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与新教育精神

合集下载

2024年学习新教育理念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新教育理念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新教育理念心得体会以前对学习新教育的认识只停留在字面上,今年暑期学习了新教育理念,让我领略了新教育专家的风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发的无穷魅力,仿佛整个人也起了质的变化,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新教育”是一个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宗旨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致力于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这种教育理想,正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热情,读新教育,我的心灵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对“新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感慨颇多。

近几年中国正在全方位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新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教育实验的课程对教师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

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某些仅仅在形式上表现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创设实质性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学习环境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怎样打造高素质的教师?新教育实验逐渐摸索出一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

我深有体会的是前两点,因为这两点我们能够从自我做起。

1.专业阅读。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阅读。

正像《新教育》所说的: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使教学课堂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富有教育教学机智,才能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老中医、老政治家随着年龄的增高和资历增长越来越增值,而教师则不然,很多中小学生喜欢年轻教师,年轻教师除了身上所散发出的青春的活力外,还因为年轻教师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他们之间没有代沟或代沟很小,与学生很容易沟通。

我是一名老教师,怎样才能在工作中保值增值,永保青春的活力呢?那就是读书--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____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改革。

2024年,新教育开始崭露头角,给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和心得体会。

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能够参与新教育的实践,亲身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影响。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知识,只需要记住和理解。

而新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在课堂中,老师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甚至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

这样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出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我个人在这方面也有所体会,通过和同学们的合作和讨论,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们通常只注重应试能力,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而新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通过自我发现和学习经验的总结来提高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会给学生一些学习任务,而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我个人通过参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广泛,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学习挑战,并且通过总结经验和反思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科之间通常是割裂的,学生们只需要关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而新教育注重打破学科壁垒,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

在课堂上,老师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鼓励学生去探究相关的问题,并且通过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培养出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我个人在这方面也有所收获,通过参与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并且能够在不同学科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新教育基本理念

新教育基本理念

朱永新,原苏州大学副校长,现任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政协全国常委。

有人称,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

朱永新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

20年来,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200余篇,出版了多本论着。

他开创的“新教育”基本理念有: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提出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

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教育就是为了这一切的人,这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

二、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新教育认为,一次次改革之所以最终走入形式主义的老路而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

作为课程、知识的传递者,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不高往往成为了教育改革难以实现、难以为继的瓶颈,成了整个系统中最难突破、最难改造的部分,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其他地方的改进劳而无功。

教师的态度和专业素养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只是拎着一桶数十年不变的死水,是不可能实现任何的教育理想的。

所以,新教育实验,将它行动的起点放在了“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上。

“改变行走方式”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本身的教育生活也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幸福完整的。

和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的儿童需要阅读不同的童书一样,不同学科与发展阶段的老师,一样需要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

新教育新教师心得体会

新教育新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与到了我国新教育改革的大潮中。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教育的魅力和挑战。

以下是我对新教育和新教师角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终身学习、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新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新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新教育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和发现。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2. 从课堂管理者到学习氛围营造者。

新教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从评价者到激励者。

在新教育中,教师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教师需要用鼓励和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新教育实践中的心得体会1. 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兴趣,努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还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新教育强调家校合作,我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4.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新教育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牢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新教育第六章心得体会(3篇)

读新教育第六章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新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阅读新教育第六章后,我深感新教育理念的魅力和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新教育第六章的心得体会。

一、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新教育第六章主要阐述了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

我认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全面发展:新教育认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个性化教育:新教育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4. 教育公平:新教育强调教育公平,关注弱势群体。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努力缩小教育差距。

二、新教育实践的意义新教育第六章对新教育实践的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

我认为,新教育实践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新教育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通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 促进教师成长:新教育实践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学习、反思,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3. 优化教育环境:新教育实践强调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

这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 推动教育改革:新教育实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新教育理念,可以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三、新教育实践中的挑战新教育第六章也提到了新教育实践中的挑战。

我认为,这些挑战主要包括:1. 教育观念的转变: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中,难以适应新教育的要求。

“三新”指导下的教学策略设计

“三新”指导下的教学策略设计

“三新”指导下的教学策略设计1.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内容不断涌现。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本文档旨在探讨在“三新”指导下,如何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2. “三新”理念2.1 新教育理念新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 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方法包括多种教学模式,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式学习等。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提高教学效果。

2.3 新教学内容新教学内容注重反映时代特点,关注学生未来发展。

教师需要关注学科前沿,整合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具有时代特色和前瞻性的教学内容。

3. 教学策略设计3.1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策略设计的基础。

教师需要根据新教育理念,设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教学内容设计根据新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

3.3 教学方法设计根据新教学方法的要求,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例如,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4 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新教育理念。

4. 总结在“三新”指导下,教学策略设计需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您的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需求,请随时联系。

新 教 育 理 念

新 教 育 理 念

一、新教育理念
核心目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五个理念: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四个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改变教育的科研模式。

新教育的四大精神:第一、追寻理想的执著精神;
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
第三、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
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

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
师生共写随笔
聆听窗外声音
培养卓越口才
构筑理想课堂
建设数码社区
二、学校开展的新教育:1、实施课堂开放,缔造完美教室
2、晨诵、午读、暮醒
3、家长课程
4、传统节日活动(绘画、手抄报、征文)
5、学生习惯教育……
三、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1、传统节日教育2、文明礼仪教育
3、孝德教育
4、科技创新教育。

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引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教育理念,并分析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首先,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潜能。

传统的教育体系通常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平庸生和差等生。

而新课程改革则强调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鼓励他们发掘、发展自己的长处。

这种个性化教育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学术方面,也体现在兴趣爱好、特长和创造力的培养上。

通过摆脱传统的分级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和兴趣选择学习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其次,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育模式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

而新课程改革则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例如,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学生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新课程改革也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三,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

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掘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最后,新课程改革鼓励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传统的教育体系通常将知识划分为各个学科,学生需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切换学习。

然而,这样的学科分割模式常常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限。

新课程改革则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综合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将不再单纯地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幼儿园新教育理念:放飞想象力,探索未来教育

幼儿园新教育理念:放飞想象力,探索未来教育

幼儿园新教育理念:放飞想象力,探索未来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教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孩子们的需求,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放飞想象力,探索未来教育。

1. 变革之路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幼儿园教育更倾向于灌输式教育,过分注重功利性的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特点。

而新的教育理念则更加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放飞想象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更多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然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中,老师更多扮演着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放飞想象力,去探索和创造。

3. 探索未来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并不仅仅在于放飞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自如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境和问题。

幼儿园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简单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学习。

4.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放飞想象力,探索未来教育的理念无疑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革新。

现今社会变化迅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需要更多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而这正是新教育理念所倡导的。

幼儿园教育的改革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引入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总结回顾新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推广和实践,意味着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放飞想象力,探索未来教育的理念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视野和范畴,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能力培养,这将有助于孩子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加自如地展翅高飞。

放飞想象力,探索未来教育的理念必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下,我将以上关键观点罗列如下:1. 变革之路2. 放飞想象力3. 探索未来教育4. 个人观点5. 总结回顾这样的文章将更好地满足你的需求,你可以从中更深入地理解幼儿园新教育理念,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新课程改革 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 新教育理念
33
•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 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 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 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 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 谛。 • 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 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 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1
• 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 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 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 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 • 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 关注的事,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 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课程和 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
31
•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 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 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 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 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 了教育的阻力。 • 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 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夺了 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 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 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
34
•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 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 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 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 围。 •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 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 的解放。
4
•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 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 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 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 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 要把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 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

新教育五大观点心得体会(3篇)

新教育五大观点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新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育的五大观点,即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关注过程、重视合作和倡导创新,为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以下是我对新教育五大观点的心得体会。

一、以人为本新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将学生视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我认为,这一观点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4.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二、尊重差异尊重差异是新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尊重差异的重要性:1. 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尊重差异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家庭背景、性别、智力水平等。

2.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尊重差异,使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尊重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尊重差异,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关注过程关注过程是新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关注过程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注过程,使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过程,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注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面对课改教育理念应突出 “五新”论文

面对课改教育理念应突出 “五新”论文

面对课改教育理念应突出“五新”(永和县城关小学山西临汾0414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此,新课程突破了历次课程改革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的局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追求创新,是一个面向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新课程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该突出五“新”。

一、新教育观念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灵魂,而教师又是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教育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因此,在实践新课程中,需要教师摈弃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改动较大,传统观念和做法的惯性作用使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

教师已有经验和主观意念影响着对课程改革观念的理解,新教师往往模仿自己学生时老师去授课,老教师则按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教学,许多教师认为以前的做法都是正确的。

究其原因,在于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映、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蹲下身子看学生,为了每个学生发展,体现新的教育观念。

在教学方式上,由以讲为主转向以合作探究为主;在教学内容上,由封闭转向开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单一时空转向灵活时空;在教学管理上,由专制转向民主;在教学手段上,由黑板加粉笔转向多样化综合;在教学评价上由重结果转向多元评价等。

二、新教学目标传统的课程目标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它“以学科为中心”、“以‘双基’为中心”的本质没有改变,因而“奉‘纲’、‘本’为教条”、“以考试为中心”的本质也不会彻底改变。

新教育感言

新教育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已在这片沃土上耕耘了数载。

新教育改革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荣幸能参与其中,见证并亲历这场教育变革。

在此,我想以这篇感言,抒发我对新教育的热爱与感悟。

一、新教育的理念新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育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人格的完善。

这种理念让我深感教育的神圣与责任重大。

二、新教育的实践1. 课堂改革新教育倡导“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这种教学模式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2. 评价改革新教育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逐渐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认识自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3. 教师专业发展新教育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研讨活动,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不断学习、反思,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三、新教育的感悟1.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新教育强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只有用爱心去呵护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潜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2. 教育要有创新精神新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精神,敢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

创新精神让我在教育事业中不断进步,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3.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教育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育新理念分享心得体会

教育新理念分享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接触到了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在此,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1. 以学生为本新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2.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

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3. 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新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应将知识传授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4. 个性化教育新教育理念提倡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方式改革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课程设置改革新教育理念要求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 评价方式改革新教育理念强调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而非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4. 校本课程开发新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

这有助于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三、心得体会1. 新教育理念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新教育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使我们在实践中有了明确的目标。

新教育核心理念

新教育核心理念

新教育核心理念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新教育理论内涵1.核心理念: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2.价值取向: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成长着,并快乐着;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3.基本原则:(1)实践性原则,强调操作;(2)生成性原则;强调过程;(3)发展性原则,强调创新;(4)客观性原则,强调真实;(5)公益性原则,强调开放。

4.三大假设:(1)“十大行动”是“教育共同体生活世界改造”的理想通道;(2)理想的教育实验不仅会改变作为因变量的被试,而且会促成实验活动主体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完善;(3)随着“新教育实验”的不断推进,多元的、不同层级的教育共同体会在交往理性与交往道德上达成共识,会逐步形成这支团队所特有的科研机制与制度文化,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范式,诞生“新教育学派”。

5.四重境界(1)使实验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2)使实验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3)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4)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6.五大观点:(1)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2)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3)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5)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7.十大领域: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理念与新教育精神新教育理念1、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

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

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B>"</B>。

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2、核心理念之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

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

专家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

他说,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

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3、核心理念之三: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专家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

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

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

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专家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

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4、核心理念之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

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

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

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

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

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5、核心理念之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专家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关注的话,那么,真正对于人类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文明的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手里走向衰落。

我们经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他认为,阅读中外名著是对话的最好途径之一。

新教育精神2008-03-0714:51今天我要讲“新教育精神”,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我昨天收到一份杂志《焦作新教育简报》,很坦率地说,看了这份杂志我流泪了。

焦作今年三月份才开始启动新教育实验,但是这几个月的时间,在焦作掀起了新教育的风暴。

焦作的校长们和父母亲的投入让我感动。

他们六十多位“毛虫”的主题贴、随笔写得非常精彩,其中有个老师是一位退下来的教科所长,他写了一篇文章,说:“我已经风烛残年,后半生就交给新教育。

”他还说:“真正让我动心的不是新教育本身,而是新教育的精神。

”他说他想到了《如果我能是一颗星,免于哀伤》这首诗中的句子:“‘如果我是一颗星,我就不虚此生;如果我能够解除一个人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伤心,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

’而新教育的精神便是如此,我愿意做一个不虚此生的人。

”我看到他的这一段话,我就在想什么是新教育的精神?所以我就想了四句话,这四句话还不是最终的定稿,我想我们来一起完善它。

新教育的精神就是: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

这四个方面是我们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我想对这四个精神做一些简要的解释。

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新教育精神在他的四种内涵中最重要的就是理想。

我们曾经称新教育实验是理想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人是纯粹的人,是为了理想而活着的人,是为了帮助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从而也让自己不断走向崇高的人。

新教育人,是有责任感的人,他知道他的每一份付出,都会悄悄影响世界;他知道一个世界,需要有一群擦星星的人。

新教育人是乐于奉献的人,他愿意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智慧奉献给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

新教育人是执着的人,是坚韧的人,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碰到什么样的打击,我们仍然会坚定地往前走。

我觉得这就是新教育的理想精神。

最近我编了一本小书叫《改变,从阅读开始》,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重塑心的文化”。

在这本书里面我选了章太炎先生的一篇文章《“我”有多大》,章太炎先生终老于苏州,他一生特立独行,有人称他为疯子。

其实也有人称我为疯子,说我们新教育实验是一群傻子跟着一个疯子。

但是人家称章太炎为疯子,他不但不生气,而且很开心。

章太炎说,大凡非常的人,也就是有创造性的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是能想也不能说,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没有精神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

自古以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人,为了这个缘故,他自己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意各位同志个个也有一两分神经病。

他说,近来传说某某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他说,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就好了,那是要不得的。

事实上,我觉得,这种神经病是加引号的神经病,它实际上是一种执着的精神。

没有这样一种执着的精神,没有这样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不要做新教育。

所以新教育最后必然是大浪淘沙,几百所学校也许最后留下的只有几十所学校,几所学校。

没有关系,我说,只要有一个人在坚守着新教育,新教育就能成功,一定能成功。

所以新教育这种执着的精神,这样一种理想的情怀,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的团队,干国祥、马玲,包括杜涛,他们在甘肃起早带晚,中午不吃饭,就那么和一线的老师在一起辛勤地工作着,没有追求理想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他们比过去的收入少很多,但是他们就是冲着这份理想过来的。

所以,我觉得,新教育人这样一种追求理想的精神是我们今后要极力去提倡的。

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当下中国教育最缺少的就是一种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

我有一个朋友发了一个邮件给我,他说:“当下有三种人:官人、学人、农人。

”官人,就是做官的人。

我也算是个官人。

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

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

他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

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是个有名的特级教师,前一段时间我和她联络,我和她说,我希望她能少出去讲学,甚至少写一点文章,能够沉下心来读书思考。

我说,“只有真正润泽你的孩子,才能润泽你自己。

”一个真正能成就的大教育家,他必定是深深地、认真地、努力地在每一天去润泽他的课堂,他的学生,最后才能成就他自己。

事实上,我们知道,经过大浪淘沙,历史上留下的那些伟大的教育家几乎都是行动家。

我读过梁漱溟先生的很多书,最近我读了他的一篇传记,叫《孤寂与落寞》。

我专门写了一篇读后感。

梁先生说,他根本不是学问家,而是行动家。

其实,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

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新教育最后一定要走进课堂,我们今后评论文也好,搞活动也好,一定要强调是真正来自‘田野’的东西。

我们师生共写随笔,不是去培养作家,也不是写美文的妙手,而是培养真正记录自己每天教育生活、教育行动的人。

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这是新教育实验就师生共写随笔的一个最真实的想法。

所以,我们新教育人,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

这种田野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最近我看了一些评论国内外知识分子的文章,其中写到关于印度的知识分子,那篇文章介绍了很多印度的知名教授,他们不是满足于出来做讲座,坐飞机,满天讲学,而是实实在在地走进“田野”。

文章介绍了一个新德里著名大学的教授,去接中国的一个著名学者,拎了一个小箱子,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我们的教授一般不太会拎一个小箱子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去接一个外国的教授。

这位记者说,我看他就是一个苦力的样子,长期奔走于“田间山野”,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目标。

他还说,或许,当年的甘地也是如此,布衣赤脚地奔波。

知识分子和田野接触的情怀是非常值得我们新教育人去学习的。

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我们新教育实验在运城会议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共读共写共生活。

共同体的概念已经是我们新教育实验一个非常显著的标志。

如果说理想代表我们的追求,田野代表着我们的行动,合作就代表着新教育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的方式。

新教育实验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希望,今后新教育人不要有什么官衔的称呼,比如,许新海,我们也不要称他为理事长,就是称“老师”。

“老师”成为我们新教育人在任何场合下共同的称呼。

在许多场合下,直呼其名或者某某兄某某君也未尝不可。

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包括我也是。

我觉得新教育人永远没有高低贫贱之分,而是在各个岗位上,为新教育作自己的贡献。

因为只有平等了,你才不会盛势凌人,才不会俯视这个群体,而是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才能敢于“吵架”,敢于辩论。

我非常感动,我们在新教育沙龙——相约星期二的时候,新教育的很多人经常和我吵架,比如干国祥,铁皮鼓等,现在他们依然和我吵架,不过,我很开心。

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他们没有把我当作是发起人,更没有把我当作是市长,他就是觉得,你朱老师和我们是一样的。

新教育实验,没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是不能求真的,求真的前提就是平等,新教育就是求真的事业。

求真,就是需要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有问题,可以放在桌面上讲,桌面上交流,可以推心置腹,也可以拍案而起。

但是讨论完了,还是好朋友,还需要合作。

我经常对新教育的朋友说,现在的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一个人做事业的时代,任何一个人,你再能干,也是走不远的。

我和干国祥说:“你很能干,的确很能干,但是你一个人是走不远的,要有一个团队,需要一个群体。

”团队的意识、群体的意识是我们新教育人牢牢记在心头的。

这个团队是基于一个共同愿景的团队,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一个只问真理的团队,不屈服任何一个庸俗的关系和行政的压力。

我们新教育人应该追求这样一种团队精神,只在这样一个团队里面,你才能够成长。

有人把我们研究中心的团队称之为魔鬼团队,的确是这样。

我就观察过两个人,一个是马玲,一个巍巍中条,就是高溧霞。

你看,这两个人,到新教育团队不到两年,他们的成长,可以说,大学里面,带一个博士生,硕士生,都不可能成长那么快,因为我带的博士生,硕士生有很多啊,我不断地把我的博士生、硕士生赶到这个团队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