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加与减 第1课时 捐书活动 优质教案
北师大数学三上《3捐书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中的第一课《捐书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
2、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连加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两道计算题:107+102=、105+95=2、师:孩子们在王老师的心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有爱心的,相信如果一些孩子没有书看的话,你们一定会献出自己的爱心,发起一次捐书活动,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下面请你们和老师一起走进捐书活动的现场吧?二、新授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这就是捐书活动的现场,下面是对捐书的情况做的一些统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从图表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三年级的捐书情况是这样的三(1)班捐了118本三(2)班捐了104本三(3)班捐了95本师:你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其他小朋友有没有自己的发现呢?生2:从图表中我发现四年级的捐书情况是这样的四(1)班捐了103本四(2)班捐了109本四(3)班捐了98本2、提出问题师:你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能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1:三(1)班与三(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生2:三(2)班与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生3:四(1)班与四(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生4:四(2)班与四(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师:你还想提,那再提一个?生5:四(2)班比三(2)班多捐多少本?生6: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教师适时板书)生7: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教师适时板书)师:刚刚小朋友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那老师也提一个。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捐书活动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捐书数量、总价等。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物操作、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例如:“我们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少本书?”,“这些书的总价是多少?”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捐书活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捐书活动”一课为例。该课程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捐书活动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捐书数量、总价等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自己总结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和步骤。
2.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3.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完成并按时提交。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捐书活动精品教案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
《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
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捐书活动统计表图片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今天,老师来到咱们田家小学,看到咱们田家的校园干净整洁,田家的教室宽敞明亮,田家的老师和蔼可亲,田家的孩子聪明活波,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大家感觉幸福吗?生:幸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捐书活动-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捐书活动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捐书活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题是"捐书活动"。
我们将通过这个活动来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捐书活动的图片,让他们描述一下这些图片。
2. 讲解:然后我给学生们讲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它们。
3. 练习:接着我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加法和减法的公式和一些重要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本书,小红给了他3本书,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本书?答案:小明现在有8本书。
2. 题目:小明有8本书,小红给了他3本书,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本书?答案:小明现在有11本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加法和减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一些复杂的题目中,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会个别辅导他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介绍,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捐书活动"作为教学主题。
这一主题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 捐书活动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捐书活动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捐书活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时,捐书活动。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情景,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加法和减法的问题。
2. 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捐书活动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一个关于捐书活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捐书活动的背景和情景。
2. 讲解加法:我会通过故事中的例子,向学生讲解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加法是求两个数的总和。
3. 讲解减法:我还会通过故事中的例子,向学生讲解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减法是求两个数的差。
4. 练习加法和减法: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些相关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b. 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苹果,请问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答案:a. 小明现在有3 + 2 = 5个苹果。
b. 小明还剩下5 2 = 3个苹果。
a. 学校图书馆原来有200本书,捐书活动后增加了30本书,请问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书?b. 学校图书馆原来有200本书,捐书活动后减少了20本书,请问现在图书馆还剩下多少本书?答案:a. 现在图书馆有200 + 30 = 230本书。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捐书活动》 公开课教案_1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什么意思?
独立思考如何进行计算,并将算法写在答
题纸上。
小组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1)列两个竖式计算。
(2)列一个连加竖式进行计算。
(3)简便算法100+100+100=300
18+4-5=17
300+17=317
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指名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
问题?
4.解决问题三: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
在答题纸上独立进行笔算。
指名板演笔算方法并讲解算理。
5.小结并补充副标题。
6.提问:哪个年级捐的多?多多少本?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用竖式计算。
727+114+86 397+304+120
475+260+149 292+450+108
2.
四、总结收获,升华认知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说明解题思路。
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规范描述计算
过程。
PPT演示简便算法的算
理。
板书:103+109+98
师巡视。
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
共同点?
三位数连加运算需要注
意哪些问题?
指名列式口算并口答。
第1小题引导学生先算
114+86;第4小题引导学
生先算292+108。
第3小题引导学生运用估
算方法准确选择,并理解
“满1000元”的意义。
引导学生对计算方法进
行总结。
板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3单元1捐书活动(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3单元1捐书活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捐书活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能够培养学生们热爱阅读,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个实际情景,就是我们学校要举行一个捐书活动,我们需要把教室里的书整理一下,看看我们一共有多少本书,然后把多余的书捐给其他学校。
2. 例题讲解:我然后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通过加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拿出了一堆书,然后又拿走了一部分,让学生们看清楚,然后我问学生们:“我们一共有多少本书?”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回答出问题。
3. 随堂练习:我在PPT上展示了几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应用。
4. 课堂小结:我在课堂的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小结,让学生们加深了对加减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捐书活动+ 书书= 总书数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运用加减法,计算一下自己的房间一共有多少本书。
答案:请根据自己房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觉得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描述情景时要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情景的真实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 加与减第1课时 捐书活动

三加与减
第1课时捐书活动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运算。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163+248=350+539=43+18+25=
2.口答:下面6个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11810310410995
98
3.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认真学习的。
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
某间学校的小朋友都非常有爱心,他们给希望小学捐了很多书,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捐书活动”的课件,让学生独立观察主题图。
提问:图表中呈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哪个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是比较重要的一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捐书活动∣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捐书活动教学内容:教材P17。
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六一前夕,学校举行了一些活动,图中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这是在进行什么活动吗?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学校正在举行捐书活动。
•从表格中知道,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18本、104本和95本。
•从表格中也可以知道,四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03本、109本和98本。
师: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可以把每个班捐书的数目取整百数或整十数,那么这两个年级捐书的总数都可以用算式100+100+90=290计算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年级捐书的数量都超过了290本。
生2:我们可以把每个年级的三个班捐书的数量分别作比较,三年级(1)班捐的118本比四年级(1)班捐的103本多出了15本;三年级(2)班捐的104本比四年级(2)班捐的109本少5本;三年级(3)班捐的95本比四年级(3)班捐的98本少3本。
这样综合起来看,三年级捐的比四年级捐的还要多15-5-3=7(本),所以三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设计意图:以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会说:•三(1)班和三(2)班共捐书多少本?•三(1)班和三(3)班共捐书多少本?•三(1)班和四(1)班共捐书多少本?•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表格,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课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捐书活动教材分析教材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了两个小学捐书的情况,从而创设出“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列出数学问题,并独立列出算式,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自己尝试算出得数,然后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
教材还提供了三个数连加的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教师要进行格式的指导。
学情分析1、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法运算。
本课正是在两个知识点基础上继续学习的。
2、大部分学生具备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利用旧知,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能独立正确进行计算。
但同样也有部分学生需要进行学习后反复练习才能正确计算。
3、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有较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以及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1、能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及进行简单的估算,说出估算的方法。
2、结合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请教大家,你们愿意帮忙吗?我们数学经常要进行单元考试是不是,这些试卷都我们老师们轮流着自己出,自己印的哦,接下去的这个单元要轮到蓝老师去印试卷,我在想,试卷是每个小朋友都要有一份的,可我不知道我们二年级到底有多少个小朋友,但我知道我们二年级有五个班,你觉得老师大概要印多少份试卷才够呢呢?一、提供材料提出问题1、出示图片:(一堆书)师:这是什么,(书),我们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就举行为贫困地区儿童的捐书活动,这是我们学校四、五、六年级同学捐的课外书,你知道有多少本吗?(学生说)大家都说不出来吧,老师也估不出来,想知道大概有几本吗?那怎么办?蓝老师有办法啊?我去大队部去找一个人!2、看看、说说:找出数学信息结果啊,姜老师给我这样一个东西,(课件出示)出示统计表:航埠小学四、五、六年级捐书活动情况统计)。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3.1 捐书活动》word教案

第三单元 加与减第一课时: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一、 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师:同学们,请大家用竖式计算这两道题。
出示: 135+592= 548+253=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制作笔算:135+592 548+253 1 3 5 5 4 8+ 5 9 2 + 2 5 37 2 7 8 0 1=727=801(停顿)出示答案:师:请核对正确答案,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
在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二)创境激疑 导入新课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播放PPT )以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的情况,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三)自主合作 探究发现三年级捐书情况班级 数量/本三年级(1) 103 三年级(2) 109 三年级(3) 98 四年级捐书情况班级数量/本四年级(1) 118四年级(2) 104四年级(3) 95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1、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请大家试着估一估,哪个年级捐的多?)估算:三年级:120+100+100=320(本)四年级:100+110+100=310(本)3、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列式子,探究可以怎么计算(2)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连加法该如何计算?(3)小组交流并汇报(4)学生汇报:118 +104 +95=317(本)100222+ 95————————317118 + 104 + 95= 222 + 95=317(本)师边板演边讲解:1.个位上8加4再加5,8和4得12,再加5得17,向十位进1。
捐书活动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

捐书活动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节捐书活动【第一课时】捐书活动一、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为了帮助更多的同学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小朋友们举行了“捐书活动”。
(板书:捐书活动)我把这两个年级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
(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活动一: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观察、比较中提取分析必要信息。
)(1)独立观察主题图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三年级1班捐了118本书,三年级2班捐了104本书,三年级3班捐了95本书。
预设2:四年级1班捐了103本书,四年级2班捐了109本书,四年级3班捐了98本书。
(2)分析题意,提出问题①提问:哪个年级的同学捐的书多一些呢?可以怎么比?②提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有关的加法问题吗?预设1:三年级三个班一共捐书多少本?预设2:四年级三个班一共捐书多少本?活动二: 三年级三个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初步感知算式①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算式?118+104+95=②提问:仔细观察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三位数的加法一样吗?不一样在哪?板书:三位数连加,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估一估请大家先估计一下,三年级大约捐了多少本呢?说出你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
把各班捐书的数量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看成正百整十数相加120+100+100=320(3)合作、交流独立计算,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知道了算式的结果。
精编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优质教案第1课时 捐书活动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捐书活动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
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切入: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个班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
老师把这两个班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二、学习新知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
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
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吗?A、三(1)班和三(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B、三(2)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C、三(1)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2、想一想。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列式:118+104+95=(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
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估算。
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在小组里叙述题意,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请你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自己动手做一做,然后与同学交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节捐书活动∣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节捐书活动∣北师大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第1节捐书活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捐书活动的例子,学习整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些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和表达。
为了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捐书活动的实例和相关的练习题,以及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我会向学生介绍捐书活动的背景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捐书活动的过程和意义。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捐书活动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捐书活动,感受到整数加法和减法的需要,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接着,我会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理解和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清晰的文字和图表,展示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并强调它们的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我会设计一些作业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和表达,巩固和加深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学生理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但是在本节课中,我希望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将它们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些实际的捐书活动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捐书活动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捐书活动。
(教材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六一前夕,学校举行了一些活动,图中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这是在进行什么活动吗?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 学校正在举行捐书活动。
• 从表格中知道,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18本、104本和95本。
• 从表格中也可以知道,四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03本、109本和98本。
师: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可以把每个班捐书的数目取整百数或整十数,那么这两个年级捐书的总数都可以用算式100+100+90=290计算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年级捐书的数量都超过了290本。
生2:我们可以把每个年级的三个班捐书的数量分别作比较,三年级(1)班捐的118本比四年级(1)班捐的103本多出了15本;三年级(2)班捐的104本比四年级(2)班捐的109本少5本;三年级(3)班捐的95本比四年级(3)班捐的98本少3本。
这样综合起来看,三年级捐的比四年级捐的还要多15-5-3=7(本),所以三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设计意图:以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说:
• 三(1)班和三(2)班共捐书多少本?
• 三(1)班和三(3)班共捐书多少本?
• 三(1)班和四(1)班共捐书多少本?
• 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 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表格,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
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问题: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次。
生:三(1)班捐书118本,三(2)班捐书104本,三(3)班捐书95本,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怎样列式呢?
生:计算三个班一共捐书多少本,应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
118+104+95。
师:说得对。
老师想先请大家来估计估计,大约会在多少本左右?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因为这三个班捐书的数量都接近100,所以我们就都当作100来计算,100+100+100=300(本),所以三年级捐书的数量应该在300本左右。
师:你能根据估计的结果,算出准确的计算结果吗?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 我会口算,因为118比100多18,所以要加18;104比100多4,所以也要加4;95比100少5,所以是算得多了,就要减5;这样就相当于18+4-5=17,结果应该是300+17=317(本)。
• 我们也可以列竖式笔算,先把118+104算出来是222,再加上95,结果是317本。
竖式计算如下。
• 我们还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写在一起进行计算,如下所示:
• 我们还可以用递等式进行计算,如下所示:
118+104+95
=222+95
=317(本)
师:大家喜欢哪种竖式计算方法呢?为什么你喜欢这种方法?这样写竖式有什么好处呢?
生1:我喜欢把三个数列出来一起加,这样计算更简便。
生2:我喜欢列两个竖式,这样不容易出错。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三年级的捐书情况,现在来看看四年级同学一共捐书多少本,在小组里完整地说说题意,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里叙述题意,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师:经过刚才的计算,到底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呢?与之前我们的估计一样吗?
生:三年级捐书多一些,跟我们估计的情况一样。
【设计意图:用文字完整叙述表格类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在计算前进行估算,让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算法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一步步掌握简便的计算方法。
】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通过解决“捐书活动”中的问题,你学会了什么?
(学会了三位数连加计算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100+100+100=300(本)
18+4-5=17(本)
300+17=317(本)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118+104+95=317(本)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这个问题情境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并能在自主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本课的教学中,学生依靠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方法”的计算顺序。
先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演练,再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这个活动的设计学生能全员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同样是具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