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学习(精)
奥尔夫音乐教案(通用)ppt精品模板分享(带动画)
![奥尔夫音乐教案(通用)ppt精品模板分享(带动画)](https://img.taocdn.com/s3/m/873f9e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6.png)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 系概述
Part Three.
奥尔夫音乐教案设 计理念及原则
Part Four.
奥尔夫音乐教案实 践案例展示
Part Five.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 系的影响及发展前 景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应用范围
儿童音乐教育
特殊儿童教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音乐治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音乐治疗在康复领域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实践意义
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 激发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和审美观 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
Part Three 奥尔夫音乐教案设计理
Part Six.
总结与展望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概
述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
起源: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和多罗西·登哈特(Dorothy DeLay)在20世纪上半叶创立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 系
早期发展:该体系在欧洲和美国得到广泛应用,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传入日本和中国
全球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音乐教育方法之一
当代发展:在现代,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者提供了一种富有创造力 和实践性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
综合性:结合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参与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即兴创作 实践性:注重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元素性:使用简单的音乐元素,如节奏、音色、和声等,帮助学生建立音乐概念和技能 本土化:鼓励教师根据当地文化和民族特色进行音乐教学,使音乐教育具有本土化和个性化特点
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精髓
![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精髓](https://img.taocdn.com/s3/m/9df8237c7fd5360cba1adb62.png)
高 艺 术 修 养 ,丰 富人 生 。 由此 我 们 可 以看 到 奥 尔 夫音 乐 教 学 法
的普 及 性 和 社 会 性 。
整、 风 格 欢 快 的少 儿 歌 曲 。 这 个 部 分 完 成后 , 可 以 进 行综 合 练 习 ,
进 行 不 同类 型 节 奏 变 化 并 适 当加 入 一 些 简 单 的 表 演 ( 律动、 舞
蹈、 戏剧表演 、 指挥 和声 势 ) 。 在 此 基 础 上进 一 步 加 入 乐 器 演 奏 活
音 乐 教 育 具 有 社 会性 .我 们 应 教 会 学 生 如 何 使 自己成 为社 会 集 体 中的 一 员 。 音 乐教 育 的过 程 不 只 是 个 人 的 表演 ,而是 团 队协 作 的结 果 . 因此 。 音 乐 教 育 应 面 向所 有 的 人 。举 例 说 明 : 在 奥尔夫教学课例《 十面埋伏 》 中,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用 大小 不 等 的纸 盒创编伴奏 . 并 分 组 编 故 事 。学 生们 积 极 响 应 : 有的用手摩擦 、
地 掌 握 比较 复 杂 的学 习 内容 。在 学 习 初 期 ,教 师 可 编 排 节 奏 游
戏, 由 学 生 共 同用 声 势 活 动 的 身 体 节 奏 ( 拍手 、 拍腿 、 跺脚 、 捻 指 等) 表现出来 , 节 奏 类 型 以学 生 最 容 易 接 受 的为 主 , 例 如 节 奏 规
第 1 O卷 8期 V o 1 . 1 0 第 No 8
读 与 写 杂 志
Re a d a nd Wr i t e Pe r i odi ca 1
2 0 1 3年 8月 Au gu s t 2 01 3
品奥尔夫音乐教 学法之精髓
李 彬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f8275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f.png)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节奏感和旋律感,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3.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节奏游戏“动物快车”中的复杂节奏,音乐故事“小猫钓鱼”中的角色分配和表演。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以及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奥尔夫乐器(如小鼓、木鱼、铃铛等)、动物头饰、小鸟道具、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节奏。
2. 节奏游戏“动物快车”(15分钟)a. 教师示范游戏,让幼儿跟随节奏击打奥尔夫乐器。
b. 分组进行游戏,每组扮演不同动物,按照节奏进行表演。
c.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节奏错误。
3. 旋律探索“小鸟歌唱家”(15分钟)a. 教师演示旋律,让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模拟小鸟飞行动作。
b.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旋律,并用小鸟道具进行表演。
c. 分组进行旋律探索,每组创作一句小鸟歌唱的旋律。
4. 音乐故事“小猫钓鱼”(10分钟)a.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b. 分角色进行表演,让幼儿在表演中体验音乐故事。
c.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动物快车的简笔画,标注节奏符号。
2. 在黑板上写出“小鸟歌唱家”的旋律,标注音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以动物为主题的节奏旋律。
节奏: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模仿小马奔跑)旋律:1 2 3 4 5 6 5 4 3 2 1(模仿小鸟飞翔)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在节奏、旋律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后反思。
针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参观动物园,观察动物的动作和叫声,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4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e60ab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c.png)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4篇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6篇一设计意图:乐曲《七个半跳》诙谐幽默、轻松愉快,尤其是B段层层累加的延长音,更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人有千面”,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同一首乐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并会演绎成不同的故事。
《七个半跳》已被赋予了许多形象,并被设计成许多精彩的教学活动,如《打蚊子》、《撕报纸》等等。
而我的灵感,则得益于清晨挤牙膏的一刹那,牙膏条的造型带给我创作的冲动。
每天挤牙膏、刷牙是孩子们的“必备功课”,而我在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加工、提炼,将牙膏、牙膏条拟人化、形象化,使孩子们更加感兴趣,愿意参与进去舞蹈、游戏。
你再听B段那或短促、或伸展的'延长音,不正好像是一条条长短不一的牙膏条吗?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活动准备: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情绪,并大胆用动作愉快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1、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帮助幼儿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有什么变化?(3)请能力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完整地随音乐表演。
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伸:1、可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奥尔夫音乐教案(8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d808d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9.png)
奥尔夫音乐教案(8篇)幼儿园音乐奥尔夫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乐曲的节奏。
2、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分析活动重点: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活动难点: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乐曲的节奏活动准备:经验准备:熟悉歌曲《小星星》物质准备:1、串铃若干,三角铁若干2、黑色夜空,星星若干活动过程:一、星星舞会1、教师出示黑色的夜空,讲述夜空孤单的故事2、出示一颗星星在黑色的夜空和夜空对话,决定请出星星家族举办星星舞会,让夜空不再孤单二、星星舞会筹备可是缺少音乐伴奏,介绍今天使用的奥尔夫乐器:三角铁和串铃,请他们来为我们的音乐进行伴奏三、练习舞会节奏1、那么怎么练?看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舞会的节奏画下来了,小朋友请看× × ︳× × ︳× × ︳× - ‖2、集体拍手一起练习节奏;3、师敲三角铁,幼儿拍手,结束部分加上串铃动作;4、出示图谱,师敲三角铁,请个别幼儿摇铃配合;三、合作表演小星星说小朋友敲出的节奏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吧1、教师和幼儿集体合作用音乐加伴奏(师用三角铁,幼儿用串铃)2、老师觉得串铃的声音很好听,也想试一试,和小朋友交换下伴奏3、舞会正式开始,请所有幼儿随音乐合作伴奏表演4、舞会真热闹,星星们可开心了,还想在跳一会,你们还可以再给它们伴奏吗?幼儿交换乐器随音乐伴奏。
四、课堂延伸:星星舞会已经有了乐队的伴奏,还需要什么?下次我们准备好了再一起来参加。
课后反思:小星星这个活动一开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孩子们很喜欢,接下来节奏练习,以及加上奥尔夫乐器合作表演孩子们都表现的很好,唯一觉得整堂课缺乏的是孩子们自主的东西比较少,好像都是老师想了很多方法让孩子学,孩子也很认真的学会,但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现就少了,所以,觉得以后音乐课中要更加注重孩子自主性。
《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
![《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de42f5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04.png)
《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教材第四章《节奏与旋律的创造性运用》,内容主要包括节奏创作、旋律编排、即兴演奏以及音乐游戏等。
详细内容涉及:1. 节奏创作:学习使用奥尔夫乐器进行简单节奏的创作与演奏;2. 旋律编排:运用奥尔夫乐器,对简单旋律进行编排与演绎;3. 即兴演奏:培养学生即兴演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4. 音乐游戏:通过游戏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奥尔夫乐器演奏方法,能熟练运用乐器进行节奏创作与旋律编排;2.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3.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节奏创作与即兴演奏;2. 教学重点:奥尔夫乐器演奏方法、旋律编排、音乐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奥尔夫乐器(如木鱼、铃铛、沙锤等)、电子琴、音响设备;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教师演示:使用奥尔夫乐器演奏一段简单的节奏;b. 学生模仿:学生跟随教师,尝试演奏相同节奏。
2. 新课内容(10分钟)a. 节奏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奥尔夫乐器进行节奏创作,并进行示范;b. 旋律编排:教师教授旋律编排的方法,学生跟随练习;c. 即兴演奏: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即兴演奏,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a.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新课内容,讲解典型例题;b.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音乐游戏(10分钟)a. 游戏设计:教师设计音乐游戏,巩固所学知识;b. 学生参与: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提高音乐素养。
b. 教师反馈:教师针对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奥尔夫音乐》2. 内容:a. 节奏创作方法b. 旋律编排技巧c. 即兴演奏要点d. 音乐游戏介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编写一段简单的节奏;b. 运用奥尔夫乐器,对给定旋律进行编排;c. 尝试进行即兴演奏,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音乐《奥尔夫》的精品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奥尔夫》的精品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58859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7.png)
幼儿园大班音乐《奥尔夫》精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奥尔夫》,主要涉及第一章第三节内容,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奥尔夫音乐,学习奥尔夫音乐基本节奏,通过奥尔夫音乐游戏,培养孩子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奥尔夫音乐基本概念,能识别并模仿基本节奏。
2. 培养幼儿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其对音乐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奥尔夫音乐基本节奏掌握,音乐感知能力培养。
2. 教学重点:通过奥尔夫音乐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奥尔夫音乐教具(包括打击乐器、节奏棒等)。
2. 学具:彩色纸张、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时,带领幼儿做简单奥尔夫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韵律。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奥尔夫音乐基本节奏,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模仿并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奥尔夫乐器,让他们合作完成一段简单音乐。
4. 音乐游戏(10分钟)设计一个奥尔夫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奥尔夫音乐基本节奏2. 音乐感知能力培养3. 团队协作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奥尔夫乐器创作一段简单音乐,并画出一幅与之相关图画。
2. 答案:根据幼儿创作内容,给予适当评价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掌握奥尔夫音乐基本节奏。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增加奥尔夫音乐难度,让幼儿尝试更多类型音乐游戏,提高他们音乐素养。
同时,加强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解幼儿在园音乐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需要重点关注幼儿参与度和兴趣激发。
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精髓
![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精髓](https://img.taocdn.com/s3/m/8bf452592e3f5727a5e962d2.png)
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精髓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是一种着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的教学方法。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奥尔夫教育从原本主要面对儿童的扩展到中学音乐课堂、成人教育、音乐治疗、老年健康等各个领域。
由于其互动的教学方法,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原本性教学的理念非常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对音乐基础教育教学亦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积极作用。
1 奥尔夫教学法认为“音乐教育不是技术教育”卡尔·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
对于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
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教”,而是把人人皆具有的音乐潜能唤醒、诱发出来。
哪怕这些孩子以后不从事专业的艺术工作,但在青少年时接受的艺术训练也可以培养出很多好的素质,便于从事任何工作,提高艺术修养,丰富人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普及性和社会性。
音乐教育具有社会性,我们应教会学生如何使自己成为社会集体中的一员。
音乐教育的过程不只是个人的表演,而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因此,音乐教育应面向所有的人。
举例说明:在奥尔夫教学课例《十面埋伏》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大小不等的纸盒创编伴奏,并分组编故事。
学生们积极响应:有的用手摩擦、有的用指甲挠、有的用木棍敲、有的还做出了强弱变化、音色对比。
经过这些简单的操练,一堆废纸盒变成了“专业”打击乐器。
配合肢体动作,同学们激情四溢,在表演中有的同学突发奇想在其中加花修饰,其他同学也得到了启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结果新花样层出不穷,每一遍都有不同效果。
在分组合作中,大家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是我们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因此我们更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奥尔夫教学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身实践,尽情发挥。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4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7efed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c.png)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4篇)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一学习目标:在匀速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变速节奏的学习节奏问好:宝宝早上、下午好律动:B1/同一首歌曲目与操作:小毛驴歌词:我有一头小毛驴,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新血来潮骑他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摔我一身泥材料准备:毛驴一只,指偶驴若干只,小皮鞭若干条,手偶毛驴一只乐器准备:双响筒操作过程:1、请宝宝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红苹果坐下,小手放在膝盖上,背挺直,现在老师要向宝宝问好了,老师说‘‘手起’’时,请宝宝把小手像老师一样端平,‘‘手起’’问好:宝宝好—2、律动:丰收之歌。
配乐之前做分解动作练习:洗脸、刷牙、漱口、大象、小猫、鸭子的手势动作3、引题:有一个小朋友,它有一个小伙伴,今天,他把他心爱的小伙伴带来跟宝宝见面了,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出示小毛驴4、串讲歌词老师把小毛驴的故事配上了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为了专心的听歌曲,我们一起把大眼睛闭上。
5、闭眼听一遍曲目。
6、念唱歌曲:跟着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四拍节奏:好,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来来唱一遍歌曲。
手起,注意间奏时,手不打拍,轻轻摇动身体。
(老师对宝宝提示语:摇头),尾奏时继续拍完(老师提示语:继续)5、拿出双响筒,介绍双响筒的使用方法6、教师做骑马压腕和扬鞭的动作7、宝宝跟做8、宝宝根据歌词表演9、发指偶小毛驴,宝宝带着四处跑10、总结:宝宝坐回自己的位置,老师总结:小毛驴的歌曲我们会唱了,也学习了用乐器给这首歌伴奏,还做了小毛驴的。
表演,小毛驴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我们现在把小毛驴小朋友画出来,带回家,在家里让小毛驴和我们一起唱歌,出示毛驴图,提示图上小毛驴穿着漂亮的衣服,请宝宝给空白的小毛驴涂色,要注意涂色要均匀,涂在线内,注意保持画的整洁。
请宝宝上前取画,并放在妈妈的身后,在位置上坐好,手放在膝盖上。
11、拍手再见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6 篇二活动目标:1、学习童谣,初步感受音阶的上行与下行2、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铃鼓图片活动过程:一、动物导入1、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老鼠长什么样的么?2、小结:小老鼠的嘴巴是尖尖的,颜色是灰灰的,那这小老鼠到底长什么样子的呢?二、学习童谣1、(朗诵童谣)你听到了什么?2、这只小老鼠他到森林里去玩,看到了一栋房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三、学习音阶1、小老鼠轻轻推开门,看到了漂亮的楼梯,猜猜他想干什么?2、你们说的真好,原来他想爬楼梯,这时楼梯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老师示范并结合手势唱音阶)3、老师与幼儿练习唱音阶(由慢到快)四、表演游戏1、你愿意也来当一只小老鼠也来爬爬这个会发出声音的楼梯吗?2、听琴声根据琴声的快慢来爬楼梯。
《奥尔夫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篇
![《奥尔夫音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4429e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a.png)
《奥尔夫⾳乐》培训学习⼼得体会3篇 我们得到了⼀些⼼得体会以后,往往会写⼀篇⼼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得体会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奥尔夫⾳乐》培训学习⼼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奥尔夫⾳乐》培训学习⼼得体会篇1 暑假参加了中国奥尔⾳乐教学法的培训,这也是我⾃⼤学毕业后第⼀次参加这种教育性质的培训,从事⾳乐教育⼯作两年来,⾃认为在⾳乐教育这条路上才迈开我的第⼀步。
从我第⼀次上讲台,不知⾳乐课从何讲起,胡乱的东拼西凑完成⼀节课,到拿到优质课的第⼆名.感觉⾃⼰已渐渐步⼊正轨了,初步了解⾳乐课的模式.然⽽,这次学习奥尔夫⾳乐教学法课后,却发现⾳乐课的模式远不像我想像的那样⼀架钢琴、⼀台录⾳机、⽼师稳站讲台,学⽣端正坐好就算是⼀节⾳乐课,这仍然是在传统⾳乐课的模式中徘徊,不利于学⽣兴趣的激发,禁锢了学⽣的创新思维。
奥尔夫⾳乐教学法的创始⼈是德国著名作曲家,⾳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
奥尔夫⾳乐教育体系在⼆⼗世纪流传甚⼴,对世界⾳乐教育产⽣了重⼤的影响。
它在教育⾏为上是将语⾔、动作、⾳乐三元素融为⼀体,⽽将三元素紧密连接的核⼼要素便是节奏。
节奏是⾳乐的⾻架,但很多⾳乐教师认识到这点却不知如何去上好这节课,以⾄于⼀讲到⾳乐理论的东西,学⽣就会感觉⾳乐课没有趣味,⽼师讲得没劲,学⽣也不愿意听。
但是这次培训后,让我从中感受了许多新鲜的东西,从⽽开始思考⾃⼰的教学⽅法。
⼀、声势 ⾝体原本就是⼀件乐器。
我们知道嗓⼦可以⽤来唱歌,然⽽除嗓⼦外,⼈的⼿、脚、腿、头等都可以做乐器,不但如此,还有⾼低⾳的区别。
如,捻指可以是⾼⾳,因为声⾳集中,响亮;跺脚可以是低⾳,声⾳厚实,还有拍⼿拍腿等,奥尔夫⾳乐教学法把这些声势加进来,没有太多的技巧,或理论性的东西,确给教学增添了许多⾊彩,学⽣在课堂上完全没有难度的可以做到,并且还能凑成⼀个多声部出来。
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小班棒棒糖(模板
![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小班棒棒糖(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149c24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0.png)
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小班棒棒糖(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节奏》,详细内容为小班棒棒糖音乐活动。
通过对棒棒糖这一生活常见物品的趣味演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节奏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能够正确地敲击乐器,表现棒棒糖的形象。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尤其是对复杂节奏的敲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棒棒糖模型、奥尔夫乐器(如小鼓、木鱼等)、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每人一份棒棒糖图案卡片、彩色笔、奥尔夫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棒棒糖模型,引导学生说出与棒棒糖相关的生活场景,如吃棒棒糖、分享棒棒糖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音乐课堂。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基本的音乐节奏,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并通过奥尔夫乐器进行演示,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敲击乐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种奥尔夫乐器,按照给出的节奏,共同完成一段音乐。
4. 趣味活动(10分钟)学生手持棒棒糖图案卡片,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敲击,同时用彩色笔在卡片上绘制棒棒糖。
5. 成果展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奥尔夫音乐——小班棒棒糖2. 内容:a. 音乐节奏: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b. 奥尔夫乐器:小鼓、木鱼等c. 棒棒糖图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独特图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自己喜欢的棒棒糖节奏,并绘制棒棒糖图案。
2. 答案:根据个人喜好,创作出独特的棒棒糖节奏和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所学音乐节奏,将音乐融入日常生活。
奥尔夫音乐教具讲解学习
![奥尔夫音乐教具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c45ca12769dc5022abea0038.png)
奥尔夫音乐教具奥尔夫音乐教具1、铜碰钟碰钟也称“碰铃”,在古代称“号”,两只为一副。
碰铃用黄铜制作,音色清脆、悦耳,如银铃一般。
演奏时,利用穿过小孔的绳子左右手各执一只,相互碰击发音。
碰钟能训练儿童听力及加强儿童音乐方面的培养。
2、三角铁三角铁,为体鸣乐器的一种。
金属制,现在通常以钢造,并弯曲成三角形。
演奏方法分为开关两种。
常用于各种乐团制造音效。
演奏时1手持三角铁上系绳,1手持金属棒敲击,敲击之后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以手止音。
通常有分单击以及连击两种音效。
单击主要用于点缀乐曲,连击则用于提升乐曲声势。
三角铁系土耳其军乐乐器,后传入欧洲。
18世纪为交响乐队采用,乐队采用的三角铁,通常用边长15、20、25厘米三种,发音高低不同。
敲击三角铁不同部位,其音高音色略有不同,底边音最低,等腰上段的音较高,奏震音则反复快速敲击角隅的两边,或在三角内划圆圈轮击三边。
这种乐器最早见于10世纪的乐谱中。
当时这乐器的形状是等边或不等边四角形,下挂有铃铛。
中世纪时这种乐器发展呈现在这种三角铁的形状,但体积稍大,通常用于教堂音乐,但也使用于世俗音乐中。
常是用来为风笛伴奏。
18世纪初,三角铁开始应用于歌剧。
三角铁在现代乐队中被广泛使用。
如应用得法,能给音乐带来十分精美的音响效果。
此外,它那响亮的颤音能使乐队极度高涨的音响更加鲜明与灿烂辉煌。
3、梆戈鼓邦戈鼓. bongo drum. 用手指弹奏的古巴黑人小型鼓,主要用於拉丁美洲舞蹈音乐之中。
通常成对使用,用手指扣击, 用两个鼓,相隔5度,按C-G定音。
邦戈鼓是古巴黑人音乐的节奏乐器对大小不同的小型单面鼓,鼓面以动物皮制成,大的鼓能奏出低音,小的鼓能奏出较高的音。
邦戈鼓有一个木制的小型鼓身,鼓底是空的。
邦戈鼓要成双安装,一个鼓要比另一个鼓大。
尺寸小的鼓能够奏出高音。
演奏者用膝盖夹住鼓身,用手击鼓。
管弦乐队也使用邦戈鼓,但是要把鼓放在支架上,用鼓槌敲击。
4、砂槌砂槌由内装干籽的葫芦加上一个木制手柄组成。
大班奥尔夫音乐课精品教案分享,附教学反思
![大班奥尔夫音乐课精品教案分享,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3b2f33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5.png)
大班奥尔夫音乐课精品教案分享,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应教材第三章节《节奏与旋律》。
具体内容包括基本节奏掌握、简单旋律创编以及音乐游戏实践。
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体验音乐魅力,提高他们节奏感和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节奏,并能独立演奏。
2. 培养学生创编简单旋律能力。
3. 提高学生音乐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基本节奏掌握和旋律创编。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奥尔夫乐器(如小鼓、木鱼等)、钢琴、音乐播放器。
2. 学具:学生自备奥尔夫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音乐游戏“传递节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进入课堂。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基本节奏,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
(2)演示基本节奏演奏方法,并指导学生实践。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用奥尔夫乐器演奏基本节奏。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旋律创编(10分钟)(1)教师演示简单旋律创编方法。
(2)学生独立或合作创编旋律,教师给予指导。
5. 音乐游戏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游戏,如“音乐接龙”、“节奏挑战”等,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奥尔夫音乐课——节奏与旋律2. 板书内容:(1)基本节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2)旋律创编方法(3)音乐游戏规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奥尔夫乐器演奏基本节奏。
(2)创编一首简单旋律,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节奏和旋律创编。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学习等,提高音乐素养。
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咕咕钟和闹钟》
![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咕咕钟和闹钟》](https://img.taocdn.com/s3/m/ee5bc57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9.png)
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咕咕钟和闹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六章节《咕咕钟和闹钟》。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咕咕钟和闹钟的音乐特点,学习运用肢体动作和声音表现这两种不同的音乐节奏,理解音乐中的时间概念,并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咕咕钟和闹钟的音乐节奏特点,能够准确地用肢体动作和声音表现出来。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通过集体创作展示音乐故事。
3. 增强学生对音乐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咕咕钟和闹钟音乐节奏的区分与表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和声音表现音乐节奏,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咕咕钟和闹钟实物或图片、音响设备、音乐CD、卡片。
学具:沙锤、响板、小鼓等奥尔夫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咕咕钟和闹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播放音乐CD,引导学生聆听咕咕钟和闹钟的音乐节奏,讲解两种音乐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a. 肢体动作表现:老师示范,学生跟随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咕咕钟和闹钟的节奏。
b. 声音表现:学生分组,用“咕咕”和“闹钟”的声音表现两种音乐节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c. 乐器演奏:学生选用奥尔夫乐器,分别演奏咕咕钟和闹钟的节奏。
4. 创作展示:学生分组,结合所学,创作一个音乐故事,运用肢体动作、声音和乐器表现咕咕钟和闹钟的节奏,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咕咕钟和闹钟》2. 内容:a. 咕咕钟:节奏舒缓,每隔一小时发出“咕咕”声。
b. 闹钟:节奏紧凑,闹铃响起时发出“闹闹”声。
c. 肢体动作、声音、乐器表现咕咕钟和闹钟的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创作一个咕咕钟和闹钟的音乐故事,以文字和图画形式展示。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课堂上创作展示的音乐故事进行创作,注意运用肢体动作、声音和乐器表现节奏。
大班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音乐与体育游戏精品教案分享
![大班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音乐与体育游戏精品教案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7559d15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f.png)
大班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音乐与体育游戏精品教案分享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感受音乐与体育结合魅力,提高他们对音乐兴趣。
2. 培养孩子们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游戏,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反应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乐节奏与身体动作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乐播放器、奥尔夫乐器(如小鼓、木鱼等)、标志盘。
学具: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简单团队协作游戏,让孩子们热身,营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
2.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音乐,让孩子们跟随音乐节奏做简单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等。
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孩子们注意音乐节奏与动作协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奥尔夫乐器演奏,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动作表达音乐节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地方。
4. 音乐与体育游戏(10分钟)游戏一:音乐传球。
孩子们围成圈,跟随音乐节奏传球,当音乐停止时,手中持有球孩子表演一个动作。
游戏二:音阶攀爬。
设置标志盘,孩子们按照音阶顺序,用身体动作攀爬,到达终点后,进行下一个音阶挑战。
让孩子们自由组合,用奥尔夫乐器和身体动作创作一段音乐表演,展示本节课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课程主题:音乐与体育游戏2. 教学内容:第三章“音与动作”3. 教学重点:音乐节奏感、身体协调性、团队协作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创作一段音乐与体育游戏,要求至少包含两种奥尔夫乐器和三种身体动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孩子在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方面还需加强。
针对这一问题,下节课将增加个体辅导环节,提高他们自信心和积极性。
拓展延伸: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中音乐和体育活动,让他们发现更多音乐与体育结合乐趣。
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小班棒棒糖(模板
![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小班棒棒糖(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f0d2b0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c.png)
奥尔夫音乐精品教案小班棒棒糖(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节奏》,详细内容为小班棒棒糖音乐活动。
通过对棒棒糖这一生活常见物品的趣味演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节奏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能够正确地敲击乐器,表现棒棒糖的形象。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尤其是对复杂节奏的敲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棒棒糖模型、奥尔夫乐器(如小鼓、木鱼等)、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每人一份棒棒糖图案卡片、彩色笔、奥尔夫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棒棒糖模型,引导学生说出与棒棒糖相关的生活场景,如吃棒棒糖、分享棒棒糖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音乐课堂。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基本的音乐节奏,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并通过奥尔夫乐器进行演示,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敲击乐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种奥尔夫乐器,按照给出的节奏,共同完成一段音乐。
4. 趣味活动(10分钟)学生手持棒棒糖图案卡片,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敲击,同时用彩色笔在卡片上绘制棒棒糖。
5. 成果展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奥尔夫音乐——小班棒棒糖2. 内容:a. 音乐节奏: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b. 奥尔夫乐器:小鼓、木鱼等c. 棒棒糖图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独特图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自己喜欢的棒棒糖节奏,并绘制棒棒糖图案。
2. 答案:根据个人喜好,创作出独特的棒棒糖节奏和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所学音乐节奏,将音乐融入日常生活。
奥尔夫小班的音乐精品教案历年真题及答案
![奥尔夫小班的音乐精品教案历年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72dfa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6.png)
奥尔夫小班音乐精品教案历年真题及答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奥尔夫音乐教材第三章《节奏与律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具体包括:学习基本节奏拍子,如2/4拍、3/4拍;通过身体律动,感受音乐节奏和强弱;同时,结合历年真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节奏拍子概念及运用;2. 培养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感受音乐能力;3. 提高学生对历年真题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基本节奏拍子掌握和运用,以及历年真题分析;2. 教学重点:通过身体律动感受音乐节奏,以及历年真题解答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黑板、粉笔、音乐教材、历年真题;2. 学具:学生用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富有节奏感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简单身体律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新课讲解:(1)介绍基本节奏拍子,如2/4拍、3/4拍;(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节奏拍子运用;(3)结合历年真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节奏拍子练习;(2)挑选历年真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一首2/4拍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2)引导学生用3/4拍创作一首简单节奏旋律。
5. 例题讲解:挑选一道具有代表性历年真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奥尔夫小班音乐精品教案2. 内容:第三章:节奏与律动基本节奏拍子:2/4拍、3/4拍历年真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2/4拍创作一首简单节奏旋律;真题1:下列哪个选项表示3/4拍?答案:C.强弱强弱答案:略2. 答案:见作业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基本节奏拍子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历年真题解答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查找相关音乐资料,解更多关于奥尔夫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7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d3dfc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1.png)
《奥尔夫音乐》教案【优秀7篇】奥尔夫音乐教案大班篇一活动目标:1、复习十六宫格,认识连音线。
2、通过游戏进行语词替换并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砂球、铃鼓、圆舞板、木鱼、手摇铃活动过程:一、猜猜我爱吃什么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品尝我们的乐器餐,看看乐器餐里都有些什么?1、出示砂蛋,让幼儿猜出像砂蛋的食物名称。
2、教师持乐器表演各种吃的动作,幼儿模仿并替换语词试唱,如“我最喜欢吃鸡蛋”3、持各式乐器逐一想象,创作语词并演奏。
二、默唱练习师:你们太棒了!都能猜出老师在吃什么,这回我要来考考你们。
1、只唱“我最喜欢”,其他词语不唱只演奏。
2、幼儿分成四组,依老师指挥敲奏四段音乐。
三、认识连音线1、画十六宫格,分析全曲节奏2、拍打全曲节奏3、介绍两个四分音符合成一个二分音符,把音连起来的线叫做连音线思:这首曲子幼儿园经常播放,孩子们很熟悉,节奏比较稳定,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语词节奏,在让小朋友创编动作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愿意出来做动作。
在第二课时的模仿替换语词时,孩子们创编的语词能力有待加强。
《奥尔夫音乐》教案篇二一。
设计意图:“森林狂想曲”是一首以森林中多种动物鸣叫以及动物们发出声音合成的音乐,旋律清幽抒情,潺潺流水,轻快鸟鸣,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自然,这首音乐很适合奥尔夫音乐的教学,于是我选择以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此乐曲,我们班的幼儿接受能力强,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所以我选用了沙锤,木鱼,双铃铛三种乐器让孩子们表现出各种动物的声音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
二。
活动目标:1.初步让幼儿熟悉音乐,掌握音乐节奏。
2.根据图谱能进行简单的乐器分配,学会能跟着指挥,看着图谱进行乐器演奏,并能试着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
3.享受打击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
活动重点:让幼儿能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
四。
活动难点:让幼儿用乐器表现不同的角色进行合奏。
五:活动准备:碰铃,沙锤,木鱼,音乐(森林狂想曲),图谱,ppt六:活动过程:㈠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鸡: 小 鸡 小 鸡 叽叽 叫 叽叽 叫 小鸡: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 叽 (老师用碰铃为小鸡们伴奏)
• 鸭妈妈听了,连忙拍手叫好,然后对小鸭们 说:“我们也唱支歌给鸡大婶听,好吗?”
• (老师用响板为小鸭伴奏)
1=C
2 4
5
3 |5
3 |6 6 5 | 6 6 5 | 1 1|
小鸡和小鸭 小合奏
快与慢、轻与重、二拍子与三拍子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的 三、教学法提示
四、教具
五、课堂基本结构 六、教学步骤
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是每个学音乐的人在 开始接触音乐时都要遇到的,它们是一切 节奏的基础,所以把他们称为节奏基石。 在孩子们刚刚接触音乐时,通过游戏和唱 歌引起他们对快与慢音符
三、课堂操作训练 在奥尔夫教学中即兴演奏是一大特点,
由于打击乐器的技术简单,和声单纯,而且 伴奏的各声韵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 完全可以让幼儿一开始就作即兴性演奏,这 对培养幼儿奏乐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合作 能力极其有益。即兴演奏可以让儿童直接参 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这些正好符合奥尔夫要“动”、 “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孩 子自己创造音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970 奥尔夫学院扩建完工 •1973 在奥尔夫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与社会教育部”,由凯 勒(Withelm keller)领导 •1975 在奥尔夫学院开始举办五年一届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国际会议” •1981 奥尔夫音乐教育首次引进进中国大陆 •1982 奥尔夫逝世 •1990 凯特曼逝世 •2000.11.7-12 由奥尔夫基金会与美国奥尔夫学会合办 “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会议”在美国洛切斯特(Rochester)举 行。会议标题为“反省过去,展望将来”,“终生的奥尔夫 音乐教育” (本届“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会议”先后在劳兰Orivesi, 德国的Traurn walchen与Minchen以及美国的 Rochester分别举行,内容均不相同, 以后者规模最大)。
(例:一部分学小鸡叫的节奏,一部分学小鸭叫的节奏)
三、唱游进入歌曲学习。
第二章 节奏教学
一、节奏的培养与训练 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
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夫强调节奏入进行 音乐教育,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 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1、语言的节奏(课例、练习、讨论) 2、体态节奏(课例、练习、讨论) 3、大自然的节奏(课例、练习、讨论) 4、敲打出的节奏(课例、练习、讨论)
母鸭: 小 鸭 小 鸭 嘎嘎 叫 嘎嘎 叫
小鸭: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 鸡妈妈和鸭妈妈可开心了,他们齐唱:
2
• 1=C 4 5 3 | 5 3 |6 6 5 | 6 6 5 | • 母鸭: 小 鸭 小 鸭 嘎嘎 叫 嘎嘎 叫 • 母鸡: 小 鸡 小 鸡 叽叽 叫 叽叽 叫
• 接着,鸡妈妈和鸭妈妈叫孩子们一齐唱:
妈妈告诉它们要跟小鸡
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二、舞蹈:快乐的小鸡小鸭
小鸡与小鸭学妈妈,手牵手形成对子,
在音乐的伴奏下,走成圈圈。 小鸭
小鸡
小鸭先唱(同时向外走四步,形成
小鸭在外圈小鸡在内圈的图形)
1=C
5 2
4
3|5
3 |6 6 5 | 6 6 5 |
小鸭:小 鸭 小 鸭 嘎嘎 叫 嘎嘎 叫
小鸡接着唱:
• 小鸭与小鸡的歌是孩子们最容易上口的三 个音编写,老师只要
多唱几次,孩子们就
能唱,无需特别学唱,
包括后面的二声部合唱。
1、唱游: 鸭妈妈找孩子。
2、舞蹈: 快乐的小鸡小鸭。
3、律动训练。 4、节奏训练。
1、黑板一块。 2、响板一个、
碰铃一个。
一、唱游:鸭妈妈找孩子
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小鸡,另一部分小朋友扮演 小鸭,老师两人分别扮演鸡妈妈和鸭妈妈。小鸡 叫——叽叽,小鸭叫——嘎。
• 小鸡小鸭唱完歌以后便成了好朋友,它们 在一起快乐地玩耍起来。一会儿挖虫子, 一会儿啄小草。鸭妈妈和鸡妈妈在旁边看 着它们玩耍。突然鸡妈妈发出“叽叽”的 叫声,小鸡们立刻跑到妈妈身边。鸡妈妈 叮嘱它们要注意安全。说完小鸡们又回去 与小鸭继续玩耍。鸭妈妈看到小鸭和小鸡 在争抢虫子,便发出“嘎,嘎”的叫声, 小鸭们也赶快跑到妈妈身边,鸭
第二章 节奏教学
二、如何运用打击乐器 打击乐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也
有无固定音高起节奏作用的,因为打击乐最 容易敲击出声,音色鲜明,被孩子们喜爱, 常何以运用在朗诵、给歌舞伴奏、给旋律伴 奏等。
1、打击乐制作和利用 2、打击乐的使用方法 3、如何组建一支生龙活虎的节奏乐队 4、打击乐如何配器
第二章 节奏教学
奥尔夫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集体回答 了如下几个问题:怎样使孩子主动参与到 音乐活动之中;怎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 趣和爱好;怎样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 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音乐活 动中培养孩子与人合作、交往。
奥尔夫音乐教育对中国儿童音乐教育产生 巨大影响,儿童音乐教育趋于综合化;
儿童音乐教育趋于开放化;儿童
一天早上,风和日丽,鸡妈妈带着一群小宝宝 去郊游。鸡妈妈先出场,小鸡们欢乐地叫着跟随跑 出来——叽叽,叽叽。突然,鸡妈妈发现在小鸡群 里面有一些不像是她的小宝宝,
他们叫的声音慢而且很特别:
“嘎,嘎,嘎。”
鸭妈妈说:“咱们的孩子看起来都一 样,都是那样小小的,黄黄的,但细心看看 就知道他们不同。”
鸡妈妈对小鸡们说:“我的小宝宝们, 唱支歌给鸭婶婶听!” 小鸡们一起唱起来了: 1=C 2 5 3 | 5 3 |6 6 5 | 6 6 5 |1 —|
1=C
2 4
5
3|5
3 |6 6 5 | 6 6 5 |
三大原则,包括 A 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
原则; B 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是奥尔夫
教学法的又一个基本原则; C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第
三个基本原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924 舞蹈家军特(Dororee Gunthen)与奥尔夫在慕尼黑创建 “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 •1925 舞蹈家列克斯(main Lex)进入军特学校 •1926 音乐家凯特曼(Gwnild Keetman)(日后成为奥尔夫的助手 《学校音乐教材的合编者》)进入军特学校 •1928 乐器制造家梅恩特勒(Kan Maendler)为军特学校制造第一 架木琴 •1930 军特学校的舞蹈队首次演出,并在国内外举行多次演出 •1931 奥尔夫与凯特曼合著<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原本性的 音乐练习)首次出版 •1932 奥尔夫与德国音乐教育家普雷斯纳(Eberhard Preussner) 及德国音乐教育第二次改革的领导者凯斯腾贝格(Leo Kestenberg)首次相遇 •1933 军特学校在柏林建立分校
第三章 音乐欣赏
三、主动地欣赏音乐 1、课例:教学片断 2、总结:扩大幼儿知识面,理解作品
四、有充分准备的欣赏 1、课例示范 2、总结:多变的活动形式:声势、走
动、乐器演奏、独奏、伴奏、合奏、轮奏、 齐唱、合唱、轮唱,几乎调动了音乐的一切 手段,即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又高度统 一于欣赏。
卡尔·奥尔夫”,德国 人,二十世纪伟大的 艺术家,他为儿童精 心设计的“奥尔夫音 乐教学法”为世界各 国的音乐教师及音乐 爱好者所一致肯定与 推崇。
音乐教育趋于创造力的
培养;注重原始性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所追求的不是音乐
本身,它从不把音乐作为一门专
业,而是借音乐去寻找人类已遗失 将要丧失的本,心灵中可贵的东西,奥尔 夫说:“我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音乐家,但 我们可以人人都成为音乐欣赏家”。谁来 做这项工作呢?自然是我们的老师,这种 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期开始,因此,奥尔夫
的注意,是学习音乐
重要的一步。
在幼儿园日常玩的游戏中,小鸭“嘎”的 叫声和小鸡“叽叽”的叫声两者的时值比 例很相近。通过小鸭与小鸡的游戏,给孩 子们建立起最基本的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 的时值概念,同时配以相应的形体律动, 可以加深对这两种速度的
时值印象。
• 小鸭与小鸡的叫声长短,直接影响到后面 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带入,老师在一开 始就要把握住它们的比例尺度。
授课人:张本秀 2012年12月
《奥尔夫幼儿音乐教学》 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第一章 幼儿园唱歌教学 第二章 节奏教学 第三章 音乐欣赏
二、考核方法.
第一章 幼儿园唱歌教学 第一节 幼儿唱歌技能培养
一、听觉培养(课例教学) 二、感受培养(课例教学) 三、发声培养(课例教学) 四、呼吸培养(课例教学) 五、音的高低培养:认识并会辨别(幼儿 园教学课例) 六、音的强弱培养:会辨别音的强弱及其 符号(幼儿园教学课例) 七、音的长短培养:通过形体动作,建立 起拍的观念(课例教学) 八、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培养:通过听辨区别音乐中音 色变化,建立音色的概念
第一章 幼儿园唱歌教学 第二节 怎样教唱歌?
用什么方法来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我 们知道人在高兴时会情不自禁的哼唱歌曲,也就 是说生活中离不开唱的形式,因此,唱歌教学意 义重要。用常有的形式在游戏中让孩子轻松学习。 一、从歌词的道白节奏入手
歌词的道白节奏可以启发幼儿自己创作出不 同的节奏型来(课例:“小鸡和小鸭”) 二、尝试着配出伴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
第三章 音乐欣赏
一、全新意义的欣赏 说到欣赏,许多人认为就是静下心
来认真听音乐,真实你也做不到从头至 尾不走神,何况我们的幼儿,怎么才能 让幼儿真正的读疼理解音乐呢?还是那 两个字“参与”。 二、直接欣赏的教学方法
1、课例:教学片断 2、总结: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却 贯彻了奥尔夫教学中“让孩子通过自身 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