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
四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学习孝道、弟子规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2. 《三字经》:学习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
3. 《百家姓》:学习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千字文》: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论语》:学习孔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对国学经典中的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经典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学经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道德行为: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评价他们践行国学经典的实际情况。
4. 学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学期国学经典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弟子规》的学习,了解孝道和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2. 第3-4周:《三字经》的学习,掌握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历史、地理等知识。
3. 第5-6周:《百家姓》的学习,认识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
4. 第7-8周:《千字文》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
国学教学的实施方案
国学教学的实施方案国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热爱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有效实施国学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课程设置。
国学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当注重系统性和渗透性,可以将国学知识融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中,使学生在学习这些学科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国学知识,增强对国学的兴趣和理解。
此外,还可以开设国学课程,专门传授国学经典,让学生系统学习国学知识。
二、教学方法。
国学教学的实施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学知识。
在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在讨论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在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国学名胜、体验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国学的亲身感受。
三、教材选用。
国学教学的实施需要选用优质的教材,教材内容应当权威、系统、易懂。
教材的编写需要突出国学的特色和精华,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师资队伍建设。
国学教学的实施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国学知识功底,同时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此外,还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国学教学水平,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作为国学教学的主要场所,需要注重国学文化的渗透和传承。
可以在校园建设中融入国学元素,如设置国学角、国学馆等,让学生在校园中处处能感受到国学的魅力。
六、家校合作。
国学教学需要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国学教育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国学教学的实施需要全面、系统地推进,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国学教学,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理解,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学文化融入教学特色与亮点描述语
国学文化融入教学特色与亮点描述语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融入教学特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教育和审美教育三个方面介绍国学文化融入教学的特色与亮点。
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教学特色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语文、历史、文学等学科中,通过选取经典诵读、古文阅读、古代诗词赏析等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论语》、《孙子兵法》等经典著作,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二、德育教育国学文化融入教学的另一个特色是强调德育教育。
国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孔子、孟子等伟大思想家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学习孔子的仁义道德思想,让学生明白仁者爱人,义者行善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人文关怀。
通过学习《弟子规》等经典著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审美教育国学文化融入教学的另一个亮点是强调审美教育。
国学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中国古代音乐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中国书法,让学生领悟书法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舞蹈,让学生领略舞蹈之美,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和身体协调能力。
国学文化融入教学的特色与亮点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教育、德育教育和审美教育三个方面。
通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强调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强调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云创通“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国学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的学科,万物一理贯通。
一个义理,既可以用于修身,亦可以用于治国,还可以处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有极强的实践性。
现今,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打出“国学特色教育”的品牌,使经典国学教育进入课堂。
自此,青青校园内常常响起孩子们的朗朗书声。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德育、语文、历史新教材。
如此一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占50%以上的比重,《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将重新纳入孩子们的课本。
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求使得各校的国学教材层出不穷、遍地开花。
对于学校来说,讲授教师有一定的国学素养,校内有国学氛围,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条件具备的背景下,开展国学教育才有初步的基础。
然而,自古“文史不分家”,经典诵读与中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先贤们用文字或讴歌、或鞭挞,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情感重现和代代相传的警示恒言。
作为教师,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紧接着浮现在脑海中的是文字背后的释义。
随后便开始精心备课。
但是,做到这几步绝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意味着教师已经充分完成了一堂国学课的准备过程,教师不可忽略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进行引导。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促使少年儿童的历史观的形成,是国学诵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少年儿童所处年龄阶段来看,小学生缺乏从古典文学中探寻出历史背景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多查阅资料、多筛选,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进行渗透。
在教授国学知识的同时,将文字的背景用一个个生动、活泼、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让学生随着文字的律动体会数千年前的古人提笔时心中激荡的情怀。
国学课堂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引领和讲解的地方颇多。
教师在授课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引领学生积极思考。
品读圣贤之道,传承国学经典
品读圣贤之道,传承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优秀的传统文化至今都对我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于教育教学工作相协调的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育学生的优秀品质。
基于此,我校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以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为教育主张;以老子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为教育规律,品读圣贤之道,构建了文明向上、尊师重道的阳光校园。
一、传播传统文化,树立正确观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正是其中蕴含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渗透进行的,具有潜移默化性、导向性和暗示性。
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从细微之处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逐渐对学生道德规范、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让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素养。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教育师生凡事要先从自己的身上找不足。
学校采购了《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增广贤文》等书籍,人手一册,供大家学习。
我们把《党章》与传统文化对照着学习,树立担当意识,教育师生要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想法的人。
二、学习传统文化,润泽学生心灵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结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主流,但由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如,有的学生只在乎个人利益,丧失集体主义观念;有的学生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丧失诚信,考试作弊;有的学生不注意言谈举止,丧失个人素养,辱骂师长等,这些问题若是得不到解决,就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为此,我校从一年级学生开始,通过诵读《弟子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从实践过程中评选孝敬之星、劳动之星、读书之星、体育之星。
国学教育在高中中的实践与应用
国学教育在高中中的实践与应用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学教育在高中中的实践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国学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学教育的意义、实践案例和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国学教育在高中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国学教育的意义1.培养文化自信国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从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提高思维品质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思辨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等。
通过研读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充满智慧的思想和观念,激发思考和思维的灵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国学教育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也能够在年轻一代心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国学教育的实践案例1.国学经典诵读高中中,学校可以组织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古文、默诵经典等方式来提高对国学经典的了解和理解。
这种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学经典形成直观的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2.传统文化研究小组学校可以成立传统文化研究小组,由学生自愿参与。
小组成员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国学经典或者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分享。
这样的小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3.主题国学课堂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一些国学的内容和知识。
例如,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增加有关国学经典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的讲授,让学生对国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国学教育的应用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国学教育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播放有关国学经典的视频、音频等资源,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国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浅论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浅论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家国情怀是指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热爱和忠诚,是一种对自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表达。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国学经典、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等方面,探讨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一、国学经典渗透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蕴含了丰富的家国情怀,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与学生分享。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礼乐教育的重视,他认为“不学礼则无以立”,“不学乐则无以居”。
这些言论可以引导学生明白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对家国的敬畏和热爱。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经典著作的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历史故事渗透历史故事是历史文化的衍生物,它既蕴含了时代的精神,也凝聚了历史人物的情怀。
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可以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他的忠诚、爱国精神,激励学生立志报国。
还可以讲述革命先烈如雷锋、焦裕禄等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家国情怀的真正内涵,坚定信仰、勇于奉献、服务人民。
通过历史故事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使他们产生对国家的认同和责任感。
三、传统文化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括诗词、书画、戏曲和传统节日等。
这些文化形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承载了丰富的家国情怀,可以作为历史教学的渗透内容。
教学可以以《离骚》《大风歌》等古代诗词作为素材,让学生了解诗人对国家的赞美和祝福,引导学生珍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还可以通过传统节日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如春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都反映了民族的团结和家国情怀。
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对家国的热爱和珍惜。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7篇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培训心得、培训计划、汇报材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trai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plans, reporting material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学经典教学计划7篇想要今后的教学能顺利的进行,如何写好教学计划就成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教学计划一定要注意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国学经典教学计划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精选15篇)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精选15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在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丰厚孩子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致力于丰富校园文化底蕴,积淀校园文化精神,现总结如下:一、营造活动氛围:1、通过升旗仪式、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渠道努力创设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为各班活动开展情况搭建展示的舞台。
2、各班在教室黑板报开辟“经典名句”、“经典欣赏”等栏目,让学生展示诵读成果。
二、实施活动情况:1、“晨读半小时,日有所诵”。
利用每周语文早读时间,由各班语文教师负责组织,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每周一节课,讲读课堂”。
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在地方课程里安排一节讲读经典课,进行诵读指导、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3、“课前3分钟,学生赛读”。
各班利用每节语文课课前时间灵活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
4、“红领巾广播站,广播诵读”。
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等设施设备的作用,在不影响学生休息的前提下,挖掘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
5、“在家10分钟,亲子诵读”。
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在家和家长一起诵读诵读10-15分钟,作为一项课外阅读任务布置。
三、今后努力方向: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文意的理解把握还不够深入具体;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部分班主任老师的熟悉程度还不够;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未引起足够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
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品国学经典建书香校园”的目标努力奋进。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国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学学生历史文化传承与国学素养教育方案
中学学生历史文化传承与国学素养教育方案近年来,中学学生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学素养教育备受关注。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如何让中学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面对的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学学生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学素养教育方案。
首先,要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中学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起源、发展和辉煌历史,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历史文化研究社团、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学学生了解自己文化根基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设置国学课程,让学生学习、理解和传承经典著作。
同时,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古诗词、书法、礼仪等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然后,要加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学校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节、文化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启发和影响。
此外,要重视经典阅读。
经典是中华文化瑰宝,中学学生应该通过阅读,了解和感悟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学校可以设置经典阅读课程,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著作,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另外,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名人的学习。
中学学生应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著名人物,如孔子、孟子、杜甫、白居易等。
通过学习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成就,中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
要重视体验式教学。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农村实践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国学教育与跨学科教育的融合与拓展
国学教育与跨学科教育的融合与拓展近年来,教育界持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其中国学教育和跨学科教育备受关注。
两者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各具特色,因此许多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将国学教育与跨学科教育进行融合与拓展,以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
本文将探讨这一融合与拓展的意义、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融合与拓展的意义1.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融合国学教育和跨学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智慧思维,而跨学科教育则强调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两者结合可以使学生拥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和能力。
2.培养新时代人才需求融合国学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在中华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同时,社会对于具备国际视野和跨学科背景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将两者融合,可以培养出具备传统文化底蕴和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人才。
3.提升教育质量国学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的融合拓展有助于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跨学科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两者融合可以使教育更加全面、平衡,提供更丰富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二、融合与拓展的方式1.整合教材内容融合国学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整合教材内容。
教师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融入到跨学科课程中,如在语文、历史、艺术等科目中引入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通过详细解读和讨论,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设计跨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是融合国学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从跨学科的角度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设计一个结合传统和现代元素的艺术品,同时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3.开设国学选修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国学选修课程,以满足对国学教育感兴趣的学生需求。
在选修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跨学科内容,深入讲解中国古代文化,引导学生探索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精选5篇)
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精选5篇)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
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
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
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
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总结如下:一、统一思想我们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工作的领导小组,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
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依据上级的总体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
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课程渗透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
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方案
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决定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
这一方案旨在通过学习经典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
2.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研读经典文化,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
国学经典强调人的修养与品德,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
4.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国学经典与音乐、舞蹈、书法等文化艺术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活动内容1. 设置经典课程。
在课表中安排专门的国学经典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论语》、《道德经》、《史记》等经典著作。
2. 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每个学期设立“经典阅读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国学经典作品,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3. 组织演讲比赛。
邀请学生就国学经典主题进行演讲比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4. 举办国学经典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解国学经典的意义和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制作国学经典手工。
组织学生制作经典人物面具、经典场景模型等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 进行国学经典朗诵比赛。
每年举办一次国学经典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传统名篇,体会经典之美。
7. 观看经典电影和纪录片。
安排适当时间观看与国学经典相关的电影和纪录片,增加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8. 组织参观活动。
辅导员带领学生参观与国学经典相关的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9. 开展国学经典文化节。
每年举办一次国学经典文化节,包括演出、展览和主题讲座等活动,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10. 组织国学经典研究社团。
学校成立国学经典研究社团,邀请对国学经典感兴趣的学生一起研究讨论,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
2023国学经典教学计划_1
2023国学经典教学计划2023国学经典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措施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1)每天利用“文学广角”,向学生介绍名言警句增广贤文或诗歌,让学生摘录在读书笔记上,并在晨会时简单地加以介绍,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种类。
教室黑板的左侧,摘录诗文或名言佳句。
黑板右侧摘录是《增广贤文》,教室环境也要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还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2)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
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学生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选姜英秀为班级诵读长,黑板每天更新一个内容,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
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
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进行亲子诵读.。
(3)除了学校安排的阅读课以外,每周固定安排周五的早读为课外阅读交流时间,学生就最近读的《国学经典》中的语段进行交流。
(4)、每月固定时间,组织学生汇报本月的阅读情况,并评选出本月的“阅读之星”,实施奖励措施。
每月一次讲故事比赛,内容为《百篇故事启迪》中所述故事。
(5)、每天的晨会都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读背《增广贤文》《声律启蒙》中的句段,以及古诗。
老师做适当讲解,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6)利用班会开展《增广贤文》和《声律启蒙》古诗词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班主任负责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如何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
如何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1、以活动为载体,搭建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
通过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积淀。
一是要求学生对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调查摸底,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现状,展望未来。
这样的调查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加强基本人文知识训练。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学校的大课堂开设传统文学讲座,内容包括诗词曲赋鉴赏、儒家经典赏析,中国古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国民风民俗研究等。
3、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将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
汉语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简单的几个字不仅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还可以营造优美的意境。
如国画,在寥寥几笔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们可以创造出悠远的意境。
意义:1、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讲究崇尚伦理、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何在历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现代社会内部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教学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为目的的初中学校需要真正保证内部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主要探究对象,分析了在此教学实践落实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真正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
初中思想品德;渗透;传统文化学校内部的教学和实践内容总的来说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成长进步的积淀,各类课程内部的设置和填充,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和完善出来的,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面向现代发展、呈现现代社会实质的客观评价性课程,与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不同,思想品德是通过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于内部呈现的状态和面貌做有效分析,达到对学生启迪、教育的有效效果,真正通过客观存在的现象教育学生良好进步和成长,在现代教学内部,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存在,真正让学生得到了解和熟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育和教学。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1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带着崇敬的心情,我认真学习了《国学经典与教育》,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
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学校国学经典主题活动方案
学校国学经典主题活动方案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加民族凝合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学校国学经典主题活动方案五篇。
欢送阅读参考!学校国学经典主题活动方案1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实力;4、增加对人类文化的酷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加审美实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读、配乐美文观赏、唱诗词。
三、教学打算: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细心打算,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支配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开展的进程中,缔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会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日,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到达“熟读自然成诵”的志向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每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老师要提倡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老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打算,依据打算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舞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参加诵读内容。
语文老师要每天抽查学生,发动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舞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展诗文诵读沟通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造就学生的特性才能。
浅议走进小学课堂的国学经典
浅议走进小学课堂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国学经典蕴含丰富的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华,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走进小学课堂,让国学经典散发出光芒,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瑰宝”,让国学之美植根于他们的心灵,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以课文形式呈现国学经典小学作为儿童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国学经典的教育应该贯穿其中。
教师们可以通过课文的形式,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语文课堂当中。
可以选用一些古诗词或古文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诵读、理解、品味中,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
通过课文的形式呈现,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以“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课文为例,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意义和内涵,让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并通过配合活动、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增强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记忆和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听故事。
教师们可以将国学经典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国学经典的智慧、道理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
可以将孔子的故事编写成童话故事,讲述孔子的仁爱、智慧和勤奋;也可以将《三字经》、《弟子规》中的道理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的人物,引导学生认识国学经典,增强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三、以课外活动形式培养国学经典意识在小学教育中,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国学经典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朗诵比赛、国学经典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国学经典,增强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认识。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参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国学经典在文物、史料中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向往。
四、以家长参与形式夯实国学经典基础家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陪伴者和引导者,他们的参与对于孩子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过历史的长河洗涤,越发令人思考,它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学习《国学经典》(七年级卷)、包括修身励志、写景状物、咏史抒怀、传统节日、情思感悟、哲理寓言、亳韵古风几个部分组成。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学措施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两分钟。
4.给家长发校信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5、每星期一早上老师利用早读时间,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
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
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6、注意学习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五、达到目标本学期学生学习国学达到的目标是: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诵;②能够大体把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③能够试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句意思;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注意积累诗词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
发表时间:2018-06-15T10:40:12.687Z 来源:《中国教师》2018年7月刊作者:杨晓涛
[导读] 系统而有效地让“国学教育融入历史课堂”,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帮助同学们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
杨晓涛甘肃省康乐县虎关初级中学 731500
【摘要】系统而有效地让“国学教育融入历史课堂”,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帮助同学们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
【关健词】国学经典;融入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7-073-01
一、国学教育融入历史课堂的目的
开展“国学教育”,目的在于兴起“继承民族文化精品,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良好风尚,把“国学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
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吸收国学知识。
也为学生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导向,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正确的榜样和典范,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二、国学与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点
千百年来,中华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国学”不仅集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体和推动力量。
“国学”的主体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事准则。
“仁、义、礼、智、信”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国学”精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读熟选诵启蒙经典《老子》《弟子规》《礼记》《左传》四书五经等经典国学篇目。
首先给学生较为充足的自主读与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读出兴趣,为感悟内容和吸收理解打下基础。
这样才能了解历史,更好地学通历史知识和国学文化。
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才能够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系统而有效地让“国学教育融入历史课堂”,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帮助同学们树立爱国报国的思传承国学经典融入历史教学。
三、历史和国学教育的实践
1.历史教学与国学相结合可以指导学生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与自身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引用历史名言进行指导,从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和效仿。
以历史故事的情节为导向。
第一,历史名言。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名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做人做事的精华,丰富自己的人生积淀,打好人生的根基。
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在教学中创设积极的文化氛围,借助历史文化名言的力量熏陶学生情感,让学生与历史对话,与伟人对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等。
名言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制定出人生理想,使理想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并在学生执行目标的具体过程当中,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调整。
第二,历史人物。
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杰出历史人物能够比其他人看得更高更远,他们的思想能够及时且集中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趋势,反映当时条件下人们的某些进步愿望和要求。
如古代的屈原,司马迁,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近现代的林则徐,魏源,邓世昌,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
学生制定自己的目标时,可以借其经验和教训作为自己的借鉴,使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能够与时俱进。
第三,历史故事。
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人们能够从历史上获得直接的行为指导。
历史教学的知识性强,用生动的事实和材料正确引导学生。
如长勺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苏武牧羊,精忠报国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故事。
以史为鉴,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帮助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从更宏观更直接的角度去构建好自己的未来,确定出更加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2.丰富历史国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在学习历史知识和国学经典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特色活动,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如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进行国学经典朗诵会,历史故事演讲会等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待人的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行为举止。
可以采用诸如,小组讨论用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用比赛形式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国学的学习积极性等形式。
3.国学教育实践的成果
通过“国学教育”,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第一,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历史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
第二,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
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共创和谐社会。
第三,提高知识素养。
扩大阅读量,促进初中阶段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
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感悟,感受文史精华,奠定历史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知识储备,从而扎下历史学习水平的厚实功底。
第四,发掘自身潜能。
经典诵读致力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核心的生命潜能,获得坚强的意志力、可贵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第五,推进素质教育。
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通过历史国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历史国学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精彩纷呈的文史艺术、充满智慧且深刻的伦理道德,构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传承好国学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意义是无比深刻的,作用无法来估计。
因为我们只有传承文化、弘扬文化才能留住中华民族的根。
当然,探索的路
上还有不少的困惑和迷茫,但我越来越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的。
我们教育者担负着传承的责任,担负着将国学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
为此,我将不懈努力,争取用传统经典锻造学生更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