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量 (2)
二、物质的分类胶体 (4)
三、离子反应 (6)
四、氧化还原反应 (6)
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7)
六、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10)
七、电化学 (11)
八、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12)
九、金属非金属 (13)
十、有机物 (22)
新课标学考合格考与以往的会考有何不同?
一、不再分必做题和选做题,所有题目都为必做题。
二、考试范围仅限必修,根据新课标,必修内容变化如下:
1.无机
无机性质只考Na、Fe、Cl、S、N。
元素周期律部分要求以第三周期Na、Mg、Al、Si、Cl为例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有机
有机性质只考CH2=CH2、C2H5OH、CH3COOH。
要求结合实例认识CH4、C6H6、HCHO、油脂、糖类、蛋白质、高分子等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新增CH4、CH2=CH2、CH≡CH、C6H6的成键特点,认识-OH、-CHO、-COOH、-COO-官能团。
一、物质的量
1.溶液气
cV V V M m N N n m
A ====
(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2)摩尔质量M :以g·mol
-1
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标准状况下(STP ,0℃、101 kPa ),气体摩尔体积V m ≈22.4 L·mol -
1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nRT PV =)
(1)同温、同压下:
2
1
2121N N n n V V == 2
1
21ρρM M ==D (相对密度) (2)同温、同体积下:
2
12121
N N n n P P == 3.溶液稀释前后:c 1V 1=c 2V 2 4.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
M
ρ1000ω
=
c (ρ单位为g/cm 3)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
①只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或盛装药品; ②使用前,需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
(2)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仪器: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二、物质的分类胶体
1.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单质形态)、化合态(化合物)。
2.物质的分类
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3.分散系
(1)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由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和分散剂(粒子分布在其中的物质)组成,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来分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3)胶体
①丁达尔效应:让光线照射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②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③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加热、搅拌、加入酸碱盐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都会引起聚沉。
【提示】1.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
2.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3.明矾(KAl(SO4)2·12H2O)净水: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杂质。4.卤水点豆腐、三角洲的形成、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
(1)化合物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酸、碱、盐、水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电解质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
【提示】强酸:HCl、H2SO4、HNO3等
强碱:KOH、NaOH、Ca(OH)2、Ba(OH)2等
2.离子反应
(1)定义:有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分类
①复分解反应: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如NH4+与OH―。
②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和还原性较强的物质相互反应,如Cl2与Fe2+。
③络合反应:如Fe3+与SCN-反应。
(3)离子共存:能相互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有色离子:Cu2+(蓝)、Fe2+(浅绿)、Fe3+(黄)、MnO4―(紫)。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拆:将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写成离子形式。
四、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还原剂(表现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O2、Cl2、浓H2SO4、HNO3、KMnO4、Fe3+
还原剂:Na、Al、Fe、Cu、Fe2+、I―、S2―、H2S、SO2、H2SO3、SO32―
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电子守恒规律: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转移电子数
(2)强制弱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核的构成
质子Z个
原子核
原子A Z X中子(A-Z)个
核外电子Z个
(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相对原子质量
2.核素
(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