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与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与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与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
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与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2)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与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018-2019学年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主要教学内容㈠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在“数的世界”活动中,主要是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二)——3 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让学生体会、掌握找因数的直观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用“筛法”制作质数表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在活动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画示意图”等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法问题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新版】北京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
(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会正确地计算和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法: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燕子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
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
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3.5元×10 3 5角× 3 × 31 0. 5 元÷10 1 0 5角105角就等于10.5元(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5(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评奖教案课题:梯形面积计算科目:数学提供者:一、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单位:课时:1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概念、单位,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关系最密切,且两者的教学思路也相似,同时梯形面积的教学与三角形面积的教学其公式的推导方法相同,除以2的道理也一样,所以它是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并为今后研究圆面积、立体图形表面积及解答求积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从主题图梯形的车窗引入,给出一个梯形,引发学生思考怎样象求三角形面积那样也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
二、教学目标1、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转化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研究者特征阐发我认为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提供了条件,教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出三种转化方法,充分给了教师和学生发挥的空间。
考虑到学生已经研究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有了一定的图形转化基础,而且程度好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转化的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突破教材的限制,允许学生任意剪拼,摆拼自己手中的梯形,使学生完全通过自己的探索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从而发现公式,这样加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创新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较方法的教学,均接纳让学生着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图形,将来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较方法。
一等奖教案2018-2019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九册数学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课本利用主题图引入本单元的教学,把本单元教学与已有图形的认识联系起来,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
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活动,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向学生渗透了平移和转化的思想方法,为将来学习图形的知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邻边相乘”是许多孩子的第一直觉,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引导他们动手操作,去验证他们的猜想,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2018-2019学年最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3-教学设计-精编教案

完成上面的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平均每人存书最多的是哪个班?平均每人存书最少的是哪个班?
(2)全年级平均每人存书多少本?
(3)从统计表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小结: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题目
平均数
设计
理念
在实验中探索数学规律。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深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够填写统计表,从中了解相关信息。
情感目标:(思想教育、心理品质、习惯养成)
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
课前准备
教
师
投影
学
生
重点
通过练习,深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够填写统计表,从中了解相关信息。
在你们班,你是高个还是矮个?根据是什么?
2.下表是育英小学五年级各班的人均体重情况,求出五年级全体学生的人均体重,并把下表填写完整。
育英小学五年级学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班级
人数
人均体重(千克)
合计
五(1)班
30
32.7
五(2)班
32
32.1
五(3)班
38
32.6
议一议:各班学生的人均体重与五年级学生的人均体重,各表示什么意思。
难点
通过练习,深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够填写统计表,从中了解相关信息。
课型
练习课
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
复备
1.育英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人数
平均身高(厘米)
合计
女生
21
144.1
2019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节精打细算[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6÷6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
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
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
数学五年级上册北京版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北京版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数的大小关系——数学五年级上册北京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数的大小关系,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2. 学会使用不等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不等号的使用方法;2. 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1. 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2.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北京版》;2. 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小黑板上写下几个数字,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数字的大小。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号的图形,并解释其含义;2. 讲解不等号的使用方法,如何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3. 通过示例让学生练习使用不等号。
三、巩固练习(20分钟)1. 学生个别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2.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小组练习,比较不同组的数的大小关系;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惑。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拓展应用题;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讨论。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归纳;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正确完成的标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号的图形和讲解不等号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数的大小关系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通过个别练习和小组合作,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练习和巩固。
在拓展应用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惑,提高了教学效果。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小数乘法【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上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懂得要把积化成最简小数,提高计算速度,加强笔算训练,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喜悦。
2.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3.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积的小数末尾的0要划掉,把小数化简。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转化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
2.笔算:16×12 1.6×123.说说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意义。
5.03×6 3.21×15 2.61×4 2.3×652.学习新内容。
出示:15×0.4 0.24×0.15(1)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意义有什么变化吗?(2)独立计算(计算是应注意什么)化成最简小数3.口算:0.2×4 3.5×2 2.7×3 0.6×9 1.5×60.16×6 0.8×50 6.78×0 1.05×8 1.3×54.笔算:看谁的速度快,对得多。
0.077×36 805×15 18.5×12三、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小数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3.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和商不变的性质做基础,以知识的迁移为途径,学生在体验、探讨、迁移过程中学习领悟新知识。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材从整数除法入手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和小数混合运算。
教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计算的实际意义和商的近似值在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
学生已学习了整数混合运算、整数乘除法、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看,解决本单元的几个重点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1.会笔算简单的小数除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2.会进行小数两步混合运算,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探索小数除法有关计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1.要认真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把握住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在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背景下开展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学习中来。
2.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3.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 精打细算1课时2 打扫卫生1课时3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1课时4 人民币兑换1课时5 除得尽吗1课时6 调查“生活垃圾”1课时小数除以整数。
(教材第2~3页)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法的过程,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能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1.学校买了8个足球,花了448元,每个足球多少元?(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人民数学出版社 北京版 数学 五年级上册教案

人民数学出版社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民数学出版社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指导材料,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教案概述五年级上册教案涵盖了数学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教案旨在引导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研究的教学活动。
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教案内容1. 第一单元:数到- 知识点: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活动:游戏猜数字,数的排序练- 作业布置:完成练册第一章2. 第二单元: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活动:小组合作解题,口算训练- 作业布置:完成练册第二章3. 第三单元:三角形和四边形- 知识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面积计算- 教学活动: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计算图形面积- 作业布置:完成练册第三章...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小组合作和口算训练等。
这些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教案提供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口头回答问题、课堂练和作业评定等。
这些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结语本教案是人民数学出版社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的指导材料,旨在帮助教师顺利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2018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18-2019学年度上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精打细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总结三.巩固练习。
1.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2.交流方法:(1).估算:11.2<8×2(2).积小数位数()×8=11.2 一位小数(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
(4).商不变规律。
3.讨论:问题 1.小数点位置怎么办?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只要商小数点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P65,试一试。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打扫卫生教学目标1.通过“打扫卫生”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3.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
4.正确掌握已学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
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三.巩固四.总结。
通过“打扫卫生”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
创建数学模型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
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估算习惯。
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补0地方,要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尝试做书P67/试一试集体校对。
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
书试一试第2,3,4把手作为回家作业。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揭示小数,观察小数乘法的算式,通过交流比较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较熟练的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难点:实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完成计算,再将积转化为小数。
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2×10= 70×100= 0.5×100= 0.01×1000=20×10= 7× 100= 5×100= 0.001×1000=观察算式1、选择一组说一说表示什么?2、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十倍,积也跟着扩大十倍。
反之一个因数缩小十倍,积也跟着缩小十倍。
)3、仿照上面的例子你能说几个有这种规律的算式吗?二、新授:(一)、情境导入,出示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方法。
1、出示图片: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由整数乘法引入小数乘法(买三听橘汁用多少元钱?)2、学生试着提出问题。
6个水杯多少元?5千克苹果多少元?3、列式展示。
第一种加法计算:2.8+2.8+2.8+2.8+2.8+2.8第二种乘法计算:2.8×6为什么可以用这个乘法算式计算?(因为6个2.8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等)说一说:4.5 ×5各表示什么?给同桌出一个算式说一说。
4、探讨计算方法。
想一想:2.8×6=?是怎样计算的?生汇报1:将2.8扩大十倍转化成28。
即28×6=168,2.8扩大十倍积也扩大了十倍,所以28×6=168,2.8×6=16.8生汇报2:从数的组成及乘法意义去考虑5、动手列竖式:2 . 8 扩大十倍 2 8× 6 × 61 6. 8 缩小十倍 1 6 8看着算式说说你的计算方法:把小数扩大倍数变成整数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2018-2019学年最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2-教学设计-精编教案

把二单元10户居民的植树棵树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10个数中,居中间位置的数是3和6,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4.5,所以4.5就是二单元10 户居民植树棵数的中位数。
一单元居民植4棵树的户数最多,一单元居民植树棵数的众数就是4;二单元居民植3棵树的户数最多,二单元居民植树棵数的众数就是3 。
1
每户植树棵数
0
1
3
6
9
10
想一想:我们有什么办法了解哪一个单元植树情况好?
学生计算平均数
(学生计算平均数,同时发现问题)
两个单元的居民平均每户植树棵树都是5课,所以这两个单元居民义务植树的情况是一样的。
但是,这两个单元的植树情况还是有区别的。
平均数是统计表中的一个重要数据,但却不是唯一的数据,在统计表中还常常用到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
杨柳社区8号楼两个单元的居民响应社区的号召,积极参加春季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情况统计如下:
一单元居民义务植树情况统计表。
户数
4
3
2
每户植树棵数
4
5
7
二单元居民义务植树情况统计表
户数
1
13Leabharlann 22题目平均数
设计
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情感目标:(思想教育、心理品质、习惯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探讨计算方法。 想一想: 2.8×6=?是怎样计算的? 生汇报 1:将 2.8 扩大十倍转化成 28。即 28× 6= 168,2.8 扩大十倍积也扩大了 十倍,所以 28× 6= 168,2.8×6=16.8
第 18 周 第 19 周
4
探索规律 整理与复习
4
总复习 期末考试
单元备课 本单元体现课标的思想:
本单元教学重在数的运算上。发现算理,总结计算方法。是在整数的乘除 法基础之上进行的。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数 的运算规律,能够进行数的不同形式的转化和内在联系。同时加强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从算理上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经历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的探究过 程。能从大量的实例中通过观察、 对比理清规律, 总结计算法则。 提高估算能力, 能根据计算式题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估算。 根据学生已有的的知识经验探讨小 数乘除法中积商和因数、除数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实际问题合理提出解决策略, 并进行正确计算。
生汇报 2:从数的组成及乘法意义去考虑
5、动手列竖式:
2.8
扩大十倍
28
×6
×6
1 6. 8
缩小十倍
168
看着算式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把小数扩大倍数变成整数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6、用你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4.5×5 = 4.5×0.5 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7、总结方法 三、练习;
1、填表。
方法。 8、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以及综合 应用等领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 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解决问题的意 识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方法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转化 的数学思想。 2、在调查、探究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过程。 3、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计 算公式的过程, 适时渗透转化、 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 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空 间观念。 4、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尝试根据给定的可 能性,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 5、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同时, 进一步体会转化、 对应、方程、
划掉,把小数化简。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
2、笔算: 16×12
1.6× 12
3、说说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4、纠正昨天作业中的错误现象
(教师把昨天出现的问题用投影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分析原因)
二、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意义。
第5周 第6周 第 6-7 周 第8周 第9周 第9周
第 10-11 周
第 12 周
第 13 周 第 14 周 第 15 周
第 16-17 周
第九册数学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课时
教学内容
10 6 十一假 1 7 4 2 2
8
4
4 4 4
8
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九月月考 小数除法 探索规律 整理与复习 综合应用(一) 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 形的特征和面积 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 形的特征和面积 期中考试 欣赏和设计图案及探索 规律整理与复习综合应 用(二) 统计与可能性 统计与可能性 用字母表示数 十一月月考 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课时备课 小 数 乘 法
通过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揭示小数, 观察小数乘法的算式, 通过交流比较得出小数
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较熟练的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难点:
实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完成计算,再将积转化为小数。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2× 10=
掌握小数乘、 除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 除法的笔算和 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使学 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够正确的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 培养学生 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能够用分 步列示或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假设、还原、统计、数形结合等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1、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 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 2、 在调查、探究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不挑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 高节约用水、健康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兴趣和意识,使学 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 教育。 4、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 关系和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 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建立 “新”、 “旧”图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对应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 4、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 正确确定小数乘、除法中积、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在巩固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 除法的意义, 通过大量练习掌握小 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 除 法笔算和口算, 学生在尝试中体会小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并在解决计算中掌 握,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在交流中发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方法,并用所学方法解决有关的计算, 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探索小数乘除法的灵 活计算和简便计算, 在学习中体验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联系, 让学生认识 到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 育,养成计算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乘数 12
1.2
0.12 0.012 0.0012 120
乘数 8
8
8
8
8
8
积
2、根据 28×21=588,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2.8× 21=
0.28×21=
280×21=
0.028×21=
2800× 21=
28× 210=
3、 先说说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在计算。
0.82 × 64= 7.8 × 36= 1.28 × 15=
70×100= 0.5× 100= 0.01× 1000=
20×10=
7× 100= 5×100=
0.001× 1000=
观察算式 1、选择一组说一说表示什么? 2、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十倍,积也跟着扩大十倍。反之一个 因数缩小十倍,积也跟着缩小十倍。 ) 3、仿照上面的例子你能说几个有这种规律的算式吗? 二、新授: (一)、情境导入,出示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方法。 1、出示图片: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由整数乘法引入小数乘法(买三听橘汁用多少元钱?) 2、学生试着提出问题。
四、作业: 6 页 4 题自选 5 道
五、教学流程:开始1 Nhomakorabea00 8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讨论方法
适时指导
练习题:课件
生练习
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上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 懂得要把积化成最简小数, 提
高计算速度,加强笔算训练,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 :积的小数末尾的 0 要
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小数、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 性、综合应用(一) (二)、方程及总复习七个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 笔算和简算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 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 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解答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 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 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 的图案,并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公顷和平方千米,掌握面积 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互化。并初步学会运用简 单的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两点间较远距离的方法, 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以及 初步了解密铺,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密铺图形。 6、进一步学习统计表,会填写较复杂的统计表;了解统计表中的“合计” 、“总 计”的具体意义,会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对统计 表进行初步的分析; 理解统计表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 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 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7、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学 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和计算公式。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 程等概念, 会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