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中国古代戏剧——黄梅戏-素材
中国古代戏剧——黄梅戏
第3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迅速发展,从流行安庆 一隅的民间小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1953年成立安徽省黄梅 戏剧团后,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合作下,先后整理、改编了《打 猪草》、《夫妻观灯》、《推车赶会》、《天仙配》、《女驸马》、 《罗帕记》、《赵桂英》、《三搜国舅府》等传统剧目。编演了神话剧 《牛郎织女》和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等。其中《天仙 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店春早》已摄制成影片。这一 时期,出现了对黄梅戏表演艺术做出较大贡献的严凤英、王少舫、潘 等 有成就的演员。现在黄梅戏专业剧团共有50个,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 表演细腻动人,现已成为颇受全国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之一。
唱腔:主腔、花腔、三腔
主腔 最具戏剧性表现力,以板式变化体(或称 板腔体)为音乐结构的原则。 花腔 调式色彩的明朗化、表情达意的质朴化、 节奏律动的舞蹈化、旋律线条的口语化、 唱词结构的衬字(词)化。 三腔 “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 体的统称。三腔在音乐体制上综合了曲牌 体和板腔体的因素,呈现出“准板腔体” 的状态。
韩再芬,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 二团主要演员,出生于1968年, 祖籍安徽潜山。1980年进入安庆 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队学艺,两 年后便登。韩再芬的表演具有大家风范: 扮相俏丽,噪音圆润,表演细腻, 演唱韵味纯厚、清亮悦耳。她在 舞台上、电影、电视里塑造了许 多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艺术形 象。 所演剧目:《女驸马》、《天仙 配》、《杨贵妃》、《血狐帕》、 《西施》、《徽州女人》等。另 外,她还先后主演二十余部电影 和电视剧,其中《女驸马》、 《天仙配》、《桃花扇》和《孟 丽君》获金鹰奖;《桃花扇》获 飞天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徽商情缘》获97年中国电影华
黄梅戏_精品文档
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被誉为中国传统戏剧的瑰宝。
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于明代中叶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了湖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之一。
黄梅戏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形式而闻名,深受观众喜爱。
黄梅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中叶。
相传,明成祖朱棣在南征时曾经到过黄梅县,在县城外驻扎时,宫女们躲避瘟疫病的侵袭,开始模仿京剧的唱腔,形成了黄梅戏的初步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梅戏逐渐演化成独特的戏曲形式,成为了黄梅县的地方剧种。
黄梅戏在唱腔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
它取材广泛,既有历史剧、传奇剧,也有现实主义作品。
黄梅戏的唱腔以其高亢激昂的声音、婉转动听的音调和细腻感人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唱腔旋律流畅、抑扬顿挫,能够真实地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黄梅戏还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而著名。
在黄梅戏中,演员们通常会配戴特制的面具,以突出角色的特点和特色。
演员们使用丰富多样的动作和姿态,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舞蹈也是黄梅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们通过优美的舞姿来表达剧情和情感,增加戏曲的艺术效果。
除了唱腔和表演形式,黄梅戏的剧本也是其独特之处。
黄梅戏的剧本常常以民间故事和传说为背景,融入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地方特色。
剧本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通过戏曲的形式来传递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黄梅戏的演出通常需要配合精美的舞台和服装来进行,以增加视觉上的饱满感和艺术效果。
黄梅戏的舞台布置通常以简约、雅致为主,注重色彩的搭配和音效的使用。
演员们穿着精美的戏装,搭配精心设计的道具,来展现角色的特点和故事的背景。
黄梅戏不仅在湖北地区广泛流传,也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传统的艺术形式,黄梅戏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和内容。
它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
黄梅戏在当代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许多年轻的演员开始涉足黄梅戏,并将其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尝试新的表演形式和创作方式。
黄梅戏介绍课件
黄梅戏介绍课件一、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我国安徽省安庆市,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的形成可追溯至明朝末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起源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周边的农村,当时农民们在劳作之余,以唱歌、跳舞的形式自娱自乐,逐渐形成了早期的黄梅戏。
黄梅戏的唱腔、表演形式等都与当地民间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2.发展清朝末年,黄梅戏逐渐发展壮大,开始在城市演出。
民国时期,黄梅戏进入繁荣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表演艺术家,如严凤英、王少舫等。
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走向世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二、黄梅戏的艺术特点黄梅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唱腔、表演、音乐、舞蹈等方面。
1.唱腔黄梅戏的唱腔优美动听,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唱腔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抒情、抒发情感的“采茶调”,另一类是叙事、讲述故事的“黄梅调”。
黄梅戏的唱腔旋律丰富,节奏明快,既有南方戏曲的柔美,又有北方戏曲的粗犷。
2.表演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世界的表现。
表演手法既有传统的唱、做、念、打,又有现代舞蹈的元素。
黄梅戏的表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幽默、诙谐的一面,又有严肃、庄重的一面。
3.音乐黄梅戏的音乐以民族器乐为主,如二胡、笛子、琵琶等。
音乐旋律优美,既有古典音乐的典雅,又有民间音乐的朴实。
黄梅戏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很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4.舞蹈黄梅戏的舞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融合了安徽地区的民间舞蹈元素。
舞蹈动作优美、矫健,既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能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黄梅戏的代表剧目1.《天仙配》《天仙配》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讲述了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
该剧目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勇敢。
2.《女驸马》《女驸马》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黄梅戏剧目,讲述了冯素珍女扮男装,考取状元,成为驸马的故事。
黄梅戏
• 他们逐渐地又由小歌舞形式进化成“三小戏”,
并吸收当地的罗汉腔、青阳腔、弹腔加以变化, 开始演出《乌金记》、《七仙女下凡》等36出大 戏和《打猪草》、《卖斗箩》等72出小戏。 随着不断地演唱,他们在曲调、乐队、剧目、表 演各方面不断地改进,尤其是旦角丁永泉、生角 曹增祥、丑角丁和寿组班进入安庆市区,发展到 剧场营业演出,趋向正规化、专业化。
• 行当搭配基本上是正旦、正生、小旦、小
生、小丑、老旦、花脸七行。由于班社人 少,演整本大戏时,常常是一个演员要兼 扮几个角色,因而在黄梅戏中,戏内角色 虽有行当规范,但演员却没有严格分行。
•正旦:多扮演庄重、正派的成年妇女,
重唱工,表演要求稳重大方。所扮演的角 色如:《荞麦记》中的王三女、《罗帕记》 中的陈赛金、《鱼网会母》的陈氏等;
• 在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
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唱腔明快、 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 帮腔,试用胡琴伴奏。在表演方面,吸收 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 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 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较大变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得到迅速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省,本 世纪初仍保持“三打七唱”形式,即三人 操打击乐器兼帮腔,七人演唱,四十年代 开始使用胡琴托腔。唱腔有花腔、彩腔、 主调等,基本都是五声音阶,用自然声演 唱。
2、历史沿革
• 1、黄梅戏发源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的
农村,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 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道光前后, 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 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 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 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 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 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
第二单元 中国戏曲 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与戏剧表演
Types of Chinese opera中来自国戏曲
种 类
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 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 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 欢迎 。
历 史
中国戏曲介绍
艺成别性于做与断经长源的种以术舞中经传的戏
术为于很舞、发地过发远。因及、蹈国久统传曲
戏
体完其高蹈念展丰八展流戏素表武、戏不文统是 系整他,性、。富百的长曲综演术文曲衰化艺中
曲
。的戏构,打讲、多过,在合艺、学由的中术华
戏剧成技,究革年程在中而术杂、音奇一,民
曲而有术富唱新不中漫国成各技美乐芭朵是族
Types of Chinese opera
中
国
戏
曲
种 类
湖
南
花
鼓
戏
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作为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 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民族 乐器作伴奏。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特别是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 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中国戏曲介绍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 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 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 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 ,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 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 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 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人音版5上音乐知识梳理
五年级上册一、课内知识1.《晨景》管弦乐作曲家:格里格(挪威)长笛、双簧管、弦乐组太阳升起的景象2.《晚风》六八拍6/8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强弱弱次强弱弱3.《渔舟唱晚》古筝独奏曲夕阳西下渔民满载而归的景象356155 235633 1235224.《嘎达梅林》蒙古族男低音独唱马头琴五重奏5.《雨花石》2/4 二拍子指挥图示强弱6.《丰收锣鼓》民族长管弦乐第二乐段主奏乐器:二胡、高胡笛子、扬琴、琵琶第四乐段:扬琴、琵琶、阮吹拉弹打7.《丰收的节日》新疆塔塔尔族民歌前面齐唱后面合唱8.《苹果丰收》朝鲜族歌曲9.《打猪草》黄梅戏根据《对花》的曲调改编竹筒胡琴、三弦10.《外婆的彭湖湾》台湾歌曲叶佳修词曲11.《牧场上的家》美国儿童歌曲3/4 三拍子指挥图示强弱弱12.《回家》萨克斯管独奏作曲家:凯丽金(美国)爵士乐13.《可爱的家》管弦乐作曲家:比肖普(英国)主旋律两遍:中提琴钢片琴、弦乐二、音乐记号换气记号()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反复(跳跃)记号()连音线()附点()休止符()渐强()渐弱()强()中强()弱()中弱()升号()降号()还原()装饰音(倚音、波音、滑音)()三、课外知识1.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2.人声分类: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童声3.演唱形式:单声部:独唱、齐唱、对唱多声部:领唱、合唱、重唱、轮唱4.风格分类:进行曲、舞曲、抒情曲5.旋律走向:上行123、下行321、平行1115.西洋管弦乐: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钢琴)木管乐器(短笛、竖笛、单簧管、黑管、双簧管、大管)铜管乐器(短号、小号、长号、大号、法国号)打击乐器(定音鼓、钢片琴、小鼓、响板)6.民族管弦乐:吹管乐器(笛子、萧、笙、唢呐)拉弦乐器(高胡、二胡、革胡)弹拨乐器(琵琶、阮、扬琴、三弦)打击乐器(各种鼓、锣、镲、云锣)。
图文黄梅戏介绍PPT课件
2024/1/26
18
《女驸马》剧情简介及人物分析
1 2
冯素贞
勇敢、机智、善良,敢于挑战封建礼教和世俗观 念。
李兆廷
忠厚、善良、有才华,对爱情忠贞不渝。
3
公主
聪明、善良、有正义感,敢于追求真爱和幸福。
2024/1/26
19
其他经典剧目推荐
2024/1/26
《罗帕记》
01
讲述了陈赛金与丈夫王科举及情人欧阳春之间的爱恨情仇。剧
• 剧情简介:讲述了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七仙女私下凡尘 ,与董永结为夫妻,共同劳作,生活美满。然而,玉帝得知后 震怒,命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返回天庭。最终,在众仙的劝说 下,玉帝允许七仙女与董永在人间团聚。
2024/1/26
16
《天仙配》剧情简介及人物分析
七仙女
美丽、善良、勇敢,敢于追求真爱,不畏强权。
推动剧情发展
增强艺术感染力
服饰和道具的变化往往与剧情的发展密切 相关,它们的变化能够提示观众剧情的转 折和高潮的到来。
精美的服饰和道具能够增强黄梅戏的艺术 感染力,使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 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4/1/26
14
04
黄梅戏的经典剧目与人物
2024/1/26
15
《天仙配》剧情简介及人物分析
皇的视觉效果。
文化内涵
黄梅戏服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等级观念、审美观念以
及祈福纳祥的民俗心理。
2024/1/26
12
道具运用与象征意义
道具种类
黄梅戏中使用的道具种类繁多, 包括生活用品、武器、乐器等, 为表演增添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象征意义
道具在黄梅戏中具有象征意义, 如扇子象征文雅,剑象征英勇,
黄梅戏介绍PPT课件
起源背景
黄梅戏起源于明清时期, 与当地的民间歌舞、说唱 艺术紧密结合,逐渐发展 形成。
早期形式
早期的黄梅戏以民歌小调 为主,后逐渐吸收其他剧 种元素,形成独特风格。
发展历程
清朝时期
黄梅戏在清朝时期逐渐成 熟,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剧 目和演员。
民国时期
黄梅戏在民国时期进入鼎 盛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 演员和作品。
新编黄梅戏的创新与发展
1 2 3
《红楼梦》
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改编成黄梅戏,通过 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展现了黄梅戏的创新精 神。
《梁祝》
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成 黄梅戏,注入了现代元素和审美观念,使传统故 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长恨歌》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通过黄 梅戏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再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 的爱情悲剧。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丰富了中国戏曲艺术宝库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为中国戏曲艺术增 添了新的元素和内涵。
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黄梅戏通过其表演艺术形式,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如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 传统美德。
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黄梅戏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多种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的精华,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
演出形式创新
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黄梅戏在演出形式上进行了 创新,如加入现代元素、多媒 体技术等。
市场前景展望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对 传统戏曲的重新认识,黄梅戏
的演出市场前景广阔。
校园传承与教育推广
校园传承现状
黄梅戏在校园中的传承主要通过戏曲专业课 程、学生社团等形式进行。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中国古代戏剧——黄梅戏-素材-课件
角色行当:正旦、小旦、小生、小丑、 老旦、花脸、正生
正 又称青衣。多扮演庄重、正派的成 《荞麦记》中的王
旦 年妇女,重唱工,表演要求稳重大 三女、《罗帕记》
方。
中的陈赛金
小 又称花旦,多扮演活泼、多情的少 《打猪草》中的陶 旦 女或少妇,要求唱做并重,念白多 金花、《游春》中
用小白,声调脆嫩甜美,表演时常 的赵翠花 执手帕、扇子之类,舞动简单的巾 帕花、扇子花。
中国古代戏剧
——黄梅戏
大家都知道胡歌版的《天外飞仙》,也知道黄圣依版的 《天仙配》,还有黄奕版的《新女驸马》,还有那电视台 放了一遍又一遍的《欢天喜地七仙女》,那你知道中国古 典戏剧黄梅戏中的《天仙配》、《女驸马》吗?
➢一、黄梅戏简介 ➢二、黄梅戏发展史 ➢三、唱腔、伴奏与角色行
当简介 ➢四、精品黄梅戏赏析 ➢五、名人简介
第2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 城市舞台。1926年,著名演员丁永泉(旦) 和曹增祥(生)、丁和寿(丑)等 进入安庆市区,先是分散清唱,影响日渐扩大,后进入固定场所,作营业性演 出。到1931年,安庆市区已有两家演出黄梅戏的剧场,即新舞台和爱仁戏院。 1931年和1934年,分别由查振卿、丁永泉等带黄梅戏班到上海,在九亩地一带 演出,直到抗日战争开始,才返回安徽。
伴奏: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 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 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 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 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 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伴奏锣鼓最初只有大锣、小 锣、扁形圆鼓,被称作“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 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以后执堂鼓者又 兼奏竹根节和钹,3名伴奏者分别坐在上场黄梅戏中花脸专工戏极少,除在 《卖花记》的草 脸 大本戏中扮演包拯之类的角色外,鼎、《二龙山》
2024年黄梅戏介绍课件(目录版)
黄梅戏介绍课件(目录版)黄梅戏介绍课件一、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我国安徽省安庆市,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的形成可追溯至明朝末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起源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周边的农村,当时农民们在劳作之余,以唱歌、跳舞的形式自娱自乐,逐渐形成了早期的黄梅戏。
黄梅戏的唱腔、表演形式等都与当地民间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2.发展清朝末年,黄梅戏逐渐发展壮大,开始在城市演出。
民国时期,黄梅戏进入繁荣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表演艺术家,如严凤英、王少舫等。
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走向世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二、黄梅戏的艺术特点黄梅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唱腔、表演、音乐、舞蹈等方面。
1.唱腔黄梅戏的唱腔优美动听,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唱腔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抒情、抒发情感的“采茶调”,另一类是叙事、讲述故事的“黄梅调”。
黄梅戏的唱腔旋律丰富,节奏明快,既有南方戏曲的柔美,又有北方戏曲的粗犷。
2.表演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世界的表现。
表演手法既有传统的唱、做、念、打,又有现代舞蹈的元素。
黄梅戏的表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幽默、诙谐的一面,又有严肃、庄重的一面。
3.音乐黄梅戏的音乐以民族器乐为主,如二胡、笛子、琵琶等。
音乐旋律优美,既有古典音乐的典雅,又有民间音乐的朴实。
黄梅戏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很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4.舞蹈黄梅戏的舞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融合了安徽地区的民间舞蹈元素。
舞蹈动作优美、矫健,既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能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黄梅戏的代表剧目1.《天仙配》《天仙配》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讲述了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
该剧目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勇敢。
2.《女驸马》《女驸马》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黄梅戏剧目,讲述了冯素珍女扮男装,考取状元,成为驸马的故事。
2024版传统文化艺术黄梅戏介绍PPT课件
传统文化艺术黄梅戏介绍PPT课件contents •黄梅戏概述•黄梅戏表演艺术•黄梅戏经典剧目赏析•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现状•黄梅戏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应用•总结与展望目录01黄梅戏概述定义与起源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10多个省区市以及美国、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黄梅戏的专业院团和业余演出团队,黄梅戏已经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
发展历程及流派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当时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黄梅戏流派包括皖派、鄂派、赣派等,其中皖派黄梅戏以安庆为中心,艺术特点为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艺术特色与价值黄梅戏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表演质朴细致。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黄梅戏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同时,黄梅戏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之一,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黄梅戏表演艺术生旦净丑角色行当与表演技巧01020304扮演男性角色,注重唱功和做功,形象塑造要求真实自然。
扮演女性角色,表演柔美细腻,唱腔委婉动听。
扮演性格刚烈或粗犷的男性角色,表演豪放洒脱,唱腔高亢激越。
扮演滑稽幽默或狡猾的角色,表演诙谐风趣,唱腔轻快跳跃。
唱腔与音乐伴奏黄梅戏的基本唱腔,包括平词、二行、三行等,旋律优美,节奏灵活。
小调类的唱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欢快活泼。
由彩腔、仙腔、阴司腔组成,是黄梅戏中极富表现力的唱腔之一。
黄梅戏介绍PPT课件
早期形态
早期的黄梅戏以歌舞为主 ,后来逐渐增加了说白、 表演等元素,形成了独特 的戏曲形式。
发展历程及流派
清朝末年
黄梅戏逐渐从民间走向专业舞台 。
20世纪初
黄梅戏开始进入城市剧场,并吸 收其他剧种的优点,逐渐丰富和 完善。
传播渠道
传统剧场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传播渠道有限。
创新举措与未来展望
01
02
03
04
数字化技术
运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等,创新黄梅戏表
演形式。
跨界合作
与其他艺术形式、产业进行跨 界合作,拓展黄梅戏的艺术表
现力和市场影响力。
国际交流
加强与国际戏剧界的交流与合 作,提升黄梅戏的国际知名度
增添色彩。
管乐
管乐在黄梅戏中主要起辅助作用 ,常用的乐器有笛子、唢呐等。 它们能够吹奏出高亢、激昂的旋
律,为唱腔增添气势。
经典唱段欣赏
《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这段唱腔旋律优美,表达了董永和七仙女之间深厚的爱情。通过欣赏这段唱腔,可以感受 到黄梅戏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
《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国际传播 黄梅戏:通过国际艺术节、文化交流 活动等途径,黄梅戏逐渐在国际上获
得认可和传播。
其他戏曲剧种:如京剧、豫剧等也在 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戏曲的魅力。
跨文化融合
黄梅戏: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吸 收其他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尝试。
其他戏曲剧种: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 融合创新,推动中国戏曲艺术的多元 化发展。
这段唱腔节奏明快,表现了冯素珍中状元后的喜悦和激动。通过欣赏这段唱腔,可以感受 到黄梅戏音乐在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的细腻和生动。
黄梅戏-PPT课件
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 器的伴奏体系。
花腔
主腔
主腔是黄梅戏传统唱腔中最具戏剧性表现力的一个腔系。它以板式变 化体(或称板腔体)为音乐结构的原则,正是这一主要特点使它区别于曲 牌联缀体(或称曲牌体)的“花腔”以及兼有两种体制特征的“三腔”。
2 仙腔
仙腔的基本结构也 是四句体,但形态 比彩腔复杂。一处 是第一句词(七字 句)的后三个字, 另一处是第四句词 全句重复。
3 阴司腔
阴司腔是黄梅戏主 腔诸腔体与三腔之 中表情最单一,拖 腔最充足的腔体。 专用于伤感之时, 上下两句腔的末字 上都有四到六小节 的行腔。
• 三、艺术特点
• 行当
正旦
特征
花腔的戏剧音乐特征 表现在角色意识的觉 醒和板式手段的运用 上。
用法
从两上视角观察花腔 的用法,一是花腔与 小戏、串戏、大戏的 关系,一是花腔各个 小曲的自身变化以及 小曲间的连接。
三腔
三腔是“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体的统称。
1 彩腔
彩腔的基本结构是 四句体。男女腔保 持着共同的调式、 共贩字位安排及共 同的核心乐汇,但 旋律线是男腔走低 女腔走高。
小生
小生 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 大嗓演唱,表演时常执折扇。 扮演的角色如:《罗帕记》的 王科举、《春香闹学》的王金 荣、《女驸马》的李兆廷、 《天仙配》的董永等。
小丑
小丑 分小丑、老丑、女丑 (彩旦)三小行。在黄梅戏中, 丑行比较受欢迎。为帮助演出, 小丑常拿着一根七、八寸长的 旱烟袋,老丑则拿着一根二、 三尺长的长烟袋,插科打诨,
老旦
老旦 戏曲行当之一是扮演老 年妇女的角色,老旦的表演特 点,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 嗓,但不像老生那样平、直、 刚劲,而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
第四单元十四节黄梅戏音乐教学课件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剧戏剧》
戏
传统经典
黄梅戏服饰
京剧
黄梅戏
京剧
黄梅戏服饰
多少期饰黄
了了的的梅 清浓为延戏
传
雅墨多续的
秀重。,服
丽 、 自 然 隽 永 。
彩 、 华 丽 妖 冶 ,
较 之 京 剧 戏 服 ,
不 过 是 唐 宋 明 时
装 是 汉 族 传 统 服
统 戏 曲 文 化
黄梅戏妆容
黄梅戏
梅
剧剧剧剧戏
京剧
黄梅戏妆容
妆容
一顾花眉小眼黄
段盼旦峰生。梅
பைடு நூலகம்
潋之眉微眉
戏
滟间目聚眼
妆
风,含;上
容
流自情
扬
重
。然,
,
眉
包 图
满工对唱(片段)
乐句重复
满工对唱(片段)
装饰音:常用来丰富曲调,增加乐曲的特色与效果。
请跟唱,并尝试贴近戏曲的音色。
加入情绪与唱腔,唱一唱
中国五大 评 京 越 豫 黄
戏曲剧种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黄梅戏的历史-素材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3日星期日2022/4/32022/4/32022/4/3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32022/4/32022/4/34/3/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32022/4/3April 3,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黄梅戏的历史:
黄梅戏的最早源头是来自湖北黄梅县 与安徽交界的大别山山区(出自陆洪非之 言)。传说清朝乾隆时期,湖北省黄梅县一 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 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 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 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 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 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 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19世纪初至解放前) 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 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旦
王夫人
花 黄梅戏中花脸专工戏极少,除在 《卖花记》的草 脸 大本戏中扮演包拯之类的角色外,鼎、《二龙山》
多扮演恶霸、寨主之类的角色。 的于彪
正 又称挂须,有黑白须之分,一般 《荞麦记》中的 生 黑须称正生,白须称老生。重唱 徐文进、《告经
念,讲究喷口、吐字铿锵有力。 承》的张朝宗
精品黄梅戏赏析:
唱腔、伴奏与角色行当:
唱腔:主腔、花腔、三腔
主腔 最具戏剧性表现力,以板式变化体(或称 板腔体)为音乐结构的原则。
花腔 调式色彩的明朗化、表情达意的质朴化、 节奏律动的舞蹈化、旋律线条的口语化、 唱词结构的衬字(词)化。
三腔 “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 体的统称。三腔在音乐体制上综合了曲牌 体和板腔体的因素,呈现出“准板腔体” 的状态。
第2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 城市舞台。1926年,著名演员丁永泉(旦) 和曹增祥(生)、丁和寿(丑)等 进入安庆市区,先是分散清唱,影响日渐扩大,后进入固定场所,作营业性演 出。到1931年,安庆市区已有两家演出黄梅戏的剧场,即新舞台和爱仁戏院。 1931年和1934年,分别由查振卿、丁永泉等带黄梅戏班到上海,在九亩地一带 演出,直到抗日战争开始,才返回安徽。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 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 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 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 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 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 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 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 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 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 染观众。
黄梅戏发展史:
黄梅戏的发展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
第1阶段,约从清代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初从歌舞发展成“两小戏” 和“三小戏”,后又吸收当地流行的一种叫“罗汉桩”的说唱艺术,并受青阳 腔和弹腔(指徽调)的影响,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这一阶段,积累的剧目, 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多表现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断, 如《打猪草》、《卖斗箩》等。演唱时,只用打击乐器伴奏,人声帮腔,以载 歌载舞为特点,表演着重对自然生活的细致模拟,而无固定程式。这个时期的 黄梅戏,基本上还是农村劳动者一种自唱自乐的文艺形式。
黄梅戏发展史:
第3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黄梅戏迅速发展,从流行安庆一隅的民间小 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1953年成 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在老艺人和新文艺 工作者的合作下,先后整理、改编了《打猪 草》、《夫妻观灯》、《推车赶会》、《天 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 英》、《三搜国舅府》等传统剧目。编演了 神话剧《牛郎织女》和现代戏《春暖花开》、 《小店春早》等。其中《天仙配》、《女驸 马》、《牛郎织女》、《小店春早》已摄制 成影片。这一时期,出现了对黄梅戏表演艺 术做出较大贡献的严凤英、王少舫等有成就 的演员。现在黄梅戏专业剧团共有50个,黄 梅戏唱腔委婉清新,表演细腻动人,现已成 为颇受全国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之一。
中国古代戏剧
——黄梅戏
大家都知道胡歌版的《天外飞仙》,也知道黄圣依版的 《天仙配》,还有黄奕版的《新女驸马》,还有那电视台 放了一遍又一遍的《欢天喜地七仙女》,那你知道中国古 典戏剧黄梅戏中的《天仙配》、《女驸马》吗?
➢一、黄梅戏简介 ➢二、黄梅戏发展史 ➢三、唱腔、伴奏与角色行
当简介 ➢四、精品黄梅戏赏析 ➢五、名人简介
小 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 《女驸马》的李兆
生 表演时常执折扇。
廷、《天仙配》的
董永
角色行当:正旦、小旦、小生、小丑、 老旦、花脸、正生
小 分小丑、老丑、女丑(彩旦)三 《打豆腐》中的
丑 小行。丑角常拿着一根烟袋,插 王小六、《钓蛤
科打诨,调节演出气氛。
蟆》中的杨三笑
老 扮演老年妇女,在戏中多为配角。《荞麦记》中的
伴奏: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 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 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 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 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 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伴奏锣鼓最初只有大锣、小 锣、扁形圆鼓,被称作“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 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以后执堂鼓者又 兼奏竹根节和钹,3名伴奏者分别坐在上场门内外 侧和草台正中(奏鼓者)。
天仙配 女驸马
天仙配
1955年底,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 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 仙配》摄制完成。
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安庆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
发了香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 《天仙配》是黄梅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 丰碑,影响遍及海内外。它为人们留下 的众多精彩唱段至今还为人们所深爱。 影片于一九五七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 术片二等奖。
角色行当:正旦、小旦、小生、小丑、 老旦、花脸、正生
正 又称青衣。多扮演庄重、正派的成 《荞麦记》中的王
旦 年妇女,重唱工,表演要求稳重大 三女、《罗帕记》
方。
中的陈赛金
小 又称花旦,多扮演活泼、多情的少 《打猪草》中的陶 旦 女或少妇,要求唱做并重,念白多 金花、《游春》中
用小白,声调脆嫩甜美,表演时常 的赵翠花 执手帕、扇子之类,舞动简单的巾 帕花、扇子花。
天仙配
描写董永卖身葬父,在傅员外家为奴。玉帝 第七女同情董永遭遇,私自下凡,与董永结 为夫妇。七仙女一夜织锦10匹,帮助董永改 三年长工为百日。百日期满,玉帝逼迫七仙 女返回天庭,董永夫妻忍痛分别。剧本剔除 董永与七仙女的离合系由天定的宿命论思想, 加强了这部神话剧反封建的兆廷自幼同窗共读,及长,订下鸳盟。后李 父横遭奸臣谋害,家道中落。兆廷回乡避祸,前往冯家告贷。素 珍后母王氏逼他退婚。素珍深爱兆廷,相约会于后花园,赠银一 百两,以济困厄之急。又赠玉麒麟一只,以示永不变心。不料王 氏闻风赶到,诬陷兆廷为盗,将其送官究办,并将素珍另配。素 珍不从, 女扮男装进京寻访哥哥少英,但遍寻无着,偶见招考皇 榜,急中生计,冒充李兆廷之名应试,得中头名状元。皇帝见其 才貌出众,招为驸马。素珍推辞不得,十分焦急。八府巡按张绍 民前来拜访新科状元,寒暄之后,素珍认出他竟是哥哥冯少英。 两人正共谋脱身之计,不意圣旨传来,令驸马随即进宫与公主完 婚。洞房之夜,公主见驸马迟迟不肯入寝,疑窦顿生。经再三诘 问,素珍被迫吐露真情,公主大怒,要面奏父王,以惩素珍欺君 罔上之罪。素珍恳切陈词,晓以利害,为保全公主名节和皇家声 誉,以不声张为宜。翌日,公主请求父王赦免素珍,皇帝迫于情 势,收素珍为义女。冯少英上殿代妹请罪,宰相借此机会作媒, 奏请将少英招为附马。素珍救出兆廷,由兆廷顶状元之名。皇宫 张灯结彩,两位驸马同时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