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练习2(附答案及解析)
古代诗歌《听雨》阅读练习及答案(广西梧州2023届高三一模)
广西梧州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雨陆游发已成丝齿半摇,灯残香烬夜迢迢。
天河不洗胸中恨,却赖檐头雨滴消。
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陆诗以诗人当时的人生状态起笔;蒋词则回忆年少时,从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的景象入手。
B. 陆诗语言风格平易近人,将听雨之时的心绪表现得真切直白;蒋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表达壮志未酬之悲。
C. 陆诗巧妙运用叠词,产生了绵密悠长而又含蓄蕴藉的审美意蕴;蒋词巧妙运用方位名词,依次展现三幅“听雨”的画面。
D. 蒋词结尾的“任”字表明词人彻夜听雨,并没有完全超脱,但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15. 两首诗都写“听雨”,但心境却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陆诗通过写诗人头白齿摇和难眠长夜中想到了人生遗憾,表现了诗人年迈体衰的孤独伤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慨。
②蒋词回忆少年歌楼听雨时红烛罗帐的温馨欢乐场面,以及中年客舟听雨时江阔云低、西风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场景,实写而今暮年,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夜雨的凄凉孤寂的处境,概叹目前境况,表达时光易逝、一生漂泊孤苦,并暗含对国家由兴而衰而亡的叹惋。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蒋词……表达壮志未酬之悲”错。
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蒋词未表达出壮志未酬之悲。
故选B。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陆诗写头发日渐稀疏,牙齿已经有一半动摇,描写了暮年身体衰弱的具体表现;再写独对残灯难以入眠,更增添了心境的凄凉;第三句直接点出了“恨”,这“恨”固然有年华老去的悲哀,对于陆游来说,更有壮志难酬的遗憾与伤感。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古代诗歌白居易《梦微之》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南信阳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梦微之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承诗题,写梦中携手同游的热闹与欢乐,和晨起的悲伤哀痛形成巨大落差。
B.颔联自现境况,说自己在微之去世后的生活和生命状态,暗示彼此离别之长之苦。
C.尾联说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
D.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的是对微之的思念之情告慰之意,抒情方式主以间接抒情。
15.从“寄”和“雪”切入,对“我寄人间雪满头”进行有深度的赏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尾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典型的场景描写,能收到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
(2)音乐界的乐器演奏高手不仅各种指法操作娴熟,而且能驾驭复杂的经典曲目,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就是这样的高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一斑。
(3)苏轼《赤壁赋》结尾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似闲笔,实则是表现出游赏者重获心灵安宁与和谐的证据,赋予前文更丰富的内涵。
14.C“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是对尾联的误读。
古代诗歌姜夔《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潍坊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姜夔仙姥来时,正一望。
千顷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
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
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注]①绍熙年间,宋金议和,换得苟安,词人泛舟巢湖。
想起司水之神仙姥,有感而作。
②孙权曾在巢湖与曹操对峙,后凭春水上涨才逼退曹军。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旌旗猎猎,云雾翻滚,群龙驾车,诸娣族拥,侧面着笔,烘托出仙姥的气势不凡B.下片写仙姥神威,稳固淮右,保障江南。
派遣六丁、雷神镇守东关,寄寓了词人的理想。
C.借孙权和曹操的典故,意在讽刺所谓英雄好汉面对一篙春水也无能为力,只能退军作罢。
D.本词上下片分别以“望”和“看”字领起,且变换角度,突出了诗人的激动、钦慕之情。
I6.本词"篇终出人意表”,请从意境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解答】(1)C.“意在讽刺所谓英雄好汉面对一篙春水也无能为力”错。
意在用曹操面对一篙春水也只好退兵来反衬巢湖仙姥,以歌颂其才能之神奇;另一方面也是借历史事迹表现词人对现实的愤慨。
古代诗歌刘克庄《贺新郎杜子昕凯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
元凯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
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
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
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
也莫靠、长江能限。
不论周郎并幼度,便仲尼、复起嗟微管。
驰露布,筑京观。
【注】元凯:泛指贤臣、才士。
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
微管:代称管仲露布: 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之情。
B.上阕写琵琶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胡人再次侵汉,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D.下阕运用比拟,引用典故,赞扬杜子听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6.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抒情痛快淋漓,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
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证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 ,___________ ”,《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两句,描绘了翠竹青莲之中勤劳的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
(3)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映照下的色彩和形貌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青岛市2020年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0 04一、现代文阅读(36分)(-)现代文阅读丨(木题共5小题• 19分)1. (3 分)B2. (3 分)D3. (3 分)B4・(4分〉作者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捉出“网绍文学受到川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弄而日益緊荣”这一观点.然后从模仿经典、改造经典、时代优势三个方而.对这一观点进5・(6分)①缆承传统文化。
古代诗歌赏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6——17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释]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这里泛指名贵的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教师版难点详细注释】⑴蜀僧濬(读jùn):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中的仲浚(读jùn)公。
⑵绿绮:琴名。
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⑶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⑷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⑸万壑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⑹“客心”句:意思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
客:诗人自称。
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
”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⑺余响:指琴的余音。
霜钟:指钟声。
《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⑻“碧山”句:意思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⑼秋云:秋天的云彩。
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诗句大意翻译1】蜀僧濬怀抱着一张绿绮琴,从西面的峨眉峰上下山来。
感谢他挥手为我弹奏一曲,像听到万山滚动松涛澎湃。
我的心灵就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钟声响天外。
古代诗歌程颢《秋日偶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届辽宁抚顺高三模拟)
辽宁省抚顺市2022年高三模拟考试语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偶成(宋)程颢①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②,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①程颢,宋代大儒,著名理学家、哲学家。
②道,世界运转的原理、规律。
形,物质。
有形外,即超越物质的存在。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题目中的“偶成”,表明诗人的题材是在生活中信手拈来,而非刻意探求,是心灵品质的自然流露。
B. 诗人认为,闲暇有助于心灵恢复自由,酣睡到东窗红日高升才悠然转醒,事事从容,心态闲静安适。
C. 在诗人眼中,万物静止皆呈圆满自得之态,欣赏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致兴味盎然,人与自然流通不隔。
D. 诗人化用孟子文句,提出当心灵不受困于外在的条件限制时,最终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
16. 作为一位伟大的理学家,程颢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生活家。
作者在此诗的尾联提出了修身成人的道理,请结合全诗谈一谈,诗人是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感悟这个道理的。
【15~16题答案】【答案】15. B 16. ①作者在尾联提出的修身成人的道理是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这就是作者认为的英雄豪杰的精神境界。
②首联作者由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的日常生活中,感悟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这种清静无为即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的境界。
③颔联和颈联作者从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四时”、天地形体、风云变态中感悟虽然世事、自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才能达到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的境界。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闲暇有助于心灵恢复自由”错误,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
此处的“闲”,是佛、道两家宣扬的“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不是“闲暇”。
古代诗歌《答龚深之》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2023届高三期初)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3届高三期初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答龚深之①秦观深巷茅檐日渐长,卧看花鸟竞朝阳。
惜无好事携樽酒,赖有邻家振烛光。
尚友颇存书万卷,封侯正阙木千章。
错刀锦段②相仍至,小子都忘进取狂。
【注】①龚深之:龚原,字深之,自幼师从王安石,曾任国子直讲,退居广陵,与秦观结识。
②“错刀”,王莽时铸造的货币;“锦段”即锦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春日渐长,诗人居住在深巷中的茅屋里,横卧着欣赏花、鸟在阳光中的形态。
B.颔联委婉地道出诗人当时的生活境况比较清贫,但幸好邻居在自己需要时总会帮忙。
C.颈联运用典故,赞赏友人藏书万卷,才华横溢,正是封侯拜相一展宏图的大好年华。
D.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了友人与自己深厚的情谊,言浅意深。
16.诗人发出“小子都忘进取狂”感慨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综合理解的能力。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相关要求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解答】(1)C.“赞赏友人藏书万卷,才华横溢,正是封侯拜相一展宏图的大好年华”说法错误,不是写友人正是封侯拜相一展宏图的大好年华,而是写诗人想要封侯却缺少财物。
故选C。
(2)“封侯正阙木千章”,“木千章”指大树千株。
诗人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正是一展宏图的大好年华,“封侯”二字表达出诗人渴盼建功立业,想要封侯的志愿,而“正阙木千章”表明诗人缺少财物,但言下之意是只要有了这些财物,封侯自然很容易,有点口出狂言的意思。
“惜无好事携樽酒,懒有邻家振烛光”,诗人当时的生活境况比较清贫,但幸好邻居在自己需要时总会帮忙,但是家境清贫,“封侯正阙木千章”,诗人想要迈入仕途却需要经济支持。
古代诗歌赏析王安石《次韵答平甫》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 ~16 题。
次韵答平甫①王安石高蝉抱壳悲声切,新鸟争巢谇语忙。
长树老阴欺夏日,晚花幽艳敌春阳。
云归山去当檐静,风过溪来满坐凉。
物物此时皆可赋,悔予千里不相将。
【注】①平甫∶ 王安国的字,王安国为王安石长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次韵,古人和诗限制最严格的一种方式,作者与弟弟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可见感情亲密。
B.首联运用拟人的手法,"谇语"二字描述争巢之鸟的鸣叫,赋予其人的神貌情态,生动有趣.C.颈联通过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分别写出了黄昏时云归风来的清静和凉爽,景色安宁宜人。
D.本诗既写出作者对当下美好时节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一丝孤独惆怅。
16.王安石的律诗讲究技法,用字工稳。
请任取其中一方面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 ”一句顺势点明酬答唱和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面对友人歌声自勉振奋的积极情绪。
(2)同样写禽鸟展翅飞翔,《岳阳楼记》的"_______"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的春和景明,而《登高》的"_______"一句则描画了夔州的秋江景色。
(3)《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清风与明月,不但可听可看,而且“____________,_____ ”,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谁都可以共同享受。
15.C 【解析】C项有误。
颈联前句通过听觉,写日近黄昏,阴云向山后散去,小雨已停,檐前再无滴水之声,表现出环境的安宁幽静;后句则通过触觉,写微风从小溪对面吹来,温润宜人,满座都显得十分清凉。
16.范例一∶讲究技法角度。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高树厚厚的树阴不畏烈日骄阳(1分),欺凌傲视,赋予其人的行为和情态(1分),写出了树阴之大,严严实实遮蔽住阳光的样子(1 分);夏日傍晚的花可以和春景匹敌不落下风,将晚花人格化(1分),写出了花之幽艳,景色之绚美(1分)。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语文高考模拟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李端公卢纶故关衰草遍①,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②。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写得平白直露,为全诗奠定了深沉感伤的情感基调。
B. 颔联中,“人归”对应“路出”,“暮雪”对应“寒云”,色调和谐,两句勾勒出一幅严冬送别图。
C. 颈联写诗人送走了友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抚今追昔,回忆往事,为友人的经历感慨。
D. 本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衰草”等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烘托得凄楚悲切。
15.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 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述了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14.C15.①故乡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遍”写出了故乡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了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的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16.(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陆游西风挟雨声翻浪。
恰洗尽、黄茅瘴。
老惯人间齐得丧。
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
白羽腰间气何壮。
我老渔樵君将相。
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
②凌烟像:唐太宗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6分)15.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6分)(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
(3)《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对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情深意厚的句子是“,”。
诗歌(9分):14.D15.(6分)答案第一问:①对比。
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
②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
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
古代诗歌《寒食》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资阳2023届高三一模)
2023年四川资阳市高中2020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寒食①陈与义②草草随时事③,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①寒食:旧俗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
禁生火,吃冷食;到水边祓除不祥。
②陈与义:号简斋,洛阳人;宣和六年冬,因受牵连被贬陈留酒监,次年写下此诗。
③时事:时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以事起笔,寒食到来,诗人也随俗过节,将酒席摆在门外水边来祛灾消祸。
B. “草草”描写了诗人随性过节的悠闲形态,“萧萧”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冷瑟落寞。
C. 颈联写诗人客居他乡,佳节孤寂,倍感心酸;黄莺婉转,引发了故园之思。
D. 尾联化用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意,意蕴丰厚,含蓄寄托了诗人浓浓的感情。
15. 本诗颔联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在抒情方式上颇有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两首诗都借景抒情,使诗人悲伤之情更为浓烈。
②陈诗以绿树艳丽、柳影围村、家家寒食等欢乐场景,流露出诗人被贬落寞不欢。
③杜诗感于时局,移情于物,花为之落泪,鸟为之惊心,凝聚着诗人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每点相近即可。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B.“‘草草’描写了诗人随性过节的悠闲形态”错误。
“草草”是草率,不细致,马虎,简陋从事的意思。
“草草随时事”是写作者顺时随俗,且草草置下凉餐冷盘,表达的是诗人被贬落寞不欢的心情。
故选B。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
本诗中,颔联“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作者描写了映照原野的浓浓的绿阴,鲜艳美丽的花、围绕村落的翩跹柳影等意象,营造了一幅寒食节的美丽图景。
但作者的情绪却是落寞不欢的。
从抒情方式上看属于借景抒情。
《春望》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古代诗歌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南益阳2022年高一入学考试)
湖南益阳2022年上学期入学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杨万里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注]①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的诗句“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祭。
②尾联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既交代了游览之地,又点明了以下数句均为游览所得。
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领起全诗,有概括诗歌内容的作用。
B.颔联以“无气力”状写春之柳枝,表现柳枝娇弱婀娜之态,运用拟人手法,形象新奇;“淡晴花影”写出了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的美丽景色。
C.颈联出句写幽径,所重在静;对句写新禽,所重在动。
各有侧重,动静结合,以新鸟之声清脆悦耳来反衬小径的幽寂。
D.整首诗作者写了竹林水榭、柳枝轻拂、花影朦胧、幽径新禽等景色,寓欣喜之情于烂漫春光中。
14.有人曾评价说,杨万里作诗“于结句每以出人不意为胜”。
请结合这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6分)(三)情景默写(9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一文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曾晳回答孔子“问志”时,描述了自己在“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的一系列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3)“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两句来形容“清风”与“明月”等自然资源的丰富。
古代诗歌查慎行《雨过桐庐》阅读练习及答案(安徽宿州2022届高三一模)
安徽宿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桐庐①查慎行江势西来弯复弯,乍惊风物异乡关。
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②间。
雨蓑烟笠严陵③近,惭愧清流照容颜。
【注】①本诗是查慎行于康熙二十二年自家乡赴江西幕府途经桐庐时所作。
②碓床:靠水力来舂米的器具。
③严陵,指严子陵钓台,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征召,曾于此隐居垂钓。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既交代诗人的行踪,又写出诗人看到与故乡迥然不同的风光景物时的惊讶之情。
B. 颔联写桐庐县城,三面以山作为城墙且只有百余户人家的小县城给作者以新奇之感。
C. 尾联即景抒怀,诗人看到清流中苍老的容颜,不禁发出功业无成、愧对名士的感慨。
D. 本诗运思周密,结构严谨,以“乍惊”领起,以“惭愧”收束,一起一收,脉络清晰。
15. 本诗颈联刻画工细,请简要分析其写景技巧。
【答案】14. C 15. ①运用叠词。
“依依”状帆影,“汩汩”摹水声,既生动形象,又增强了语言的韵律之美。
②视听结合。
诗句描绘了如燃的枫林、隐约的帆影以及汩汩的水声,景色明丽,画面立体。
③远近结合。
远处帆影缓缓移动,近处山溪汩汩欢唱,观察角度多变,诗歌意境开阔。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
C.“苍老”“功业无成”的说法没有根据。
诗人惭愧的是自己外出求禄,未能免俗。
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依依”,状帆影轻柔貌,“汩汩”摹水流的声音,叠词的运用既生动形象,又增强了语言的韵律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远处的枫林、隐约轻柔的帆影,这些为视觉描写;汩汩的水声为听觉描写,诗句视听结合,呈现的景色红白相间,明丽动人,画面充满立体感。
远处帆影缓缓在江面移动,近处山溪在碓床间汩汩欢唱,诗句远近结合,观察角度多变,由江面到山间,诗歌意境开阔,引人想象。
古代诗歌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南开封2022届高三二模)
河南省开封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②,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③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词人在杭州做了三年官后,刚来密州任知州两个月。
上元: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
②钱塘三五夜:钱塘即杭州。
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③山城:指密州。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到密州任知州两个月,正值元宵节,不由想起杭州元宵景致,有感而发,写作此词。
B.上元之夜,词人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C.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火冷灯稀,云垂旷野,使人感觉空旷苍凉。
D.全词抓住杭州、密州两地气候风俗不同特点,书写人生志趣,意之所到,笔亦随之。
15.这首词在写法上有哪些奇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之上,针对选项的关键词及用语准确进行分析选择。
(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结合注释内容,分析写景语句和作者的表情达意,最后整理作答。
【解答】(1)D.“书写人生志趣,意之所到,笔亦随之”理解错误。
本诗抒发了作者在密州的孤独寂寞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2)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
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
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
“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
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C.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
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
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的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古代诗歌《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阅读练习及答案(新疆昌吉2022届高三一模)
新疆昌吉州202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鲍防人日春风绽早梅,谢家兄弟看花来。
吴姬对酒歌千曲,秦女留人酒百杯。
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①看日渐裴回。
流光易去欢难得,莫厌频频上此台。
①玉山: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
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破题,交代时间及事由,“谢家兄弟”是用典称许范氏兄弟文才不凡。
B. 颔联扣住题目“宴”字,运用互文,以美女唱歌劝饮侧面表达主客的欢愉。
C. 颈联写丝柳婉转,落日徘徊,借物抒情,表达诗人对宾客即将离去的不舍。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时光易逝,欢愉难再,劝勉宾客要常常来东峰亭聚会。
15.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此诗首联写“谢家兄弟看花来”,而后面三联却只字不提“看花”,这样写符合“起承转合”的原则吗?请简要分析作答。
【答案】14. C 15. ①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宴饮诗,而非写景状物诗,重心不在“看花”上,而在宴饮,诗歌正是围绕宴饮的时间、事由、现场的欢愉以及对宾客的留恋和人生慨叹的抒发;②诗人写范氏兄弟“看花来”,并非表达他们真的是来看花的,如此说,一则只是写范氏兄弟前来聚会宴饮的雅致的托词,二则也写出范氏兄弟情趣高雅的风范。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落日徘徊”错。
徘徊的不是落日,而是玉山,也即酒醉的主人与宾客。
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思路的理解鉴赏能力。
此诗首联交代了聚会游玩的时间是“人日”;人物是范氏兄弟,也即题目中的“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
“谢家兄弟”是用东晋谢安的典故,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
此处用典称许范氏兄弟。
还交代了事由,即“看花”。
当然,此处“看花”并非真的只是看花,不过是友人聚会的风雅说法,也体现出范氏兄弟的高雅情趣,与“谢家”典故相得益彰。
古代诗歌《春晚书山家屋壁》阅读练习及答案(陕西高三2023届一模)
2023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②柘(zhè):一种树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水塘中的景色,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
B. 颔联出句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都表现出树木繁茂之景状,有异曲同工之妙。
C. 颈联写蚕娘在绿溪边漂洗蚕茧特别艰辛的生活和牧童的快乐和顽皮。
D. 这首诗是诗人在农家做客时的题壁之作,语言清新明快,情感寓于所绘之景、所叙之事中。
15. 本诗表现了山民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1)和睦相处。
邻里之间互不欺凌,彼此相安无事。
(2)勤劳。
如蚕娘在溪边忙着漂洗蚕茧。
(3)热情好客。
如山翁热情地留我住宿,还笑着告诉我瓜豆已成熟。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颈联写蚕娘在绿溪边漂洗蚕茧特别艰辛的生活”与全诗意境不符,此处显然是写农忙的充实与喜悦之情。
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东西舍无相侵”写东邻西舍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写出了山民的和睦相处。
“蚕娘洗茧前溪渌”,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溪边忙着漂洗蚕茧。
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
“洗茧”的动作突出了蚕娘的勤劳。
“山翁留我宿又宿”,可见山翁待客热情,与诗人情谊深厚;“笑指西坡瓜豆熟”,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2(附答案及解析)(限时:40分钟)1.(2017·东北三省三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E.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CE[C项,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
E项,“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是该类诗歌的主要手法。
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
前两句写荷的生长环境和“艳”“鲜”,中间六句写荷花的“花”“叶”“色”“香”,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最后两句中,“结根未得所”一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而心生感慨。
“愿托华池边”一句表达自己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
【答案】①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
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
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
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每点2分,其中思想感情和结合诗歌分析各1分)2.(2017·宜宾三诊)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临江仙陈克①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
岁华销尽客心惊。
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
故人相望若为情。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
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
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
C.“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在吴兴”“别愁”“孤影”。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E.这首词感情真挚,巧设意象,意境深美,语言清新淡雅,浅处皆深,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
BE[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项,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E项,“语言清新淡雅”错误,全词悲慨沉郁。
](2)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须结合词句分析。
前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写兵战十年不休,胡虏的铁骑已直抵建康,表达了对金兵南侵和朝廷妥协的愤怒不满;“岁华”三句,“疏髯浑如雪”指稀疏的胡须已全白如雪,“衰涕欲生冰”指衰老的面孔流着涕泪,表达了对年华在兵燹之中渐渐消逝的悲恨;“我缘应在吴兴”指词人渴望能归老吴兴,表达了对安居生活的渴望;“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想象别后故人孤愁的情状,表达了离别的哀愁。
【答案】①亡国之悲愤。
词人作此词时,中原已沦陷,兵临建康,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②年华已逝之悲恨。
“岁华销尽”,鬓发如雪,作者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深表遗恨。
③对安居生活的渴望。
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
④离别的哀愁。
词人想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3.(2017·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义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友人的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BE[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项,“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
E项,“语言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全诗多处运用比喻,语言委婉含蓄。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结合每一联中的意象和情感词分析。
首联中,“文章达”表明王录事的文章写得好,赞美其文采出众;“羽翼高”中的“羽翼”运用了比喻手法,意在表明王录事志向高远。
颔联中“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此处意在说明王录事官职低,此联是对王录事的同情和安慰。
颈联“须藏器”和“莫告劳”是诗人对王录事的忠告,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尾联中“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友人的杰出才干,此联是诗人对王录事的鼓励,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答案】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②同情:颔联是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努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意思对即可)4.(2017·成都三诊)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万里桥①江上习射陆游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②看射及春晴。
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
天上欃枪③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
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④他年下百城。
【注】①万里桥:在成都南锦江上。
②胡床:交椅,最初从域外传入。
③欃枪:彗星的别名。
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定有兵乱。
这里代指金兵。
④笴:箭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上句写景,诗人眼中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奔流而下,别具壮阔的气势。
B.首联下句点题,诗人在晴朗的春天观看江上将士们演习射箭,表现了诗人陶醉于春日的闲适和愉悦之情。
C.颔联上句写春风和软,弓箭力量减弱;下句写将士们膂力不凡,长箭的声响远处可闻。
D.颈联将天上的“欃枪”与草间的“狐兔”对举,以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
E.本诗紧扣“射”字,以景起兴,继而叙事,再转入议论抒怀,有陆游豪迈雄健的诗风。
BD[B项,“陶醉于春日的闲适和愉悦”情感理解不当;D项,“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与诗中表达的意思不吻合。
](2)本诗尾联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从手法及情感入手分析。
尾联的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谁也不能断定无作为。
他年若有机遇,我也能像鲁仲连那样一箭下百城。
从形式上看,尾联自问自答;从运用手法上看,“一笴”“下百城”等词运用夸张与想象,壮怀激烈,气势磅礴,显示了陆诗豪迈雄健的风格。
【答案】①尾联自问自答,以豪壮之语作结,呈现出豪迈雄健的风格。
②以“一笴”“下百城”的夸张与想象表达志向,具有感染力。
③表达了诗人希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执着追求,有昂扬之气。
(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5.(2017·大庆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书湖阴先生①壁二首(其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②排闼(tà):推门,撞开门。
闼,小门。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的居住环境干净、优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这种渴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无奈和苦痛。
D.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