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复习教案整理 (2)

三角函数复习教案整理 (2)
三角函数复习教案整理 (2)

第1课 三角函数的概念

考试注意: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 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 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意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 掌握三角函数的符号法则. 知识典例:

1.角α的终边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角α的集合可写成 . 2.已知角α的余弦线是单位长度的有向线段,那么角α的终边 ( ) A .在x 轴上 B .在y 轴上 C .在直线y=x 上 D .在直线y=-x 上 . 3.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5,12),则cos α} ,tan α= . 4.

tan(-3)cot5

cos8

的符号为 .

5.若cos θtan θ>0,则θ是 (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一、二象限角

D .第二、三象限角 【讲练平台】

例1 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P (- 3 ,m ),且sin θ=

2

4

m ,求cos θ与tan θ的值. 分析 已知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求角的三角函数值,应联想到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由P 的坐标可知,需求出m 的值,从而应寻求m 的方程.

解 由题意知r= 3+m 2 ,则sin θ= m r = m

3+m 2

又∵sin θ=

2 4m , ∴ m 3+m 2

= 2

4 m . ∴m=0,m=±

5 . 当m=0时,cos θ= -1 , tan θ=0 ; 当m= 5 时,cos θ= -

6 4, tan θ= - 15

3; 当m= - 5 时,cos θ= -

6 4,tan θ=15

3

. 点评 已知一个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求其三角函数值,往往运用定义法(三角函数

的定义)解决.

例2 已知集合E={θ|cos θ<sin θ,0≤θ≤2π},F={θ|tan θ<sin θ},求集合E ∩F .

分析 对于三角不等式,可运用三角函数线解之.

解 E={θ|π4 <θ<5π4}, F ={θ| π2<θ<π,或3π

2

<θ<2π},

∴E ∩F={θ|π

2

<θ<π}.

例3 设θ是第二象限角,且满足|sin θ2|= -sin θ2 ,θ

2

是哪个象限的角?

解 ∵θ是第二象限角, ∴2k π+

π2<θ<2k π+3π

2

,k ∈Z . ∴k π+

π4<θ2<k π+ 3π

4

,k ∈Z . ∴θ

2

是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角. ① 又∵|sin θ2|= -sin θ2 , ∴sin θ2<0. ∴ θ

2是第三、第四象限的角. ②

由①、②知,

θ

2

是第三象限角. 点评 已知θ所在的象限,求

θ

2

或2θ等所在的象限,要运用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来表示,否则易出错. 【知能集成】

注意运用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表示有关象限角等;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求三角函数值往往运用定义法;注意运用三角函数线解决有关三角不等式. 【训练反馈】

1. 已知α是钝角,那么α

2 是 (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一与第二象限角

D .不小于直角的正角

2. 角α的终边过点P (-4k ,3k )(k <0},则cos α的值是 ( )

A .

3 5 B . 45 C .- 35 D .- 45

3.已知点P(sin α-cos α,tan α)在第一象限,则在[0,2π]内,α的取值范围是 ( )

A .( π2, 3π4)∪(π, 5π4)

B .( π4, π2)∪(π, 5π4)

C .(

π2 , 3π4 )∪(5π4,3π2) D .( π4, π2 )∪(3π4

,π) 4.若sinx= - 35,cosx =4

5 ,则角2x 的终边位置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若4π<α<6π,且α与- 2π

3

终边相同,则α= .

6. 角α终边在第三象限,则角2α终边在 象限.

7.已知|tanx |=-tanx ,则角x 的集合为 . 8.如果θ是第三象限角,则cos(sin θ)·sin(sin θ)的符号为什么?

9.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面积.

第2课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诱导公式

【考点指津】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 2α+cos 2α=1,

sin α

cos α

=tan α,tan αcot α=1, 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能运用化归思想(即将含有较多三角函数名称问题化成含有较少三角函数名称问题)解题 . 【知识在线】

1.sin 2150°+sin 2135°+2sin210°+cos 2225°的值是 ( ) A . 14 B . 34 C . 114 D . 94

2.已知sin(π+α)=-3

5,则 ( )

A .cos α= 45

B .tan α= 34

C .cos α= -45

D .sin(π-α)= 3

5

3.已tan α=3,

4sin α-2cos α

5cos α+3sin α

的值为 .

4.化简1+2sin(π-2)cos(π+2) = .

5.已知θ是第三象限角,且sin 4θ+cos 4θ= 5

9,那么sin2θ等于 ( )

A .

2 2

3 B .-2 2 3 C .23 D .- 2

3

【讲练平台】

例1 化简 sin(2π-α)tan(π+α)cot(-α-π)

cos(π-α)tan(3π-α)

分析 式中含有较多角和较多三角函数名称,若能减少它们的个数,则式子可望简化.

解 原式= (-sin α)tan α[-cot(α+π) ] (-cos α)tan(π-α) = (-sin α)tan α(-cot α)

(-cos α)(-tan α)

= sin α·

cos α

sin α

cos α

=1 .

点评 将不同角化同角,不同名的三角函数化成同名的三角函数是三角变换中常用的方法.

例2 若sin θcos θ= 1

8 ,θ∈(π4 ,π2

),求cos θ-sin θ的值.

分析 已知式为sin θ、cos θ的二次式,欲求式为sin θ、cos θ的一次式,为了运用条

件,须将cos θ-sin θ进行平方.

解 (cos θ-sin θ)2=cos 2θ+sin 2θ-2sin θcos θ=1- 14 = 3

4

∵θ∈(π4 ,π

2),∴ cos θ<sin θ.

∴cos θ-sin θ= -

3

2

. 变式1 条件同例, 求cos θ+sin θ的值. 变式2 已知cos θ-sin θ= -

3

2

, 求sin θcos θ,sin θ+cos θ的值. 点评 sin θcos θ,cos θ+sin θ,cos θ-sin θ三者关系紧密,由其中之一,可求其余

之二.

例3 已知tan θ=3.求cos 2θ+sin θcos θ的值.

分析 因为cos 2θ+sin θcos θ是关于sin θ、cos θ的二次齐次式,所以可转化成tan θ的式子.

解 原式=cos 2θ+sin θcos θ= cos 2θ+sin θcos θ cos 2θ+sin 2θ = 1+tan θ 1+tan 2θ = 25 . 点评 1.关于cos θ、sin θ的齐次式可转化成tan θ的式子.

2.注意1的作用:1=sin 2θ+cos 2θ等.

【知能集成】

1.在三角式的化简,求值等三角恒等变换中,要注意将不同名的三角函数化成同名的三角函数.

2.注意1的作用:如1=sin 2θ+cos 2θ.

3.要注意观察式子特征,关于sin θ、cos θ的齐次式可转化成关于tan θ的式子. 4.运用诱导公式,可将任意角的问题转化成锐角的问题 . 【训练反馈】

1.sin600°的值是 ( ) A .12 B .- 12 C . 3 2 D .- 3 2

2. sin(π4+α)sin (π

4-α)的化简结果为 ( )

A .cos2α

B .12cos2α

C .sin2α

D . 1

2sin2α

3.已知sinx+cosx=1

5,x ∈[0,π],则tanx 的值是 ( )

A .-34

B .- 43

C .±43

D .-34或-43

4.已知tan α=-13,则1

2sin αcos α+cos 2α = .

5.

1-2sin10°cos10° cos10°-1-cos 2170°

的值为 .

6.证明1+2sin αcos α cos 2α-sin 2α =1+ tan α

1-tan α.

7.已知2sin θ+cos θ

sin θ-3cos θ

=-5,求3cos2θ+4sin2θ的值.

8.已知锐角α、β、γ满足sin α+sin γ=sin β,cos α-cos γ=cos β,求α-β的值.

第3课 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一)

【考点指津】

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运用化归思想(将不同角化成同角等)解题. 【知识在线】

1.cos105°的值为 ( ) A .

6 + 2 4 B . 6 - 2 4 C . 2 - 6 4 D . - 6 - 2

4

2.对于任何α、β∈(0,

π

2

),sin(α+β)与sin α+sin β的大小关系是 ( ) A .sin(α+β)>sin α+sin β B .sin(α+β)<sin α+sin β C .sin(α+β)=sin α+sin β D .要以α、β的具体值而定 3.已知π<θ<3π

2

,sin2θ=a ,则sin θ+cos θ等于 ( )

A . a+1

B .- a+1

C . a 2+1

D .±a 2+1 4.已知tan α=13,tan β=1

3,则cot(α+2β)= .

5.已知tanx=1

2,则cos2x= .

【讲练平台】

例1 已知sin α-sin β=- 13 ,cos α-cos β=1

2,求cos(α-β)的值 .

分析 由于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的右边是关于sin α、cos α、sin β、cos

β的二次式,而已知条件是关于sin α、sin β、cos α、cos β的一次式,所以将已知式两边平方.

解 ∵sin α-sin β=-13, ① cos α-cos β= 1

2

, ②

①2 +②2 ,得2-2cos(α-β)= 13

36

. ∴cos(α-β)=

72

59

. 点评 审题中要善于寻找已知和欲求的差异,设法消除差异.

例2 求 2cos10°-sin20°

cos20° 的值 .

分析 式中含有两个角,故需先化简.注意到10°=30°-20°,由于30°的三角函数值已知,则可将两个角化成一个角.

解 ∵10°=30°-20°,

∴原式=2cos(30°-20°)-sin20°

cos20°

=

2(cos30°cos20°+sin30°sin20°)-sin20° cos20°= 3 cos30°

cos20°

= 3 .

点评 化异角为同角,是三角变换中常用的方法.

例3 已知:sin(α+β)=-2sin β.求证:tan α=3tan(α+β).

分析 已知式中含有角2α+β和β,而欲求式中含有角α和α+β,所以要设法将已知式中的角转化成欲求式中的角.

解 ∵2α+β=(α+β)+α,β=(α+β)-α,

∴sin [(α+β)+α]=-2sin [(α+β)-α].

∴sin(α+β)cos α+cos(α+β)sin α=-2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 若cos(α+β)≠0 ,cos α≠0,则3tan(α+β)=tan α.

点评 审题中要仔细分析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善于运用整体思想解题,此题中将α+β看成一个整体 【知能集成】

审题中,要善于观察已知式和欲求式的差异,注意角之间的关系;整体思想是三角变换中常用的思想. 【训练反馈】

1.已知0<α<π2<β<π,sin α=35,cos(α+β)=-4

5

,则sin β等于 ( )

A .0

B .0或2425

C . 2425

D .0或-24

25

2.

sin7°+cos15°sin8°

cos7°-sin15°sin8° 的值等于 ( )

A .2+ 3

B .

2+ 3

2 C .2-

3 D . 2- 3 2

3. △ABC 中,3sinA+4cosB=6,4sinB+3cosA=1,则∠C 的大小为 ( )

A .

π6 B . 5π6 C . π6或5π6 D . π3或2π

3

4.若α是锐角,且sin(α-

π6)= 1

3

,则cos α的值是 . 5.cos π7cos 2π7cos 3π

7

= .

6.已知tan θ=12,tan φ=1

3,且θ、φ都是锐角.求证:θ+φ=45°.

7.已知cos(α-β)=-45,cos(α+β)= 4

5,且(α-β)∈(π2,π),α+β∈(3π2,2

π),求cos2α、cos2β的值.

8. 已知sin(α+β)= 12,且sin(π+α-β)= 1

3,求tan αtan β.

第4课 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二)

【考点指津】

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灵活运用和角、差角、倍角公式解题. 【知识在线】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200°cos80°+cos110°cos10°= . 2.1

2

(cos15°+ 3 sin15°)= . 3.化简1+2cos 2θ-cos2θ= .

4.cos(20°+x)cos(25°-x)-cos(70°-x)sin(25°-x)= .

5.11-tan θ- 1

1+tan θ= . 【讲练平台】

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tan10°+tan50°+ 3 tan10°tan50°;

(2) ( 3 tan12°-3)csc12° 4cos 212°-2

(1)解 原式=tan(10°+50°)(1-tan10°tan50°)+ 3 tan10°tan50°= 3 . (2)分析 式中含有多个函数名称,故需减少函数名称的个数,进行切割化弦.

解 原式= ( 3 ·sin12°cos12°-3)1 sin12°

2 cos24° =?

?-

?24cos 212sin 312cos 3

=??-?=?

???-?48sin 2

1)

12cos 23

12sin 21(3224cos 12cos 12sin 212cos 312sin 3

=

.3448sin )

6012sin(34-=?

?-?

点评 (1)要注意公式的变形运用和逆向运用,注意公式tanA+tanB=tan(A+B)(1-tanAtanB ),asinx+bsinx=22b a +sin(x+φ)的运用;(2)在三角变换中,切割化弦是常用的变换方法.

例2 求证1+sin4θ-cos4θ2 tan θ = 1+sin4θ+cos4θ

1-tan 2θ

分析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可从一边开始,证得它等于另一边;也可以分别从两边开始,

证得都等于同一个式子;还可以先证得另一等式,从而推出需要证明的等式.

由欲证的等式可知,可先证等式1+sin4θ-cos4θ 1+sin4θ+cos4θ =2tan θ

1-tan 2θ ,此式的右边等于tan2θ,

而此式的左边出现了“1-cos4θ”和“1+cos4θ”,分别运用升幂公式可出现角2θ,sin4θ用倍角公式可出现角2θ,从而等式可望得证.

证略

点评 注意倍角公式cos2α=2cos 2α-1,cos2α=1-2sin 2α的变形公式:①升幂公式

1+cos2α=2cos 2α,1-cos2α=2sin 2α,②降幂公式sin 2α= 1-cos2α2 ,cos 2α= 1+cos2α

2

的运用;三角恒等式证明的方法:从一边推得另一边;左右归一,先证其等价等于等式;分

析法等.

例3 已知cos(π4+x)= 35,17π

12<x < 7π4,求sin2x +sin2xtanx 1-tanx

的值.

解 原式= sin2x (1+tanx ) 1-tanx =sin2x ×tan π

4+tanx 1-tan π

4

tanx

=sin2xtan (π

4+x )

= -cos [2(x+π4)]tan(x+π4)= -[2cos 2(x+ )-1]tan (π

4+x )

∵17π12<x < 7π4, ∴ 5π3<x+π

4

<2π. ∴sin(π4+x) = -45 ,∴tan (π4+x )=- 4

3.

∴原式 = -

28

75

. 点评 (1)注意两角和公式的逆用;(2)注意特殊角与其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如1=tan π

4

等;(3)注意化同角,将所求式中的角x 转化成已知条件中的角x+

π

4

. 【知能集成】

在三角变换中,要注意三角公式的逆用和变形运用,特别要注意如下公式: tanA+tanB=tan(A+B)[1-tanAtanB ];

asinx+bcosx=22b a sin(x+φ)及升幂、降幂公式的运用. 【训练反馈】

1.cos75°+cos15°的值等于 ( ) A . 6 2 B - 6 2 C . - 2 2 D . 2 2

2.a=

2 2(sin17°+cos17°),b=2cos 213°-1,c= 2 2

,则 ( ) A .c <a <b B . b <c <a C . a <b <c D . b <a <c 3.化简1+sin2θ-cos2θ 1+sin2θ+cos2θ

= .

4.化简sin(2α+β)-2sin αcos(α+β)= .

5.在△ABC 中,已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tan A 2+tan C 2+ 3 tan A 2tan C

2的值为 .

6.化简sin 2A+sin 2B+2sinAsinBcos(A+B).

7 化简sin50°(1+ 3 tan10°).

8 已知sin(α+β)=1,求证:sin(2α+β)+sin(2α+3β)=0.

第5课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考点指津】

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能讨论较复杂的三角函数的性质. 【知识在线】

1.若 3 +2cosx <0,则x 的范围是 . 2.下列各区间,使函数y=sin(x+π)的单调递增的区间是 ( )

A .[π2,π]

B . [0,π4]

C . [-π,0]

D . [π4,π2]

3.下列函数中,周期为π

2

的偶函数是 ( )

A .y=sin4x

B . y=cos 22x -sin 22x

C . y=tan2x

D . y=cos2x 4.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y=xsinx+x 2cos2x 是 函数;

(2)y=|sin2x |-xcotx 是 函数; (3)y=sin(7π

2

+3x)是 函数.

5.函数f(x)=cos(3x+φ)是奇函数,则φ的值为 . 【讲练平台】 例1 (1)函数y=

x

x sin 21)tan 1lg(--的定义域为

(2)若α、β为锐角,sin α<cos β,则α、β满足 (C )

A .α>β

B .α<β

C .α+β<π2

D . α+β>π

2

分析 (1)函数的定义域为??

?>>0.

2sinx -10,

tanx -1 (*) 的解集,由于y=tanx 的最小正

周期为π,y=sin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 所以原函数的周期为2π,应结合三角函数y=tanx

和y=sinx 的图象先求出(-π2, 3π

2)上满足(*)的x 的范围,再据周期性易得所求定义域

为{x |2k π-π2<x <2k π+π6 ,或2k π+ 5π6< x <2k π+5π

4 ,k ∈Z} .

分析(2)sin α、cos β不同名,故将不同名函数转化成同名函数, cos β转化成sin(π

2

-β),运用y=sinx 在[0,

π

2

]的单调性,便知答案为C . 点评 (1)讨论周期函数的问题,可先讨论一个周期内的情况,然后将其推广;(2)解三角不等式,要注意三角函数图象的运用;(3)注意运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例2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y=

x x x cos 1cos sin +-; (2)y=.cos sin 1cos sin 1x

x x

x +--+

分析 讨论函数的奇偶性,需首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考f(-x)

是否等于f(x)或-f(x) .

解 (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分子上为奇函数的差,又因为1+cosx=2cos 2 x

2,所以分

母为偶函数,所以原函数是奇函数.

(2)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如x=-π2,但x ≠π

2),故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点评 将函数式化简变形,有利于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例3 求下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1)y=sin(2x -π6)sin(2x+ π

3

) ;(2)y=

.)

3

2cos(2cos )

32sin(2sin π

π

+++

+x x x x

分析 对形如y=Asin(ωx+φ)、y=Acos(ωx+φ)和y=Atan(ωx+φ)的函数,易求出其周期,所以需将原函数式进行化简.

解 (1)y=sin(2x -π6)sin(2x+ π2-π6)= 12sin(4x -π

3

),

所以最小正周期为2π4 = π

2

(2)y=

23)2(sin 2

1

)2(cos 2cos 23)2(cos 21

)2(sin 2sin ?

-?+?+?

+x x x x x x =x x x x 2sin 2

3

2cos 23

2cos 23

2sin 23

-+ =).62tan(2tan 3

3

133

2tan 2tan 312tan 3π+=-+

=

-+x x

x x x ∴是小正周期为π

2

点评 求复杂函数的周期,往往需先化简,其化简的目标是转化成y=Asin(ωx+φ)+k 或y=Acos(ωx+φ) +k 或y=Atan(ωx+φ) +k 的形式(其中A 、ω、φ、k 为常数,ω≠0).

例4 已知函数f(x)=5sinxcosx -53cos 2x+

2

3

5 (x ∈R) . (1)求f(x)的单调增区间;

(2)求f(x)图象的对称轴、对称中心. 分析 函数表达式较复杂,需先化简.

解 f(x)= 52sin2x -53×1+cos2x 2+2

3

5 =5sin(2x -π3).

(1)由2k π-π2≤2x -π3≤2k π+π2,得[k π-π12 ,k π+5π

12](k ∈Z )为f(x)的单

调增区间.

(2)令2x -

π3=k π+π2,得x= k 2π+5π12 (k ∈Z ),则x= k

2π+5π12

(k ∈Z )为函数y=f(x)图象的对称轴所在直线的方程,令2x -π3 =k π,得x=k

2π+π6 (k ∈Z ),∴ y=f(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为点(k

2π+π6

,0)(k ∈Z ).

点评 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往往需先化简,以化成一个三角函数为目标;讨论

y=Asin(ωx+φ)(ω>0)的单调区间,应将ωx+φ看成一个整体,设为t ,从而归结为讨论y=Asint 的单调性. 【知能集成】

讨论较复杂的三角函数的性质,往往需要将原函数式进行化简,其目标为转化成同一个角的同名三角函数问题.讨论三角函数的单调性,解三角不等式,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注意函数性质在解题中的运用:若一个函数为周期函数,则讨论其有关问题,可先研究在一个周期内的情形,然后再进行推广;若要比较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可考虑运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加以解决. 【训练反馈】

1.函数y=lg(2cosx -1)的定义域为 ( ) A .{x |-π3<x <π3} B .{x |-π6<x <π

6

C .{x |2k π-π3<x <2k π+π3,k ∈Z}

D .{x |2k π-π6<x <2k π+π

6,k ∈Z}

2.如果α、β∈(π

2,π),且tan α<cot β,那么必有 ( )

A .α<β

B . β<α

C . α+β<

3π2 D . α+β>3π2

3.若f(x)sinx 是周期为π的奇函数,则f(x)可以是 ( )

A .sinx

B . cosx

C . sin2x

D . cos2x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α、β是第一象限角,且α>β,且sin α>sin β

B .函数y=sinxcot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k π-π2,2k π+π

2),k ∈Z

C .函数y=

1-cos2x

sin2x

的最小正周期是2π

D .函数y=sinxcos2φ-cosxsin2φ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φ=k π2+π

4,k ∈Z

5.函数y=sin x 2+cos x

2在(-2π,2π)内的递增区间是 .

6.y=sin 6x+cos 6x 的周期为 .

7.比较下列函数值的大小:

(1)sin2,sin3,sin4;

(2)cos 2θ,sin 2θ,tan 2θ(π4<θ<π

2

).

8.设f(x)=sin(k 5x+π

3

) (k ≠0) .

(1)写出f(x)的最大值M ,最小值m ,以及最小正周期T ;

(2)试求最小的正整数k ,使得当自变量x 在任意两个整数间(包括整数本身)变化时,

函数f(x)至少有一个M 与m .

第6课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

【考点指津】

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理解参数A 、ω、φ的物理意义.掌握将函数图象进行对称变换、平移变换、伸缩变换.会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函数解析式. 【知识在线】

1.将y=cosx 的图象作关于x 轴的对称变换,再将所得的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

对应的函数是 ( ) A .y=cosx+1 B .y=cosx -1 C .y=-cosx+1 D .y=-cosx -1 2.函数f(x)=sin3x 图象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一定是 ( )

A . (12k π,0), k ∈Z

B .(13k π,0), k ∈Z

C .(14

k π,0), k ∈Z D .(k π,0),k ∈Z

3.函数y=cos(2x+π

2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轴方程为 ( ) A .x=--π2 B .x=- π4 C .x= π

8

D .x=π

4.为了得到函数y=4sin(3x+π4),x ∈R 的图象,只需把函数y=3sin(x+π

4

)的图象上所有点( )

A .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纵坐标不变

B .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

3

倍,纵坐标不变

C .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横坐标不变

D .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

3

倍,横坐标不变.

5.要得到y=sin(2x -

π

3)的图象,只需将y=sin2x 的图象 ( )

A .向左平移π3

个单位 B . 向右平移π

3

个单位

C .向左平移π6个单位

D . 向右平移π

6

个单位

【讲练平台】

例1 函数y=Asin (ωx+φ)(A >0,ω>0,|φ|<π

2

)的最小值为-2,其图象相邻

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横坐标差3π,又图象过点(0,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 求函数的解析式,即求A 、ω、φ的值.A 与最大、最小值有关,易知A=2,ω

与周期有关,由图象可知,相邻最高点与最低点横坐标差3π,即T

2

=3π.得 T=6π,所以

ω=13.所以y=2sin(x

3

+φ),又图象过点(0,1),所以可得关于φ的等式,从而可将φ求

出,易得解析式为y=2sin(x

3 +π

6

).

解略

点评 y=Asin(ωx+φ)中的A 可由图象的最高点、最低点的纵坐标的确定,ω由周期的大小确定,φ的确定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即找图像上特殊点坐标代入方程求解,也可由φ的几何意义(图象的左右平移的情况)等确定(请看下例). 例2 右图为某三角函数图像的一段

(1)试用y=Asin (ωx+φ)型函数表示其解析式;

(2)求这个函数关于直线x=2π对称的函数解析式. 解:(1)T=

13π3- π

3 =4π. ∴ω=2πT = 1

2

.又A=3,由图象可知 所给曲线是由y=3sin x

2沿x 轴向右平移 π

3

而得到的.

∴解析式为 y=3sin 1

2 (x -π3

).

(2)设(x ,y)为y=3sin(1

2 x -π6

)关于直线x=2π对称的图像上的任意一点,则该点关

于直线x=2π的对称点应为(4π-x ,y),故与y=3sin(1

2 x -π6

)关于直线x=2π对称的函

数解析式是y=3sin [12(4π-x)- π6]=-3sin(1

2 x +π6

).

点评 y=sin(ωx+φ)(ω>0)的图象由y=sin ωx 的图象向左平移(φ>0)或向右平移

(φ<0)|φ|

ω个单位.特别要注意不能搞错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单位数量.求一个函数的图

象关于一条直线对称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时,要注意解几知识的运用.

例3 已知函数y=12cos 2x+ 3

2

sinxcosx+1 (x ∈R).

(1)当y 取得最大值时,求自变量x 的集合;

(2)该函数图象可由y=sinx(x ∈R)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和伸缩变换得到?

解 (1)y= 12·1+cos2x 2 + 3 2·12 sin2x +1= 1

2sin(2x+π6)+ 54

当2x+π6 =2k π+π2 ,即x=k π+π6,k ∈Z 时,y max = 7

4

(2)由y=sinx 图象左移π6个单位,再将图象上各点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

2

(纵坐标

不变),其次将图象上各点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

2

(横坐标不变),最后把图象向上平移

5

4个单位即可.

思考 还有其他变换途径吗?若有,请叙述. 点评 (1)回答图像的变换时,不能省略“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不变”等术语.(2)周期变换后的左右平移要注意平移单位的变化. 【知能集成】

已知三角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欲求其解析式,必须搞清A 、ω、φ和图象的哪些因素有关;y=sin ωx 和y=sin(ωx+φ)两图象间平移变换的方向和平移的单位数量极易搞错,解题时要倍加小心. 【训练反馈】

1.函数y= 1

2

sin(2x+θ)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的充要条件是 ( )

A .θ=2k π+π2

B .θ=k π+π

2

C .θ=2k π+π

D .θ=k π+π(k ∈Z)

2.先将函数y=sin2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

3

个单位长度,再将所得图象作关于y 轴的对称变换,

则所得函数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 ( )

A .y=sin(-2x+π3 )

B .y=sin(-2x -π

3)

C .y=sin(-2x+

2π3 ) D . y=sin(-2x -2π

3)

3.右图是周期为2π的三角函数y=f(x)的图象,

那么f(x)可以写成 ( )

A .sin(1+x)

B . sin(-1-x)

C .sin(x -1)

D . sin(1-x) 4.y=tan(1

2

x -

π

3)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是 ( )

5.已知函数y=2cosx(0≤x ≤2π)的图象与直线y=2围成一个封闭的平面图形,则该封闭图

形面积是 . 6.将y=sin(3x -

π

6)的图象向(左、右) 平移 个单位可得y=sin(3x+π

3)的图像.

-B A C D

7.已知函数y=Asin(ωx+φ),在同一个周期内,当x=π9时取得最大值1

2,当x=4π9

时取得

最小值- 1

2,若A >0,ω>0,|φ|<π2

,求该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8.已知函数y= 3 sinx+cosx ,x ∈R .

(1)当y 取得最大值时,求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

(2)该函数的图象可由y=sinx(x ∈R)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和伸缩变换得到?

9.如图:某地一天从6时到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Asin(ωx+φ)+b .

(1)求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 (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第7课 三角函数的最值

【考点指津】

掌握基本三角函数y=sinx 和y=cosx 的最值,及取得最值的条件;掌握给定区间上三角函数的最值的求法;能运用三角恒等变形,将较复杂的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成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知识在线】

1.已知(1)cos 2x=1.5 ;(2)sinx -cosx=2.5 ;(3)tanx+

1

tanx =2 ;(4)sin 3x =- π4

.上述四个等式成立的是 ( )

A .(1)(2)

B .(2)(4)

C .(3)(4)

D .(1)(3) 2.当x ∈R 时,函数y=2sin(2x+

π

12)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当x ∈〔-5π

24, π

24

〕时函数y 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 3.函数y=sinx - 3 cosx 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 4.函数y=cos 2x+sinx+1的值域为 .

【讲练平台】

例1 求函数f(x)=sin 2x+2sinxcosx+3cos 2x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x 的值. 分析 由于f (x )的表达式较复杂,需进行化简.

解 y=sin 2x+cos 2x+sin2x+1+cos2x=sin2x+cos2x+2=

2 sin(2x+π

4)+2

当2x+π4=2k π+π2, 即x=k π+π

8

(k ∈Z)时,y max =

2 +2 .

点评 要熟练掌握y=asinx+bcosx 类型的三角函数最值的求法,asinx+bcosx=

a 2+

b 2 sin (x+φ).

例2 若θ∈[-

π12, π12],求函数y=cos(π

4+θ)+sin2θ的最小值.

分析 在函数表达式中,含有两个角和两个三角函数名称,若能化成含有一个角和一个三角函数名称的式子,则问题可得到简化.

解 y=cos(π4+θ)-cos [2(θ+π4)]=cos(π4+θ)-[2cos 2

(θ+π4

)-1]

=-2cos 2(θ+π4)+cos(π4+θ)+1 =-2[cos 2(θ+π4)-12cos(θ+π

4

)]+1

=-2[cos(θ+π4)-14]2+9

8

∵θ∈[-

π12, π

12

], ∴θ+π4∈[π6,π

3

].

∴12≤cos(θ+π4

)≤ 3

2, ∴y 最小值 = 3 -12 .

点评 (1)三角函数表达式转化成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即f(sinx)或g(cosx)),

是常见的转化目标;(2)形如y=f(sinx)或y=g(cosx)的最值,常运用sinx ,cosx 的有界性,通过换元转化成y=at 2+bt+c 在某区间上的最值问题;(3)对于y= Asin(ωx+φ)或y=Acos(ωx+φ)的最值的求法,应先求出t=ωx+φ的值域,然后再由y=Asint 和y=Acost 的单调性求出最值.

例3 试求函数y=sinx+cosx+2sinxcosx+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 由于sinx+cosx 与sinxcosx 可以相互表示,所以令sinx+cosx=t ,则原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成y=at 2+bt+c 在某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解 令t=sinx+cosx ,则y=t+t 2+1=(t+12)2+3

4

,且t ∈[- 2 , 2 ],

∴y min =3

4

,y max =3+

2 .

点评 注意sinx+cosx 与sinxcosx 的关系,运用换元法将原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成y=at 2+bt+c 在某个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知能集成】

较复杂的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往往通过需要恒等变形,转化成形如y=f(sinx)或y=g(cosx)型或y= Asin(ωx+φ)+k 型的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运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求三角函数的最值.用换元法解题,特别要注意sinx+tcosx 与sinxcosx 的关系,令

sinx+cosx=t ,则sinxcosx=t 2-1

2

【训练反馈】 1.函数y =

1

2+sinx+cosx

的最大值是 ( )

A .

2 2 -1 B . 2 2 +1 C . 1- 2 2 D . -1- 2 2

2.若2α+β=π,则y=cos β-6sin α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

A .7,5

B . 7,-

112 C . 5,-11

2

D . 7,-5 3.当0≤x ≤π2时,函数f(x)=

sinx+1

cosx+1的 ( )

A .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1

2

B .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0

C .最大值为2,最小值不存在

D .最大值不存在,最小值为0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cos 2x -sinx+a=0,若0<x <π

2

时方程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

B .(-1,1)

C .[-1,0]

D .(-∞,-5

4

5.要使sin α- 3 cos α=

4m -6

4-m

有意义,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6.若f(x)=2sin ωx(0<ω<1),在区间[0,π

3

]上的最大值为 2 ,则ω= . 三、解答题

7.y=sinxcosx+sinx+cosx ,求x ∈[0,

π

3]时函数y 的最大值.

8.已知函数f(x)=-sin 2x -asinx+b+1的最大值为0,最小值为-4,若实数a >0,求a ,b

的值. 9.已知函数f(x)=2cos 2x+ 3 sin2x+a ,若x ∈[0,π

2

],且|f(x)|<2,求a 的取值范围.

第8课 解斜三角形

【考点指津】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能根据条件,灵活选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能根据确定三角形的条件,三角形中边、角间的大小关系,确定解的个数.能运用解斜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在线】

1.△ABC 中,若sinAsinB <cosAcosB ,则△ABC 的形状为 . 2.在△ABC 中,已知c=10,A=45°,C=30°,则b= .

3.在△ABC 中,已知a= 2 ,b=2,∠B=45°,则∠A 等于 ( )

A .30°

B .60°

C .60°或120°

D .30°或150° 4.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5∶7,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 ( ) A .60° B . 90° C . 120° D . 150°

5.货轮在海上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由B 到C 航行,航向的方位角∠NBC=140°,A 处有

灯塔,其方位角∠NBA=110°,在C 处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N ′CA=35°,由B 到C 需航行半小时,则C 到灯塔A 的距离是 ( ) A .10 6 km B .10 2 km

C .10( 6 - 2 ) km

D .10( 6 + 2 )km 【讲练平台】

例1 在△ABC 中,已知a=3,c=3 3 ,∠A=30°,求∠C 及

分析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用正弦定理.注意已知两边和一边的

对角所对应的三角形是不确定的,所以要讨论.

解 ∵∠A=30°,a <c ,c ·sinA=3 3

2

<a , ∴此题有两解.

sinC=csinA a = 33×12

3 = 3

2

, ∴∠C=60°,或∠C=120°.

∴当∠C=60°时,∠B=90°,b=a 2+b 2 =6.

当∠C=120°时,∠B=30°,b=a=3.

点评 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的三角形是不确定的,解答时要注意讨论. 例2 在△ABC 中,已知acosA=bcosB ,判断△ABC 的形状.

分析 欲判断△ABC 的形状,需将已知式变形.式中既含有边也含有角,直接变形难以进行,若将三角函数换成边,则可进行代数变形,或将边换成三角函数,则可进行三角变换.

解 方法一:由余弦定理,得 a ·(

b 2+

c 2—a 22bc )=b ·(a 2+c 2—b 2

2ac ),

∴a 2c 2-a 4-b 2c 2+b 4=0 . ∴(a 2-b 2)(c 2-a 2-b 2)=0 . ∴a 2-b 2=0,或c 2-a 2-b 2=0. ∴a=b ,或c 2=a 2+b 2.

∴△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由acosA=bcosB ,得 2RsinAcosA=2RsinBcosB .

∴sin2A=sin2B . ∴2A=2B ,或2A=π-2B .

∴A=B ,或A+B=π

2

∴△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评 若已知式中既含有边又含有角,往往运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将角换成边或将边换成角,然后进行代数或三角恒等变换.

例3 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边长分别为AB=2,

BC=6,CD=DA=4,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分析 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D 和△BCD 的 面积之和,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及∠A+∠C=π可知,只需

求出∠A 即可.所以,只需寻找∠A 的方程. 解 连结BD ,则有四边形ABCD 的面积 ·

A B C

D O

S=S △ABD +S △CDB =12AB ·AD ·sinA+1

2

BC ·CD ·sinC .

∵A+C=180°, ∴sinA=sinC .

故S=1

2

(2×4+6×4)sinA=16sinA .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AB 2+AD 2-2AB ·ADcosA=20-16cosA . 在△CDB 中,由余弦定理,得BD 2=CB 2+CD 2-2CB ·CD ·cosC=52-48cosC . ∴20-16cosA=52-48cosC .

∵cosC=-cosA , ∴64cosA=-32,cosA=- 1

2

又∵0°<A <180°,∴A=120°. 故S=16sin120°=8 3 .

点评 注意两个三角形的公用边在解题中的运用.

例4 墙壁上一幅图画,上端距观察者水平视线b 下端距水平视线a 米,问观察者距墙壁多少米时,才能使观察者上、下视角最大. 分析 如图,使观察者上下视角最大,即使∠APB

最大,所以需寻找∠APB 的目标函数.由于已知有关边长, 所以考虑运用三角函数解之.

解 设观察者距墙壁x 米的P 处观察,PC ⊥AB ,AC=b ,BC=a(0<a <b), 则∠APB=θ为视角.

y=tan θ=tan(∠APC -∠BPC)= tan ∠APC —tan ∠BPC 1+ tan ∠APC ·tan ∠BPC =x

a

x b x a x b ?

+-

1 =

b —a x+ab x

≤b —a 2ab , 当且仅当x= ab

x , 即x=ab 时,y 最大.

由θ∈(0,π2)且y=tan θ在(0,π

2)上为增函数,故当且仅当x=ab 时视角最大.

点评 注意运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解三角形的有关问题.

【知能集成】

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时将有关式子转化成仅含有边的或仅含有角的式子,然后进行代数或三角恒等变形,问题往往可以得解.在解决较复杂的几何问题时,要注意两个三角形公用边的运用. 【训练反馈】

1.△ABC 中,tanA+tanB+ 3 = 3 tanAtanB ,sinAcosA=

3

4

,则该三角形是 ( )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在△ABC 中,已知(b+c )∶(c+a)∶(a+b)=4∶5∶6,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 ( ) A .120° B .150° C .60° D .90°

3.若A 、B 是锐角△ABC 的两个内角,则点P (cosB -sinA ,sinB -cosA )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在△ABC 中,若sinA ∶sinB ∶sinC=5∶12∶13,则cosA= .

5.在△ABC 中,3sinA+4cosB=6,4sinB+3cosA=1,则∠C 的大小为 .

6.已知a 、b 、c 是△ABC 中∠A 、∠B 、∠C 的对边,S 是△ABC 的面积,若a=4,b=5,s=5 3 ,求c 的长度.

7.在△ABC 中,sin 2A -sin 2B+sin 2C=sinAsinC ,试求角B 的大小.

8.半圆O 的直径为2,A 为直径延长线上一点,且OA=2,

B 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以AB 为边向外作等边△AB

C ,问点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ACB 大面积.

【单元检测】

单元练习(三角函数)

(总分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时,每小题

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角α满足sin2α<0,cos α-sin α<0,则α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若f(x)sinx 是周期为π的偶函数,则f(x)可以是 ( ) A .sin2x B . cosx C . sinx D . cox2x

3.若sinx=m -3m+5,cosx=4-2 m m+5,且x ∈[π

2,π],则m 的取值范围为 ( )

A .3<m <9

B . m=8

C . m=0

D . m=0或m=8 4.函数f(x)=log 13

(sin2x+cos2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

A .(k π-π4,k π+π8)(k ∈Z)

B .(k π-π8,k π+π

8)(k ∈Z)

C .(k π+π8,k π+3π8)(k ∈Z)

D .(k π+π8,k π+ 5π

8)(k ∈Z)

5.在△ABC 中,若2cosBsinA=sinC ,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 )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ABC 中,∠A=60°,b=1,其面积为 3 ,则a+b+c

sinA+sinB+sinC 等于 ( )

A .3 3

B .239 3

C .26 3 3

D .39

2

7.已知函数y= 2 cos(ωx+φ)(0<φ<π

2)在一个周期

内的函数图象如图,则 ( )

A .T=6π5,φ= π4

B .T=3π2,φ=π4

C .T=3π,φ=- π4

D .T=3π,φ= π

4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案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与评析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类。 教具学具: 情境图,玩具,图片,水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师:每个同学家里一定都有许多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请同学们拿出昨天老师让准备的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拿出自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变形金刚、孙悟空、猪八戒、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 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生2:摆整齐。 生3:把好玩的放一起,好看的放一起,好吃的放一起。 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师:那么到底怎样摆放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分类 点评:喜欢玩是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教师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当作学具进行教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体验分类 1.出示课本第38页的情境图,让学生感知分类。 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第一小组代表:我们发现商场里有很多东西,如:书包、练习本、文具盒、水彩笔…… 第二小组代表:我们发现这些东西摆放的非常整齐。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发现是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 师: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补充,让学生体会分类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体会分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点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都能感知什么是分类,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整理自己带来东西,让学生体验分类。 师:每组分6──8名学生,讨论好分工,汇报结果。(教师巡视,组织引导分类。) 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坦克、手枪…… 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变形金刚、孙悟空、哪咤……

分类与整理教案及反思

教学设计:分类与整理 设计理念 本课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在学生理解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并且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是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游戏中的体会,了解分类的目的及好处并能够根据 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 数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及画法、好处。 3. 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提出简单 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学画象形统计图。 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学具: 学具若干、课件、小黑板。 教学策略: 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件:“逛超市” 1、观察超市物品的摆放,有什么特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究出生活中有分类的存在。 2、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近一步的去尝试分类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在分类的过程中,物体的叠放带来的不便从而引出整理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整理”。让孩子们齐读课题:“分类与整理”3、将分好的物体进行点数并教孩子如何记载,可以用文字,数字,图形及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环保教案:垃圾分类

幼儿园小班环保教案:垃圾分类 活动目标: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 (2)几个大篮子。 (3)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话题。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 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3、提出要求: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到幼儿园来,并分类放好,再卖给收废品的人。愿小朋友都争当小小环保尖兵,让好多废品又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为地球减少垃圾,节约能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分类与整理》课例

《分类与整理》课例 学习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7页例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分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学习重点: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类。 解决措施:通过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难点: 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背景分析: “分类”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学生的动口说出、动手分分,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了心中有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

动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经历和体验分类的过程与方法,自主构建知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过程: 师:在这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春季同学们喜欢去踏青吗?有一群小朋友他们相约来到游乐园。小明遇到一个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你们愿意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解读目标,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玩是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教师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当作学具进行教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 小明想知道这每种气球都有多少个呀!可怎么办呀!小明应该怎么分类呀!快出个注意。 师:那今天呀!同学们就帮小明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类,老师呀!都给每组同学准备了这些气球,一会就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一分,数一数,整理一下以后呢!然后把你们分的结果记录在这张白纸上好吗?听清楚我的要求了吗?现在开始。 1.分一分 2.生:动手操作 【评析: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经历和体验分类的过程与方法,自主构建知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

小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 【篇一: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垃圾分类】 有益的学习经验:1.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准备:不同色的塑料桶或唐瓷桶四个(红、绿、蓝、白)、分类标签 (金属、玻璃、塑料,有机物)、一袋准备扔掉的垃圾(纸盒、玻璃瓶、塑料袋、果皮果壳、易拉罐等物)。活动与指导:1.提议:垃圾分类很重要,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还可以减轻垃圾场工作人员的劳 动量,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垃圾分类吧。2.出示一袋垃圾,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分类。(1)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想 法把这袋垃圾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其分 类情况给予肯有或建议。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中哪些是易燃的?(纸、果、壳、塑料)哪些是不易燃的?(玻璃瓶、易拉罐)易燃物中哪些是对土地 无危害的?(纸、果壳)哪些是有危害的?(塑料),最后分出四种情况: 有机物、金属、玻璃、塑料。(2)请幼儿把这些垃圾和分类标签对位。 (3)请幼儿议论哪些颜色的桶适合放哪类东西?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下面 的对应关系:绿色――有机物;白色――塑料;蓝色――玻璃;红色――金属。然后将分类签 贴于桶上。3.考查幼儿对分类知识的掌握。教师提供若干物品,请 幼儿说出应扔到哪里。大家做判断。4.把垃圾分类桶放置固定角, 提示幼儿这样去做。 【篇二: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垃圾分类》设计意图: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浪费的 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抓好幼儿时期的环保教育更是刻不容缓的。本次活动幼儿通过对垃 圾分类的操作,了解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进一步 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使其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活动目标: 1.能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能正确分类。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一年级《分类》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年级《分类》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年级《分类》教学案例及反思 “分类”教学案例及反思 【背景】 本节课是“分类”这一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也就是按单一标准的分类。对学生和我来说,这都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我在组织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感受单一分类的含义,正确分类。 片断一: 教师准备好了一个货柜,上面插着邋遢大王的画像,货柜里面的物品杂乱无章。 师:小朋友们,我这儿是一个邋遢大王的柜子,你们觉得这么多东西摆得好看吗? (大多数同学都会认为太乱而不好看,个别同学认为好看,估计是家庭环境的原因,此时我暂不表明自己的态度。) 师:我请一个小组的同学(4人)到前面来帮邋遢大王整理一下,哪个小组愿意来? (其他小组在磁性小黑板上整理,磁性图片与实物类似,教师可参与其中适当引导。) 师:为什么要把三角尺、直尺、钢板尺、卷尺、皮尺放在一起? 生A:因为他们都是用来划线的。 生B:因为它们都是尺。

师强调:小朋友们都是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了,这样摆出来,邋遢大王的柜子变得美观又整洁,我们给它插上一面文明红旗。(小朋友们鼓掌) 师:你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东西的现象? 生A;我家里有一个大衣柜,里面全是衣服。 生B:我爸爸的房间里有一个柜子,里面全是书。 生C:我的房间里有一个小柜子,专门放我的玩具。 …… 教学反思:教材主题内容是文具商店,如果将这一场景直接引入课堂,学生将会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生活常识而没能参与发现这一常识的过程,无异于肚子还没饿就被教师喂了个饱,这样“吃”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挑起学生的食欲,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是活跃的',是无处不在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而又生活化的情境。邋遢大王是小朋友们熟悉而又喜爱的卡通人物,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发现问题; 接下来大家齐动手帮忙整理柜子──解决问题;最后插上红旗──分享成功。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要让学生想吃,还要爱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住以下两点: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人人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通过操作学会用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类的好处,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整理身边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并能正确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1、教师讲述故事: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的最整洁房间评选活动开始啦!同学们愿意参加吗?(学生愿意) 2、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谁的家最整洁吧!(课件依次展示小狗、小熊的的整齐的家) 3、课件展示小猴乱糟糟的家。同学们仔细看看,说说喜不喜欢小猴的家,为什么?(学生自由说说,教师接着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猴整理房间啊)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怎么整理物品吧),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看一看 1、在帮小猴整理房间前,我们先看看分类有那些常用的方法。(课件出示混合着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圆柱的画面,其中颜色有黄色和绿色) 2、请学生说说可以怎么分?(学生自由发言) 3、来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一种是根据图形的形状来分,另一种是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 二)、试一试1、教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同学们能不能去解决课本难题了。请学生打开课本例题,试着给气球分类。 2、学生仔细观察例题,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气球分类。 3、指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录气球的数量,并试着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学生分好后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自己分类的标准。 5、小结:分气球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练一练 1、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用得

分类与整理教案详案

4

看一看同桌摆的和你一样吗?他每种气球的个数和你的一样 吗?”) 1. 展示分类整理结果 师:完成了吗?完成了就请你像蓝猫一样看看老师。 师:好,那就请第一个把目光投向老师的同学来展示一下他的分类方法和结果。蓝猫待会别人在讲的时候,你该做什么呀? 蓝猫:我会仔细听,认真思考。 师:孩子们,你们能做到和蓝猫一样吗? ① 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来分的和结果是什么? 学:我先把形状相同的分成了一堆,然后在分别数一数。 师:你把圆形的分成了一堆,我们把它圈起来,把心形 的摆一堆、葫芦形的摆一堆。(学生边描述,教师边画上圈) 师:好,所以你把气球分成了几种?圆形的有?心形的 有?葫芦形的有?你能完整的,把刚刚的话连起来说一遍 吗?他说清楚了吗?其他小朋友待会儿也要像他一样说完整 的话。 学:我把气球分了三种,葫芦形的有三个、心形的有四 个、圆形的有五个。 师:大家觉得他说的清楚吗?恩,我也这样觉得。还有 不同的分类方法吗?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教师先引导,然 后让学生完整地 说一遍

师:大家都师按照(不同的形状)把气球分一分,分出来最后结果都是圆形有?心形?葫芦形的? 师:刚刚孩子们把相同形状的气球分在了一起,分出了三种气球,这个过程就叫分类。 师:我们把气球已经分好类了,所以帮助蓝猫闯过了第一关。蓝猫可高兴了,接下来蓝猫又开始闯第二关了。 (二)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 师:蓝猫又开始了闯关,他来到了一个草地,看看他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师:接下来老师就要看看刚刚听得最仔细,这次虹猫又给蓝猫出什么难题了? 学:有一些人要玩游戏,让蓝猫帮他们分组。 师:那和蓝猫比比谁先想到怎么分组? 学:按男女分。(大人、小孩) 师:恩,他这个方法可以,我们就先一起来按男女来分一分,你能填写这个表吗?男的有?我在表示男的人数这一列下面就填上?女的有?我在表示女的人数这一列下面就填上?那?我这个?就表示了谁的人数 师:还有其他分的方法吗?那就按你想的方法来分一分,让后把分组的结果完整、清楚的写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里让学生自己表达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知道倾听的孩子进行表扬,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和表达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分类》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一年级《分类》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类。 教具学具: 情境图,玩具,图片,水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师:每个同学家里一定都有许多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请同学们拿出昨天老师让准备的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拿出自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变形金刚、孙悟空、猪八戒、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 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生2:摆整齐。 生3:把好玩的放一起,好看的放一起,好吃的放一起。 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师:那么到底怎样摆放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分类 点评:喜欢玩是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教师将

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当作学具进行教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体验分类 1.出示课本第38页的情境图,让学生感知分类。 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第一小组代表:我们发现商场里有很多东西,如:书包、练习本、文具盒、水彩笔…… 第二小组代表:我们发现这些东西摆放的非常整齐。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发现是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 师: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补充,让学生体会分类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体会分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点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都能感知什么是分类,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整理自己带来东西,让学生体验分类。 师:每组分6──8名学生,讨论好分工,汇报结果。(教师巡视,组织引导分类。) 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坦克、手枪…… 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变形金刚、孙悟空、哪咤…… 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教师让各小组展示分类情况后,并说明分类的理由,总结出分类的方法,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师:各小组再整理组内东西。(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

人教版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材分析: 《分类与整理》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对同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看,看看是什么?(苹果)一共有几个呢? 学生列式计算,会按不同的角度去列示计算。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疑问,你们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可能会说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所以方法不一样。师:其实,不管你们是按颜色分的,还是按大小分的,都把这些苹果进行了分类。师解释"分类"就是把相同的放在一起。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分类"的现象? 生举例,老师出示相关课件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还有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环保等等,看来分类的作用可真不小,想学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和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太精彩了,不仅赢得了老师的赞扬,还有一群小朋友也成为了你们的粉丝,看,她们来了!出示:气球图片 他们手里可真漂亮啊,你们喜欢吗?但小朋友说了,要把这些气球分分类,才能送给你们,你会分吗?你打算怎么分? 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分,也可能会按形状分。绿 板书:形状颜色

幼儿园垃圾分类教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大三班垃圾分类教案 活动名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分辨回收的垃圾。 2.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3.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活动准备:1.课前请幼儿制作一张家里垃圾记录表,认真填写。 2.搜集并了解有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个、幼儿分类用的生活垃圾、幼儿分类用的小垃圾箱。分类垃圾箱大挂图、垃圾分类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谈话交流,说说生活中的垃圾。 师:孩子们,李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请大家记录这几天家里产生的垃圾,你们完成了吗?(完成了)快把记录结果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1.小组交流。(拿着记录表,互相说说) 2.个别幼儿介绍。(谁想把记录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每天我们的家里会产生许多垃圾,主要有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厨余类、有毒有害类垃圾。这么多垃圾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的?(放到垃圾箱里;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类放进垃圾箱"师说:你在哪儿看到分类垃圾箱的?) 二、展开部分 (一)问题思考,商讨垃圾处理方法。

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师:李老师这儿就有两个垃圾标志,我们快来看看! 1.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颜色、标志)(找两三个孩子说)这是什么标志?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回答。小结:这是可回收标志,这是不可回收标志。回收以后经过特殊处理能再为我们服务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扔进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二)讨论垃圾分类方法。 师:咱们记录的垃圾要跑进哪个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来,然后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1.幼儿小组讨论。(引导孩子说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电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说花圈的,再说不花圈的) 2.提问:谁愿意把讨论结果介绍一下? 3.个别幼儿回答。小结:哦,原来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是可回收垃圾(把分类图片贴过来);厨余类、有毒有害类是不可回收垃圾。(贴图)(配课老师收走记录表和笔) (三)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类意义。 师:咱们刚才分的特别好,韩老师特别佩服你们!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1.幼儿自由回答。(师表扬:你真是个搜集信息的小能手!) 小结:(结合图片)如果垃圾不分类处理,大量的土地会被垃圾占领,水源、空气都会受到污染,地球就会变成一个垃圾场;如果垃圾能被我们很好的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好多资源。废纸类垃圾回收后,可以减少大片树木被砍伐;易拉罐的回收,可以做成好多铝制品;玻璃瓶回收后,可以制成很多新的玻璃制品。

生物的分类教学案例

生物的分类教学案例 搜集人:种少敏 案例名称:现代生物分类的发展 显微镜发明以前 16世纪末: 中国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一书,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动物药类按虫、鳞、介、禽、兽、人的次序分类叙述;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17世纪末: 英国植物学家伊。雷对人们所知道的植物进行了属和种的描述,编著出版《植物研究的新方法》 18世纪中: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出版《自然系统》,采用人为分类的方法,将植物和动物分为纲、目、属、种四个分类阶元。 显微镜发明以后 19世纪中: 显微镜发明以后,用显微镜发现一大群单细胞微生物以后产生的。1866年由赫克尔倡议,把生物分成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动物界。所谓原生生物界,包括原核生物如细菌、蓝藻,单细胞真核生物如真菌、原生动物和低等藻类,单细胞群体生物如海绵。 电子显微镜发明和应用以后 20世纪中 1969年由惠特克(R.H.Whittaker)提出,并于1971年和1974年经马古里斯(L.Margulis)两次修订。惠特克把原核生物单独分界,又把真菌从植物界中独立出来。这样,自然界的生物被分成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五界。其中原生生物界的范围和概念已不同于三界说。惠特克的这一分类系统得到多数生物学家的首肯和好评。 问题: 1、显微镜发明以前,科学家们将生物分为。 2、显微镜发明以后,科学家赫可儿将生物分为。 3、电子显微镜发明和应用以后,科学家惠特克将生物分为 。 答案: 1、植物和动物两类 2、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动物界3界 3、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五界 本案例使用说明: 本案例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生物第十四章第一节生物的分类学习。介绍了生物分类的发展史,有利于学生对现在生物的分类的学习和理解。

幼儿园小班活动垃圾分类活动设计三篇

幼儿园小班活动垃圾分类活动设计三篇 幼儿园活动教案一:垃圾分类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三、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二)、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一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三)、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生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物质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实录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课堂实录 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郭妙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当分散剂是液体时,根据粒子大小分类可分成溶液、胶体和浊液。 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能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与胶体。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和胶体,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的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将文字转为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2、通过对比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性质认识胶体,体验用对比观察、归纳、实验法学习新物 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丁达尔效应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的奇妙。 二、教学过程: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课本p25——分散系及其分类的内容,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大家一起来观赏几幅美图,看看美在哪里?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欣赏,并指出这几幅图美在都有光束。 【教师】这光束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才能产生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认识到其中的科学常识原理。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本节课第一个学习任务。 【投影】[任务一]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从分类角度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本质区别。 【学生】阅读课本P25—29,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由哪几部分组成?溶液是一种分散系吗? 2.分散系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溶液是一种分散系,NaCl溶液中分散质是 NaCl ,分散剂是水。 3.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 (1)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P26)

人教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课时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 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4,完成P97~98“练习二十一”第14、15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熟练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 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 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各种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这些都是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学生很容易找到学过的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 与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七巧板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今天复习的内容。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1.复习认识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学过的五种平面图形。 师:你是怎样分辨这些图形的? 【学情预设】学生说得可能不完整,只要能说出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就行。如:围 成圆的线是圆圆的;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每条边一样长;长方形长长方方的,4 直直的;平行四边形4条边都是直直的, 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辨五种平面图形,复习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整理五种平面 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熟练地区分。 (2)图形的拼组。 ①拼一拼。 师: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又可以拼出什么 图形?试着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一拼,教师巡视。 学生拼好后,交流展示,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成的。 【学情预设】这些活动原来经历过,因此学生都会拼,并且拼出的图案不是唯一的。 【设计意图】通过用同样的三角形、正方形按要求拼摆,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 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②设计图案。 【教学提示】 注意在动手 操作中进一步加 深学生对平面图 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笔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一是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二是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结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四、教学措施 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标)一、创设情境。 播放录像: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里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中会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教学互动 (1)播放录像 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 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售货员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 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1)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 图上的气球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能试着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按气球的形状分类,分完之后,数一数,看每种形状的气球 各有几个。 将学生的分类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 分呢?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

小班生活垃圾分类

小班生活:垃圾要分类 活动目标 1、能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按纸制品和塑料制品按标记进行分类放置。 2、在做客的过程中感受洁美家庭的良好氛围,有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纸与塑料的初步概念。 2、创设猫妈妈家的情境:垃圾桶(上面贴幼儿分别代表纸制品和塑料制品的标记)、两种不同包装的食品(纸包装、塑料包装)、糖果盘一个、各种纸制品和塑料制品等。 3、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猫猫妈妈头饰一个。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猫妈妈,以请小动物去作客的情境导入。 1、今天我要举行一个盛大的舞会,森林里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我真高兴!小动物们好!(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2、猫妈妈招待小动物,小动物品尝食物。 3、引导幼儿将垃圾放进垃圾桶,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吃完的包装纸、包装盒应该放在哪里呢? 二、引导幼儿在作客的过程中将垃圾按纸制品和塑料制品按标记分别放置。 1、认识猫妈妈家的垃圾桶,引导幼儿发现垃圾桶上不同的标记。 我家的垃圾桶上有标记,请你们猜一猜这两个标记是什么意思呀?(分别出示纸制品和塑料制品,帮助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一个是纸制品的标记,放纸垃圾;另一个是塑料制品的标记,放塑料垃圾。) 2、老师提出放垃圾的要求,幼儿第一次尝试收拾垃圾。 (1)请你们看一看自己手里的包装纸和包装盒是用什么做的?应该放进哪一个垃圾桶里去?(个别幼儿讲述) (2)请你们把纸垃圾放进代表纸制品的垃圾桶里去,把塑料垃圾放进代表塑料制品的垃圾桶里去。 3、幼儿分类,教师指导。 4、集体检查对错。 放对了吗?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三、巩固练习分类放垃圾的技能。 1、创设以帮猫妈妈收拾院子的情境,让幼儿进行第二次垃圾分类。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各种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分类与整理(2) ◎教学笔记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东山小学李媚清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8例2,完成P28“做一做”,P31“练习七”第5题。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目标 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 标准下的多样性,感知分类的实际意义。 2.经历完整的分类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实践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自定分类标准,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类,了解了分类的意义,课后同学们有没 有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按一定的标准有序整理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书包和房间的活动,有效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分类知识的应用价值,既巩固了已有知识经验,又激发 了继续探索新知的兴趣。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的分类知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2)] 二、情境呈现,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教科书P28例2。 1.讨论分类标准。 师:星期天,四个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做游戏。 如果要分成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人物的年龄、性别、装饰等不同之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分组的标准及选定这个标准的理由,使学生意识到:如果要分成两组做游戏,按大人和孩子分组以及按男、女分组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分组(分类)标准,经历分类的第一步。 2.选定分类标准统计分类结果。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标准进行分类:按大人和孩子分或按男、女分。(板书)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写一写,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课件出示) 师:表中的数据“8”和“4”分别表示什么?“6”又表示什么呢? 【学情预设】结合文字记录,学生都能理解“8”表示8个大人,“4”表示4个小孩;“6”分别表示6男和6女。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简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它记录分类果的优势。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表,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对这些人进行分组,为什么【教学提示】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确定分类标准。也许学生说到的不止这两种标准,教师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 ◎教学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