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设计
初中中国的地形教案
初中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2. 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了解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的复杂多样性。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准备:1. 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相关图片。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图,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提问:请大家说一下对中国地形的初步印象,有哪些特点?二、讲解(20分钟)1.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2. 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如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等。
3. 讲解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等。
三、互动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地形图,找出中国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和平原。
2. 各组汇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提问:哪位同学能简单概括一下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绘制一张中国地形图,标注出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和平原。
2. 让学生结合地形图,分析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通过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中国地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的地形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
伴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
意,同时与本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目标展示研究目标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明确进修目标,增强进修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高课堂效率。
特征。
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
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力。
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头脑风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地理环境将会是造就学生逆暴怎样的呢?过渡:可以说XXX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向思维能力。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复杂多样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用中国地形图和景观图说出主要山脉和重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和特点,总结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我国主要山脉以及主要地形区分布图,让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方法,提升学生读图用图的水平,引导学生讨论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山脉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学生对各山脉,地形区的空间位置关系的掌握及与各省区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法、观察法、讲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我国的地形特点。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展示黄山的图片(配有解说)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我国哪里的风景?(黄山),美不美?我国还有很多的名山大川,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大家想不想去游玩一下?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在地图上到祖国各地旅游一番。
世界陆地表面有五种地形,我国有哪几种地形呢?请看下图:展示中国各种地形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在我国五种地形都具备,由此能够判断我国地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复杂多样)板书地形复杂多样在各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山地)那么我国有哪些主要山脉呢?展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众多的山脉,它们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也就是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有几种呢?山脉的具体位置你能确定吗?请拿出你手中的中国政区图,跟着老师一起来找找各山脉的位置。
(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实行分组画图比赛,完成后,把两组的“代表作”展示出评分,满分10分) 展示中国政区图,用鼠标点出我国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学生们跟着鼠标在自己手中空白图处,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顺序画出我国主要山脉,注意各山脉所在的省区,画完主要山脉后,师生总结出这些不同走向的山脉,好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构成了地形的骨架,各山脉纵横交织,把我国地表分成若干个地形区,其它地形高原,盆地,平原,丘陵镶嵌其中。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品4篇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
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中国地形》第二课时 详细教案
第二课时地形复杂多样导入:[提问]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提示)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叫地形。
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下面,就让我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我国美丽的风光。
(展示图片)好了,大家都看到了,我国不单地大物博,原来自然风景也是如此秀丽。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要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2)山脉纵横交错。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同学习我国地形的第三大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P23,好了,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观察图2-9 中国地形,从图上找出我国有哪几种地形类型?(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很快就找出来了。
在前面我们讲到的山脉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山地),对。
这时我国五种基本地形具备齐全,那是哪一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呢?哪位同学知道?(如果没学生知道)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地图册P13“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百分比”图,一起来说,(生:山地)占比例最少是(生:丘陵)。
以后上地理多用用地图册,你会发现更多秘密。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步,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第二点)。
请同学们把地图册打开到P11,观察“中国地形”图。
(投影中国地形图)请同学们用彩色笔在P11的地形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然后找出每一级阶梯上有哪些地形区?(要求学生一一记住以下地形区的具体位置)……第一级阶梯上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上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第三级阶梯上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用1分钟时间把各地形区的位置默记在头脑里。
(多媒体展示flash),我们来检查一下,都记住了吗。
各组表现都不错,下面我们进入第三步,学习各地形区的特点。
利用地形图与课本阅读材料相结合,一一理解和掌握各地形区的特点。
2.1中国的地形(2) 教学设计
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并归纳出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3.通过山区发展经济优劣势的学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和位置。
难点:记住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评价任务】
1.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准确找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名称和位置。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准确描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3.能举例说出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劣势,知道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
a
b a
b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特征。
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
收获与反思。
附:板书设计
2.1中国的地形
一、主要地形区名称和位置
二、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特征【教学反思】。
4.2.1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 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云贵高原的气候特点等。
板书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地形知识,以及地形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九.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题目:分析下列地形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案例1:长江中下游平原
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水稻等水田作物的种植。
- 实践拓展:结合实际生活,观察并分析周围地形对交通、建筑、农业等方面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
- 跨学科拓展:结合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探讨地形对生态环境、物种分布、人类文明等方面的影响。
- 小组合作: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地形相关的课题,分工合作,撰写研究报告或制作展示PPT。
-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地形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或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解答:盆地地形对聚落建设有利,资源丰富,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例题4:
题目:分析下列地形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案例1:山地
分析:山地地形起伏大,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形成山风、山谷风等。
解答:山地地形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形成山风、山谷风等。
案例2:平原
分析:平原地形平坦,对气候影响较小,气候相对稳定。
例题3:
题目:分析下列地形对当地聚落建设的影响。
案例1:高原
分析:高原地形海拔较高,气候独特,对聚落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考虑气候、水源等因素。
解答:高原地形对聚落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考虑气候、水源等因素,以适应高原的地形特点。
案例2:盆地
分析: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资源丰富,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解答: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特别是水稻等水田作物的种植。
《地形复杂多样》说课稿
《地形复杂多样》说课稿徐州市西朱中学商伟【课标解读】标准内容: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标准解读:1、从内容要求看,重在要求学生地形的特点。
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至于中国地形的特点对中国的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应略作了解,不作为一个系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2、从过程要求看,突出“两个落实”,一是要落实到图上,位置不找错;二是要落实到纸上,字不写错。
这就要求教师要提供较好的地图以供学生填充。
(这里课件用的是位图,颜色饱满逼真;学案上用的是矢量图(为作者自己用word 画的原创作品),清晰易修改)3、从能力要求看,强调“运用”,既强调了运用地图学习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读图、析图的方法,通过运用中国地形图的学习,学会归纳探究,实现从个别知识向一类知识的迁移。
(当然这个要求也是贯穿于整个《中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分析】教材分成三个层次:一是:通过提供《中国地形图》说明地形的多样。
同时也解决了几大地形区的位置问题。
二是:通过三个阅读材料,说明地形的复杂。
同时也解决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点问题。
三是:通过一个阅读材料,说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由于教材的编写要照顾到全面以及说明顺序问题,所以在理清该部分内容之后,要使教学内容能够更有机的结合,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对教材的说明顺序进行一定的调整,对教材的内容要进行一定的增删。
教材图文并茂,彩版印刷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本次区基本功大赛的内容命题属于常规命题(可以看出不选第一节第一部分而选第一节第二部分是很专业的,因为该部分给予比赛者可发挥的空间更大),但是用七年级同学去上课,这就很有新意了,同时也是给上课教师更大的挑战,挑战也意味着机遇。
首先,我们要比较七、八年级的学生在地理科目的学习上有哪些差异?1、我想最大的差异就是对地理学习方法的掌握。
具体点说就是找图、比图、读图(析图)能力不如八年级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要让同学们过四关(我会找、我会比、我会读、我会想)。
小学六年级地理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教案
小学六年级地理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并理解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2. 掌握中国的主要地形地貌类型;3. 能够描述中国的主要地形地貌特征。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位置的介绍;2. 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3. 中国主要地形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使用地图展示中国的位置,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
2. 学习新知(20分钟)(1)通过图片和幻灯片介绍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包括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湖泊等。
同时,强调中国地貌的多样性给中国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差异。
(2)介绍中国主要的地形地貌类型,如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河流和它们的特点;中国的五大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山脉和大别山脉等。
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活动(30分钟)(1)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地貌类型,利用各种材料(如土、石头、植物等)进行手工模拟,模拟出该地貌的特点。
(2)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猜测地貌类型。
并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地形地貌的理解。
4. 归纳总结(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中国主要地形地貌类型及其特点,并强调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是中国资源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5. 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途径,继续了解中国的其他地形地貌类型,并制作相关的展板、PPT等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提升了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实践活动的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加深对地形地貌类型的印象。
但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参与不积极的情况,需要及时引导和帮助。
此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能够分析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培养观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并通过从地图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为指导现实生活,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打好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培养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同时能够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和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位置,我国地势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地图、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呈现出直观、形象的地理课堂。
2.启发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提出启发式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以得出结论,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讨论,相互补充,解决问题,体现“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
4.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教学地图四、教学过程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这些是古人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成功的阻挡了外敌入侵。
课堂小结对照图5-13《中国的地形》完成下表,以明确本课的重点,复习巩固知识。
第一级阶梯海拔:4000米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分界线第二级阶梯海拔:1000-2000米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昆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分界线第三级阶梯海拔:500米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根据课标要求,历史与社会是以历史和地理为基础,整合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本课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社会这门文科综合课程的特点,突显出人文精神与地理的综合视野。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地形复杂多样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
中国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拓展延伸昆仑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开发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P28)探究结论: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生态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山区开发的不利条件: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自然灾害多发,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开发利用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预防和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土地灾害的发生。
3、调查我们新化主要地形类型,如果你是县长,你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我县经济?分组编写调查报告和可行性报告。
三、自主检测(我过关,我快乐)(一)基础过关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的是我国哪个高原?( C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某某高原 D\云贵高原2、在地形区图中,相对位置排列不正确的是( D )思考回顾完成练习3、读我国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C)A.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B.塔里木盆地、某某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D.某某高原、某某盆地、云贵高原(二)拓展提升连线一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风吹来的高原”某某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黄土高原“见面容易,拉拉手难”地表坦荡云贵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地表沟壑纵横连线二塔里木盆地“聚宝盆”“紫色盆地”准噶尔盆地我国最大盆地,石油天然气丰富我国最湿润的盆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地形复杂多样》教案
+第一节地形与地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2、指图说明并识记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名称及位置。
3、了解相关地形区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对话了解我国地形大致特点。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谈论“过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通过对有关对家乡的关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
2、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3、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了解相关地形区的特点。
2、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2.1复杂多样的地形(课标解读)
《复杂多样的地形》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运用各种地图,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因地制宜。
2.活动建议:通过分析各种地图,掌握我国各种地形的位置,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利用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破解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之谜,了解历史地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通过学生对家乡的亲身体验与图片提示,分析山区的优劣,由此理解地理环境能够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二、课标解读(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教学目标的陈述依据包括:课标、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用书)、教学内容及学情依据一:《课程标准》。
第一,摘录相关内容。
本课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地形》,课标与本课相符的内容有“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整条课标)第二,确定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知识名词和行为动词。
本条课标中知识名词有: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行为动词包括描述(知识性目标)、了解(知识性目标)。
第三,分解知识。
将能够分解的知识名词和行为动词分解。
“自然环境”可分解为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可分解为中国的人口、民族、东西部差异等人文环境。
“描述”分解为描述某项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等。
“了解”分解为理解领悟中国的环境特征及其造成的影响。
依据二:本单元教学要求。
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描述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分析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描述地形名称及位置、分析地势特点不得不借助各种地图,以明晰化状态呈现给学生。
分析我国地形地势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就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呈现,明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依据三:教学内容及学情。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个体进行完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生长。
基于此,本课结合教学内容,着力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陈述教学目标。
(二)陈述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本课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弹性确立目标。
复杂多样的地形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1
2
7
14
11
4
3
12
8
13
9
10 16
6
15
5
四大高原
3
2
1
4
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 但边缘处比较陡峭。
三大平原
3
2
1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较缓
三大丘陵
1 2
3
丘陵: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较缓。
山
杂
26%
山地
区
多
样
10%
丘陵
33%
广
大
12%
19%
平原
盆地
不同的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一般地说: • 地势较低较平的平原、盆地
——种植业较为发达 • 山区
——林业比较发达 • 高原
——畜牧业较为发达 • 沿河湖、海边地区
——水产业比较发达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江河总是往 东流?
• 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
山脉
五 平原 种 高原 地 形 丘陵
盆地
山地呈长条状延伸,海拔 一般在500米以上。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
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 但边缘出比较陡峭。
相对高度100米以下, 地势起伏和缓。
四周被群山环绕。
地形类型 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
五类地形比较表
•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 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杨慎《临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重点难点预设重点:通过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地形的分布位置,掌握不同代表地形的基本特点;难点:学生地形认知观的塑造以及现实中对不同地形的判断与应用。
学习目标设定(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分布及特征,归纳出我国地形的特点;2.了解山区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2.通过探究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开发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的基本观念。
教学策略设计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
方式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探究法。
教学结构流程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五幅地形的基本类型代表图片,让学生读图分析,回答各图片分别代表什么地形,并阐述判断依据。
【评价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摸清了学生对地形的知识储备程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主要内容】1.通过“高原特征连一连”、“盆地特征连一连”、“平原特征连一连”环节,巩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地形特征。
2.在《地理填充图册》12页读图填充,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3.多媒体展示我国三级阶梯的界限,让学生读图,找出图中山脉东西、南北两侧分别是哪些地形区?【评价反馈】1.学生回答迅速、准确,通过连线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2.有利于让学生巩固主要地形区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当堂知识当堂检测,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3.通过查找山脉东西、南北两侧的地形区,让学生明白这些山脉是地形区的分界线。
【主要内容】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本课时所学内容相应的练习。
【精】《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掌握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通过读图分析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填图、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在地图上的分布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难点】1.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势2.识记我国主要的山脉及两侧的地形区【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填图、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古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浙水,浪花淘尽英雄;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古诗词中经常会提到我国的大河都是向东流,这也体现了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中国的地形。
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地势西高东低多媒体展示我国沿北纬32度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探究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的地势大致可以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海拔大概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学生读图析图自主完成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学生结合教材31页活动1,在图2-21中勾画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在相应位置标出具体山脉的名称。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有何影响?2.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有何影响?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变化吗?有何利用价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和学生一起分析。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年级《中国地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我国主要丘陵的分布。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记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分布
难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将中国主要的山脉名称填写到下图
二、中国的地形单元(名称填在上图)
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4、三大丘陵
5、山区面积广大我国的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与平原相比,山区的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但山区在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方面有优势。
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等。
三、中国的地势(读P30)
1、我国地势特点:西东,呈状分布
2、我国三级阶梯概况
3、我们山东潍坊位于第阶梯。
【探究活动】
1、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和东西交通产生什么影响?
2、河流从高一阶梯流向低一阶梯时,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巩固练习】
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A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B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
C 西高东低、呈直线倾斜
D 东高西低、呈直线倾斜
2、位于第一阶梯上的高原是:()
A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3、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A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教学设计——张瑞雪
教学背景
本教学设计适用教材为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对象为13-14岁城市学生,在“将互联网应用于教学”的探索实践中酝酿产生。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为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中“地形复杂多样”这一框题。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
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
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
中国的地形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
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这一节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
重要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的地势特点以及纵横交错的山脉,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而本节将要学习的“地形复杂多样”这一框题的内容涉及中国地形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学好它对于学生全面、正确掌握中国地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示意图
地势西高东低
中国的地形山脉纵横交错
地形复杂多样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河流
2、教学内容
?中国主要地形区
?①、四大高原
?②、四大盆地
?③、三大平原
?④、三大丘陵
?山区面积广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地图,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能结合自
己的认知,谈谈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扬长避短,发展山区经济。
?过程与方法:借助互联网、白板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教学的容量,通过地图、图表掌握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空间分布情况,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应如何因
地制宜发展山区经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地形的教学,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越、
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难点:各地形区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中学生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生好奇、好动、好表现,从生理上来看,青
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被肯定,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一方
面用生动直观的地图、图片、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给他们主动学习,大胆展示的机
会。
而且对于中国主要地形区,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这为本课内容的教学奠定
良好基础,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知识储备,顺利达成本课学习目标。
三、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教法。
让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合作。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图不离手”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
同过大量清晰的地图培养他们读图分析的能力。
?学法: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预习、如何抓住课本中心内容、如何做笔记、怎样研读地图、怎样巩固记忆以及清晰表达个人观点、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技能。
四、教学流程
?1、导言:在导言中对前面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衔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连续性,以简洁的语言导入新课,展开本节课的课堂教学。
?2、新课讲授
?①、请学生一一讲解中国主要地形区名称;由学生通过互联网即时搜索大量图片、视频,分析、了解各地形区主要特点;在地图上指出各地形区具体位置并及时巩固、
记忆、检测。
?②、借助中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了解我国地形的另一个特征——山区面积广大。
(在互联网中搜索关于“山区”的概念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
)?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势、劣势,并指导学生探究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山区经济。
(在互联网中搜索关于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经济的成功案例。
)?④、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27页活动题1、2、3、4、5。
?⑤、课堂小结
?请同学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记忆,为后续的中国气候部分教学内容作好铺垫,使教学活动得以延续。
老师对小组学习
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先进,促进后进。
五、教学反思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现在的地理课堂已和互联网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我们每节课必用的教学手段。
尤其是对于地理学科,网络有不可替代的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比如网络中海量的优美、精致的地理图片;摄影;图文并茂、丰富真实的地理行摄博客;各种类
型的地图;无所不有的地理知识介绍等等,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地理世界,给学生提供了汲取地理养份的饕餮盛宴!
在本节课中,我们在网络中搜索了中国各种地形区,比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
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塔里木盆地、东南丘陵、秦岭、横断山脉等等的代表性
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既对各种地形区的特点有了丰富、感性认识,又自然而然产生对祖国美
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并且这种方式非常适合13、14岁的初中生,能收到很好的教
学效果。
另外,凡是需要拓展的地理知识或其他相关知识,我们都可以立即在网络中搜索出来供
学生学习。
比如,关于“山区”的概念课本中没有专门介绍,只是简单提及,学生对此没有
了解,而我从网络中搜出的答案就非常明白、简洁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快速、高效的掌握了新知识、开阔了视野。
总之,因为使用了网络教学,老师的教学更轻松、更开放、更高效,学生的学习也同样
更有成效,而且能培养他们主动的学习能力,获取课本中没有的知识。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更紧密地结合网络,构建一个更现代、更具活力的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