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塞下曲 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塞下曲》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楼将士的英勇顽强。

诗中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场面,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方面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塞下曲》,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塞下曲》。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写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塞下曲》的意境。

2.初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塞下曲》,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3.解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如“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场面。

4.深入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领会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的意境。

5.朗读背诵:让学生集体朗读和背诵《塞下曲》,加深对诗的记忆。

6.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塞下曲》的意境,发挥想象,写一段边塞风光的描写。

7.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案第【1】篇〗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句意思,以及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过程与方法: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结合资料了解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默写古诗。

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古诗的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2.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光辉。

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的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了解诗题意思为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做铺垫。

四、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学生读得正确。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出节奏来。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塞下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2、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品质,体会作者建功报国的抱负。

3、初步了解环境烘托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感知边塞诗1、同学们,在四年级上册,我们曾学过这样的两首诗,老师特别喜欢(出示古诗),一起读一读,注意声音不要拖,出塞,起。

2、那你知道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吗?生1:诗人都是唐代(是的,这是显而易见)生2:两首诗都描写的是战争(你的观察更细了)生3:描写的都是边塞3、是呀,像这种描写边塞战争生活的诗,我们把它叫做边塞诗。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边塞诗,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提前板书课题)4、来,齐读课题。

(不要拖,再读)二、生字新授、初读古诗(一)读准字音1、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了的同学,坐姿端正示意老师(生读古诗)2、读好了吗?(读好了)老师来考考你们。

这首诗有个多音字,谁会读?生1:单,(请你送到诗句读一读)单于是什么意思?生1:(生借助注释,这也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法。

)对于唐朝来说,单于就是他们的敌人。

3、这个字还有两个读音,谁知道?(请生说,你能给它组个词吗?),还有一个读音谁知道?(教师解释,在表示姓氏的时候,读shan)4、想要记住这三个读音有个好方法,叫记少不记多。

我们只需要记住在表示匈奴首领时,读chan,表示姓氏时读shan ,一般情况读dan。

这样去记就简单多了。

5、这首诗还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示),一起读(前鼻音读的很准确,再读),谁来读读这句诗,一起读。

要写好字,首先要学会认真观察。

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6、请同学们伸出手书空,跟我写(讲解: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右下的字,第一横不要写得太长,竖撇要写得舒展,被包部分的最后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塞下曲》 说课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塞下曲》  说课课件(共26张PPT)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凭着杰出的的军事才能和技压群 雄的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书写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 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 “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六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 在剩下的五首古诗中,第三首“月黑雁飞高”也十分有名。老师希望你课下可以读一读。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古诗三首《塞下曲》板书
边塞生活 大雪纷飞 充满智慧 英勇搏杀
不足之处: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和 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 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塞下曲》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塞下曲》说课稿和知识点汇总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 课时古诗三首《塞下曲》。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 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 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塞下曲》和《墨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塞下曲》和《墨梅》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两首古诗。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人文”,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

《塞下曲》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和将士们的英勇。

《墨梅》则以梅花的傲骨和清香象征高洁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诗中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两首古诗时,可能对边塞景色和将士的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和感受。

《墨梅》中的梅花意象和品质追求,则需要学生通过反复品味和思考来领会。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魅力。

3.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描绘,领会诗人的情感和追求。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塞下曲》中边塞景色和将士生活的理解,《墨梅》中梅花意象和品质追求的领会。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古诗的内容和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

2.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和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3.欣赏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边塞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边塞的荒凉和将士的英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塞下曲》,学生跟读,然后教师解释诗中的意象和描绘,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景色和人物,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追求。

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塞下曲》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塞下曲》。

(2)理解《塞下曲》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塞下曲》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英勇事迹。

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古代文学的瑰宝。

2.2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塞下曲》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塞下曲》,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恰当。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重点解析诗歌中的生僻字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5.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2)进行相关古诗文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塞下曲》边塞风光英勇事迹意境深远主题鲜明七、作业设计(1)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塞下曲》的学习内容,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 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 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 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设计《塞下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 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含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古代将士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的意境。

- 感受古代将士的英勇形象,体会诗人对将士们的赞美之情。

-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遁”“逐”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中蕴含的紧张氛围以及“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所表现出的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气概。

- 体会古诗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以及如何通过简短的诗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画面。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范读、领读,指导学生注意字音、语调、停顿等。

- 例如,在教学“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这两句时,教师先范读,强调“遁”字的读音,然后让学生跟读,注意“月黑”和“雁飞高”之间的停顿,读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2.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营造情境。

- 如在讲解“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大雪纷飞、骑兵追逐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名骑兵,体会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

《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体现了人物勤奋、有毅力的品质。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 31.认识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抓关键词语,理解《文言文二则》中每句话的意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感受船长哈尔威、黄继光在危急关头,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与英雄形象。

文言文二则 2“诺曼底号”遇难记 2黄继光 1口语交际 1 1.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分小组讨论“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介绍自己”,明确介绍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2.学习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习作 2语文园地 21.回顾本单元课文,与同学交流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2.在7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

3.了解6个跟古人读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4.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5.积累名言。

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学习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

3.掌握《古诗三首》的背诵。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共同探讨和分享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喜爱。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对优美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品读和背诵。

2.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1.揭示《古诗三首》深层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内容,唤起对古诗的兴趣。

二、呈现1.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向学生发放《古诗三首》的文本材料。

三、品读1.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逐句进行朗读。

2.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文意境。

四、讨论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古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感悟。

五、作业布置1.布置《古诗三首》的背诵任务。

第二课时一、复习1.让学生互相朗读《古诗三首》,巩固前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是怎样一种文学形式?为什么古诗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三、分析1.分析《古诗三首》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比较多首古诗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

四、练习1.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诵练习,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五、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古诗鉴赏方面仍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下一步将强化学生对古诗内涵的挖掘,并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案第1篇】【教材简介】《塞下曲》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其中的第二首。

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呈现出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习作要求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作者在塑造戍边战士的威武形象时,并没有进行直接描写,而是运用细腻的笔法,详细描写了战前沙场的景物,利用“月黑”“雁飞高”“遁逃”“大雪”“弓刀”等景象,烘托出了一个大战将起,战场之上紧张的肃杀之气。

【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设计出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学习活动。

重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与学习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用意志力约束和管理自己,感性学习的要求远远大于理性学习的需求。

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借助直观的、具体的内容调动其感性认识,促进思维发展。

四年级的学生,其情感和情绪都比较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想方设法使课堂上教与学充满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继而形成创造性,在四年级尤其关键。

【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生词“单于”并理解其代表意义,会写“雁”字。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感受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体会借助场景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会写“雁”字。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感受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体会借助场景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1、朗读古诗:(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塞下曲》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爱国情怀。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边塞风情,是四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边塞诗这一题材相对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

此外,诗中的一些字词,如“辕门”、“阴山”等,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塞下曲》,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感受诗中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戍边将士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背诵、字词理解、意境体会。

2.难点: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理解,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情境。

2.情感教学法:以讲诗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和情感。

3.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文,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边塞风光图片、戍边将士生活图片、诗文动画等。

2.资料: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边塞诗的相关知识。

3.字词卡片:辕门、阴山等生僻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展示《塞下曲》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文,提高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背诵诗文。

教师纠正发音,讲解生僻字词的意思。

4.巩固(10分钟)利用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组词。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塞下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塞下曲

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塞下曲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单、遁”,会写“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难点:能把握诗中“将军”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人物介绍,激发兴趣1.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凭着杰出的的军事才能和技压群雄的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书写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穿插背景介绍: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取名为《塞下曲》。

)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塞下曲》这首古诗简短的文字,了解他的英雄故事。

二、预习检查,方法回顾1.检查学生读诗情况。

先组内三人组检查,再从各组选一名水平一样的学生参加赛读,依赛读情况对各组进行评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抽一个小组进行生字展示。

3.复习学法: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学古诗,知诗人。

三、朗诵诗歌,整体感知(一)解诗题,知作者。

1.学生展示查阅资料:解题:“塞下曲”是唐代乐府曲名,多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

介绍作者,卢纶(748-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诗人。

2.读出古诗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组内纠正字音,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3.指名读并作出评价。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学: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

2.小组合作: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3.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

(三)多诵读,悟诗情。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整体内容。

1.指名诵读古诗。

2.默读课文,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展示)在展示时,强调“草惊风”其实是“风惊草”,并感受气氛的紧张。

教育部审定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塞下曲

教育部审定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塞下曲

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句意思,以及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过程与方法: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结合资料了解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二课时塞下曲【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把握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王昌龄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卢纶到边塞感受边塞将士的风采吧!(教师随机板书:塞下曲)2.回忆上节课总结的学习古诗的四步学法。

(指名说)(1)学古诗,知作者;(2)解题意,会质疑;(3)抓字眼,明诗意;(4)多吟诵,悟诗情。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学古诗,知作者。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塞下曲》的作者——卢纶。

卢纶(739—799),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2.解题意,会质疑。

(1)了解这首诗的体裁。

《塞下曲》是指古代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卢纶的《塞下曲》一共六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注意读出节奏。

然后指名读一读,作出评价。

(主要把字音读准,注意押韵)(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后,出示本首古诗的生字,并读准多音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熟悉诗句中的词语。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抓字眼,明诗意。

(小组汇报、同学互动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学习提示: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边塞诗的风格和特点。

2.掌握课文《塞下曲》的内容和意境。

3.能够朗读《塞下曲》并理解其中的抒情意义。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领会《塞下曲》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理解古代边塞诗的特点及其内涵。

三、教学准备1.课文《塞下曲》的课本或复印件。

2.课堂黑板和粉笔。

3.设计好的教学板书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准备1.师生热身,进行轻松简短的课前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前文,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熟悉《塞下曲》的题目,让学生先自行阅读一遍课文,理解整体意义。

2.请学生谈谈课文标题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边塞诗的特点和意义。

第三步分析课文1.逐句解析《塞下曲》的内容,分析词语的意义和诗句的蕴含。

2.讲解《塞下曲》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第四步听读课文1.教师朗读《塞下曲》,并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请学生闭目倾听,尽量理解并诠释作者表达的情感。

第五步情感表达1.请学生就课文中的抒情意境写一段感想,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内心的感受。

五、教学反馈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塞下曲》的感悟,并写一篇读后感。

2.教师在下节课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六、课后拓展1.鼓励学生自行查找其他古代边塞诗歌,了解不同风格和意境的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塞下曲》这首古代边塞诗歌,同时也能提高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将在诗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塞下曲》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塞下曲》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塞下曲》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此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四、说教学重难点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五、说教法学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

三是运用直观法。

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

2、指导古诗学法,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

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导入。

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塞下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三首塞下曲》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边塞生活的赞美和英勇壮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三首塞下曲》,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

2. 分析诗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五、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复述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检测。

板书设计:《古诗三首塞下曲》意象:修辞手法:情感:作业设计:1. 朗读、背诵古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学设计结束。

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边塞的壮美和艰苦。

2. 提问引导:我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边塞吗?边塞是什么样子呢?”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发学生对边塞生活的兴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2020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2020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2020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古诗三首《塞下曲》。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描写塞外风光和战争场景的五言绝句。

全诗分为三首,每首都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象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塞下曲》的三首古诗。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唐代边塞的生活环境和战争背景。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古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以《塞下曲》为灵感的短诗。

教学难点1. 对《塞下曲》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古汉语表达的理解。

2. 对古诗中意境的把握和艺术特色的欣赏。

3. 创作一首以《塞下曲》为灵感的短诗。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

2. 投影仪和PPT,用于展示《塞下曲》的相关背景和图片。

3. 纸和笔,用于学生创作短诗。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塞下曲》的背景和作者卢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塞下曲》的三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逐句解释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汇和古汉语表达。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如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5. 背诵:让学生背诵《塞下曲》的三首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6. 创作活动:给学生发放纸和笔,鼓励他们创作一首以《塞下曲》为灵感的短诗。

7. 分享和展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板书设计1. 《塞下曲》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 《塞下曲》的三首古诗原文和译文。

3. 古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分析。

4. 学生的创作展示。

作业设计1. 背诵《塞下曲》的三首古诗。

2. 写一篇关于《塞下曲》的感想,包括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

3. 准备一首以《塞下曲》为灵感的短诗进行课堂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对《塞下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朗读、讲解、分析和背诵,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单、遁”,会写“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难点:能把握诗中“将军”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人物介绍,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凭着杰出的的军事才能和技压群雄的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书写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穿插背景介绍: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


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塞下曲》这首古诗简短的文字,了解他的英雄故事。

二、预习检查,方法回顾
1.检查学生读诗情况。

先组内三人组检查,再从各组选一名水平一样的学生参加赛读,依赛读情况对各组进行评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抽一个小组进行生字展示。

3.复习学法: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学古诗,知诗人。

三、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学生展示查阅资料:
解题:“塞下曲”是唐代乐府曲名,多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

介绍作者,卢纶(748-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诗人。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歌以送别、军旅生活为多,诗风比较雄壮。

2.读出古诗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组内纠正字音,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3.指名读并作出评价。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学: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

2.小组合作: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3.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

(三)多诵读,悟诗情。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整体内容。

1.指名诵读古诗。

2.默读课文,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展示)
在展示时,强调“草惊风”其实是“风惊草”,并感受气氛的紧张。

3.你认为李将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象?(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展示)
第二次展示:在展示时,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想象情景,讲述故事
1.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

下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李广将军真不愧是“飞将军”,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六首。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

在剩下的五首古诗中,第三首“月黑雁飞高”也十分有名。

老师希望你课下可以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