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鉴赏复习要点.ppt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
1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感情态度。
(能力层级E级)
.
2
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 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 修辞手法的判断
一般看来,集中考查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考查形式:
❖ 修辞的艺术效果
❖ 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
4
思想内容、感情的术语
❖ ※爱国忠君之心 ※建功立业之志 ※出化隐 居之念 ※谪居忧国 ※议事忧民 ※逆旅孤怀 征夫思乡 ※怨妇悲秋 ※相聚之欢 离别之苦 ※反战争 盼和平 ※斥责暴政 追求自由 控诉 压力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
.
8
表达技巧
比喻 通感 夸张 比拟 •修辞手法
双关 反讽 叠字 对比 映衬
.
9
表达技巧
❖ 表现手法: 渲染 白描 用典 比兴 寄托 象征 虚实 ❖ 议论方式
借古讽今 婉讽现实 直刺时弊 讥政论事 寄寓哲理
.
10
高考命题的考查角度实例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 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
.
3
语言
❖ 关键词句的理解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 键词句。考题有两种形式:
❖ 给出意境,让考生判断锤炼选择词句
.
1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感情态度。
(能力层级E级)
.
2
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 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 修辞手法的判断
一般看来,集中考查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考查形式:
❖ 修辞的艺术效果
❖ 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
4
思想内容、感情的术语
❖ ※爱国忠君之心 ※建功立业之志 ※出化隐 居之念 ※谪居忧国 ※议事忧民 ※逆旅孤怀 征夫思乡 ※怨妇悲秋 ※相聚之欢 离别之苦 ※反战争 盼和平 ※斥责暴政 追求自由 控诉 压力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
.
8
表达技巧
比喻 通感 夸张 比拟 •修辞手法
双关 反讽 叠字 对比 映衬
.
9
表达技巧
❖ 表现手法: 渲染 白描 用典 比兴 寄托 象征 虚实 ❖ 议论方式
借古讽今 婉讽现实 直刺时弊 讥政论事 寄寓哲理
.
10
高考命题的考查角度实例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 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
.
3
语言
❖ 关键词句的理解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 键词句。考题有两种形式:
❖ 给出意境,让考生判断锤炼选择词句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一、评价题型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中考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 课件(共41张PPT)

2、看题目。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所以有时候了解古诗词的 标题也是把握其意的一个重要手段。 3、诗词中的解释及小序。在理解诗文时,必须掌握其部分解 释和写作背景(在小序中有介绍),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理 解诗词。(如:中学语文课本每册后的十篇古诗阅读)
旅夜书怀———杜甫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看作者。即明确诗歌是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 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 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 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因此,他的诗歌主题主要是忧国忧民。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 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 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等。
2、 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 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 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 雪通人心的灵性。(语意相近即可) 返回
3、能有联想、想象空间,使眼中有诗,脑中有画 古诗词中都一种意境,而我们读诗的人就是从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类的
(炼字型)
知识积累: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炼字可以炼数词,炼字也 可以炼特殊词。炼字还可以活用词语。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 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作品的 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 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 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二、提问方式:某一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 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甲诗中的 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 赏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件(64张PPT)

1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作本诗时,皮日休正生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友人生病,原本的约会被暂时搁置,诗人的游春诗也没能写成。 C. 诗人虽在书斋从事教学,内心却期望走进大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 尾联引用沈约的典故,由此可以推断皮日休患的病是眼疾。
【题目】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 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读关键字词:意象、动词、形容词
背景 意象: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也就是在诗
歌中反复出现,表达诗人特定的感情与意味,凝结 着民族共同的情感体验。简而言之,就是带上了诗 人感情的“事物”。
15.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读诗方法
读题目:题目一般交代了诗词写作
的时间背、景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诗题中的“巴陵”点名地点,“夜 别”说明告别的时间,“王八员外” 指出告别之人,整句诗题则表明作 者作诗的缘由,结合题目则更能理 解诗中“离恨”之因,“情散”之 苦。
鉴赏诗歌的语言 分析语言风格或特色
3 诗歌的表达技 鉴赏诗歌的表达 分析诗歌词句的表达
巧
技巧
技巧、抒情手法和塑
造形象的方法等
4 诗歌的思想内 评价诗歌的思想 总结诗歌内容,分析
容和作者观点 内容和作者观点 作者观点态度
态度
态度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64张PPT)
【题目】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 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读关键字词:意象、动词、形容词
背景 意象: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也就是在诗
歌中反复出现,表达诗人特定的感情与意味,凝结 着民族共同的情感体验。简而言之,就是带上了诗 人感情的“事物”。
15.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读诗方法
读题目:题目一般交代了诗词写作
的时间背、景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诗题中的“巴陵”点名地点,“夜 别”说明告别的时间,“王八员外” 指出告别之人,整句诗题则表明作 者作诗的缘由,结合题目则更能理 解诗中“离恨”之因,“情散”之 苦。
鉴赏诗歌的语言 分析语言风格或特色
3 诗歌的表达技 鉴赏诗歌的表达 分析诗歌词句的表达
巧
技巧
技巧、抒情手法和塑
造形象的方法等
4 诗歌的思想内 评价诗歌的思想 总结诗歌内容,分析
容和作者观点 内容和作者观点 作者观点态度
态度
态度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64张PPT)
古诗鉴赏复习PPT课件

咏物言志诗
• 特点:托物言志 • 判断咏物诗的方法:咏物诗一般以所咏之物为题,
有时加上一个“咏”字。例如《咏柳》 • 方法点拨:1、首先,要抓住所咏之物的特征,然
后想想这些些特征可以和哪些品质、精神联系起 来。(注意诗中对这一“物”的描写,然后从中 概括出其特征) • 2、其次,要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借之物, 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 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 3、第三,要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不同, 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事例的深 浅程度。
• 能分辨出诗歌的不同语言特色(清新、明 快、含蓄、简洁、平谈、绚丽等)
• 表达技巧(抒情方式、用典、烘托、映衬、 对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抓信息
• 一、作者 标题 • 二、诗句要点 象: 景 物 事 行
意 :情 理 思 三、注释说明
二、辨表达
• 写景 状物 摹态 述事 纪行 • 言志 显怀 说理 抒情 表思
2、咏柳自伤
柳枝在一年中先后经历从明媚春天 到萧条衰败秋天的过程,这极容易触动 那些先得志后失意的人的情怀,诗人便 借咏柳抒写自己的或他人的心志。
对比阅读,下列两首诗在写法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咏柳
柳
贺知章
李商隐
碧玉妆成一树高,
曾逐东风拂舞筵,
万条垂下绿丝绦。
乐游春苑断肠天。
不知细叶谁裁出,
如何肯到清秋日,
(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 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 一类诗歌。
既然是咏物诗,首先, 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 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一)
.
1
一、观美景,猜诗句(抢答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
禅曲
房径
花通
木幽
深处
.
3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4
• 清明
• 杜牧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5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6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
7
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
(2010)
•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2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
22.在《农家望晴》和《观 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例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
35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
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①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
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
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
五、解题方法:
1.寻找意象类题型的解答:
读诗作
解诗意
找意象 .
10
常用诗歌意象解说:
( 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一)
.
1
一、观美景,猜诗句(抢答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
禅曲
房径
花通
木幽
深处
.
3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4
• 清明
• 杜牧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5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6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
7
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
(2010)
•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2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
22.在《农家望晴》和《观 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例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
35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
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①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
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
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
五、解题方法:
1.寻找意象类题型的解答:
读诗作
解诗意
找意象 .
10
常用诗歌意象解说:
( 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诗文鉴赏复习要点47页PPT

8.对诗歌语 言的锤炼
陆俏梅《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空缺的词句和原 作一致的一项是
喜欢你把我看成操着吴腔越语的女子 /总是缠绵绵在三月的经纬上相思、流泪/ 把三月的雨丝①/把三月的花枝②/然后一 点船篙高绾裤腿躲进杨柳岸这边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 我的前身的心肠。
阅读郭沫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片断,作 于1920年),选出对诗中意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炉中煤”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 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 国家。
B.“年青的女郎”,既实指作者心中的 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
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一东二冬” 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
D.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 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耐劳 的精神。
5.对诗歌意 境的体味
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 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 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 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 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 到达
鉴赏重点之一: 诗歌内容
1.对抒情主 体的认知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 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 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阅读周作人《小河》(片断),指出对诗歌形式分 析不准确的一项
A.每一诗行有一定的节拍,隔行押大致 相同的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B.诗人以自己的情绪支配诗行,不受标 点约束,每行无固定字数。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共33页PPT

2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诗词鉴赏知识点讲解-课件PPT(讲练结合;53页)

课堂练习
• 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
3.将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课堂练习
3.将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不可以去掉。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 “土地”的深爱程度,而且嘶哑的歌声表现了歌者历经坎坷 与心酸,也能说明她夜以继日地啼唱,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土 地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的爱。
把握诗词中的意象及形象
2.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也可以是诗人自己。 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 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其个性特征。
2.人物形象
把握诗词中的意象及形象
• 古诗中诗人的形象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一句表现了诗人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豪放洒脱、不慕 权贵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出了与所爱之人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 离别后的无尽相思;李白的《赠汪伦》描写了友人送别的场景, 表达出对友人的不舍。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现了 对家人的思念。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答: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 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 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且寓意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冷暖、声色等 对比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出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