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簪花仕女图》之艺术美

合集下载

浅析《簪花仕女图》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簪花仕女图》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簪花仕女图》绘画的艺术特色前言仕女图也被人称为“仕女画”、“美女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沿袭下来的用词,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仕女画便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直至唐代开始,仕女画才承载着对统治阶级的迎合,展示出唐朝盛世下女性的华贵之美。

这种华贵之美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出唐代的政治开化,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簪花仕女图》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仕女画,对其艺术特色的研究有利于对唐代的文化进行了解,有利于在女性地位日渐提高的当代社会中女性绘画题材的探索和创新。

一、簪花仕女图简介(一)传世名画的出处周昉作为中国古代仕女图绘画的代表人物,继张萱之后,周家样再次奠定了中国仕女画的巅峰地位。

作为专精仕女图的画家,周昉的代表作便是《簪花仕女图》。

但是具有传奇性的是,对于簪花仕女图的年代考究,现代的学史界秉持着不同意见,主要有的说法是中唐、晚唐、宋代等。

作品中展现的忧郁的快乐,正符合了当时安史之乱后逐渐衰弱的政府为了粉饰太平做的假象,作者从现实出发,将当时的贵妇人描绘的雍容华贵,突出表现了女性的柔软、滑腻,并展现出一种闲适无聊的生活本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技巧的精湛、时代的特性使得这幅作品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而且传承的完整,流传下来的不死摹本,而是真品。

其身世也是颠沛流离,富有传奇性。

相传《簪花仕女图》在南宋时归贾似道所有,元、明间流传无考,清初为梁清标、安岐收藏,后入清内府。

近代中国战乱不断,在那种时代背景下,这件传世名作也避免不了背井离乡。

1924年,清代末代皇帝溥仪,便利用儿女出宫求学的机会,将包含《簪花仕女图》在内的1000多件国宝运送出宫,准备偷偷带走。

后溥仪做了日本人扶持的伪满洲国皇上,这件中国的国宝级作品便屈辱的被囚禁在了日本人统治下的伪满洲国。

1945年,抗战胜利,溥仪在逃亡日本的途中被苏联红军截住,几经曲折,《簪花仕女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二)仕女画家周昉周昉,字仲郎,景玄,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周昉出身于官僚家庭,先后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点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点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点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不论是在艺术文化领域方面,还是在对外贸易外交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新高度。

在绘画领域方面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著名画家,尤其是在人物画方面,例如周昉、张萱等著名画家。

唐朝时期的人物画在经历了时间的推移中渐渐脱离了教化的功能,而更多地则是开始描绘其人物的生活状态,形成了新的绘画新风貌,画面中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趣味性使得人物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新阶段。

本文则是以唐朝著名画家周昉的绘画作品《簪花仕女图》为例浅析其从用线上、构图上、赋色上三个方面分析其绘画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周昉;人物画;《簪花仕女图》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是我国中晚唐时期的著名画家。

其擅长绘制佛像画以及人物画。

在绘制佛像画方面,周昉所绘画的人物形象具有“衣裳劲简,色彩柔丽”的特点,人物造型上则具有以“丰厚为体”之美,人物体态造型具有端庄的特点,这种绘画技法被后世人称之为创“水月观音”之体的“周家样”风格,颇受世人所追捧,对后世人的绘画创作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绘制人物画方面,周昉擅长绘制仕女人物画,早年在学习了张萱的绘画技法后,在此基础上加以融入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自成一派,被后世人誉有“画仕女,为古今冠绝”之称。

现如今所流传的绘画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作品。

而本文则是以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代表浅析其绘画艺术的特点。

一、用线上周昉在早期学习了张萱的绘画技法后并加以创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绘画技法。

人物形象具有“衣裳劲简,色彩柔丽”的特点。

整个画面用线圆润流畅,线条富有变化,例如在处理人物身上的薄纱与长裙上周昉运用了“高古游丝描”和“铁线描”,不仅体现了纱的轻薄、而且游丝的长线条更加概括了衣纹服饰更具有华丽简洁之美;在表现人物手部和脸部的线条时简练概括,用笔稳而流畅,通过简单的几笔,就能把人物的面部轮廓和不同的手势动作描绘出来;仕女的发丝也是根根可数;可以看出周昉对人物细节的塑造可以说是细致入微。

论《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美

论《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美

论《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美作者:于天泽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簪花仕女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代表作品,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图中描绘的女性人物形象是深入人心的,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审美风格与时尚潮流,还反映了女性在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与复杂的心理状态。

周昉用他绝妙的绘画技巧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片段。

关键词:周昉;仕女;艺术美中图分类号:K8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153-01一、《簪花仕女图》的绘画内容画面描绘了几名仕女内着长裙,外罩纱衫并配有可及地的大袖,肩披帛,裙腰高至胸部,以大带系结在其小腿部,拉长了女性的腿部,头部艳丽的牡丹尽显贵族仕女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

画面中左数第三位仕女与第五位仕女都配有紫色的披帛,它是由细纱罗制成的长巾,类似于如今的围巾,佩戴起来十分轻柔舒适,披帛的上面有各色图案装饰,或印染或织绣,画面中第二位仕女的紫色披帛上就印有花卉图案,十分精美,穿戴时披绕在肩背,剩余部分垂落下来,与外衫跟内衬相映,十分美丽。

披帛形成的短的竖着的面和横着的面,不仅打破了整体裙子过长没有对比,而且打破了透明沙衫的垂直线条。

《簪花仕女图》这幅画从整体看面的作用要大于线,头发的整块黑色使画面更加沉稳,左数第一位仕女的褐色沙衫与白色披帛和红色内衬的从块面到颜色都把握的恰到好处,而第一位仕女与其右侧远处身穿红色沙衫的仕女,不论从颜色还是整体人物大小又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从整体画面上看,唐代人比较喜爱红色,画中六位仕女形象都有或多或少的,或鲜艳或淡雅的红色,但都配有黑色,右数第二位的仕女脚下有一只奔跑的黑色小狗,与她黑色头发相呼应,如果没有深色衬托,会使画面看起来略燥,并且无法凸显红色沙衫的柔软和弹性。

唐代仕女面部的装饰在历朝历代中也是最具特色的。

从簪花仕女图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仕女是很少在额前留有碎发的,通常露出光洁的额头,把头发全部盘到头上。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周昉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簪花仕女图》。

这幅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女性美的精准刻画而受到广泛赞赏。

本文将从色彩运用、线条表现和姿态形象等方面,对《簪花仕女图》中所展现的“慵懒”美进行浅析。

色彩运用是《簪花仕女图》展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整幅画以柔和的明暗色调为主,色彩饱和度低,呈现出一种静谧、柔和的氛围。

画面中的仕女衣裳多为浅黄、淡绿等柔和色调,与背景颜色相呼应。

这种色彩的运用使得整幅画面显得柔和、温暖,给人以舒适、悠闲的感受。

画家通过对红色、紫色等鲜艳色彩的点缀,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某种活力。

这种采用柔和色调,配合鲜艳色彩的运用,使得《簪花仕女图》呈现出一种深深的慵懒之美。

线条表现也是《簪花仕女图》中展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整幅画的线条显得细腻、柔和,几乎没有明显的粗糙笔触。

画家通过这种线条的运用,给人一种柔美、细腻的感觉。

尤其是在描绘仕女的服饰上,画家更是将线条的柔和与服饰的柔软相结合,表现出仕女舒适、轻盈的感觉。

画家在刻画面部特征时,也遵循了这种细腻、柔和的线条,使得仕女脸庞显得光滑、柔和。

这种线条的运用,使得《簪花仕女图》呈现出一种轻盈、柔美的慵懒美。

姿态形象也是《簪花仕女图》中展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画中的仕女身姿多呈现出一种慵懒、舒展的状态。

有的仕女躺卧在床上,有的仕女斜倚在架子上,姿态放松,无拘无束。

画中的仕女们大多戴着鲜花,手持簪花或是草编,一副无所事事、悠闲自得的样子。

这种放松、慵懒的姿态形象,使得仕女显得更加娇媚、柔弱,凸显出她们的温婉气质。

这种姿态的表现也将仕女与现实生活完全隔离开来,与一切烦恼、世俗无关,给人以一种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感觉。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通过色彩运用、线条表现和姿态形象等方面的处理,成功地表现出了“慵懒”美。

画面中的柔和色彩、细腻线条和慵懒姿态形象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富于诗意和艺术感的画作。

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美术界艺术论坛TEXT/陈宇鹏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一、《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特点——“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画中宫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

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仕女们闲适的生活,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再现了唐代上层社会的真实生活。

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

服装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的飘逸感的同时更增添了华丽之美。

女性着装之暴露,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

唐代女子对于化妆极其讲究,那时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

初唐时期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女人更是把各种花、鸟画在脸上或者画在纸和娟上贴在面部,以示美丽。

二、《簪花仕女图》映像唐代装扮美1、人物特点与生活背景为什么唐代人推崇肥胖?主要看法,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

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

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一百三十多个。

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

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2、以丰为美,以贵为美“仕女”一般而言,是“宫女”的代名词,它与“绮罗嫔嫱之间”,意义颇为相近,均指宫廷、贵族妇女的范畴。

盛行于中、晚唐时期的作品为纯艺术欣赏的仕女画,其特点是“曲眉丰颊,设色浓艳”,约略形成于张萱而成熟于周昉,他们把唐代人物画从纯粹的礼教伦理和道释人物绘画中解放出来,扩大了以前描写妇女题材多“烈女、孝妇、贤妃、圣后”的伦理范畴,把触角伸及到现实生活中来,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范围,适应当时时代的审美要求,反映了当时“以丰肥为美、以贵为美”的唐代风格。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作为中国画的代表性大师之一,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可谓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不仅在技法上精湛,同时也表现出了女子的慵懒之美。

本文将从图像特征、色调、造型及意象等方面,分析出这种“慵懒”美的表现方式。

一、图像特征《簪花仕女图》是一幅临摹自南宋时期画家陈容的作品。

整个画面以一位身着官服的女子为主角,她身姿婀娜、面容姣好,正将花簪插入自己的头发中。

整个画面以蓝色为主色调,通过线条的流畅与虚实的交替,勾勒出平淡而又自然的氛围。

画面细节丰富,如女子的官服图案、红色的腰带、袖口、裙摆及头发等的细节描绘均体现出信息的饱满与细腻。

二、色调颜色是表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周昉在画面中大量使用了蓝色,这种颜色具有柔和、深邃的品质,是一种温暖、舒适、亲切的色彩,具有一定的暖色系气息。

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柔和的感觉,使得画面变得轻盈、雅致、舒适而不失沉稳,进一步传达了女子休闲、自然、慢节奏的生活状态。

三、造型女子的姿势屈曲、缓慢,如此姿态体现了女子的慵懒之美,并且与花簪相得益彰。

整个画面的构图非常简洁,代表性的元素只有一位女子和花簪,配合简洁的笔触,展现了中国画所追求的“以几笔为多笔”的境界。

女子甜蜜欣喜的表情也更为突出了她的慵懒与舒适。

四、意象《簪花仕女图》中的簪花,象征着女子的神仙之美,这种美是一种自然、柔软而舒适的美态。

传统女子在花花世界里的表现方式,往往是华丽、精致、惊艳,而周昉的这幅画作品则明显的追求了一种温情、柔美、舒适、独立、自在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一种纯净的生活状态。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周昉在《簪花仕女图》中展现了一种“慵懒”美,这种美是一种非常自然、舒适、随意的魅力,是以舒适为原点的、展现女性独立自由、和谐与均衡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画作的色调、造型、特征及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以及中国画家对人性美好向往与追求的表现方式。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薛玉霞山西师范大学摘要:翻开中国美术史的扉页对人物画形象的描绘自古有之,我国原始美术中的《人面鱼纹盆》《舞蹈文彩陶盆》以及将军崖的岩画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画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出现了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以及张萱和周昉等优秀的画家尤其人物画发展到盛唐以丰腴华贵之美为当时主流。

关键词:周昉《簪花仕女图》慵懒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071-02一、人物画的发展脉络美术史对人物画的描绘自古有之,我国原始美术中的《人面鱼纹盆》《舞蹈文彩陶盆》以及将军崖的岩画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物画发展到魏晋时期形成了独立的画科,此时的绘画风格已经开始注意线的应用。

例如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在他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中就有表现,在他画中一系列人物均以线造型,线条连绵不断循环超乎,悠然的体现出节奏感,并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的另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的人物画创作理论。

人物画发展到唐代趋于成熟的阶段,这时期主要表现在道释人物和仕女画的发展。

初唐的阎立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如《步辇图》,除了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性意义之外对人物神情的刻画与线的应用上凸显了“主大从小、尊大卑小”又一人物画特征。

其次是中唐时期的吴道子把人物画中的线又一次推到了高峰出现了“吴带当风”“吴家样”个性鲜明的画风,其特点为以书法用笔入画,创造出有顿挫起伏、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兰叶描”状若“莼菜条”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

到盛唐时期,人物画的出现了以“丰腴华贵”为美的仕女画,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张萱和周昉。

二、作者简介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出生于“节度之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中国古代艺术历来注重美的表现,其美学体系也十分完整。

其中,古典美学中最具代
表性的是“静美”和“动美”。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恰好展现了“静美”中的一种——“慵懒”美。

首先,周昉巧妙地通过画面所绘仕女的动作来营造“慵懒”的氛围。

画中,仕女正靠
在墙上,她的手臂不做任何动作,随意地垂在身体两侧,懒洋洋地披着花色的长裙。

眼神
也透着慵懒,微闭的眼睛似乎有点疲倦,泛着恬淡的光芒。

其次,周昉很巧妙地设计了画面的空间布局,使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慵懒”的氛围。

画中的仕女所处的空间,可以说是一个安静舒适的小屋,低矮的窗户显得异常宽敞,透过
窗户的光线可以照亮整个房间。

而仕女则靠在窗户旁的一个小台子上,手中拿着一支菊花,仿佛在享受这一刻的宁静,完全不为周遭的环境所干扰。

整个画面显得宁静恬淡,极富生
活气息。

最后,周昉擅长运用色彩来表现画面的氛围。

画中所用的颜色都是淡雅的色调,浅绿、淡黄、素白相间,营造出一种优美恬静的氛围。

仕女的裙摆上绣满了各种色彩鲜艳的花卉,显得十分艳丽,但依然不失整体的淡雅感。

总的来说,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将“静美”中的“慵懒”美妙地呈现出来。

通过画
面中仕女的神态、空间布局和色彩运用,使整幅画面营造出宁静优美的画面氛围。

这种慵
懒的美感,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和惬意,也将传统的美感传递给后人。

中国绘画鉴赏——簪花仕女图

中国绘画鉴赏——簪花仕女图

关于《簪花仕女图》的思考看到《簪花仕女图》的第一印象,就像看见整个大唐王朝雍荣华贵的缩影,尽显富贵荣华之气。

此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

这卷画用笔朴实,气韵古雅,以工笔重彩依次描绘了5名贵族妇女和一名仕女的形象。

春夏之交,她们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过着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

这些贵族妇女体态丰满,服饰豪华。

高耸的云髻,前面簪着步摇钗,头顶戴着不同的折枝花朵,身着齐胸的贴身长裙,外披敞领宽肥纱衣。

点缀在人物中间的有两只可爱的小狗与一只丹顶鹤,画幅的尽头,竖立起一面玲珑石,它后面是一株盛开的辛夷花,粉紫色的花朵陪衬着少许的绿叶,把整个画面气氛装点得非常和谐。

整幅画沉着艳丽的色彩,更展现了唐代人物画富丽工整的风格。

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政治比较开明,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此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艺术同样非常繁荣,当时以人物画为主,名家辈出,周昉就是当时以人物画驰名的画家。

周昉曾学张萱,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独创了“周家样”。

他的艺术成就一部分就体现在他表现宫廷生活和贵族仕女的题材中。

《唐朝名画录》中将其作品评为“神品”,尤其称其仕女画为“古今冠绝”。

《簪花仕女图》就是表现出这样的“冠绝”之处,作品取材于宫廷贵妇人们百无聊赖的富贵生活。

她们簪花、赏花、戏犬、漫步,舒适悠闲的生活掩饰不住寥落的心情。

宋人苏轼在《周昉画美人歌》中所写的“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戏”可见画中的人物看似安逸闲适,实则寂寞失落的一种生活状态。

用笔朴实、气韵古雅的《簪花仕女图》描绘了仕女们的闲适生活。

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

从《簪花仕女图》简析唐代审美特点

从《簪花仕女图》简析唐代审美特点
文 艺评 论
从 《 簪花仕女图 》简析唐代审美特点
侯 英囡 (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 计学院 3 00) 0 00
摘要 :唐代 艺术 家创 作 出了一大批优 秀 的绘 画作 品 ,从这 些作 轻 柔 的衣 装上 ,争妍 斗盛 ,十分 华丽 。服 饰 的兼 收 并蓄和 装饰 夸 品中我们 除了能感受到 它 自身的艺术魅 力 , 为我们 了解唐代社会的 张 恰巧 表 明 了唐 代强 大 、包容 的景 象 。 还 审美特点提供 了依据 ,本文通过唐代著名 画家周防 的作品 《 簪花仕女 3 以袒 露肌 肤为 美 . 图》中对六位唐代责妇的描绘 ,分析 了唐代社会的审美特征。 在 唐代 时 期 ,社会 开放 很 多 ,女 子 的社会 地位 相 对提 高 ,服 关键词 :唐代 ;审 美 装 自然 也形 成 比较 开放 的风格 。坦 漏 且透 明 女子服 装 是这 一 时期 自由开 放 的有 力证 据 ,从 另外 一个 角度 看 ,袒 露 也是唐 代 女子 对 《 簪花 仕 女 图》是 中唐 时 期著 名人 物 画家 周 畴 的作 品, 画面 美 大胆 的追 求 。在 《 花 仕女 图 》 中,贵 妇 的裙腰 提 至腋 下 ,半 簪 采 用长 卷构 图的方 式描 绘 了六 位雍 容华 贵 的妇 人 ,贵 妇们 均体 态 露 稣胸 ,外 披 透 明的薄 纱 罗衫 ,雪 白的肌肤 微 微显 露 。这种 袒 露 丰 盈 、服饰 奢华 —— 云 髻高 耸 且顶 戴折 枝花 朵 、浓 晕蛾 翅 眉 、身 尤 其在 盛唐 之 后更 加 明显 ,甚 至连 胸部 都 处于 半遮 掩状 态 。方 干 着 大袖 对襟 纱 罗衫 和曳 地长 裙 、披 帛绕 肩 。表 现 了她们 富贵华 丽 《 赠美 人 》 中写到 “ 胸半 掩 疑凝 雪 ” ,记 下 了这 种若 即若 离 的 粉 的 物质 生活 与 空虚慵 懒 的精 神 生活 。这 幅作 品在绘 画上 达 到 了很 美感 。但是 在唐 代 ,不 是所 有 女性 都 穿着暴 露 ,只 有有 身份 的人 高 的艺 术水 平 , 同时也 提供 了我们 认识 唐代 审 美 的途径 。审美 是 才 能袒露 肌肤 穿开 禁衫 ,袒 露显 示 出了唐 人的 思想 开放和 自信 。 社会 政 治 、风俗 、文 化 、 民族 交往 等多 方面 融 合 的产物 ,因为 艺 二 、从 画 中人 物 内心简 析唐代 审 美 术 作品 的创 作来 源 于现 实 ,所 以从 这幅 作 品描 绘 的人物 形 象 中可 1 以闲逸 为美 . 以看 出唐 代时 期人们 的 审美风 格特 点 。 中 国画 的传 统不 仅注 重 形似 ,更注 重神 似 。 《 簪花 仕女 图 》 的妙 处就 在 于它 不仅 细 致入 微 的真 实再 现 了唐代 贵 妇人 的形 象 , 从 画中人物 外 表简析 唐代 审美 1 以体态 丰腴 为美 . 而且 传神 的 画 出了她 们 的精 神面 貌 ,使 我们 可 以感 受到 人物 内心 《 花仕 女 图》 中描 绘 了六位 体 态丰 腴 的 女性 。画 面 中 的妇 深 处 的感 情 世界 。这 幅 作 品取材 宫廷 贵 妇 的生 活 ,服饰 华丽 的妃 簪 女脸 型 圆润饱 满 ,个 个体 态 丰肥 ,气 质 高雅 ,这 既 是贵 族妇 女 养 嫔 在庭 园漫 步 ,画 中人物 动 作从 容悠 缓 、表 情 安详 平和 ,还 有些 尊处优 的真 实写 照 ,也是 唐代 审 美观 念 的反 映 。在 唐代 , 由于 统 许 的慵 懒和 落 寞 , 表现 了她 们 的 闲散无 聊 的生 活状 , 中人物 的 画 治 阶层 崇 尚丰 腴 ,肥 美 就 成 了那 个 时 代 的 时 尚 , 女 皇 武 则 天 就 安 静和 甜 怡也 带给观 者 闲逸舒 适 ,从而 感受 到唐 代 的审美观 。 是 典型 的丰 腴 肥 硕 的 代表 。在 史 料 中关 于 武 则 天 有 过 这 样 的 记 2 以伤 感 为美 . 载 一一 “ 额 、广 颐 、凤 颈 ”, 说 明了她长 相 大气 ,有 着 宽宽 的 方 古 今 中外 一直 都有 “ 悲为 美 ”的美 学观 。 《 花仕 女 图 》 以 簪 额 头 、丰 满脸 颊 、 圆浑 且 重叠 的脖 子 ,这 种 富态 的形 象 非常 符合 中所描 绘 的人 物 虽然 风华 正茂 、浓妆 艳抹 、 如花 似玉 ,可 是个 个 时代 的审 美标 准并 赢得 了皇上 的宠 爱 ,从 而 为她 以后 赢 得女 皇地 面 带愁 容 ,透 漏 出淡 淡 的忧郁 ,没有 一丝 的神 采 飞扬 ,或 是她 们 对 于 自己的 自怜 ,或 是对 于 男子 的抱 怨 ,对这 种 富贵 悠 闲的 生活 位 奠定 了基础 。 除 此之 外 ,唐 代崇 尚肥 美 还 因为李 氏皇帝 家族 中有鲜 卑 族 的 已经没 有 了激 情 。作者 把 画 中贵妇 的这种 伤感 的神韵 刻 画的淋 漓 血 统 ,鲜 卑族 游牧 的 生活 方式 造就 了他 们 对健 硕 的体 魄 的欣 赏 , 尽 致 ,呈现 出婉 约 的审美 效果 。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一幅清代著名的仕女画。

画面中,一位身着粉红色衣裙的仕女靠在窗边,手托簪花,闲适自得的神态令人生出一种“慵懒”之美。

首先,周昉的画笔精细而细腻,将仕女的身姿和衣裙的褶皱彰显得十分栩栩如生。

尤其是对簪花的描绘,花瓣和花蕊的细节都被处理得十分到位。

这些精巧细腻的细节让人不禁产生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想要伸手触摸。

其次,画面的构图合理,颜色明快,给人以愉悦之感。

窗外是一片绿树成荫,与粉红色的衣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同时,周昉难得地在画中添加了一只小狗,增加了一分生动和趣味,凸显了女性在生活中的优雅和宽容。

最后,仕女的神态非常慵懒自得,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

懒散的姿态和休闲自在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自在而悠闲的生活情趣。

这种慵懒的美,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赞美。

总体来说,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以细腻的笔触、明快的色彩以及慵懒的美感,为人们呈现了一副优美的画卷。

这幅画生动地展示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优雅、宽容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对于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追求有着启示意义。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簪花仕女图》是宋代画家周昉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位端庄美丽的仕女簪花的场景。

从这幅画作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慵懒”的美感,这种美感体现在画中仕女的神态、姿势和环境中。

下面将从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和意境表达等方面对《簪花仕女图》中的“慵懒”美进行浅析。

从画面构图上来看,《簪花仕女图》中的“慵懒”美主要体现在仕女的神态和姿势上。

画中的仕女倚在软软的坐垫上,一手扶着桌面,一手轻拿花簪,神情恬静,眼睛微闭,仿佛正在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她的身姿慵懒而舒展,毫无紧绷之感,整个画面流露出一种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

仕女的着装也是一种懒散的美,丝绸的衣袍随意地落在身上,完美地展现了其柔美的曲线和柔软的质地,增添了整个场景的慵懒氛围。

色彩运用也是表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法。

周昉在《簪花仕女图》中采用了清淡的色调,以浅淡的墨绿、浅褐色和淡黄等色彩为主,整个画面显得柔和舒适。

透过窗棂透进的晨光洒在庭院中,映衬出一片宁静和惬意。

仕女身上的衣裳也是以浅淡的色调为主,增加了整个画面的柔和感和亲和力。

这种清淡的色彩不仅使画面更显出一种淡雅的气质,也使人感到一种慵懒舒适的生活状态。

从意境表达上来看,《簪花仕女图》通过细腻的画面描绘和柔和的色彩运用,展现出一种恬静淡泊的生活情调,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的“清静自然、淡泊闲适”的人生理想。

画中的仕女仿佛不受外界的干扰,过着心幽躁淡、随遇而安的生活,从容淡泊,尽情地享受着慵懒时光。

整个画面透露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慵懒舒适的美感。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通过细腻的手法和柔和的色彩运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种“慵懒”的美感。

画中的仕女神态、姿势和环境中所展现出的恬静淡泊的生活情调,使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一种舒适悠闲、安逸无忧的生活状态。

这种“慵懒”美不仅体现了仕女的高贵和典雅,也折射出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生活的追求和理想。

《簪花仕女图》成为了宋代仕女图中的代表作,也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一幅经典之作。

浅析《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征

浅析《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征

浅析《簪花仕女图》的艺术特征摘要:中国古代人物画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对人物的描写,不仅满足于人物外形的肖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与其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一幅非常有代表意义的绘画作品,该画同时保持其人物形似和神似,无论是线条和赋色的技巧,还是人物的刻画,都达到了唐代的顶峰。

作品通过对唐代宫廷贵妇的典型形象的刻画,完美地展现了宫廷女性的丰腴华贵之美,体现了唐代自由开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令观者感受到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审美标准和文化风尚,为人们研究唐代审美观念、文化特色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古代人物画;周昉;《簪花仕女图》;丰腴华贵;审美标准引论我国人物画历史悠久,唐朝最为鼎盛。

仕女画属于人物画的范畴,早在汉朝时期就已萌芽,在魏晋南北朝时已发展完全,在唐代达到鼎盛。

出自于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是中国仕女画中的典范,作品以唐代宫廷女性的休闲生活为主要的创作题材,以唐代皇宫后庭为创作布景,应用精致的笔法把唐代宫廷贵族女性婉丽丰腴,艳而不俗的形象完美地勾画了出来,形象生动地抓住了唐代盛行的“环肥”之美这一特殊审美风尚,把唐代宫廷贵人特有的骄傲、奢华、雅致、安逸的气息以及女性柔美温婉、妖娆动人的姿态极尽描绘,使作品具有其独到的时代气息。

本篇文章从周昉的艺术历程和其所处时期的仕女画的发展背景为研究根据,来对《簪花仕女图》的创作背景、画面整体布局、构图经营、画面线条之美和女性的丰腴华贵之美进行欣赏,对其绘画手法和表现魅力略作品析,点评其对中国画绘画造型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周昉的艺术历程周昉,字仲朗,又字景玄,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和宗教画家,出身于朝中达官显贵人家,世代居住在长安。

周昉早期师从仕女画家张萱,擅长画贵族人物、仕女和宗教人物,尤擅仕女画,被世人誉为“画仕女,为古今冠绝”,他的绘画风格以“衣裳刚劲,彩色柔美,以丰厚为本”为主。

周昉的人物画虽然早期师承张萱,但又不被师法所限制,不同于张萱,被评价为“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风姿”。

浅谈《簪花仕女图》的艺术语言

浅谈《簪花仕女图》的艺术语言

吳❾秋濡*1■笼浅谈《簪花仕女图》的艺术语言□张庆丽摘要:《簪花仕女图》是唐代周昉所作仕女画中的传世代表佳作,其将把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细节之处具象传神,在用色方面给观者强烈的感官冲击,画中人物跃然纸上,绘画手法独特。

因此,该画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对其进行研究能够从中了解当时的绘画艺术和历史。

该文通过解读周昉《簪花仕女图》,探析作者独特的处理方法和丰富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地促进仕女人物画在当今时代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仕女画艺术语言周昉,字仲朗,名景元,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豪门显宦。

其擅长贵族人物肖像与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最为突出周昉的仕女画“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风姿”,他画的人物形象具有“衣裳劲简,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等特点其代表作《簪花仕女图》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纵46cm,横180cm,绢本设色簪花仕女图》绘画题材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直接摄 取,画面中描绘了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在宫殿赏花游园、悠闲消遣时光的情景。

虽然画面传达出的氛围是欢愉、显赫的,但同时透露出淡淡的幽怨、寂寥的情感。

周昉创作此画不仅反映了当时上流社会的思想意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统治者骄奢腐败、颓唐闲散的生活。

该画意境颇深,整幅画基调伤感、孤寂,是唐代仕女画的一座高峰。

《簪花仕女图》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画家不仅用细致入微的笔墨真实地再现了唐代贵族仕女的形象,而且十分传神地刻画出她们的精神面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厚的民族气息。

文章将从人物的形态特征和绘画技法两大艺术语言方面加以探讨。

一、《簪花仕女图》的人物形态特征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呈现的仕女形象皆“曲眉丰颊、体态丰腴”,与魏晋南北朝时被高度称赞的“秀骨清象、飘逸脱俗”的“贞妇烈妃”图截然不同。

后者只是纯粹地对封建道德伦理和人物绘画的诠释,具有崇尚清谈、向往来世的精神趋向;而前者是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画像,真正关注女性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是对当时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簪花仕女图》中对仕女形象的描绘有相通的特征。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周昉是中国明代的画家,其作品《簪花仕女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描绘了一位美丽的仕女,她正倚靠在窗前,慵懒地品味盛开的花朵。

这种“慵懒”之美的表现方式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来说并不常见,因此这幅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构图、色彩以及细节等方面来分析《簪花仕女图》中所呈现的“慵懒”之美。

我们可以从构图上看出这种“慵懒”美的体现。

整幅画面采取了斜视角度,突出了画面中的主体仕女。

仕女的身姿不挺拔,而是放松地靠在窗前的扶栏上。

她的身体曲线柔美,衣裙的褶皱也被精心描绘出来,突显了她的懒散感。

与此画中的花朵和植物被置于仕女周围,形成了一个温馨而悠闲的环境。

这种构图方式有效地传达了慵懒之美。

色彩的运用也是表现“慵懒”美的重要手法。

整幅画以轻柔的色调为主,主要以淡雅的粉红色和淡绿色为基调,使画面具有温暖和舒适的氛围。

仕女身穿的衣裙也是以柔和的颜色来表现,给人一种柔软和舒适的感觉。

花朵的色彩鲜艳,但又不夺去整幅画的柔和氛围。

这种色彩运用使人产生一种既温馨又慵懒的感觉。

细节的塑造也是《簪花仕女图》展现“慵懒”美的关键之一。

画中的仕女戴着金色的发钗,但发髻却散乱地悬垂,没有束起来。

这种细节的处理表现了仕女的懒散和不拘束的态度。

画中的仕女没有睁开眼睛,默默地凝视着眼前的花朵,似乎陶醉其中。

这种视觉呈现增强了仕女的懒散感,也让观者感受到了她的内心宁静。

细致的描绘还包括仕女嘴角微微上扬的微笑,使整幅画更加生动。

《簪花仕女图》通过构图、色彩和细节的运用,成功地表现了“慵懒”之美。

仕女的姿态、色彩和细节的塑造都诠释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少见的慵懒美感。

整幅画作温馨、柔软,给人一种放松、宁静的感觉。

它与中国传统绘画中过于高雅和庄重的美学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浅析《簪花仕女图》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簪花仕女图》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簪花仕女图》绘画的艺术特色前言仕女图也被人称为“仕女画”、“美女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沿袭下来的用词,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仕女画便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直至唐代开始,仕女画才承载着对统治阶级的迎合,展示出唐朝盛世下女性的华贵之美。

这种华贵之美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出唐代的政治开化,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簪花仕女图》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仕女画,对其艺术特色的研究有利于对唐代的文化进行了解,有利于在女性地位日渐提高的当代社会中女性绘画题材的探索和创新。

一、簪花仕女图简介(一)传世名画的出处周昉作为中国古代仕女图绘画的代表人物,继张萱之后,周家样再次奠定了中国仕女画的巅峰地位。

作为专精仕女图的画家,周昉的代表作便是《簪花仕女图》。

但是具有传奇性的是,对于簪花仕女图的年代考究,现代的学史界秉持着不同意见,主要有的说法是中唐、晚唐、宋代等。

作品中展现的忧郁的快乐,正符合了当时安史之乱后逐渐衰弱的政府为了粉饰太平做的假象,作者从现实出发,将当时的贵妇人描绘的雍容华贵,突出表现了女性的柔软、滑腻,并展现出一种闲适无聊的生活本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技巧的精湛、时代的特性使得这幅作品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而且传承的完整,流传下来的不死摹本,而是真品。

其身世也是颠沛流离,富有传奇性。

相传《簪花仕女图》在南宋时归贾似道所有,元、明间流传无考,清初为梁清标、安岐收藏,后入清内府。

近代中国战乱不断,在那种时代背景下,这件传世名作也避免不了背井离乡。

1924年,清代末代皇帝溥仪,便利用儿女出宫求学的机会,将包含《簪花仕女图》在内的1000多件国宝运送出宫,准备偷偷带走。

后溥仪做了日本人扶持的伪满洲国皇上,这件中国的国宝级作品便屈辱的被囚禁在了日本人统治下的伪满洲国。

1945年,抗战胜利,溥仪在逃亡日本的途中被苏联红军截住,几经曲折,《簪花仕女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二)仕女画家周昉周昉,字仲郎,景玄,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周昉出身于官僚家庭,先后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浅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慵懒”美
周昉是明代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画作以花鸟和人物为主,尤以女性形象为多。

其中
尤以《簪花仕女图》为代表作品。

这幅作品刻画了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在房间内慵懒地躺着,手中拿着一枝花朵,面容慵懒而放松。

这种慵懒的美感,正是这幅画作魅力的所在。

首先,周昉的画法非常细腻。

他运用了细微的笔触,通过线条的勾勒和色彩的淡雅,
精细地表现了女子的面容、衣着和陈设等细节。

女子的服饰上、枕头上、床幔上等都呈现
着精致的花卉图案,透露出女子对美感的追求。

画面中的花草栩栩如生,精致而真实,给
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其次,女子的堆积感也增强了画作的慵懒美感。

女子身上的服饰和家具等都是堆叠在
一起的,构成了一个美丽而温馨的场景。

同时,周昉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变化和明暗的处理,增加了画作整体的艺术语言,使整幅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最后,女子的慵懒状态也是画作的亮点。

女子慵懒而美丽的状态,使人不禁为之心动。

她娇柔而又自得其乐的面容,透露出她的自信和优雅。

她的动人姿态,散发出惬意和悠闲
的气息。

这种美,不仅仅是仪态美,也是一种静态美,令人陶醉。

总之,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之所以具有慵懒美,不仅仅是女子的状态所在,还在于
他对细节处理的精致和对色彩运用的考究。

他创造性地运用了古代绘画的传统技巧,将它
们发挥得淋漓尽致,构成一幅细腻而具有生命力的花鸟人物画,充满了圆润、柔美和古典
气息,可谓经典之作。

临摹簪花仕女图心得体会

临摹簪花仕女图心得体会

临摹簪花仕女图心得体会《簪花仕女图》是明代画家董其昌的杰作,此画诞生于明代嘉靖年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也被誉为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画以临细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端庄秀美的仕女,卷发披肩,头戴簪花,神态自然,表情温婉,衣裳细腻流畅,色彩华丽绚烂,赋予观者一种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幅画对我产生了很深的感受和启示。

首先,我被画中仕女的美丽与端庄所深深吸引。

她神态自然、优雅端庄的样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典雅之美,那种仕女的风情和气质让我为之倾倒。

画中仕女的着装华丽、颜色鲜艳,充满了生命力,给人一种高贵品质和公主般的感觉。

观赏这幅画时,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屏风之前,沉浸在仕女的美丽和高贵中,感受到了古代的风韵和美好时光。

其次,我对于簪花的解读也产生了一些独特的见解。

在画中,仕女头上戴着一朵簪花,这朵簪花既是仕女的装饰品,又是她的标志之一。

这朵簪花并没有夸张的形状或过多的装饰,却展现出一种淡雅的美感。

我想,这朵簪花代表着仕女的品质和内涵,它象征着她的修养和教养。

它的存在让人联想到古代儿女情长中女子的爱情信物,也让人想起古代文人雅士在清静之中品味自然、修养心性时所戴的蓝桂艳花。

簪花的搭配不仅表现了细致入微的审美情趣,更是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内在世界的深度思考。

最后,我被画中的色彩所吸引。

这幅画中用到的主要颜色是红色、绿色、黄色和蓝色等等。

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象征意味的颜色,它代表着吉祥和热情。

而绿色则象征着自然和活力,给人一种清新和舒适的感觉。

黄色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颜色,它让人感到温暖和愉悦。

蓝色则带给人们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这些颜色的运用使得整幅画变得绚丽多彩,给人一种活泼、明快的感觉。

同时,这也是中国画中常见的色彩搭配,所以这幅画让人感到亲切和熟悉。

通过临摹簪花仕女图,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仕女图以其华丽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和高雅的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审美的独特之处。

通过临摹过程,我领略到了古代绘画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古代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浅谈《簪花仕女图》之艺术美

浅谈《簪花仕女图》之艺术美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题目:论唐代美术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指导教师:2011年11月29日题目:论唐代美术副标题:浅谈《簪花仕女图》之艺术美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所在院(系):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摘要《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笔者认为,《簪花仕女图》是一副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美的绘画作品。

其艺术美具体表现为人物的形象美、绘画语言的技巧美、作品整体的主题美。

笔者将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资料法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艺术美;形象美;技巧美;主题美ABSTRACTLadies with Head-pinned Flowers is now only found in the Tang dynasty women worldwide art handed down orpha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Ladies with Head-pinned Flowers is a pair of paintings of beauty has a fairly high. Its artistic beauty is formed of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aracter image beauty, painting works of language skills ,the overall theme of the art. I will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issue and have a further discussion with you.Key Words: Ladies with Head-pinned Flowers;The artistic beauty;The character’s beauty ;The beauty of skill ;The beauty of topic目录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4)1.引言及文献综述1.1课题背景及目的 (6)1.2文献综述 (7)2.浅谈《簪花仕女图》之艺术美 (8)3.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原创性声明 (16)1.引言及文献综述1.1课题背景及目的《簪花仕女图》为我国唐代周昉所作,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精品。

浅谈《簪花仕女图》的艺术之美

浅谈《簪花仕女图》的艺术之美

浅谈《簪花仕女图》的艺术之美作者:张丽惠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女子无装,其美可憾。

”当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展现在我们眼前时,唐代女子的衣容娇好、风华正茂,使人观止则心目怡然,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犹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永不磨灭的时代气息。

在观赏这一幅作品时,放佛如周昉的感受相同,一方面品味画作的浮华之美、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伤于美丽之下的寂寞。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艺术美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24-01一、形式美(一)构图的形式美构图,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现代图式专业语言,虽经历了“置陈布势”——“经营位置”——“布局”——“章法”等各个时期的不同称谓,但它的基本原理却体现了心理,画理,物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簪花仕女图》,按照传统样式中最常见的手卷形式创作出来,是由几幅直绢拼接而成,横向长180厘米,纵向长46厘米。

此幅构图很巧妙,采用大小平列式构图,等距处理画中几位人物的关系,巧妙之处在于对身高大小作出夸张虚拟。

作者运用大小比例来做出远近的关系,目的是使之显得更加有节奏感和谐感,让欣赏者一目了然。

中间四个人,似乎都是向外走,然而最外端的两人,却回头向内,使全卷首尾呼应,起到了画面放中有收的效果。

这样使全卷仕女首尾融会贯通,于变化中求得统一:在这样情况下具有相同、相近的形式美因素有机而默契地相互搭配时,首尾呼应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这样可以开阔赏者的视觉张力。

所以,形式美是自然,社会和艺术各种感性形式因素(色彩,形体等)的有规律但所显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二)线条运用的形式美画者周昉,运用圆浑有力、生动写意的线条成功地刻画了几个身披轻纱,对于她们作出的一系列动作进行特写,精细过于毫毛,根根可数,笔笔有飞动之感;线条虽细,但行笔圆浑,转折处理的运用多呈圆弧状。

对于人物的面部和手的描绘,将身体与衣服的线条区分开;有轻有重,力求匀称,技法表达甚是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题目:论唐代美术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指导教师:2011年11月29日题目:论唐代美术副标题:浅谈《簪花仕女图》之艺术美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所在院(系):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摘要《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笔者认为,《簪花仕女图》是一副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美的绘画作品。

其艺术美具体表现为人物的形象美、绘画语言的技巧美、作品整体的主题美。

笔者将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资料法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艺术美;形象美;技巧美;主题美ABSTRACTLadies with Head-pinned Flowers is now only found in the Tang dynasty women worldwide art handed down orpha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Ladies with Head-pinned Flowers is a pair of paintings of beauty has a fairly high. Its artistic beauty is formed of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aracter image beauty, painting works of language skills ,the overall theme of the art. I will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issue and have a further discussion with you.Key Words: Ladies with Head-pinned Flowers;The artistic beauty;The character’s beauty ;The beauty of skill ;The beauty of topic目录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4)1.引言及文献综述1.1课题背景及目的 (6)1.2文献综述 (7)2.浅谈《簪花仕女图》之艺术美 (8)3.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原创性声明 (16)1.引言及文献综述1.1课题背景及目的《簪花仕女图》为我国唐代周昉所作,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精品。

从作品被发现之日起,就有大量专家学者开始了对它的研究。

其研究热潮持续蔓延,专家学者对其研究各有侧重。

并在相关研究上有了很大成就。

目前国内也刮起了一股“国学风”、“复古风”。

笔者也认为我堂堂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值得我们将我们的精力投入其中,去发现中华文化之美。

所以笔者希望能够用对《簪花仕女图》艺术美的研究,以小见大,抛砖引玉。

能够以自身绵薄之力,激发大家对中国美的重视,提高我们对于艺术价值重视,以及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与专业人士有更多的交流,以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1.2 文献综述国外对于《簪花仕女图》的研究目前成就不大,影响也远不如中国广泛,所以在此,不加赘述。

主要谈谈国内对于《簪花仕女图》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已进行过对于《簪花仕女图》关于作品的时代及作者、关于主题和人物身份、关于《簪花仕女图》的艺术价值、关于其史料价值方面的研究。

在关于主题和人物身份的问题上,大部分人还是认同画的主体人物身份可能是皇家嫔妃或贵妇。

对于其艺术价值大都是通过对此画的具体研究以点带面而上升到对整体的把握,颇具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意味。

对于其史料价值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人物的服装、人物的妆扮、以及客观环境、人物神态等的研究。

而目前争论最激烈的当属对于作品的时代问题的探讨。

目前学术界流行的观点有唐代说、五代南唐说、宋代说。

也因为对年代的争论,进一步导致了对作品作者的怀疑。

而这一问题还没有解决,也将成为接下来对于《簪花仕女图》的研究重点。

2.浅谈《簪花仕女图》之艺术美论唐代美术----浅谈《簪花仕女图》之艺术美《簪花仕女图》简介《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周昉所作,纵长46公分,横向180公分。

《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

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政治比较开明,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而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1]。

《簪花仕女图》人物形象之美画中的几位仕女,乍看近似,实际各有特点,不但服装、体态、连眉目、表情也不相同。

左端开始婷婷而立的是一个贵族妇女, 体态丰硕,发髻高大, 上插牡丹花一枝, 髻前饰玉簪步摇, 那珍珠流苏似的在不停地摇晃。

她头上的髻发和短鬓, 茸茸地分披在丰满的额前和耳边, 显得青春焕发。

她圆润的面庞, 浮起了淡薄的红晕; 瓜子形的黛画短眉, 浓淡适宜地斜峙在粉额之前, 眉间金色花子的点饰如豆般大小, 朱唇小到恰好与整个面庞隐隐相称, 她侧身作向右倾斜的姿势, 外披紫色纱罩衫, 衫上的黾背纹尚隐约可辨。

朱色的长裙上, 画有斜格纹样, 白花宽带紧束在酥胸之下。

朱磉色的帔子, 搭在紫色的纱衫上, 从肩后绕过两臂, 止于胸前, 帔子深朱色格子打地纹, 上有粉和花青作为主要调子的花草纹样。

紫绿色花纹的洁白丝绸衬裙, 长过纱衫, 拖曳到地面上。

右手摆向前侧, 靠着纱衫; 左手执绋子前伸, 绋穗的摆动, 逗引着小狗作戏, 而小狗深通人意, 它朝绋穗不停地张嘴摆尾, 作出扑跳的姿态, 从而使情节显得活泼生动。

画面左起第二位妇女身材娇小, 神情庄重, 身着朱红披风, 外套紫色纱罩, 从远处巧移莲步而来。

发髻上插海棠花,脖子饰金质云纹项圈。

白裙上的紫色团花, 从纱衫的下面透出, 显得十分艳丽。

帔子从后肩向两臂平分下垂, 双手操紧薄纱, 掩着帔子, 同时也紧束了宽大的衣服。

画面左起第三位贵族女人髻插荷花, 身披白花格子纱衫, 胸前束朱色斜格长裙曳于地面, 紫色帔子上有粉和青花枝纹样。

她右手略向上举, 反掌拈红花一枝, 左手髻上取下金钗朝着右边移去, 目光注视新折下来的花枝, 凝神遐思, 准备将它插上发髻最显眼的地方。

在她的面前有一只举足欲行的丹顶鹤, 似乎引不起她一点兴趣。

画面左起第四位侧立着的侍女执长柄团扇, 团扇上绘着盛开的牡丹, 红花绿叶相衬托, 格外亮丽。

她的妆扮, 有异于卷中的其他贵族仕女。

她也有一头浓密的黑发, 梳成两个十字相合的发髻, 中间用红缎带把那个髻子束在一起。

她穿的朱色菱角纹的斜领处露出一部分, 白色圈花的纱带,绕过纱衫一圈之后, 在腹前打了个结子。

白色的软底鞋尖, 从彩色的衬裙下露出, 它的形制不同于其他几位贵族妇女所穿的重台履。

她的表情安祥却又若有所思, 在当时嬉戏场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画面左起第五位仕女, 发髻上插的红瓣花枝, 纱衫上有深白色的菱形纹样。

胸下的夹缬长裙曳于地面, 紫绿色的团花平均分布在鲜明的朱红的地子之上, 显得分外典雅、富丽;经纱衫掩盖过的部分, 颜色相应减退, 真有蒙上一层薄雾之感。

紫色的帔子上, 彩绘着云风纹样, 往后垂了下去, 她轻举右手, 用纤细的食指和拇指提起贴在脖肩上的纱衫领子, 似有不胜初夏闷热气候的样子。

她左手从纱衫的侧面伸出, 手指向背面嬉戏的小狗打招呼, 希望小狗也来给她逗趣。

画面左侧起最后一位髻插芍药花的贵族仕女, 浅紫色的纱衫上, 有以四个斜角田字为一组的菱纹。

白地帔子绘有彩色云鹤, 从肩后身向前胸下垂。

她右手举着刚捕捉的蝴蝶,左手提起帔子, 使它成为垂直。

她上身往前微倾, 以迎接向她跑来的小狗。

在她丰硕健美之中, 又平添了几分婀娜之态。

这些都使画中人物显得有血有肉,并不只是留在纸上的“纸美人”。

同时相较于刻板的宗教画,其人物形象尤为鲜活,更具生命力,具有极大地艺术魅力。

《簪花仕女图》之绘画语言的技巧美1. 构图之美《簪花仕女图》是一幅长卷, 我们在欣赏此画时并不是一览无余, 尽收眼底的。

画家在全幅构图中以相等的间隔安排了几位贵族妇女, 一段一段地看去, 仿佛每个妇女形象从眼前一幕一幕地移动, 这种构图的规律, 看完了整个场景, 仿佛同画面人物一起游完了庭园。

人物之间似有联系, 又似独自悠闲。

所以《簪花仕女图》的画面完整性并不是依靠空间、时间上的一致性诉诸观者的, 它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呼应和所营造的整个闲适和谐的气氛, 这样一个独特的形式传达给观者的。

在画面中, 横列的散点视线之内, 多半用静穆的姿态分战了适当的位置; 又把她们之中的两位妇女安置在距离较远的后方, 因之增大了广阔的视野, 也就扩展了空间, 不至于把观者的视线囿于狭小的画面之中。

庭园里不藉更多什物作为衬托, 但它的趣味并不因此而显得单调和贫乏, 反而觉得愈益接近事物的真相。

这种构图上的独特风格, 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除了画面的并序排列外, 《簪花仕女图》在人物比例的处理上也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 我们可以发现画面左起第二个妇女的比例是按照近大远小的原则安排的。

从她的服饰和仪态来看, 她是画家为了扩展观者的视野、开拓空间, 而刻意安排在较远的地方, 并不是因为身份的关系“近大远小”与按身份安排人物比例两种构图方法同时出现在一张画面上的[2]。

2. 线条之美《簪花仕女图》画面上最独到之处是画家以极其精致细腻的画笔, 作者在以线造型, 成功地描绘了妇女身上轻柔透亮的薄纱披肩, 以及薄纱下隐约可见的手臂, 并自始至终毫无变化地使用定型的线描, 对仕女面部和手的描制, 下笔稳重准确, 力求匀称,衣裙图案花纹的用笔, 信笔而成, 转折处若断若续, 似规整但又非常流动, 使通常流于对称刻版的图案, 重新赋予了灵巧而生动的活力。

至于仕女的髻发和鬓丝, 精细过于毫毛, 根根可数, 笔笔有飞动之感。

对人物画的手部刻画, 甚是到位。

《簪花仕女图》中的贵族仕女袒胸露臂, 双手毫无遮蔽, 描绘起来, 实非易事。

作者用简洁遒劲的线条, 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手势, 骨法用笔的线条对作品产生了决定性的意义。

更可贵的是, 他用了通卷遒劲有力的线条, 表现了柔美的风貌。

《簪花仕女图》的线条达到了“骨法用笔”[3]的高度统一, 使之成为独立的存在, 支配着整幅画的灵魂。

3. 色彩之美《簪花仕女图》在赋彩的技巧上, 恰当地运用了复杂的色调,重复中不觉得单调。

在紫色桩上有两处用花青勾画纹样, 反而觉得十分典雅, 正是作者在克服色彩运用矛盾的独到之处。

从色彩的搭配到赋彩的层次, 画家用纯净透明的白色穿插在各种色彩之中,使黑、白和许多明丽的色彩相互衬托又相互制约, 形成了沉着和明快相结合的矛盾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