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职教育中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方法

合集下载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在保持总需求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改革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体系效率和质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

这一改革的内涵包括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来考虑。

短期内,改革的目标是减少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内,改革的目标则是实现技术创新、企业转型,提高劳动生产率。

1. 减少产能过剩。

当前我国许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盈利和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可以减少产能过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

传统产业存在技术陈旧、资源浪费等问题,亟需进行优化升级。

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可以引导资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流动,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目前总要素生产率偏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之一。

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可以提高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4. 实现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可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技术创新发展。

5. 企业转型。

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萎缩和成本上升等问题,需要实现转型发展。

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实现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并丰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1. 需求疲软。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需求疲软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结构性矛盾较多,需求不足。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再平衡。

2. 产能过剩。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行业过度扩张,导致产能过剩。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减少产能过剩,提高生产效率。

3. 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浪费和不合理性,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是指通过改善职业教育的供给方面的结构问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以下是我对该议题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同时,企业可以提供实训基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职业教育主要以技工学校为主,对于一些非工科的专业没有很好的覆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行业、创意设计等非工科专业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因此,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对多种专业的培养,通过与不同行业合作,开设更多的非工科专业课程,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职业教育。

第三,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目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且专业结构不够合理。

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此外,要鼓励企业专家和业界人士来到职业教育学校任教,提供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需求和就业前景。

第四,要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国际化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

因此,职业教育应该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学习机会,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

同时,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项目,提供更多的国际实习和就业机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注重多元化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国际化发展。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供需平衡路径研究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供需平衡路径研究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供需平衡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教育供给侧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和供需平衡路径,以期为当前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1.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目前,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将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

2.拓展教育供给形式传统的教育供给主要以学校为主,而现代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更为多样化,教育供给形式也需要相应拓展。

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网络教育等多元化教育供给形式的发展,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需求。

3.提升教育质量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需求。

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拓展教育供给形式等手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二、教育供需平衡路径研究1.需求导向的教育发展教育供需平衡的关键在于需求导向的教育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教育供给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只有将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相衔接,才能实现教育供需平衡。

2.灵活就业和创业培训当前社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但传统教育供给却存在与之不相匹配问题。

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大对灵活就业和创业培训的投入力度,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3.引导教育投入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引导教育投入向品质教育转变。

当前,一些学校仅仅追求规模扩张,而忽略了对教育质量的追求。

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引导教育投入向品质教育转变,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对市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改革,旨在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率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改革。

中国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时期,面临着行业结构、产能过剩、创新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供给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内涵原因1. 经济结构不合理中国经济以疯狂扩张为特征,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而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地表现在中国的制造业上。

这种制造业导致了过度浪费资源和过度消耗能源,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质量和服务的需求,因此对于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的任务便成为了必要的。

2. 供给侧成为瓶颈供给侧的问题往往被忽视,而当供给侧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瓶颈时,改革便成为了必须的。

以往的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出口和债务,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慢慢显现出其缺点,因此才有了新的供给侧改革。

3.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低成本、低水平劳动力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新的阶段需要深度升级,这便需要推动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二、举措1. 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应该加强优势产业的发展,扩大这些产业的规模,提高其市场份额,同时逐步减少劣势产业的产能,逐渐淘汰这些产业。

2. 创造创新型企业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和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能够走上更加高端、高质量的道路。

3.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应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工业设计等手段,加强对品牌的管理,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4. 建立市场调节机制应该推出一系列市场调节机制,包括产权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市场竞争体系等,鼓励市场化改革,从而推动供给侧改革。

5.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应该严格监管和执法,加强保障消费者权益、采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从而提高生产力的质量与安全。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近年来,我国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教育在供给侧结构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亟需进行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从中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关键内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思考。

1.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目前中职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鸿沟,供给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

2. 从社会层面来看,中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优化人才结构的需要。

传统的教育观念还存在着重文轻理的倾向,致使大量学生涌入普通高中,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却相对滞后。

加强中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人才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从个人层面来看,中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拓展个人发展空间的需要。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人们对个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和空间。

中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内容1. 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紧密结合当地产业需求,为学生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和知识。

这就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2. 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中职教育一直以来在学术水平和办学质量上存在不足,这就需要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等途径,加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使学生成为技能专业人才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3. 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中职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改革产出要素市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入手,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它的核心是通过改革,提高供给体系效率和质量,增强经济增长潜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解决供给不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任务,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为主线,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供给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来改善宏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中的革命性创新,增加全要素生产率。

1. 供给体系存在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之一,是当前中国经济供给体系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产能过剩、低效率、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等,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制约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内外部因素不利内外部因素不利的影响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

国内方面,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资源成本上升,生产率增长乏力,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外部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出口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3. 需求结构持续调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升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需求增长迅猛,对供给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产业增长动能不足、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新型需求不断增长,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和转型。

1. 去产能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去产能,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消化过剩产能,减少供给压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全要素生产率。

2. 降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融资成本等,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刺激企业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 补短板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可以弥补经济增长中的短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产业竞争力。

浅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

浅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

浅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作者:罗波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2期摘要: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高职院校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积极稳妥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关键词:供给;侧结构;高职院校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我刚才说,我们已经达到40%的毛入学率,现在中国有25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学生,居世界第一。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经济升级、产业转型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

这个不合理就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也就是大家经常批评的,说我们学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都在培养学术型的人才。

这种发展的结果,我们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吻合,它直接引发出另外一种后果,一边大学毕业生比较难得找到一个适合的岗位,另外一边用人单位比较难得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这就是我们讲的结构性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舆情多变、思潮多元等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作为高职院校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积极稳妥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做法是:一、在供给主体方面,多元共治,优化内部资源首先树立多元主体共治理念,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管理、服务部门共同参与卓越院校建设,将社会组织、学生组织、学生典型以及与之相关的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企业家等都纳入到改革的主体系统,并加强教育主体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多元供给主体格局。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含义和措施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含义和措施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含义和措施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个词听上去有点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让我们的经济活得更滋润。

想象一下,一棵树,根扎得深,枝叶茂盛,那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改善这个“根”,让经济的基础更扎实,长得更好。

而这背后有一系列的措施,绝对不是简单的“调调皮”那么容易。

得提到创新。

大家知道,创新就是灵魂。

如果企业老是抱着老掉牙的产品,那肯定是要落后于时代的。

这就好比你老是用小灵通,别人都在用智能手机,你还在那儿发短信,想想是不是有点out了?所以,供给侧改革要大力支持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推陈出新。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产品不再“过时”,才会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然后,咱们要说说提高生产效率。

很多企业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转得慢,效率低。

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就是把这台机器给升级换代。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让生产线更加流畅,工人们干活也更轻松。

这不仅能提高效率,企业的利润也会水涨船高。

想想,大家都乐呵乐呵,心情自然也就好很多。

咱们得关注一下供给的质量。

想想,你买东西时最讨厌的是什么?当然是买到劣质货。

供给侧改革要做到的,就是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档次。

消费者不仅需要量的满足,更希望能享受到质的服务。

想想,那种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心里多舒服呀。

咱们得提一下市场的竞争。

竞争就像一场马拉松,大家都在拼劲头。

供给侧改革要做的,就是让市场更开放,鼓励更多的新鲜血液进入。

这样才能让老牌企业有压力,不断提升自己,推出更好的产品。

竞争越激烈,消费者的选择就越多,生活质量自然也会提升。

毕竟,大家都希望能买到心仪的商品,价格还要公道,谁会愿意被宰呢?咱们还不能忘了人力资源。

人是生产力中最宝贵的财富。

供给侧改革也要关注人的培养和使用,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工人,还要有懂管理、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提升员工的技能培训,让他们在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

想象一下,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那真是事半功倍。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调整供给侧的结构,推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改革措施。

其内涵包括调整供给结构、优化供给方式、改善供给效果等方面。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疲软等问题凸显,必须通过改变供给结构,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

我国经济存在着过剩产能、供需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需求升级,绿色低碳需求增加,高品质、个性化需求增强等,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响应市场需求,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解决当前的问题,更是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采取以下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改革力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减少行政干预,破除各种制度性障碍,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优化和延伸。

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整体供给效率。

推进绿色低碳供给。

加强环保和资源节约工作,促进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创新,推动向低碳经济转型。

鼓励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加强创新创业,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

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分析摘要:人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变革的核心要素,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变革效果。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况目前难以满足国家供给侧改革人才资源需求,需要通过化解现实困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创新教学引言一般而言,进行供给侧改革应当在增加需求的过程中,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高职教育是优秀人才供给的主要平台,教育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因此,需要持续提升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速度,把握质量、效率提升,教学创新,丰富教育供给构架。

在以前高职教育过程中教学模式滞后,优秀人才的培养根本不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因而,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能够达到创新且有效教育供给的目的。

1对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认识的研究1.1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改革最早来源于西方经济领域,以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及万尼斯基等人为代表。

而供给学派强调的与以凯恩斯为代表的需求侧改革论强调的政府干预相反,认为“供给创造需求,需求随着供给变化而变化。

”作为供给侧范畴的生产力的提高会带动经济社会进步和财富增加。

作为供给端主要是通过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制度、技术创新五大要素的科学配置、优化,来达到最优供给的目的。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从提高职业教育的供给质量为出发点,通过改革的手段,合理配置要素,提高要素生产率,扩大有效供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供需存在两方面的矛盾:一是人才供应结构化失衡,同质化供给突出,技能结构单一;二是有效供给不足,存在“高标准”的市场需求与“低质量”的人才供给。

1.2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困境(1)管理结构较为单一,投入结构不均衡第一,政府对于高职教育管理控制已经有很多年了,不仅扮演着运动员的角色,同时还扮演着裁判员角色的情况依旧存在,直接阻碍了学校办学的活力,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治理系统还没有构成。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

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原因和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在物质和生产力条件下优化供给结构,通过提高生产率和效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和韧性,使经济结构逐渐朝着合理性、适度化的方向演变的一种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涵1、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供给方面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和制约因素,供给结构和供给能力出现了很多不足和问题。

因此,优化供给结构和提高供给能力成为必要的改革任务。

2、从消费侧出发,过度依赖消费需求的增长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供给侧改革的出现为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3、供给侧改革追求的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的提高,更是在市场增长的状态下在供给侧实现了动态优化,使得市场始终在供给合理的状态下增长,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原因1、传统发展模式下供需结构的失衡,使得生产过程中形成很多无效的成本和资源浪费,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由于供给结构的紧缺,经济增长逐渐由简单低端产品领域向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领域转移,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竞争和企业创新能力的限制,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未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3、大环境的变化,如新一轮技术变革、产业结构升级、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使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共同优化配置已成为可能,但是中国在传统过程的优化中逐渐逊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为此需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举措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流通体系和生产环境,从供给侧入手加大投资,提高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水平,增强供给侧能力,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各维度需求。

2、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释放,领导关注和政策支持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

在政策上,应探索推进财税鼓励政策、加强市场监管、改革金融机构等多种角度,确保产能优化配置。

3、推进供给侧价值工程,以用户体验为反方向先导,从供给侧坚守“以质取胜、以品牌取信、以市场取代”,增强企业活力,优化资源配置,使产业始终在高附加值、高新技术的环境下良性发展。

浅析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论略

浅析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论略

浅析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论略十三五规划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的发展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整个教育界来说,就是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职业教育来说,就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院校来说,就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和全面对接,培养大批高质量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理念先导1. 职教供给侧短板呈现。

一是从职业院校维度看。

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生产性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办学需要,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偏少,完善的实训基地紧缺;专业设置雷同,并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无法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迟缓,导致技工荒现象的出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薄弱,学校用于投资或更新信息化设施的资金有限;职业院校科研人员以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为主,而与产业之间互动联动和创新不足。

二是从行业企业维度看。

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但对职业教育的参与还不够主动,校企合作仍然是学校一头热。

主要问题在于企业现阶段的技术供给严重不足,产业技术人才需求严重短板。

三是从政府主管维度看。

职业院校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有些职业教育政策处于不落实、不贯彻、不执行、不作为的空转状态。

四是从社会认知维度看。

社会上存在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现象,技术技能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五是从家长观念维度看。

家长重普教轻职教观念依然流行,视自己的孩子上职业院校为无奈之举。

六是从学生状态维度看。

部分学生进校后,专业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顶岗实习不对口,职业选择不对路。

总之,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产品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机制还不健全,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明显不够。

2. 职教供给侧改革内涵。

第一,供给侧,即供给方面,指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

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维透视: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

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维透视: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
的重 要力 量 。

产 业孕 育兴起 。 [ 1 ] - 是需 求对 象在 悄然 发生 变化 。 人 口政 策 调整 、 农村 城镇 化改 革 、 产业 调 整 、 技 术 升级 必然 伴 随着各 类 人员 岗位 变动 、转 岗培训 需求 等 。
三是“ 新常态” 战 略增 长极 对 高 职教 育 提 出 了新 任 务、 新要求。“ 一带 一 路 ” 、 “ 中 国制 造 2 0 2 5 ” 、 “ 互 联

高职教 育供 给侧 结构性 改 革的逻 辑 必然
从 高职 教育 供给侧 结 构角 度看 , 我 国高 职 教育 长 期 与需 求 侧存 在 明显 脱 节 、 错位 , 供 给结 构不 优 、 供 给 质 量不 高 、 供 给 效 率低 下 等 问题 。随 着 “ 新 常 态” 向纵 深推 进 , 高职教 育 “ 供给侧” 、 “ 需 求侧 育 结构性 、 体 制性 、 制度 性 等 痼 疾 , 加 强政 策 制 度供 给 , 变革 管理 体 制机 制 , 完善 现 代 学校 制 度
精 准供 给 。 关 键词 : 高职 教 育 ; 供给 侧 改革 ; 质量; 效率 ; 创 新

激发 高职 教 育 创 新发 展 活 力动 力 , 为 满足 经 济 社会 发展 需 求 、 个 体 个 性发 展 需 求提 供 高质 量 、 高效 率 的

必然 。推 进 高职教 育供 给 侧 结构 性 改 革 必须 要把 握 质 量 、 效 率 和 创 新三 个核 心 内涵 主 动 对 接 经 济 转 型 发展 新 常态 、 积 极 承接 产 业 结构 调 整 升级 新 使 命 、 构 建 高职 教 育供 给 结 构新 生 态 , 从 供 给侧 入 手 针 对 当

浅谈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内容和路径

浅谈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内容和路径

浅谈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内容和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我国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也是解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到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力量的高等教育,其自身因受社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的双重影响,出现高等教育规模、外延快速扩大而内涵发展滞后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为高等教育的供给错位,即无效供给过度出现的就业难和有效供给不足出现的用工荒局面越演越烈。

不仅如此,面对国家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转型发展的教育发展新方向、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等严峻挑战,高等教育只有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探寻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目标和路径,才能有效破解制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面发展能力。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指向就是围绕其供给端的教育要素结构配置科学、供给效率与效益好、供给质量高等进行有效创新,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四大功能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一)优化结构是基础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是对现有高等教育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是改革和优化高等教育的外部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域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

使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和硕士的层次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并与社会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经济发展相匹配,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所需的技术型、技能型、学术型和创新性等不同层次、多元并举的发展性人才;从科类结构上让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应用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以及人文学科之间比例适宜,使高等教育在理性发展的同时既适应当前改造自然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引领人类反思自身和社会发展;在布局和形式结构上充分考虑要素禀赋公平与效率区域社会需求等实际,做到主次突出、优先发展与后发促进有机结合,又形成多元主体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举办的多元贯通的立交桥式高等教育系统。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方向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必要性1.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中职教育需要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技能人才,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优化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3. 促进教育公平。

加强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弥补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提高中职教育公平性。

二、方向1.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优化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引入最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2. 改革教学模式。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中职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4. 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

不断优化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三、措施1. 完善政策支持。

建立并完善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2. 提高投入力度。

增加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对中职教育改革的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

3. 加强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加强对中职教育机构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4.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中职教育中来,引导社会资源向中职教育领域倾斜,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发展水平。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1 改革的宗旨
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强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和定位更加精
准的发展路径前进。

2 改革的基础
改革的基础包括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职业教育内容生成机制创新,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的调整等。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驱动,加快职业教育的技术更新,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使受教育者尽
快的掌握具有市场能力和需求的技能。

3 改革的重点
重点工作包括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强化教学服务质量,优化
师资资源分配,完善学生利益和社会保障问题等。

要重视实践与理论
的结合,使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实际应用能力,切实提升就业能力,提
高社会竞争力。

4 改革的支撑
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量来自政府的教育政策支持,行业的
资源整合,企业的就业实践支撑,受教育者的主人翁意识和能力培养等,这些资源的完整整合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5 改革的未来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建立一套包括办学理念、体制安排、办学目标、教育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系统,以应对未来技术需求的变革,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6.12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述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其内涵就是从刺激需求端,回归到增长本源创新,强调制度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以期望通过供给端发力破除增长困境,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

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矛盾体现在一边是数目巨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用人单位比较难招到合适的人,即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一致。

因此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供给侧矛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1、调整专业布局。

职业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合理设置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要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岗位工作标准;以行业企业和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专业资源,提升专业群和产业群的相互匹配度。

因此,各职业院校应从以下两点着手专业布局建设:第一:打造品牌专业。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建设,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应运而生。

因此,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创建品牌专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二:理性开设新专业。

职业院校应根据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趋势理性开设新专业,能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加剧。

2、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大体分两部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

基础教育不仅包括文化基础,还应当融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基本素质教育;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对接行业企业标准、贴近工作岗位实际过程。

3、有效实施实践性教学。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显的尤为重要。

实践性教学包括校内课程实践、专业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

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实践课程资源建设,推进以职业为导向的实习考核评价,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

研究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理念与路径

研究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理念与路径

研究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理念与路径供给侧改革是党和国家在经济新常态下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内生动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重塑企业提质增效的新动能、激发经济增长潜力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给侧改革涉及范围广泛、内涵丰富,除经济领域外,还涉及教育、文化、制度等领域内的改革。

其中,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与经济领域内的供给侧改革紧密相关,其承担着向经济发展转型供应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现实责任,并且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产业变革、技术升级、创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以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应对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做出科学界定,明确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导向和政策方向,以推动职业教育的稳步健康发展。

一、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改革最早由西方供给学派提出,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萨伊、阿瑟拉弗、万尼斯基、费尔德斯坦等。

供给学派以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供给创造需求为代表观点,认为社会财富增加的动力和源泉在于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属于供给的范畴。

与需求侧改革所强调的政府干预主义(代表人物凯恩斯)不同,供给侧改革倡导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的管制和干预,认为政府在经济领域内的主要任务应放在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上,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来激发参与者的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

在政策选择上,强调政府实施减税政策,激活市场参与主体的要素生产力,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这也是提升市场主体生产供给的最有效激励手段之一。

从经济领域内的需求端和供给端的要素构成来看,需求端主要由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要素构成,而供给端主要由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制度、技术创新五类要素组成。

供给侧改革旨在从供给端入手,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远问题,包含要素端和生产端两个方面的改革,并以促进社会潜在生产力的提升为目标。

其中要素端的改革主要通过对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实现要素资源在市场竞争中的自由流动,以达到最优化配置,激发社会生产活力和生产供给效率;而生产端的改革主要围绕工业、农业、社会服务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内的制度创新,化解产能过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高职教育中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方法
无论是高职教育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与以往不同,前者的改革已成为必然。

具体实施过程中,除去兼顾供给质量和效率之外,也应对驱动发展予以创新,依据高职教育实际情况,对供给结构予以构建,提高企业参与度,使学校教育更具创新性,从而服务于经济社会及个体发展需求。

标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方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工作中的常态化课题。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其主要为经济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用以形成人力资本及释放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源的供给结构、生产方式和资源配置形式具有直接相关性,并关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

因而,实践过程中,应立足于供给侧,拓宽改革领域。

1.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很多要点都与职业教育存在相关性。

具体而言,从教育、人才两个方面,剔除制度、结构、体制层面的问题及矛盾,实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从供给束缚中跳脱出来,为经济社会及个体发展提供助力。

应从质量、效率和创新三个方面对该项工作予以把控。

1.1核心:提升供给质量。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注重内涵深化、质量提升及特色兼顾。

构建严格的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实施数量及规模控制,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同时,使其更具特色;通过战略性整合,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总体办学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使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具现代化特征;既要关注理念、政策、制度方面的内容,也要聚焦专业课程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1.2关键:提高供给效率。

开展理论课程教学时,着重研究和评价职业教育、技术、规模等方面的效率,对制约教育效率的因素具备清晰的认识,以此为背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实施教育资源整合,集教育、经济、劳动为一体,使职教资源管理更加系统、有序,提高供给效率的同时,使权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有效;高职院校应从以往过度依赖政府的需求侧惯性思维中跳脱出来,充分发挥学校内部资源优势,使收入产出效率不断提高。

1.3灵魂:创新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

高职院校应具备创新意识。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及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创新机制,结合市场需求,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校企合作,集学习与实践为一体,从而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视科技创新,引进优质技术和人才,构建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真正使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2.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
高职院校应从需求侧的惯性思维中跳脱出来,对供给侧理念予以强化。

从供给侧入手,将结构性改革作为内容,通过精准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并在该过程中加以改革和创新。

2.1结合市场背景,精准供给人才。

首先,高职教育应与产业变化对接,使其专业结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有序。

针对专业供给中的症结所在,加强专业建设。

更新课程内容和专业体系,注重专业课程与市场的衔接度;尝试设置复合型专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传统专业改进及行业转型;结合近些年来的新兴行业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目的性地培养市场稀缺人才;突出专业优势,增加对产业技术革新类专业的关注度。

其次,根据“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为优质产能提供助力,使其走出去。

结合外部市场情况,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改革,使人才培养更加高端,具备国际化视野;与周边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并进行项目对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向学生们灌输工匠精神,培养一批高技术创新型人才。

2.2进行产业调整升级,提供精准服务。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工作弊端尽显,应注重以下内容:改革陈旧的办学模式,立足于社会服务。

政府要与企业形成互动,对其进行引导和支持,以夜校、周末课堂的方式,使下岗、转岗职工等接受再教育,为他们提供职业和技能培训。

将闲置厂房、设施等作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针对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的专项培训经费,将其划归国家与地方供给侧改革成本范畴;政府也可以从高职院校购买服务,服务于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使高职教育更具公平性和惠民性特征;依托互联网资源,实施互联网+职业教育与培训平台构建;职业教育的主体是成年人,互联网+模式具备可行性。

该教育方式不仅能够降低教育成本,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与扶贫群体消费需求相契合。

因而,互联网+是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中的重点内容,让网络为高职教育服务。

2.3构建新型高职教育供给结构,使消费需求更加多元。

依据各类人员特征,为其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

通过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发挥高职院校应用型特征,凸显职业教育的立体性;依托互联网,考量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在高职教育中采用互联网+,通过微课、虚拟仿真实训等,打破高职教育时间、地域方面的局限性,使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到日常学习中;注重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创新性,激发學生的创造力;通过行业、企业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及创业平台,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经济转型及产业调整,其是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必然。

学校和教师应结合高职教育背景及要求,开展具体改革工作,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周建松,吴国平.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6,(24):5-8.
[2] 张岳军.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旅游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3):65-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