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特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郫县犀浦镇实验学校 首 页学校概况新闻中心德育园地教师园地学生天地教学教研校 刊远程教育留言板 学校公告暂无信息!!
关键字搜索 2011 年 4 月 8 日 星期五 教学研究
> 校本教研> 课题研究> 师资培训> 校刊-教学大家谈
教学研究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校刊-教学大家谈-> 详细信息
教学大家谈---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特刊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9-12-11 点击率:1223
教学大家谈
――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特刊
第五十四期(2009-11-30)
卷 首 语
·唐甜怡·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为了以后的路走得更好,走得更精彩,走过的路——需要随时清点!
走过的路,需要清点。在一条路上只顾自己低头行走,是一种固执,一种逃避,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强,这样的坚持会因重复在老路上而错过更多宜人的风景。敢于正视过往,积极容纳鲜花掌声,相伴奋斗的苦涩泪水,才会有真实的崛起!
走过的路,需要清点。清点怯懦,清点踯躅,清点徘徊与彷徨……清点出一份通往未来成功之路的生活清单!
走过的路,需要清点。清点可以是对己不对人的自省,也可以是对人对己的对清。在相互的清点中力争上游!
走过的路,需要清点。“旅途的疲惫不是来自目标的遥远,而是来自鞋中的沙粒。”随时清点出拖累步伐的沙粒,将会走得更远更长久!
走过的路——需要随时去清点!正摸索在路上的人更应该如此。年轻的“灵魂工程师们”:
为了那永不完美的艺术天地,
为了那期待甘霖的圃园精英,
让我们现在就起程吧!整理好自己的思绪,选择伸手可及的育人目标!习他人之经验,观前人之足迹,践行于自己的三尺讲台!
让我们今天就出发吧!一起去感知,去认识,去总结;去完善!
明天,叶儿更绿,花儿更红;将来,一片桃李,天下芬芳!
语法教学反思
·孙静·
《 新目标英语
》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这套教材图文并茂、实用性强,交际性强。如现在上的八年级(上)中的unit6重点是讲授形容词的比较级,教材中除了少数的几个例句,根本没有提到任何语法规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到底要不要教学语法?语法教学应受到多大的重视?我认为应该教学语法,应该重视语法教学。当然,我强调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复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中去,而是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
。语言由两部分内容组成,
一部分是综合的,记忆中的词块;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语法规则。语法在语言中起调节性的作用,但是这一功能必不可少。不学语法是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的。对此现在大家都困惑重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如何协调?对于我们这些算是农村的地方的,真的能像大城市那样,重交际,完全轻语法吗?当我们也顺应“潮流”时,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在运用英语时语法错误较多,有的学生由于缺乏语法知识,语言表达支离破碎,甚至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影响了交际活动。事实上,在农村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而在课堂中学到的毕竟有限,如果让他们掌握了规律,那么在任何时候他们都能通过思考,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继而形成语言能力。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学生们自然也就能自如地运用。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语法知识时,他才能谈得上去自主学习,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就我们教师来说,要创设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环境,同时无论我们采用何种语法策略都应注意“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点到为止,注重运用,”让学生在练中获得听、说、读、写的能力。总之,语法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知识,它是各种语言结构的基础。英语教学不是不要语法教学,而是怎样进行语法教学,避免语法教学走极端,最终使学生真正掌握语法在具体情景中的运用而形成真正的交际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汤春丽·
孩子的心灵很纯净,没有一丝的杂质.社会给了他们什么,他们将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现在,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最多的是家庭和学校.因此我们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起着泰山一样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学生,孩子们今后的发展和前进也许我们的每一句话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美术学科的教师,可以理解为素质教育的先驱之一.我们现在不仅是要让学生达到显性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其实包含在了隐性的素质提高之中.也就是说,教育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是技能.还要传导给他们情感的联接.怎样将知识点溶如活动当中,怎样在美育当中成人,是值得,更是迫切需要我反思与学习的。
其实在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中是包罗万象的.美术活动和我们的生活,情感,价值的联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情感的因素与之相互交织,够成了一个杂而不乱,密而不琐的美丽世界.在我们小学低段教育中更不能忽视这样的联系.时时,事事铭记这
种联系的观点来指导学生.当前很多时候我在组织技能训练,加强美术基本技能方面呼声很激烈,现在我觉得是片面的.不能“为练而练”,为作品而练,无视美术教学的内在联系和美术教育的初衷.就象在《大树的故事》一课中,就可以抓住教学内容设定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
《动物乐园》一课当中把隐性目标定为通过对动物的了解和喜爱,认识到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在《节日的装饰》《百变团花》这样的课中让学生提高美术技能的同时了解到祖国的伟大,浅显的从民俗知识引申到人类文明的传承,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国文明的举世瞩目,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的情感.以情感的因素再来刺激学生的创造欲望,用情感为导体,让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参与到美术的学习中来.这样我们的美术教育与素质的发展才能更为和谐.我们的天空会更为广阔。
培养学生“ 倾听习惯”有感
·赵兰·
这学期,在我校掀起了“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热潮,并把许多班级定为实验班,我们班级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在这学期,我在培养倾听习惯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尝试了很多方法,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把他们的耳朵唤醒呢?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总是落后于别的同学呢?在教学中,我经常思考这些问题。后来,我慢慢发现孩子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有时不是能力的问题,而多数是因为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所导致的。可见,听的重要性。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这学期在倾听习惯的培养方面,我做了以下几点的尝试。
⒈用言语激励
正确适当的语言激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培养的过程中,我常常赞扬孩子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我常在课堂说:“你听的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这么一点点的小区别都能被你找出来,你可真了不起!”“你听的很仔细,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呀!那得感谢你!”“你太了不起了!你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你真实一个称职的小评委!”……我发现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用话太多的时间和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孩子们渐渐愿意倾听了。我感到特别的高兴。
⒉用手势激励
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手势。比如:上课前让学生边做手势,边说口号:“耳朵听,让我更聪明;眼睛看,让我更灵活;大脑动,让我更机灵;我最棒
!棒!棒!”
老师和全班同学竖起大拇指,扬起手来,喊着口号“嘿!嘿!你真棒!”等等。这些手势的不但起到了激励作用,也让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⒊用荣誉激励
适当的物质奖励也能激励学生的倾听兴趣。我制作了一些“倾听明星”的红五角星,对于每一节课认真听讲的孩子,就发一个星星。通过这种手段,很多学生比以前上课认真多了。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一学期下来,孩子的倾听习惯有了一些改进,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仍要不断的学习、反思、探索,相信明天会更好!
一年级音乐《爱唱什么歌》教学反思
·谭红莉·
《爱唱什么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中的一首歌曲。歌曲旋律优美,采用五声宫调式写成,曲调多用重复手法,音域只在六度以内,简单易学。歌词中的象声词生动地刻画出相关小动物的形象,表达了小动物们愉快的心情。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动物狂欢节》的背景音乐,和学生一起进行了边听音乐边表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律动,把学生的思绪牢牢地抓住了。学生们兴奋地跳着、笑着。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我又以猜谜的形式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然地走进了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为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充分地培养,我还让学生自学了第二段歌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精彩之处莫过于即兴创编这一环节。虽然,我只给了他们短短的几分钟,他们却给了我大大的惊喜。当他们结伴上来展示时,我听到了学生创新的火花、智慧的光芒:小学生,爱唱歌,啦啦啦啦啦啦啦。他爱唱,什么歌?他爱唱呀,美丽的校园。再如:小蜻蜓,爱唱歌,嗡嗡嗡嗡嗡嗡嗡。它爱唱,什么歌?它爱唱呀,美丽的荷花。多么美的歌词,我们的学生简直就是未来的小小词作家!在课堂上,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那些小小的片段,都让人深深地感动。学生总是会不断地给你带来惊喜:他们能根据听到的音乐说出小青蛙的声音是甜甜的、细细的;能把《青蛙合唱》中表现大、小青蛙合唱的部分用不同的动作表示;能把一段段崭新的歌词创编得无比精彩……
在细节部分出现了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歌曲的强弱规律的体现,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点得不够到位,所以在表现歌曲的环节略显欠缺……这些都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慢慢完善的。学生的一个小小的思维,有时可能被我忽略,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这或许
会扼杀一个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当然,我一直在努力,努力地发现学生的任何一个闪光点,使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充分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继而创造音乐,努力使我的课堂更加完美。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黄维·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学科,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我将结合我本学期的教学要求,简述我的教学体会。
任务驱动,加深记忆。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意识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掌握了知识。
整合学科,多面发展。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
在实际课程中,课堂的纪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我校学生而言,计算机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对上机都很兴奋。手和脚都开始不规矩起来。都很想进入计算机机房,快速的进入计算机系统。不是为了学习,是为了玩游戏。作为老师更应该加以阻止。形成良性循环。但随着我校计算机设备的老化,设备维护的落后。计算机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上机课中,有效的课堂纪律,不仅仅是对课堂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安全的要求。
在学生上机中一些极度不规范的使用计算机的动作,也会造成学生自己的生理上的一些缺点(如鼠标手等)。所以在信息课堂上面更因该从细节入手。不仅仅是为了上课而上课。也要规范学生上机入手。
半期考试教学反思
·雍婧倩·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也是反映教师教学业绩的一种形式。考试成绩的好坏,既反映了学生应试能力的高低,也反映了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当初三第一次半期考试成绩出来后,面对这样不尽人意成绩,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事后,我认真地做了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落实新的教学理念已是势在必行。
(一)是以教科书的知识点去教,内容局限在课本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没有创造性。新课标下,要求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到心中有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和独立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地学习
。
(二)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以传授课本知识为目的,这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备课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上;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考试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
(三)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教学实效性。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权威的神态自居,常常凭借“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学经验,一厢情愿地把课讲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又困又累。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关系,让学生能真正享受成长中的自由和快乐,可以促使学生去发现新知识,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注重教学活动的自我反思。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及教学活动进行再认识,以此发现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究与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求得自我发展的目的。以后教学反思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思:教材重点难点。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时,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与前后面知识的关系?教学难点难在哪?是难在比较抽象,还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二思:教学方法。在对教材有较准确的把握后,应思考自己、他人已有的实践经验,“见贤思齐”逐步筛选出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三思:教学实施过程。在分析了教材,思考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再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撰写教学方案。
最后是方案实施情况。在每一节课教学之后,应认真反思教学的实施情况。
我相信只要注重以上几个方面,注重教学点滴,持之以恒,一定将有所收获。
分数之外,我们该教学生学会什么?
·金轶鸣·
刚收拾好书出教室,有学生匆匆的跑过来问道:“老师,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我有点发窘,我的学生何时以如此模式化的方式来学习语文了?
虽然,对于学生这类问题我一般都会认真而且仔细的给他们讲解,但是从内心我其实很想告诉他们,文章不是这么读的,等你们毕业了,你们再也不用用这种方式来学语文。
我们的学生因为要参加各式各样的考试,期中的、期末的、还有市上的调研考、将来的中考、高考……我们无法置分
数于不顾,所以我们就得这样:一板一眼的上课,给学生讲这篇文章的主旨,讲那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分析小说就教学生学会用小说的三要素去解读文章,阅读议论文就教学生去找论点找论据,我们甚至会就考场作文的特点来教学生如何去写让评卷老师喜欢的作文。
怎么来评价我们的学生呢?为了能够在各大小考试中有一个不错的分数,为了能够上一个不错的高中,将来能够考一个还算满意的大学,他们中大部分的人上课会很认真地听讲,很认真的做笔记,很认真地追问老师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很认真地用一成不变的材料写老三段的作文。仅以作文为例,只要一提到父母的爱学生就会写风雨交加的夜晚父亲或者母亲如何艰难的把自己送到医院,又如何衣不解带的照顾自己,最后是自己病好了,但父亲或者母亲却病倒了,似乎不写生病不写父母为了照顾孩子而自己却病倒了就不能够体现人间至真至情之爱。再如只要一提到顽强不屈,学生就会举张海迪的例子,仿佛不断胳膊少腿就不能体现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前一段时间给学生讲古代小说,也只是随口问了句“你们当中有没有喜欢《红楼梦》的”,有一个女孩欢喜雀跃的将她的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我喜欢《红楼梦》!”当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的欣喜其实一点也不亚于她,然而她接下来的回答却让我的欣喜刹那间变成灰烬,“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诚然,《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不是她一个小孩子可以说得明白的,可是她大可不必如此模式化的读书……唉,我们当老师的又做了些什么呢?
坦诚的说,从初一到现在学生们真的进步了不少,他们回答题的方式和语言在逐渐的规范,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曾问学生有没有那篇文章让你特别感动或者给你留下的映像特别深刻。没有。仔细想来,学生在我们模式化的教学过程中也逐渐开始模式化起来,模式化到对任何内容都显得无动于衷:讲《背影》提到朱自清贫困而死,死为文人骨气,他们无动于衷;讲《傅雷家书》提到傅雷投水而死,死为文人尊严,他们无动于衷;读《三棵树》,读一个人在困境中拼命抗争,他们无动于衷。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来会上很好的高中,在更远一点的将来会上不错的大学,过不错的生活,但是我真的觉得我们的学生在我们如此模式化的教学过程下变得僵硬麻木。
然而我们自己在读文章的时候常常是感动的,因为我们不必去面对考试,不必面对升学,我们不用去分解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不必去在意它的写法和主旨。我们读文章是因为我们喜欢,觉得欢喜,我们会
不自觉地念出声,笑或是哭,读到特别激动处鼓掌顿足或是静默,细细的思考……我们自然不是诗人,我们没有那么多情感需要去抒发,但是有些文章真的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能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不迷失自己,能让我们找到一方净土,温暖而又明亮,让我们愿意成为更好的人。我仅仅是希望我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要显得如此僵硬和麻木,毕竟总有些文字会让我们在感动的那一刻拥有一切,和分数无关,它是属于心灵的。所以就特别想把心理的那些体悟感受说给自己的学生们听,好不容易揪住一堂自习课,可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能只是做一个听的样子,战战兢兢的写着数学英语等其他作业。
有同事说,和以前相比较,我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还是不错的。对于这样的评价,我深感愧怍。是的,我们都是尽责的老师,教给学生知识,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甚至是所谓的技巧,我们无法置分数于不顾,只是这个过程真的是有些遗憾的。
怎样才能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张莉·
自担任三年级五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已近三各月了,随着对他们了解的深入,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最让人倍感头疼的要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我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具体反思如下:
第一:上课。
课堂上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搞小动作,就是和同学讲小话,不仅影响自己学习,甚至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管纪律,从而影响上课的进度。对此,我在每节课上课前会单独拿出两分钟时间来强调好的纪律的重要性,有时还会腾出一节课来说纪律,这样就能提高部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对个别学困生不起作用。
第二:作业。
我发现,学困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不认真,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完成,老师问到就推脱说没有带作业。对此我就把学生单独叫到办公室,仔细询问,第一次可以原谅,毕竟人无完人,何况他们只有八岁左右,如果出现第二次,就必须揭穿学生的谎言,打电话向家长询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样作业的完成情况就有所改善了。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家长不关心、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对孩子不管不问,这样的孩子能拖就拖,老师也感到无可奈何。
第三:从心灵上关爱学困生。
学习困难的孩子其实心灵是非常脆弱的,自己的学习不如别人总觉得自己很笨,有的学生习惯了同学的冷眼、父母的漠视,对自己的学习也漠不关心。对此,需要用老师无私的爱去唤醒孩子的自信心,及时对孩子所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进行表扬,促使孩子
开始不断追求进步,同学也开始刮目相看。
其实,教书育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劳动,它需要我们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去学习和摸索,学无止境,相信通过努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浅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吴燕辉·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一讲台一黑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这便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入、整合,构成现代化教学模式!关于学科整合前人也论述颇多,究竟为什么信息技术要与其他学科整合?信息技术又如何与其他学科相互整合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想谈谈自己对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一些认识。
我们知道,整合是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求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的活动。在这里,整合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其他学科可以将信息技术做为一种工具,以此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供现代化互动课堂,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科课程的重要表现手段;信息技术也可以将其他学科教学内容做为教学素材,灵活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互整合的必要性
1、从现代化教学模式来看,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一讲台一黑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代化教育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其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教学手段简单枯燥、教学过程一层不变、教学效率低下等弊端已暴露无遗。而若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定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缺陷。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必定要被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所替代。信息技术是现代课程的一个有机部分,担当重要的角色——服务于其他学科,并与之整合!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方便的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创设更有趣的教学环境,能使我们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我们知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表现方式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在各学科的公开课中已成为主流,这也必将推动平时的教学向现代化教学前进!而在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计算机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现有的工具去自主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让信息课成为各类知识集合的海洋。
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课堂一定是我们上公开课的那样,每间教室除了有讲台、黑板、粉笔,还有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2、从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
来看,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有一个天真的梦想,梦想着书包里厚厚的书本能“动”起来,当我一翻开书,里面的人物、动物等就会按照课本里写的那样为我“表演”,这样上课就像看电影一样让我轻松快乐。长大后,这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因为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我们的书本真的能“动”起来。无论是原本不懂幽默的“数学王子”,还是矜持神秘的“语文公主”,都能在我们现代化的课堂中翩翩起舞,让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这得归功于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现在的学生对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这些信息技术中的主要元素早已不觉得陌生了,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他们要求更有趣味儿更丰富的课堂。而信息技术恰恰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有意思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要求。每学期的“教学大比武”的这段时间,我总会听到很多同学说“这节课真是太有意思了!”“如果每节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上就好了!”“上课还能有音乐做背景音乐!实在太棒了!”“课本上的知识一下就‘活’起来了,真好玩儿!”当我问同学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上公开课的时候,他们说“因为公开课上有电脑展示课本里的故事,有声有色,老师还会给我们播放相关的视频”“我们记那些公式记得更快了!”“物理化学课上的实验也更好懂了!”可见,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他学科,能让传统枯燥的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
首先,在基础的技术层面,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主动学习教学软件和信息技术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和多媒体知识。利用教学软件,我们可以将传统纸质教案提升为电子教案,通过电子教案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直观,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各学科组的教师要加强联系,相互学习,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功能,再现功能,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比如,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可是,南方没有去过济南的孩子是不太容易感受到与他们经历过的冬天完全不同的北国冬天的,这时候如果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设置合符常理并符合学生口味的情境,向学生展示北国冬天
的图片或视频,把学生带到北国的冬天“亲自”感受,逃开传统教育枯燥的讲授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师生互动法等教学法,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而在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中,教师可以综合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初二信息技术《用计算机写作》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优美的文章,并以一篇优秀的文章举例,设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用计算机写读后感,这样整合其他学科使用举例法和任务驱动法,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使学科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比如,初中历史《全国内战的爆发》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非让学生记住事件发生的地点、人物、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等。记住这些知识点就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但是这样的教学内容难免显得枯燥无味,与新课改是背道而驰的。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集成内战时期的纪录片、电影等相关视频,教师将知识点穿插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并带着感情地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理解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也将刻骨铭心。在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将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融入本学科的教学中,使教学效果更好。比如,在四年级信息技术《“画图”中“颜料盒”及工具的用法》一课中,教师在讲解学生前景色背景色的设置和使用方法的同时,还可以跟学生一起探讨美术课中学到的三原色、调色等知识在画图中的应用,尽可能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使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平台,达到优化课堂教育,发掘个体潜力的目的。教育的本质并不是传授文化知识,而是挖掘个体潜力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那片适合自己发展的天地。传统教学的师讲生听、教师唱独角戏的“一站式”教学过程严重制约了个体个性的发展,教育变成了“打批发”,满街的大学文凭拥有者满街的待业青年,传统教育模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化课堂就是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从互动中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知识可以分门别类,然而各类知识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将各类知识巧妙的联系起来,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接收最优化的教育,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工具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当代社会环境下,我们的学生需要怎样的教
育,是身为教师应该思考的种种问题。我认为,要跨越传统教育障碍的鸿沟,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跟随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步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势在必行!
让我们“光明磊落”地面对学生
·周娅·
在一次评讲中让学生理解光明磊落这个词,大家讨论后说出了各自的意见,然后我让他们举个例子说明哪些行为是光明磊落,哪些行为不是光明磊落,有一个学生举的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说:“老师从后门查看我们的情况这不是光明磊落的行为”,当时教室里像被冰冻住了,异常的安静,学生们都在等着我大发雷霆,但我却微笑着说:“你举的例很贴切,也谢谢你对老师的提醒。”
是的。全班几十个孩子,他们对一个问题的看待就会有几十种不同的看法。我们的行为也时时影响着他们。平常从后门进去就是想趁他们不备之时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的学生当着老师的面,表现的要好一些,背着老师,学生对自己要求会放松,表现略差。但我觉得这样去观察学生效果不是很好,以致学生口服心不服。如果我们大大方方地从前门进去也许学生看到老师马上换样,力争给老师一个良好的形象,但这不是对老师的欺骗,而是他们珍惜荣誉,尊重老师的一种表现。
如果我们非要揭穿其“假面具”以一睹其真面目为快,这于学生自尊无益,于师生感情无益,于老师的形象无益。我们不必老是怀疑学生背着老师干了什么,应首先尊重学生,在老师面前的表现,多到学生中去,多跟他们接触,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情况。
为人师表,踏实工作,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陈小琴·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刚开始工作不是很久,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其中的酸甜苦辣各人都有自己的体会,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心得体会。
我们都知道,想把任何事做好都要有认真的准备,上课也是如此,备课尤其要认真,否则以下都是空谈。作为青年教师,更要认真准备习题课。起初,我认为上习题课很简单,因为知识点我都懂,只要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告诉学生,就万事OK了。然而,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成绩上不去,两极分化严重。我也找过部分学生了解情况,他们告诉我,习题课很多学生没认真听,因为很单调,只有一小部分人能跟上我的思路。。情况不容乐观,从而我也改变了上习题课的方式,改原来流水式的题目讲解为归纳分类后的内容透析;改原来看到题目就开讲的“填鸭式”为先思考后解析的“放养式”;改原来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为提问回答式的“互动表演”。我也要求学生把信息反馈给我
,以群众的目光看待我的这堂课。效果还是有所显现,上课听懂学生也越来越多了,只是由于经验的缺乏,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语文毕竟是一门基础科,要学好,免不了多做题,做题之后的理解消化又是关键,因此一堂好的习题课能提高大部分学生的成绩。
再者,为人师者,“身教”也是少不了的。所谓身教大于言传,好的老师在本身的品行习惯上一定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学生在校学习,学到的知识可能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应用很广,但为人处事习惯的养成却是让他们一生受用的。学生时代还是比较喜欢模仿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能导致他们一生习惯的养成,因此身为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举止言行。我感慨“范跑跑”面临危险时候的懦弱,更鄙视他懦弱之后发表的无耻言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本身可以品德不高尚,但不能教育别人无德。也许是高考制度下的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智育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德育的培养,但德育素质的高低永远都是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的关键!
《四季教学》反思
·傅涵麟·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一)第二课。课文分为四小节,以拟人化的口吻描述了四季不同的特点和代表性事物,篇幅不长,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景观的赞赏和热爱。《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着这一教学目标,我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意境美、情景美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刚刚结束对拼音的学习,总的识字量不大,但是已经能够借助拼音来认读课文。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四季的概念不清晰,只停留在天气、温度的变化较浅薄的认知上,无法理解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代表事物,而且是第一次接触到课文教学,对于课文教学的流程还不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四季的儿歌和图片,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来感悟四季的美景和变化,避免过多琐碎的提问。
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朗读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应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我还注重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用富于积极性的评价语言和鼓励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文章教学,对老师的一些教学指令还不够熟悉,如: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对文章的教学流程还不够适应,所以整节课在读的方面感觉实施得不是很好。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在以后的文章教学中师生间会越来越默契。
《苏州园林》第2课时教学反思
·袁涛·
11月17号,我参加了成都市微型课大比武,在设计和执教《苏州园林》第二课时的内容后,感受颇多。
首先,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这就让我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可以把我擅长的内容设计进去,而把另外一些内容用交代背景的方式在上课时简单提及。因此,整堂课我一共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第一,是对第一课时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检测与回顾;第二是用造句游戏导入新课;第三是对课文的深入把握;第四是对说明语言及表达方式的探讨;最后是学以致用,对学生使用这种方法做习作的指导。
其次,我感受设计的亮点是导入和对课文的把握。在导入中,我让学生做了一个造句的游戏,“苏州园林就像——”我还设计了丰富的学生回答,如像少女、水晶等,最后落实到我们及作者共同认可的“图画”,然后在文章中找到概括全文的句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由图画过度到对全文的理解。我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A组学生是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B组学生是苏州园林的游览者,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找出相关语句,包括设计者和匠师们做了什么?游览者感受到了什么?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完成对课文的探究。这就比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更兼顾到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再次,本文的说明语言也很有特色,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的特点。例如“大多、往往、很少”等运用恰到好处。同时,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描写、议论的使用,对学生练习说明文的习作很有指导,在学生的说明文写作中常犯的毛病,就是只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作,显得单一、枯燥。因此,我设计了精讲第4、5自然段,学生在精读之后,先自己感悟,体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当然,我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每一次课堂学习中都有收获,所以,我在这一环节给学生进行了关于做说明文语言试题中的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与归纳。自己感觉这是非常有必要和实用的。
最后,在“美在运用”这一环节
中,让学生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练习写作说明文,运用上准确的说明语言和多种表达方式,介绍自己的居室或学校。
总之,这次教学设计由于时间较短,可能比较粗糙,在没有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我只能自己估计可能会得到的学生反映,并采取对策,难免主观性较强。所以,教学需要在丰厚积累的基础上随机应变。
《西周的兴亡》教学反思
·何程霞·
七年级历史《西周的兴亡》,在这课的教学中,在导入新课时,首先提问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商朝末年出现了一个残暴的国君,他叫什么呢?商纣王这样残暴统治能够使商朝维持长久吗?那么在商朝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哪个朝代呢?对,是西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西周这个朝代又是怎样建立的,这个朝代发展的情况如,其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又一个朝代——西周,在学习中解开这一个个的迷团吧。
在讲西周建立时,关于武王伐纣的故事,布置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播放视频资料《中华上下五千年.奴隶倒戈》,学生比较感兴趣,看完视频后,问学生:刚才看的动画里,反映了一个成语是什么?给学生指出:反戈一击。再问:从奴隶倒戈说明此时的商纣王在民心方面如何?学生得出结论,此时残暴的商纣王已经严重丧失民心,所以才上演了这历史的一幕。
分封制是本课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这一目教学中,主要通过问题教学法进行学习。首先要求学生自已阅读书上内容,然后在看书的基础上,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什么叫做分封制?为什么周王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去做诸侯?一共分封了多少诸侯,其中最主要的诸侯有哪些?这些诸侯分别享受怎样的权力?但同时又要履行哪些义务?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一个一个的解答,在学生回答完了,再提问:诸侯对周王要履行这么多的义务,说明此时周王的权力如何?然后引用《诗经》和《论语》上的两句话加以说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稍加解释,让学生明白西周的政治格局中,最高权威是周天子,然后马上提问学生,周天子这种至高的地位是否一直得以保持呢?诸侯是否一如既往的履行其义务呢?我们以后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讲西周的结束时,对其灭亡原因,指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民族矛盾、二是阶级矛盾、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介于七年级学生对这些词语不是很能理解,只简单解释一下,使学生认识到,在这重重矛盾
打击下,使西周走向衰落,再提问:哪私西周是被谁所灭呢?学生得出是在公元前771年被少数民族犬戎族所灭的历史史实。关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让学生看书,不重点强调。
总观本节课,线索比较明朗,自我感觉比较成功之处为,视频资料的投入部分,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其次是对封制的讲述上,采用问题工教学法,避免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但怎样能更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分封制的理解,还需要下功夫。
您是第 位访问者
郫县犀浦镇实验学校 -- 备案号:蜀ICP备07505334号
教务处:028-******** 行政办:028-******** 邮箱:xishijiao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