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000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演变、决策及其过程、目标及其确定、计划及其制订、组织结构设计、人员的配备、权力的分配、领导艺术、沟通技巧、激励原理、控制基础、管理创新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1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使学生对管理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相关关概念及理论,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自身管理问题,分析和解释组织管理问题。
2 .管理学的总体框架及管理工作。
使学生能够对管理学及管理工作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够解释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再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 .管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方法。
使学生大致知道各项管理工作中一些常用的方法,能够准确陈述管理学中的基本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及其功能2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管理学及其特点教学要求:1 .理解管理及其功能2 .掌握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掌握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了解管理学及其特点重点难点:1管理及其功能5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交流讨论如何对待规章制度(二)第二章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3 .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组织文化及其影响教学要求:1 .理解组织及其功能2 .掌握组织环境的构成3 .理解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理解组织文化及其影响重点难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组织成员(三)第三章管理者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管理者的分类3 .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教学要求:1了解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掌握管理者的分类3 .理解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掌握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重点难点:1 .管理者的分类2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讨论影响自己成为合格管理者的素质障碍(四)第四章管理思想的演变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教学要求:1 .了解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掌握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了解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了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重点难点: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思想体系(五)第五章目标及其确定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4 .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教学要求:1 .掌握目标及其特点2 .掌握目标的制定3 .理解目标管理4 .理解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重点难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有清楚的目标与没有目标有何区别(六)第六章计划及其制订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计划及其作用4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5 .计划制定方法6 .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教学要求:1 .掌握计划及其作用2 .理解计划的制定和审定3 .了解计划制定方法4 .掌握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重点难点:1 .计划及其作用2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人们为什么常常没有做计划的习惯(七)第七章决策及其过程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方法4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教学要求:1 .理解决策及其类型2 .理解理性决策过程3 .了解决策方法4 .掌握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重点难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从决策模拟练习中学到了什么(A)第八章组织结构的设计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组织结构的设计3 .岗位职责设计4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教学要求:1 .了解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掌握组织结构的设计3 .了解岗位职责设计4 .理解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重点难点:1 .组织结构的设计2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其他教学环节:学生根据虚拟的企业基本情况,分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九)第九章人员的配备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人力资源规划3 .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人员的考核与培训教学要求:1 .掌握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了解人力资源规划3 .了解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了解人员的考核与培训重点难点:人员配备及其原则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衡量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成效(+)第十章权力的分配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3 .集权与分权4 .权力分配艺术教学要求:1 .掌握权力及其类型2 .掌握授权及授权方法3 .理解集权与分权4 .了解权力分配艺术重点难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组织中谁拥有权力(十一)第十一章领导理论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有效领导理论教学要求:1 .了解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了解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理解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掌握有效领导理论重点难点:1 .有效领导理论2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增强个人影响力(十二)第十二章沟通方法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自我沟通3 .人际沟通4 .组织沟通教学要求:1 .掌握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了解自我沟通3 .掌握人际沟通4 .理解组织沟通重点难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人际沟通3 .组织沟通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人际沟通中常见的障碍(+≡)第十三章激励原理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行为、动机与激励2 .动机的激发3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激励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1 .理解行为、动机与激励2 .掌握动机的激发3 .掌握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了解激励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1 .动机的激发2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高校的奖学金制度(十四)第十四章控制基础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控制过程与原则3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教学要求:1 .了解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掌握控制过程与原则3 .理解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了解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重点难点:1 .控制过程与原则2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营控制的影响(十五)第十五章管理创新2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管理创新的管理教学要求:1 .了解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掌握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了解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理解管理创新的管理重点难点;1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2 .管理创新的管理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创新与创造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推荐教材:《管理学》(第四版),邢以群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管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

《管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Ⅰ前言管理学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它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了解管理过程普遍规律、管理学基本原理和管理学一般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对管理学有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均为理论学习。
四教材:《管理学》(双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李训,董竞飞,2013年。
II 正文第一章管理概述一教学目的通过对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职能、管理者的素质要求、管理理论等的学习,学会运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管理问题,并了解管理理论中主要的代表人物。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管理的含义。
(二) 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三) 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四) 熟悉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以及代表人物。
三教学内容(一)管理的概念、性质。
(二)管理者的定义、类型、技能、管理职能。
1管理者的定义。
2管理者的类型。
3管理者的技能。
4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管理理论。
第二章计划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计划特征、作用、类型、流程以及编制方法的学习,能够为既定目标的实现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
二教学要求(一) 了解计划的特征和作用。
(二) 掌握计划的类型与编制流程、计划的编制方法。
(三) 熟悉制定计划应考虑的问题。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一、课程名称:管理学二、课程代码:MGMT 101三、课程学分:3四、课程性质:选修五、课程对象:所有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六、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介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七、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培养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八、教学内容:1. 管理及其概念2.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3. 组织与管理4. 领导与决策5. 沟通与谈判6. 团队与团队建设7. 绩效管理8. 变革管理九、教学方式:1. 理论讲授2. 案例分析3. 教学讨论4. 小组作业5. 实验教学6. 考试评测十、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1. 《管理学导论》,作者:斯蒂芬·班纳德、大卫·达纳、玛丽亚·韦滕霍夫2. 《管理学》,作者:HITT, BLACK & PORTER参考书目:1. 《管理学原理》,作者:罗伯特·克雷格2. 《管理学概论》,作者:孙铭3. 《管理学导论》,作者:德克·鲍曼十一、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20%2. 小组作业:20%3. 期中考试:30%4. 期末考试:30%十二、其他要求:1. 学生必须遵守课堂纪律;2.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3. 任何作业和考试都必须按时提交;4. 学生必须尊重他人的意见,保持团队合作精神。
管理学教学大纲最新

管理学教学大纲最新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管理学教学大纲,帮助教师和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以及实践中的技能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和团队,以达到目标并提高绩效。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管理和组织领域的核心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比较和应用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模型。
3.发展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技能。
5.培养创新和领导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3.1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管理思维和管理过程•组织结构和设计•组织文化和价值观3.2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与团队动力•领导与管理•决策与问题解决•激励和奖励系统3.3 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生产与操作管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3.4 战略管理•环境分析和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控制•创新和竞争优势3.5 项目管理•项目定义和计划•项目执行和控制•项目评估和四、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教师将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管理学原理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
4.团队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培养沟通和合作能力,实践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考核方式为评估学生对管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考核方式:1.课堂参与: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展示对管理学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个人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个人作业,展示对管理学理论和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团队项目:学生需要组成团队完成项目,展示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期末考试:学生需要参加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一、引言1.1 课程背景和意义1.2 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1.3 课程内容概述二、管理学概论2.1 管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2.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2.3 现代管理理论与经典管理理论比较2.4 管理思想对管理实践的影响三、管理功能3.1 计划与决策3.2 组织与协调3.3 领导与激励3.4 控制与评估3.5 管理职能的互动与整合四、管理角色4.1 个人与管理者的角色转换4.2 管理者的信息角色4.3 管理者的人际角色4.4 管理者的决策者角色4.5 管理者的代表角色五、管理技能5.1 沟通技能5.2 创新技能5.3 领导技能5.4 团队协作技能5.5 解决问题与冲突技能六、组织理论6.1 组织结构6.2 组织文化6.3 组织变革6.4 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七、领导理论7.1 领导风格7.2 领导能力7.3 领导行为7.4 领导理论的应用八、战略管理8.1 竞争战略8.2 企业战略8.3 经营战略8.4 战略管理工具与方法九、国际管理9.1 跨国公司管理9.2 跨文化管理9.3 国际商务谈判9.4 全球化与本土化管理十、创新与变革管理10.1 创新管理理论10.2 创新管理实践10.3 变革管理原理10.4 变革管理实施十一、企业责任与伦理11.1 企业社会责任11.2 企业道德伦理11.3 企业可持续发展十二、总结与展望12.1 课程回顾12.2 学习体会分享12.3 管理学未来发展趋势以上是关于管理学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细化和完善。
802《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管理学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Management执笔者:吕海军、邬文兵、姜文生编写日期:2009年5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编号:40L148Q2. 课程名称(中文):管理学3.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of Management4. 课程层次/性质:学科门类基础课/ 必修课5. 学时/学分:48/ 36. 先修课程:无7.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各类本科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各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门类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后续管理类相关课程及日后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理解一般组织管理若干职能为主线的整体内容结构基础上,掌握管理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熟悉各个管理职能的知识模块群以及各个职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管理技能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管理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简介(1课时)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进程;本课程教学组织;本课程训练环节与载体;本课程考核形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使用教材、参考书与提供的其他相关课程资源。
1. 基本要求(1)理解本课程的一般组织管理的内容主线,领悟一般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作用。
(2)在说明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安排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如何建立了一般组织管理的若干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对一般组织管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2. 自学内容本章推荐的管理学参考书及期刊、电子资源(主讲教材附录)3. 实践内容访问本课程的网站,了解网站的结构和提供了哪些学习资源网址:/netcourse/webpage/management/index.asp(二)管理与管理学(3学时)主要内容: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角色的变化,管理者的职能定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本章案例。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编码: 11305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8先修课程:经济学开课系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本课程在对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主要管理流派理论讨论基础上,围绕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分别阐明各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目的与一般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应用方法。
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五种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了解:各种管理定义的联系与区别,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的两种属性及区别;掌握:学会对身边的管理者能否胜任其工作指出判断,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
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难点: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的种类,对特定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理解: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中外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掌握:学会判断民主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背景与意义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对于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学习管理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0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02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03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具备初步的管理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管理的定义、性质、职能、原则等基本概念,以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原理和方法。
战略管理分析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以及战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探讨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流派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
组织文化与行为研究组织内部的文化建设、员工行为激励和团队建设等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讨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和遵守伦理规范。
课程内容与结构管理定义及职能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工作活动,以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职能,这些职能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管理过程。
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等多重角色,这些角色要求管理者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专业知识和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统原理管理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要求管理者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
人本原理管理活动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动机和行为,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

管理学教学大纲马工程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管理学2. 课程代码:MGMT 1013. 学分:3学分4. 授课教师:XX博士5. 课程时间:每周三、周五,上午8:00-9:306. 上课地点:XX楼XXX教室二、课程简介管理学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团队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课程内容主要涵盖管理概念、管理职能、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管理基础,并启发他们对管理实践的兴趣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管理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启发学生对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兴趣,鼓励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管理学概论a. 管理的基本概念b. 管理的职能与角色c. 管理的发展历程2. 组织管理a. 组织结构与设计b. 组织文化与变革c. 组织沟通与决策3. 领导与决策a. 领导理论与风格b. 决策过程与方法c. 领导与决策在组织中的应用与影响4. 运营管理a. 供应链管理b. 质量管理c. 项目管理5. 战略管理a. 竞争战略b. 经营战略c. 创新与战略执行6. 其他相关内容五、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教师授课介绍管理理论和案例,帮助学生建立管理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学生围绕管理挑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项目:学生分组开展管理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4. 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观点,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等。
2. 期中考试:涵盖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题目。
3. 期末项目:小组项目撰写,包括项目计划书、实施方案及展示。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管理学导论》参考书目:《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理论与实践》、《战略管理》八、其他事项1. 课程专业适用范围及先修课程要求。
管理学 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分析学科,研究社会组织、企业和公共管理机构的运作、其内部环境的有效管理与改进。
管理学思想和原理贯穿于许多管理活动之中,主要包括组织观念和结构,计划,组织,决策,控制,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机构分析,战略管理等。
管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框架,理解和掌握各种管理工具的运用,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方法解决各类管理问题,以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二、教学原则1、以实践中学习理论,以理论科学地指导实践;2、实践与理论结合,设计实际案例研究;3、有机结合国内外企业的具体实践案例,研究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4、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管理学的概念、历史沿革、分析框架及其实践应用;2、组织理论与实践:组织的概念、特性、类型、结构、文化、发展,团队合作;3、计划与实施:编制计划,实施计划;4、决策改进:决策的策略、方式、流程、达成共识;5、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考核等;6、控制管理:控制程序、技术、技能;7、战略管理:组织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及其应用;8、管理实践与案例研究:基于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
四、教学方法1、以案例法引入管理学基础知识;2、以讲授法传授管理学理论知识;3、以研讨法引导学生研究和讨论管理问题;4、以实验法和模拟法让学生体验管理活动;5、以实习法让学生熟悉企业现场管理环境。
五、考核方式1、闭卷期末考试;2、实训报告;3、课堂练习;4、案例分析报告。
《管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者的工作一、学习目的理解管理的含义与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及其性质。
二、本章内容第一节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条件共同劳动;组织;组织目标二、管理的定义(教材第5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一、管理过程(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9页)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它的含义在于,当管理者进行管理时,他们的工作通常以连续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管理职能(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7页)1、计划:设定组织目标并决定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2、组织:决定资源和活动组合的最佳方式。
3、领导:激励组织成员为组织利益最大化而工作4、控制:监督和纠正当前活动以保证目标实现。
第三节管理者和管理工作一、管理者的定义(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6页)管理者是以执行管理过程为职责的组织成员,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管理者的类型(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9页)管理者依不同层次、不同职能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以及营销、财务、运营、人力资源和行政等专业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角色(教材第7页)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管理者的技能(教材第8页)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五、管理工作的性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本章重点掌握管理定义、管理职能、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结论。
二、本章难点提示从管理的产生条件理解管理定义的多样化。
从管理服务于经济组织的实际需要、从客观环境的变化特征和人主观认识的三个角度理解管理职能和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表现形式。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概述《管理学》从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要发展阶段,分别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最后,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大管理职能重点阐述了管理的一般过程,并说明了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
课程的性质《管理学》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核心课。
课程教学目标《管理学》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学好各专业管理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管理学》的授课对象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课程总课时为54学时,3学分。
其中,课堂讲授45学时,案例讨论和总复习9学时。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为学习和掌握各种专业管理服务的基础知识。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教材:《管理学》,高良谋、郑文全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
参考教材:1.[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 [美]里基.W.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3. [美]理查德.L.达夫特:《管理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克里:《管理学》(第1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美]丹尼尔•A•雷恩著,《管理思想史》(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 [美]摩根•威策尔:《管理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02。
8. [美]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必读50种》,海南出版社,19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英文名称:Management先修课程:无适应专业:工商管理类、应用经济类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分数:3学分教学时数:72学时课程的性质和基本要求:《管理学》是一门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一门范围极广的综合性的学科。
本课程是为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该课程系统地讲述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全球的管理实践活动。
它引导学员对与管理相关的文化、社会责任、道德以及全球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使学员了解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管理职能这条主线,掌握基本管理职能的内涵和内容2、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国内外着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将管理学的思想以及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渗透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之中教学目的要求:课程性质决定课程任务。
管理学课的基本任务有二个,一是传授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改革的现状,培养学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探索中国成功的管理经验。
掌握管理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管理学基本内容;掌握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过程、理论和代表人物;理解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决策的基本过程,了解决策方法;掌握组织设计基本概念和原则,理解各种组织结构的特点、适应范围;掌握领导影响力的概念,理解领导理论对管理的启发意义;理解各种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理解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的基本过程。
讲授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管理和组织导论本章目的是探讨组织、管理者和管理的概念,了解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和学习方法。
1.解释管理者、管理等基本概念;区分效率与效果。
2.描述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管理角色;管理技能。
3.定义组织;说明管理与组织的关系。
4.阐明研究管理的意义。
第二章管理的昨天与今天本章的目的是介绍管理学的历史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目前的管理理论及实践,对管理类学生而言,了解管理思想和实践的演进是非常重要的。
1.讨论管理和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讲述管理的历史背景。
2.20世纪前管理的主要贡献者;科学管理及其重要贡献;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及其重要贡献;定量方法及其贡献。
3.理解组织行为;描述早期先驱的贡献;霍桑实验及其贡献。
4.讨论当前趋势和问题。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本章讨论组织文化与环境的组成和复杂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
1.区分管理万能论和象征论。
2.定义组织文化;构成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区分强文化和弱文化。
3.定义外部环境;描述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评价环境的不确定性;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
第四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本章主要分析全球环境以及如何在全球环境中进行管理。
1.理解以全球观点看待管理的重要性;全球经营的三种不同态度。
2.描述不同区域性贸易政策;解释许多国家加入区域性贸易联盟的原因。
3.比较多国组织、跨国组织和无国界组织;描述组织国际化发展阶段。
4.阐述民族文化;识别全球环境中的管理及其挑战。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本章建立了用来理解社会责任与管理伦理的框架。
1.阐述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观;列举支持和反对社会责任的观点。
2.区分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阐述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的关系。
3.描述价值观导向管理和管理绿色化。
4.区分四种道德观;影响管理道德行为的因素;讨论改善员工行为的各种途径。
第六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本章重点考察决策制定过程以及决策制定的相关问题。
1.定义决策;概括决策过程;解释决策的普遍性。
2.描述理性决策者;对比理性与有限理性的决策制定方法;区分问题和决策的类型。
3.分析决策条件,区分确定性、风险性、不确定性性决策条件。
4.描述不同的决策风格。
第七章计划的基础本章讲述计划工作的基础。
1.定义计划工作;分析管理者制定计划的原因。
2.说明目标在计划工作中的作用;区分计划类型;确定目标的方法与步骤;描述良好目标的特征。
3.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
4.对计划工作的批评;在动态环境下有效制定计划。
第八章战略管理本章深入探讨战略管理过程,这是计划职能的重要部分。
1.阐明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描述战略管理过程;解释SWOT分析。
2.区分公司层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
3.解释竞争优势;描述五力模型;识别竞争战略。
第九章计划工作的工具与技术本章主要介绍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所使用的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方法。
1、评估环境的技术:环境扫描、预测、标杆比较。
2、资源分配的技术:预算、排程(甘特图;负荷图;PERT网络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线性规划。
3、现代计划技术:项目管理、情景计划。
第十章组织结构与设计本章介绍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方法。
1.定义组织结构、组织设计;解释结构与设计对一个组织的重要性。
2.描述组织结构的六个关键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控制幅度;集权和分权;正规化。
3.区分机械组织和有机组织设计;识别影响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4.描述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简单型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
5.了解现代组织设计:团队结构;项目和矩阵结构;内部自治单元;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
第十一章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本章介绍管理沟通的基本知识、组织沟通方式和沟通技术。
1.定义沟通;解释人际沟通的过程。
2.介绍人际沟通方法;有效沟通的障碍和克服障碍的方法。
3.对比组织中的各种沟通方式和网络: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沟通的流向、组织沟通网络。
4.描述信息技术对管理沟通的重要影响。
第十二章人力资源管理本章探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1.说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描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2.区分职务说明与职务规范;对比招聘与解聘的各种方案;描述不同的甄选手段;识别各类培训方法;解释绩效评估方法;描述报酬制度的内容。
3.讨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问题。
第十三章变革与创新管理本章阐述管理变革的基本观点及激发创新的方法。
1.分析促进变革的力量;对比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
2.介绍变革的类型;分析变革阻力及降低变革阻力的策略。
3.讨论变革管理中的新问题。
4.区分创造与创新;解释组织如何激发和培育创新。
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本章重点介绍员工的心理要素。
1.定义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和目标。
2.描述态度的三种成分:态度与一致性、认知失调理论、态度调查;满意度和生产率的关系。
3.分析人格特质和情绪智力;根据人格特质预测行为。
4.阐述归因理论;分析影响知觉的因素;判断他人时常用的捷径。
5.管理者塑造员工行为的方式。
第十五章理解群体与团队本章介绍群体工作特点和团队工作性质。
1.定义群体;区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描述群体发展阶段;介绍基本的群体概念。
3.描述群体行为模型的关键要素;指出群体决策的利弊。
4.解释工作团队盛行的原因;描述四种常见的团队类型;列出高效团队的特征。
第十六章激励员工本章在激励基本原理基础上,重点介绍各种激励理论。
1.定义激励和需要。
2.描述三种早期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里格的X理论和Y理论;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3.介绍当代激励理论: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设计挑战性工作;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当代激励理论的综合。
4.讨论当代激励问题。
第十七章领导本章介绍领导理论及相关观点。
1.区分管理者与领导者。
2.阐述领导特质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
3.阐述领导的权变理论:菲德勒模型、情景领导理论、领导参与模型、途径—目标模型。
4.讨论领导理论的前沿问题。
第十八章控制本章介绍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控制方法。
1.定义控制;解释控制的重要性。
2.描述控制过程;区分控制的三种类型: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3.描述有效控制系统的特性;分析影响控制系统的权变因素。
4.讨论当代控制问题。
第十九章作业及价值链管理本章介绍作业及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方法。
1、描述转换过程在作业管理中的地位2、说明为什么作业管理对于所有类型的组织都是重要的3、定义价值链管理及详述目的4、说明价值链管理对于组织和管理的要求5、描述进行价值链管理的优点和障碍6、讨论作业管理中技术的作用7、叙述质量是如何影响作业管理的8、说明ISO9000和6σ(六西格玛)第二十章控制组织绩效本章重点介绍组织绩效的定义及衡量方法。
1、定义组织绩效,说明为什么衡量组织绩效是重要的2、描述不同的组织绩效衡量方法。
3、区别用来监控和衡量组织绩效的财务控制工具4、说明怎样用管理信息系统来监控和衡量组织绩5、描述平衡计分卡是怎样监控和衡量组织绩效的6、讲述怎样用最佳实践的标杆比较来监控和衡量组织绩效7、讨论在协助组织获得更高绩效过程中管理者的作用教学时数分配(共计72学时):实践环节和要求:根据目前教学方向,暂无课堂实践环节要求。
但是考虑到,本课程融理论、技能于一体,专业性较强,而学生缺乏业务实践等现实。
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适应性,在教学中将高度重视案例分析环节。
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就是培养学员的独立工作能力。
这个工作能力有着广泛的内涵,概括了学生今后管理职业生涯中所需的一切主要能力,包括: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快速阅读、做扎记、抓要点、列提纲、查资料、演绎与归纳、计算等);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与抓住问题、分清轻重主次、原因、拟定针对性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权衡与抉择、总结与评估等);3、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辩论与听取、小组的组织与管理等)等各方面。
案例分析的要求:1、就是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与机会,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进行权衡对比后,从中做出抉择,制定最后决策,作为建议供集体讨论;2、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有条理的口述方式,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3、在案例学习中还要做好学习记录;4、对撰写案例的书面分析报告的看法与要求。
要求答出分析案例时所用基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案例提供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分析、解释和说明。
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过程的充分性、逻辑性和完整性;5、教材中的案例均出自美国本土,需要多方面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