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十五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小学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12篇)
(1)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
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
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
学习是急不来的。
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
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
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
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
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
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而且全是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
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
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
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
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一)大脑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
一天,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
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
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别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
“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
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________ ____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宇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的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
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为“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
⑧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初中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
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高铁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的武汉到广州客运专线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
现在从武汉到广州的整个行程只需要不到3个小时,而原来需要十多个小时。
高速铁路的推广是为了替代汽车运输,因为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
因此,大力推进铁路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
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
为了提高车速,通常采用动力分散式装置,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
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
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
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
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
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稀土是指17种化学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现代工业、高科技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永磁铁、液晶显示器、节能灯、电池等等,都需要使用稀土元素。
③中国之所以能够垄断稀土市场,是因为其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
但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过程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中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取了限产和出口的措施。
④然而,这种措施却让世界各国感到不满。
因为稀土在现代工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很难替代,所以稀土的供应被打断会给各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一)白颊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
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
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
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
夜里睡觉也很有意思,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
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
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
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
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10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
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
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
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
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
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
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
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
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
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
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
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
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
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
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3分)2、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用是。
(3分)3、“这样的垃圾”是指。
(3分)4、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地方很多,请找出一个体现此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分析说明。
(3分)5、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准确预报地震,不是一件易事目前,在地震学界内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其规律进行短临预报并非完全不可能。
两种观点的对立十分尖锐,因不可知论占据主流地位,所以社会上一度形成这样的鉴别标准:说地震不可知的是科学家;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可能是骗子。
不错,就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清晰地搞清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
在纳税人的呼吁下,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
他们认为,与其让遥遥无期的空洞研究浪费资金,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防灾救灾的实际工作。
而我国的情况有点复杂。
从形式和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无疑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
可遗憾的是,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
中国的地震专家真的如此无能吗?其实不然,笔者熟知的地震学界的几位专家学者,他们对地震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
目前,世界上地震短临预报的最高准确记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
即使如此,地震预报却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棘手难题。
其原因很简单,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
从科学上讲,预测地震有两条途径:一是寻找地震前出现并且与地震发生有明确关系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震兆,进而利用震兆预测地震。
二是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基本规律,即震因,利用震因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做出准确的识别。
关注震兆与研究震因两者缺一不可。
遗憾的是,震兆与震因至今仍如两座科学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难以逾越。
在地震史上,中国宣称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和青龙地震,但世界地震学界对此的评价是:偶然的运气。
有人说,我们曾经成功预报过海城和青龙地震,为什么不能把这两次预报的经验运用到后续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地震预报难就难在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班级姓名【考点概要】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
3.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4.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要考点】1.填空、简答成为主流题型,开放性试题开始登上舞台并成为亮点。
2.强调语言品析。
说明文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洁、此外,在对文艺性的说明文考查中,涉及到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设问、排比、对偶、拟人等。
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其目的不在于抒发感情,而在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解题方法指导】做说明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步:粗读文章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
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明确要点、搜集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
对文章有个初步的理解与认识,这将为下一步做题打好基础。
第二步:精读文章是指在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
具体要求:1.明确说明中心:概括方法,可用公式“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2.理清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重点讲解——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核舟记》全文;B先主要后次要;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E 由性能到功用;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核舟记》第2段。
注意问题: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2023年小学说明文阅读题 2023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0篇(八篇)
2023年小学说明文阅读题 2023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0篇(八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方案大全、心得体会、祝福语、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report,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s, experiences, blessing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小学说明文阅读题 2023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0篇(八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文章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不仅孕育了无数的海洋生物,还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深处隐藏着许多未知的秘密,等待人类去探索和发现。
1.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百分比是多少?A. 61%B. 71%C. 81%D. 91%2. 海洋生态系统中孕育了什么?A. 植物B. 动物C. 海洋生物D. 微生物3. 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什么?A. 没有影响B. 有重要影响C. 影响很小D. 影响很大4. 海洋深处有什么?A. 未知的秘密B. 宝藏C. 沉船D. 珊瑚礁5. 人类对海洋的态度是什么?A. 忽视B. 保护C. 探索D. 开发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文章标题:《森林的守护者》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人类提供了氧气、食物和木材等资源。
森林中的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此外,森林还是许多野生动物的家园。
6. 森林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A. 水B. 氧气C. 食物D. 木材E. 以上都是7. 树木能够吸收什么气体?A. 氧气B. 二氧化碳C. 甲烷D. 氮气8. 森林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是什么?A. 加速变暖B. 减缓变暖C. 没有影响D. 无法确定9. 森林是哪些生物的家园?A. 人类B. 野生动物C. 植物D. 微生物10. 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供资源B. 减缓全球变暖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以上都是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
文章标题:《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住房紧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规划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1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变化是什么?A. 减少B. 增加C. 稳定D. 不确定12.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有哪些?A. 交通拥堵B. 环境污染C. 住房紧张D. 以上都是13. 城市规划者需要采取什么措施?A. 增加绿地B. 改善交通C. 减少污染D. 以上都是14.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A. 没有影响B. 负面影响C. 正面影响D. 无法确定15. 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A. 经济发展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以上都是答案:1. B2. C3. B4. A5. C6. E7. B8. B9. B10. D11. B12. D13. D14. B15. D。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篇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篇篇一: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说明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 O题。
(1 1分)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
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
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
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
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
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
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
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
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精选24篇)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文阅读及答案一、说明文的三要素1.内容的严密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精选24篇)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作为常用文体的说明文,说明文的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的特点。
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明文阅读及答案(精选2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
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劳。
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的自身的弱点造成的。
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
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
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中饮水,甚至在喂养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
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能产卵三次,每次三至七枚。
这种很强的繁殖能力,符合燕子种群延续的需要。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说明文,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明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
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
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
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
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
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
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
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15篇)
说明文题库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题。
(13分)“样式雷”:他们设计了这些建筑周乾中央电视台第二季的“国家宝藏"节目中,样式雷建筑烫样是故宫拿出的三件国宝文物之一。
烫样,就是指古建筑的立体模型。
这种模型一般用纸张、秫秸、油蜡、木头等材料加工而成。
纸张一般选用元书纸、麻呈文纸、高丽纸、东昌纸。
木头一般选用红松及白松。
紫禁城古建筑烫样最开始由皇家指定的民间工匠制作。
在清代,出现了制作烫样御用皇家机构,即样式房,功能犹如现在的建筑设计院,主要负责皇家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在设计的初期阶段,需制作出建筑烫样,供皇帝参考。
通过向皇帝展示拟建造模型的烫样,可显示出建筑的整体外观、内部构造、装修样式,和现在的三维效果差不多。
故宫博物院现藏烫样80余件,这些烫样涵盖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北海、中南海、紫禁城、景山、天坛、清东陵等多处的实物模型,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研究清朝建筑历史、文化及工艺的重要资料,亦是部分古建筑修缮或复建的重要参考依据。
烫样的制作包括梁、柱、墙体、屋顶、装修等部分。
其中,梁和柱采用秫秸和木头制作;墙体主要用不同类型的纸张用水胶粘合成纸板,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裁剪;屋顶制作时,首先利用黄泥制成胎膜,然后将不同类型的纸用水胶粘合在胎膜上,晾干后,成型的纸板即为屋顶形状;装修的制作方法类似于墙体,再在上面绘制图级或彩画。
一般而言,制作好的烫样,包括很多信息:建筑造型、建筑内部构造组成、建筑色彩、建筑材料、建筑基本尺寸数据、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基础等内容。
雷姓家族先后7代在样式房主持皇家建筑设计,极其罕见,故被世人誉为“样式雷”。
样式雷家族对于紫禁城古建筑保护与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样式雷家族留下来的大量烫样实物,提供了紫禁城古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丰富图档、画样及烫样,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工匠不仅具有良好的建筑施工技艺,而且具有图纸设计表达能力及立体模型表达能力。
样式雷改变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中“见物不见人"的弊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班级姓名【考点概要】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
3.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4.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要考点】1.填空、简答成为主流题型,开放性试题开始登上舞台并成为亮点。
2.强调语言品析。
说明文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洁、此外,在对文艺性的说明文考查中,涉及到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设问、排比、对偶、拟人等。
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其目的不在于抒发感情,而在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解题方法指导】做说明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步:粗读文章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
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明确要点、搜集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
对文章有个初步的理解与认识,这将为下一步做题打好基础。
第二步:精读文章是指在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
具体要求:1.明确说明中心:概括方法,可用公式“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2.理清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
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重点讲解——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核舟记》全文;B先主要后次要;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E 由性能到功用;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核舟记》第2段。
注意问题: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⑸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⑹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如打比方:形象生动;列数字:3.体会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是说明语言的特点。
第三步:回读文章联系试题,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回读文章。
力争回答问题时,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信息提取要恰当。
要注意如下几点:1.学会筛选信息。
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
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
2.借助语法知识。
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依据,来解答阅读的实际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汉语语法中讲到的语意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搭配是否恰当、感情色彩是否合乎要求等等,都可以用来辅助答题。
3.应对探究题型。
一般来说,命题人会把知识拓展,考查考生广泛的阅读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就要养成积累的习惯,注意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
回答此类问题要紧扣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甚至要结合全篇,确定与题目相关的内容来答题。
另外,回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要有条理,合乎语言习惯。
【说明文答题方法补充】1)开头叙事的作用。
说明文开头概括叙述事例,有什么作用呢?不外乎三种:一是用这个事例引出文章说明的对象;二是用这个事例具体说明文章说明的事物或道理;三是用这个事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及答题的思路。
下定义:说明科学、准确、严密、精练。
答题思路是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解释了……的内涵,使说明很严密。
举例子:说明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答题思路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了……,让读者很容易理解。
列数字:说明科学、准确、具体,让读者信服。
答题思路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打比方:说明生动、形象。
答题思路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分类别:说明条理清晰。
答题思路是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作比较: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答题思路是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
3)语言准确性的答题套路。
这个考点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1)在句子中标注出体现语言准确的词语。
如:2003年中考14题: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并用着重号标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词语答案示例:在如此高盐度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生存2)把“××”句子中“××”词语删去可以不可以?为什么?如:2005年非实验区中考11题:文章第③段中(小麦抽穗时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
答案示例:不能去掉。
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表示可能性大,“容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果去掉,所说内容就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
(意思对即可)3)把“××”词换成“××”词可以不可以?为什么?如:2004年非实验区12题: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难度又增加了一些。
答案示例:不可以(1分)。
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1分);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1分)。
(意思对即可)地震学和蟾蜍谁最可靠(刘念龙)班级姓名①5月12日,汶川,来自脚下的悸动震撼了人们心灵。
悲痛中,我们不禁要想:如果能早一天知道多好!一张“蛤蟆过街”的图片引发了人们的争论——我们是否忽略了大自然的预告?②但是,这真的是预告吗?③生活中流传着一些得到广泛认同却并不一定站得住脚的理论,我们称之为“传统智慧”。
例如,动物是地震前兆的使者,人们相信动物具有人类所不具备的超能力。
蛇类的红外感应器、穴居动物对震动极其敏感、许多大型动物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独特能力……随着都市人日益疏离自然和生命,一种对自然力的崇拜开始回潮,甚至开始派生出神秘主义色彩。
④正如提供了这种“超能力”证据一样,科学同时也为动物的预报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
当地壳板块间积蓄的能量超出承受力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就会发生地震。
由形变产生的电磁变化等现象是地震的微观前兆,而这些微观现象可能导致动物行为、地下水异常等宏观现象。
⑤研究者对地震前兆的兴趣具有鲜明的文化差异:有关地光、地下水及动物行为异常的研究,大多来自东方;而西方则更偏向于对微观前兆的数据分析。
按照大英百科的说法,地震学家所知的动物行为异常多为轶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⑥宏观前兆之所以容易吸引大众眼球,部分归因于人们对确定性的渴求。
当心理压力过大时,我们倾向于在事物间寻找关联,这让我们感到未来尚可操控。
监听微观前兆需要特定设备,而描述宏观前兆只需一双眼睛和充分的想象力。
⑦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人们总结了震前的动物异常行为,其中却不见蟾蜍的身影,而唐山地震前骚动不安的鸡只老鼠,此次却毫无动静。
当几十里外的绵竹蟾蜍分舵大举行动时,震中汶川的蛤蟆却按兵不动,反倒与千里之外的江苏遥相呼应。
对此,不知“传统智慧”作何解释?难道蟾蜍都是“遥感主义者”,距离越远,反倒对地震愈发敏感?⑧从2005年至今,在重庆、成都、长春、唐山、江苏等地记录在案的“蟾蜍游街”事件多达十余起,除了让人感到新鲜或心里发毛外,并没有哪一次指向一场实质的大地震。
倒是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给我们提示了另一种可能——除了山东、长春等北方城市发生于7月份之后,其他事件都集中在4、5月份,难道气候原因不应该优先考虑吗?毕竟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就像我们绝不会把打喷嚏归因于双色球开出大奖。
⑨你可以相信动物的灵感,做足震前准备;但也请相信,只有科学的决策、判断和手段,才能尽量减轻灾情,度过灾难。
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预报成功的海城大地震,基于的是对前震的分析,而不是那些惊慌失措的动物。
敬畏自然是必须的,但不应该以对科学的非理性排斥为代价——因为,正是科学告诉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1 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2 对于地震前兆的研究,宏观前兆研究和微观前兆研究的不同点是什么?(3分)3 第七段和第八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4 第四段中的加点词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给地球戴上面纱班级姓名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些都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安全。
最近,在千奇百怪的解决全球变暖的方案中,又多了一种怪异的方案,科学家打算给地球戴上“面纱”。
②一个名叫鲍尔·克鲁琛的荷兰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向大气层发射一些硫磺微粒,让它们把太阳光反射回去。
无独有偶,若干年以前,一个叫泰勒的美国人也提出过类似的方案,他建议在空中撒上100万吨铝和硫的粉末,这样可以使日照减少1%,完全可以抵消掉地球的温室效应。
你可别以为这两个人都是妄想狂,前者是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后者则是美国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被称为“氢弹之父”!③他们都是从一次火山爆发中得到灵感的。
1991年6月9日,在经过600多年的沉寂之后,位于菲律宾吕宋岛、海拔1436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突然喷发。
此次喷发造成700多人伤亡,20多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大量的火山灰还造成30万公顷的农田绝收,7千多公顷的森林毁于一旦。
这是20世纪所有火山喷发中威力最大的一次。
④除了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之外,吸引科学家目光的是,这次喷发竟然造成次年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0.5℃。
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一个原因是,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和天然气混合成的云雾漂浮在赤道地区上空,像是给地球套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面纱,里面的微粒把一部分太阳光反射了回去,使阳光不能把全部热量照到地球上。
另一个原因是,烟雾不仅降低了太阳光直射的强度,还增加了地球上反射光的强度。
而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变化可以提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这是由于随着直射阳光的减少,散射阳光增加了,散射光产生的阴影更少,因此植物叶子接受到的阳光反而更多了,这足以补偿光线强度的降低。
这样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就得到提高,可以更多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⑤克鲁琛和泰勒认为,我们虽然不能随意操控火山的喷发,但是可以用人工的方法来制造这样的“粒子面纱”。
他们建议利用飞行于13千米高的飞机或者美国海军的大炮,将一些硫磺微粒送入地球大气层中的平流层。
这些微粒将在大气中停留2年左右,而大约6个月时间,地球温度就有望得到降低。
⑥但克鲁琛同时也向我们提出警告:大量的硫磺颗粒停留空中有可能会对大气层造成严重的后果,或许会加剧对臭氧层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