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合集下载

2024年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2024年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2024年消毒灭菌隔离制度2024年,全球面临着一场新的大流行病,这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后来被命名为X病毒。

为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各国政府纷纷实施了一系列消毒灭菌隔离措施。

本文将对2024年消毒灭菌隔离制度进行详细描述。

一、医护人员的角色在2024年的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下,医护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是一线战斗人员,担负着保护公众健康的责任。

医护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培训,掌握相关的消毒灭菌知识和防护措施。

他们需要遵循一系列卫生标准,包括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频繁洗手、遵循隔离措施等。

二、公共场所的消毒措施公共场所是疫情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在2024年的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下,公共场所的消毒措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街道、公园、商场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地方,将定期进行消毒清洁。

公共交通工具也将加强消毒工作,每次乘客下车后,座位、扶手等接触面将被彻底消毒。

此外,公共场所也会配置更多的洗手间、消毒液等设施,方便公众进行个人卫生和消毒。

三、个人卫生和消毒个人卫生和消毒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

在2024年的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下,公众将被教育和引导正确的个人卫生和消毒方法。

每个人都要遵循常规的健康习惯,如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避免接触眼、鼻、口等黏膜部位。

此外,公众还将被鼓励使用消毒液、消毒纸巾等进行个人物品和常用物品的消毒。

四、隔离措施隔离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2024年的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下,出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将立即进行隔离。

疑似病例将被送往指定的隔离点进行观察和确诊,确诊病例将被送往专门的隔离医院进行治疗。

此外,密切接触者也将被隔离观察,以防止病毒传播。

五、消毒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在2024年的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下,将广泛应用各种消毒设备和技术来加强消毒工作。

首先,消毒设备将得到升级,包括消毒柜、消毒门、消毒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对衣物、物品进行高效消毒。

其次,各种消毒技术也将被广泛应用,例如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电解水消毒等。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四篇)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四篇)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科室根据____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及附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消毒灭菌与隔离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制度:1、执行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____、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严格执行注射、穿刺和采血用具一人一用一灭菌,一般诊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2、医务人员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无菌包的使用和戴无菌手套、取用无菌溶液等基本操作技能,并保证无菌操作技术的效果。

3、医院一次____用后及污物、污水必须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后销毁。

一次性使用医疗无菌器具的使用、保管、用后处理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隔离制度: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在实处。

具体要(1)严格传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放置。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

(3)感染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安置。

(4)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5)可疑感染病人必须单间隔离。

(6)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病人。

(7)成人与婴幼儿感染病人分别放置。

5接触隔离使用橙色隔离标记。

6呼吸道隔离使用蓝色隔离标记。

7肠道隔离使用棕色隔离标记。

8血液一体液隔离使用红色隔离标记。

9严格隔离。

使用黄色隔离标记。

10引流物分泌物隔离。

使用绿色隔离标记。

一般诊疗用品包括。

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氧气湿化瓶、氧气面罩等。

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有污染时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

有血迹可用____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____分钟后再清洗。

听诊器可用乙醇擦拭消毒。

其它物品可用____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____分钟后用清水洗净送高压或其它方法处理。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二)是指根据疾病防控的需要,针对患者、病原体以及医疗设备、用品等物品的消毒灭菌和隔离管理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一、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灭菌原则。

按照卫健委《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好手卫生和职业防护。

二、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根据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分别选择灭菌、高水平、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内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2%戊二醛浸泡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四、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其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五、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暖箱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存放。

湿化液应为灭菌水,湿化瓶每日更换并消毒。

监护仪器设备、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消毒或更换。

六、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七、抽出的药液、加药后的静脉液体应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八、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类感染患者同室安置。

诊疗、护理操作应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同一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应按从患者清洁到污染部位的顺序进行。

九、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从厕所或专用水池排入下水道。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7篇)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7篇)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1.医院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等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____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材和用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各类灭菌的无菌容器、无菌包、器械包等要有明显的灭菌日期标识,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封闭保存在无菌物品柜,一旦污染应再次灭菌。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

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____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

严禁使用过期物品。

5.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消毒液定期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6.常用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

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及袖带保持清洁,袖带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随时清洗消毒,扎脉带、火罐一人一用,用后____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耐高温的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用____mg/l含氯消毒液浸泡____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体温表用____%过氧乙酸浸泡三步法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吸引器、雾化器等工具,耐高温的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在____mg/l含氯消毒液浸泡____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掌握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方法(如口罩、手套、帽子、眼罩、面罩、隔离衣、防护衣等)。

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保证洗手和手消毒效果。

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二、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达到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达到消毒要求。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一人一用一灭菌。

三、各科室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和消毒措施。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殊感染病人做到相应隔离措施,并设有隔离标志。

高危险区域各相关科室、部门实行区域隔离管理。

内部布局明确划分为“三区”、“两通道”及“两缓冲”。

四、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

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定期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更换消毒剂时,对容器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五、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注明日期、时间、责任人,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备种溶酶(无菌稀释液等)注明开启日期、时间、责任人、用途,尽量使用小包装,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六、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标明开启日期、时间、责任人,在24小时内使用;如果无菌包被医务人员多次接触可能存在污染,重新消毒。

尽量使用小包装。

用过的物品与末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使用过期无菌物品。

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严禁重复使用。

复洗复消复用的物品,消毒灭菌时以物品的最小配置单位进行包装。

八、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器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消毒器材等,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瓶中用无菌水。

九、治疗车上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十、需行行手术的患者,术前做有关传染病筛查,手术单上注明感染情况。

传染病患者或者其他需要隔离患者的手术在隔离手术间进行。

十一、病房做好通风换气,每日2次,每次大于30分钟,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医院消毒灭菌清洁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清洁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清洁隔离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被阮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进行灭菌处理。

选用的消毒剂应取得国家相关部门的合格证件。

4、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

湿化水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病室应开窗通风换气,每日2~3次,每次20min~30min;或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日至少2次,每次30min;遇有熏染流行、暴发时增加消毒次数及延长消毒时间。

6、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物,再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

重点科室地面、物体表面每天进行消毒,遇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洗净、消毒,再晾干备用。

7、患者床单元每日清洁消毒,抹布一床一用一换;间接接触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一人一用一换;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床隔帘、床垫等定期清洁消毒,遇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卫生室医疗消毒隔离制度

卫生室医疗消毒隔离制度

卫生室医疗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卫生室实际情况,制定本医疗消毒隔离制度。

二、消毒管理组织与职责1. 成立消毒管理组织,由卫生室主任、护士长、消毒员及相关人员组成。

2. 卫生室主任负责消毒隔离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3. 护士长负责监督和管理消毒隔离工作的实施,对消毒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4. 消毒员负责日常的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

三、消毒与灭菌1. 消毒方法(1)耐湿热物品:首选物理灭菌法,如压力蒸气灭菌、干热灭菌等。

(2)不耐湿热物品:选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等。

(3)特殊物品:如内窥镜、精密仪器等,根据物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2. 消毒频次(1)诊疗器械、物品:每次使用后进行消毒或灭菌。

(2)环境、物体表面: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3)空气:每日开窗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3. 消毒记录(1)消毒员应做好消毒记录,记录消毒时间、地点、物品名称、消毒方法、消毒剂浓度等信息。

(2)记录应真实、完整、清晰,便于查阅和追溯。

四、隔离措施1. 按照疾病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对患者进行分区管理,如传染病区、普通病区等。

2. 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如隔离衣、口罩、手套等,防止交叉感染。

3.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加强入口管理等。

五、洗手与个人防护1.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操作前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2. 医务人员应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必要时穿戴隔离衣、手套等。

3. 医务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染发,不得佩戴戒指、耳环等饰品。

六、环境与物品管理1. 保持卫生室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 医疗用品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合格。

3. 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七、感染控制与监测1. 建立感染控制制度,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培训和宣传教育。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疾病传播,建立健全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食品生产企业、公共场所等各类场所,旨在规范消毒灭菌和隔离操作,确保对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控制。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二、消毒灭菌管理要求1.消毒灭菌工作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消毒灭菌剂及设备的选择应当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确保其药效稳定和安全可靠。

3.消毒灭菌操作人员须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并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技能达标。

4.消毒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5.消毒灭菌后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检测,确保病原微生物的完全灭活。

6.对消毒灭菌设备和场所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保证其功能正常。

7.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应对消毒灭菌工作的结果负责,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三、消毒灭菌分类及要求1.物品消毒:对用具、器械、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确保物品表面的病原微生物被完全灭活。

2.空气消毒:对空间内的细菌、病毒进行消毒处理,应使用食品级或医用级的空气消毒剂,确保空气清洁无污染。

3.水质消毒:对水质中的微生物进行消毒处理,应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4.医疗器械消毒: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应按照医疗器械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器械无菌。

5.食品消毒:对食品进行消毒处理,应选择食品级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四、隔离管理要求1.隔离病人:将感染传染病的病人单独隔离,避免交叉传染,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

2.隔离病源:对带有传染性疾病的动植物进行隔离管理,避免传播给人类,确保公共安全。

3.隔离排放:对固废、废水、废气等有害物质进行隔离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确保生态平衡。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一、消毒与灭菌方法(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耐热或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内窥镜可选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记录。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灭菌后,应进行效果监测。

二、消毒隔离管理细则(一)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洁,一律穿工作服,工作场所不得进食和堆放食物。

(二)手部皮肤清洗和消毒:手卫生制度。

(三)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接触特殊感染和隔离病人前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严禁将污染手套、隔离衣接触其他物品,并及时更换;退出隔离区域应使用手消毒剂。

(四)无菌操作前注意周围环境应该清洁无尘、洗手、戴口罩、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五)抽血、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洗手,或戴手套(不同病人之间要更换手套)。

(六)被体液、血液污染的一切物品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废弃的锐利器械应放入耐刺容器中。

(七)凡操作者在接触血、排泄物、分泌物及配制化疗药物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八)各种污染治疗器械用加酶剂充分浸泡清洗后再消毒灭菌。

(九)发现有烈性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就诊并报卡(传染病人管理制度),肠道传染病应限制接触范围,用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6篇)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6篇)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1)凡进入人体____、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2.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2)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有原始记录。

(3)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3.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1)制定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2)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

(3)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4.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1)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常规。

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换药碗、消毒瓶、氧气湿化瓶及管道、止血带、雾化管道等,由供应室统一处理。

(2)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____%。

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____m指示带。

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

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____小时;铺无菌盘不超过____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不超过____小时。

(4)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

医院消毒灭菌和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和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和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期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离开岗位时应脱掉,每周更换清洗一次,污染严重或接触传染病后应及时更换。

禁止穿工作服、鞋、帽上街、去食堂、卫生间、会议室等。

2、工作人员在技术操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3、医护人员应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4、卫生员使用的清洁工具与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Q
5、各科室保洁员,对室内环境及桌椅、门把手、诊查桌、工作台及各种仪器等用清洁抹布擦拭或消毒剂擦拭。

地面每天拖擦1-2次,遇污染要随时消毒。

6、病房内要保持卫生整洁,空气新鲜,卫生院各科不得有嶂螂、苍蝇、蚊子、老鼠等有害动物。

7、严格执行卫生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规定,化验室污水、各病室产生的污水, 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要有污水净化措施,进行污水无害化处理。

8、非洁净区域(如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每天2次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时间为60分钟,有记录。

9、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0、传染病患者污染的环境、家具、用品、被服、餐具、便器等必须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其排泄物、呕吐物、引流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倒入下水道。

11、严格区分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生活垃圾装黑色袋,医疗废物装黄色袋,分类存放,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12、凡手术、分娩、内镜等诊疗前应进行抗-HIV、抗-HeV、HBsAg. ALT、抗TP 等筛查,结果阳性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是为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感染,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在医院中,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医院是一个充满各种病原体的地方,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和医务人员都聚集在这里。

因此,严格的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一、消毒灭菌制度1.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 医院应配备足够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剂,保证消毒工作的正常进行。

3.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提高消毒灭菌技能。

4. 医院应建立健全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包括消毒灭菌方法的选用、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等。

5. 医院应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6.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程序进行操作,做好消毒记录。

7. 医院应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消毒灭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隔离制度1. 医院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特性,对不同感染性疾病患者实行分类隔离。

2.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为传染病患者提供隔离治疗条件。

3. 医务人员应掌握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措施,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4. 医院应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做好疫情报告和防控工作。

5. 医务人员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6. 医院应对出院的患者进行终末消毒,确保病室和物品的卫生。

7. 医院应定期对隔离区域进行消毒,保持其卫生条件。

三、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的实施1. 医院应设立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执行机构,负责全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2.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消毒灭菌与隔离意识。

3. 医院应定期开展消毒灭菌与隔离知识宣传,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度。

4. 医院应建立健全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的考核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5. 医院应加强对消毒灭菌与隔离设备的投入,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3.5.4消毒隔离制度

3.5.4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消毒人员必须严格培训,合格后上岗。

2、进行消毒技术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

3、必须严格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消毒的物品应有标记,放在无菌区内。

4、根据物品的性质,采用适当的无菌程序压力、温度和时间,确保无菌效果。

5、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前必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有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放置玻璃器械时不得挤压灭菌完毕后,必须待气压指针到0处,方可打开高压锅穿工作服,取拿。

6、灭菌时戴口罩、帽子。

物品时洗净双手。

并注意灭菌器材的保养工作,每次使用前后洗刷一次。

7、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的物品严格放置开,以免混淆。

8、定期做好灭菌效果监测。

9、传染病人使用的物品,做好针对性的消毒处理后方可送供应室消毒,必要时更换。

10、特殊感染如破伤风。

急性坏疽病人所用的敷料应焚烧,其他物品做好限定的消毒处理后,进行清理。

消毒与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与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与灭菌与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二、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集中由中心供应室处置。

三、根据物品的性能,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时应做到:1、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用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剂或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前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4、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5、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

使用浸泡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时,要求将清洗、晾干待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

消毒处理一般10-45分钟,灭菌处理需要浸泡10小时。

按无菌操作方法取出,无菌水冲洗并擦干。

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的检测,室内须通风良好。

四、医务人员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熟悉掌握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无菌包的使用和戴无菌手套、取用无菌溶液等基本操作技能,并保证无菌操作技术的效果。

隔离技术与制度一、建筑布局的隔离与功能流程1、建筑布局:根据病人获得感染危险度的高低,将医院明确划分为低危险区域(清洁区、办公区、生活区等),中等危险区域(普通病房、普通门诊等),高危险区域(即污染区:感染性疾病门诊及病房)和极高危险区(如手术室)。

应达到以下隔离要求:(1)各区分开,所属科室相对集中,污染区域相对独立,要远离普通病房和生活区。

(2)各相关区域、部门制定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流、物流的交叉而导致的污染。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预防感染病的传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

二、清洁消毒与灭菌原则1. 清洁:先清洁后消毒,采用湿式清洁法,根据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进行室内、走廊、地面、物表等清洁或消毒。

2. 消毒:根据需要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在感染爆发时或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时,应采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3. 灭菌: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三、清洁消毒与灭菌措施1. 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并落实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按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3.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按要求进行相关的监测并记录。

4. 各科室应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务必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不同状况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按要求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5. 每周进行卫生大扫除,必须彻底擦拭地面、物表,包括冰箱、空调、壁柜、门窗、电脑等,消除卫生死角。

6. 随时整理治疗、护理用物,保持治疗室、处置室等区域整洁。

7.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8. 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择时通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

9. 擦拭各区域的毛巾及拖布应做到定室、定位使用,固定放置、标志明显。

10. 每次使用后的拖把和抹布清洗并用。

四、隔离措施1. 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留长甲、不戴手饰,操作时戴口罩;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标识清楚。

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洗手。

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断治疗用物(器材、器械、敷料)均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吸引器上的导管、牙垫等均需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未经严格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不得使用到病人身上。

六、注射、治疗时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七、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无菌器械保存液每周更换1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必须同时准备2个消毒器械盘(待消毒、已消毒)。

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棉签、纱布)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八、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的湿化装置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九、特殊区域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门诊注射室、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儿科病房、婴儿室、ICU病房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表与地面2次,每日空气消毒1~2次;重点部门每月一次物表及每季度一次空气的细菌学监测,要有记录。

十、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配餐间、病房、厕所使用的清洁工具(拖布、扫把、抹布等)标志明显,分别清洗,定点放置,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医院消毒 灭菌 清洁 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 灭菌 清洁 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清洁隔离管理制度医院消毒、灭菌、清洁与隔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医院的消毒、灭菌、清洁和隔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行业标准与医院内部规范,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及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后勤等相关人员。

所有与消毒、灭菌、清洁和隔离管理相关的活动和流程均应遵循本制度。

第三章管理规范3.1 消毒管理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灭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医院消毒分为环境消毒、物品消毒和手消毒三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环境消毒:每日对病房、走廊、公共区域等进行清洁及消毒,尤其是高频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每次消毒需有记录。

- 物品消毒:对医疗器械、设备、敷料等需进行消毒处理。

高风险物品应采用灭菌方式,低风险物品应用适当的消毒方法。

- 手消毒:医务人员需在接触患者、操作前后进行手消毒,使用75%酒精或其他有效消毒剂,确保手部无菌。

3.2 灭菌管理灭菌是指将物品表面及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完全消灭的过程。

医院内的灭菌管理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灭菌方法:根据物品的材质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

- 灭菌监测:每次灭菌后需进行生物监测,确保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监测结果需记录在案,并定期进行审核。

3.3 清洁管理清洁是消毒和灭菌的基础,医院内的清洁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定期清洁:对各类设施、设备及环境进行定期清洗,确保无污垢和积尘。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根据不同表面和区域使用合适的清洁剂,避免交叉污染。

- 清洁记录:每次清洁后需填写清洁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3.4 隔离管理隔离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院的隔离管理要遵循以下规定:- 隔离区域划分:对传染病患者设立专门隔离区,限制无关人员的进入,确保隔离措施的有效实施。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一)一般隔离要求:1、医护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洁,下班、就餐等应脱去工作服,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医疗器械(塘瓷罐、治疗的镊子等)每周高压灭菌一次,消毒物品(切开包,敷料等)应有失效日期,在有效期内使用,病人被服,每周至少换洗消毒一次。

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和灭菌。

3、发生可疑传染病人时,应按传染途径予以隔离,确认后的传染病人要严格隔离消毒制度。

4、医院的手术室、分娩室(产房)、传染病室、血库、注射室、药剂制剂室、化验室、供应室、隔离观察室以及可以成为传染源的处所等均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

5、传染病房应备有单人房间,如确有困难,没有传染病房,可排在病房的一角,单人病室,患者不能随意离开病房,以便需要观察的病员。

6、传染病员的排泄物和分泌物,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倒掉,病员所住的病室,应按时进行消毒,用过的器皿、被服、餐具等,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

7、消毒剂必须保持有效浓度,医护人员要了解掌握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法、影响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因素。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管道等,应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二)住院防止交叉感染1、病房(1病员在住院期间,如发现传染病,应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

(2病房经常保持整洁,住院病员应按期进行卫生处理,如洗头、洗脚、理发、剪指甲等。

(3病员用过的用具,如便盆、便壶、脸盆、餐具等应进行消毒并固定使用。

(4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用湿拖把擦洗地面、床、床旁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专用,用后消毒。

(5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应用可靠方法进行。

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

(6病员的衣服、被套、褥单、枕套等应定期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所换下的脏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室内清点。

(7病人出院后将所用的物品彻底消毒一次,用消毒液擦洗床头小柜及更换行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戴好工作衣、帽;严禁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图书馆、会议室、行政办公室、离院外出及其他公共场所。

接触传染病人应穿隔离衣、鞋、帽、口罩,禁止穿隔离衣、鞋等进入非隔离区。

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

2、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彻底清洗(擦拭) 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严格执行“双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质、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合适消毒灭菌方法。

凡能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不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采用低温环氧乙烷灭菌处理。

手术器械禁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的范围和方法使用。

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用高、中、低效消毒剂和灭菌剂。

定期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

科室自配消毒药液,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监测、登记配制浓度、配置日期、有效期等。

5、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规范洗手,使用符合要
求的洗手设施。

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均应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在进行外科手术前、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应进行手的消毒。

6、严格病区管理。

卫生工具按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分别固定使用, 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清洁,湿式清扫;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应进行消毒处理。

7、病室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依据Ⅰ、Ⅱ、Ⅲ、Ⅳ类环境室内空气的消毒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和时间对室内进行净化和消毒。

8、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等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有效期内使用,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

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隔离伤口用物立即处理不得进入换药室。

换药包使用小包装,使用一次性无菌石蜡油棉球及油纱条。

开启的药液须注明时间,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封存开启后输液瓶或袋需用“输液瓶口贴”。

室内每天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有合格洗手设施。

9、消毒用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并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并每周灭菌2次。

10、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

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
和失效日期。

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不可用笔在纸面上直接书写标记或将书写标签放人包装内,防止微粒污染物品。

11、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5天~30天。

12、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缸、纱布、棉球、棉签、盛放碘酒、酒精容器等一经打开,注明开启时间,在24小时内使用。

无菌持物镊干缸存放,每4~8小时更换,注明更换日期及时间。

13、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每1~2周清洁灯管一次,每半年监测一次,辐照强度低
于70uw/cm2及时更换灯管。

14、严格消毒隔离。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执行注射、穿刺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晨间护理湿式扫床一床一套,床旁桌做到一桌一抹布,放射科使用一次性口杯,科室检查、诊断、治疗床等,床单、垫布一人一用一换,雾化器管道、面罩一人一套,用后消毒或灭菌。

15、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定期消毒,湿化瓶每日更换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一次性湿化瓶有效期内使用。

16、各种医疗用具、诊疗用品,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一次性使用的用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

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病人出院终末消毒。

17、体温计收、发容器分开,体温计用后清水浸泡清洗,提倡用酶清洗,在清洁的基础上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擦干,放于清洁盒内,
干燥保存备用,一用一消毒。

提倡使用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

18、患者衣服及床上用品应保持清洁卫生,被服每周更换一次,污染随时更换,换下的被服放于污衣袋内,禁止将被服放于地面;禁止在病房内及走道上清点被服。

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终末处理。

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被服应分别放入污物车并分开清洗消毒。

运送被服的车辆洁污分开,按规定清洁、消毒。

19、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严格执行《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

麻醉机、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套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后应严格消毒灭菌。

20、口腔科执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所用诊疗器械用后(一次性使用除外),必须经过清洗、酶洗、漂洗及精洗、高压灭菌方可使用。

21、各种内镜使用前后处理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乙肝患者应固定专用内镜。

22、耐药菌、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隔离病人应有明显标记,病人在隔离范围内活动,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间进行终末处理。

排泄物、呕吐物采用专用容器浸泡消毒后倾倒。

凡患气性坏疸,绿脓杆菌,HIV等特殊感染的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均要进行双消毒,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垃圾袋集中处理。

23、传染病就诊住院的隔离消毒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

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

传染病患者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隔离病室
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非传染病区发生传染病,及时会诊、转科或转院。

24、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25、医院污物管理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严格污物、排泄物、垃圾的分类管理。

医疗垃圾均视为有传染性,一律放入黄色垃圾袋。

其中锐利物(刀片、针头等),应放入利器盒内加盖封闭后方可扔入垃圾袋;生活垃圾放人黑色垃圾袋;放射性垃圾放入红色垃圾袋,有效封口,封口处黏贴警示标识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