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必备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考试必备

教育技术定义:94: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技术层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教育层面(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核心地位)、传播学理论(奠定)、媒体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学习理论主要观点:行为、建构、人本、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接;学习过程是试误的过程;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巴甫洛夫、桑戴克)B、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
(皮亚杰、维果斯基、乔纳森)C、认知主义理论: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过程是新旧学习内容的同化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布鲁纳“发现学习”、奥苏贝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教育媒体的功能特性: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
经验之塔理论内容和意义: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使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数码相机的工作过程:首先,镜头将外界景物成像在影像传感器表面,影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与景物明暗对应的电信号,然后,模/数转化器件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接着,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号可存储、呈现或输出。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共20分)填空题(20个,每个1分,共20分)简答题(5个,每个分值不定,共42分)论述题(1个,共18分)第一章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是感测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整体。
2、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①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②开发——开发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③网络——建设国家、地区、学校教育信息网络系统;④产业——发展教育信息产业;⑤人才——培养掌控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⑥政策——制定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①教材多媒化。
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得多媒体化,它们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视频及模拟的三维动画图像等多种教学信息。
②资源全球化。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球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学习者共享。
③教学个性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根据学习者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④学习自主化。
由于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趋势。
⑤活动合作化。
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
⑥管理自动化。
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它包括计算机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内在功能⑦环境虚拟化。
教育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网络教育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⑧系统开放化。
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建设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系统,支持按需学习、弹性学习和终生学习。
4、教学技术(94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考试试题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考试试题第一篇: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考试试题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2级考试试题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题2015.7一、名词解释(7选6)多媒体课件、MOOC、微课、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需要、教学评价二、填空题1、数字化教学媒体有哪些2、“三通”是哪三通3、课件评价的关键点4、课件评价种类(国内、国外)5、多媒体要素包括6、课堂的内涵演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三、简答(4选3)1、信息化教学设计核心内涵2、教学的原则3、课件特征及意义4、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四、材料题(3选2)1、几则材料问题:谈谈信息时代教师观点2、教与学的关系图问:谈谈教与学的关系3、材料问:谈谈信息时代学习者结合新课改看法五、综合1、你对英特尔教育的感受;英特尔文件夹结构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组成陕西师范大学2011级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题一、名词解释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整合能力,教学反思,媒介素养多媒体课件二、填空三通两平台教学评价分类课件评价的分类新媒体举例视频音频的格式举例三、简答CAI课件的基本特征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反思的特点传统教案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区别四、论述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看法信息时代的教师举例介绍两个新型教学模式五、综合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图和说明为啥没有教学反思英特尔教育作业的文件夹格式和说明为啥有学生作品集题型是名词解释六选五填空一空一分一共十分,简答四选三论述三选二综合二选一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题一、名词解释: 1.学习者特征: 2.专题网站:3.信息化教学设计:4.教育信息化:5.多媒体课件:二、填空1.“三通两平台”指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2.根据你平时的习惯,请写出两个搜索引擎3.学习分为泛在学习和非泛在学习,泛在学习又可分为时空泛在学习和4.教育信息化创建的新模式5.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核心6.多媒体课件的评价包括三、简答题1.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表征方式多样”对制作多媒体课件有什么作用?2.分析学习者特征主要分析哪几方面?3.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编写教案的区别?4.请根据你的常识,写出两种视频的格式,并简述他们的不同。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备考复习资料1.行为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是哪位?(P25斯金纳)2.行为主义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哪位?(P25桑代克)3.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是哪位?(P27柯勒)4.戴尔的经验之塔有哪几类型经验?各是什么?(抽象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做的经验)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原则是什么?(P26循序渐进、积极反应、自定步调、低错误率、小步子、及时强化等)6.支架式教学由哪些环节组成?(P15搭肢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7.抛锚式教学由哪些环节组成(P16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8.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有哪些(BMP格式、GIF格式、JPEG格式、TIFF格式、PSD格式、PNG格式、SWF格式、SVG格式等)9.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内容是什么?(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P6教育技术的定义10.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从技术层面看,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P11强调学法研究、注重个性化教育、注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11.教学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功能有哪些?(P30教学媒体载有教育、教学信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12.常见的课堂播放教学法有哪些?(提示法、解说法、综合法、情境法、示范法)13.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行为主义流派斯金纳的强化原则)14.视听教育理论的核心“经验之塔”是哪位学者提出的?(戴尔)15. 现代教学方法有哪些?(P12掌握学习法、暗示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播放教学法、建构主义下的教学法<抛锚式><支架式>)16.教育技术领域的三大学习理论基础是什么?(P2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和作用,提倡循序渐进、积极反应、自定步调等学习原则,在个性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它注重通过直觉和经验,用综合的方法学习整体的特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强调在比较真实的情景性学习活动中,在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来达到个人对新知识的理解。
陕师大现代教育技术-傅钢善老师考试题库-有答案版-其他的不用下载了

第四套答案1、我国的电化教育的发源地和早期主要活动地是西北陆地区A. 正确B. 错误2. 实物投影器只能投放印刷品不能投放实物A. 正确B. 错误3. 掌握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布鲁姆关于学校学习模式之上的。
A. 正确B. 错误4. 第一代远程教育的通信特点:主要是单向传播,并有时辅以现场指导。
A. 正确B. 错误5.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比较正规的评价活动。
A. 正确B. 错误二. 单选择注:每题1.5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6. 系统的哪个观点要求人们将目光集中在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系统的成份性质,并合理地提供系统保持稳态所需的能量。
A. 动态观点B. 功能观点C. 层次观点D. 开放观点7. ( )对知觉的研究中,提出了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个概念。
A. 威特金B. 格雷戈克C. .皮亚杰D. 维果茨基8. 计算机在处理各种编码信息时,其处理的基本方法是A. 把信息存储到计算机B. 建立数据库C. 检索D. 利用网络9. 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远程教育系统的软件环境:A.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B. 教学、教务管理系统C. 测试系统D. 电子列表服务器10.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
A. 系统的整体观念B. 系统的关联观念C. 系统的等级结构观念D. 系统的动态平衡观念三. 多选择注:每题1.5分,有一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
少选、多选都为0分。
11. 下列哪些属于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畴?A. 说教式教学B. 学生探究为主C. 交互式学习D. 行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12. 下面那几项是泰勒提出的评价理念的特点A. 提出形成性评价B. 提出总结性评价C. 把评价与目标相结合D. 用评价管代替了传统的测验观13. 教学资源具有如下一些特性:A. 使用针对性——为促进学习而开发和使用B. 成本高昂性C. 分蘖性与衍生性D. 智慧密集性14. 按网上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功能特性来分,可分为()。
2022教育学考研陕西师范大学856现代教育技术考试情况分析(含真题)

2022教育学考研陕西师范大学856现代教育技术考试情况分析(含真题)陕西师范大学856现代教育技术1.院校介绍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
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西部红烛精神”和“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优良传统,立足西部,服务全国,已发展成为一所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41.7万余人,形成了“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1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及民族教育学院(预科教育),有69个本科专业,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参考书目333教育综合1.《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3.《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版4.《教育心理学》,张大钧,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版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版8561.《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C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333真题333教育综合(2021年)(1)名词解释:1.书院官学化2.中世纪文学3.道德两难法4.有意义学习5.师生关系(2)填空题:1.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2. 教育学流派里解放目的是哪个。
3.谁指出最有价值知识就是科学。
(3)辨析题: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核心课程即为最重要的课3.隐性课程亦具有德育功能4.公学是英国的一种贵族学校5.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完整版)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傅钢善(最完整版)期末复习重点详解

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 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 促进创新人才的培
养。(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章 教与学的理论
【名词解释】
学习过程: 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即学生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
过程
【知识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
2、计算机辅助教育, 简称 CBE 3、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它的 集成性、交互性和多样性 4、多媒体课件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课件使用对象分析和开发成本估算等任 务
5、教学设计阶段主要任务包括详细分析教学内容、 划分教学单元、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等
6、脚本设计是软件编写的直接蓝本 7、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 Ausubel 的学习理论。 8、概念图的制作 【简答】 计算机在教育中应用方式的分类? ( 1 )从应用功能的角度看,可以将计算机的教育应用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 理教学
2、什么是基于 Internet 的资源型学习?有何特点? 是指学生主要利用 Internet 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特点:学习资源丰富、多样;注重问题,强调过程;要求学生自行获取、提炼信息;采
用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作为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加工者和有效利用者, 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者;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标准的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随即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化教学、重视社会性互动
第三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名词解释】
传播 :原指“通信、传达、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广义的传播可理解 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 。狭义的传播主要是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又 分为人的内在传播和人与人的传播。
2021陕师大考研904现代教育技术参考

现代教育技术 傅钢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模块一 基本理论单元一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专题一 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专题二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发展专题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时代意义单元二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专题一 学习理论专题二 教学理论专题三 传播理论专题四 系统理论专题五 理论研究新进展单元三 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习者专题一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题二 信息时代的学习者模块二 基本技能单元四 教学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一 教学媒体概述专题二 新型教学媒体专题三 信息化教学环境单元五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加工专题一 信息化教学资源概述专题二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储专题三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处理单元六 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评价专题一 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教学组织 专题二 多媒体课件的分类专题三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专题四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专题五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单元七 信息化教学设计专题一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专题二 目标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专题三 问题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专题四 任务驱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专题五 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单元八 信息化教与学的评价专题一 信息化教学评价概述专题二 信息化教的评价专题三 信息化学的评价专题四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第 1 页模块三 应用实践单元九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专题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概述专题二 基于融合理念的基本学习模式专题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新途径单元十 网络课程及教学应用专题一 网络课程概述专题二 网络课程教学支持平台专题三 混合学习型网络课程及其教学应用模块四 拓展延僻I单元十一 教育信息化与信j息化教学专题一 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专题二 信息化教学方兴未艾单元十二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专题一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能力概述专题二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专题三 信息时代的教学反思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1.1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1.1.1 AECT’94教育技术定义1.1.2 AECT的’05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1.1.3 教育技术学定义1.1.4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及发展1.1.5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1.2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2.1 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1.2.2 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2.1 教育技术发展鸟瞰2.1.1 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2.1.2 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2.2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2.2.1 媒体教学技术——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2.2.2 个别化教学技术2.2.3 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冉2.3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2.3.1 电化教育概念和教育技术概念2.3.2 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第 2 页2.3.3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4 教育技术理论的新进展2.4.1 对作为教育技术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的反思2.4.2 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认识的深化2.4.3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2.4.4 教学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第三章 教学资源3.1 教学资源概述3.1.1 教学资源的含义3.1.2 教学资源的类型3.2 媒体资源3.2.1 教学媒体的含义3.2.2 教学媒体的分类3.2.3 教学媒体的特性3.2.4 几种新型教学媒体3.2.5 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特性比较3.2.6 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3.3 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3.3.1 因特网上的学习资源3.3.2 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分类3.3.3 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3.4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3.4.1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概述3.4.2 网络教育系统体系结构3.4.3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第四章 教学过程4.1 学习过程4.1.1 学习的含义4.1.2 学习目标的分类4.1.3 学习过程模型4.1.4 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4.2 教学过程4.2.1 教学过程的含义及构成要素4.2.2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4.2.3 教学的组织形式4.2.4 教学规律4.2.5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4.2.6 教学结构4.2.7 小结第五章 教学系统设计5.1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5.1.1 教学系统的概念和结构模式5.1.2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及本质5.1.3 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5.1.4 影响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第 3 页5.2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模式5.2.1 影响教学系统设计的变量5.2.2 几种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5.2.3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5.3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5.3.1 两种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5.3.2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分析5.4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5.4.1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则5.4.2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5.5 教学系统设计的进展5.5.1 教学系统设计的新理论框架——活动理论5.5.2 教学系统设计新模式的建构——“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5.5.3 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新思路与新方式——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5.5.4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深化——学科教学设计5.5.5 教学系统设计的新观念——宏观设计论第六章 教学系统开发6.1 教学系统开发概述6.1.1 教学系统开发的含义6.1.2 教学系统开发技术6.1.3 教学系统开发模式6.2 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6.2.1 现代教学媒体材料开发概述6.2.2 电视教材的开发6.2.3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6.3 网络课程的开发6.3.1 网络课程的含义及特点6.3.2 网络课程的类型6.3.3 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6.4 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6.4.1 智能导师系统的开发6.4.2 智能代理教学系统的开发6.4.3 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的开发6.5 集成化教学系统的开发6.5.1 积件库6.5.2 积件组合平台的开发6.5.3 集成化学习环境的开发6.5.4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6.5.5 网络教学与管理支撑平台的开发第七章 教育技术运用第八章 教育技术管理第九章 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第十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参考文献第 4 页J. Michael Spector 著,卢蓓蓉译,任友群校, 教育技术基础:整合的方法和跨学科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第一部分 介绍与综述第一章 定义教育技术技术定义技术教育定义教育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第二章 价值,基础和框架价值怀疑基础传播交互环境文化教学学习第三章 学习与表现学习关于学习的重要区分绩效发展专业知识第四章 教学和培训教导教学培训成人教育学复杂的认知技能第五章 技术对学习、教学和绩效的支持技术支持的学习和教学谁支持教学和绩效被支持的活动支持方式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第六章 计划和执行的整合方法整合的性质系统观第二部分 理论观点与应用实例第七章 人类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社会中介理论(维果茨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第八章 学习和绩效的理论是什么形成了一个理论?第 5 页观点一个关于学习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情境认知理论(莱夫)体验学习理论(科尔布)认知负荷理论(斯威勒)第九章 信息与通信理论信息与通信理论什么是信息?信息论通信和通信理论什么是通信?通信理论传播模型传播模型和理论的观点和标准对教育技术的意义第十章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类型学习者类型学习环境的类型学习方法/模型的类型第三部分 实践观点与应用实例第十一章 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介绍技术需求技术准备技术部署对变革的管理第十二章 用技术教学实践应用学生影响教师影响教育文化影响第十三章 工作场所中的教育技术21世纪的技能工作场所中的教育与培训第十四章 设计有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经过设计的教育实体设计原则设计失误第十五章 活动与任务中的技术整合技术整合案例技术整合的关注点技术整合的原则第四部分 不同境脉下的考虑因素第十六章 多样境脉下的教育技术原则和实例第 6 页K-12教育沟通与互动环境与文化教学与学习K-12教育的实例高等教育沟通与互动环境与文化教学与学习高等教育的实例工商业界沟通与互动环境与文化教学与学习工商业界的实例政府机构沟通与互动环境与文化教学与学习政府机构的实例非营利性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沟通与互动环境与文化教学与学习非政府组织的实例第 7 页。
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题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题(2014上半学期)说明:这是本人在考试后通过回忆写的,也许每一道题的叙述不是那么准确,但关键的要点是没有记错的,仅供学弟、学妹们参考。
提示: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讲座的内容,尤其是填空题最为突出,简答题和简述题不要背太多,只要看看资料,临场发挥吧!
一、名词解释(6选5):
1.教育技术:
2.多媒体课件:
3.媒介素养:
4.整合能力
5.教学反思:
6.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填空
1.“三通”指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网络空间人人通
2.写出两个现在教学很常用的教学媒体、
3.教学评价分为相对评价和、
4.多媒体课件课分为学生使用和
5.国内用的多媒体评价方法、组织评价、使用中评价
6. 课件有单机版和
7.媒体有有、听觉媒体、、交互媒体
(差的记不起来了)
三、简答题(4选3差一题不记得了)
1.教学反思对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2.分析学习者特征主要分析哪几方面?
3.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编写教案的区别?
四、分析(3选2差一题不记得了)
(1)作为即将去进行教育实习的老师,请谈谈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请你针对此现象给出一些建议
2.谈谈多媒体教学的缺点,请就此谈谈你对多媒体教学的看法。
综合题(2选1)
1.你网上在线提交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名称是
请画出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图。
2.因特尔未来教育的文件夹结构,并说说创建学生作品集的原因。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简答题大全docx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大全考试必过一、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 共7题, 50分)1.现代教育技术所要处理旳重要问题是什么?现代教育技术要处理旳重要问题是: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2分), 对教学旳过程、教与学旳资源进行综合实行(2分), 以到达教学旳优化, 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分)。
2.现代教育技术旳基本作用是什么?现代教育技术旳基本作用为: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易于激发学生旳学习爱好和能动性;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旳限制, 增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旳发展(3分)。
2)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它能使学生充足运用视觉、听觉获取知识, 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获得很好旳学习效果(3分)。
3.多媒体CAI有哪些重要特点?多媒体CAI旳特点: 1)教学信息展现旳多媒体化;2)教学过程旳交互性;3)教学信息组织旳超文本方式;4)教学信息旳大容量存储;5)教学信息处理旳智能化。
(6分)4.媒体旳发展经历了哪几种阶段,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那些基本功能?(6分)媒体发展旳三个阶段: 语言发展阶段、印刷媒体阶段和电子媒体阶段(3分)。
现代教学媒体旳功能有: 1)展现功能;2)传送功能;3)重现功能;4)可控功能;5)参与功能段(3分)。
5.请论述教学设计旳基本环节。
(分)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基本环节: 1)前期分析, 包括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状况旳分析(2分);2)确定教学目旳(1分);3)组织教学资源, 形成常常方案(2分);4)实行学习评价(1分)。
6.编写学习目旳旳基本措施有哪两种, 其合用领域和详细涵义时什么?(10分)1)ABCD法(1分), A指教学对象(Audience)、B指教学行为(Behavior)、C指教学条件(Condition)、D指原则(Degree)(2分), 它非常合用于编写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旳学习目旳(2分)。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重点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技术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两大类。
教育(学)媒体:是指在教育(学)情景中所使用的承载教育(学)信息和传递教育(学)心机的所有工具、中介。
视听结合媒体:是指发出的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媒体。
交互媒体:是指能够在媒体与人之间构建起信息传递的双向通道,使双方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媒体。
常见的有程序教学媒体和计算机媒体。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集中注意,激发动机;材料直观,有利感知;形象具体,有利理解;便于回忆,有利巩固;提供示范,培养技能;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视听媒体传播教学:是指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基础上形成的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系统,借助现代视听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播,并以班级授课制这种集体化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活动。
集体化教学源于杰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中国于1963年开始集体化教学。
视听媒体教学的优缺点:1、可以使学校根据时间表的安排比较有效地利用其人力资源和设备器材资源,教师也可以根据时间表来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进度,从而使整个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整个教材的讲解。
2、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技能与才干;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宰,因此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决定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都不适合来完成那些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目标;这种双基模式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认知发展: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体的过程和现象。
学习风格: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坐车反应,以及对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
学习动机分类: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内部动机: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陕西师范大学教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整理2017年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考试期末复习知识点(2017年)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AECT1994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是对教育技术的科学认识和精辟概述)AECT 2005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反映了教育技术对促进绩效方面的作用)2.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习,依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要,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以达到过程最优化而编制的教与学的实施方案。
3. 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多媒体素材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在特定的技术平台上,根据教学设计有机整合,并借助计算机实现信息传递,形成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软件。
4.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此推动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5. 教学理论:是研究存在于教育系统中的教学活动规律的理论,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6. 教育传播: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向特定的教学对象传播知识、培养其技能、帮助他们形成优良品质和个性的传播过程。
7.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8.学习动机:是指从事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
它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
9. 认知发展: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体的过程和现象。
10. 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在某一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11. 信息化教学:是为促进学习,在多媒体环境中,师生恰当有效的运用教育媒体和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陕师大现代教育技术问答题

传统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
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探究为主
说教师教学
交互式学习
分学科定时教学
真实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
解决式学习
集体的无个性的个体学习 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
行为
学习行为
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 教师作为学习的帮助者和
传播者
指导者
按成绩和年龄分组
异源分组
对分科知识与分离技能的 以行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
7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突破时空限制,授课体系师生分离;教学资源 极大丰富、自由共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交互性强:融合多种 媒体技术,教育手段多元化;构建个别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打造终身 学习体系,实现教育全民化。
8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1、师生分离,媒体交互 2、交互性强 3、教学过程开放4、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5、以信息技术推动教 学发展。
第四章 教育媒体应用 1、媒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媒体是指各种信息的载体或 传递信息的工具、中介。广义的媒体概念包括人体器官本身在内的(自 然媒体)的工具、媒介。 2、媒体类型: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结合媒体、交互媒体四 类。 4、教学媒体的形态发展:1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2形态变化3增殖与会聚 5、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1集中注意,激发动机2材料直观,有利感知3 形象具体,有利理解4便于回忆,有利巩固5提供示范,培养技能6扩大 教育规模7提高教学效率8促进教育改革9提高教育质量 6、视听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1视听媒体传播教学的很多优点是同教师与学校为中心的结构结合在一 起的,是与集体化教学和视听教学两者的优点相一致的;以教师与学校 为中心的系统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可以使学校根据时间表的安排比较
陕西师大现代教育技术考题(分章重点)

名词解释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系统: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又各要素按照一定的互动方式组织起来的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
它可以指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
或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实施的、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
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最基本的要素。
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
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课件: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表现教学内容,反映教学策略,并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开发并制作的应用软件。
多媒体课件: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多媒体素材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在特定的技术平台上,根据教学设计有机整合,并借助计算机实现信息传递,形成一种系统的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型号;有利于知识的同化。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衡定并给以价值判断。
媒体: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纸张、磁带、光盘等,也成媒质:二是指信息的存在及表现形式,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灯,也成媒介。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形式的组合即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技术。
它具有多样性、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和非线性等特点。
远程教育:指的是学习者和教师处在不同的地点,相互之间有一定地理距离,采用特殊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技巧、特殊的电子或其它科技传播方式、特殊的组织与行政作业配合传播学习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和学习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必背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重点1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对学习资源与过程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的是促进学习。
2 2005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3 拉斯韦尔模式“五W”模式:谁一一说什么一一通过什么渠道一一给谁一一取得的(教师一一教育信息一一教育媒体一一学生一一教学效果)4 教育传播的效果,要遵循的原理:a 共同经验原理b 抽象层次原理c 重复作用原理d 信息来源原理学习原理1行为主义学习原理代表人物:巴浦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核心观点:将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过程,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行为。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泊尔等。
核心观点:关注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部条件,将学习的内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
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应重视观念理解、推理、思维、解决问题等较高级认知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而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皮亚杰等。
核心观点: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
4人本主义学习思想代表人物:罗杰斯。
5 关于学习结果:加涅第一个给出了学习结果的分类,把学习结果分为以下几类:A 智慧技能是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其所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智慧技能有5个层次: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B 认知策略是用以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能力;是一些控制智慧技能的选择和运用的步骤。
认知策略具有内在性、控制性、特定性和普遍性。
C 言语信息技能是个体拥有陈述知识的能力;是“知道什么”、“陈述和表达什么”的表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 陕师大

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1、课件: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表现教学内容,反映教学策略,并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开发并制作的应用软件。
2、多媒体课件: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多媒体素材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根据教学或学习需要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并借助计算机实现信息传递的软件。
3、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也称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衡定并给以价值判断。
5、总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结果而进行的评价,借以进行鉴定、区分等级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决定。
6、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对要求学生打扫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明确阐述。
7、信息化教学设计:为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8、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时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与程序。
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9、教学系统:教学系统是为达成特定目标而由各要素按照一定互动方式组织起来的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
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均为人员要素)、教材(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媒体(物质要素)四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们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
10、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过程1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订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对象特征分析、学习目标分析、评价量规、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资源与环境、问题情景创设、教学活动过程、总结反思)3 课件的制作流程:学习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评价量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编写脚本;制作工具选择;教学实施、总结反思4迪克-柯瑞模式一般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3确定起点行为;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测验;6开发教学策略;7选择与开发教学材料;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9进行教学调整;10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5开发多媒体课件的步骤:1课题选择2课件的教学设计3软件的系统设计4稿本编写5素材的准备6课件的编辑7课件的试用与评价8课件产品的成型6 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学习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评价量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编写脚本、制作工具选择、教学实施、总结反思)7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过程:1、学习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 2、设计学习任务3、设计学习情境; 4、设计学习资源;5、选择学习策略; 6、教师管理与帮助设计; 7、总结与强化练习设计; 8、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
各种特点1多媒体教学的特点:1教学形式的开放化2教学过程的个别化3教学内容的最优化4教师角色的转化5教学模式的多样化2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3教学媒体的特征:(1)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1固定性2扩散性3重复性4组合性5工具性6能动性(2)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1.表现力2.重现力3.接触面4.参与性5.受控性各种原则1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1一致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友好性原则;5有机结合的原则2 课件的制作原则?1.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2、内容针对性、正确性、相关性、完整性原则;3、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原则;4、灵活多样地交互性原则;5、注重个性化原则;6、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探索知识的原则;7、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原则。
又有:1.一致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友好性原则(5)有机结合原则3基于多媒体环境的教学设计原则:1以教学目标为中心2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3优化组合多种教学媒体4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5为学习者提供即时的反馈4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原则1: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
原则2: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原则3:为学生提供支架式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资源、方法)原则4: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
原则5:注意学习内容的适量,保持学习内容的活性。
原则6:鼓励学生体验多种情境和检验不同观点。
原则7:鼓励合作学习,注意心理环境的营造。
5 课件的基本特征:1、表现教学内容的直观模像性。
2、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片断型。
3、反映最新知识信息的及时性、新颖性。
4. 展示方式的多媒体性6远程教育的特征:1)师生在时间或地域上的分离,或者即在时间上分离又在地点上分离。
2)学习常须由一些机构或组织进行认证。
这种类型的学习不同于经由自己的努力而未经学习机构的官方认证而进行的学习。
3)混合媒体课件的应用,包括印刷品、广播电视、视频音频盒带、基于计算机的学习和通讯。
课件往往是前测的或在使用之前被证明是有效的。
4)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交互。
交互可是同步的,也可以是不同步的。
5)为了教程、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图书馆学习、实验室或实践环节,会面往往是必要的。
6)在大型的开放和远程学习运作中,劳动是有分工的,任务被分派给课程开发小组中的不同人员。
7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突破时空限制,授课体系师生分离;教学资源极大丰富、自由共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交互性强:融合多种媒体技术,教育手段多元化;构建个别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打造终身学习体系,实现教育全民化。
8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1、师生分离,媒体交互 2、交互性强 3、教学过程开放4、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5、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发展。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1、信息技术工具作用的转变,将信息技术从帮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转变成帮助学生表达自我的工具、认知的工具、信息加工的工具、评价工具、激励学生的工具等,并具优化的技术环境与教师无缝连接;2、教师从关注个别学生到关注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关注每一个人;3、从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4、学科知识评估向综合能力评估的转变,形成性评价逐渐成为日常教学中对学科知识评价的有效方式。
同时,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也逐渐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5、课堂教学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整合向知识与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整合、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整合转变。
10教学媒体的特征:(1)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1固定性2扩散性3重复性4组合性5工具性6能动性(2)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1.表现力2.重现力3.接触面4.参与性5.受控性11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12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社会知识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
第四章教育媒体应用1、媒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媒体是指各种信息的载体或传递信息的工具、中介。
广义的媒体概念包括人体器官本身在内的(自然媒体)的工具、媒介。
2、媒体类型: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结合媒体、交互媒体四类。
3、教学媒体的特征:(1)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1固定性2扩散性3重复性4组合性5工具性6能动性(2)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1.表现力2.重现力3.接触面4.参与性5.受控性4、教学媒体的形态发展:1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2形态变化3增殖与会聚5、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1集中注意,激发动机2材料直观,有利感知3形象具体,有利理解4便于回忆,有利巩固5提供示范,培养技能6扩大教育规模7提高教学效率8促进教育改革9提高教育质量6、视听媒体教学的优缺点:1视听媒体传播教学的很多优点是同教师与学校为中心的结构结合在一起的,是与集体化教学和视听教学两者的优点相一致的;以教师与学校为中心的系统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它可以使学校根据时间表的安排比较有效地利用其人力资源和设备器材资源,教师也可根据时间表来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进度,从而使整个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整个教材的讲授。
2其明显的缺点之一是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技能与才干;另外一个缺点是,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宰,因此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决定的;第三个缺点也是受攻击最多的,那便是这种双基模式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1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其所著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设计师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
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中国学者何克抗的观点:教学设计师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原理和学习原理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系统化过程。
2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根据教学设计应用层次的不同,教学实际模式可分为以“课堂”、以“产品”、和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肯普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伯格曼和穆尔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
3、加涅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把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形式。
4、分析从属技能的方法包括:1.归类分析法 2.图解分析法 3.层级分析法4.信息加工分析法5.解释结构模型法5、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六个层次,即指导、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6、威尔森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程序:1一般方法论;2需求评估;3目标、任务分析;4教学策略开发;5媒体选择;6评估学生7、教学系统设计程序观的演进:1教学系统设计的媒体观;2教学系统设计的狭义系统观;3教学系统设计的标准系统观;4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设计观;5宏观的教学系统设计观;8、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中,以肯普模式和迪克-柯瑞模式最具代表性。
9、迪克-柯瑞模式一般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3确定起点行为;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测验;6开发教学策略;7选择与开发教学材料;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9进行教学调整;10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10、比较以“教”为主体,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优缺点:答: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几十年众多专家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在新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还不太完善,而且也还没有被广大教学系统设计者掌握的情况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主流。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
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对教师和学生以及环境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尤其是需要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因此,在一段时间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4、教学系统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区别: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知识点,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
突出的是“教”。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
突出的是“学”。
具体说来:教学系统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教”,实践主体是“教师”,它包括教师、学生、媒体和内容这四个部分,特点是:媒体辅助,形象生动;顺序传递,内容扩展。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学”,实践主体是“学生”,它包括教师、学生、资源和环境四个部分,特点是:问题主线,任务驱动;评价激励,目标引导。
(也就是说,应该把要上的课,转化成若干个问题,沿着问题展开讨论、讲述。
)13、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教学模式。
▲见下表: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的比较1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注意点:信息资源的选择;教学情景的创设;由教转变为学;关注评价方式14基本流程: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对象特征分析、学习目标分析、评价量规、学习内容分析、资源与学习环境、问题情景创设、教学活动过程、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