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优秀古文教案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排比等;(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如“快哉”、“物我相融”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学会欣赏古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黄州快哉亭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和典故的解释和运用;3.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 结合课文,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哲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体会修辞手法的美;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苏轼及其时代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初步感知文本魅力;3. 讲解分析:讲解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5.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黄州快哉亭记》全文及相关阅读材料;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提前了解作者苏轼及其时代背景;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语言美;2. 内容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式;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并欣赏文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排比等;4. 成语和典故讲解:讲解文中出现的成语和典故,如“快哉”、“物我相融”等,并让学生举例运用;5. 哲理启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感悟其中的哲理。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
《归去来兮辞》是⼀篇脱离仕途回归⽥园的豪迈宣⾔,陶渊明以诗⼼慧眼来透视⽣活,⽤⽣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拘⽆束的乡间⽣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然景物的描写,展⽰了诗⼈崇尚⾃然、追求⾃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
⼩编整理了⾼中语⽂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归去来兮辞教案1教学设计:教学⽬标:1.诵读感知,理清思路2.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3.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导⼊新课、⾛进作者1.看对联,猜⼈物。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外醉三⽃;开⽥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
2.看图⽚,猜作品。
(1)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异之。
——《桃花源记》(2)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
——《饮酒》(其五)(3)晨兴理荒*,带⽉荷锄归。
——《归园⽥居》(其三)3. 知⼈论世⼜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谥号:靖节先⽣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4.预习检测⼤家对课⽂已进⾏了预习,现在我来检测⼀下⼤家的预习情况。
⾸先我们⼀起来正⾳。
接着梳理⽂⾔知识。
精彩的展⽰源于⼤家认真的预习,值得赞赏!5.揭⽰学习⽬标诵读感知,理清思路品读赏析,体会感情(重)研读拓展,感悟形象(难)⼆、解题理思路1.解题标题是⽂章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我们⼀起来研读标题。
归去来兮辞:归去,回去;来兮,语⽓助词;辞,赋的⼀种,⼀般要押韵。
2.理思路再次回到题⽬,请问: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归去)⽂章围绕“归去”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家⼤声朗读课⽂,思考这个问题。
谁来回答?(找⼀⽣答)板书:(归去之因、归去之情、归去之悟)本节课我们就紧紧围绕“因、情、悟”三个字更深刻地解读陶渊明,感受他的隐逸情怀。
三、品读赏析、感受情怀(⼀)归去之因过渡语:在封建社会,⼈们要建功⽴业,要“⼤济苍⽣”,实现⼈⽣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密联系在⼀起的,⽽陶渊明在少年时就有“⼤济苍⽣”之志,踏⼊仕途⼤可实现他年轻时的理想,但此时的陶渊明为何要辞官归乡呢?请⼤家听录⾳,从第⼀段中画出陶渊明归隐原因的句⼦明确:⽥园将芜、⼼为形役、已往不谏、迷途未远、今是昨⾮(⼆)归去之悟过渡语:因为⼼为形役,内⼼被外在形体所役使因为迷途,视⼊仕为迷途因为认识到昨天是错误的所以,陶渊明弃官⽽去了。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
高中语文教案(文言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3)能够分析和欣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文言文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2.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阅读和理解《庄子·逍遥游》一文,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通过翻译和解读《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段记载,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3. 第三章:文言文修辞手法欣赏(1)介绍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等。
(2)分析和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第四章:文言文写作技巧(1)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转折等。
(2)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 第五章:文言文与文化传承(1)了解文言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通过阅读和研究不同的文言文作品,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技巧。
2. 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文章,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翻译法:学生通过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 写作法: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 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若干首,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介绍每首诗词的作者及其生平。
3. 分析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
4. 详细讲解诗词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5. 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词朗诵视频、名家讲座等。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安排诗词创作或改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或展示一幅与诗词相关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诗词打下基础。
3. 诗词赏析:逐句逐字地分析诗词的内容和形式,指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讨论:围绕诗词的主题思想、文化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练习,或者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方法。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所学诗词,或完成一篇关于诗词的短文写作。
五、评价方式1. 通过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通过诗词背诵和短文写作来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期末考试中的诗词赏析题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6篇)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诗。
2、能力方面(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
(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
(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
是“思”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可否举例?明确:是采摘芙蓉。
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
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高中
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提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培养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背景。
2. 掌握运用修辞手法解读古诗文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品味。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
2. 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大声朗读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思考和兴趣。
2. 学生就所听到的古诗表达感受,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呈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显示图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幅古代文人墨客形象,介绍其背景和重要作品。
2. 学生观看图片,尝试从形象中获取与古诗文相关的信息,并作简要记录。
三、分析(2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登鹳雀楼》一诗,并简单介绍杜甫的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
2. 学生配合教师的指导,分析杜甫的诗歌表现手法和意蕴。
3. 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生活经验,讨论《登鹳雀楼》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四、互动(25分钟)1. 学生自由交流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 教师带领学生针对一首诗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归纳(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点明学生在熟悉古代文学作品方面的不足之处。
2.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鼓励学生制定改进计划,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并带领学生进一步发现其中的美与思考。
2. 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和体会,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阅读一篇古文,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2. 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向同学展示自己的读后感,促进班级内部的学习交流。
2024年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劝学》全文,理解其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劝学》的内涵。
(2)学会对比分析,将《劝学》与其他文章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质疑和探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勤奋好学的品质,树立远大志向。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劝学》全文的背诵与理解。
2.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3. 文章论证方法的剖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文言文句式的辨析。
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知识,分析文章结构,阐述作者观点。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对比分析法:将《劝学》与其他文章进行对比,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劝学》的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劝学》,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分析:讲解文言文知识,分析文章结构,阐述作者观点。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观点态度等。
5. 对比分析:将《劝学》与其他文章进行对比,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反馈:总结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8. 课后作业:布置背诵《劝学》全文,以及其他相关作业。
9. 课程拓展:推荐阅读其他古代散文,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10.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优秀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把握人物形象。
3、欣赏邹忌委婉的讽谏艺术以及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其实,人们更希望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这样既能达到利于病、利于行的效果,而且更容易让人接受。
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就有这样一位智者,他婉言劝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使齐国政治清明。
这位智者就是邹忌,同学们打开书一qi课,让我们一起去拜访邹忌。
二、解释文题。
1、“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了几件事?如何解释“讽”和“谏”?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其中,讽: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2、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通过积累中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策》由谁整理的?——刘向。
哪个时代?——西汉。
内容包括哪些?——多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
哪些成语故事来源于《战国策》?——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狐假虎威……《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有一个成语——门庭若市,查字典积累它的含义。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的人很多,十分热闹。
)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是什么?——门可罗雀(门前可以张网捕雀,比喻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三、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朗读指导。
(一段记叙十分生动,朗读时应注意表现出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朗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
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用来表现齐威王当机立断,马上颁布政令的果断。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作者;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东晋时期的社会背景;2. 介绍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特点;3. 引导学生欣赏《孔雀东南飞》的韵律美。
教学活动:1. 播放《孔雀东南飞》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韵律;2. 教师简要介绍东晋时期的社会背景;3. 教师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特点;4. 学生自读《孔雀东南飞》,感受诗歌意境;5.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分析《孔雀东南飞》的意象和意境;2. 品味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2. 品味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 欣赏诗歌中的语言美,如韵律、对仗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 教师举例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4. 学生朗读诗歌,品味语言美;5.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解析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 探讨诗歌中的哲理思想;3. 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中的哲理思想;3. 教师举例讲解诗歌中的艺术魅力;4. 学生朗读诗歌,进行鉴赏练习;5.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孔雀东南飞》的背诵和鉴赏练习;4. 强调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第五章:课后反思与评价教学目标:1. 学生自我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讲述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策划的险峰一役。
这一事件被广泛运用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中,其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被人们广泛认可。
在高中语文高一上册中,《鸿门宴》被编入课本中,成为了一篇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鸿门宴》这一篇古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加深他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下面列举三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
1.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背景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背景。
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史书,了解楚汉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战争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在阅读《鸿门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项羽、刘邦、吕雉等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处事方式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探究为什么项羽会陷入被动状态,最终失败,以及刘邦、项羽之间的矛盾等,深入理解这段历史事件。
3. 探讨文章主题在阅读《鸿门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
文章中用诸多的手法展示出“刻意制造危机,设法让对方陷入被动”的狡猾和阴谋诡计的一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行为的道德价值和后果,让学生深入研究文章的主题,并从中领悟到文章的深刻内涵。
综上所述,运用这三个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阅读《鸿门宴》这篇文章,领悟其中的历史故事、文学价值和人生智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水平。
除了上面列举的三个例子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阅读《鸿门宴》这篇文章。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古文中的叙事手法。
如何运用描写、比喻、对比、反衬等手法,让文字更加生动活泼。
学生可以通过关注这些手法,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思想,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时代背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高中文言文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文言文教案设计模板第1篇:高中文言文教案9、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们来看《烛之武退秦师》。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二、第一个人物——郑伯。
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话: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后让学生说对他的看法。
(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
)启发学生们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让学生们想一想郑伯和勾践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人都是事到临头才开始求贤。
)2、让学生们品味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言外之意就是:你出来干活,是帮我的忙也是帮你的忙,你如果不肯帮忙,对你也没有好处。
话里含有威胁的意味。
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重耳,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
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启发学生思考,找人回答。
明确: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三、第二个人物——佚之狐。
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1、找学生读佚之狐的那句话: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让学生谈对佚之狐的看法。
多数学生会说这是个伯乐。
那么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
但他为什么自己不去而举荐了烛之武呢?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高中语文《庖丁解牛》优秀教案材料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庖丁解牛》,使学生了解庖丁解牛的历史背景、庖丁与牛的关系以及庖丁解牛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庖丁解牛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庖丁解牛的历史背景、庖丁与牛的关系。
(2)理解并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3)领悟庖丁解牛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与翻译。
(2)庖丁解牛过程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的领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庖丁解牛的历史背景、庖丁与牛的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解析庖丁解牛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庖丁解牛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课文翻译、历史背景、庖丁与牛的关系、哲学道理等。
2.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庖丁解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有什么意义?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庖丁解牛的过程。
(2)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解析生僻字词、重要句子。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庖丁解牛的技巧、牛的反应等。
3. 探究庖丁与牛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庖丁与牛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4. 领悟哲学道理(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庖丁解牛过程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教师总结并讲解庖丁解牛的哲学内涵。
5.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
6. 课后作业六、教学拓展1. 利用PPT展示其他古代解牛的故事,如《庄子》中的“徐无鬼解牛”。
2. 让学生对比分析庖丁解牛与其他解牛故事的异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庖丁解牛的独特价值。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讨论话题:如果你是庖丁,你会如何解牛?2. 让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高中语文古诗文《促织》教案讲义
高中语文古诗文《促织》教案讲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
3、通过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理解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前朝“治世”殃民之事揭露“康熙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构思。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媒体展示,合作探究,检测拓展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借古说今的创作意图,学习对现实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内心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
教学过程导入:清代邹弢(tāo)的《三借庐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了所有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但他不收一分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
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
他遵照一位驼背老人说的“甜、酸、苦、辣”四个字去做。
“甜”就是嘴巴甜,对人和气,男女老少都能接近;“酸”指心肠酸,故事里的人伤心,他就跟着落泪;“苦”指写作吃苦,不管条件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不懈;“辣”指文字有锋芒,尖锐泼辣,能警世醒人。
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终于创作了《聊斋志异》。
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之一的《促织》,一起品味蒲松龄笔下的“甜、酸、苦、辣”。
课堂知识点拨:一、题解“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有一首七绝——《促织》,“一声能遣万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
不能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
”(译文:你鸣叫一声,能使一人发愁,你从夜到明,声声鸣个不休。
你不会缫丝,又不替人纺织,却强横地出口,催人赶制衣衫。
)本诗以蟋蟀一叫,秋凉了,提醒人们赶快织,故实为孰促纺织之意。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
高中语文教案《师说》(7篇)
高中语文教案《师说》(7篇)高中语文教案《师说》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__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掌握__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到今日,也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赞誉。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
引导学生谈谈“尊师重道”的例子呢?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找出__的中心论点,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明确:__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围绕这个中心,__首先从正面立论,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接着,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以众人的“耻学于师”反衬从师学习的重要。
在第三段中,又运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最后一段,说明写__的缘由,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3、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学习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明确:关于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把教师的职责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并意味着不仅“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都要从师学习。
关于从师学习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
”——否定“生而知之”,明确“学而后知”,严正批驳了上层“士大夫之族”宣扬的血统论和先验论,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古诗文单元,具体章节为《短歌行》。
内容详细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诗意、分析艺术特色、探讨作者情感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朗读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意义。
2. 分析曹操的写作背景,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通过对诗句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短歌行》的诗意、艺术特色及作者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并理解其时代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短歌行》原文、译文、作者简介、诗歌背景等。
2. 录音机、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录音。
3.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曹操的历史故事,引入本课《短歌行》的学习。
2. 朗读:让学生跟读录音,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句的基本意义。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比喻、对偶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句的艺术特色。
6. 情感探讨:结合曹操的生平,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忧患意识和壮志豪情。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作者:曹操3. 诗歌结构:四言、七言4. 艺术特色:比喻、对偶等5. 情感:忧患意识、壮志豪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艺术特色,并阐述其表达的情感。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了解三国时期的文学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答案要求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短歌行》的教学中,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高中语文古文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内容】:某篇古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 掌握古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 学习古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 引导学生从古文中汲取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1. 理解古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 分析古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含义。
2. 把握古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文资料、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古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结合当前热点话题或学生生活,引出古文学习的重要性。
2. 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古文背景和作者。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古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根据预习资料,梳理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古文中的难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2. 分析古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习。
3. 结合古文内容,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深化对古文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1. 布置古文翻译、文言文阅读理解等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堂学习,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 预习下一课古文,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高中课本古文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古文中的生字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 能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 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文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 学习古文中蕴含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掌握文言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用法。
2. 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3.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与古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 学生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1.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文言现象和难点问题。
2.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纠正和补充。
(四)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五)课堂练习1. 学生翻译文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强调学习方法。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作者和背景。
六、板书设计课题:《(文章名称)》作者:(作者名)背景:(简要介绍)重点:1. (关键词汇)2. (特殊句式)3. (中心思想)难点:1. (特殊句式用法)2. (中心思想提炼)3. (写作手法分析)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3.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将能够:1.了解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及作用;2.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3.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4.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文阅读的重要性及作用;2.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文观止》等相关古文阅读教材;2.多媒体设备;3.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古文阅读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例如可以谈论古文对我们现代人阅读能力的影响和启发等。
2.知识讲解与示范(20分钟)a.讲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向学生解释在阅读古文时应注意的事项,例如词义的推测、句法结构的分析等。
b.通过示范阅读一篇古文,如《论语》中的一篇经典篇章,教师详细解读其中的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理解和解读古文。
3.小组合作训练(25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古文,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准备简短的报告。
b.指导学生分析古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提高他们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4.集体讨论和分享(20分钟)a.每个小组报告他们的分析和解读结果,并由教师带领全班进行讨论和分享。
b.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对各组报告进行点评和提出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
5.巩固练习(15分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针对古文阅读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引导学生思考古文阅读对个人学习和成长的作用,并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参与古文阅读。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进行古文阅读实践,例如读一些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推荐学生参加相关的古文阅读比赛或活动,提高古文阅读的自信和能力;3.布置课后练习和阅读任务,要求学生积极阅读和解读古文,并思考其中的深层意义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优秀古文教案【篇一: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初探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它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意蕴幽远,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在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形成等诸多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思考初中学生升入高中以后,教材和学习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大纲对古诗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也有许多不同,因此许多学生对高中古诗文学习感到不适应,甚至不知道如何学习古诗文。
如何做好初高中古诗文衔接的教学,使初中毕业生迅速适应高中古诗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问题。
下面笔者就提高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认识古诗词的价值【篇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小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文,其所占比重和初中语文教材相比大大增加,文言文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随之有了较大的增加,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文言文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此结合自己文言文教学的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
1、注重预习。
自主合作,适当点拨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必须强调“预习”这一环节。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改变在古文教学过程中一贯的“替”“灌”做法,侧重培养学生使用有关工具书及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同时强调合作,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有的课文由于年代久远,今天的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字词(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语法习惯(主要是文言句式)、运用典故等都相当陌生,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课文的讲述中,共同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学习知识),最后由教师解决学生集体解决不了或认识并不十分到位的问题。
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为下一教学环节的开展做了很好的准备,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强调诵读,这是文言文教学之根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人读书未必先疏通字词的障【篇三: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高中常见古今异义词语汇编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却看妻子愁何在。
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绝。
(《赤壁之战》) 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如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9.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10.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11.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12.殷勤今义:热情、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13.卿卿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古义:①织布机声。
例如: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⑦叹息声。
例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行》)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起义》)②英雄人物。
例如: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伶官传序》)15.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
例如:且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起义》)②时常,常常。
例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16.何苦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古义:哪怕,伯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l 7.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判论战》)18.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组,我为鱼肉。
(《鸿门宴》)19.卑鄙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
常用作谦词。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猩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20.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
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21.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
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曼子伎楚》)②那实际情况。
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李固与黄琼书》)22.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②一年。
③书名。
23.陇断今义:把持独占;古义:山川阻隔。
24.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宫纪。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荫相如列传》) 25.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它。
(《孟子》)26.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27.约束今义:限制;古义:①盟约。
例如:素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荫相如列传》) ②法令制度。
例如:其游情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治平篇》)28.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风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29.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梦溪笔谈》)30.宣言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廉额面相如列传》)31.烈士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32.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祭礼的牲畜。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判论战》)33.交通今义:来往和运输;古义:①勾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论贵粟疏》)②互相通连。
例如:枝校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34.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愁。
(《归去来今辞》)35.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季的天空。
例如: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6.可恨今义:令人憎恨;古义:痛惜。
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马钧传》)37.留意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例如:先生可留意矣。
(《中山狼传》)38.举手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古义:①动手。
例如:先生举手击狼 (《中山狼传》)②告别时的动作。
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39.老于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古义:老人。
例如:遥望老子杖黎而来。
(《中山狼传》)40.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
(《中山狼传》)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41.小生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古义:青年人。
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小石潭记》) 42.虽然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
例如: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公输》)43.一毛今义:一角钱;古义:①一很小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②一根汗毛。
44.怠慢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45.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话。
例如: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46.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
烦大巫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47.丈人今义:岳父;古义:①老人。
例如:乞丈人一言而生。
(《中山狼传》)②长辈。
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8.风流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杖甫《咏怀古迹》)49.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族尽落。
(《苏武传》)50.开张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
例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51.学者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古义:①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②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例如: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张衡传》)52.妖怪今义:迷信传说中的怪物;古义:妖异、奇怪的现象;反常的现象。
例如: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
(《天论》)53.有意今义:居心;古义: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
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 (《冯援客孟尝君》)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将军岂有意乎? (《隆中对》)54.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⑦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 ⑦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55.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①指战国时泰国蜡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
例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②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56.不避今义:不躲开;古义:不次于。
例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
(《论贵粟疏》) 57.人情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古义:①人的常情。
例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论贵粟疏》)②人心、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