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观后感1000字(精选10篇)

合集下载

《孔子》观后感10篇

《孔子》观后感10篇

《孔子》观后感10篇《孔子》观后感1前不久,真正完整的看了一遍电影《孔子》。

给我留下的感觉是:不华丽,却很真挚。

于是,就在刚才,我又重新细细观赏了一遍,而这一次,真正让我重新正视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他对我国深厚文化根基所做出的不可磨灭与取代的贡献。

电影开篇就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大家昭示孔子毕生所追求的儒家经典思想:礼乐仁和。

孔子生于公园前551年,故事开始的时代背景是公园前501年孔子约五十岁之时,孔子时任鲁国中都宰。

在当时的鲁国,鲁定公执政,但是,政权却掌控在季氏、叔氏、孟氏“三桓”贵族的手中。

当时,大司徒季平子刚死去,用活人陪葬。

孔子弟子子路救下季氏家奴漆思弓。

面对鲁国的法理制度,面对季氏家臣轻蔑挑衅面对“三桓”的压力,用智慧舌战群臣,用“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及“天地间人为贵”的思想,表达了对残忍陋俗的反对,同时也建议鲁定公变古改制,推陈出新。

最终在孔子的努力下,国相大司徒放弃了让漆思弓陪葬。

其实,在电影《孔子》中,蕴含了太多知识,看电影的时候,不停的问自己“三桓”是什么,大司徒是什么,大司寇又是什么,当时的时代背景又是一个什么状况。

也因为能够写这篇观后感,查阅了大量有关孔子的知识,比如,在电影中孔子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他对鲁定公所说的“讲礼仪,知廉耻,有品格”和“选贤能,修信用,贼不作,谋不用”等等表达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同的思想。

在救漆思弓的故事中,我很喜欢孔子说给群臣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也很自豪,我把这句话作为我待人处事的信条。

孔子告诉子路“见义不为不勇也”充分的体现了他的仁爱。

在之后孔子收漆思弓为弟子,别有深意的让子路拿酒,看到子路以壶代杯饮酒时,说了句“贪杯”,后来在翻阅资料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这也体现了他高尚的品性和为人师表。

接下来的故事是孔子辅佐鲁公治国有方,他的执政能力使的齐国感到威胁,并用计使齐鲁两国国君在交界处会盟,实则想借此操纵鲁国。

《孔子》的读后感1000字8篇

《孔子》的读后感1000字8篇

《孔子》的读后感1000字8篇《孔子》的读后感1000字篇1孔子主张仁爱。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即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

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

樊迟问仁,子曰:squo;爱人squo;。

比如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曰:squo;伤人乎?squo;不问马。

但是孔子的仁爱与基督教的博爱、墨家的兼爱又有区别,不是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的爱,而是有等差的爱,要遵循亲亲、尊尊的原则。

亲亲、尊尊是西周宗法社会的原则,其本质就是礼。

礼是血缘法则、道德法则和阶级法则的综合体。

人的行为不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礼。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已内在地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

仁学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严等内容,这一点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命题中表现的很明显。

他既承认人是目的,且承认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严。

这里并无贵贱、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

而这同当代社会的人权思想有着共同的契合点。

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从道德实践上说的,并不是从地位或职业上说的。

孔子还要求统治者的行为要端正,政者,正也。

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为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选拔官吏要以道德为标准,孔子认为,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在没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么人民就会信服;如果没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则民不服。

再次,他主张推行教化,反对统治者的杀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就像草随风动一样,为官者的言行影响着老百姓,以此要求统治者发挥身教作用,引导天下风气向善。

爱人表现在政治上便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采取合乎民情的便宜措施以促进生产,使人民富足。

2023孔子观后感1000字(通用10篇)

2023孔子观后感1000字(通用10篇)

2023孔子观后感1000字(通用10篇)孔子观后感1观看了影片《孔子》,不论它拍得怎么样,注定都少不了一场口水战,实际上,自从传出胡玫要拍《孔子》的消息后,这种口水战始终就没消停过。

影片上映没几天,关于《孔子》的新闻也不少。

王菲复出,选择了以《孔子》为平台,献唱一曲《幽兰操》;有人炮轰《孔子》的史实和台词错得离谱,胡玫、何燕江都有激烈回应;其中还穿插着周润发颇有些雷人的感言,据说看《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

不过,我是真的哭了…在这场喧嚣、混乱的闹剧中,其实人们恰恰忘记了一个很严肃,也很重要的问题: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影片?其自身的魅力是否可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难道只有靠这些炒作的娱乐八卦才能引起人们观看的兴趣?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也许是不屑于回答,也许是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有许多不便,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都显得有一点暧昧。

说起来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

20年前,说到电影的娱乐性、商业性、趣味性,以及市场票房、赢利、圈钱之类,大家还是很不情愿的,要找很多理由给自己壮胆儿,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有点耻于言利的意思。

现在似乎不必这样了,大家可以很坦然、很欣然地言利了,这当然是一种进步。

但是,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事物在发展中有时也会走到自己的反面,这些年,言利的变得理直气壮起来,言精神、理想、信仰的,倒显得理屈词穷,低声下气,有时还露出一点羞涩。

我们都经历过耳提面命的、灌输式的教育,至今,这样的教育也还没有绝迹,于是大家对涉嫌要教育我们的东西都很敏感,身体会自动生成一种抗体,进行排斥,或者采取放纵自己的方式,以为我们只需要娱乐,这种自轻自贱其实是自己骗自己,自己麻醉自己。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这种随波逐流、没心没肺、几乎完全物质化、只求一时快乐的日子,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过去讲反潮流,现在讲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但无论如何,有些东西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坚持。

《孔子》观后感(精选10篇)

《孔子》观后感(精选10篇)

《孔子》观后感《孔子》观后感(精选10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观后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孔子》讲述的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就知这亲的年代生活。

孔子满腹经论,学识渊博。

他就任“中都宰”这个职务时,使中都面貌大变,老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孔子因此受到鲁定公的重用,被鲁定公任命为大司寇。

当时是奴隶社会,有一个这样残忍的陋俗,就是只要有一个王权去世了,他的奴隶们就要陪他殉葬。

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权势,提出要废除这个残酷的陋习,用智慧战胜了两位王侯贵族,展现了孔子的聪明和机智,以及他的仁爱之心。

孔子担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鲁定公去会见齐王。

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战车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绝,只好带着孔子的十乘战车去会盟,受到齐国的威胁,但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辆牛车吓退齐国的五百战车。

因此,得到鲁国王的称赞和重用。

孔子与他的弟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国之间,传授学问,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对孔子也是非常崇敬。

有一件事让我感动,就是颜回下到冰海,给孔子捞书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长时间,就被冻僵了,已三个时辰了,颜回没有缓过来,这种视书如命的精神让我感动。

这部电影仅仅是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艺术体现,我还要从孔子的文学著作《论语》再深入进行了解,还要向他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

今天下班后,和坤儿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电影《孔子》拍得规规矩矩的,说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里面故事都有影儿,既没被捧成孔圣人,也没贬成孔老二。

不像于丹,她说话太咋呼,搁她理解的论语里走出来的孔子,像个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连着,不大可耐。

《孔子》观后感(15篇)

《孔子》观后感(15篇)

《孔子》观后感(15篇)《孔子》观后感1昨天,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不禁引起我的思考。

这部电影讲的是孔子在鲁国当大司寇时,国相很不情愿,便把职位也给孔子,只当大司徒。

后来,因受齐人奸计,大司徒便想办法把孔子赶走了。

一代圣人从此就过着和乞丐一样的生活,可他从来都没忘记自己是鲁国人,要回鲁国。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回到了鲁国。

看完后,我发现,自己和孔子差太多了,就拿耐心来说,我有一次去游乐场,我去玩过山车,发现排了很长的队,我只好硬着头皮排队,途中多次都想放弃,可爸爸说:“现在还好,以后还有很多都要等更长时间。

”说完,挡着我,不让我离开,最后,因为爸爸挡着我,我才玩到了过山车,而孔子却一直想着要回鲁国,从不忘记,我真是自愧不如。

孔子的弟子的品德也很高尚:颜回为了救经书被冻死,子路死前也不忘夫子的教诲,戴好帽子,堂堂正正的死去……我一定学习孔子和他的子弟,做一个正人君子!《孔子》观后感2带领我进入国学的视野。

我从书中了解到孔子和他学生的许多故事,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培训机构举办的作文比赛,被一个男生排挤。

我没有理睬这位男生,也没有生气,因为我想起了妈妈刚和我一起读过的《孔子学堂》中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大概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从来不人云亦云;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妈妈听了我的想法表扬了我,说我领会了书中的话并能活学活用,能够强大自己的内心,而不会被别人轻易打到。

她说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孔子》观后感3孔子,是我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万世师表,他的书直到这天都一向“畅销”。

随着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一生就被拍成了(孔子)这部电影。

2月5日,我和妈妈、爱妈妈还有小雅一齐到电影院看《孔子》。

此时我怀着激动的心,坐到了位子上。

电影开始了,一个个奴隶被孔子救了出来。

《孔子》观后感(优秀7篇)

《孔子》观后感(优秀7篇)

《孔子》观后感(优秀7篇)孔子观后感篇一《孔子》这部电影已经上映几天,今天才抽出时间去看,在去看这电影之前,我重新找回看关于《孔子》的历史。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大、伟岸、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和普通人一样,体会着各种苦痛,充满悲情。

让自己很失望的是,我已经对孔子的一些事迹没有很大印象了。

看完这部电影后,更想自己重新去研究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导演胡玫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对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在军事上亦有建树,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

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是“内圣”,孟子是“外王”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弟子: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在电影当中扮演孔子弟子:颜回——任泉饰演。

颜回为了救回夫子的著作,不顾自己的安危坠入冰湖,最后离开人世。

当孔子抱着颜回冰冷的身体,想用所有的办法想救颜回时,那一幕是非常的感人,我差点哭了。

里面颜回说的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

”是的,有些世间的事物,环境的导致,都是我们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剧情里面有好多台词都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等。

对这些名言生动的注解看完这部电影,有种想去学习研究历史的想法。

觉得自己之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当中了,却很失误怎么会对这些历史都不够了解呢。

要好好的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勤求学问而不用心思考,还是不能明白究竟,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变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观后感1000字左右

孔子观后感1000字左右

孔子观后感1000字左右孔子观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通用11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孔子观后感1000字左右,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观后感1000字左右篇1今天我们上完白天的课,晚上7点在魏老师陪同下我们观看了一部具有强大的教育性质的电影《孔子》说到孔子我想人人都知道这位历史文人名人,在春秋割据,各国战乱时期,孔子的历史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

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多年。

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礼节仁和,能让我记住很多故事精彩情节,但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

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非常好团队文法、团队精神,他带着他心爱的弟子和一些文弱的书生一起漂荡。

但给我感觉到好像他带领的是我们中国的革命前辈,因为他们改变了一个世界,统领着一个朝代。

在影片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当时因为是国难时期鲁国的诸侯非常欣赏他智慧和才华,鲁国的诸侯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改变春秋诸国的历史,然而就在鲁国与齐国会盟之时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震慑了齐军,还为鲁国夺回了三个城市,正因为他的正义和忠诚遭到了奸人三桓相国的陷害,后来回到鲁国后遇到三桓相国的反对势力欺压,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文化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

他曾被魏国宋国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还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后来经三桓相国的多次邀请,见到相国的玉环后才同意回到鲁国。

孔子临终说的那句话:“后人对我的赞赏是因为这部书《鲁春秋》,对我的误解也是因为这部书,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后极尽哀荣成万世师表,他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且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能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才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在我们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组建像孔子那样的团队,不要犯我们鲁国诸侯的那种错误,错失良将,错失良将后会给我们国家或者企业带来损失,也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要分清楚什么人该用什么人不该用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要轻易被美色等诱惑,要长期保持良好的品格,应当多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敬业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企业,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观后感1000字

孔子观后感1000字

孔子观后感1000字【篇一:孔子观后感】贾文艳众所周知,孔子是“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一直以来也十分崇敬和仰慕孔子。

但是对孔子的认识却一直很肤浅,16集的电视记录片《孔子》看完了,才使我真正认识了孔子,在感叹夫子伟大的同时,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孔子的高尚品德和高深的学问。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首先我们要学习孔子在小小年纪时就“知孝懂礼”,为此曾得到鲁君的赞叹。

孔子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孔子3岁时因父亲叔梁纥去逝,孔子的母亲颜征在为了孔子的学习和成长放弃了家产的争夺,带着年幼的孔子从陬邑来到曲阜,过起了孤儿寡母、靠织布为生的劳苦生活,在孔子还“立志于学”的小小年纪,一直在贫苦、劳累与委屈中生活的母亲不幸因病去世。

为了寻找父亲墓地,同坟合葬,让母亲有一个好的归宿,孔子不惜一切代价在母亲的灵前守侯着消息,曾因劳累过度而晕倒。

终于在鲁君派子大夫代君上前往灵前吊唁之后,有一位在陬邑曾是邻里的老妇人告知了父亲叔梁纥的坟地所在,才让孔子如愿安葬了母亲。

看完《孔子》,我知道了一个人要真正为人师表,仅有知识学问不行,还需要有完美的人格,就是要有君子之德:“温、良、恭、俭、让,忠、贞、仁、孝、悌”,所以孔子告诉我们做人之道是“仁、礼、中庸”三者缺一不可,心中无人,则必然无礼,只有内怀其仁,外依其礼,才是使人心地端正,少做或不做错事的中庸之道。

“克己复礼”为“仁”,如何做到?孔子告诉我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看完《孔子》,我们知道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天下大同。

如何实现?孔子告诉我们要推行“周公之礼、文王之道”,只有恢复周礼,国人才不会过于重利轻义,大夫才不会负于君上,君子才不会挥霍奢侈,君臣父子才能各依名份,国家才会出现长久的安定昌盛。

匡地被围困,宋国被追杀,陈蔡绝粮绝路,几进几出卫国……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为在天下推行“周公之礼、文王之道”,在周游列国、漂泊14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遭遇。

孔子读后感1000字(精选15篇)

孔子读后感1000字(精选15篇)

孔子读后感1000字孔子读后感1000字(精选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读后感1000字篇1《孔子评传》是由由匡亚明先生主编的,这套《孔子评传》更是由匡亚明先生亲自执笔撰写,老先生注重社会历史的研究,对商周社会经济也有深入探讨,这使得这部书成为文史哲交汇的巨著,而不仅仅是狭隘的个人评传。

在孔子思想的研究方面,可以说匡亚明先生开创了最广泛的范畴,拓宽了研究视野,为后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和我的孩子一起研读。

全书分十章对孔子以仁的人生哲学为核心而展开的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思想全貌及两千多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曲折变化过程,都作了评述。

尤其当我读到关于孔子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方法、实践等内容时,更是触动很大。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仍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

孔子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除了其人格的魅力,思想的精邃及知识的渊博外,也与他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

在其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更是亘古不变的教育真理。

通过与孩子一起读这本书,我们有个小小的发现:孔子善于了解学生们不同的习性和兴趣,循循善诱。

他认为一个人不仅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要乐于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树立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以至学而不厌。

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办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

《论语》中就记载着孔子采用哲理性的比喻来教导学生的事例。

孔子影评10篇作文1000字

孔子影评10篇作文1000字

孔子影评10篇作文1000字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人物。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许多影评家也对孔子的作品进行了评论。

下面我们将介绍10篇关于孔子的影评作文。

第一篇:《孔子: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孔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他提出的“仁者爱人”、“礼乐教化”等观念,对中国古代的道德伦理和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孔子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释,我们更能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二篇:《孔子: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他的思想强调仁爱、礼乐、忠诚等品质,这些价值观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第三篇:《孔子:中国古代思想的典范》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典范,他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壤中。

他的作品传承了先秦思想的精华,同时也开辟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新局面。

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通过修身养德来治理天下。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典范之一。

第四篇:《孔子:现代价值观的启示》孔子的思想为现代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思想强调人伦、仁爱、忠诚等品质,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孔子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借鉴他的思想,为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

第五篇:《孔子:对教育思想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教书不教义”,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重要观点,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孔子电影观后感1000字

孔子电影观后感1000字

孔子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一:电影《孔子》观后感1000字_原创电影《孔子》观后感11小数胡燕君 20xx26420xx影片《孔子》,是在老师的推荐下看的,说实话,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很无聊很无趣,时间又长,很多情节都跳过了,看完之后,感觉跟没看过似的,没留下些什么,于是,又看了第二遍,这次用心的去看,发现有许多论语上经典的语录与故事。

印象中孔子是那种文文弱弱,很消瘦,长胡子,讲很多道理的学者,看完影片,我改观了,更全面地认识了孔子,这个“大成至圣先师”。

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

此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而深感忧虑,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

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

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

他于晚年返回鲁国,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最终,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付诸东流。

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

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

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

孔子一向崇尚周礼,很多的礼仪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渐渐消逝时,孔子依旧遵循着那些礼仪,在面见鲁君之前,孔子正要行礼,一侍从说,孔大夫,你可上堂再拜。

孔子听罢,继续行礼,而后才跟随侍从上堂拜见鲁君。

当鲁君夸奖孔子治理有道时,孔子答道,依周礼治国,三年可有小成,五年大成。

《孔子》观后感(14篇)

《孔子》观后感(14篇)

《孔子》观后感(14篇)《孔子》观后感篇1上周五,我们五年级集体观看了电影《孔子》,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出生在当时的小诸侯国————鲁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一生心系家国,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而忧心忡忡,希望能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与智慧影响当时春秋诸国。

孔子曾任官于鲁国,当时鲁国有一种用活人陪葬的残酷制度,在孔子的多番劝说和努力下,鲁国终于决定废除了这种制度,百姓因此受益。

孔子还想以其勇敢和智慧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试图带给国家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然而因现实的残酷而受阻。

但孔子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

他率领众弟子奔走列国长达14年,传播他的思想,以期实现他的主张。

孔子晚年重返故乡,为鲁国效力。

由于他的人生抱负最终未能实现,所以最后孔子在失意中去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

但他一生终成万世师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创造了泱泱大国两千年的辉煌。

在电影中,孔子与弟子们临危不惧,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格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颜回。

有一次路过一条冰河,他们走到一半时,冰裂了,装书的车掉进河里,颜回不顾刺骨的寒冷,跳进水中把书抢救了出来,但自己却没能上岸。

我知道,其实颜回以生命来捍卫的不只是书,更是他珍视的思想和信仰。

早就听说过文人的儒雅之气,他们都惜书如命,但古代圣贤竟然不惜以命换书,仍然让我震惊和钦佩。

子路的形象也让我难以忘怀。

他在战场上被敌人击中,临死时仍然“君子死而冠不免”。

子路的气节告诉我,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有骨气,即使落难也要保持君子气节,维护信仰。

除了这些,我还领悟到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包含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处世方式,教给我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喜好。

观看了《孔子》这部电影,我从中受益匪浅,不仅对孔子有了感性认识,对孔子及弟子们传承的儒家思想有了初步印象,也懂得了一些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

从孔子和弟子身上所闪现的美德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之所以被人喻为圣贤,是因为他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信仰,同时他更是以身作则,教育出了优秀的弟子,使儒家思想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从中得以受益,这就是圣贤给我的启示。

孔子影评10篇作文1000字

孔子影评10篇作文1000字

孔子影评10篇作文1000字1.《孔子》这部电影真正地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探讨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宗教、道德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颇为神秘的历史人物的丰富内涵和生活精神。

导演在故事上的处理较为平衡,从孔子少年时期的奋斗、到中年的忧虑、再到晚年的感慨,每一个阶段都有深刻的情感和强烈的思想。

整个影片的形式感较强,特效处理也相当不错,相当值得一看的历史史诗。

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把孔子的思想、哲学都进行了反映,让人相信孔子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

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不仅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意义。

故事主要讲述孔子为什么要担当大的精神责任,如何创立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在生活中卓越的表现等等,是一部力求真实、表现深刻的人物传记。

制作方面很出彩,通过特效、布景和道具设计等多方面的精心处理,给观众们呈现了一个华美的世界。

影片中还加入了一些独特的元素,如把孔子视作了一个没有城墙、没有对立的社会的建造者,以此来探究当前社会一些重要话题。

整部影片就像一部历史纪录片,很真实、很直接,也很有教育意义。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他所提倡的“仁者爱人”等思想,以此来表达传统文化对今天社会的指引,也是一种宣传形式。

影片除了特效处理外,故事也很棒,情节紧凑、激动人心,人物形象特别栩栩如生,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加入一些浪漫爱情的元素。

总体来看,这是一部不错的作品。

总体来看,这部电影从孔子的性格、哲学思想、师徒关系等多个方面完整地展示出来了孔子的形象。

整部影片的感人程度也不错,尤其是孔子思考人生的过程、他与老师的交往,相互之间的感情表现相当强烈,让人印象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制作的细节方面,以及影片中的特效处理,都很有特色,配合着美丽的音乐,使整部影片显得更为美丽,也更贴切。

故事情节也很吸引人,孔子那种“不忘初心”的精神感染了整部影片,让人回想起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

对于中国人来说,孔子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观孔子有感(精选10篇)

观孔子有感(精选10篇)

观孔子有感观孔子有感(精选10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孔子有感(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孔子有感1《孔子》看完了,我的真实感受是:脑袋一片空白。

据说,是近年的“国学热”催生了电影《孔子》。

胡玫拍《孔子》是想说什么呢?是讲圣人伟大的一生呢,还是宣扬他的儒学思想?我发觉,看完了非常困惑,因为电影讲了一个文武双全、心地善良、喜欢周游列国但又有点狼狈不堪的孔子,他是个好人,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跟着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万世师表”或者思想家。

这让我迷惑不已:这是谁啊?其实,孔子挺可怜的。

在世时,无人识君。

人走了,被当做神像,供奉着。

可笑的是,需要时抬得很高,不需要时,一脚踩在地上。

都说是“独尊儒术”,其实,统治者只是将之作为幌子,骨子里还是法家那套东西:功利、实用。

我倒觉得,孔子应当是个和蔼、睿智,喜欢笑眯眯谈天说地的好老师,不在意物质的匮乏,整天乐呵呵过着日子。

如果电影从这个角度去讲述,也许更能接近真实。

但是,这肯定不是部商业电影了,有谁去看呀,没情节、没高潮、没焦点。

所以嘛,本来就别拍《孔子》了,中国人实际上哪信这些玩意儿。

儒学那套东西历朝历代都是用来标榜的,真正相信并身体力行的,往往被视为怪物,比如海瑞海青天。

在这个信仰虚无的时代,主题虚无的《孔子》成为当下人们思想最真实的写照。

观孔子有感2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

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

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

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

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

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

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

《孔子》电影观后感(通用10篇)

《孔子》电影观后感(通用10篇)

《孔子》电影观后感《孔子》电影观后感(通用10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电影观后感篇1《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从年轻到衰老的故事,说明了他的大志与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孔子后来从宋国移居到鲁国。

那是正是宋朝,人们信奉周公的仁与礼,孔子也将仁礼视为约束自己的两个条件。

那时的孔子从一介蔗民到被鲁君识中才华提为相国,可是他却被其他同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离开鲁国。

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愿老师一个人走,便跟随孔子。

被逐以后,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授礼。

可是,这种日子并不好过,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

卫国请孔子的弟子:子路去卫国当大将军,抵挡外来侵略者。

子路为了保护小小的卫军,被敌人杀害,但是,他在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不忘要盔正、扶正,孔子听说后,虽然十分悲痛,可是却说他是君子。

终于,鲁国大司徒醒悟,请孔子回国。

途中,马车正在过冰河时,冰面突然裂开,使孔子的弟子颜回和载有孔子书籍的马车掉入河中,颜回有自救的本领,完全可以马上上岸,可是他却一个猛子扎下去,尽力把书籍打捞上岸,就这样,颜回在冰冷的河水中反复上下,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被冻死了。

孔子忙叫人把他打捞上岸,孔子紧紧地抱了他八个小时,要知道,颜回是他最心爱的弟子啊!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弟子把他拉开。

经过了十几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孔子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回到了他的父母之邦——鲁国。

他时刻不忘颜回提醒他的那句话:您知道您为什么被逐吗?是因为您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一边抚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语:人们敬仰我,是因为它,人们误解我,也是因为它。

说罢,他把这部书交给侍仆,命烧掉。

孔子文采奕奕,说话出口成章,面对敌人的威胁仍从容不迫。

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兵马。

《孔子》观后感10篇

《孔子》观后感10篇

《孔子》观后感10篇《孔子》观后感1电影由孔子51岁时仕官于鲁国开始,把孔子在鲁国的坎坷仕途、周游列国时种种的不幸遭遇,以及他晚年返乡祖国,直至与世长辞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

这部电影就像一阕悠远的古筝曲,把孔子跌宕起伏的一生演绎得淋漓尽致。

透过电影,我们看到的是孔子身上那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他渴望鲁国强大,怀有一腔报国热血;他机智勇敢,在夹谷会盟中不战而胜;他关怀弟子,有一颗善良之心……,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他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理想破灭后,便率领众弟子背井离乡,踏上了周游列国的颠沛之路。

征途漫漫,道路坎坷,荆棘丛生。

乱世之中,困难重重。

起初,孔子应邀来到卫国,卫灵公答应给他六万粟的俸禄。

后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召见孔子,孔子不得已而见之,却发出了“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叹,并深深引以为耻。

于是,离开卫国。

在宋国,孔子与弟子们正在一片小树林里休憩闲谈。

这时突然涌来一群宋国百姓,他们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斧子,个个气势汹汹,一言未发就开始肆无忌惮地疯狂砍树。

孔子与弟子们惊皇失措,但他们知道宋人是在驱赶他们,于是只好慌忙离开。

他们继续前行,途中,孔子的弟子向几个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问路。

其中一个农民认出了正正襟危坐在车上看书的孔子,便大声讥笑他枉为“圣人”。

孔子面不改色,但也只好忿忿离去。

在郑国,北风呼啸,大雪漫漫,天寒地冻之中,孔子与他的弟子们被困在了山上的茅庐里。

在这荒无人烟的地带,他们饥寒交迫地苦苦煎熬了好几日。

就这样,孔子与他的弟子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艰难地奔走了十四年之久。

他们传播“仁”的君子之道,四处游说诸侯实行仁政,赢得民心。

到处都留下了他们跋山涉水时的足迹,留下了他们侃侃而谈时的声音。

可孔子终究是生不逢时,尽管他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那么久,但是诸侯争霸的时代完全不容其主张。

到了晚年,孔子在十四年的风尘苦旅之后,终于又回到了久违的鲁国。

但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自己的理想仍不言放弃。

孔子观后感1000总结

孔子观后感1000总结

孔子观后感1000总结孔子观后感1000篇一:孔子观后感《孔子》观后感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

”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

孔子连同他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

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

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

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

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

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

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

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

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

孔子影评10篇作文1000字

孔子影评10篇作文1000字

孔子影评10篇作文1000字篇一:孔子影评_1200字活着就是一种意见《孔子》的影评从商业片的角度看,《孔子》无疑是一部高投入,大制作的巨著片,-其浩大的战争场面,光怪陆离的视觉感都颇有点西方史诗剧的味道。

而且导演显然是想用平民的视角解读世人眼里的孔子,将一个圣人凡人化,就像在卫国与卫国夫人男子地最后对白“世人或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了解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最高境界。

”这像是一段独白但从周润发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一个凡人对知己的诧异,一份对世界的感慨,更是对中国的一代大儒的心感。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誉满天下者必定也是谤满天下,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的嫉妒,而是在光环下玉的瑕疵才愈加明显。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标榜的“至圣先师”,在许多儒者心中自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神人,他的人物和性格的塑造,与其说是演员对人物的理解还不如说是导演对儒家、国学。

甚至是对世界观,对人生的个人看法,在这个意义上《孔子》的诞生在就只能说是一种意见,导演显然是太关注评论了以至于不敢放开手脚去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塑造这位“神人”,这也导致一部以文化与思考为主旋律的文化影片在特效的绑架下成为了一部以战争,明星,CG为卖点的商业片,但是正是由于孔子这人物的特殊性,以他为主角的影片都必须是有一定深度的内涵与修养的,这句导致了《孔子》作为一部商业片没有一个明显的故事旋律而作为一部文化片又缺乏必要的思考,整部影片都在一种类似于流水账的记录格式下完成,这也并非是导演所愿,只是导演总是想调和众人的口味,以至于一个正餐弄得成为了甜点,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电影界的一个悲剧,中国人的圣人不容人家怀疑,而导演不怀疑就是缺乏思考的随从,电影必须得有但是又不能从太多的角度去理解世界,西方的,东方的都得注意,票房与内涵还得并茂,试问有哪一个导演能将这部电影推向极致,让这个圣人再度有血有肉从这部电影的台词来说明导演显然是想对中国的传统经典进行解读,但为虎不成反类犬太多的文化代词不但让文化越显苍白也让普通观众感到疲惫,毕竟这既不是平民化的孔子也不是文化领袖的夫子,在这个角度上要不是演员的经验丰富估计这么多的文化代词要把大多数影评家和观众推向电影院门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观后感1000字(精选10篇)《孔子》的观后感1000字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孔子》的观后感1000字(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孔子》的观后感1影响了数千年的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然而他的命运却是充满坎坷荆棘。

在历史的书页中,孔子和弟子驾着木车,滚动的声音在各国之间沉重发响,但由于各国之间矛盾重重,大夫相互倾轧,孔子车辘的痕迹便在长达14年寻求认可的道路上深深落印;对后人来说,孔子的远见卓识,礼仪之见和理想理国之道是万世不朽的传世乐章;但坎坷的人生似乎是对立的,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所以我们需要细细解读。

该影片首先是从孔子在鲁国的仕途开始演绎,他热爱祖国,一心希望用自己的品德来使国家更加文明昌盛,富庶强大,鲁国国君起初亦是英明果断,乐意采纳孔子的意见,但随着鲁国大夫们的矛盾日益尖锐,鲁君日渐消沉,孔子大失所望只好弃官离鲁,伴随孔子的还有弟子子路,颜回和子贡等。

来到卫国的原因着实让我费解,黄韦林所著的《孔子的魅力》一书中写道孔子自己选择来到卫国,久待之后经别人推荐给卫灵公加以重用。

该影片中说的是因南子早闻孔子才德兼备,让卫灵公下书邀请,卫灵公素来对南子百依百顺,所以重用了孔子;大相径庭的两种重用途径实际暗含太多的信息。

以影片来说,充分表明了南子是极其聪慧的,虽有着恶名,却是一个才华横溢,聪明干练,有胆有识的女子;她要会见孔子,孔子抛开舆论的忌讳,以礼相待,他们之间相互的膜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

南子说“人们只知道夫子痛苦,却不知道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南子如此理解孔子,不仅仅只是因为欣赏。

卫国的内外隐患迫使孔子离开了卫国,带着弟子过着漂泊的生活,路途中,师徒皆受饥饿的折磨,在困顿恶劣的环境中,他弹起了琴,众弟子在琴声中手舞足蹈,带着悲愤的欢呼,尽情宣泄。

也许并不是悲愤,是在历尽挫折颠簸,人间沧桑后对内心无奈的释放。

颜回的死很是让人感伤,在冰天雪地里寒彻的河水中打捞者散落的书籍,一次次的来来回回,颜回的这番行为足以表明他对孔子的情谊远远超越了生命的价值,最后被活活的冻死了,颜回的死沉重的打击了孔子,孔子弃乡离家,追随他默默支持他的是众弟子,他对弟子的情谊远远超越了对妻子和儿女的感情,他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命运让颜回变成了支持他伟大抱负的牺牲品,给他内心深处留下了一道很深的伤疤。

孔子是个清贫的人,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喜欢在清贫生活中执着于理想的人,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孔子的生活就是清贫艰苦的,但又非常执著自己的理想,正因为如此,才达到了“志士仁人,无杀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的境界,他将修为置于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中,所以成就了中国伟大的哲学家。

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对孔子是由衷的佩服,汉高祖刘邦变贬孔为尊孔,李约瑟对孔子有“中国的无冕皇帝”评价,孔子的思想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其魅力所在值得去探寻。

《孔子》的观后感2为了更早体验开年大片《孔子》,前天我独自一人走进了电影院,在四周黑暗的氛围中,我静寂的看到了思想的光芒。

《孔子》比我预想的效果还要好,著名女导演胡玫是我十分欣赏的女强人,他的作品《忠诚》、《汉武大帝》、《芬尼的微笑》、《乔家大院》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看的。

刚开始在得知周润发要扮演孔子时,我半信半疑:发哥能演好一代圣人吗?不过现在还是被发哥的演技所征服,他演的很出彩!彷佛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的时光,回到东周时期那段战乱频仍的多事之秋;另外陈建斌、任泉的表演也相当出色,加之影后周迅的加盟,更使本片流光溢彩。

在网上有人大致对“颜回之死”和“子见南子”“老子孔子对话”三段颇多非议,但是依鄙人看来,这正是本片的精彩之处,当我看到了作为代国相的孔子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不惜一个人在高台上奋力击鼓,而胜利后却无比伤心时,我感受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矛盾心理,这时候我的眼中强忍泪水,进而看到了编剧虚构的颜回之死,颜回为了保全儒家经典流传后世,不惜一次次从冰窟窿中把竹简扔上岸,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呀,看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留下了泪。

关于子见南子一段,尽管篇幅不长,但却是本片画龙点睛之笔,周迅也很符合卫国夫人南子的角色,当妩媚的南子试图挑逗孔子时,孔子却表现出谦谦君子坐怀不乱的气概,而心里也很感激南子的知遇之恩,遂说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是呀,男人好色,自古皆然,孔子首先是个凡人,只有经历女色的诱惑而岿然不动才磨练成为圣人,而孔子并不反对男人好色,他是教人“好色而不淫”,这是儒家“人道思想”的体现,比起佛家“不近女色”和道家的“天道思想”,儒家思想是适合在人间推行的,试想如果男人不好色,成为了性冷淡甚至性无能,这时候女人们就会以轻蔑的口吻说:“你不是个男人!”或者抱怨道:“你还是个男人吗你?老娘要你何用?呜呜呜呜我的命好苦呀!”所以男人不可不好色,但是也不能纵横,孔夫子教给我们的是:君子好色,取之有道。

好色要建立在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之上,不可逾越这两道鸿沟。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本片前半段紧凑有加,后半段却略有缓慢,这应该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吧,结尾处胡玫导演用类似她执导的《汉武大帝》开头时武帝说司马迁的话语做结: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孔子》的观后感3电影《孔子》在各大影城首映。

影城继阿凡达上映期间一票难求的火爆状况后,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票房热潮。

近几天,影城1号厅排期基本为《孔子》,上座率达90%,据影城工作人员透露:有很多老人前来观影,也有很多人带着孩子前来观看。

可见,孔子在中国是深得人心的,《孔子》的号召力也是值得肯定的。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

他跟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

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跟。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

两个多小时,跟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

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

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跟情节那么简单。

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

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线跟灵魂。

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定淡定的眼神,礼义娓娓道来的神韵,仿佛孔子转世。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跟的精神如命。

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

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

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

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韵,她天生就是一个好演员,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里。

南子这个角色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觉得可有可无,它一旦不存在,你会觉得缺了很大一块。

孔子其实是惊艳跟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截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

南子让世人看到了孔子并非神,孔子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南子虽然简单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跟信仰之间的取舍,实为一个看点耐人寻味,又怎么会是可有可无呢。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

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

但不可否认,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表现起来就不会像看历史书一样晦涩难懂跟索然无味。

这部影片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好的,故事情节跟表现手法都没有打水漂。

媒体的担忧,在现在看来有惊无险,《孔子》并不会因为阿凡达遭到票房威胁。

中国的历史深得人心,孔子的礼义仁跟备受推崇,胡玫的实力也得到见证。

《孔子》的观后感4看完《孔子》我看到的是,坚定理想信念的人。

人到中年、人到晚年仍在奔波劳累,而非颐养天年,并非享受天伦之乐。

他为了国家而非为了自己。

我看到的她是一个爱国之人。

他爱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厌恶这礼崩乐坏的时代。

他想靠自己的思想来挽救这个国家。

不过,在客观的'评价中,我认为孔子并不适用于这个时代。

社会生产力是逐渐发展的,时代的潮流是逐渐进步的。

单从孔子想恢复西周时里约制度,我就认为他是退步的。

他一心只为了自己内心的政治信念忘了社会现实。

对孔子一生的评价中,我只想到了一个字就是酸。

出生时他的贵族家庭没落了。

奔走于各国之间。

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时,他被困住了。

孔子在当时是不受重用的。

可在死后成了万世师表。

我想很大一部分人在生前没有名没有望,可在死后,却名扬天下。

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酸。

名望,在死后有什么意思呢?只是单单的给他扣了一顶帽子,生前无所享受,死后孔子怎么会欣慰呢?只是后人为了孔子的成就。

而表示慰藉而已。

感谢孔子为我们留下这么持久思想渊源。

《孔子》的观后感5即使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孔子的一生也是很“杯具”,令人唏嘘。

孔子年富力强时不被重用,不得不带着一众弟子颠沛游离,周游列国又四处受排斥,“累累若丧家之犬”,年过六十身老体衰,曾经殷切的出仕治国之志被耗尽,他终于决定回乡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不再踏入政途,孔子的一生可谓空有抱负却郁郁不得志,假如真如电影《孔子》所言,各国国君均不接受孔子观点,唯一明白老夫子想什么、想要什么的人竟是“名声不好”的南子,那孔夫子也真是惨了些。

呵呵。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子见南子”一幕早在片花中就占了大段时间,银幕中南子挑逗的眼神和微张的嘴唇的确象影片把“子见南子”当成噱头,不少人因此而感觉不悦,对其的定性我们暂且搁置,既然胡玫导演借导演的便利将南子塑造成如武则天、赖斯一般聪慧过人的女政治家,那我也不妨借题发挥,来剖析一下电影版“子见南子”中的南子为何要这样做,老夫子又为何如此应对。

在电影“子见南子”一幕中,南子的出场是从踩着高木屐鞋的赤足开始的,镜头有些轻佻地由下摇上,接下来是精心的妆扮和挑衅的言语,“听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你那个‘人’字里,包不包括象我这种名声不好的女人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是什么意思啊?”,此时的南子以其聪慧美貌步步紧逼,孔夫子面对直线距离不超过5cm的南子表现出退让和不安,老夫子面对诱惑强作镇静回答问题的模样让南子很开心,因为在她的价值观里,男人都一样,追求的不过是色、名、利,亘古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