。过去由于报纸规模小,报纸所有者(或所有者聘请一个人)同时掌管经营和编务。《泰晤士报》首次实行所有者主管经营、另聘专业人员担任总编辑的制度,这是报业发展的一个新标志,对于报纸编务质量的提高和报业经营的扩大都具有重大意义。
《泰晤士报》的这两任总编辑在编务上经常有创新,但他们的政治、社会发展观总体上是保守的,因而又限制了报纸对国内许多重大事实公正而全面的报道,只是新闻工作追随事实发展的职业本能,迫使该报及时改变立场从而跟上了形势。国际新闻方面,《泰晤士报》的保守态度有时也造成新闻报道的不公正和不全面,例如对美国内战,该报初期支持南方叛乱者,攻击北方的合法政府,因而对于南北双方的情况报道,不可避免地有所曲解。
《泰晤士报》的出现纯属偶然。一家保险公司的老板,因业务逆转而另辟财源,买下一项新式排字机专利。为推广该机而于1785年元旦创办了《每日环球记事报》(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在报纸上做广告,该报头版持续很多年都是广告。在18世纪伦敦的日报中,这家报纸并不显眼。同其他报纸出版人一样,沃尔特当时也接受政府的津贴,不大多,每年300镑。由于他在言论上批评过国王、约克公爵、司法大臣等,因此数次被罚款、监禁和戴枷示众。1788年3月报纸改名《泰晤士报》(the Times)至今。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英国对这方面的新闻需求急遽上升,因为《泰晤士报》在法国有派驻记者,及时报道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从而开始形成良好的声望。
汤姆森旗下的《泰晤士报》面临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而改革的每一步又意味着员工的裁减,罢工事件不断。1978年《泰晤士报》由于职工连续11个月的罢工,使得他无力承受而转手来自澳大利亚的报团业主特.默多克。他同时还接手了《星期日泰晤士报》。为了防止工人因技术革新裁减人而罢工,默多克秘密在伦敦东郊瓦坪建设新式印刷厂。1986年1月25日夜间,默氏将他的新闻集团一举迁出几百年来伦敦报业最集中舰队街,开始在新式印刷厂印刷报纸,告别了铅与火。这一行动引发其他报纸的效仿,导致新的更加激烈的新闻竞争。默多克新闻集团所属的工人从2000人锐减到570人。默氏对报纸版面也进行了改革,使得版面较过去活泼一些,运用相当高级的彩色印刷技术。现在的《泰晤士报》发行量约60万份,虽然远不及英国数百万发行量的大众化报纸,但是对舆论的影响力和声誉,依然居首位。
泰晤士报名词解释
泰晤士报名词解释泰晤士报 (The Times)创刊于1821年8月9日,是英国一份以严肃著称的大型综合性日报。
由伦敦三大主要报团之一的《泰晤士报》公司控股。
以及拥有和经营的上市公司,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发行量超过700万份,读者遍及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是英国和欧洲最大的新闻来源,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报纸之一。
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全球知识产权,融新闻报道、广告销售、出版印刷、网络服务、电视制作、发行传播和公关咨询等业务于一体的国际传媒巨头。
《泰晤士报》的一些内容有时会被其他新闻机构援引,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引用”,而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摘编,这是一种商业使用,因此必须付费。
摘编的具体方式是:在第一段的第二行顶格写上该报社的名称,然后将文章中与该报社相关的信息在下面做一简单介绍,这就是摘编标题;在文章结尾处简单总结该段内容的要点,这就是摘编正文。
如果这一段的内容特别重要,便会采用新闻素材或某些段落整段摘编,在原文后加小标题,如《John R.v.Stokes,Chairman of largest newspaper in the world》,这便是著名的《泰晤士报》大标题法。
同样,如果是新闻通讯,则还需要注明所引用的具体事例。
另外,报纸常在文章中引用数据、表格、图示,或引用新闻背景、情节、甚至细节,这就是报纸中经常使用的新闻辅助性文字,也可以称之为背景新闻。
报纸中使用的具有情节、人物的故事,便是通常意义上的新闻故事。
《泰晤士报》的一些内容有时会被其他新闻机构援引,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引用”,而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摘编,这是一种商业使用,因此必须付费。
摘编的具体方式是:在第一段的第二行顶格写上该报社的名称,然后将文章中与该报社相关的信息在下面做一简单介绍,这就是摘编标题;在文章结尾处简单总结该段内容的要点,这就是摘编正文。
如果这一段的内容特别重要,便会采用新闻素材或某些段落整段摘编,在原文后加小标题,如《John R.v.Stokes,Chairman of largest newspaper in the world》,这便是著名的《泰晤士报》大标题法。
泰晤士报发展历程
《泰晤士报》的发展历史《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日报,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大报,素有消息灵通可靠、言论权威的声望。
该报自1785年创刊以来已经换了五任老板,即连续四代的沃尔特家族目前是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拥有该报。
《泰晤士报》的出现纯属偶然。
创办人约翰.沃尔特原是伦敦的煤炭大王和一家保险公司的老板,因业务逆转而另辟财源,买下一项新式排字机专利。
为推广该机而于1785年元旦创办了《每日环球记事报》,在报纸上做广告,该报头版持续很多年都是广告。
在18世纪伦敦的日报中,这家报纸并不显眼。
同其他报纸出版人一样,沃尔特当时也接受政府的津贴,不大多,每年300镑。
由于他在言论上批评过国王、约克公爵、司法大臣等,因此数次被罚款、监禁和戴枷示众。
1788年3月报纸改名《泰晤士报》至今。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英国对这方面的新闻需求急遽上升,因为《泰晤士报》在法国有派驻记者,及时报道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从而开始形成良好的声望。
1803年,与沃尔特同名的次子接掌报纸,不再接受政府津贴,从而《泰晤士报》成为独立报纸。
1805年,该报首次出版号外,报道奥地利军队向拿破仑投降的消息。
沃尔特二世于1808年试行总编辑制,1817年确立这种制度,任命巴恩斯为总编辑。
过去由于报纸规模小,报纸所有者同时掌管经营和编务。
《泰晤士报》首次实行所有者主管经营、另聘专业人员担任总编辑的制度,这是报业发展的一个新标志,对于报纸编务质量的提高和报业经营的扩大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巴恩斯主持报纸编务的25年间,《泰晤士报》成为英国影响舆论的最大报纸。
从19世纪30年代初起,不论是辉格党还是托利党的内阁,为了赢得舆论而要考虑得到《泰晤士报》的支持,而得到内阁支持对报纸来说当然亦会有好处。
不过这时《泰晤士报》是以舆论界代表的身份与它们合作,它与执政党内阁的关系不完全是依附,相当程度上是互相利用的对等关系,这与最初沃尔特一世接受政府津贴有所不同,反映了英国报刊作为一种行业的社会力量已经形成。
泰晤士报PPT
阿斯特家族时期
• 1922年,约翰· 雅各· 阿斯特从北岩报团手中 收购了《泰晤士报》。30年代是《泰晤士 报》发展史上极不光彩的一段时期,因为 该报秉承“绥靖政策”,公然纵容法西斯 德国的侵略活动。其时,《泰晤士报》的 主编乔治· 杰弗里· 道森和英国首相张伯伦结 成政治同盟,公然支持英国政府的对外政 策。
《泰晤士报》评英伦最差50
• 英超历史上著名的水货悉数入选:泰比、罗克-儒尼奥尔、 雷布罗夫、巴拉班、博加德、杰姆巴、布洛林……就连日 后大放异彩的马特拉齐也未能幸免,意大利人排在第37位, 对他的评语如下:“是的,他赢得了世界杯,但他在古迪 逊公园的表现毫无光彩。”此外,现托特纳姆主帅、荷兰 人马丁-约尔也被选入榜单(第18名),他在球员时代曾 在西布罗姆维奇效力。 • 和以上世界级球星相比,从未在英超出场的李玮锋不但入 选,而且竟然排在第7名的“高位”,《泰晤士报》对李 玮锋的评价充满调侃:“2002年,他和还不算太糟糕的 李铁作为一个奇怪交易的一部分来到古迪逊公园,为什么? 也许因为他是免费的,就像我们花了10多镑买来的中式外 卖里面的大虾。”
THE TIMES
• 特征 • 《泰晤士报》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 “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但纵观其200多年的历史, 可见该报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历史上历次重大 国内及国际事务上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 • 《泰晤士报》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为两部 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一是商业、 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报道风格十分严肃,报道 内容也很详尽。其读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 识界。 • 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后,曾一再强调自己不会干 涉报纸的编辑方针,不降低其历史积淀的品质和风格,但 有指《泰晤士报》仍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编辑风格上,图 片新闻更多,社会新闻的比例在加大;在政治倾向上,出 现了亲美国政府的趋势。
泰晤士报名词解释
泰晤士报名词解释泰晤士报是英国伦敦的一家主要报纸。
它于1835年1月6日正式创刊,是一份历史悠久的周报,同时也是英国三大报之一。
《泰晤士报》现已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读者的世界性报纸。
泰晤士报于1835年创刊,至今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了。
作为英国出版业的“老字号”,《泰晤士报》由私人股份公司于1835年所创办,并在1837年与《每日电讯报》( Daily Telegraph)和《每日镜报》( Daily Mirror)合并,于1851年又把这三家报纸合并为《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是一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主流日报。
它的头版新闻、评论以及外版报道备受各界关注。
英国各大政党均将《泰晤士报》视为其舆论宣传工具。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它也是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泰晤士报是英国最大的报纸,创办于1835年,至今已经有了近200年的历史。
作为英国的第二大报,《泰晤士报》拥有着全球化的影响力,是英国的一张名片。
在2008年,泰晤士报成功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日报。
在2016年12月17日,《泰晤士报》发布了2017年的世界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位居世界第一。
泰晤士报的发行量为7万多份,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
在美国有很多发行点,包括西雅图、洛杉矶等城市。
此外,《泰晤士报》还通过发行网络的方式覆盖全世界,目前发行的渠道包括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菲律宾、波兰、南非、香港、意大利、土耳其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泰晤士报在世界各地拥有庞大的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它拥有超过13亿的订户,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600万的读者。
它是被翻译成37种语言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的报纸,包括有中国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它还拥有包括CNN、 CBS、美国广播公司( ABC)、英国广播公司( BBC)等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合作伙伴,是电视机构重要的新闻来源。
英国主要报刊简介
英国主要报刊简介(一)报纸《泰晤士报》(The times)《泰晤士报》由印刷商约翰·沃尔特(John Walter)于1785年1月1日在伦敦创刊,是英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一向以消息准确、社论严肃闻名,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大报。
直至今天,它仍被认为是英国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份报纸。
原名《每日天下纪闻》(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起改用现名。
该报原属泰晤士报业公司,由于连年亏损,1988年被美籍澳大利亚报业巨头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收购。
《星期日泰晤士报》为《泰晤士报》的周日刊。
《泰晤士报》的销量并不多,但是它不仅蜚声英国报坛,被誉为“最权威性的报纸”,而且在全球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大英百科全书不无吹嘘地称它是“世界第一大报纸”(The First Newspaper in the World)。
这家被西方新闻学者称为“现代新闻事业鼻祖”的报纸,是世界上连续出版的少数报纸之一,其读者对象主要是英国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上层知识分子、企业家和金融界人士,各国外交部和研究机构一般也均有订阅。
《泰晤士报》自称“独立”“客观的报道事实”,实际上长期充当着大英帝国的喉舌,至今在重大的国内外政策方面基本上反映官方意图,“独立”只是一个标志而已。
该报在政治上得罪大错误和污点是20世纪30年代,坚决支持英国政府对纳粹德国的绥靖政策。
当时,英国报纸多数在政治上支持保守党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只有《每日电讯报》等少数报纸反对绥靖政策。
如果说《泰晤士报》同其他报纸一样,主张对德采取绥靖政策还只是一个政治错误的话,那么,该报在德国吞并捷克的苏台地区和吞并奥地利时,竟然发表社论为希特勒的侵略行径辩护,就不能不是严重的污点了。
该报为纳粹侵略者辩护的荒谬言论,不仅在当时及此后受到了各方的严重的指责,而且连该报在1985年庆祝建报200周年特刊(Special Supplement)上,也不得不承认当时的社论是它的“历史上的重大污点”。
京津泰晤士报
发展历程及历任主编
《京津泰晤士报》(Peking and Tientsin Times)的创刊:
京津泰晤士报发刊于1894年3月,开始时是周报,1902年10月1日开始改为日报。创办人是英国人裴令汉 (William Bellingham)。他原先是天津的建筑师,创办这份报纸后任经理和主编(早期的英文报纸一般都是 创办者即第一任主编和经理)。该报虽然表面上是份商业报纸,但接受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的资助,实际上是份半 官方的英国报纸。可以说,天津的英国工部局是准备把该报作为自己的喉舌来扶持的,因为他们看到了英文报纸 作为舆论阵地对西方人以及中国上层人士的巨大影响。
《京津泰晤士报》创刊时是周报,1902年10月1日开始改为日报。该报表面是份商业报纸,但接受天津英国 租界工部局之资助。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看到了英文报纸作为舆论阵地对西方人以及中国上层人士的巨大影响,因 此把该报作为自己的喉舌予以扶持的。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占领天津英国租界,《京津泰晤士报》停刊。
京津泰晤士报
由天津英租界工部局主办的刊报
目录
01 发展历程及历任主编
03 出色报导
02 终刊 04 历史地位
《京津泰晤士报》(Peking and Tientsin Times),又称《天津时报》,创刊于1894年3月,由天津英租 界工部局(设置于天津英租界内的最高行政机构)的支持下创办,是英租界当局的喉舌和对华舆论主要阵地。
历史地位
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外报外刊占据了主要的部分,并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起过不小的作用。 近代天津的《京津泰晤士报》中文版作为一家以外报为后台依托的中文报纸,曾在天津的近现代史上发挥过一定 的舆论影响力。它的中文报纸形态和华人经营服务对象,使其努力贴近读者,具有一定的进步性。1941年12月8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天津的英国租界被日本人占领,《京津泰晤士报》与其他许多在华的英文报刊一样受到压 制,被迫停刊。
泰晤士报名词解释
泰晤士报名词解释《泰晤士报》是英国最早的报纸。
是世界第二大日报,仅次于《每日邮报》,英国的第二大报。
每天销售量在200万份左右,它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
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英国出版量最大的报纸。
指法律或行政机关的规则、制度等。
如国家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法令、条例。
在不同领域可能会出现的专门名词。
如经济学中,法律就是所说的“经济法”,行政法就是“行政法”。
有时也指通过正式立法程序制定并公布,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性文件,如某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暂住证管理办法”。
另外一个是法律解释,指通过一定的渠道来确认或表达法律规范的含义。
法律解释是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立法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1:法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泛指一切社会规范的总和,即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狭义的法律专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
2:命令、政令。
[gPARAGRAPH3],口信、消息等意思。
3:规定、政策。
命令,用于下达给下级的指示。
《唐律疏议》卷十九:“依法无正文者,为敕”。
因此,法律是规定,政策是规定的具体化,有规定的必然有规定的具体化,没有规定的必然是没有规定的具体化。
3:规定、政策。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泛指一切社会规范的总和,即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狭义的法律专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
4:政府。
指依法执掌国家权力、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5:政党。
政党是政治组织,是为了夺取或掌握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特殊的政治集团。
政党是国家机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6:人。
指具有政治权利和政治身份的个人,或者一群人。
7:规定。
规定是指规范性文件的内容,规定是否是法律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
法律是规定,政策是规定的具体化,没有规定的必然是没有规定的具体化。
如果你说的是我们学过的法律,这个可以叫法律解释,一般的在规定后面都有解释。
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的特征
• 《泰晤士报》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 “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但纵观其200多年的历史, 可见该报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历史上历次重大 国内及国际事务上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 • 《泰晤士报》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一是商业、金 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报道风格十分严肃,报道内 容也很详尽。其读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 界。 • 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后,曾一再强调自己不会干涉报 纸的编辑方针,不降低其历史积淀的品质和风格,但有指 《泰晤士报》仍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编辑风格上,图片新 闻更多,社会新闻的比例在加大;在政治倾向上,出现了 亲美国政府的趋势。
阿斯特家族时期
• 1922年,约翰· 雅各· 阿斯特从北岩报团手中收购了《泰晤 士报》。30年代是《泰晤士报》发展史上极不光彩的一段 时期,因为该报秉承“绥靖政策”,公然纵容法西斯德国 的侵略活动。其时,《泰晤士报》的主编乔治· 杰弗里· 道 森和英国首相张伯伦结成政治同盟,公然支持英国政府的 对外政策。
意外收获
• 机房有风险,进入须谨慎 • 在机房制作PPT时请每十分钟将作品存入U盘一 次。 • 当你在网上搜索到一些资料,想要粘贴到PPT时, 你应该先新建一个TXT文本文档,将资料粘贴进 入该文档,再此进行复制,最后粘贴进入PPT • 当你在使用机器时发现电脑主机发出嗒嗒嗒的沙 哑响声,并且电脑提示你内存已超过百分之九十, 请做好准备,你的电脑将在一分钟以内死机。
默多克时期
自《泰晤士报》被传媒大王默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 化就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当时很多英国人担心,《泰晤士报》 将会像默多克先期收购的《太阳报》一样,大肆刊登“丑闻、 半裸女郎照片”,该报总编辑斯托萨德先生等认为,报纸既要 保持传统优势,又要符合当代读者的口味,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在报纸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如今的《泰晤士报》虽然不无 默多克传媒经营手法的痕迹,但是近年来《泰晤士报》的调整, 更多地体现在竞争手段上,而传统风格变化不大,政治性报道 的数量并未减少。 2005年,英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泰晤士报》日均发行量为68.8万份。这一 销量已经是《泰晤士报》近年来最好的发行水平。同属综合性品质报纸的《每 日电讯报》在销量上要高于《泰晤士报》,其日均发行量约为92万份,订户总 数也超过30万。
《泰晤士报》简介
北岩报团时期(第二次巅峰时期) • 发行量由3万份上升到31万份
阿斯特家族时期 • 不光彩的一段时期,秉承“绥靖政策”
罗伊·汤姆森时期 • 经营不佳
默多克时期
• 1981年 • 1200万英镑收购
• 对新的采访和传播技术的采用。 • 在编辑方面,更多地采用彩色报纸和大幅彩 色照片。 • 扩大了报道范围,社会新闻、体育、音乐和 文学等内容也明显增加,吸引更多的年轻读 者。
北岩报团时期第二次巅峰时期?发行量由3万份上升到31万份阿斯特家族时期?不光彩的一段时期秉承绥靖政策罗伊汤姆森时期?经营不佳默多克时期?1981年?1200万英镑收购?对新的采访和传播技术的采用
案例: 英国《泰晤士报》
要点: 1.报刊创立时间及创始人 2.报刊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该报开创了报刊历史的哪几个第一
• 1.在经营方面,割断和政府联系,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
• 2.在报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派遣干练的记 者奔赴国内外热点地区采访获得许多独家新闻。 第一张拥有驻外记者的报纸 第一张派驻战地记者的报纸。
• 3.在言论方面,崇尚独立,通过遍布全国的记者网经常 了解各基层的情绪和意见作为评论依据。
简介
• 1785年 • 约翰·沃尔特 • 《每日环球纪录报》 (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
• 第一个以TIMES命名
约翰·沃尔特时期 • 将新闻视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 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
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
《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日报,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大报,素有消息灵通可靠、言论权威的声望。
该报自1785年创刊以来已经换了五任老板,即连续四代的沃尔特家族目前是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拥有该报。
《泰晤士报》(The Times)发刊于1785年元旦,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也有资料翻译为《世鉴日报》,创办人为印刷商约翰•沃尔特,三年后报名改为《每日环球记录报或泰晤士报》,1788年3月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
该报创刊时并不显眼,但他致力于详尽而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闻,整版刊登国会辩论实况,以及时报道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几年后便成为伦敦第一流的大报。
1803年,与沃尔特同名的次子接掌报纸,不再接受政府津贴,从而《泰晤士报》成为独立报纸。
小沃尔特接手《泰晤士报》时,又进一步扩大该报的报道面,一步步把《泰晤士报》推上了它历史发展的第一次巅峰。
这一时期,小沃尔特对《泰晤士报》进行了全面改革:1.在经营方面,该报完全割断和政府的联系,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而充分自立。
2.在报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派遣干练的记者奔赴国内外热点地区采访获得许多独家新闻, 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的消息就是由《泰晤士报》抢先报道的。
当时《泰晤士报》在国外的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报社的驻外记者常被人们视为第二大使。
3在言论方面,它崇尚独立,通过遍布全国的记者网经常了解各基层的情绪和意见作为评论依据,因此逐步成为舆论界的重要力量。
4在技术方面,重视新技术,率先采用蒸汽印刷机、轮转印刷机,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
经过这些改革《泰晤士报》成了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大报,到1847年小沃尔特去世时,《泰晤士报》的发行量已达三万多份,竟然超过了伦敦其他大报发行量的总和。
1805年,该报首次出版号外,报道奥地利军队向拿破仑投降的消息。
沃尔特二世于1808年试行总编辑制,1817年确立这种制度,任命巴恩斯为总编辑。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是一份全球著名的媒体刊物,
每周发表有关高等教育的文章和研究。
作为学术界和教育从业者们的重要参考,该刊物关注高等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并为读者提供深度分析和启发性观点。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特点之一是其较高的字数要求。
3000字的限制使得文章能够更好地展开论述,为读者提供更
为详尽和细致的内容。
同时,该刊物对于文章内容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禁止出现任何网址、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广告和超链接,这一举措保证了文章的严肃性和学术性。
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上,读者可以了解到全球范围
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和变革趋势。
从大学排名到教育政策,从国际合作到教学质量评估,每一期的副刊都会深入探讨并给予独到的见解。
除了报道新闻和动态,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还会推出
专题文章,列举最佳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
例如,在某一期的副刊中,可以看到有关教育技术的文章,介绍了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改进教学质量;又或者有关国际化教育的文章,介绍了如何进行全球教育合作以及留学生招收和管理的经验分享。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还会邀请一些知名学者和教育专
家发表评论和意见,以及对于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看法。
这些评论和意见通常会引发相关领域内的辩论和讨论,并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总之,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作为一份重要的媒体刊物,为读者提供了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其严格的内容要求和专业的报道,使得其成为学术界和教育从业者们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都可以在该副刊中找到有关高等教育的精彩内容和专业观点。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引言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是英国知名媒体泰晤士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份专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副刊,它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最新的教育动态。
本文将介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历史、主要内容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该副刊的相关信息。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历史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创刊于19世纪末,初期仅为一份名为《高等教育周报》的刊物。
随着社会对于高等教育越来越关注,该副刊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于20世纪初开始更名为《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壮大,该副刊现已成为全球顶级高等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之一。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内容政策动态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详细报道了英国和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政策动向。
无论是学费政策变动、学生贷款制度改革还是教育评估制度的调整,在该副刊中都能找到及时而全面的报道和分析。
学校排名该副刊的另一个重要板块是学校排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每年都会公布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排名,这些排名数据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权威调查和评估的结果。
这些排名数据对于那些希望在国外留学或者寻找学术合作伙伴的学生和教育机构来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高等教育研究除了政策动态和学校排名之外,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还会介绍一些重要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可能涉及教育政策、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读者可以从中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育趋势。
学生生活该副刊不仅关注学术方面的内容,还会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包括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留学经验分享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全面的高等教育信息平台。
获取和使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纸质版和电子版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既有纸质版,也有电子版可供读者获取。
纸质版多数可以在大型书店或者一些大学图书馆中找到。
而电子版可以通过泰晤士报官方网站或者一些在线资源库进行下载和浏览。
订阅与购买为了更方便地获取和使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读者可以考虑订阅该副刊或购买单期刊物。
通过订阅,读者可以定期收到最新一期的副刊,并且享受到优惠价格和额外的服务。
1814年英国泰晤士报发展的启示
1814年英国泰晤士报发展的启示
1814年英国泰晤士报发展的启示,诞生之初,这张报纸的名称是《世鉴日报》改为如今的名称。
他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的第一位总编。
他于1803年辞职,将发行人和总编之职传给了他的儿子小他。
他曾经因为诽谤罪而入狱16个月。
然而正是在他职掌时期,《泰晤士报》最先将新闻视角延伸至的其他欧洲国家。
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泰晤士报》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但纵观其200多年的历史,可见该报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历史上历次重大国内及国际事务上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
《泰晤士报》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一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
报道风格十分严肃,报道内容也很详尽。
其读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收购《泰晤士报》后,曾一再强调自己不会干涉报纸的编辑方针,不降低其历史积淀的品质和风格,但有指《泰晤士报》仍发生了一些变化。
《泰晤士报》的变革及对我国报业的启示
《 晤士报》 泰 的变 革
1 变 革 第 一 .
波— — 编 辑 方 面
非英国籍的编辑 、 记者 。 这些大胆用人的 举措为《 晤士报》 泰 这家百年老报注入了
新鲜的血液。
现任 总编辑 汤姆
森 生 于 16 9 1年 , 是
1 纪 末 2 9世 O 世 纪 初 , 于 受 到 由
《 晤士报》 泰 创刊 27 1 年 以来 的第一位非英
国籍 总 编 辑 。
廉价的 “ 便士 报”
迅 速崛 起的威 胁 ,
《 晤士报 》逐 渐 泰 落伍 ,处 境窘 迫 。
随 后 其 老 板 虽 然
上任后 ,汤姆森
对 报 纸 进 行 了多 方 面 的改 革 。报 纸 的第 一 版 块 ( 闻 和评 论 板 新
时 也是 在 发 展 变 化 当 中 的 ,如何 来 运 用
提供 了丰富 的表现形式和 图式语言 。
各种素材 表现 出中 国文 化的深层 含义 , 要 看合适 不合适 ,是否能为广告的主题 服务 。如 果西方元 素可 以表现 主题 , 为 什 么不能用 ,海纳 百川也 是中国文化 的
的前提下更贴近时代的需要 。 这一形式 , 使得《 泰晤士报》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另 外 , 一 、 二 、 四 、 五还 出 版 周 周 周 周
了《 泰晤士报》 对高端读者市场的竞争力
和影响力 。
《 泰晤士报》 之所 以 2 0多年 富有 声 0 望, 皆是 因为它顺应 时代发展 、 不断追求
发 行 量 和 影 响 力 大
伏 ,负债 累累 , 且
市 场 竞 争 异 常 激
烈。 但对 于默多克 来说 , 竞争即意味着变革中的发展。 他在 多方 面对该报进行调 整 ,向竞争对 手发 起挑 战 , 向市场争夺读者 , 业绩令 人刮 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晤士报》(The Times)是英国的一张综合性全国发行的日报,是一张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报纸。
《泰晤士报》隶属于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
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
《泰晤士报》在英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被鲁伯特·默多克收购之后,有指《泰晤士报》的风格逐渐趋向保守。
《泰晤士报》的英文名称The Times,中文直译过来应该是《时报》。
然而它的译名却变成与读音相近、但毫无关联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样。
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错译保留至今。
现今世界各地有许多名为Times 的报章,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为了区分出来,《泰晤士报》有时被英语使用者称为《伦敦时报》(The London Times)。
《泰晤士报》是世界上第一张以“Times”命名的报纸。
沃尔特家族时期
《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元旦,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
诞生之初,称为《每日环球纪录报》(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也有资料翻译为《世鉴日报》。
1788年1月1日,正式改为如今的名称。
约翰·沃尔特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的第一位总编。
约翰·沃尔特曾经因为诽谤罪而入狱16个月。
然而正是在约翰·沃尔特职掌时期,《泰晤士报》最先将新闻视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
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作为一张综合性日报,《泰晤士报》关注的领域包括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等,并几乎在每个领域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创立初期,《泰晤士报》都是盈利的,而且利润空间非常之大,几乎没有另外一张报纸能在质量或经济上与之抗衡。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泰晤士报》的从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的收入要高于供职于其他报纸的新闻从业者。
19世纪早期,《泰晤士报》历任三位总编辑约翰·斯托达特、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撒迪厄斯的励精图治,其影响力再次得到增强,尤其是在英国政治和伦敦事务领域。
到1803年沃尔特儿子小沃尔特接手《泰晤士报》时,又进一步扩大该报的报道面,一步步把《泰晤士报》推上了它历史发展的第一次巅峰。
这一时期,小沃尔特对《泰晤士报》进行了全面改革:1.在经营方面,该报完全割断和政府的联系,依靠广告和发行收入而充分自立。
2.在报道方面,它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派遣干练的记者奔赴国内外热点地区采访获得许多独家新闻,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的消息就是由《泰晤士报》抢先报道的。
当时《泰晤士报》在国外的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报社的驻外记者常被人们视为第二大使。
3在言论方面,它崇尚独立,通过遍布全国的记者网经常了解各基层的情绪和意见作为评论依据,因此逐步成为舆论界的重要力量。
4在技术方面,重视新技术,率先采用蒸汽印刷机、轮转印刷机,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速度。
经过这些改革《泰晤士报》成了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大报,到1847年小沃尔特去世时,《泰晤士报》的发行量已达三万多份,竟然超过了伦敦其他大报发行量的总和。
《泰晤士报》是第一张拥有驻外记者的报纸,也是第一张派驻战地记者的报纸。
W·H·罗素曾经被《泰晤士报》派驻到克里米亚战场,他所撰写的一系列战地报道使他声名远播。
在19世纪的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泰晤士报》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美国内战中,该报就公开反对蓄奴制。
《泰晤士报》会依自己的价
值取向而公开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却从不迎合公众的观点。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拥有《泰晤士报》那样强大的力量。
”
1847年,约翰·沃尔特第三接任他的父亲称为报纸的发行人。
尽管沃尔特家族在政治上越来越保守,《泰晤士报》的言论却始终保持着独立。
然而1850年前后,廉价的“便士报”的迅速崛起对《泰晤士报》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
主要威胁主要来自两张成功的廉价报:《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
北岩报团时期
1908年,北岩报团取得了该报的所有权,加以革新,使之重有起色。
北岩报团的掌门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姆斯沃思,这个人很有本事,现在英国很有名气的两种小报《每日邮报》和《每日镜报》就是由哈姆斯沃思创办的,后来被封为北岩勋爵。
他任命道森为主编,全力革新,使《泰晤士报》重有起色,发行量由3万份上升到31万份,这是《泰晤士报》的第二次巅峰时期。
阿斯特家族时期
1922年,约翰·雅各·阿斯特从北岩报团手中收购了《泰晤士报》。
30年代是《泰晤士报》发展史上极不光彩的一段时期,因为该报秉承“绥靖政策”,公然纵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活动。
其时,《泰晤士报》的主编乔治·杰弗里·道森和英国首相张伯伦结成政治同盟,公然支持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
罗伊·汤姆森时期
1966年,阿斯特家族将《泰晤士报》出售给来自加拿大的大出版商罗伊·汤姆森。
也正是在这一年,《泰晤士报》开始在报纸的第一版刊登新闻报道(在此之前,《泰晤士报》的第一版一般主要刊登小型的奢侈品广告,对象为英国的富人阶级)。
这时的《泰晤士报》已经不堪重负。
汤姆森本是加拿大人,50年代到英国闯荡,创建了汤姆森集团公司,该公司是二战以后英国最大的报业公司,目前尚拥有五十多家地方日报、五十多家杂志。
尽管由这么大的报团来经营《泰晤士报》但也没能挽救《泰晤士报》。
老汤姆森曾为弥补报纸赤字花掉了80万英镑的家产,老汤姆森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小汤姆森不堪重负,最终将《泰晤士报》以12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传媒大王默多克。
默多克时期
1981年,新闻集团的鲁伯特·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收购了《泰晤士报》。
默多克堪称传媒界奇人,他从澳大利亚办一份小报起家,逐步成为澳大利亚著名报业主,它控制着澳大利亚三分之二的报纸。
1969年进入英国创业,先后买下了《太阳报》、《世界新闻》、《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及其附属的三种周报和《利物浦邮报》等三十多家地方报纸,还有广播电视台,组成了新闻集团,成为目前世界上由个人控制的最大的媒介集团,个人财产已超过110亿美元。
收购《泰晤士报》后,默多克立即撤换了原来的总编辑威廉·李斯·摩格,并委任哈罗德·埃文斯担任新总编。
埃文斯对《泰晤士报》做了较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对新的采访和传播技术的采用以及引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统。
1982年,《泰晤士报》开始采用当时电脑排版和激光照排印刷技术。
这一举动导致《泰晤士报》的一次大幅度裁员,其印刷部门的员工总数从375人缩减到186人。
然而此时记者们还不能直接通过打字输入来撰写稿件。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86年。
在编辑方面,《泰晤士报》力求新颖,注意寻找严肃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更多地采用彩色报纸和大幅彩色照片,总体风格进一步软化,对重要文章
都要求“以跳动的文字抓住读者”。
另外,该报扩大了报道范围,在保持言论、头版头条独家新闻报道这些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社会新闻、体育、音乐和文学等内容也明显增加,目的在于适应青少年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
自《泰晤士报》被传媒大王默多克控股后,《泰晤士报》的变化就一直是个敏感话题。
当时很多英国人担心,《泰晤士报》将会像默多克先期收购的《太阳报》一样,大肆刊登“丑闻、半裸女郎照片”,该报总编辑斯托萨德先生等认为,报纸既要保持传统优势,又要符合当代读者的口味,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在报纸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如今的《泰晤士报》虽然不无默多克传媒经营手法的痕迹,但是近年来《泰晤士报》的调整,更多地体现在竞争手段上,而传统风格变化不大,政治性报道的数量并未减少。
2005年,英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泰晤士报》日均发行量为68.8万份。
这一销量已经是《泰晤士报》近年来最好的发行水平。
同属综合性品质报纸的《每日电讯报》在销量上要高于《泰晤士报》,其日均发行量约为92万份,订户总数也超过30万。
特征
《泰晤士报》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但纵观其200多年的历史,可见该报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历史上历次重大国内及国际事务上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
《泰晤士报》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一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
报道风格十分严肃,报道内容也很详尽。
其读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后,曾一再强调自己不会干涉报纸的编辑方针,不降低其历史积淀的品质和风格,但有指《泰晤士报》仍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编辑风格上,图片新闻更多,社会新闻的比例在加大;在政治倾向上,出现了亲美国政府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