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趣味导入,激发兴趣。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
浅谈说明文的趣味教学法
浅谈说明文的趣味教学法作者:任亚妮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4年第10期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体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叙事性强的文章,不喜欢说明性的文章;很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不如文学作品那么生动形象,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厌学”变为“乐学”,那么说明文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一堂课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
如果学生在一堂课开始时充满兴趣,这堂课的效果就比较好。
我在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
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气氛顿时轻松活跃起来。
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导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真知,增加兴趣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科学真知对人的吸引力。
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新知的时候,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
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强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会大大增强。
有位老师在讲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做了一个演示:向两个分别盛有石灰水和稀盐酸溶液的玻璃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请大家观看。
一会儿,学生发现一个杯子里的溶液变红了,而另一个变蓝了,学生们的兴趣骤然大增。
老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大家说:“你们一定很想知道这里面所隐藏的秘密,如果你认真地看一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课文,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了。
下面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
”这时学生都在认真仔细阅读课文,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三、借助说明文的语言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吴冠中的《桥之美》一文中,作者不是用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感染力。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讨厌学习说明性的文章,教学说明文时往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一般来说,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相比,确实比较平淡,学生不容易感兴趣。
但是,入选教材的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其中不少写得生动活泼,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读起来也会觉得趣味十足。
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呢?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每堂课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
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对于说明文,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巧妙导入,使学生以一种愉快、积极的心情投入学习。
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等有趣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取自学、互学模式对说明文的教学,教师可以以几篇课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按以下几步去自学、互学:1.弄清说明对象。
2.弄清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3.弄清说明方法。
4.弄清说明顺序。
5.分析说明语言的风格特征和准确性。
当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放手“发动群众”,让他们去自学、互学。
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明确学习说明文的目的在学习说明文之前,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重要作用。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而说明是人们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所以,说明文同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实用性是文学作品无法替代的。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学好说明文,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好处。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他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说明文讲求科学,所以用词精当,语言准确,是很好的学语言的范本。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品词明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作者为文的目的不外乎传授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而这全靠语言文字来完成。
因此,对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便是准确理解思想内容、接受信息的首要因素。
“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叶圣陶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品词、“追根”、明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其做法是:扣“词眼”法。
所谓“词眼”,指“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的关键词句。
教《蝙蝠和雷达》,揭示课题后便设疑:蝙蝠和雷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为什么中间加一“和”字?这就促使学生自觉地把课题与课文联系起来去探究。
蝙蝠和雷达有相似的功能,雷达的发明是由于受到蝙蝠的启示。
因此,讲读时紧扣“启示”一词,展开教学思路,既要求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本身的涵义,又引导学生认识“启示”在发明雷达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把语言训练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课文重点部分是“试验”和“研究”。
前者是揭开“秘密”的基础,后者是揭开“秘密”的关键。
理解这两层意思。
第一步,明实验。
让学生默读介绍蝙蝠的段落,比较三次试验的异同点,并找出重点句进行概括,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因果关系。
第二步,知原理。
抓住“不是……而是……”句提出深层次问题;蝙蝠在夜间是怎样用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学生读读、议议,并进行点拨,板演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夜行时,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进蝙蝠耳中,于是蝙蝠便作出反应,绕开障碍物而继续飞行。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将这一原理密切联系实验思考:为什么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中,铃铛会不断地响?这“联系前后”的一问,使学生明白了封住蝙蝠的嘴巴,超声波无法发出,因而蝙蝠无法用超声波探路,只能乱飞乱撞;而塞住耳朵,则又使蝙蝠无法接受遇上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因此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关于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是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学科。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1.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例如在教《种瓜得豆》时,可以这样导入:“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之后,举办一个“种瓜得豆”新闻发布会,为了把“种瓜得豆”这个新闻发布会开好,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篇课文,为“新闻发布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为了知道种瓜得豆的奥秘,认真地阅读起来。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图文并茂的,在《种瓜得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具体的图像向学生展示现代转基因科技的相关成果。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深思: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是如何应用的?在医学上又是怎么应用的?通过这些情景和理由,引发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进一步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说明策略,品析语言文字,提高能力1.品出读的趣味,整体感知。
在教学生学习说明文时要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策略。
在我们教师教研时,教师们也一致认为必须关注这一要点。
但仔细分析《新程标准》提到了“说明策略”,只是要求学生“了解”,并不是“理解”!显然了解是较低要求,理解才是高要求。
我们教师习惯地认为,学说明文必须讲说明策略,否则就没有讲透课文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不符合课标精神。
这样一来,原本就没有情节故事和发散思维点的说明文,就被大家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框。
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文章内容缺乏魅力,科学知识缺乏生命活力。
浅谈说明文阅读中的趣味教学
浅谈说明文阅读中的趣味教学作者:梁妙良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0年第11期说明文以实用为主,文体平实质朴,和其他文学作品比较起来,似乎缺了不少文学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面对说明文只有两个字——“无趣”。
这绝对不是正常现象,说明文的课堂也应该是灵性而生动的,更应该是充满趣味的。
如何才能增加说明文教学的趣味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激趣导入学生总有这样的心理:浅显的说明文觉得单调,不屑于阅读;深奥的说明文觉得读得吃力,懒得阅读;对感兴趣的内容阅读,不感兴趣的不读。
针对学生的心理,如果能找到趣味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教学便能有成效。
所以每堂课的导入至关重要。
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在课堂伊始就充满兴趣,那么这堂课的效果会比较好。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持金斯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走进课文,如我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刚好是荔枝成熟的六月,我是这样导入的:班上45个人,每人发给一个荔枝,然后要求学生观其形,用一个句子形容看到的内容,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人说外形像鸡蛋,有人说颜色像春天早晨升起的太阳一样红……掰开荔枝壳,看到了牙白的果肉,让学生尝一尝,吃过之后,学生大呼过瘾,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谈谈荔枝的味道。
这样的导人,学生对事物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愉悦的氛围里很自然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怎样把事物描述清楚”上,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乐趣教学由于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枯燥、繁杂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特别要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趣味点,让学生体会参与的乐趣。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样看来,只有“乐之”才能“乐学”。
就新教材来看,说明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规范的说明文,也有语言活泼的说明性小品;既有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作品,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内容;既有自然基本常识的介绍,也有最前沿科学动态的揭秘;既有宏观世界可感知的事物,也有微观世界需要感悟的事理。
初一语文教案写作技巧之说明文
初一语文教案写作技巧之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通过对事物或概念的解释、描述以及提供相关信息的文章形式,其目的是向读者传达知识、理解和指导。
在初一语文教学中,编写一个好的说明文教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一语文教案写作技巧,帮助初中语文老师编写出高质量的说明文教案。
一、确定教学目标在编写说明文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于学生在某一学习环节中所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
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水平以及课程标准等因素。
例如,在初一语文教学中,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结构,并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篇符合说明文要求的短文。
”二、编写教学步骤编写说明文教案时,需要分解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步骤。
根据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材料或故事,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讲解概念: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结构,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加深理解。
3. 示例分析:选择一篇优秀的说明文样本,与学生一同分析其特点、结构和使用的语言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要点。
4. 练习演练:提供一系列练习题或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自己的说明文。
可以分组讨论、合作写作或个人写作的方式进行。
5. 总结复习: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在编写说明文教案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来支持教学过程。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教材中的相关课文、练习题、多媒体资料以及其他参考书籍或网络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教学。
四、设计评价方式在编写说明文教案时,需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性的练习题、作业或小组讨论,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进行说明文课堂教学
因为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很多语文老师往往仅就内容做点分析,或者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说明文教学变得鲜活灵动,借以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效率呢?通过此次对《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课程的培训学习,我觉得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努力:1、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它也没有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没有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2、紧扣文本,探寻规律。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然而文章千变万化,没有一种规律可以套住每一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文本特点,点示一些方法,探寻一点规律。
就让学生在找——读——品的过程中,感受了说明文中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妙处,用删除比较法,让学生领悟到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3、抓住对象,学习方法。
说明方法是说明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让学生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但是如何分析其作用呢?我们往往没有作深入的思考。
这是我们教学的错漏点,应该加以改正。
我以为要弄清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首先要弄清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有时候一个地方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时,还要考虑为什么要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还能不能用别的说明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了。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新校园XinXiaoYuan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说明文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说明文阅读能力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说明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大,但由于说明文强调的是“用知识吸引学生,要求扩展学生认识领域,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文中没有具体的人物,没有故事情节,不像记叙文那样容易吸引人,学生读起来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说明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巧设导入法在阅读说明文之前,用一个实物、模型、图片或一段话导入阅读,使学生由这些事物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章有阅读的冲动,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第一,实物导入。
实物说明文在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类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可视可感的具体的客观实物,像工艺美术、园林建筑、器皿用具等。
着重说明的是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这类说明文在阅读前,若能将实物、模型或可观性强的图片,先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对所要说明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知欲,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陡增。
第二,情境导入。
有一类说明文可以通过各种手法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对说明文的内容逐渐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阅读动力,驱使他们迫切地想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探究其中的奥秘。
例如:在阅读《苏州园林》之前,先投影苏州园林的一组照片,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到苏州园林实地考察一次。
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引起学生一阵阵由衷的感叹,教师再引势利导:“同学们知道这些美丽的画面为什么这么赏心悦目吗?这是因为设计者和匠师们唯愿‘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它将向我们介绍这一幅幅美景形成的原因。
”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情阅读课文,兴趣很高。
再如:阅读《西湖游记二则》前,让学生到西湖游玩一次,或者从网上把西湖美景的图片搜集来按课文内容排列,用实物投影放给学生看,让他们尤如身临其境。
1、趣味导入,激发兴趣。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
1、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它也没有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没有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大赛,所有参赛老师都在这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或运用图片,或运用故事,或运用音乐,都在一开课时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这些教师导课时,都紧扣文本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一开课就对文本产生兴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荆州市沙市区第九中学赵春云老师执教《楚人的图腾》开课时,给同学们展示2008年荆州市奥运圣火起跑仪式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凤”的元素,再配以老师的激情解说,激起了学生探求答案的热情。
黄石市铁山区第一中学陈建老师在执教《汉字之美》时就巧妙的引用了《太平广记》里的一则故事,引发了学生对汉字之美探寻的欲望。
2、紧扣文本,探寻规律。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然而文章千变万化,没有一种规律可以套住每一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文本特点,点示一些方法,探寻一点规律。
此次大赛所有执教老师都突出了这一点,如武汉市七一中学邓均老师在执教《椅子改变中国文化》一文时,用抓文中的过渡句,教给学生理清结构的方法;用抓文中带有标志性的中心句,去粗取精,抓关键词的方法,教给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的方法……襄樊市三十五中周晓岚老师在执教《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就让学生在找——读——品的过程中,感受了说明文中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妙处,用删除比较法,让学生领悟到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荆州市沙市区第九中学赵春芸老师在执教《楚人的图腾》一文时,抓住文中生动性语言让学生反复朗读,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品味,进而让学生学到了品味语言的方法……3、抓住对象,学习方法。
浅谈说明文的趣味教学法
浅谈说明文的趣味教学法作者:任亚妮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4年第10期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体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叙事性强的文章,不喜欢说明性的文章;很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不如文学作品那么生动形象,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厌学”变为“乐学”,那么说明文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一堂课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
如果学生在一堂课开始时充满兴趣,这堂课的效果就比较好。
我在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
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气氛顿时轻松活跃起来。
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导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真知,增加兴趣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科学真知对人的吸引力。
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新知的时候,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
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强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会大大增强。
有位老师在讲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做了一个演示:向两个分别盛有石灰水和稀盐酸溶液的玻璃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请大家观看。
一会儿,学生发现一个杯子里的溶液变红了,而另一个变蓝了,学生们的兴趣骤然大增。
老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大家说:“你们一定很想知道这里面所隐藏的秘密,如果你认真地看一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课文,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了。
下面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
”这时学生都在认真仔细阅读课文,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三、借助说明文的语言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吴冠中的《桥之美》一文中,作者不是用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感染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摘要】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实用,其文大多比较质朴平实,有的学生会觉得平淡无奇;不少教师讲起文学作品来劲头十足,一教说明文则有气无力,有的还公然对学生说:“说明文没什么好多讲,你们自己看一看算了”。
如果“主导”者就抱着这样的态度,说明文教学中出现“低气压”、学生没劲头的现象自然就不足为怪了。
【关键词】初中语文;激发;说明文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也饶有趣味。
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作品类型较丰富,诗歌、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课堂气氛很不活跃,死气沉沉;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现行人教版义务教材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也饶有趣味。
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杜勃罗留波夫认为,当人们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努力激发学生对说明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勉为”变成“乐为”,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说明文
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说明文说明文,是初中学生重点学习的三大文体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相比于记叙文,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幺形象生动,学生学起来不免感到枯燥、乏味。
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就证明了这一点。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说明文呢?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前辈孔子也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看来,要让学生学好说明文,就得先让他喜欢上说明文,而让学生喜欢说明文,就得想办法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怎样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一、充分发掘教材内容的趣味学生不喜欢说明文,是因为说明文的语言大多平实,不生动,缺少美感。
而现在的语文教材所选择的的说明文,大多语言优美,具有散文一般的语言美。
如《看云识天气》的第一段,作者就巧妙的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形象、生动的描写了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
单看这一段,其语言的生动性,所写景的美妙,不逊于很多写景的记叙文。
而云又是学生所熟悉的,这样,就很容易将学生熟知的知识与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
这样的篇目还有很多,如《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也是一样。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初中学生的共同特点,而现在教材所选择的说明文,除了生动性外,内容也很有意思,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特点。
如《奇妙的克隆》,就介绍了人们不太熟悉而又想知道的科学知识——克隆技术。
又如《落日的幻觉》一文,就打破了人们对太阳的习惯认识。
落日变扁,落日比平常要大两三倍,空中出现几个太阳,这些出乎意料的现象,会深深的吸引学生,从而去一探究竟。
语言风趣,是现在教材所选说明文的又一特点。
如《生物入侵者》一文,就巧妙地运用了“移民”“偷渡者”“漏网之虫”等词语,使文章语言生动风趣,读来忍俊不禁。
其趣味性不亚于小说。
结构明晰,层次一目了然,是现在教材所选说明文的另一特点。
现在教材所选说明文,很多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具体内容或用小标题(如《奇妙的克隆》)标示,或用数字(如《中国石拱桥》)标明,或用提示性的词语(如《大自然的语言》),就用“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标明。
小学语文说明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说明方法指导说明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明白课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懂得如何阅读这类文章,为写作这类文章打下基础。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说明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说明方法指导说明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明白课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懂得如何阅读这类文章,为写作这类文章打下基础。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说明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比较品评,感知文体特点说明文教学如何“识文辨体”,特级教师姜茗芳老师在执教《太阳》一课所用得“比较法”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课始,姜老师就出示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断,教师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段优美的文字后,让学生畅谈感受。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文字的优美,同学们沉浸在文章优美的“画面”中。
如此品味,实则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一面镜子。
接着,姜老师话锋一转:“那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太阳》,它的语言又会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大家走进课文好好地念一念,感受一下。
”学生兴致盎然地自由朗读了课文之后不约而同地有了这样的感受:整篇文章感觉硬梆梆的,很单调。
于是,姜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感知《海上日出》是篇写景散文,而《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姜老师开课即选了巴金的《海上日出》这样的美文让学生感受,通过与《太阳》的一番比较,引领学生发现两者在体式和风格上的明显差异。
我在教学《太阳》时,也采取了姜老师的方法,通过两篇不同文体的阅读,没有说教,也没有灌输,不经意的安排中,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文学家;什么是科学小品文,什么叫真正的文学散文。
二、探究感悟,了解说明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特点,了解文章的基本方法。
”说明文的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更主要的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明白课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懂得如何阅读这类文章,为写作这类文章打下基础。
浅谈说明文阅读中的趣味教学
浅谈说明文阅读中的趣味教学说明文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常见的语言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
它通过对某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传统的说明文教学中,通常都会采取较为严肃、枯燥的讲授方法来进行阅读训练,这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厌烦甚至反感。
在这个过程中,趣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因此,如何提高说明文阅读课堂的趣味性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说明文阅读课堂上引入有趣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开始阅读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历史人物或事件等。
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加阅读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对所阅读内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小游戏或者谜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阅读《苏格拉底》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谁杀死了苏格拉底?”这样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思考答案。
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最后,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如果学生回答正确,那么老师可以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但如果学生没有回答正确,则需要给予他们指导和建议。
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达到预期效果。
在说明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问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如填空或选择题,让学生在做题时感受到挑战性,增强他们的信心。
总之,趣味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作为一名合格的说明文阅读老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体验快乐,享受阅读带来的益处。
初中说明文的阅读教案
初中说明文的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和能力。
3. 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3.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4. 说明文的阅读策略5. 说明文写作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的特点和魅力。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说明文的心得体会。
4. 写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说明文,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写好一篇说明文。
3. 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4.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说明文的感受和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表现,检查对说明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说明文阅读教案的认可度和改进建议。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一篇自己喜欢的说明文,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2. 课堂活动:a.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说明文,介绍文章内容和自己喜欢的理由。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分享的文章,讨论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c. 教师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d.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说明文。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相关的说明文课文。
2. 参考书籍:关于说明文写作的指导书籍。
3. 网络资源:优秀的说明文文章、写作技巧分享等。
八、教学拓展1. 举办说明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能力。
修改《狼王梦》教学设计
《狼王梦》教学设计(修改)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师:在上课伊始,请大家看两个字——“狠、狼”(PPT)你发现了什么呢?(狠和狼只差了一点)这是什么意思呢?(再狠一点就和狼一样了)师:人们对狼的评价可以见一斑,那狼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PPT 狼图片)师:我和大多数同学的看法一样,直到我看到了一本书,改变了我对狼的看法,这部书就是——《狼王梦》,(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过这部书的同学举手)好,今天我和读过这部书的同学一起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二、了解作者,初步感知(一)了解作者师:小说的作者沈石溪,我们并不陌生,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呢?师: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他最擅长写动物小说,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他曾在云南西双版纳边疆地区生活了18年,那片原始森林里的可爱生灵都在沈石溪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也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源泉。
而《狼王梦》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看到书名《狼王梦》后,你有想问的问题吗?师:看看你们的疑问在这节上能否得到解答!(二)目录获取信息师:一本书的目录往往会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部小说的目录。
师:(强调:分娩绝境夹的读音)师:小说一共六章,你对哪章最感兴趣呢?说说理由。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部小说!三、梳理关系,师生推荐(一)梳理角色关系师:看过这部小说的同学,回忆一下,小说中有哪些主要角色?师:既然是“狼王梦”那就请没看过小说的同学猜一猜,这里面哪一只狼最有可能成为狼王?师:没错,黑桑。
小说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背)紫岚内心深处还有个野心,让自己生下的狼崽中有一个将来能当上地位显赫的狼王。
这个野心是那么强烈那么明亮,生活道路上的任何坎坷和波折都无法使这个野心泯灭。
因为说到底,这个野心是大公狼黑桑未竟的遗志。
师:这个梦到底是谁的梦呢?(停)需要你们仔细的去品读小说。
师:黑仔、蓝魂儿、双毛和媚媚是黑桑和紫岚的孩子。
至于卡鲁鲁是谁,需要你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二)赏析情节,师生共同推荐师:在狼的社会中,公狼和母狼会共同养育后代,母狼产崽时不能外出找食,公狼就会挑起一家数口谋生的重任,猎到食物以后,先吞食下去,回来再吐出半消化的食物,耐心地喂给母狼和幼崽。
初中语文_说明文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学会运用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做题。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运用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做题。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知识回顾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说明文阅读指导。
首先,老师想先了解大家对说明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根据说明对象及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说明语言的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见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见的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明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渡:大家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点,还要知道他们是如何体现在中考试题上的,老师通过对近年来中考试卷的分析,将说明文的命题角度大致上划分为六个方面:大屏幕显示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2、辨别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判断说明顺序5、理清文章结构6、综合素质的考查。
(学生读)二、自主复习,合作梳理: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三篇说明文,快速浏览,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点对课文进行梳理。
如果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的,向小组同学请教。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明对象的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说明顺序:由远及近、有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时空结合的从东起依次到南、到西、到北的方位顺序和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还有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语言:准确而富有变化。
)《巍巍中山陵》(说明对象的特征:巍巍。
说明顺序:以空间顺序有条不紊的加以说明。
课文由外到内,由总体到局部展开说明。
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如:“显得分外雄伟高大”“长约7千米”这些限制词、修饰语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如何在初中说明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在初中说明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摘要】初中说明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搞好说明文的教学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
说明文教学不像其它文学作品教学那样形象生动,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过程感到枯燥乏味。
在说明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是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初中说明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它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搞好说明文的教学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
说明文教学不像其它文学作品教学那样形象生动,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过程感到枯燥乏味。
在说明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是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体验,谈谈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情导入,走进课文教师要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说明文教学的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走进课文。
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先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壮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这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课文讲解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说明文思想内容既包罗万象,又富于科学性,如果教师在导入课文上多下点工夫,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说说一年中每个季节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说说自己听的过哪些来自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的谚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概括,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就变得浓厚了,新课的讲解也就顺利了。
2.巧妙设计,亮点激趣说明文教学要抓住教学内容的趣味亮点,让学生体会参与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它也没有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没有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大赛,所有参赛老师都在这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或运用图片,或运用故事,或运用音乐,都在一开课时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这些教师导课时,都紧扣文本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一开课就对文本产生兴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荆州市沙市区第九中学赵春云老师执教《楚人的图腾》开课时,给同学们展示2008年荆州市奥运圣火起跑仪式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凤”的元素,再配以老师的激情解说,激起了学生探求答案的热情。
黄石市铁山区第一中学陈建老师在执教《汉字之美》时就巧妙的引用了《太平广记》里的一则故事,引发了学生对汉字之美探寻的欲望。
2、紧扣文本,探寻规律。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然而文章千变万化,没有一种规律可以套住每一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文本特点,点示一些方法,探寻一点规律。
此次大赛所有执教老师都突出了这一点,如武汉市七一中学邓均老师在执教《椅子改变中国文化》一文时,用抓文中的过渡句,教给学生理清结构的方法;用抓文中带有标志性的中心句,去粗取精,抓关键词的方法,教给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的方法……襄樊市三十五中周晓岚老师在执教《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就让学生在找——读——品的过程中,感受了说明文中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妙处,用删除比较法,让学生领悟到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荆州市沙市区第九中学赵春芸老师在执教《楚人的图腾》一文时,抓住文中生动性语言让学生反复朗读,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品味,进而让学生学到了品味语言的方法……
3、抓住对象,学习方法。
说明方法是说明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让学生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但是如何分析其作用呢?我们往往没有作深入的思考。
通过这次观摩,我以为要弄清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首先要弄清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有时候一个地方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时,还要考虑为什么要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还能不能用别的说明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了。
如《生物入侵者》一文中“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这句话,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其说明对象,单就这句话,我们只能看到此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我们也就只能看到这个句子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说明对象,我们就不难看出,这里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且知道了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进而让学生理解了说明方法的作用。
4、依据文本,学习语言。
任何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教学。
人教社孟苓荃老师曾经这样说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半,还要继续下一半的理解过程,即对文章的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理解过程。
阅读教学,只有把理解课文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理解课文和语言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
”说明文语言教学应如何进行?从这次大赛中,我感受到,说明文语言教学,要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决定语言教学的侧重点。
此次大赛的各位教师在语言教学这一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如赵春芸老师在执教《楚人的图腾》一文时,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宜昌市第九中学潘灯老师在执教《说“帘”》时,则是让学生反复揣摩文中所引用的诗词文句,并展开想象,从而体味本文语言的诗意美及帘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她们都是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决定语言教学的重点,而不是笼统的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5、灵动机智,生成课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灵动机智的,这样才能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灵动的课堂。
此次大赛各位选手充分显示了各自的教学机智,从而使每节课显得灵气而生动。
如周晓岚老师在执教《生物入侵者》时,当学生说到“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这句话让他读出了美国人对天牛和红蚂蚁的不喜欢时,教师没有强硬的指出作者的意图,而是让学生再读一读,
读出这种不喜欢,再逐步将课堂引向深入。
6、读写结合,促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能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探求一些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读写结合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这句话道出了读写结合训练的目的所在。
此次大赛的不少选手采用了这样一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赵春芸老师在最后让学生写一句话表达对凤的理解,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有周晓岚老师设计的《探索发现》栏目约稿环节,也同样受到了双重功效。
7、开发资源,丰富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以丰富我们的课堂。
对于这一点,此次大赛的各位选手都在这方面都有充分的展示。
如赵春芸老师充分的利用了荆州丰富的文物资源;陈建老师上课时也巧妙的利用了荆州“江陵碑苑”这一文化资源,让学生感知汉字之美;潘灯老师则充分利用了中国建筑装饰方面的中国结、大红灯笼等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有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愿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努力追求,力争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而高效,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
的课堂中得到生命的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