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15篇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15篇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摘要: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知识,系统研究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从而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预测、引导甚至控制或改变个体或群体的行为,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加快组织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课程课程论文课程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略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摘要:阐明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新的理念及目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建设综合型教学资源。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新探索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它通过系统分析、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探索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提高各级管理者预测、引导员工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笔者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对该类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确立教学新理念、新目标教学理念是实施教学的前提。
基于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其教学的新理念是研究、融合、实用:既要将研究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又要使组织行为学各种知识融合在一起加以运用。
这就要通过对学生思考、研究、探索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能力。
实施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必须确立这一明确的教学理念,并将“研究、融合、实用”教学理念全面落实到课程教学要素中,并在设计教与学的全过程贯彻始终。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组织行为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个性方面达到有机统一,特别强调提高学习、应用和研究能力,具体包括:获得亲身探索研究行为体验的能力、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管理或工作中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论文--刻板印象
浅析刻板印象摘要: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当我们基于自己对某人所属的群体的知觉来评判一个人时,我们就使用了刻板印象。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它可以令复杂的世界简单化,但大部分的刻板印象是消极的,会经常造成以偏概全、错判他人的能力等状况。
本文重点探究其消极的一面,研究刻板印象对女性就业状况的消极影响,简要分析其因素,并作出提出初步优化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刻板印象;普遍现象;女性职业1.刻板印象的概念及其消极影响1.1刻板印象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刻板印象经常会被运用到性别、种族、年龄、职业、地域等方面。
而大部分的刻板印象都是由道听途说形成的,而不是以实际经验为依据,以事实材料为基础。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习惯了被刻板印象简化后的世界。
因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且我们的生活圈是有限的,于是对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及我们生活圈外面的人,我们只能有我们所接触的部分或所了解到的经验常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部。
因为我们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经常会”拿来就用”,而不是加以思索。
1.2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很大。
如在性别上,人们普遍认为男孩子比女孩子更擅长数学;在种族上,991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人们普遍认为穆斯林都是具有威胁性的;在年龄上,人们普遍认为年龄大的人不适合工作;在职业上,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较适合服务行业;在地域上,人们普遍认为东北人比较剽悍,江南女人比较温柔,等等。
虽然人们都知道每种情况必有例外,但是每当思考问题是,人们还是习惯性的这样思考,就渐渐的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直延续下去。
刻板印象在其他方面也有消极作用,其后果危害更大。
如刻板印象会影响创造性思维,其通过影响认知、情绪负荷,进而影响个体的创造性产出。
再如在女生数学学习表现中存在刻板印象威胁现象,当男生比女生更擅长数学这一刻板印象被激活时,女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便不如没有激活条件下的表现。
组织行为学论文3篇完美版
《组织行为学论文》组织行为学论文(一):试论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课堂中的跨文化教学论文关键词:跨文化双语教学组织行为学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双语教学与跨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差异对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的影响,并对在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在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学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课堂上设置具体的情境和语境,教师应熟悉西方文化知识,学生要进行多渠道自主学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各种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需要超多既懂外语又有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
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适应这一需要,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7年又明确指出: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潜力。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高校用心开办双语课程,培育双语人才,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
在此背景下,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便应运而生。
组织行为学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开创了全新的教与学的思路,学生透过对原版教材的提前预习及仔细阅读,再透过授课教师的英文授课,学生能够以英文的思维方式思考国外的原著学科,能更好地跟踪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与方法,保证组织行为学学科知识的及时更新。
同时,也有利于传达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增强对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及其思想的了解,把握学术精髓。
然而,在取得种种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在实际教学中碰到了许多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严重阻碍了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明显制约了双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有鉴于此,本文将对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中所涉及的跨文化教学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对策推荐,期望有助于促进我国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双语教学与跨文化的关系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学习母语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一样而存在差异。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员工在组织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方面,包括领导、团队动力、决策制定、员工激励等等。
组织行为学对于了解和优化组织内部运转至关重要,因此在管理学和企业管理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就组织行为学的相关话题进行三篇论文的探讨。
第一篇论文是关于领导力和员工绩效的研究。
领导力一直被认为是影响组织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各种领导风格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调查和实证研究来分析不同领导风格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探讨出对于不同类型组织而言,哪种领导风格更适合。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组织领导者提供一些实践建议,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第二篇论文将探讨团队动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团队合作已成为组织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团队的默契及动力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运行和绩效。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研究团队动力的形成机制以及它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调查分析团队动力的来源以及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一些促进团队动力的管理实践建议。
第三篇论文将聚焦于组织文化对员工激励和忠诚度的影响。
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及行为准则的集合,它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组织文化对员工的激励和忠诚度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建立积极的组织文化,以激励员工创新和提高员工忠诚度。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将得出一些对于组织管理者实用的建议,以帮助他们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通过这三篇论文的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关键议题,并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管理实践建议。
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为组织管理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激励员工,提高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第一篇:团队领导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团队领导被认为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关键概念。
在任何组织中,团队领导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团队在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这并不奇怪。
团队领导者的作用是指导团队达到目标并给予他们所需的资源。
有效的团队领导者可以增加生产力、增加士气以及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他们应该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并解决组织中的问题。
通过与团队成员进行定期交流和讨论,有效的团队领导者可以了解组织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反应。
这可以帮助团队领导者有效地管理问题,并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它们。
团队领导者还需要能够建立一个开放、友好和互相支持的工作环境。
通过扮演引导员和调解员的角色,团队领导者可以有效地增强组织中员工和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合作,减少矛盾和冲突,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此外,团队领导者还应该能够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并实现目标。
在今天的组织中,有些团队领导者可能需要比其他领导者更多的挑战。
例如,当团队成员分别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时,或者当团队成员不在同一时间工作时,组织中的其他领导者可能会面临比团队领导者更难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团队领导者应该以一种既定的方式建立团队,并为团队成员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以完成任务并实现目标。
在任何组织中,团队领导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能够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帮助团队实现目标。
因此,组织应该努力培养和发展出优秀的团队领导者,以确保他们的团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第二篇:有效的团队管理在组织行为学中,团队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概念。
组织必须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团队,以确保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这可以通过使用正确的管理技巧、建立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和设定清晰的目标来实现。
首先,团队管理者应该能够建立一个支持性工作环境。
组织行为学[五篇范文]
组织行为学[五篇范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福特公司借助于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走向全球化全球化战略引导着福特公司走向2l世纪。
福特公司汽车业务集团的总经理雅克•纳塞尔(Jacques Nasser)领导着一个训练有素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它的目标就是要促进福特公司的全球化运营,同时开发新车型。
而且开发费用要降至原来的一半,开发周期也要缩短。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纳塞尔在黎巴嫩出生,在澳大利亚长大。
他进入福特公司已有30多年,但进人底特律总部只有6年时间。
纳塞尔拥有国际商务的学位,也拥有国际工作的经验。
他在福特公司担任过许多职务,曾经在泰国、菲律宾、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地工作过。
纳塞尔对汽车非常着迷,“Ka”就是他引以为豪的一项开发成果。
这款三开门跑车诞生于欧洲的一个实验室,虽然它没有达到美国的安全标准(二次设计的费用十分庞大),但在欧洲却成了抢手货。
而且通过这款车的开发,纳塞尔证明了福特公司可以在短短的24个月内推出新车型。
福特公司的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司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同样生产福特雅仕,但使用的零部件却不相同。
现在,各个市场所用的零部件规格已经统一,由此也节约了大量成本。
另外,福特公司在巴西与大众汽车公司的合资公司破产时,公司由于准备不足,且财务控制不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6亿美元。
但随后公司开始重视,市场也正在恢复。
在北美和欧洲部门的支持下,巴西的销量增长了70%。
福特公司全球化的前景看好。
170家工厂构成的全球生产系统运转正常,产量也在增加,尤其在亚太和南美地区,增加幅度更为可观。
位于孟买、马德拉斯、泰国和越南的工厂正在兴建,位于中国的五家零部件合资企业已开始运转。
目前,福特公司的大部分利润仍然来自于欧洲、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但从长远看,亚太市场将超过欧洲和北美。
福特公司在全球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将继续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论文题目:谈谈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收获这学期,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由赵老师来给我们讲解,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泼的教学方式,我受益匪浅。
组织行为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以便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它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规律,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
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行为科学,建立在多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
一、个体行为基础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一个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反之,就是最无价值的东西。
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或在工作交往中,总是对人或事物产生不同的反应,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
这种对客观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肯定的或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一旦变得比较持久稳定,就会成为态度。
态度属于行为的指导和动力系统,会影响认知与判断影响行为效果,影响忍耐力,影响相容性。
知觉:知觉是指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研究证明,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同。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练习而发生的行为改变或改变的潜能。
也就是说,行为改变时学习的结果。
当行为已改变,学习即完成,我们看到的是行为改变,而无法看到学习本身。
二、激励理论激励:激励是去做某事的意愿,并以行为能力满足个人的某些需求为条件。
组织行为学论文(激励机制)
摘要本论文是对中外企业应用激励理论来进行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
本论文首先对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的发展现状和意义做了阐述,随后针对GE公司和联想集团的激励体制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企业应针对自身不同的性质制定不同的激励体制。
关键字:效绩考评;双因素分析理论;团队精神;员工成就感;一、激励机制概述:1.2 激励机制原理: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1.2 运用激励机制的意义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协调人际的关系,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意识,齐心协力应付经济危机。
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案例分析本论文通过对GE公司和联想集团各自的激励机制做一个分析,比较中外企业对于激励机制的不同运用。
2.1 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
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
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
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组织行为学论文,以供大家参考!组织行为学论文1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意在将理论和实践更为紧密结合的项目课程改革,对传统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提出了挑战。
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提高了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效果和课程价值,以项目为明线,实现教学内容整合;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项目考核为检验,实现综合能力提升。
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化教学内涵及其理论依据项目化教学是由美国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共同开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任务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参与完成,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引导、指导与辅导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化改革,它是以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围绕与专业对应的现实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改革。
建构主义的创始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方式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情景、协作及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让学生从真实事件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潜能,主动而自然地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建构。
教师的职责在于提供能够帮助学习者完成意义建构的适当“情境”。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论文一:企业员工的动机与激励措施研究摘要:动机与激励措施是企业员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动机和激励的概念,继而着重探讨了动机和激励措施对企业员工的作用,进而分析了如何制定出适合企业员工的激励措施,最后从实际案例出发,说明了激励措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动机、激励、员工管理一、概念介绍动机是指人们在实现某种目标时所具有的积极性、愿望和热情,同时也是心理需求的表现。
激励是指企业给予员工的特殊回报,以增强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使员工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的业务目标。
动机和激励措施对企业员工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保障员工工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制定适合员工的激励措施制定适合员工的激励措施是企业员工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选用合适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具体措施如下:1、通过金钱或折扣等方式给予员工物质上的回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2、建立员工的奖励制度,可以让员工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更有动力在工作中表现出色;3、给予员工充分的自由度,打破传统的管理方法,通过鼓励和信任,赋予员工更加广泛的职权,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四、实际案例以某电子企业为例,该企业为员工实行分享式员工持股计划,允许员工持股,且员工每年均从公司拆分后的利润中获得奖金。
通过实施分享式员工持股计划,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大幅提升,公司员工流失率也大幅下降。
论文二:领导力的影响及对组织的意义摘要:领导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织行为学理论,本文着重阐述了领导力的概念,探讨了领导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分析了领导力对组织的意义。
最后,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得到领导力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领导力、组织、意义领导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它是指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和特质的总体。
领导力不是天生具备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发展得到的。
组织行为学论文(5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5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论文青春,理想,现实与规划摘要:大学是青年学生跨入社会的“学前班”阶段,本文是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现状的某些方面,运用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原理来讨论青春、理想、现实与规划之间的关联性,使得认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通过合理规划,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权衡,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青春理想现实规划组织行为学一.组织行为学及其原理1.1 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1.2 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的培养1.2.1 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方面,运用此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从而形成一种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报酬,强化自己行为。
适当而合理的运用激励机制,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的意识。
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对于还处在大学校园里的我们来说,适当的对自己采取“激励机制”,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引导我们充分发挥自己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从而使个人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拉近与理想的距离。
通过对在校园生活时间的合理安排,规划出长短期目标,并针对性的制定可行的实施措施。
期间,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阶段里的各个目标的完成情况,作出合理、客观的评价,再根据此评价,对后期的规划作出相应适宜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2.2 竞争意识古语有云:“居安思危”。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论文一:组织行为学中的领导力研究
摘要:领导力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论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了过去十年来有关领导力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本文认为,有效的领导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能够激励员工、促进创新与变革,提高组织绩效。
未来研究可以从领导风格、领导力开发和领导与员工关系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拓展领导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领导力、组织行为学、组织绩效、领导风格、领导力开发、领导与员工关系
论文二: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组织文化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论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文化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动机、组织承诺等有显著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如创新型文化能够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而传统型文化则更注重员工的遵守规范行为。
在实践中,组织应该注重打造积极的组织文化,以促进员工的积极行为和绩效提升。
关键词:组织文化、员工行为、工作满意度、工作动机、组织承诺、创新行为、规范行为
关键词:员工参与、组织绩效、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领导力、员工关系、激励机制。
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组织行为学论文)第一篇: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组织行为学论文)组织的发展和变革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大市场的接轨,企业组织的稳定与变革之间,管理者会不会陷入无所适从的状况?因为管理者如果极力维护组织的稳定就有可能导致组织的僵化,如果积极推进组织的变革,又有可能造成组织不稳定和人心涣散。
管理者盲目地推行变革也同样会使组织消亡,甚至会使组织消亡得更快。
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推动组织变革时要非常谨慎,必须首先确定组织的变革已经是非常必要的,才能展开变革的进程。
在组织的变革中,还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也就是说,必须根据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趋势,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组织进行变革。
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的变革获得成功,才能使组织得到生存和发展,反之则会使组织倒退或消亡。
一、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概念组织变革是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关系、职权层次、指挥和信息系统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
组织建立起来,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的,当管理目标发生变化时,组织也需要通过变革自身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的要求。
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有小到大,有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有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既事物的内因。
所以组织发展的概念是“组织的自我更新和开发”。
它是组织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产物,将外界压力转化为组织内部的应变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以改善组织效能。
在人力资源方面,它能通过参与,增加成员的激励水平,提高士气和满意度。
二、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及特征(一)组织发展思路与方法的演变组织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演变而来,一是对工业组织运用了实验室训练方法;二是用调查反馈方法了解并改进企业和组织成员的态度。
(1)实验室训练方法。
这个方法主要从1940年代开始运用,采用群体讨论和案例研讨等方式,认识和改变各个管理层次的工作行为。
例如,举办群体人际关系训练班,逐步发展成了“群体训练实验室”,从事群体训练。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一、组织变革管理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组织变革管理是指组织在面对挑战与机遇时对机构与文化进行协调式调整的过程。
组织变革是组织内部运作规则、角色、流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有意识改变。
在组织变革中,管理者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模式推动改变过程。
改变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
组织变革一般包括接受、适应、支持、参与等阶段,每个阶段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在组织变革的前期阶段,组织通常选择推销型改变模式。
这种改变模式可以通过解释和说服来获得员工的合作与支持。
当员工感到自己的诉求和要求被认真考虑和回应时,他们会认为变革是有意义的,从而积极参与。
在组织变革的中期阶段,组织会进一步采用其他改变模式。
这些模式通常需要更加强力的引导和推动,如威逼或利益驱动等。
这时,员工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表现出拒绝、不配合等行为。
在组织变革的后期阶段,组织会采用更加开放和支持的改变模式,以鼓励员工的创新、创造和领导力。
在这个阶段,员工的行为会更加积极和有动力。
因此,组织变革管理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与变革模式的选择直接相关。
组织需要了解员工的行为和心理,灵活选择适合自身的改变模式,才能顺利推进组织变革。
二、团队决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决策是指在团队内进行信息共享、意见交流、意见协商,以达成共同决策的过程。
决策是组织决策的基础,也是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
团队决策不仅关系到组织绩效的高低,还关系到组织内部相互理解和团队士气等多个方面。
团队决策相比个人决策具有一定优势,如可以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知识和经验,避免主观臆断,减少风险等。
然而,团队决策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时间和资源浪费、决策速度缓慢等。
因此,团队决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需要结合组织内部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考虑。
对于需要快速决策的组织,群决策的方式可能不够高效。
而对于注重员工参与的组织,团队决策则有利于提高员工参与感和团队凝聚力。
三、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及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价值观是指在某个文化、历史背景和思想体系中,人们长期形成的关于生活、社会、伦理和道德的认识和评价。
组织行为学小论文
组织行为学小论文组织行为学小论文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小编收集了关于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小论文,欢迎阅读。
篇一:回顾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我曾在工商管理硕士阶段学习过这门课程,由于当时我的工作经历以及环境和现在大不一样,同时也由于当初和此时学习的动力不太一样,所以对于同一门课程的学习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学以致用是我参加博士班学习的主要目的。
目前我在管理一家年销售超过5亿人民币的制造型企业。
该公司目前在大力推广卓越制造理念。
该理念除了在组织的各个层面实施类似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制造工具以外,其核心在于推广全员参与的持续改进的文化。
而在组织中对目前的文化加以改造,很多方面都可以考虑利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理论。
组织行为学在上个世纪得到长足的发展,得益于心理学在工商业的应用以满足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
而我公司目前推广卓越制造的目的是通过精益之道创造客户价值。
其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提高员工满意度等都是我们远期目标——卓越运营所覆盖的。
本学习小结主要总结了我所学到的《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在公司变革中加以运用的打算。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的行为,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使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涉及到的主要学科有:管理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管理学)、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
课程中提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两个问题是:一,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二,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这两个核心问题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探讨和解决的价值。
另外,组织行为学也提出了组织行为有效性的常见指标: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等。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组织行为学在学习《组织行为学》的过程中,发现管理学于它的联系很大,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或是生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想,通过对它的学习,对于我们在学校中的人际交往、为人处事,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它会在我们求职的路上贡献它的一份力量。
以下便是我们在这门课中的学习的主要内容: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OB对管理者的帮助:1.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人际技能;2.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3.认识组织冰山潜层的问题;4.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
行为是指生命体由内在心理支配和外在目标驱使而形成的行动和作为。
组织行为指组织的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动。
组织行为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组织如何影响成员,成员如何影响组织。
组织行为研究的基本变量: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水平社会知觉: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类型:1、对他人知觉2、自我知觉3、角色知觉4、人际知觉社会知觉的偏差1).首因效应、近因效应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3)投射效应4)对比效应、框架参照5)刻板效应6)煮蛙效应、跳蚤效应7)知觉防御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凡是认知对象都有归因问题。
如责任归因、动机归因、成败归因、自我归因、错误归因等。
常见的归因偏差: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的不一致性,涉及个人利益与否导致归因不一致,忽视普遍性的偏见。
情感因素的影响。
社会知觉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聘用面试、自我实现的预言、绩效评估、员工努力、员工忠诚、归因应用决策指为解决某一问题、达到一定目标,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进行论证,评估从中选出一个最有效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有效领导团队
【摘要】组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不论我们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相当多的时间是在组织中度过的,组织从很多方面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我们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组织存在。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又是由人管理的。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今天我们将以有效领导和团队管理为主线,将个体与群体联系起来,讨论一下如何在领导过程中,联系马斯洛需求理论,让个体在群体中发挥作用,实现成功领导?如何激发群体动力和有效利用激励理论?如何通过培养团队精神,建立优秀团队?
【关键词】组织领导团队管理激励需求
斯蒂芬罗宾斯曾经说过:在组织行为学中恐怕没有几个术语像领导的定义这样不统一。
通过翻阅书本,我真正领会了这句话的含义。
“领导是影响人们为自动完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追求一定目标的能力”“领导是促使其下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地完成他们的艺术”……领导是一种创造愿景,制定组织的任务和策略的过程。
我们在野战中,分成红蓝两组,各有司令,由司令决定大家的作战方式是攻还是守,这时候需要队长发挥影响力,让领导变成一种使人心悦诚服的艺术,实现组织的目标。
说到团队管理我们不得不说一下群体,因为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
团队主要是由相互补充技能的人组成,同时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效力。
而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依赖,思想上相互影响,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区别在团体不仅仅注重每个成员的贡献,还依赖团队的成果。
说到团队类型啊,团队角色啊,学习管理的同学能十分了解,但是谈到团队情商这个名词,可能陌生一点。
团队与组织都离不开亲密共事,内和外通,众志成城的团队情商。
实现有效领导,建立优秀团队,决不能忽视群体和组织的细胞——个体。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口的铭文是:人啊,认识你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关于人的理论,有人性假设论啊,需求层次理论,今天我们重点说一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群体动力和领导者的成功到底有什么样的渊源?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由五个层次到七个层次,内容大家都知道:从生理需要到安全需要到社交需要到尊重需要到求知需要再到求美需要最后自我实现需要。
这需要一个过程,对人的需要研究是认识人的心理规律和行为的出发点。
想要个人在群体中发挥作用,建立优秀团队,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这要求领导者一定知道他的队员需要什么,学会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发挥作用。
一个好的团队也离不开让每个队员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老师在课上传授给我们需要层次在管理中的应用告诉我们,要学会掌握员工的需求层次,满足员工不同层次需要。
了解员工需要的差异,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把握员工的优势需要,实施最大限度的激励。
说到激励,为了实现有效领导,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为领导者要有领导的特质,一个人的成功不代表一个团队的成功!“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何调动“众人”为共同的团队目标去“拾柴”这就是一门艺术了!正像书中说的领导权变理论强调的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的特质和行为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发展的。
我很喜欢“魅力型领导理论”这个概念。
魅力是希腊词汇,意思是“神赋予的礼物”。
团队成员相信领导价值观的正确性,不加怀疑地接受领导者,拥护领导者,愿意服从领导指挥。
这时候不论是企业团队管理还是学生工作,都可以显现成效了。
此时你会问那这些和激励有什么关系呢?我要告诉你,关系很大!有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当然也有领导行为。
而划分领导行为的是“体贴”与“组织”,高组织,高体贴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首先,我们根据佛隆的期望理论,研究一下什么样的激励措施,能够促进团队管理,实现成功领导?第一,领导者一定要抓住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不然就是“南辕北辙”。
第二,设置某一激励目标,应该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比如在发放年终分配、公司调级与先进工作者称号挂钩;第三,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就正如分发奖励制度,要有阶梯性,拉开档次。
可以用奖金来说,如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一样的话,还会有人去注意争夺第一和第二么?第四,
适当地控制期望概率,让员工的期望与实际相符。
第五,一定能够要进行期望的心理疏导,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期望值不同,但是进行团队管理的时候,不能同时全部照顾。
学会使用目标转移,进行疏导。
激发群体动力,我认为首要前提就是一个群体得有凝聚力和士气。
团队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合作和向心力。
群体以活动、相互影响、情绪作为三要素。
必须要有可以让大家一起活动,形成相互的沟通影响,来升华情绪,士气大增。
作为领导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一定会提高凝聚力的。
我们还要谈谈在激励的同时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利于团队管理。
第一,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公平是破坏凝聚力的杀手锏。
一定要注意要是大家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学会疏导员工正确地看待公平。
第二。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奖励与惩罚作为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有激励作用,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第三,学会运用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领导团体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这点:努力来自于报酬、奖励的价值、个人认为付出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
所以一定不要员工对为你工作失去动力。
员工满意才会导致进一步的努力,要形成“奖励目标→努力→绩效→奖励→管理→满意”的良性循环。
比如,我们了解的华为公司,员工往往愿意自动留下加班,这已经成为一个默认的习惯,这样的团队合作,已经达到精神层面,不仅仅是个人工作的完成,获得奖励,更是对公司的重视。
调动了员工的热情,向建立优秀的团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此时一定要树立团队的精神,要学会让个人智慧上升到团队智慧。
第一,领导不等于干预,优秀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价值目标,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要给队员信任,但是一定要有清晰的团队的使命和目标。
第二,对团队的队员进行挑选,不适合的一定不能手软,这是双方的伤害。
第三,对确定的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并设定适当的绩效标准和奖酬体系。
第四,培养团队精神和进行外部支持。
第五,良好的团队气氛也很重要。
近墨者黑,大家都知道,微软公司的不断创新气氛,让他们一直处于开发技术公司的前端。
第六,要让那个大家树立这样一个团队概念:“成败皆为团队所有。
”微软公司中,这种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感染着每个员工。
第七,建立一种“互帮互助互学”的团队精神,让嫉妒和表功变成真诚地赞扬和祝贺。
第八,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互相鼓励,及时进行沟通,用团队的智慧解决问题。
人与人总是会有矛盾的,关键看领导怎么解决。
当企业遇到危机和信誉威胁的时候,需要的不仅是领导的决策,也需要员工的智慧。
微软曾经遇到一个新开发的产品被取消,经过大家的讨论和总结,终于从表面的失败走出来,创造了更有利于市场的产品。
第九,在团队管理中,让员工有时刻怀有感恩的心面对事情。
一定要让员工意识到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主角,要甘当配角,要学会欣赏队友。
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是要对大局工作表示支持。
第十,团队精神中一定不可缺少创新,这是一个团队保持成功的长生药。
有效领导和成功的团队管理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领导者不断地学习和反思。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团队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它有助于组织更好地利用雇员的才能。
管理人员发现,在多变的环境中,团队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的稳定性群体更灵活,反应更迅速。
事实表明,如果某种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多种技能、经验,那么由团队来做通常效果比个人好。
这就需要领导会用人,用好人。
让领导成为一种艺术,让团队变成精英,我们还有很长的路。
【参考文献】
1.于显洋,林克雷,李璐璐.组织行为学.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张德.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张德,刘翼生.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
4.王青.把沙子变成石头:高效经理人团队管理技能培训与自修教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5.《哈佛管理前沿》《哈佛管理通讯》编辑组编,侯剑,李特朗译.有效领导.商务印书馆.2008
6.彼得•诺斯豪斯.领导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姜毅松.新魅力领导的结构与其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0.
8.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