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
企业绩效标准值

企业绩效标准值企业绩效标准值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内所达到的业绩水平,是评价企业绩效优劣的重要指标。
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指导企业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和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首先,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企业的绩效标准值应当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相一致,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绩效评价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避免盲目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了长期发展。
其次,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的实力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在确定绩效标准值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外部因素,以便更加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绩效水平。
另外,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
企业的绩效标准值应当基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水平来确定,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而忽视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否则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在确定企业绩效标准值时,还需要考虑到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绩效标准值所依据的指标应当科学可靠,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被企业实际运用于管理实践中,指导企业的经营和决策。
最后,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员工的积极性和激励机制。
企业的绩效标准值应当与员工的激励机制相结合,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绩效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绩效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员工的积极性和激励机制。
只有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企业才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绩效标准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经济增加值的深度解析

经济增加值的深度解析【摘要】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提出建立健康的央企收入分配秩序。
早在2009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就明确将经济增加值作为我国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2014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再一次明确要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来加强中央企业价值管理。
经济增加值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
文章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从业绩计量指标和管理哲学两个视角深度解析经济增加值,探讨经济增加值在评估企业绩效和提高企业治理效率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目标;经济增加值;业绩计量指标;管理哲学一、引言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以建立健康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国务院国资委在其所监管的所有央企中施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以引导企业进一步做强主业,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又印发《关于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加强中央企业价值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以资本管理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价值管理水平。
该意见提出,要完善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将经济增加值作为主要业绩计量指标,逐步提高其在业绩考核中的权重。
同时建立一套经济增加值诊断体系和监控体系,将经济增加值及其改善值作为央企负责人业绩薪酬核定的重要指标,按照薪酬考核办法确定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薪酬。
从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到价值管理理念,经济增加值的角色实现了一个从业绩计量指标到管理哲学理念的飞跃。
二、文献回顾众所周知,企业目标是通过提高企业价值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的所有业务都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最新完整版).xls

4.5 55.2 96.9 0.3 5.9 8.5
1.9 66.1 99.5
-4 -1 -4.3
0.5 76.2 102.4 -10
-4 -15.7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全国国有企业
12.9 9.5 23.2 10.9 13.2 15
1.5 25.1 0.1 2.7 21.4
50 6.1 145.2 29.1 21.8 0.2
24.6 113.6 16.5
18 4.2
20.6 30.9 87.7 10.2 24.2 39.3
11.5 7.1 21 12 12.6 12.9
10.2 8
5.7
3.8
0.4
-6.4
12.7
7.9
1.2
-6.5
4.9
0.7
-1.5
-4.3
7.5
4
0.4
-5.9
8.3
5.5
0.7
-6.5
1
0.5
0.3
0.1
12.2
7.7
3.4
1.3
0.8
2.5
5.4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一、盈利能力状况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净资产X100%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资本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资本)×100%二、资产质量状况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X100%三、债务风险状况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股东权益总额*100%四、经营增长状况销售(营业)增战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年初所有者权益+年末利润)/年初所有者权益x 100%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五、补充资料存货周转率(次)=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战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不良资产比率(旧制度)(%)=13.33%(即(2亿元/15亿元)*100%)。
意义获利能力就比较适宜。
如果说净资产收益率的年度目标值是2.8%,目前至4月末,净资产收益率为1.6%合理;净资产收益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假定各月净利润均为正数)。
企业绩效评价行业标准值

0.2
11
7
4.2
2.9
0.8
2.4
6.4
12.2
2.8
1.8
1
0.5
9.6
4
-3.4
-8.1
50 5.7 133.3 27 25.4 0.2
55
60
4.2
3
107.7
73
18.6
9.5
35.1
48
1
5
70 1 50 -6.8 60.6 12.2
85 -1.4 27.3 -12.8 73.7
21
20.1 112.7 16.5 21.1
优秀值 良好值 平均值 较低值 较差值
12.3 8.7 19.9 10.4 12.4 13.4
8.8
6
-0.6
-8.8
6.3
4.6
-0.5
-4.3
13.7
8.8
1.2
-5.1
5
1
0.3
-2.3
8.6
4.8
0.2
-9.1
9.8
6.2
1.3
-7.6
1.6 17.9 0.1 4.1 13.7
1.1
0.6
0.4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工业
全行业
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值说明

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值说明一、盈利能力状况:1、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计算公式如下: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2/(本年期初净资产+本年期末净资产)或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2、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
它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3、销售利润率:是指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销售净收入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4、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同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盈余的质量。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
计算公式为: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5、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
该项指标越高,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6、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净利润(即税后利润)与股本(或实收资本,即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资金)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资本收益率= 净利润/股本或平均股本二、资产质量状况:1、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X100%2、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反映公司应收帐款周转速度的比率。
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净赊销值(所有销售收入中赊销的那部分)÷平均应收账款3、不良资产比率:不良资产率是指不良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率。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企业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则是评价企业绩效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企业的绩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应该包括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内部业务绩效以及学习与成长绩效四个方面。
财务绩效是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包括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利用效率、偿债能力等多个方面。
市场绩效则主要关注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包括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顾客满意度等指标。
内部业务绩效主要关注企业内部运营的效率和质量,包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
学习与成长绩效则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员工满意度、企业文化等方面。
其次,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在制定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客观性。
科学性是指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应该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不是主观臆断或盲目模仿他人。
客观性则是指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应该尽可能客观公正,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可信。
只有科学客观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再次,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重点和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确保评价标准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最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制定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变化,原有的绩效评价标准值可能会出现滞后性或不适应性。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绩效评价标准值,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和权重,确保其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综上所述,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是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它应该包括财务绩效、市场绩效、内部业务绩效以及学习与成长绩效四个方面,制定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客观性,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并且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号:国资发评价[2006]157号颁布⽇期:2006-09-12执⾏⽇期:2006-10-12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录第⼀章总则第⼆章评价指标与权重第三章评价标准选择第四章评价计分第五章评价基础数据调整第六章评价⼯作程序第七章评价结果与评价报告第⼋章附则各中央企业:为做好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作,根据《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办法》(国资委令第14号),我们制定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执⾏。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六年九⽉⼗⼆⽇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第⼀章总则第⼀条为规范开展中央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作,有效发挥综合绩效评价⼯作的评判、引导和诊断作⽤,推动企业提⾼经营管理⽔平,根据《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办法》(国资委令第14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条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原则和资本运营特征,以投⼊产出分析为核⼼,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横向对⽐与纵向对⽐互为补充的⽅法,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和努⼒程度,促进企业提⾼市场竞争能⼒。
第三条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制定既符合⾏业实际⼜具有标杆引导性质的评价标准,并运⽤科学的评价计分⽅法,计量企业经营绩效⽔平,以充分体现⾏业之间的差异性,客观反映企业所在⾏业的盈利⽔平和经营环境,准确评判企业的经营成果。
第四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作按照产权管理关系进⾏组织,国资委负责其履⾏出资⼈职责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作,企业集团(总)公司负责其控股⼦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作。
第五条企业年度综合绩效评价⼯作,⼀般结合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核⼯作组织进⾏;企业任期综合绩效评价⼯作,⼀般结合对企业负责⼈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实施。
第⼆章评价指标与权重第六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包括10个大类、48个中类和102个小类(完整版)
行业一级 全国国有企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行业二级 行业三级 行业四级 行业五级 范围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全行业
24.2 31.9
14.2 16.9
6.5 7.8
-0.3 -4.9
-6.3 -18.5
12.8 11.4 20 12.4 14.3 16.9
9.6 7.8 13.8 6.4 10.8 12.8
6.6 5.3 8.9 1.5 6.6 8.3
1.1 0.2 1.2 0.5 1.3 2.3
-5 -4 -3.7 -1.8 -7.2 -5.3
70 2.4 50.4 4.6 59.4 11.2
85 0.2 26.9 -9.5 72 19
20.8 112.9 17.2 22.5 3.8
15.1 108.7 10.5 15.6 3.2
8.6 106.9 6.5 11.1 2.6
-7.2 100.6 -9.6 0.8 2.1
-19.7 95.5 -18.1 -7.9 1.2
1.5 27.2 0.1 4.3 15
1.1 19.7 0.8 3.1 9.9
0.5 12.2 2.3 1.9 4.2
0.4 6.2 5.9 1.2 2.2
0.2 3 9.7 0.5 -6.1
50 6.2 131.3 28.2 28.3 0.2
55 4.5 105.4 22.5 38.6 1
60 3.6 72.3 13.3 49.7 4.9
资本收益率(%) 二、资产质量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不良资产比重(%)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资产现金冋收率(%) 三、债务风险状况 资产负债率(%) 已获利息倍数 速动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带息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比率(%) 四、经营增长状况 销售(营业)增长率(%) 资本保值增长率(%) 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技术投入比率(%) 五、补充资料 存货周转率(次) 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 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经济增加值率(%) EBITDA率(%) 资本积累率(%) 一、盈利能力状况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成本费用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二、资产质量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10.3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小型企业
3.2 62.6 97.1 0.5 6.1 7
1.6 71.7 103.8 -3.3 -1.7 -2
1.2 78.6 114 -5.8 -6.6 -18.5
9.2 5.7 17.2 9.8 10.5
6.3 3.4 12.4 5 6
3.8 2 5.9 0.7 2.4
-3.1 -2.6 -0.1 -0.7 -2.6
60 0.9 69.6 1.6 51.3 5
70 -0.9 45.7 -10 65.6 13.2
85 -4.7 27.2 -17.2 77.6 21
18 109.4 15.8 18.1 2.1
12 105.7 9.9 13 1.8
2.5 103.1 2.5 6.8 1.5
-12.8 96.9 -11.4 -5.3 1.1
17.3 35.2 80.1 8.5 24.5 36.5
10.1 46.3 90.1 4.5 15.3 21.4
4.9 56.1 96.2 1.2 6.7 8.6
2.5 655 101.4 -3.2 0.2 0.3
1.2 72.9 106.2 -5.4 -5.2 -9.2
12.3
8.4
4.5
-1.8
EBITDA率(%) 资本积累率(%) 一、盈利能力状况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成本费用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二、资产质量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不良资产比重(%)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资产现金冋收率(%) 三、债务风险状况 资产负债率(%) 已获利息倍数 速动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带息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比率(%) 四、经营增长状况 销售(营业)增长率(%) 资本保值增长率(%) 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技术投入比率(%) 五、补充资料 存货周转率(次) 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 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经济增加值率(%) EBITDA率(%) 资本积累率(%) 一、盈利能力状况 净资产收益率(%)
全行业 全行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中型企业
8 19.1 11.6 12.1 16
5.2 14 6 8.3 10.8
2.3 7.9 1.7 4 5.4
-1.2 1.8 0.1 -0.1 -3
-4.7 -6.1 -2.7 -10.3 -10.9
1.8 25.7 0.5 3.9 13.4
1.3 16.6 2.2 2.5 8.2
0.8 8.9 3.6 1.5 1.6
85 -1.4 27.3 -12.8 73.7 21
20.1 112.7 16.5 21.1 3.6
13.4 107.4 10.4 15.5 2.5
7 104.8 4.8 10.5 2
-7.6 99.1 -10.6 -2.1 1.6
-20.2 91.8 -18.1 -10.4 0.6
17 33.7 81.4 8.4
-21.8 87.6 -22.3 -15.3 0.3
16 28.9 81.7 5.2 24.3 29.1
8.7 42.7 90.8 2.2 14.9 15.1
11.4
9.1
4.1
-3.3
-10.5
2 17.7 0.3 3.2 6.9
0.8 6.8 3.1 1.1 0.6
0.4 4.1 12.7 0.7 -5.1
0.2 2.7 24.3 0.5 -8.2
50 3.9 137.3 17.1 28.1 0.3
55 2.2 108.5 10.7 40.4 1.8
19.1 111.7 17.6 18.5 3.2
12.7 107.5 10.7 14.2 2.2
6.7 103.6 4.2 7.9 1.9
-14 97.2 -11.8 1.5 1.6
-24.1 89.7 -24.2 -7.4 0.7
16 36.3 80.9 8.8 24.2 31.4
9.1 50 90.5 4.8 14.1 18.9
价标准值
核评价局制定
项目 一、盈利能力状况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成本费用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二、资产质量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不良资产比重(%)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资产现金冋收率(%) 三、债务风险状况 资产负债率(%) 已获利息倍数 速动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带息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比率(%) 四、经营增长状况 销售(营业)增长率(%) 资本保值增长率(%) 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技术投入比率(%) 五、补充资料 存货周转率(次) 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 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经济增加值率(%)
优秀值
良好值
平均值
较低值
较差值
12.3 8.7 19.9 10.4 12.4 13.4
8.8 6.3 13.7 5 8.6 9.8
6 4.6 8.8 1 4.8 6.2
-0.6 -0.5 1.2 0.3 0.2 1.3
-8.8 -4.3 -5.1 -2.3 -9.1 -7.6
1.6 17.9 0.1 4.1 13.7
-12.7 -7.8 -7.9 -3.1 -14.3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工业 煤炭工业 煤炭工业 煤炭工业 煤炭工业 煤炭工业 煤炭工业 煤炭工业 煤炭工业 煤炭工业 煤炭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