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写技能的形成规律
简析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
简析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简析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摘要:汉字从甲骨文,历经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一直到今天的楷书,在其漫长的三千余年的岁月和所经历的实际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发展有其一般规律:汉字发展呈现简单化,定型化,形声化,匀称化,规范化的特点。
关键词:汉字发展规律汉语和汉字实际上是汉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汉民族的生活中,汉字不只是一种书写工具,而是和汉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等完全深铸在一起,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生活的重要内容。
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结绳、刻契、文字画到象形文字这一阶段, 这是世界上多数文字的演变规律, 汉字也未能例外。
本文拟就汉字发展的一般律做一个简单探讨。
一、书写的简单化文字要便于书写,书写要求便捷。
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为了追求书写的快捷,汉字的笔画(或线条)和结构呈现出简化的发展趋势。
总之汉字形体的发展,从甲骨文开始到现行的楷书,形体的简化从未中断。
汉字简化的内容大致包括符号化、统一化、规律化、工整化、简体化几种。
所谓符号化, 是指把难写的曲线变成易写的符号, 把不规则、不整齐的符号变成规则的整齐划一的符号。
这个符号化的过程共分两个阶段一是线条化, 二是笔画化。
统一化意味着汉字的定型。
文字是群众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代分别创造的, 各人的方法不同, 理解各异, 因而创的文字也多姿多彩, 异体纷呈, 这就增加了学习和使用文字的人们的负担, 因而必须使文字形体统一化。
规律化是把漫无规律的曲线变成有规律的线条或笔画。
象形文字随着所象物体的曲线描绘, 原无什么规律, 小篆把古文、搐文无规律的曲线变成有规律的线条, 这是汉字的第一次规律化。
隶书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横平竖直的笔画, 这是汉字的第二次规律化。
简体化就是用简体字代替繁体字。
由于汉字不是一时一地而造的, 存在着繁简并存的现象, 但最后总是简体字获得了胜利, 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
汉字的由繁趋简是形体演变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由文字本身的工具性决定的。
硬笔练字规律
硬笔练字规律
硬笔练字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笔画规律:横平竖直,撇捺对称。
在书写时,要注意横画要平,竖画要直,撇画要末端翘起,捺画要波浪起伏。
2.结构规律:中宫紧凑,字形偏旁要互相对应。
在书写时,要注意字的整体结构要紧凑,同时偏旁部首也要相互呼应。
3.笔法规律:起笔收笔有回锋,运笔过程要连贯。
在书写时,要注意起笔和收笔都要有回锋,运笔过程要流畅连贯,不要断断续续。
4.笔画顺序规律: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
在书写时,要注意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进行书写。
5.章法规律:字距行距要分明,上下左右要留边。
在书写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和行与行之间的距离要分明,同时上下左右也要留边。
遵循以上规律进行硬笔练字,可以有效地提高写字水平,写出更加规范、美观的汉字。
汉字的发展规律
汉字的发展规律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书写规范和语义变化等方面,详细探讨汉字的发展规律。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古代中国,最早的汉字是象形文字。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将其形状简化并刻划在兽皮、竹简等材料上,形成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指事文字和会意文字,其中指事文字是通过简化象形文字的形状来表示事物,会意文字则是通过组合不同的象形文字或者指事文字来表示抽象概念。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形体演变是汉字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体逐渐发生了变化。
最早的汉字形体比较生动,具有较多的笔划和细节,但随着书写工具的改进和书写速度的要求,汉字的形体逐渐趋于简化。
例如,古代的“马”字形状比较复杂,有多个笔划,而现代的“马”字则简化为三个笔划。
这种形体演变的趋势使得汉字更易于书写和辨认。
三、汉字的书写规范汉字的书写规范是确保汉字能够准确传达信息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持汉字的书写一致性和规范性,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汉字书写规范,如《汉字笔划规范》和《通用规范汉字表》等。
这些规范对于每一个汉字的笔划顺序、结构和比例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汉字的书写准确无误,避免产生歧义。
四、汉字的语义变化汉字的语义变化是汉字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汉字的语义也发生了变化。
有些汉字的意义逐渐演变或者扩展,形成为了多种含义。
例如,古代的汉字“言”表示“说话”的意思,而在现代汉字中,“言”还可以表示“语言”、“言论”等概念。
此外,一些汉字的用法也发生了变化,例如,“鼠”在古代汉字中表示老鼠,而在现代汉字中也可以表示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总结:汉字的发展规律涉及到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书写规范和语义变化等多个方面。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古代中国,最早的汉字是象形文字。
汉字书写技能的形成规律
汉字书写技能的形成规律【摘要】在一个完整的练字阶段里,汉字的书写发生了很多明显的改变,所以,可以将写字分成很多不同的阶段。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汉字书写技能的形成规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汉字;书写技能;形成规律练字在写字的过程中属于一种动态的形式。
假如能够掌握并且熟知汉字书写的一些基础规则,练字就可以改变成一种有理性的自觉时间,不再遵从以前无知的时间。
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练字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弯路,使得练字的效率得到很高的提升。
1.汉字书写的三个境界1.1随意特殊字在写字的初始期,出现的“随意特殊字”就是一种在没有写字理论的引导而借助自己的感觉随意的自发写出的一些兼有拙稚味儿的字。
这些字在组成的比例关系、组合搭配、均衡对称等等的方面都具有特别大的缺点,也缺乏和谐性。
在这个级别的书写着,对于汉字书写的一些原理知道的是非常少的,也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运笔,书写时候就是一种无章可循的状况,随意特殊字的最大特色就是:个性比较鲜明,拙稚味儿厚重,和谐性较差,没有法则。
1.2规范一般字称作“规范一般字”就是指链子的人在慢慢知道汉子书写原理的前提下,遵照汉子的组成方法和准则写的个性不怎么鲜明但是看起来特别漂亮的汉子。
在这个级别的练字者,就是要遵守汉子的构成原理来书写,因为遵从的练字规律相同,所以就会出现写出来的字看见特别相像。
古时候的“馆阁体”和现在使用的印刷通用的“国标楷体字”应该是作为一般字的典例。
规范一般字的特色就是:要求法度,遵守规律,个性较少而共性比较少,总体看起来是很美观而和谐的,这种字关键的就是汉字构字的形式很美。
1.3创意特殊字练字的人在完全熟知了汉子的写字原理以后出现了“创意特殊字”,这样就形成了特别强大的书写能力和方法,并且在拥有了一定的审美的基础以后,应用一些审美想法和创新的意识,然后就创建出了具有书法情谊和作用的和具有个性的特殊字。
创意特殊字的特征:要求法度,而且个性很明显,也有审美的性质,共性还兼具有创新。
汉字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汉字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字形的演变
汉字的字形演变是一种历史的反映。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字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地演变、发展和完善。
比如,汉字的早期形式是象形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多种形式,直至今日的简化字。
二、字音的变化
汉字的字音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是由于语音的演变和外来语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汉字的读音逐渐发生了变化,如“雨”读音由“yu”变为“yu3”,“月”读音由“yue4”变为“yue4”。
三、字义的扩展
汉字的意义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扩展的。
汉字原来的意义可能只涵盖特定的范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其含义也随之扩展,包含更广泛的概念和意义。
比如,“道”最初指道路,后来又扩展为哲学上的概念。
四、字数的增减
汉字的字数在历史上也发生了变化。
早期的汉字可能只有几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字数也逐渐增加。
另一方面,为了方便书写和阅读,汉字也逐渐简化,字数减少。
现在的汉字主要是由简化
字和繁体字组成,字数也大致相同。
总之,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中包含着许多有趣的特点和规律。
正是这些特点和规律,使得汉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word版)汉字书写规则
(完整word版)汉字书写规则一、一般规则:1、先撇后捺:人八入2、先横后竖:十王干3、从上到下:三竟音4、从左到右:理利礼明湖5、先外后里:问同司6、先外后里在封口:国圆园圈7、先中间后两边:小水二、补充规则1、点在上部或左上,先写点:衣立为2、点在右上或在字里,后写点:发瓦我3、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里:厅座屋4、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远建廷5、左下右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凶画6、左上右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同用风7、上左下包围结构的字,先上后里在左下医巨匠区写字笔顺口诀:从上到下为主,从左到右为辅。
上下左右俱全,根据层次分组;横竖交叉先横,撇捺交叉先撇;中间突出先中①,右上有点后补②;上包下时先外③,下包上时先内④;三框首横末折⑤,大囗最后封底⑥;分歧遵照《规范》⑦,做到流畅美观。
①中间突出的字,如“山”、“小”、“办”、“水”、“承”等。
②上有点的字,如“犬”、“尤”、“戈”、“龙”、“成”等。
③上包下的字,如“冈”、“同”、“网”、“周”、等。
④下包上的字,如“凶”、“画”、“函”、“幽”等。
⑤“三框”也叫“匠字框”,如“区”、“匹”、“巨”、“医”等。
⑥“大囗”即大口框,如“四”、“回”、“园”、“国”等。
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定了7000个汉字的规范笔顺。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基础上形成的,将隐性的规范笔顺变成显性的,列出了三种形式的笔顺。
同时,明确了字表中难以根据字序推断出规范笔顺的“火”、“叉”、“鬯”、“爽”等一些字的笔顺,调整了“敝”、“脊”两个字的笔顺。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在全国施行, 通知规定:"贯"上边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第三笔写里面的竖,最后写长横。
匚"的字,先写"匚"上面的横,然后写"匚"里面的部分,最后才写"匚"最后的折,例如"匹、区、臣、匠、匣、匿"等。
汉字的发展规律
汉字的发展规律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的发展规律是指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律和特点。
以下将详细介绍汉字的发展规律。
一、象形文字的演变汉字最早起源于象形文字,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形状进行简化和抽象,形成了最初的象形文字。
例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山”字就是山的形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文字逐渐演变成了更加简练和抽象的形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汉字。
二、会意文字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入,单一的象形文字已经不能满足表达需求,于是会意文字应运而生。
会意文字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象形文字,来表示新的含义。
例如,“木”和“林”组合在一起,表示“森林”。
会意文字的出现丰富了汉字的表达能力。
三、形声文字的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数量不断增加,单纯的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已经无法满足表达需求。
于是形声文字应运而生。
形声文字是通过一个部分表示字的音,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意义。
例如,“木”字的声旁是“目”,表示了字的音,“木”字的形旁是“木”,表示了字的意义。
形声文字的出现使得汉字的表达能力更加丰富。
四、转注文字的形成随着汉字的不断发展,一些字形繁复难记,于是人们开始使用转注文字来简化字形。
转注文字是通过减少或改变一些笔画的形状,来简化字形。
例如,“龙”字的繁体字是“龍”,通过转注可以简化为“龙”。
转注文字的出现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方便。
五、草书和楷书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汉字的书写形式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演变。
草书是汉字书写形式的一种,以其简练、流畅的特点而受到推崇。
楷书是在草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其规范、工整的特点成为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
草书和楷书的演变体现了汉字书写形式的发展规律。
六、汉字的规范化为了方便汉字的书写和理解,人们逐渐对汉字进行了规范化。
通过制定汉字的笔画顺序、字形结构和字义解释等规范,使得汉字的书写和使用更加统一和规范。
汉字的规范化使得汉字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利。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书法入门)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一)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斜点——反捺的浓缩竖点——垂露竖的浓缩左点——右短竖的浓缩撇点——短斜撇的浓缩提点——提的浓缩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
上为斜点,下为提点。
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
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
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
左为斜点,右为撇点。
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
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
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
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
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
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
右下部斜点稍大。
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弹、挑、折、折、转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
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
汉字的发展规律
汉字的发展规律引言概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的发展规律是指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律和原则。
了解汉字的发展规律,不仅可以匡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形成和演变,还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汉字的发展规律。
正文内容:1. 汉字的形体演变规律1.1 汉字的象形演变汉字最早是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直接描绘而形成的,这种形式被称为象形。
例如,汉字中的“日”字就是太阳的形象,而“水”字则是水流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象形特征逐渐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象形元素。
1.2 汉字的指事演变指事是指通过一种符号来指代一种事物或者概念的形式。
例如,“上”字就是手指向上的动作,表示“在上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指事形式逐渐简化,但仍保留了一定的指代意义。
1.3 汉字的会意演变会意是指通过两个或者多个意义相近的字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字,表示一种更为复杂的概念。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在树下歇息”。
会意形式逐渐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合并意义。
2. 汉字的音韵演变规律2.1 汉字的声旁演变汉字的声旁是指汉字中表示音节的部份,例如“木”字的声旁是“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声旁逐渐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音节特征。
2.2 汉字的声调演变汉字的声调是指汉字在发音时的音调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声调逐渐变化,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声调特征。
3. 汉字的结构演变规律3.1 汉字的摆布结构演变汉字的摆布结构是指汉字中摆布两个部份的组合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摆布结构逐渐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组合特征。
3.2 汉字的上下结构演变汉字的上下结构是指汉字中上下两个部份的组合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上下结构逐渐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组合特征。
4. 汉字的意义演变规律4.1 汉字的义项演变汉字的义项是指汉字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义项逐渐增加或者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基本意义。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8)。
4、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
笔画书写八大规律一、点和组合点的书写规律(一)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斜点——反捺的浓缩竖点——垂露竖的浓缩左点——右短竖的浓缩撇点——短斜撇的浓缩提点——提的浓缩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二)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
上为斜点,下为提点。
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
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
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
左为斜点,右为撇点。
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
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
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
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
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
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
右下部斜点稍大。
二、折和钩的书写规律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弹、挑、折、折、转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
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
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
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硬笔书法练习二十八法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捺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
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
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如同: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
笔画稍向右上仰。
如图:(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如图: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见下图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见下图(三)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如图: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
如图: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
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
如图:(四)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写字的先后顺序口诀
写字的先后顺序口诀汉字书写之妙法汉字,瑰宝也,书写之道,奥妙无穷。
欲书汉字,笔走龙蛇,须循序渐进,方能得其神韵、彰其风采。
笔顺之秘书写汉字,笔画之顺序,至关重要。
每一笔,皆有其理,遵循笔顺之规律,方能书写流畅、结构得当。
横:从左向右,一笔而书。
竖:从上向下,一笔而就。
撇:上轻下重,自左上斜向右下。
捺:顿笔而下,由轻至重,右下斜出。
点:轻而稳,或平、或垂、或斜。
笔画之序每一汉字,笔画众多,排列有法。
先画主笔,再画附笔。
主笔如骨架,支撑结构;附笔如装饰,点缀其间。
横折:先横后折,折笔在横笔中间。
竖弯:先竖后弯,弯笔在竖笔顶端。
撇捺:先撇后捺,捺笔在撇笔下端。
竖勾:先竖后勾,勾笔在竖笔顶端。
部件之序汉字由多个部件组成,其排列顺序亦有讲究。
一般遵循外围到内,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原则。
偏旁:在汉字的一侧,先写偏旁,再写字身。
字身:在汉字中间,先写字身,再写偏旁。
上中下:横向排列,先写上部,再写中部,最后写下部。
整体之序书写汉字,不仅要掌握笔画、部件之序,更要把握整体结构。
由简单到复杂,由笔画到部件,由部件到整体,逐一铺陈,方能得其精髓。
先框架:先写汉字的框架结构,如撇、捺、横、竖。
后笔画:在框架结构内,逐一补全笔画。
调间架:笔画书写完毕,调整间架结构,使汉字平衡匀称。
书写之要书写汉字,不仅要遵循笔顺、笔画、部件之序,更要心手合一,笔墨相融。
运笔娴熟:笔尖轻重缓急,运笔自如,方能书写流畅。
章法得当:汉字排列有致,字距行距和谐,形成美观布局。
意境悠远:书写汉字,意境悠远,笔墨饱含情感,方能传神达意。
翰墨之艺书写汉字,繁而不乱,序中有法,法中有序。
笔走龙蛇,墨洒翰飞,方能书写出气韵生动、赏心悦目的汉字,传承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
古代汉字的演变规律及其作用
古代汉字的演变规律及其作用文字起源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结绳记事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
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
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
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
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契刻记事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
以两者吻合为凭据。
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
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
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
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
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
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
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
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
”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语文连笔公式
语文连笔公式
语文连笔公式是指在书写汉字时,将相邻的汉字连在一起书写的技巧和规律。
它是汉字书写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提高书写速度和美感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语文的连笔公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横折连笔:即在书写时,将相邻的两个汉字之间的横折部分连在一起,形成一种流畅自然的连笔效果。
2. 竖折连笔:即将相邻的两个汉字之间的竖折部分连在一起,使得书写更加连贯,整洁。
3. 点折连笔:即在书写时,将相邻的两个汉字之间的点折部分连在一起,形成一种自然、简洁的连笔效果。
4. 横竖连笔:即将相邻的两个汉字之间的横折部分和竖折部分连在一起,形成一种美感强烈、流畅自然的连笔效果。
5. 顺折连笔:即将相邻的两个汉字之间的书写顺序调整,形成一种美感强烈、自然流畅的连笔效果。
以上是语文连笔公式的主要分类和规律,掌握这些技巧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书写速度和美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 1 -。
汉字的发展规律
汉字的发展规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为了独特的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历史、形态、结构和使用等方面探讨汉字的发展规律。
一、历史发展规律1. 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最早浮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化为今天所见的形态。
2.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书体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汉字的规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统一文字的使用,汉字逐渐被规范化。
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是《康熙字典》的编纂,它对汉字的字形、字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类。
二、形态发展规律1. 字形的变化:汉字的字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
有的字形变得更加简化,有的字形保持了原来的形态。
这种变化是由于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的改变所导致的。
2. 字体的发展: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汉字的字体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不同的字体风格适合于不同的场合和用途,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三、结构发展规律1. 字的构成:汉字的构成由部首和偏旁组成。
部首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份,偏旁则是部首的组合形式。
汉字的构成方式多种多样,但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 字的组合:汉字的组合方式也有一定的规律。
一些汉字是由两个或者多个独立的字组合而成,形成为了新的意义。
这种组合方式使得汉字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表达能力。
四、使用发展规律1. 汉字的应用范围: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涵盖了文字、文学、历史、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
汉字的使用范围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密切相关。
2. 汉字的传承与创新:汉字在传承中保持了自身的特点和传统,同时也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汉字的使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综上所述,汉字的发展规律体现在历史、形态、结构和使用等多个方面。
了解汉字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字,同时也体现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
汉字的构字法则
汉字的构字法则汉字是中国人民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具有独特的构字法则。
构字法则是指汉字形态和结构的规律性原则,它使得汉字的造型简洁、美观,并传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构字法则,从形体结构、笔划顺序和意符组合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形体结构汉字的形态构成由基本构件组成,包括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构造关系。
其中,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和内外关系是最常见和重要的构字法则。
1. 上下关系汉字的上下关系通常体现为上方与下方是有机衔接的结构。
上部分往往表示字义或音义的主要内容,下部分则起到辅助或补充的作用。
例如,“楼”字上部分是“木”字,表示与木有关的意义,下部分是“娄”字,表示音义。
上下两部分的结合形成了“楼”字的整体意义。
2. 左右关系汉字的左右关系即左侧与右侧是相对称的结构。
左右部分通常由一些构件组成,这些构件根据形态规律可以推测出相应的字义。
例如,“国”字左侧是“囗”字,表示关于围绕的意义;右侧是“玉”字,表示与美好、权力有关的意义。
左右结合形成了“国”字的整体意义。
3. 内外关系汉字的内外关系是指字内部的一些构件与外部的一些构件之间存在着衔接关系。
例如,“风”字的左上部分用来表示字义或音义的主要内容,而风的外部构件则是与气象或气候相关的。
内外构件的结合形成了“风”字的整体意义。
二、笔划顺序汉字的书写遵循一定的笔画顺序,这是形成字形的重要要素之一。
笔画顺序通常是按照笔画的优先级和书写习惯进行排列。
1. 优先级汉字的笔划可以按照笔画的先后顺序分为多个优先级,通常分为优先级高和优先级低两类。
在书写时,优先级高的笔画要放在优先级低的笔画之前。
例如,“日”字的构字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首先写上横,然后再写下横,最后写竖直笔画。
2. 书写习惯汉字的书写习惯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但总体上都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
例如,“心”字的构字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写上半部分的三横,再写下半部分的一横。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
汉字间架结构八大规律92法概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结构特点。
在汉字的使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架构规律和法则,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含义和构造。
本文将介绍汉字间架结构的八大规律和九十二法则,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汉字的奥秘。
一、八大规律1.单一性规律每个汉字在结构上只能是一个字,不可重复。
字的结构必须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使人难以辨认。
2.逻辑性规律汉字的结构应符合逻辑关系,能通过结构体现所描绘的意义,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汉字的含义。
3.差异性规律不同的汉字应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以便读者能够准确辨认每一个字。
4.互补性规律汉字的结构应有一定的互补关系,使整个字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出现零散的构造。
5.平衡性规律字的结构要能够保持平衡,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要相对称衡,使字体具有美感和稳定感。
6.开放性规律汉字的组成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容纳更多的意义和象形符号,以适应不同领域的表达需求。
7.可重构性规律汉字的结构要是可重构的,通过组合不同的部件和笔画可以形成新的意义和新的字。
8.传承性规律汉字的结构应延续传统的书写方式和字形,保持汉字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渊源。
二、九十二法则1.单线法法则汉字中的笔画应保持单一的线条,避免出现交叉或重叠的笔画。
2.横结法法则基本的横结构是汉字中常见的组成方式,在横线上下,左右分布着其他的部件,形成丰富多样的字形。
3.竖结法法则与横结构相对应的是竖结构,汉字中常见的一种构造方式。
竖线作为主线条,上下左右分布着其他部件,构成不同的字形。
4.撇点法法则撇点法是指以撇或点为主线条,左右结构的一种组合构造。
撇或点作为主要部件,与其他构造形成有机的整体。
5.点撇法法则与撇点法相对应的是点撇法,主要部件为点或撇,与其他构造形成独特的字形。
6.钩结法法则钩结法是以弯曲的钩形为主线条,上下左右分布着其他的部件,形成不同的字形。
7.弯折法法则弯折法是以弯折的线条为主线条,形成不同的字形。
汉字的发展规律
汉字的发展规律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历史、形态、音韵和意义等方面详细介绍汉字的发展规律。
一、历史发展规律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甲骨文时期。
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隶书、楷书,汉字经历了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汉字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1. 简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使用需求的变化,汉字逐渐趋向简化。
例如,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出现就是一种简化的表现。
2. 统一:随着统一文字的需求,汉字的书写形式逐渐统一。
例如,隶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写形式的统一。
3. 演变: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变化。
例如,从象形文字到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每一种形态都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阶段。
二、形态发展规律汉字的形态发展规律主要包括字形、字义和字音的变化。
1. 字形变化:汉字的字形变化是汉字发展的重要方面。
例如,汉字的结构逐渐简化,笔画的书写顺序也发生了变化。
2. 字义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汉字的字义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的“丈夫”指的是成年男子,而现代的“丈夫”则指的是已婚男子。
3. 字音变化:汉字的字音也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的汉字读音与现代的读音存在差异,这是汉字发展的一个特点。
三、音韵发展规律汉字的音韵发展规律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
1. 声母变化:汉字的声母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的“k”音逐渐演变为现代的“j”音。
2. 韵母变化:汉字的韵母也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的“-an”韵母逐渐演变为现代的“-ang”韵母。
3. 声调变化:汉字的声调在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的四声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四、意义发展规律汉字的意义发展规律主要包括义项的扩展和义项的转义。
1. 义项扩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字的义项逐渐扩展。
例如,古代的“明”字只表示光亮的意思,而现代的“明”字还可以表示清楚、聪明等含义。
捺和点的规律
捺和点的规律捺和点是汉字书法中的基本笔画,它们有一定的书写规律。
1. 捺:捺是指从上到下向右斜落笔写出的笔画。
捺的上部一般直线或稍弯,下部与上部相交并延伸,形成斜线。
2. 点:点是指从上到下垂直落笔写出的笔画。
点一般只用一笔画出,并且落笔要轻,力度要适中。
这两种笔画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字,有一些常见的组合规律:1. 捺和点的组合:常见的字如“人”、“大”、“工”等,都是由捺和点的组合形成的。
捺可以当作点的基础,点可以当作捺的补充。
2. 捺和捺的组合:有一些字由多个捺组成,如“书”、“久”、“画”等。
捺和捺的组合通常要注意字形的平衡和连贯。
总结来说,捺和点的书写规律主要是要掌握它们的基本形状和组合方法。
熟练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书写汉字。
除了捺和点的基本规律之外,还有一些与捺和点相关的书写规律。
1. 捺的顺序:在书写多个捺的字时,通常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书写。
这样可以确保字形的连贯性和整体的平衡。
2. 点的位置:点通常出现在字的上部、中部或下部,可以是平行于字的横线、竖线或斜线。
点的位置要根据具体字形进行合理的安置,使整个字的比例和美感得到保持。
3. 捺和点的错落:有些字在捺和点的组合时,要注意错落的原则。
即捺和点之间要有间隙或错落的边角,使得字形更加丰富和平衡。
4. 捺和点的笔画粗细:捺和点的宽度和粗细要根据整个字的比例和结构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字的上部一般较细,下部较粗,这样可以使整个字看起来更加平衡。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捺和点的字形规律需要掌握,这需要通过学习和书写实践来熟练掌握。
最重要的是,不断观察和借鉴优秀的字帖和作品,结合个人的创作和表达,进一步提升对捺和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书写技能的形成规律
【摘要】在一个完整的练字阶段里,汉字的书写发生了很多明显的改变,所以,可以将写字分成很多不同的阶段。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汉字书写技能的形成规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汉字;书写技能;形成规律
练字在写字的过程中属于一种动态的形式。
假如能够掌握并且熟知汉字书写的一些基础规则,练字就可以改变成一种有理性的自觉时间,不再遵从以前无知的时间。
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练字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弯路,使得练字的效率得到很高的提升。
1.汉字书写的三个境界
1.1随意特殊字
在写字的初始期,出现的“随意特殊字”就是一种在没有写字理论的引导而借助自己的感觉随意的自发写出的一些兼有拙稚味儿的字。
这些字在组成的比例关系、组合搭配、均衡对称等等的方面都具有特别大的缺点,也缺乏和谐性。
在这个级别的书写着,对于汉字书写的一些原理知道的是非常少的,也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运笔,书写时候就是一种无章可循的状况,随意特殊字的最大特色就是:个性比较鲜明,拙稚味儿厚重,和谐性较差,没有法则。
1.2规范一般字
称作“规范一般字”就是指链子的人在慢慢知道汉子书写原理的前提下,遵照汉子的组成方法和准则写的个性不怎么鲜明但是看起来特别漂亮的汉子。
在这个级别的练字者,就是要遵守汉子的构成原理来书写,因为遵从的练字规律相同,所以就会出现写出来的字看见特别相像。
古时候的“馆阁体”和现在使用的印刷通用的“国标楷体字”应该是作为一般字的典例。
规范一般字的特色就是:要求法度,遵守规律,个性较少而共性比较少,总体看起来是很美观而和谐的,这种字关键的就是汉字构字的形式很美。
1.3创意特殊字
练字的人在完全熟知了汉子的写字原理以后出现了“创意特殊字”,这样就形成了特别强大的书写能力和方法,并且在拥有了一定的审美的基础以后,应用一些审美想法和创新的意识,然后就创建出了具有书法情谊和作用的和具有个性的特殊字。
创意特殊字的特征:要求法度,而且个性很明显,也有审美的性质,共性还兼具有创新。
在创意特殊字这个级别的练字者遵循基本的鞋子规律,大概都掌握了汉字书写的奥秘,在掌握了基础写字的原理之后加之研究揣摩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书法。
能够达到创意特殊书法的书写者,大都可以称之为书法家了。
2.汉字书写的两个阶段
2.1由随意特殊字向规范一般字的转换
在随意特殊字向规范一般字转换的过程当中,这是学习练字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汉子的练字者从无法向有法的一种转换过程。
这个过程中时最关键的也是出现的问题要求解决的最多的时候。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就是要认识并且掌握和应用练字原理和发方法,也是练字者写字技巧产生质的改变的最佳阶段。
表面上看来练字者是利用收来写字的,但实际上是练字者应该用“心“在书写。
如果不用心是写不出好字的。
一定要明确的认识到:书写汉字绝对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而是要在理性的指引下的理论和实际的联系相互结合的一种自主实践活动。
所以,在这个时期里要深入的研究和学习练字的基础道理,关键就是要合理的选择练字方法。
假如不能遵照练字的关键的练字,不但不能够形成写字的技能,也有很大可能形成很多难以改正的毛病。
在随意特殊字向规范一般字的转换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求必须有一个好的写字姿势和握笔的姿势,这样可以确保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其次要探究怎样构建笔画,准确掌握对影响笔画外形的各种因素,然后再对汉字的组成结构和审美原理进行研究,将构成汉字笔画的组合和搭配做到最佳最合适,使得字与字之间的搭配是协调统一的;接下来是要对用笔写字的能力探究。
在不同笔的书写过程中的起笔、行笔、收笔特点,在笔书写的过程中的提按、轻重、徐急、畅涩的改变都是要深刻领会的;最后要注重练习自己的“定量观察测量的能力”,能够正确的计算出笔画的延伸方向、长短的比例、处的位置、字与字之间的间隔距离、字的粗细变化、弯曲的程度、对称均衡等等的可以计算出来的属性标准。
在关于汉字书写的原理方面的知识,以前的和现在的书法家都有很多具体的总结,这些是要在一些有关的书本里面收集记载的,同时也要在书写的过程中做总结和领悟。
在随意特殊字向规范一般字的境界转换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理性认识和实际操作的量的改变的过程,要求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长的,但是不一样的人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也是不想同的。
每个想要写好字的书写者都要经历这个过程的,当完成了这个转变的过程以后,也就可以写出非常漂亮而耐看的字了,但是在事实上,大多数练字的人是不能够完成这个写字的转换过程的,也给自己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和缺陷。
2.2由规范一般字想随意特殊字的转换
把规范一般字转换成随意特殊字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练习与创新,同时也是人们写字成熟的较高级时期,这样就可以研究书法的水平。
在转化的整个过程中,书写者已经具备了较高的书写水平,然而要进入更高的层次水平,就必须要不断地对书法学问进行探究。
比如写字的力度,线条的刚柔,线条的粗细,书法家的书写风格以及书写技巧,鉴赏汉字美的特性以及所暗含的意义,书写时所要表达的感情,书法发展的历史和各个时期的书法的精华篇章以及风格和历史因素。
只有书写的基础扎实,才能写出比较有创新的特殊字符,同时也是在借鉴别人的风格中进行创作。
若要写字水平达到如此境界,需要从有法过渡到无法,从没有创
新过渡到有自己风格的创作,只有经历了这些过程,所写出的作品才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一般来说,在练字过程中发生的这种转,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做到,客观上来说,每个人练字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没必要每个人都经历这个过程才能实现此目标。
3.结束语
总的来说,若是书写的汉字很优美,这样不但能使自己的思想观点明确的表述出来,同时还能够让读者阅读时有美的享受。
汉字的书写不是一个刻意的过程,而是书写者很自然表达感情的过程,书写者完全没必要进行书写训练,只是需要凭借自己的的书写本能来写,所写的字中不能出来错别字,同时人们也能够识别出来,那这就是随意的特殊字符。
练字的第一阶段就是把随意特殊字转化成规范一般字;练字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把规范一般字向随意特殊字的转化。
这两个阶段在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把汉字书写的训练从自发转变成了自觉,就要把理论认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才能够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郁缀.请把汉字书写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2]刘根货.汉字书写危机与汉字书写文化传承[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3]张雷.目前汉字书写的隐忧与对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