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中国文化——期末论文要求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第一篇: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期末论文题目:商鞅对法家思想文化的贡献和启示姓名:学号:院部:专业:班级: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和启示论文提纲摘要:在中国文化中,法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法家思想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仍旧对我国今天的法治思想与体制建设有深远意义和启示,这些成绩的创造少不了一个伟大人物-----商鞅。

商鞅作为法家思想的真正实践者对法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应当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部不朽的史诗。

关键词:商鞅法家思想法治贡献正文: 1.商鞅个人简介与历史背景造就了商鞅变法简述商鞅个人简介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提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和成果。

2.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通过商鞅对法家思想的完善和具体措施,举例说明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

3.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对我们的启示简述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和商鞅变法及商鞅个人对我们与我国当今社会法律体制完善的启示。

参考书目结束语:肯定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表达出法家思想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也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发展法家文化思想,使之更加具有现实与实践意义。

商鞅对法家思想文化的贡献和启示摘要:在中国文化中,法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法家思想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仍旧对我国今天的法治思想与体制建设有深远意义和启示,这些成绩的创造少不了一个伟大人物-----商鞅。

商鞅作为法家思想的真正实践者对法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应当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部不朽的史诗。

关键词:商鞅法家思想法治贡献 1.时势造英雄,商鞅变法应运而生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法家学说的奠基人,思想家,政治家,真正做到了将自己的政治思想有力地贯彻到国家的治理中,是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人。

道家与道教论文

道家与道教论文

道教的发展摘要:“好猴王,急纵觔斗云,别了五庄观,径上东洋大海。

在半空中,快如掣电,疾如流星,早到蓬莱仙境。

按云头,仔细观看,真个好去处!有诗为证,诗曰:大地仙乡列圣曹,蓬莱分合镇波涛。

瑶台影蘸天心冷,巨阙光浮海面高。

五色烟霞含玉籁,九霄星月射金鳌。

西池王母常来此,奉祝三仙几次桃。

那行者看不尽仙景,径入蓬莱。

正然走处,见白云洞外,松阴之下,有三个老儿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

”这段小节节选自著名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短短数百字,便道出了传说中道教四位得道成仙的仙人,而蓬莱更被称为“海外仙山名蓬莱,白云缥缈雾缭绕。

寻觅一生难遇见,依稀瑶台不见桥。

”这些都只是我国古代道教传说中的一小部分,更有许多大罗神仙,精灵古怪,出现在我国道教传说中。

现如今,网络文学盛行,在这其中风头最劲的当属玄幻修真类小说,这个修真在小说界指的就是道教筑基入定白日飞升,也由此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幻想的大门。

关键词:道家与道教道教思想与精神道教现状正文一、道家与道教之间的关系道家与道教,但从外表看来,好像不可分离,而在实质上,却大有不同,秦、汉以前,道与儒,本不分家,甚之诸子百家,也统统渊源于道,这个“道”的观念,只是代表上古传统文化的统称。

儒、道分家,与诸子百家分门别户的情形,是由战国末年到秦、汉之间的事,尤其汉初有了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观念以后,相承因袭,愈来愈明显。

汉、魏、南北朝以后,道教改变道家的学术思想,用与佛教抗衡,乃使道家与道教,径渭难辨,唐、宋以后,儒者并斥佛、老,更使道家含冤不白。

其实,秦、汉以前道家的学术思想,是承受三代以上,继承伏羲、黄帝的学术传统,属于《易经》原始思想的体系,也是中国原始理论科学的文化思想。

汉、魏以后的道教,是以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做中心,采集《书经》系统的天道观念,加入杂家学说与民间的传说信仰,构成神秘性的宗教思想,现在为了讲述的方便,把两者混为一谈,在其紧要的界说之处,加以分别,俾使大家容易了解。

道家文化 期末论文

道家文化 期末论文

浅论《道德经》中老子“无为”思想的源起、涵义和一些现代意义文传 1201 潘力军 20126120老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历史影响极其深远。

而《道德经》则是集结了老子思想精髓的一部著作。

在老子所处的那个年代,老子的思想精华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时至今日,老子的某些思想仍然具有着一定的对于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借鉴其中一些深刻的哲理思想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这个社会和更好地生存在这个社会中。

把握其中合理的、有生命力和时代需要的思想和公共道德,并思考其现实意义是十分明智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很多非常富于哲理的具体思想,比如上善若水、上德若谷等等。

这些具体的哲理思想看似相互区别,但其实他们在本质上都遵循了老子“无为”的核心思想,《道德经》中所有这些具体的意义和阐释都是由“无为”作为核心而生发出来的。

因此我们就先来看一看到底老子“无为”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这其中所谓的“一”,其实指的就是“道”,而在老子眼中,一个事物他之所以没有变成那个他应当成为的事物,之所以在初始的时候呈现的是一种模糊和混沌的状态,其实都是因为缺乏道的激发。

而一旦这个事物获得了道,这种混沌和模糊的状态自然就会消失,一个事物也就自然会变为应该成为的那个事物,就像是一朵花,在它并没有获得道之前,他什么都不是,而正是因为它春生夏开秋落东枯,遵循了自然的生长规律,遵循了道的发展轨迹,我们才会把它称之为一朵花,甚至是一朵美丽的花。

也就是说一个事物能否成为该成为的那个事物取决于道,这有点类似于“仁者心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而从老子的思想根本看来,他始终认为“道”才是宇宙万物的起源,这又有点类似于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

但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我们作为人类实际上是无法探明的模糊性或神秘性寄赋于宇宙、自然界及人类本身这一“道”的,人类对于终极存在的认知具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

课程论文要求

课程论文要求

课程论文要求第一篇:课程论文要求《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论文题目:一、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和当前社会需求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写作提示:1.个人学习体会。

可具体哪方面的体会和收获,如文学、艺术、民俗、中医、思想文化等。

2.当前中国社会需求,如建设和谐社会、市场经济社会里的道德建设、抑制消费社会的物欲横流等。

3.个人和社会两方面都谈。

4.谈的要具体些。

题目要求: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二、中国传统道德及其现代意义。

写作提示:1.选择传统道德的某个德目进行分析。

2.结合现代社会的变迁分析传统道德能否适用于现代生活,如何转化?题目要求: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三、结合中国传统艺术谈谈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追求。

写作提示:1.必须结合某种艺术形式具体谈,不能空谈。

四、分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写作提示:1.汉语的特点2.汉字的特点3.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题目要求: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 ~ 具体要求:1.从以上四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2.论文字数2500字以上。

、3.论文应立论准确,文必对题,理论应联系实际。

有自己的观点和体会,通过课程论文考核,学习应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4.论文要求规范化:标题——内容提要(100—150字)——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5.参考文献至少在5篇以上,并在文尾列出。

6.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7.第14周上课时间到教室交。

第二篇:课程论文写作要求文档重庆工商大学课程论文规范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论文写作、查阅文献资料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规范课程论文的标准和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一、课程论文适用范围课程论文作为课程考核形式之一,适用于综合应用知识的课程,如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课等。

浅谈道家管理思想道家文化论文-V1

浅谈道家管理思想道家文化论文-V1

浅谈道家管理思想道家文化论文-V1【正文】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深奥的中国哲学流派,道家思想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蕴含着珍贵的管理智慧,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就道家文化论文的角度,浅谈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

一、道家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1、“大道至简”的思想道家思想认为,宇宙由一股神秘的“大道”所支配,万物皆因此而生。

管理者应该尊重大道,了解组织的“天命”,防止过度干预,摒弃浮躁的细节管理,实践“大道至简”的思想,从而减少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2、“自然钟摆”的观点道家强调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黄帝内经》讲述了“阴阳相推移”的有关理论。

在实际管理中,应遵循“自然钟摆”的观点,既要有理性地控制组织的“阴”面(如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同时也不能忽略组织的“阳”面(如文化建设、员工关怀)。

二、道家管理思想的实践原则1、尊重德行,善于化境管理者应注重道德修养,而不是单纯追求专业技能。

在实际管理中,应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并时刻注意做到“化境”的境界,即在管理的过程中善于引导、调整员工的思想情绪、解决矛盾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共同发展。

2、推崇“柔中有刚”的管理风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道家的核心思想。

管理者应该力求平衡,在处理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等方面,遵循“柔中有刚”的道理,既要柔性地处理关系,又要坚定地完成任务。

最终达到组织和员工的和谐发展。

三、道家管理思想的应用领域1、组织文化建设道家强调个体与自然、社会的天然统一,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方式。

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管理者应该重视员工的参与性,构建开放、自由、平等的沟通平台,形成组织价值观共同体。

2、风险管理与危机处置道法自然,风险管理与危机处置遵循道家的“自然钟摆”原则,即在处理危机时要捕捉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策略,避免损失扩大。

3、业务拓展和市场掌控管理者应该树立“大局观”,了解市场环境中的阴阳,清晰把握商业活动的规律,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进组织的业务拓展和市场掌控。

道教文化与中国民俗

道教文化与中国民俗

道教文化与中国民俗【摘要】道教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 已深入进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及传统思维方式之中。

道教对中国民间风俗影响深远,中国的多数节日均与之有关,并且在影响民俗的同时,道教文化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性格。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本文从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入手,深入分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俗、性格的影响。

【关键词】道教文化,民俗,性格道教起源于上古鬼神崇拜,发端于黄帝和老子,创教于张道陵,至今约有1900年的历史。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道教文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已在中国民间习俗的方方面面打下深深的烙印。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一、道教文化对民间节日的影响由于古代人们对于一些奇怪自然现象的不理解造成其对自然的敬畏,同时又依赖于自然的给予,于是古代人们就认为这是神灵在主宰的世界,对其产生崇拜之情。

杜撰出很多神仙式的人物并产生了很多民间节日。

这些节日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与道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多是源于道教的传说, 甚至纯粹是道教节日。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从中不难发现道教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

春节:古代人们过一个年,现在我们过两个年。

即阳历年和阴历年。

为了区别开来.我们现在把阳历年叫"新年"或"元旦",把阴历年叫"春节"。

其实,按人们的传统习惯,尤其是在农村,重视的仍然是阴历年。

所以."春节"成为我国最盛大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其中有很多源于道教的思想学说。

元宵节:元宵节这天要吃元宵,点龙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毕业论文:道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业论文:道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博大精深,老子主张无为,庄子崇尚自然,他们的思想不但造就了道家流派,在百家争鸣时代大放异彩,甚至成为汉代初期的统治思想。

由道家思想衍生的道教,作为中国古代三大教派,从古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1、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命题,“无为而治”意味着减少政治决策中的主观主义和盲动主义,尊重事情本身发展的规律,也往往实际上意味着给被统治者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先秦道家为人们勾画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社会,与世隔绝、没有压迫、路不拾遗,这对于人们的思想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带给百姓希望。

3、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道家思想并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反却比较赞赏隐逸生活。

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敛性质。

二、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影响。

1、道家强调顺其自然,尊崇自然规律,提倡自然无为,这也就是要求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先秦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

三、道家思想对个人立身处世修身养性的影响1、庄子主张逍遥的人生观,提出“无待”、“无己”“坐忘”“心斋”,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清心寡欲,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以及求得生存。

2、道家强调顺乎“自然”之性的养生之道,其立身处世讲究与世无争,其修身养性讲贵生重己,逍遥自适。

四、道家思想对审美观和文学艺术的影响老庄认为素朴最美,因此不论是在文学上还是美术上都提倡归于自然,用一种对自然的大气来创作。

同时,越是朴素自然的越是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五、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道家思想家主张“以柔克刚”,提出矛盾的对立,相反相成,相互转化。

认为事物的转化有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量变的不是发展观,而是循环往复的。

这不仅仅对于统治者还是知识分子,甚至是百姓都学会用辩证法来看待一件事。

宗教文化期末论文

宗教文化期末论文

我对五斗米道教的认知和理解我对五斗米道教最初的接触,大概在玩的三国游戏时吧。

其实刚开始并不知道张鲁和道教有什么关系,迷迷糊糊读了多年的三国演义书,看了几遍的电视剧,都没发现张鲁和道教有什么关系。

直到高考后的暑假接触了一个叫三国全面战争的游戏,它里面各个势力有自己的特色兵种,而张鲁势力的信仰是道,特色兵种是鬼卒和鬼道祭祀,于是学生抱着勤学好问的态度,查了些相关的资料,算是对五斗米道教有了些最基本的认识,下面学生就谈谈对五斗米道教的认知和理解。

五斗米道。

又称天师道、正一道、太清玄元道、正一盟威之道等。

一般认为:创立者为东汉顺帝时期的张陵(张道陵),创立地点为四川鹤鸣山。

但也有人认为创立者为张修,甚至有张修,张陵,张衡三人共为首领创立等等说法不一。

争议主要集中张陵和张修之间,原因如下是: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的《典略》中有张修较详细的记载:熹平中,妓贼大起,三梢有骆耀。

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

骆唯教民缅医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千米道。

……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

而《三国志》——魏志中记载:张鲁,字公祺,沛国豐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復行之益牧……故到底是张陵还是张修谁为五斗米道教真正的创立者是存在一定的史料不清的。

不过我更赞同有学者给出的一种解释既:公元142,年张陵创立天师道"规定凡入教者须缴纳五斗米"故又称之为五斗米道教。

公元178年,张陵升仙,儿子张衡继承教主之位,不料却英年早逝,卒于179年。

张衡去世后,其子张鲁因为年幼无法胜任教主一职,教权旁落,被张陵弟子张修暂掌。

张修继承张陵父子的做法,继续以五斗米道教化民众,逐渐在汉中及巴蜀地区形成强大势力,其本人被称之为五斗米师。

然张修终归不是张陵的直系子孙,执掌五斗米道名不正言不顺。

可张鲁母子势单力薄无法与张修相抗衡,只好投靠益州牧刘焉静待时机。

道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小论文

道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小论文

道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小论文道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小论文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其产生和发展中,势必对我国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道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小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摘要]在各类民间风俗中我们常能看到道教的影子,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道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在民俗节日、神灵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祈求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关键词]道教;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最好呈现形式。

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一文中提到:“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其产生和发展中,势必对我国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各类民间风俗中我们常能看到道教的影子,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道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在民俗节日、神灵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祈求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一、对民俗节日的影响古人对一年中一些特殊的日子做出规定,成为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道教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在长期发展融合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民俗节日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春节中,处处都能见到道教的影响。

“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每届初一,于子初焚香接神,燃爆以致敬。

”这其中的“焚香接神”就是受道教的影响。

以祭灶的习俗为例,农历腊月廿三过小年,小年为进入春节的开始。

民间多于此日夜礼拜灶神,祭灶反映出民众通过对道教俗神灶神的祭祀,以求达到保佑全家的目的。

相传他是掌管一家生死祸福的,道教里崇尚此神,是因为灶君司饮食及火。

道家一般敬灶时都要上表酬神,有送灶科仪,包括净灶、祀灶、净橱、送灶、迎灶几个部分的内容,蜡月二十四后灶君回宫,所以又要迎接他下凡回宫,希望能主一家之事,奏善定福。

中国文化史论文

中国文化史论文

中国文化史期末论文-------------道教与中国文化摘要:什么是道教?从道教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可以这样定义道教的特征:所谓道教,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自发的原始宗教在演变过程中,综合进古老的巫术文化、鬼神信仰、民俗传统、各类方技术数,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和理论支柱,杂取儒、墨、阴阳、神仙等诸家学说中的修炼思想、功夫境界、信仰成分和伦理观念,在度世救人、长生成仙进而追求体道合真的总目标下神学化、方术化的多层次宗教体系;是在汉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汲取佛教的宗教形式,逐步演变而成具有中国传统民众文化特色的宗教。

关键词:道教传统宗教思想文化正文: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少学者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在中国文化史的长河中有太多的璀璨的明珠,它们为中国文化史增添这光彩。

世界上凡是影响深远的宗教,都有自己的宗教文学,道教也不例外。

道教一经产生即很快向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文学中无可避免地摄入了道教的内容。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集中国古代文化之大成,继承先秦时期道家思想之精华,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道教形成于东汉的中后期。

它之所以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所以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思想渊源,并经长期的酝酿和积累的必然结果。

道教渊源及中国古代的天神崇拜,约起源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这一时期古代先民不但对天神、祖先崇拜,还对祭拜神灵方面的做法和祭坛有研发的要求。

后代道教直接继承了古代先民的宗教信仰,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神仙体系。

上古的昊天上帝演变成玉皇大帝,星宿崇拜演变成了斗姆元君、各路星君等。

到了周代,对鬼神崇拜和宗教祭祀更为规范和系统,形成天神合一的天命观。

道家文化2000字论文

道家文化2000字论文

道家文化对我的启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有自己的一定贡献,所以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的、互补的,而在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有土生土长的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经历千年的磨砺与洗礼一直延续至今,亦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今天我所要谈的是道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其中的一些精髓对后人的一些启示!一、虚怀若谷、宽厚谦逊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礼”可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始终贯穿于这个民族发展的始终。

即使是在现代社会的今天“礼”也是不可缺少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发达,物质的极度丰富,一些传统的美德显得越发的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文明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谦虚之美德的话,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等等。

而有关谦虚美德的虽然在《书.大禹谟》和《易.谦》等诸多著作中都有论述,但都没有道家之经典《老子》所说的那样集中那样的深刻,从多角度、多方面对此方面的美德进行阐述。

在道家文化中,提倡的是一种道法自然,低调做人做事,力戒居功自傲,反对自矜、自是、自大、自伐的思想。

如“饮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这句话说的自我吹嘘的人是没有成就的人,自已以为正确的人是不能表彰的人,自我表现的是不明智的人,自我夸耀的人是没有功劳的人,骄傲自满的人不会进步的人。

依据“自是者”、“自见者”、“自伐者“、和“自矜者”不能对“章”、“明”、“功”、“长”做出否定的判断。

这是因为错误的思维导致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判断又导致错误的推理。

关键在于他们的哲学内容。

所以,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之的理性认识,就不会停留在这种水平上了啊!不仅如此,还提倡人们应有虚怀若谷,宽广能的胸襟。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以其善之下,故能为百谷之王”。

汪洋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众谷之王,因为它善处卑下,故能成为百川众谷之王。

因此,统治天下的圣人想要居于人民之上,必得以谦卑的言语来取得人民的信赖;想要人民站出来,那么圣人必得把自己退到后面去!个人要想成功,就得像江海那样拥有一个纳百川的广大胸襟,在与人交往是时候得像圣人那样以谦卑的言语来取得朋友的信赖。

最新文传道家文化论文完美版 (22)

最新文传道家文化论文完美版 (22)

《道家文化》期末论文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论文题目:浅析《道德经》中的“圣人”形象授课教师:王慧玉所属系部:文化与传播系学生姓名:王可依学生学号:20126225浅析《道德经》中的“圣人”形象【摘要】“圣人”是老子政治主张中的理想化人物,他认为圣人是不存在的,但是他在《道德经》超过四分之一的章节中提到了圣人,对他们进行了描述。

不仅为统治者、管理者树立了执政的榜样,强调了君主在治理国家时的关键作用,也指导了普通人的性格修养。

经过一学期《道家文化》课程的学习,笔者感慨颇深,在本文中将以“上善若水”、“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等三个角度分析老子的“圣人”形象,并加以分析“圣人”对现世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道家老子圣人上善若水无为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人物,老子在五千余字的《道德经》中详细地论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从修身养性到为政治国,从道德准则到人生感悟,这简单五千字至今依然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

“圣人”是老子政治主张中的理想化人物,他认为圣人是不存在的,但是他在《道德经》超过四分之一的章节中提到了圣人,对他们进行了描述。

经过一学期《道家文化》课程的学习,笔者感慨颇深,在本文中将以“上善若水”、“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等三个角度分析老子的“圣人”形象,并加以分析“圣人”对现世社会的意义。

一、上善若水,不争而胜“水”是道家思想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物象。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提出“上善若水”,继而在后面的章节中四次提到水。

在老子看来,水是具体存在在客观世界上的东西中,最能体现他的核心思想——“道”的。

老子论述了“上善若水”的理由:水善于滋养万物却不和他们相争,总是处于大家都厌恶的、很低微的地方,所以能接近于“道”了。

接下来,老子以水的特征为基础,指导了人如果想做到“上善”之人的具体方面。

最善的人,善于选择自己所处的位置,心胸善于保持宁静深邃,对待别人善于仁爱真挚,说出的话都能够值得信赖,为政善于治理国家,做事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道教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道教

浅谈我所认识的道教摘要道教是真正中国本土的宗教,中国千年传承的见证。

它的发展已经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即使相对于以前现在稍有衰落,但依然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存在巨大影响力。

从它的起源、它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道教的发展亦是一部“中华文明史”。

关键字:起源;历史;影响最近有在看一本书《明朝的那些事》,其中在讲述明嘉靖帝时提及他最信奉道教,非常宠信一些道士,使得道教在明朝非常兴盛。

嘉靖皇帝一即位,就参加道教的各种活动,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迷信鬼神,一心渴望能长生不老。

在他当皇帝的几十年里,他把皇宫变成了一个整天举行修炼的场所,一个进行提炼丹药的实验室。

他还学习古代宋朝的一位皇帝,给他的父母都追授了很长的道家名字,而他自己同样有一个长达几十个字的道家称呼。

他的这些行为,使得后世的历史中把他称为"道士皇帝"而他最终也恰恰是被道术所害。

他的一系列行为使我对道教充满了好奇,让我去了解。

道教的起源与形成。

道教内容十分庞杂,但大致不外是在三种社会思想的基础上衍化而来:一为鬼神崇拜;二为方仙之说;三为道家学说。

远在公元前一千几百年前的殷商时代,统治者十分崇拜鬼神,那时候就有了卜筮吉凶和祈福禳灾的巫师。

周代对鬼神信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天神、人鬼、地祇的鬼神体系。

这些,后来都为道教所沿袭继承,这是道教多神崇拜的来源。

到了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221),出现了知仙方、炼仙丹的方士。

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黄老之说大兴。

东汉初期佛教传入中国后,更给了神仙家创立宗教的刺激,进一步与老子哲学结合起来,推奉老子为教祖,与儒、佛分庭抗礼,便形成了黄老道。

汉桓帝时,有了公开的宗教。

黄老道即道教的前身,因此以后道教的经籍,便都引述道家学说来作为理论依据,从宗教的角度加以解释和发挥。

上述几个方面,是道教思想信仰的来源。

西汉成帝时,信奉黄老道的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到东汉顺帝时形成了于吉的《太平青领书》。

道家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家与中国传统文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 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 ·第二十五章》
所以,“道”是“无”,“道生万物”
就是“无生万物”“无中生有”,而这 个“无”不是人们通常说的 无或无物, 而是远离一切具体事物某种抽象。 老子认为既然“无中生有”,无更本质, 所以无比有更重要。也就是有限中能体 现无限是最好的境界,“大象无 形”“大声希音” “凿户牖以为室,当 其无,有室之用”“言外之意”,老庄 从“道”无形无象、不可言喻的角度出 发,认为言是不能尽意的,人要去体会 “言外之意”,对它进一步了悟,使之 升 华 为 一 种 高 超 的 艺 术 神
老子主张愚民政策,他认为“民之难治,
以其智多。”“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 民,将以愚民。”“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 夫智者不敢为也。” 绝圣弃智,反对一切文明包括科技文明, 有机器必有机巧之心,道到一尺魔高一 丈
5、“不为天下先”的处世原则。
提出这一原则的理由是“柔弱胜刚强” 和天下一切祸乱都起于争。这种“不敢 为天下先”的思想,消蚀人的锐气,阻 碍人的进取精神,造成了民族心理中畏 缩、谦卑、不敢出人头地的消极方面。 6、兵法、谋略:以退为进,欲擒先纵, 欲取先予,诱敌深入、深藏不露等
2、辨证法思想 道家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另一个重大贡献 是其独特的辨证思维方式。(1)关于事 物 运动变化的思想。“社稷无常奉,君 臣无常位”。(2)事物有它的对立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 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对立 面相互依存,相反相成。(3)对立面互 相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他 提倡贵柔、守雌、勿强、勿壮、无为, 反对刚强和进取,防止对立面的转化。 “柔弱胜刚强”。

浅谈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浅谈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来源:《中国道教》 | 发布日期:2013-11-04 ]摘要:道教与中国文化关系密切,它是中国文化的枢纽。

道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它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成为它的思想渊源的一部分。

同时,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留下它的深刻影响,其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不可忽视。

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关系道教是在中国固有文化孕育下土生土长的具有浓郁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

“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求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

” [1] 道教在创立它的思想信仰体系时是“上标老子、次述神仙。

”[2]就是说它把道家创始人老子奉为自己的开教祖师,王阜撰《老子圣母碑》说“老子者,道也。

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

[3]道教把老子的《道德经》尊为开教的圣典。

道教信仰的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看重个体生命的价值,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世间的个人可以脱胎换骨,直接超凡入仙,不必等死后灵魂超度。

道教理论主要讲人与人、人与众物、人与诸神的关系,形成自然宇宙论和神学创世论。

劝善成仙精神定了道教论理的主调。

自然无为是道教伦理的核心准则,如《抱朴子内篇》说:“无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也。

”[4]尚中是道门中人的伦理方法论。

道教不是某一教主在短期内创立起来的,而是逐步积累、多渠道汇合而成的,它正式产生于东汉后期,然而孕育过程很长,上限极难具体确定。

近两千年来,它随着我国的历史发展而不断地调整,更新和演变,积累成丰富的道教文化,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哲学、政治、伦理、文学、艺术、道德、医药学、养生学、古化学、长生术、冶炼学、天文历算、建筑、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和久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文化论文

中国历史文化论文

中国历史文化论文浅谈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

自东汉道教建立以来,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道教在其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起着互补的作用。

道教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伟大成就,以道教、神仙、神学和教学为主体,融合了医学、巫术、数学、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知识。

同时,它也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在道教”,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的根在道教”这些都是对道教文化的极大肯定。

道教成为近两千年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巨大的社会作用。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秦朝则是崇尚依法治国;汉时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末时期佛教、道教开始兴起,儒家、道家、佛教、道教的文化繁荣基本上领导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格局。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谈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道教文化对中国书院的影响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

”道教作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后产生了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在哲学上,道教无中生有、道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论和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

儒道互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

宋代大儒周敦颐、程浩、程一、朱子的学术思想源于Gao Dao和陈团。

程朱理学将道家的普遍图式理论与儒家的原则和俗名相结合,构建了“自然理性”的哲学体系。

明代王阳明将“良知”理论与内丹学理论比比皆是,充分吸收了道家玄学理论和修炼方法。

两千多年来,佛教和道教这两种传统宗教一直在相互影响。

在东汉时期,佛教被认为是黄老道的一个分支。

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依赖于老庄玄学的影响。

禅宗的目的和方法深受庄子学说的启发,密宗的修行方法也大量借鉴了仙方。

关于道教与中国传统节日及其原因探析的论文-传统文化论文

关于道教与中国传统节日及其原因探析的论文-传统文化论文

关于道教与中国传统节日及其原因探析的论文传统文化论文论文关键词:道教中国传统节日鬼神信仰论文摘要:我国从远古以来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天帝鬼神的信仰.秦汉以来盛行黄老神仙方术和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

东汉顺帝时,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吸收传统的鬼神观念和迷信方术,正式形成道教。

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俗中的很多传统节日和民间信仰都有道教的影子。

神鬼信仰是中国俗文化的根基所在.而道教则吸取了道家黄老思想和神仙家的方术,鬼神思想浓厚.对广大人民有一定的吸引力。

一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对自然界的威力和千变万化无法理解,对自然事物既有所依赖又有所畏惧,认为宇宙万物都与人一样有自己的意志,都是神在主宰,于是就产生了崇拜行为。

引发了原始信仰。

原始信仰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然的崇拜,另一类是对鬼神的崇拜。

而神鬼信仰可以说是中国俗文化的根基所在。

只有了解了中国民间的鬼神信仰,才能真正理解普遍意义上的中国文化。

道家、神仙家(主要是燕齐的方士和楚地的巫)之学,以及中国古已有之的神灵崇拜,流行于汉代的谶纬之学,是道教的思想渊源。

而对神仙方术、原始巫术和谶纬术的吸收、继承和发展,则使道教走上了方术化的道路。

由此可见,道教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在人们的思想中可谓根深蒂固。

在人们的思想、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道教的影子,下面仅就道教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加以论述。

1.春节古代人们过一个年,现在我们过两个年。

即阳历年和阴历年。

为了区别开来.我们现在把阳历年叫“新年”或“元旦”,把阴历年叫“春节”。

其实,按人们的传统习惯,尤其是在农村,重视的仍然是阴历年。

所以.“春节”成为我国最盛大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其中有很多源于道教的思想学说。

如在传统的春节风俗中,腊月廿四日在宋代称为“交年节”或“小除”,主要活动是祭灶。

灶神,俗称灶君、灶王、灶王爷、老灶爷等,是中国民间信仰最普遍的神灵之一。

汉代学者一般都认为祭灶神是以老妇为对象的.《史记·封禅书》记载晋巫所祠诸神中便有“先炊神”,张守节《正义》认为:“先炊,古炊母神也。

道家思想的论文

道家思想的论文

道家思想的论文摘要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哲学观点以及其对日常生活的指导作用。

首先,介绍道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然后,分析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包括道、无为、自然等;最后,探讨道家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个人修身养性、治国理政等方面。

通过对道家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社会。

1. 引言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与儒家、墨家等并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三大流派。

道家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是“道”,即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强调自然之道,并主张返璞归真,遵从自然的规律。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道德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今天,道家思想仍然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道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道家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其奠基人被认为是“老子”(即李耳)。

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经》,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哲学著作,深受后世哲学家和学者的推崇和研究。

道家思想的发展得到了道家学派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有庄子。

3.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3.1 道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这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

道无形无象,无法言喻,只能通过心灵的体验感知。

道家认为,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心灵的安宁和超越。

3.2 无为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不主动干涉自然和他人,而达到和谐与平衡。

无为并非无作为,而是指“不逆自然”,不违背自然的规律,以返璞归真的态度来面对外在世界。

无为是一种超然的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3.3 自然道家思想主张遵从自然的规律,认为自然是最高的表率。

自然之道贯穿于万物之中,不受任何人为的干涉。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张顺应自然的规律生活,追求内心与自然的合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与中国文化课程期末论文题目及要求
一、选题:
结合堂课讲述内容,重点谈谈自己对道教与道教文化的思考与认识,题目自己拟订,但必须限定在本课程的范围内。

二、写作要求:
1.字数:1500字左右;
2.不要求有关键字和摘要;
3.不得抄袭,抄袭以0分记;
4.最后一次课(第8次课)交。

三、格式要求:
1.须有封面,公共邮箱下载;
2.用A4纸打印,打印用五号字;
3.考试序列号标在右上角;
4.勿使用钉书针,不用胶水粘贴;
考试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道教与中国文化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黄素芳
2011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