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文化的开放气质与和谐精神
吴文化艺术鉴赏心得作文
吴文化艺术鉴赏心得作文
对当代吴中人来说,“吴文化”既是物质层面的“山水苏州”,也是精神层面的“人文吴中”。
新吴中”是“强富美高”新江苏新苏州在吴中落地的具体实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吴中探索。
苏州是著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间命伍子胥择此筑城至今,苏州古城尽管经历沧桑,但基本保持了“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
25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高度发达的经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使苏州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是吴文化的中心地区和主要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吴地儿女尽管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曲折磨难,但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吴地人民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吴地文化,它为吴地的繁荣发展、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发掘弘扬吴地文化,将优秀传统与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凸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本质上说,也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生存状态的要求。
推动吴地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发挥吴中发展的软实
力和独特的文化优势,是吴中又好又快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
论孔子“和而不同”观与吴文化“和谐”精神
业绩 。另一方 面是吴文化的 内心精神演绎着孑 子 “ L 和而不 同”
观里的核心思想 , 通过 自我实现而确认的 自我价值 , 自我的 以
的爱戴 , 百姓“ 归之千余家” 后来 , 。 泰伯 闻父病重 , 与弟北上探 望 , 又返 回梅里。古公 宜父病亡 , 后 泰伯 、 仲雍兄弟返岐奔丧 , 把王位继 承权让位于j弟季历后 , 又带孝返回梅里 。 当弟季历
为殷朝第 2 9代 商王太丁杀害后 , 泰伯再次让位 于姬昌( 周文 王) 。② 如前 所述, 泰伯 、 仲雍来 到吴地之 后,断发 纹身”主动接 “ ,
的结果, 而且这种 融和 以一种和谐的方式进行 。孔子的“ 和而不 同” 观主 张的思想与吴文化 自 源所具有 的 发 和谐文化十分的吻合。这两种思 想在现 实层面上的结合 , 以下两方面的体现 , 有 一方面是和谐 思想所表现 的谦让品德演化成为吴地人 民个性化 的心理修为上的一种文化 品质 ,另一方 面是吴文化的 内心精神演绎
自然应该追求 “ 而摈弃 “ 。 “ 和” 同” 和而不 同” 才是孑 子 思想 L 体系 中的基础观念。①
二 、 文化 的源 起 吴 吴 文 化 就是 中 国文 化 中延 续 时 间 最 长 、 存 最 为 完 整 、 保 内 涵最 为 丰 富 的地 区文 化 之 一 。 吴 文 化 的产 生 是 本 土 先 吴 文 化
2 1 年 5月 00
Ma 2 v.01 O
文 海 艺 苑
Ll TE RA R Y G A L LER Y
论 孔 子“ 而 不 同 ” 与 和 观
吴文化“ 和谐” 神 精
牟 莉 莉 ( 州大 学 , 苏 苏 州 25 2) 苏 江 1 13
摘 要 :“ 而 不 同 ” 孔 子 思 想 体 系中 的基 本 观 念 。吴 文 化 的 产 生是 本 土 先 吴 文化 与 中原 商 周 文 化 融和 和 是
苏州吴文化内容
苏州吴文化内容苏州吴文化是指苏州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深受吴越文化的影响。
吴文化丰富多样,包括建筑、园林、诗词、戏曲、音乐、绘画等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苏州吴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吴文化是苏州地区的独特文化传统,对苏州的发展和影响不可忽视。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苏州的建筑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的传统建筑以园林为代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州古典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
这些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精美的景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州的古建筑注重空间布局和建筑比例,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同时,苏州的园林还注重水景的运用,通过水的流动和倒影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苏州的诗词文化也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他们用诗词表达了对苏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苏州的诗词作品以婉约派为主,以细腻、含蓄、清新的风格而闻名。
苏州的诗人多以自然景观、人情风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苏州的戏曲是吴文化的瑰宝之一。
苏州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戏曲历史和丰富的戏曲资源。
苏州的戏曲以苏剧为代表,苏剧以其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苏剧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角色的刻画,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苏州的音乐也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音乐以雅乐为代表,雅乐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苏州的雅乐以其细腻的音色、悠扬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奏技巧而闻名于世。
苏州的音乐注重旋律的优美和节奏的协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声音的变化,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苏州的绘画艺术也是吴文化的瑰宝之一。
苏州的绘画以吴门画派为代表,吴门画派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吴门画派以山水画为主,追求自然景色的真实和美丽,注重构图和墨色的运用。
吴文化对我的影响
通过《吴文化》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这门课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我对吴地文化有了一个更加深刻,更加系统的认识与体会。
吴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
自泰伯立国以来,吴国二十一世、二十五位君王,至夫差失国,时历六百多年的古吴春秋。
从荒芜地带,变成美丽富饶的江南;吴国从小到大,发展到争霸中原的强国。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吴人辉煌业绩,而且有季札至贤延陵高风。
但也有沉痛的历史教训,夫差被胜利冲昏头脑,迷于酒色,轻信奸细,陷害忠臣,致使失国。
在这之中我对泰伯的“至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吴文化是氏族文化,也称江南文化。
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著名教育家张其昀先生说“东南文化,不在苏杭,不在京镇,在无锡之梅里。
”吴文化的前身,是古老的民族文化,是陕西“蛮民”从中原迁徙至长江三角洲所带来的中源先进文化和江南地域“土著夷民”之风俗融合而产生的氏族文化。
吴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成这样几点:一.厚德载物的和谐性。
泰伯三让王位,赢得孔子“至德名邦”赞誉。
厚德载物作为吴文化核心的道德内容,成了立身之本。
从远古的泰伯到明代的东林党,从近代工商望族到当代的华西村,无锡在社会诸方面的发展中,无不体现出尚德和谐理念。
二.兼容并蓄的开放性。
吴文化是一个开放性文化系统,它的发展是不断吸纳异质文化的结果,显现出一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对中原文化的引入吸收,显现了其包容性。
临海型的地理区位,也使吴地很早以来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磨合带。
三.经世致用的务实性。
经世致用的思想缘起吴地发达的工商业。
工商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孕育出了经世致用的实干思想。
经世致用在近代主要表现为学、用结合,积极主张以实用的知识与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实业。
无锡荣氏兄弟即是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
四.开拓进取的创造性。
泰伯在荆野之地,开拓建起勾吴国,吴地自此涌动着一种不拘成规、敢想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
中国的历史传统是重农贱商,但吴地很早就开始工商并重。
吴文化调研报告
吴文化调研报告吴文化是指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以及苏州市周边地区的文化。
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吴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吴国统治了今天的江苏省以及周边地区。
吴文化在这个时期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苏州园林和吴剧。
苏州园林以其精美的布局、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这些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流畅的水景和独特的园林布局,展示了吴文化的独特魅力。
吴剧是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吴剧以其独特的旋律、婉约的唱腔和多姿多彩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吴剧以其细腻的表达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吴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苏州园林和吴剧,吴文化还包括了许多其他方面,如吴绣、吴语等。
吴绣是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吴语是江苏地区的一种方言,被认为是中国方言中的精品之一,具有独特的音韵和语调。
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意味着非常重视清澈的思考和内心的平静。
吴文化追求和谐、包容和宽容的价值观,崇尚自然和平静的生活方式。
吴文化对中国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不仅在文化艺术领域有独特的表现,而且在经济、科技和政治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吴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使人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欣赏吴文化的精髓。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当代文化注重西方文化的传播,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保护和传承吴文化,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吴文化的魅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吴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吴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吴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苏州吴文化内容
苏州吴文化1. 引言苏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园林以及独特的吴文化,成为了苏州的标志性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苏州吴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苏州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 吴文化的起源吴文化是指江南地区(包括现今的江苏、浙江等地)在古代吴国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吴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当时都非常繁荣。
2.1 吴国与孙武吴国最早出现在《尚书·虞书》中,传说中它是太康之子伯夷所建立。
但真正使得吴国崛起并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是孙武。
孙武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他撰写了《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的奠基人。
孙武曾在吴国任职,并为吴王夫差提供了许多军事策略,使得吴国在战争中屡获胜利。
2.2 吴文化的特点吴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积淀形成。
江南地区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农业和渔业发展。
这种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园林艺术以及丝绸、绣花等手工艺品的发展。
3. 吴文化对苏州城市建设的影响苏州作为吴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之一,其城市建设受到了吴文化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3.1 园林艺术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一类。
它们以精巧、灵动、雅致而著称,被誉为“人间天堂”。
这些园林建筑巧妙地利用了水、石、植物等自然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巧源于吴文化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3.2 建筑风格苏州的建筑风格也深受吴文化影响。
传统的苏州建筑充分利用了地形、水系以及当地材料的特点,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屋顶造型、精致的木雕和砖雕等装饰,展现出浓厚的吴文化氛围。
3.3 文化传承吴文化对于苏州人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历史遗产,更是一种精神财富。
苏州人民通过节日庆祝、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音乐舞蹈等方式将吴文化代代相传,使得这种独特文化得以保持并发扬光大。
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下面给大家说说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供大家阅读!吴越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中心与代表。
今天不论研究吴越文化,还是海派文化,都必须将其置于长三角文明的大背景中。
惟此方能历史地发展地把握其主体文脉与核心精神。
长三角文化与吴越文化、海派文化相承相继、一路走来,充分展现了归并和重塑传统优势的强大整合力。
在当今新形势下,要使之得到应有的张扬和推进,再造长三角区域文化新的辉煌,对其深刻内涵与精神特质的充分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海纳百川一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溯(长)江、环(太)湖、濒海的“山水形胜”,造就了吴越文化缔造者的文化习性与人文精神,注定了这一方文化与生俱来的开放胸怀。
今天更要不断强化这种开放开拓的自觉意识,努力将长三角文化打造成“包孕吴越”、“汇通大海”的多元文化体。
聪慧机敏二是,聪慧机敏、灵动睿智。
吴越文化的创生和传承,既是优越地理环境的造化,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晶。
吴越人民世代相袭的聪明才智,非但赋予锦绣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铸出由这些精雅文化形式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
重视教化、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长三角文化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位,理当对其予以充分吸纳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经世致用三是,经世致用、务实求真。
吴越之地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实业传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等,都是吴越文化包括海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毫无疑义,大力弘扬崇真向善、淳朴平实、诚信守份的精神,正是如今思想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重任。
长三角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求实、务实风格的延续。
敢为人先四是,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善于创造、勇于创新是吴越文化、海派文化共同的秉性,也是这一区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力。
只有始终坚持这种永不止息的创新精神,增强突破意识,摆脱狭隘的视域和地域羁绊,才能进一步助推长三角区域的文化整合,在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吴文化的诞生、发展与苏州城市精神
吴文化的诞生、发展与苏州城市精神[主题] 吴文化的诞生、发展与苏州城市精神[主讲]吴恩培[时间] 2012年7月21日一、文化、吴文化(一)“文化”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及世俗对“文化”一词的误读“文化”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其涵义是各不相同。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
“他这个人真有文化”,是指某个人因为丰富的学识所透射出来的某种卓然不群的文化品味。
可见,“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当不确定的。
世俗对“文化”一词的误读1、等同于学历。
如,我文化不高,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学历证书,约定俗成地称为“文凭”——文化程度高低的凭证2、等同于素质。
如,这人随地吐痰,太没文化了。
3、等同于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及业务部门所涉及的业务工作。
如认为文化就是文化部门(国家文化部、各省文化厅、各市文化局及基层文化馆等)所涉及相关工作(剧目创作、剧团演出以及群众文化演出等)。
(二)中国古代对“文化”一词的理解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文化”,指的是“文治教化”,与没有教化的“野蛮”形成对照。
在“教化”的手段上,强调用诗书礼乐教化世人,而与以武力平服的“武功”相对。
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三)中国近代学者对“文化”的阐释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
”(四)国外学者诸多的文化定义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
(五)现今通行的理解及定义文化指的是区域人群自古以来在这一区域创造出的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物质的、精神的成果总和。
(六)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系,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性的东西。
文化的消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消亡。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刻意地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在强势文化的打压、侵蚀面前。
吴文化的灵魂和本质
钩沉吴文化的灵魂和本质文/吴跃农吴文化区域一直发挥着江苏的文化中心作用。
江南水乡,诗意灵动,山温水软,鸟语花香,映现着吴文化区域山清水秀、地绿天蓝的水韵之美。
水是吴文化的灵魂水是吴文化的灵魂,充沛的水源即是吴文化的命脉,吴国盛衰可以说是与水和水源水运共命运的。
吴文化核心地苏州控三江、跨五湖、通长江、临大海,交通便捷,北宋著名水利学家郏亶说,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
水田之美,无过于苏州。
吴文化筑基于精于“水利”、以“水利”筑城立国,治水患、开运河、建水军攻楚伐齐,兴农田水利取得粮食丰收,“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地理交通,加上造船技术先进,大力发展水上交通等事业,从而带动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秦汉以来,吴地就是进出口岸,是海外来吴的登陆点,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西方文化的输入,也是因水网交错之便。
而长江的特殊防卫功能,使吴地可据守而生活安定,这对吴文化创造奇迹具有重要意义。
大海、长江、运河、太湖可以说是吴文化生生不息的天然渊源。
苏州城内河道纵横,湖荡星罗棋布,被称为水都、水城、水乡。
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河流湖泊纵横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区。
山水富饶,特产丰盈,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吴文化因水而成就自己独特的历史经济地位。
约一万年前,太湖三山岛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巨大的狮面人身石雕像至今还在。
从古文字解析来看,“吴”本身就是指水生鱼类动物,“吴”天生是与水相关联的。
吴地之水是包容天下之水,内连河湖,外接江海,是通山外之山、联水外之水的。
吴文化得水之天时地利,因水而生,依水而成,顺水而长。
伍子胥治水建城,苏州城因水而兴。
苏州城有世上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城市治水体系。
苏州古城的建立,表明吴国的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已相当高。
苏州作为国内和世界上现存最为古老的城市之一,地域水面占42%,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三分之二在苏州辖区内;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从北面呈半弧形拱围苏州,东奔大海;我国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绾结了苏州古城,南接钱塘江。
论近代吴文化中的开放意识
塘” 而吴地人素以 , 舟楫而代车马。 街头巷尾, 小桥流水, 成为吴地 条约来沪开厂建行。经营进出口 贸易。上海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对外
最显著的特色。 正是由于吴地拥有着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才促进了其发达的 水上交通事业的发展,三国时孙权曾派使者去南洋开发外贸活动, 后来东吴水军到达台湾澎湖,吴地人携带铸铜技术和丝织技术进日 本、朝鲜。到明代,郑和主要以吴地为起点七下西洋,通过海上丝 贸易的主要港口。上海对外贸易的发展辐射了整个吴地,刺激并带 动了吴地的对外贸易。以苏州为例, 苏州及附近地区出产的生丝、 “ 棉花等农产品和丝织业、工艺产品,大部分改由上海转运出口。苏 州一带商贾,有的也移资去上海开设商号。与洋行做买卖。 ””另据 “ 日人松浦章所著 《 中国商船的航海 日志》一书载:日本嘉永五年
[ 关键词] 文 : 放 识 吴 化 开 意
吴地一般是指长江下游、太湖之滨的宁、嘉、湖、 杭、苏一带。
为厂要日记,以备存核’” 。 其次,开展对外贸易是开放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
本文所言吴文化指的是广义上吴地文化,包括吴国以前和吴国以后 吴地是近代开埠通商的最早地区之一。伴随侵略而来的西方大 发展延续至今的吴地区域性文化。她由早期的松泽文化和良渚文化 量商品及先进生产方式的涌入,使分散、落后的手工业最终没能抵 衍变而来,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周边区域文化的影响。 挡住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而逐渐瓦解。松江一带 “ 已无纱可纺,松 说起吴地文化,首先应谈到其独特的 “ 水桥 ”文化。由于吴地 太布衣,消减大半。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 15 年就曾指出:“ 80 成 区主要以环太湖六域为主,地区范围内河道密布,又处长江下游地 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了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 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润,因而吴地拥有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司 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经不住机器的竞争。 马迁就曾说 “ 吴有三江五湖之利” 。五代时吴地 “ 五里为浦,十里为 此后,以 侵略侵略战争开路的各国商人,凭借强加于中国的 不平等
吴文化美育总结材料
吴文化美育总结材料吴文化是指江苏省吴中地区的传统文化,它融合了吴地的历史、地理、民俗和艺术等多个方面的要素,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而美育则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本文将以吴文化美育为主题,探讨吴文化对人们的美育意义。
吴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吴中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核心区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这些历史和地理因素孕育了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吴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对人们的美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吴地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苏绣、苏州评弹、吴剧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在技艺上独具特色,更在审美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绣细腻精致,色彩艳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苏州评弹通过音乐和表演,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吴剧则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剧情,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艺术体验。
这些艺术形式的存在和传承,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
吴文化还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了人们的人文情怀和美的追求。
吴中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种人文底蕴不仅体现在吴地的历史古迹和文物上,更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上。
吴中地区的人们注重礼仪和人情味,崇尚和谐与和平。
这种人文底蕴培养了人们的美学情操,使人们更加注重内在的美和精神的追求,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美德意识。
吴文化对人们的美育意义重大。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通过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了人们的人文情怀和美的追求。
吴文化美育不仅让人们体验到艺术的美,更让人们感受到人文的魅力,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因此,我们应当努力传承和弘扬吴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吴文化的美育力量。
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吴文化优良传统
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吴文化优良传统□肖梦龙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是国家象征、民族记忆的情感依托和物质载体。
博物馆肩负的重要职责,是宣扬优秀历史文化,古为今用。
近日,苏州东吴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专门编撰的丛书《青瓷大观》《铜镜大观》正在筹备出版中。
这是该馆创新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是弘扬民族文化、文物保护的新举措。
苏州东吴博物馆是江苏及全国收藏吴文化青铜器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2013年10月,江苏省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苏州东吴博物馆石雕、铜镜、青瓷三大系列进行定级。
经鉴定定级,馆藏珍贵文物951件,包括一级文物58件,二级文物287件,三级文物606件,三大系列在全国四千多家国有博物馆中名列前茅。
吴是中原周人与江南土著民族相结合而形成的姬姓诸侯国,商晩周初在太伯、仲雍奔荆蛮创建“勾吴”时,一方面“端委以治周礼”;另一方面又入乡随俗“断发文身”。
所以吴文化是由华夏文化和土著“荆蛮”文化相融合形成的区域文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征。
如体现在江南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器形、纹饰及合金成份均与中原铜器相差异,其面貌具有两重性,既受中原商周文化的深刻影响,又表现出显著的地方文化色彩和风格。
苏州东吴博物馆所展出吴文化青铜器,礼器有鼎、簋、尊、卣、盘、匜、盂、盉、鉴等。
诸如春秋变体蟠璃纹大鼎、几何纹双兽耳带盖簋、素面簋、蟠螭纹双兽耳鉴等,都具有明显的吴国铜器地方特色。
如蟠螭纹双兽耳鉴,除双兽耳外,别出心裁地塑造两只螭虎攀爬口沿,生动活泼,不见于中原铜器装饰。
再如蟠虺纹提梁盉,盉为盛酒、调酒器。
盉的器形作提梁、扁鼓腹、前兽首流、后有兽尾装饰、三兽蹄足,此种提梁盉在吴越地区出土较多,是吴国创造的新器型,流行于春秋晩至战国时期。
上海博物馆亦收藏有同样的铜盉,其上铸有铭文,是吴王夫差特地为一女子所铸造,据上博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考定,这位女子当是西施。
特别是一件铸铭季子盂为吴之重器。
盂为大型盛饭器,兼可盛水盛冰,流行于西周,春秋时期仍有所见。
简析吴文化的基本特点与当代价值
简析吴文化的基本特点与当代价值基于这一考虑,苏州大力加强吴文化的建设。
新世纪之初,苏州古典园林成功申遗,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独墅湖高等教育园区初见成效,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港大思培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东南大学苏州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四川大学苏州研究生院纷纷进驻,国际教育园区建设基本到位,这些都是苏州文化史上的大事。
2007年,苏州文化建设更是盛事连连,先有中国刺绣博物馆、园区科文中心竣工,后有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中国电影节(金鸡奖)、第八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山花奖)、第十届中国戏剧节(梅花奖)等国际、国家级文化活动的举办,太湖文化论坛也宣告成立。
其中,中国电影节(金鸡奖)、太湖文化论坛将永驻苏州。
一句话,苏州已经进入了“文化苏州”的时代。
基于这一考虑,在“文化苏州”的基础上,苏州还总结改革开放的苏州之路和苏州实践,更进一步凝炼出“苏州精神”。
“苏州精神”是个大的范畴,它包括“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苏州城市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昆山精神,“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精神,“融古铸今”的平江精神,“厚德、尚文、敏行”的沧浪精神,“精致卓越、和合昌明”的金阊精神,“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高新区精神,“传承千年文明、开创时代风范、建设和谐吴中”的吴中精神,“相融和谐、众志成城”的相城精神,“争先、开放、和谐、人文”的常熟精神,“精致和谐、务实创新”的太仓精神,“吴风越韵、精致致远”的吴江精神等。
在此之中,“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苏州城市精神也可单独称为“苏州精神”。
“文化苏州”、“苏州精神”是吴文化现代化的主要成果和主在表现。
它成为未来苏州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对未来苏州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
无论是文化还是精神,其核心都在于价值——体现价值、追求价值和创造价值。
吴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吴文化的影响与传承江苏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使吴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自古以来,吴文化就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苏是吴文化的核心区域,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宜兴等地。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习惯,形成了显著的文化风格,使人们对吴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愈发深刻。
吴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述为“以文化为引领,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的传承和价值的增值。
”吴文化的影响力非常深远,从战国时期吴国开始,吴文化就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而在晋朝南渡以后,南方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格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吴文化也经历了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
这段历史也为吴文化注入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时代精神。
在文化的传承方面,吴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善,人们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越来越注重,而吴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也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物。
从陶器、青瓷、瓷器,到丝绸、织物、刺绣,再到诗歌、音乐、画作等等,吴文化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吴文化的艺术特色也非常独特,从建筑、绘画、雕塑、剪纸等各个方面,吴文化都留下了许多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中,吴绣是十分著名的,它以其多样化的题材、生动的形象和精妙的技术一直受到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此外,江南园林也是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其具有园林美、水景美、建筑美、文化美等多种美的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珍品。
重要的是,吴文化也为当代社会的许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吴文化中一些重要的创新成果,如铁锅、扇子和武术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吴文化的影响和传承对融合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它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听吴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关于吴文化的讲座,主讲人是我国著名的吴文化研究专家张教授。
讲座深入浅出,让我对吴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吴文化的独特魅力吴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它起源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一带,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历史悠久吴文化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学家研究,吴文化起源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江南地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吴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2. 地域特色吴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风格:吴地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风格古朴典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民间艺术:吴地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吴歌、吴舞、苏绣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饮食文化:吴地饮食以清淡、鲜美著称,如苏式点心、太湖三白等,令人回味无穷。
3. 文化遗产吴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吴文化的繁荣与辉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吴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
如今,吴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1. 文化传承吴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传承:学校教育将吴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和传承吴文化。
(2)民俗传承:民间艺人通过口头传授、师徒相授等方式,传承吴文化。
(3)文化交流:吴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与其他地区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
2. 文化发展吴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产业:吴文化衍生出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如旅游、影视、动漫等,为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文化创新:吴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如将吴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时尚产业等,使吴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浅谈吴文化在大班幼儿教育课程中的探索
浅谈吴文化在大班幼儿教育课程中的探索引言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对当今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大班幼儿教育课程中,探索吴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吴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大班幼儿能力培养需求和教育实践需求出发,探讨吴文化在大班幼儿教育课程中的探索。
一、吴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苏州、杭州、嘉兴等地为中心,形成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
吴文化包括了传统的文学、艺术、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内容,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1.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吴文化以苏州评弹、嘉兴越剧、杭州绸缎等为代表,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吴文化的文学作品也有着深厚的底蕴,如苏轼的诗词、文学家细腻的故事、诙谐幽默的顺口溜等,这些都是吴文化的精髓所在。
2.精美绝伦的建筑文化古代的苏州园林、富有韵味的杭州西湖、巍峨壮丽的南京明城墙等都是吴文化的杰出代表,这些建筑充分展现了吴文化的精美绝伦的特点。
3.独特美食和服饰文化吴文化以苏州的小笼包、杭州的西湖醋鱼、嘉兴的酒酿圆子等美食为代表,这些美食以其别具特色的口味和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
吴文化的服饰也是独具魅力,如苏州的丝绸和绸缎、嘉兴的花布等,都是吴文化的杰出代表。
二、大班幼儿教育的能力培养需求大班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处于对外界事物特别感兴趣和好奇的阶段,有强烈的模仿欲望和求知欲望,同时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启发。
大班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需要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和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使他们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1.培养观察和感知能力大班幼儿正处于发展观察和感知能力的敏感期,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吴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和感知对象,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吴文化与苏州历史文化名人剖析
吴文化与苏州历史文化名人一、吴文化的概念:“吴”,即吴地;“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一般而言,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我们这里所讲的指的是广义的文化。
那么什么是吴文化呢?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
是指吴地自有人类开始,直至现今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文化创造。
正如著名先秦史学专家李学勤先生所述:“吴文化泛指吴地的文化,把吴国文化前后的源流,以至后世吴地的文化的蓬勃发展都概括在内。
”由此看来,吴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
吴文化的地域,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即苏州),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
可见,吴文化的地域是非常广泛的。
如盛唐前期诗坛上活跃着四位“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的诗人,他们就是被称为“吴中四士”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和张若虚。
其实他们当中只有张旭一人是吴郡人(今江苏苏州)人,其他三人中,贺知章是越州水兴(今浙江萧山)人。
包融是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张若虚是扬州(今江苏扬州)人。
二、吴文化的起源:吴文化历史悠久,约五千多年以前,吴地这一带由于和中原地区缺少往来,曾被中原人看作是“断发纹身”的“蛮夷之地”。
商朝末年,周部落在今陕西凤翔岐山一带诞生,部落领袖古公亶父(后来周武王伐纣而有天下,追尊古公为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
长子泰伯婚后无子女,三弟有子昌,聪明伶俐即周文王。
按照祖制,泰伯是法定的君位继承人,但古公认为季历的儿子昌,有圣人的瑞相,预料他将能兴周,有意传位给季历,以便再传给昌,但未明显表示。
关于吴文化开放性与和谐精神的探讨
文化 学理论认为 , 文化 的发展 正是一个积累和消失辩 正 统一 的发展过程 。 从历史和人文传统 的发展来看 , 吴文化“ 和 谐精 神” 的文化 发展起源 , 主要来源于吴地 自古就形成 的“ 尚 德崇文 ”的文化观念和 社会 发展趋势 。“尚德 ”是一种历 史 文化 的思想 , 具有极其丰 富的内在含 义和精神特征 , 这里 的 “ 德” ,就是指文化发展 的指 向, 所 指的也就是东方哲学意义 上的 “ 道德” 。在 文化 内涵 中,也存在有 一些 “ 礼让 ” 、“ 谦 逊” 、“ 和谐 ” 、“ 友善” 、“ 关怀 ”的含义 。由此可见,“尚德 ” 和“ 崇文 ” 这两种文化思想就 构成了吴文化 的核心价值与核 心内涵 。对道德 的敬重表现 出 了吴地文化所提倡 的是 “ 以 德化 民” ,“以德治域 ” ,通过德来促进人和 人之间的一些情 感交流 ,通过德来创建和谐社会 的文化 思想 。对文化 的崇 尚 也 反映出了吴地人对教育 、科技 、发展、创新重视的人文精 神 以及价 值观念 ,文化 、科技 、教育事业的兴盛发展 ,不仅 为国家培养出 了一大批高素质 的人才 , 也 同时为吴地 自身经 济文化 的快速 、 可持续性 的发展奠 定了坚 实的智力支持和发 展 的动力支 持。 ( 二) “ 包孕吴越 ”的气度 是吴 地和 谐文化中 的独特精神 提 到吴文化,人们 自然而然就会想 到烟波浩淼 、 气象万 千 的太湖 。太湖是吴文化发展 的代表 性象 征。从吴文化发展 的历史源流上 来看 , 无锡是一个具有三千年 建城历史 的文化 历史名镇 ,在 隋之后 ,由于运 河的开辟和贯通 ,南北 的经济 和文化 的交汇 影响 , 使得无锡 以及 周边 的城市较早地就形成 了城市文化 发展的开放意识 , 也使得这 里出现了较早地通过 “ 交换 ”形式 的商 品经济思想发展萌芽 ,这 也 同样是无锡在 近代 发展之后 逐渐 向现 代型城 市 的发展奠定 的重要文 化思 想基础 ,但 是从根源发展来看 ,“ 工商文化 ”仅仅是一种舶 来文化 ,是西 方 “ 海洋文 明”拓展所 出现 的结果。对待这种 新形势 的历史文 明,吴文化 的态度就是凭靠 “ 太湖精神 ” , 不断地进行 吸收和 消化容纳 , 在文化碰撞 中积 极选 择,最终 使得 这种不 同历史背 景发展 的不 同文化 可 以逐渐 演变 成为 自身文化 中的其 中一个 有机结合部分 。
幼儿园吴文化教育理念
幼儿园吴文化教育理念幼儿园吴文化教育理念幼儿园吴文化教育理念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从吴文化的内涵、幼儿园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详细解析幼儿园吴文化教育理念。
一、吴文化的内涵吴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文化,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在幼儿园吴文化教育中,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 传统价值观念的培养:幼儿园吴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传统价值观念,如敬老尊师、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
通过让幼儿学习中国古代的诗词、寓言故事等,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2. 美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吴文化强调美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3. 姓氏文化的传承:吴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姓氏文化,如姚姓、徐姓、陈姓等。
幼儿园吴文化教育注重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培养他们对姓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二、幼儿园吴文化教育目标幼儿园吴文化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的个性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发展:幼儿园吴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
通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
2. 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园吴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开展团队活动、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 综合素质:幼儿园吴文化教育强调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不同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幼儿园吴文化教育方法幼儿园吴文化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教育环境的创设、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教师的指导三个方面。
吴文化艺术鉴赏心得第三讲
吴文化艺术鉴赏心得第三讲吴文化,顾名思义,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即XX从古至今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它历经XX、X、X、XX的冲刷和洗礼,不断发展,至XX、XX、XX、XX及明形成高峰。
有人说吴文化就像是星空,璀璨而又深邃。
我觉得这形容再适合不过。
关于“吴”的形成,那是一个传说。
相传XX多年前XX下周部落的首领XX有三个儿子:XX、XX、XX。
三儿子XX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叫XX。
周太王认为XX以后的兴旺要靠XX,XX、XX估计周太王想把王位传给XX,并且传给XX。
于是他们两人假借采药为名南奔XX,并按照当地土著人的习俗断发文身,来避开XX,这种谦让的美德传诵至今,今称太伯为XX。
后来,周太王果然立XX为王,并传给XX,XX就是开创XX的文王XX。
XX、XX在XX之地与当地的土著人为伍,受到当地人的爱戴,于是成立了XX国,这就是XX的形成。
XX、XX的南奔同时带来了中原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吴文化。
吴文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吴文化阶段。
即吴文化的创始阶段。
据专家考察,一万年前的三山文化就是先民迈入文明门槛的一个标志。
从考古实证上看,吴地先民创造了稻作文化和玉器文化,从采集渔猎逐步向农耕文明发展。
第二阶段:吴国文化阶段。
这是吴文化的发展阶段。
自从泰伯和XX一起建立勾吴国经二十世寿梦东迁姑苏,其子阖闾建姑苏城,确定了以太湖为中心的疆域范围,国势大盛,奠定了吴文化的发展基础。
第三阶段:后吴文化阶段。
公元前XX年,XX统一中国,分36郡,XX地为会XX,郡治在姑苏,开启了后吴文化阶段。
吴文化发展至今,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
我们一讲到吴文化,就会联系上水。
的确,水是吴文化的标志。
而水也成就了吴这片土地的水乡特色。
湖山、古镇、小桥、流水、园林、曲径、荷池,就是吴文化对自然环境熏陶的产物。
虽小,但有十分别致,精细。
此外,蚕桑丝绸、稻米鱼虾、城和村、桥和船等,莫不与水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卷第2期2007年4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V ol.6 No.2A pr. 2007=江南文化>[收稿日期]2006-12-26[作者简介]孙周年(1958-)女,湖北武汉人,教授.论吴文化的开放气质与和谐精神孙周年, 肖向东(江南大学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 要]在中国文化地图中,地处长三角的吴文化特具一种开放气度,凸显一种和谐精神,此与吴文化生成的历史元素、特殊的地理区位以及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吴地文化精神传统有着重要的文化关联,在当下中国/和谐文化/、0和谐社会/的建构中,研究吴文化的这一特性,探究/长三角经济文化圈0形成的文化秘密,应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课题。
文章在中西文化的纵横坐标系中着力搜寻吴文化的/开放0/和谐0因子,以纯文化的思维拨开历史迷雾,解读吴文化潜在的文化内质,这种学理性的探讨,或许对进一步认知吴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解开/长三角之迷0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学术途径。
[关键词]吴文化;和谐文化;开放气质;精神特点;未来走向[中图分类号]G 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73(2007)02-0031-05Characteristics of Wu C ulture:Open and HarmoniousSU N Zhou -nian, XIAO Xiang -do ng(Scho ol of L iter atur e,Southern Y ang tze U niv ersity ,W ux i 214122,China)Abstract:Wu culture is o pen and harmo nious.Now adays,China is in the construction o 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harm onious culture ..T herefo re,it is important to pro vide an academic path into the under 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 istics of Wu culture and the constr uction o f -eco no mic -social cir cle of Chang jiang River Delta .through the contrastiv e studies of w ester n and eastern culture.Key words:Wu culture;harm onio us culture;o pening;spirituals;future directio n 当下,在理论创新的呼声中,/和谐文化0与/和谐社会0的构建,正成为中国学界关注的中心话题。
/和0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家庭内部唯/亲和0、邻里之间求/和睦0、化解民族矛盾用/和亲0、消弭战争讲/和平0,社会发展须/和谐0。
在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演变与历史演进中,/和0这一文化观念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和治国理念,并以不同的形式渗透进了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之中,成为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袤的国家不同区域的人们普遍接受的文化思想。
然而,文化既有历时序的积淀,又有地域性的差异。
/和0的文化理念,在中国思想的发展中,其内涵虽然是处在不断的创新与积淀中,但一个不能忽略的文化现象,是它同时又因地域的差别而显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与文化性征,我们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视角,试图来讨论当下中国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化)))/吴文化0所特具的开放气质与和谐精神。
一、吴文化开放气度形成的历史元素论及吴文化的生成,吴地学者具有共识的学术见解是,吴文化的起源应自/泰伯奔吴0而始。
泰伯入吴之前,吴地已有土著人在此生息,但文化意义上的开化却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农耕文明有着很大的文化距离。
泰伯奔吴为吴地先民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从此也开启了吴地打破文化封闭、接纳异质文化的先河。
如果说近世以来在中国相关区31域文化中吴文化被视为特具开放意识的文化,我们认为,这种意识的起源在历史的意义上应追溯到泰伯时代。
泰伯奔吴,其动因固然是缘于/让位0,然而由/奔0而引发形成的南北文化交流,为吴地文化注入了一种动态的因素,它激活了吴地这片富有潜在生机的土地,开启了吴人的心智,从此也开创了吴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纪元。
搜索吴文化开放的历史元素,另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吴越之争。
毋庸置疑,吴越战争在经济上对吴、越两国是一种破坏,但却带来了文化上的收获。
尤其在阖闾、夫差时代,来自楚国的伍子胥和来自齐国的孙武,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良才,他们入吴以后,将楚国和齐国的文化精神注进了吴国的肌体,对吴国的强盛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阖闾、夫差慧眼识才,举贤不分地域、不论内外、不讲亲疏,亦表现了吴文化的开放胸怀与他们个人作为历史英雄的精神气度。
而吴、越之争,无论是吴国打败越国,还是后来越国灭掉了吴国,事实上,吴越之间在历史上那段特殊的碰撞交流中,或主动或从动地彼此接受了对方的文化,形成了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吴越文化的交融。
从而为吴、越两地文化同时注进了开放的元素。
隋唐以前,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吴地与北方以及周边地区长时段、大规模的文化交流,还有汉代至东晋期间的三次移民浪潮:第一次是汉武帝期间东越族内迁江淮;第二次是东吴强迫散居在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五省交界广袤山区的数十万古越族后裔为编户,第三次是/永嘉之乱0,北方流民南渡使太湖流域成了北方士族避难的最佳选择地。
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大规模的移民,从社会整体发展上促进了无锡以及太湖周边区域的三次跨越。
移民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一是为吴地农业的大规模开发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二是形成了具有文化形态的南北生产技术在开发吴地农业上的沟通交流;三是各地移民所带来的不同区域文化在吴地这一同一时空下的交融与互补为增新吴文化的血液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四是人口的发展和劳动生产能力的增强有力促进了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繁荣;五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的汇聚所带来的文化因子既丰富了吴文化的内涵,又进一步促成了吴文化的开放意识,为形成构建具有开放精神与/和谐0性征的吴文化奠定了历史性的基础。
吴文化开放思想的成熟期当是进入近代历史阶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东南部的/海路0被全面打开,西方异质文化纷至沓来,争先在东南沿海城市登陆,于是,隶属/吴文化圈0的上海这一/长江三角洲0的桥头堡优先崛起。
而以上海为标志的/都市文明0和/工商文明0所形成的文化辐射,也无可置疑地催动了吴地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向现代型的工商文明的转型。
以文化形态而论,新生的/都市文明0与/工商文明0,其与传统的封闭式的大陆型农业文明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开放性与流变性。
开放,使之不断地接纳新的事物与新的文化元素;流变,则使之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懈地追求创新。
正因为从切近的地域感应了上海所出现的现代/工商文明0,吴文化本身的内质需求便决定着其必然要朝着这一新的文化方向运行。
于是在近世以来的吴文化地图上我们看到了一大批有识的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行者,而吴地也由此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
检索历史,吴文化自其生成至其流变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尽管曾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走过了它的全程,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吴文化却善于打破中国古代社会固有的/静态0的僵局,而以/动态0的方式,以长江下游善于接纳百川的襟怀,以东海有容乃大的气度,集纳南北文化之长,摄取中西文化之英,不断以新的文化因子改造自身的文化血液,增强自身的活力因素,在不断的文化自新中,培养了开放的文化理念和阔大的文化气度,为形成吴文化的/和谐0精神奠定了历史性的基础。
二、吴文化/和谐精神0的性征与本质内涵从文化根系上看,吴文化的历史形成与中华文化如出一脉,这一文化既是从中华文化的母体中脱生,又在其生长中不断地吸纳他文化的因子并结合自身的文化特性形成了与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其他区域文化所明显不同的文化性征。
就吴文化中的/和谐文化0内容来看,吴地文化的/和谐0精神与齐鲁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秦晋文化、燕赵文化、闽粤文化等,的确有着历史的、地理的、人文传统的、现实因素的不同,正是这些文化条件的不同,使吴文化/和谐精神0的性征与内涵独显着一种特异的文化气质。
(一)/尚德崇文0风尚是吴文化/和谐精神0的核心价值内涵。
文化学理论认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积累与消失辩正统一的过程。
从历史与人文传统打量,吴文化/和谐精神0的文化渊源,来源于吴地自古而今形32成的/尚德崇文0的文化观念与社会风尚。
/尚德0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在蕴涵和精神特质,这里的/德0,其文化指向,所指的是东方哲学里的/道德0。
在文化内涵上,含有/礼让0、/谦逊0、/友善0、/关怀0之意,此为内倾之德,是个性主体在长期的文化养成中建构的一种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即建立在个性化的心理修为上的一种文化品质。
按照中国儒家的解释,德者,仁也。
仁者,爱也。
而仁爱又以谦让和与人和谐相处为基础。
在此方面,吴文化的始祖泰伯当年的/让德0无疑开创了吴地这一良好的社会风尚。
泰伯让位奔吴,一是在功名利禄上体现了高风亮节的/礼让0;二是进入吴地之后仿土著/断发纹身0表现出与吴地先民在文化风俗上的/和谐0。
5论语#学而6曰:礼之用,和为贵。
0指出/和0是礼的各种作用中最为重要的作用。
/和0是/礼0的内在基础,/礼0是/和0的外在表现。
/和0、/礼0相融,必生和谐。
在内倾之德的基础上,/德0还有一种外在形式,这便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达则兼济0,/外圣而王0,治国平天下。
故无锡明代的东林学人读书不忘国家,公开倡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0。
表现出他们对天下苍生的人文关怀,对开启未来事业的雄心大志。
由此可见,/德0有三层重要含义:一是礼让、谦逊之德,有此之德,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求得与他者的和谐;二是友善、关怀之德,即以人文情怀,良善之心关怀他人,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百姓利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0,在全社会营建一种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三是开拓、创新之德,即建构一种对事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发挥个人的才智,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为社会争做贡献,在更高的社会进步的层面上追求新的和谐。
尚德之风,作为吴人在思想上的追求,千百年来,曾经哺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他们明德笃志,锐意开拓,执着创业,在吴地这块文化热土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