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原创.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
初中语文答题格式常见题型和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答题格式常见题型和答题模板初中语文修辞类问题答题格式: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初中语文修辞类问题答题格式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初中语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如果能找到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不同,那么就分点答,结构上····内容上···如果结构和内容的分界不明显,那么就不要分点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答题模板:文章通过对···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的歌颂(,赞美,怀念···)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将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语文答题模板初中
语文答题模板初中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一、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不是反义词的一组是______。
A. 高兴-悲伤B. 善良-凶狠C. 勤奋-懒惰D. 美丽-丑陋。
()2. “唯有读书高,不觉已昏昏”中的“昏昏”一词的意思是______。
A. 睡意浓重B. 神志不清C. 晕眩不安D. 眼花缭乱。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
A. 他总是说话不算数B. 他是个好学生,他学习很刻苦。
C. 她和我是好朋友D. 他不但聪明而且勤奋。
()4.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鸟”和“僧”是______。
A. 同位语B. 表语C. 主语D. 宾语。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
A. 学习要有思考,否则会迷失方向B. 学习要有思考,否则会失败。
C. 学习要有思考,否则会受到伤害D. 学习要有思考,否则会受到惩罚。
2.完形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
有一天,我和爸爸去郊外采风。
山上的风景真美,爸爸拿着相机不停地给我拍照。
突然,我发现一只小猫被困在树上,我急忙跑过去,用力把它抱了下来。
小猫很可爱,我决定把它带回家。
回家后,我给小猫洗了个澡,喂了点猫粮,它舒服地躺在我的怀里。
爸爸看到后,说,“孩子,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你的行为让我很感动。
”。
从此以后,小猫成了我们家的一员,我给它取名“小乖”,它也变得越来越乖巧。
()1.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______。
A. 我和爸爸去采风的经历B. 我在山上救了一只小猫。
C. 我给小猫洗澡的过程D. 小猫成为我们家的一员。
()2. 我救下小猫后,我______。
A. 把它放回树上B. 给它洗了个澡C. 喂了点猫粮D. 把它带回家。
()3. 爸爸对我的行为______。
A. 不以为然B. 表示赞扬C. 觉得不值得D. 无动于衷。
初中语文万能答题模板总结
初中语文万能答题模板总结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概括内容要准确、精练
概括要点时切勿丢三落四、将关键点遗漏,更不能啰啰嗦嗦、毫无重点。
答题格式:本文讲述了/叙述了一个……的故事(其中省略号的部分代表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表达了……(从而表达的部分基本都是本文的中心思想,大部分都是作者的内心情感)
简略归纳事物的特征
此类题常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通常不止一点,并且一般分散在文中,要进行获取加工。
首先要剖析文章结构,留意段中的联接词,例如“最先”、“次之”、“还”、“也”、“除此之外”等词句,这些语句通常便是事物的几点特点。
此外,在找出一点特点后,也要看一看下边几段的同样位置句,答案通常就暗含在那边,看分值解题,留意不要漏掉。
以上就是一些语文答题技巧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诗歌答题模板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现代文答题模版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 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 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 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B 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1.长句:容量大,气势盛;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象征意义;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抒写美;抒发作者情感;作为串时间的线索;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和社会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的思想特征;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直接;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呼告抒情,动人亲切;便于感情交流;充满气势,态度鲜明;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真实精细;传神鲜明;17.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使事件曲折有致;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设置悬念,增加兴趣;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表达含蓄,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提出话题,领起下文;点明主旨,统摄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蓄势(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引发议论,揭示主旨;衬托作用;渲染、烘托气氛;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23.结尾段:照应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25.照应: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呼应文题;26.举例:具体实在,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丰富文章内容;表明XX观点;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28.侧面烘托: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29.引用:具有文学味;丰富文章内涵;引起读者兴趣;表明XX观点;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31.叠词:强调XX;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3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35.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36.引用诗歌: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37.引用名言:增强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表明XX观点;诗歌鉴赏积累1.对仗:显示语言的对称美;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3.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4.表颜色的词:表现心情;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6.景物描写角度: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动静;视、听、嗅觉;虚实;正、侧面;色彩、形状、声音;。
(完整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格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格式一.记叙文1.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2.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3.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比喻: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
拟人:将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之情。
2018-2019-初中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直接打印版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初中语文答题模板一、基础知识1、语音考查内容:(1)给汉字注音;(2)根据拼音写汉字;(3)多音字辨析。
答题技巧:(1)对多音字,要从音、形、义三方面来掌握;(2)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弄清字义;(3)注意容易标错的声调;(4)注意区分形近字。
2、汉字考查内容:(1)改正错别字;(2)规范汉字书写。
答题技巧:(1)先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加以改正,然后通读整个句子,确认改正后的句子是否通顺、合理;(2)对于特别难写的字,可以重点记忆,多次强化记忆,直到记住为止。
3、词语考查内容:(1)解释词语;(2)选词填空。
答题技巧:(1)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进行;(2)选词填空要根据前后句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熟记常用语的意思,掌握同义词、反义词的运用。
4、句子考查内容:(1)句子的连贯、通顺度;(2)句式的变换。
答题技巧:(1)通读句子,领会句子意思,在不受原句干扰的情况下,判断句子是否连贯、通顺;(2)对于需要调整的句子,先要找出需要调整的部分,重新安排语序;(3)对于句式的变换,要符合语法规范和表达需要。
二、阅读理解1、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1)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领会;(2)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4)对文章语言和结构的赏析。
答题技巧:(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2)细读文章,找出关键语句和表达中心,理解文章主旨;(3)根据题目要求,从文章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和概括;(4)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重要语句和段落,分析文章语言和结构的特点。
2、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1)文言文的阅读理解;(2)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答题技巧:(1)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理解文章思想内涵;(2)关注文章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3)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异同点,准确把握文言文的特殊表达方式;(4)对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结合语境进行推断。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打字不易,收藏数已过四万,请大家在收藏的同时也点个赞和喜欢,爱你们!谈中考阅读理解如何评分首先,有必要按照标准答案来评分吗?可以,按分给分,答对多少给多少分。
举例: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3分)答案:1.比喻修辞(1分),2.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了×××的××特点(1分)3.表达了的××情感(1分)答到了几点就几分,如果,答不来,乱编一通,有没有点同情分?没有…第一、记叙文(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篇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内容;总结上文.....内容;3、文尾:点明中心,突出......主题;深化主题,含蓄委婉或者直接抒发......情感,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与.....相呼应。
(二)加点词的作用如果有2层含义格式:本义+语境中的含义如果采用了修辞手法,先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答题模板: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了......表达了......;2、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点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增强语气如果没有采用修辞手法,就从动词,形容词入手。
格式:什么词生动形象的写了什么,突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三)句子含义的解答:句子中常常有一个词或短语是用比喻、拟人、对比、借代、象征等方式表达的。
答题时参考修辞性答题模板,揭示其所指对象,然后疏通句子。
如果没有采用修辞,可以从结构上回答,点明主题,与......相呼应,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总领全文,再加内容上,表达了...情感。
(4)句子中的一个词可以被另一个词代替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01.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02.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初中语文 语文答题模板
学习有方法,答题有模板。
除作文外,阅读、诗歌鉴赏都是占分值比较高的重点题型,学习哥给大家总结了相关的答题模板,保证你再遇到这类问题不犯难。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 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 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 手法+抒发XX 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资料下载来源:黄冈中学资料共享群:761889459,初中语文资料共享群:710391827,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 为什么要从Y 写起:揭示X 与Y 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1.长句:A 容量大,气势盛+B 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 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 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 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 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 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 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 象征意义+D 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 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 抒写美+C 抒发作者情感+D 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 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 具体的风景描写+B 生活和社会环境+C 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 人物的性格特征+B 人物的精神风貌+C 人物的思想特征+D 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资料下载来源:黄冈中学资料共享群:761889459,初中语文资料共享群:710391827,资料下载来源:黄冈中学资料共享群:761889459,初中语文资料共享群:710391827,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版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版篇一: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版(创建与标题相符的正文并拓展)在初中语文阅读考试中,答题模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可以帮助考生快速有效地回答阅读问题。
下面是一份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版,供考生参考。
一、选择题1. 解释类选择题:本题通常需要考生对文章中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进行解释或说明。
需要仔细读题,结合文章内容,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或说明。
2. 判断类选择题:本题需要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判断某个词语或句子是否恰当。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3. 推断类选择题:本题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推断出某个问题的答案。
需要仔细读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推断,然后得出答案。
二、填空题1. 填空题:本题通常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中的内容填写一个句子。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填写。
2. 仿句题:本题需要考生根据文章中的句式或结构,仿写一个句子。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仿写。
三、问答题1. 总结概括题:本题需要考生对文章中的某个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2. 分析理解题:本题需要考生对文章中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分析理解。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3. 情感态度题:本题需要考生对文章中某个人物或情节的情感态度进行分析。
需要仔细读题,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拓展:1. 解释类选择题:在解释类选择题中,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对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进行解释或说明。
需要仔细读题,结合文章内容,明确问题所需的答案。
同时,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然后根据文章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或说明。
2. 判断类选择题:在判断类选择题中,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判断某个词语或句子是否恰当。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全套整理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全套整理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正确的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并正确回答问题。
下面是初中语文阅读答题的模板整理,以供参考。
模板一:主旨大意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答案,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标题中。
例题:根据短文内容,概括主题。
解题思路:阅读全文,理解每个段落和关键句子,寻找共同点,找出主题。
模板:全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题。
首先,在______________部分,作者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在______________部分,作者又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在______________部分,作者总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全文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板二:细节理解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短文中的具体细节回答问题,通常需要对文中细节进行理解和推断。
例题: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解题思路:阅读全文,注意细节信息,理解并分析问题,寻找相关细节进行回答。
模板:根据短文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在______________部分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次,通过______________部分的描述,可以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在______________部分,作者明确表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答案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板三:推理判断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推断出与文章相关的信息。
初中语文答题卡模板(中考模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作解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2
2
2
2
2
2
2
2
2
!
3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答题卡-(模板)(1)
遵义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九年级语文答题卡姓名: 学校、班级: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贴 条 形 码 区缺考标记,考生禁填!由监考老师填涂。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及座位号。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 事 项选择题1. 4.18. 2. 5. 23.3.6.一、积累与运用(30分)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呼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知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呼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知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阅读(50分) (一)月亮天(12分)8.(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气量(12分)1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关于创新(9分)16.(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呼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知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呼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知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四)《答司马谏议书》节选(11分) 19.(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关雎(6分)2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10分)24.(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27.(书写5分,作文55分)请在呼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知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注意:考生请勿在此空白区域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式大全.docx
初中文答技巧大全1、文章开一段的某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中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第一段:从构上来,是落笔点,点明文章的中心,开山,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是下文作和托,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某段的:在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全文,点明文章主旨,人回味无,并与目相照。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常的:歌、美、、喜、感、高、渴望、震撼、眷念、惆、淡淡的愁、惋惜、思念(念)故和人;或者是倦、憎、痛苦、愧、内疚、痛恨、心、悲痛、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写得比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于种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看几遍,然后可以用的关来行回答:“通⋯⋯ 故事,歌(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
4、文中划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种型的目,我首先要看一看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明、、抒情,特是描写中又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合性的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可分言描写、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神故事、民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的作用是增加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者的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常用的有 8 种:比、比、夸、排比、偶、反复、、反。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人、夸、排比。
比的作用:①是使深奥的道理浅化,帮人加深体味。
②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③是使概括的西形象化,人明的印象。
人的作用:使者不所表达的事物生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事物的烈感情。
运用人表喜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切自然;表憎恨的事物:写得丑露,人以烈的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原创.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直接打印版
中考名师在线语文阅读模版
一、字词类阅读题
【词义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词义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词义三】“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类习题)
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答题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
【词义四】加点动词含义理解类习题答题技巧: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二、句子类阅读题
【句子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句子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开头,作用:引起下文、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照应文章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总结全文、揭示文章主旨、照应前文、照应题目、引人深思
【段落二】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段落三】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段落四】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归纳文章的中心: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段落五】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段落六】标题作用: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四、其他
【写作方法的作用】
前后照应。
公式: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巧设悬念。
公式: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表现手法的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称谓变化的作用】
公式: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亲切、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记叙线索种类和作用】。
公式:1、分析线索:以“物”“事”“人”“时间”“感情”为线索;2、线索的作用: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