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单一的微生物菌株,为后续的鉴定、培养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如土壤、水样等)、琼脂平板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匙、无菌培养管等。
2. 实验步骤:a. 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均匀。
b. 取一定体积的悬浮液,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避免重复涂布。
c.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培养基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温度孵育。
d. 孵育一段时间后,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情况,选择形态独特的单个菌落。
e. 用无菌匙将选中的菌落划取至无菌培养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
f. 将培养管中的菌液进行摇匀,称取一定体积的菌液,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g.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从样品中分离纯化了多个微生物菌株。
在观察菌落形态时,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菌株的菌落形态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不规则形状,有的呈乳白色,有的呈黄色等。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的微生物菌株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代谢方式。
在分离纯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些菌落会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周围的透明区域,这是由于菌落分泌的溶解酶作用于琼脂平板中的胶原蛋白,导致胶原蛋白溶解而形成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溶解圈,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特征,有助于鉴定微生物的溶解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样品中可能存在多种微生物,通过分离纯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涂布和筛选,才能获得纯净的菌株。
其次,在涂布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法分离微生物。
4.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在这里生活的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是平板分离法。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适宜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些抑制剂,造成抑制其他菌生长而利于此菌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其他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后平板划线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纯菌种。
(二)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样品经适当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含菌数。
此法缺陷:操作繁琐,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法优点: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以及食品、饮料和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土样10g,未知菌变形杆菌单菌落平板和无菌水。
取液器(5000ul、1000ul各一支),培养箱,培养皿(20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5000ul、1000ul无菌吸头,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四、实验步骤:(一)培养基的制备(第二次实验时准备):肉汤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2g蛋白胨4gNaCl 2g蒸馏水400mL琼脂8g1. 称量:按上述配方称量各类物质。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一.实验原理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很多有价值的菌株。
微生物常用的分离方法是平板分离法,根据某种微生物对生长条件的不同要求供给它适宜的培养环境,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后平板划线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到得到纯菌株。
2.平板菌落计数法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含的菌落数。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土壤稀释溶液2.取液器(1000ml 1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m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三.实验步骤(一).无菌平板制备1.采用叠皿法把牛肉冻蛋白膏培养基倒入灭好菌的培养皿中,制作无菌平板(二).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2.取一平板,分成6个区,做好标记。
同一个人同一根手指头按如下要求用力一致进行操作:分别用未洗过的手指头,自来水打湿的手指头,自来水认真洗过的手指头,洗手液洗过一遍的手指头,洗过两遍的,洗手液洗过又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的手指头在六个区上涂抹。
(平板1)3.取一平板,分区,分别用使用过的纸巾,硬币,旧纸币,餐卡在不同区拖动。
(平板2)4.在培养基上方抖动头发数次。
(平板3)5.取一平板,分区,用无菌接种环分别蘸一滴自来水,河水,豆浆在不同区划线。
(平板4)6.用无菌牙签取一点牙垢在培养基上划线。
(平板5)7.取两个平板,一个打开在实验台上放置30分钟,另一个在酒精灯火焰边打开皿盖1分钟。
(平板6)8.取一平板,打开盖,咳几下。
(平板7)(三).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1.采土样2.制备土壤稀溶液3.涂布吸取100ml稀释好的土壤稀溶液,较均匀地滴在平板上,再用无菌涂棒涂布均匀,涂1—2分钟4.培养将培养基平板倒置于37℃下培养24小时5.菌落计数四.实验结果1.平板1:从未洗到用酒精消毒总体趋势是菌落数越来越少,用自来水洗过和用洗手液洗过一遍的菌落数差不多;平板2:旧纸币和硬币的菌落数要多;平板3:抖头发的地方附近长出许多菌落;平板4:自来水菌落最多,其次是河水,河水的菌落分布成“牛”字形,和当时划线的形状一样,再其次是豆浆;平板5:划线的地方长出许多菌落;平板6:放在试验台上的平板长出各种形状的菌斑菌块,在酒精灯旁的基本没有菌落;平板7:咳几下的基本没有菌落。
简述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
简述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微生物分离纯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从混合微生物群落中筛选出特定菌株并将其纯化。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逐步的分离、筛选和纯化步骤,最终得到单一的、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步骤包括取样、预处理、分离、筛选和纯化。
首先,取样是从环境中收集微生物样品,比如土壤、水体、食品、植物、动物等。
样品的选择应根据所需微生物的生境来确定。
随后,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微生物。
预处理包括浸泡、稀释、灭菌、酶处理等步骤。
接下来,对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分离。
分离是将微生物分离成单个的菌落,以便进一步分析。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涂布法、液滴法和扩展平板法等。
在分离过程中,需要灭菌培养基和相应的培养条件,以保证只有目标微生物能够生长。
分离后,需要进行筛选,以从众多菌落中找出感兴趣的菌株。
筛选可以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特征、生化特征、酶活性、代谢产物或抗生素活性等指标进行。
通过筛选,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确定目标微生物。
在确定目标微生物后,最终的步骤是纯化。
纯化是将目标微生物与其他非目标微生物彻底分离,并得到单一纯净的菌株。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传代分离、单菌细胞分离、单克隆分离等。
纯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重复的培养、分离和筛选,以确保获得纯净的菌株。
微生物分离纯化的设计要考虑一系列因素。
比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满足目标微生物的生理需求;使用适当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pH,以促进目标微生物的生长;采用恰当的浓度和时间来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微生物。
微生物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基础技术。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纯净的菌株,用于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遗传、代谢等特性;也可以用于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比如产生抗生素、生物降解污染物等。
因此,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对于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环境工程
1ml
∪
1ml
∪
1ml
∪
1ml
∪
1ml
∪
0.5ml
〇 〇 37℃培养 〇 〇 28℃培养
四、教师演示:
1、涂布 2、混合 3、划线 ..\微生物 \MPEGAV\AVSEQ01.DAT(19min) .\微生物\MPEGAV\AVSEQ02.DAT
实验结果示例1:
☆涂布
实验结果示例2:
☆划线
五、实验内容:
一、实验目的: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
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从混合的微生物群体中获 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 ——即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方法:
1、单细胞挑取法:适用专业性研究; 涂布:先倒平板,后加 样 再涂布; 2、平板分离法 混合:先加样,后倒平板 混合均匀; 划线:挑取菌种,也可挑 取土壤悬液。
两皿涂布。
1、细菌培养基
一皿划线。 两皿混合。 ★ 把上述平板放入37℃培养培养箱培养。
※ 同学每人做两皿涂布、两皿混合(不同稀释度) 一皿划线共五套平板倒置培养
பைடு நூலகம்
六、实验材料:
涂棒 、接种环 、培养皿 、酒精灯 火机 、 酒精棉球
下次实验:显微镜使用与微生物形态观察
七、实验报告:
1、统计结果,计算出1g土壤的微生物含量; 2、思考题:
三、采集样品:
1、土壤中微生物及其丰富,是微生物多样化 的重要场所。作为科研或毕业课题要有目 的到尽可能分离到的地方去采集土样。 ☆ 举例: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1g土样,放入90 ml的水,在三 角瓶中充分摇匀——细胞分散
▲梯度释稀:
9ml水 9ml水 9ml水 9ml水 9ml水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实验报告标题: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结果
摘要:
1.引言
微生物是指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体,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和动植物的体内等。
微生物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物转化作用,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圈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对于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列举实验所需的材料,如培养基、培养皿等)
2.2实验方法
(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如样品处理、分离过程、纯化步骤等)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样品处理结果
(描述肠道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如样品的外观、颜色、气味等)
3.2微生物分离结果
(描述微生物分离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如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
3.3微生物纯化结果
(描述微生物纯化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如通过重复接种获得纯化培养
物的观察结果)
3.4微生物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分析
(对纯化的微生物培养物进行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4.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分离与纯化方法,我们成功获得一株纯化的微生物培养物。
对该培养物进行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表明,该微生物呈
现出特定的形态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生理特性。
这证明了本实验所采用的
分离与纯化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的微生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注:此为辅助写作结果,实际的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际实验结果进行详
细描述与分析。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篇一: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实验报告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实验材料:1 土样溶液0.5ml,无菌生理盐水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实验步骤:A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B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土壤中分离微生物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菌落计数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
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实验结果及数据:实验结果如附图。
开盖10min 手指直接按压手指直接按压手指直接按压1号的手指经肥皂洗后按压对着培养基咳嗽豆奶河水土壤溶液土壤溶液豆浆土壤溶液实验讨论及感想:1根据你对周围环境中微生物存在的观察,你认为无菌操作要注意什么?在进行无菌操作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始终在明火旁边操作,既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
分离和纯化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
分离和纯化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分离和纯化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水处理和净化过程中,高效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对于保障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分离和纯化水中杂质和微生物的方法和技术。
一、物理方法1. 过滤法过滤法是最常见的物理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膜等,可以有效地将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杂质分离出来。
这一方法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2. 沉淀法沉淀法主要利用颗粒物在液体中的比重差异,通过调整pH值、添加化学反应剂等手段,使杂质颗粒迅速沉淀到底部,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二、化学方法1. 氧化法氧化法是一种常用于水纯化的化学方法。
通过添加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可以迅速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进而分离和纯化水质。
2. 螯合剂法螯合剂法是通过添加能够与杂质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的化学物质,将金属离子从水中分离出来。
这一方法在处理水中重金属离子污染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三、生物方法1. 吸附法吸附法利用生物材料对水中杂质和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通过将水流经过吸附剂,杂质和微生物可被吸附到表面,从而实现分离和纯化的效果。
2.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方法。
通过启动一种或多种特定菌群的生长,这些菌群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实现对水质的分离和纯化。
四、综合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综合方法来分离和纯化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
例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化效果。
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的结合,可以发挥生物活性和化学作用的优势,实现更好的水质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分离和纯化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以达到理想的分离和纯化效果。
同时,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对于提高水质处理的效率和水质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基的制作及环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实验日期:2017.10.25 实验班级:生物技术指导教师:张建丽姓名:高熹学号:1120152430培养基的制作及环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灭菌方法和原理。
2.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3.用稀释法分离微生物。
4.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对无菌操作的必要性、何时应该进行有大致理解。
5.培养基的制作。
二实验原理1.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是平板分离法。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供给它适宜的培养条件,或提供抑制其他菌生长而有利于此菌生长的环境。
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后平板划线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纯菌株。
2.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成单个细胞,接种培养,一个单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含菌数。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实验材料:菌源:土样1g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8个2.实验仪器:不同的移液管;培养箱;平皿;涂棒;记号笔;酒精灯;3.实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蒸馏水;四实验步骤(一)配置培养基(上次课完成,灭菌,实验开始前倒平板)配方,以1000ml培养基记: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NaCl:5.0g琼脂:15-25g水:1000mlpH:7.4-7.6(二)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作如下实验:1.取一个平板在空气中放置10min。
2.另取一个平板在酒精灯火焰旁放置10min。
(三)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1.采土样:选择较肥沃土壤(生物系旧馆周围土地),去表层土,挖5-20cm深度的土壤。
取土壤数10g,装入烧杯,带回实验室。
2.制备土壤悬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手振荡5min使土壤均匀分散成为土壤悬液(10-2)。
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法研究环境微生物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培养方法:将环境样品如土壤、水体等放入培养基中,利用适当的条件(如温度、营养物等)培养微生物。
培养出的菌落可以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微生物的核酸,如细菌16S rRNA基因、真菌ITS区域等。
通过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种类鉴定、多样性分析和进化关系研究。
3. 高通量测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如Illumina、PacBio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微生物序列信息。
通过对样品DNA进行测序,可以得到微生物基因组序列、转录组序列等,从而对微生物进行功能、代谢和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4. 定量PCR:利用定量PCR技术可以对特定微生物种群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选择适当的引物和探针,可以在环境样品中定量检测和监测微生物的数量和变化趋势。
5. 金标法和荧光原位杂交:利用特异性的探针标记微生物种群,可以直接观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丰度。
金标法可以通过电镜等方法,将金标记记在目标微生物上,然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
荧光原位杂交则利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位置和数量。
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这些技术可以用于环境样品中微生物代谢物的检测和分析,如挥发性有机物、有机酸等。
通过检测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和活性。
7. 其他辅助技术:如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荧光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活性和染色体分离等。
微生物学家还可以利用微生物类型文化集合(CCTCC)和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CCTCC)等资源库,进行环境微生物的性状和功能研究。
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技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经过分离和纯化后,得到单一纯种菌液。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方法。
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微生物的研究和生产中,首先需要得到单一纯种菌液,因为纯种菌液才能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和可靠的测定。
微生物分离的方法一般包括增殖法、培养法、过滤法、离心法等。
而纯化的方法则一般有染色法、板块法、过筛法等多种方法。
本实验中的分离和纯化工作采用了增殖法和染色法。
增殖法是指利用菌落增殖的现象来分离单一纯种菌,而染色法则是指通过不同的着色方法,将微生物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从而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革兰染色这一经典的染色方法。
实验步骤:1、制备分离培养基配制分离液,以波尔多液、胰蛋白胨、葡萄糖制成培养基,并加入20ug/ml氯霉素。
2、分离样品取所需数量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比如切碎、摇匀等,制备样板。
3、制备菌液将样品加入分离培养基中,然后在恒温摇床上震荡培养24小时,形成单一菌种的细菌培养液。
4、革兰染色将接种在玻璃片上的菌液进行革兰染色。
a、在玻璃片上制作菌液薄膜。
b、将薄膜上的细菌经过固定,用碘液水洗,以去色。
c、淋加革兰染色溶液,使之染色。
d、过水洗、双氧水漂洗,洗去多余革兰染色剂和已触及的碘素。
e、使用显微镜观察。
5、单一菌种分离通过以上实验过程,我们可已得到单一纯种菌液,而且还可以将它们放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以便于观察和下一步实验。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增殖法和染色法对样品菌液进行分离和纯化。
在增殖法中,我们使用的是增殖液,经过24小时的培养,得到了单一的菌种培养液。
而在染色法中,我们使用的是革兰染色法,可以准确地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革兰染色能够很好地区分出不同种类的细菌,同时,在细菌分离和纯化过程中,采用增殖法和染色法的方法,能够快速地得到单一纯种菌液,为微生物的研究和鉴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简述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
简述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微生物分离纯化是一种用于获得微生物单个菌落或菌种纯培养的技术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混合微生物菌群分离开来,分离出单个微生物菌落或纯净菌种,以便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筛选和利用。
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处理、接种培养与筛选鉴定。
下面对其基本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样品处理是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关键步骤。
样品来源包括环境样品、生物体样品等。
对于环境样品,比如土壤、水体等,样品收集后需进行悬浮液化处理,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散均匀。
对于生物体样品,如病原菌定植部位、发酵产物等,样品收集后需进行细胞裂解或加入适当的诱导剂,使微生物释放到液体培养基中。
其次,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培养基的选择与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所需营养物质和培养要求有关。
培养基通常包含适当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生长因子等。
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菌种,必须使用稀释的方法,使得每个培养皿上只有一个微生物菌落生长,称为菌落分离。
可以采用平板法、扩展法等方法进行分离。
其中,平板法是将稀释后的样品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利用稀释度使得微生物菌落单个分离。
而扩展法是利用细胞扩散作用,将微生物菌落扩展开来,使周围无菌的培养基上长出新的菌落,然后采用划线分离法分离纯化。
此外,在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时,还需要进行鉴定与筛选。
鉴定是指确定所获得纯培养菌种的种属和扩散种。
传统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等。
现代鉴定方法常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如16S rRNA测序等。
筛选是指对获得的微生物单菌落或单纯的菌种进行特定特性的筛选。
其目的是从大量的微生物菌群中筛选出具有某些生物活性、代谢能力或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种。
常用的筛选指标包括发酵产物、酶活性、抗生素产生能力等。
通过对菌落形态和菌种特性观察,选择具有所需特征的菌落或菌株,最终获得纯种微生物。
总结起来,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样品处理、接种培养与筛选鉴定这三个步骤,从混合微生物中分离出纯净的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掌握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培养对微生物的观察和分离能力,为后续微生物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通过将微生物样本分离出单一种类的微生物,并将其培养成纯种,以便进行后续的鉴定和研究。
该实验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三个步骤。
首先,通过适当的分离培养基和条件,将混合微生物样本中的不同微生物分离开来;然后,通过多次传代培养,将目标微生物培养成纯种;最后,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等方法对纯种微生物进行鉴定。
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采集微生物样品,如土壤、水体、空气等。
2. 微生物分离,将样品按照一定的稀释倍数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利用稀释涂布法进行微生物的分离。
3. 纯化培养,从分离得到的单一菌落中挑取代表性菌落进行传代培养,直至获得纯种微生物。
4. 微生物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等方法对纯种微生物进行鉴定,确定其属种。
实验结果:经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从不同环境样品中分离出了多种微生物,并将其中的一种微生物培养成了纯种。
在对纯种微生物进行鉴定后,我们确认其为一株革兰氏阳性菌,具有球形细胞,能够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等特点。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使我们初步掌握了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了解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培养了对微生物的观察和分离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后续的微生物鉴定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微生物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为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微生物纯化方法,了解常用的分离培养基和微生物培养条件。
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是微生物学中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把混合菌落使之分离成单一菌落,并将分离出的单一菌落进行种类鉴定。
微生物纯化是指从混合菌落中将目标微生物菌种分离出来并纯化到原核培养物中。
实验步骤:
1. 原始样品的处理
将样品取一定量于无菌 Erlenmeyer瓶内,加入相应容积的生理盐水,均匀搅拌,并制成1:10、1:100、1:1000等稀释液。
2. 稀释液接种分离培养基
将稀释液通过平板涂布法、斜面培养法或混悬液播种法接种于相应的分离培养基中。
3.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分别观察不同菌液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并根据菌落特征确定是否为单一菌种。
4. 分离纯化单一菌落
通过稀释、涂片和感染小白鼠等方法,将菌落分离纯化并制备鉴定鉴定纯菌株。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从样品中分离出多种微生物,并用分离纯化方法分离出了单一的微生物菌种。
结论:
通过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我们掌握了微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成功分离出单一菌种并加以鉴定。
这对于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其它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的纯化名词解释
微生物的纯化名词解释微生物,即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并在各种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纯化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的过程,以获得纯粹的菌株或病毒。
一、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在微生物纯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微生物从复杂的环境中分离出来。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采样、稀释和接种。
采样可以是从土壤、水体、人体等不同来源的样品中获取。
然后,通过适当的稀释,将微生物分散在培养基上。
接种后,通过观察和鉴定菌落形态、颜色、生长速率、形态学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可以初步确定不同菌株的特征。
为了更加准确和系统地鉴定微生物,还可以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核酸序列分析、蛋白质电泳等。
二、微生物的培养和增殖分离和鉴定微生物之后,接下来是培养和增殖菌株。
培养基的选择对微生物的纯化至关重要。
培养基应该提供菌落所需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
对于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肉汤、某些选择性培养基等。
对于真菌,可以使用含有特定碳源和氮源的琼脂培养基以促进生长。
培养基中还可以加入抗生素来选择性地培养某些菌株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三、微生物的纯化和贮藏微生物纯化的目的是得到纯粹的菌株或病毒,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纯化可以通过菌落选择、传代培养等方法进行。
菌落选择是指通过挑选具有特定形态的菌落,将其单独分离培养,以得到纯净的菌株。
传代培养是指将菌株进行多次传代培养,逐渐减少可能存在的杂菌或杂质。
此外,微生物在纯化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贮藏。
低温保存法是常见的贮藏方式,可使用液氮或低温冻存箱将微生物保存在-80℃以下,以避免菌株的变异和降解。
四、微生物纯化的应用微生物纯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的微生物学研究,还在医药、食品、生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纯化的微生物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疫苗、酶等生物药物。
在食品领域,纯化的微生物可以用于酿造发酵食品,如啤酒、酸奶、酱油等。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取纯种菌株,以便进一步研究其生理特性和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实验操作,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材料与方法:1. 样品采集:从自然环境中采集样品,如土壤、水体等。
2. 稀释: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降低微生物的浓度,避免过于密集的菌落。
3. 培养基制备:制备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4. 涂布法分离:取适量的稀释液,用铁环或棉签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5. 培养条件:将培养基培养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于微生物生长。
6. 菌落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选择目标菌落。
7. 纯化:将目标菌落进行传代培养,以获得纯种菌株。
结果与讨论:本实验采集了来自土壤样品的微生物,并进行了分离与纯化实验。
经过稀释和涂布法分离,我们观察到了多个菌落形成在琼脂培养基上。
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我们选取了几个目标菌落进行纯化。
经过传代培养,我们成功地获得了纯种菌株。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菌株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有的菌株呈圆形,有的呈梭形,还有的呈链状。
这些形态特征与微生物的分类有关,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在纯化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生理特性的初步鉴定。
通过对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其中一株菌株能够产生抗生素。
这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的抗生素合成基因提供了方向。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离纯化,我们可以获得纯种菌株,进一步研究其生理特性、代谢产物和应用价值。
同时,纯化的菌株也可以用于微生物鉴定和分类,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
通过稀释和涂布法分离,我们获得了多个菌落,并通过纯化获得了纯种菌株。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37℃倒置培养
按浓度捆成一摞
恒温37℃培养
平板菌落计数
讨论
讨论
提示: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 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 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 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概念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呈混合状态存在,要想获 得所需菌种,则必须把它们从中分离出来并加 以纯化培养。
分离:将特定的微生物个体从群体中或从混杂 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技术叫作分离。
纯化:在特定环境中只让 1种来自同一祖先的 微生物群体生存的技术叫作纯化。
概念
分离技术主要是稀释和选择培养。
讨论
2.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讨论
2.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 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 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 的菌落。列稀释操作:
连续划线生长现象
1.平板划线法
讨论
每次使用接种环之前都要进行灼烧, 为什么?
讨论
1.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 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 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 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 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 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 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 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 操作者。
实验原理
稀释平板分离法:
环境微生物 实验步骤
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2.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3.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4.土壤中微生物的测定5.自来水中微生物的测定6.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驯化7.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1.培养基的配制①每个小组按比例称取营养琼脂(培养细菌),配制3瓶,每瓶150ml;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2瓶,每瓶150ml;察氏培养基(培养真菌)2瓶,每瓶150ml。
②将锅洗净,用无菌水润洗三遍,倒入相应的无菌水,待水沸腾后倒入培养基粉末,边煮边搅拌,直到粉末全部溶解,加水补足因加热而蒸发的水量。
③将培养基倒入大烧杯中,分装锥形瓶。
2.灭菌①每个小组需另外准备两个空锥形瓶,一个作空白对照;另一个加入100ml无菌水。
②将培养皿用报纸包起来,每桶大约12个培养皿。
每个小组3-4筒。
③将培养皿,培养基,锥形瓶等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121℃,20min)。
注意:高压灭菌锅使用前,底部小孔要用蒸馏水注满;必须等到温度降到79℃,压力指针为0后才能打开。
④将培养皿、培养基等拿出来放入操作间,冷却至50℃左右。
自来水中微生物的测定1.打开水龙头,放水5min后,用250ml锥形瓶接水100ml。
用封口膜封好,放入操作间。
2.将冷却后的培养基、培养皿、移液枪、接种环、镊子等放入操作间,先通风10分钟,然后紫外线消毒15min。
双手进入操作间,点燃酒精灯,用酒精仔细消毒,在操作间操作的过程中不能将手伸出来,一旦出来后,需要重新用酒精消毒。
然后用移液枪吸取0.2ml自来水,注入培养基中,注意手握培养基的姿势,不可将培养皿的盖子完全打开,然后倒入10ml培养基,待培养基凝固之后,将培养皿倒过来。
所有操作需在酒精灯旁进行。
(原因:①主要是减少水分散失,避免培养基的成分(盐分等)浓度变大,渗透压发生变化不利于菌株生长。
②平板倒置也可以减少操作过程中落入平皿内的灰尘细菌植入培养基,发生污染。
③倒置的平板不容易脱盖。
)2.三种培养基做三个重复,一个空白对照,共需要倒12个培养基。
微生物的操作方法
微生物的操作方法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研究微生物,掌握微生物的操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生物的操作方法。
第一步,无菌操作环境的准备:无菌操作是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和鉴定等实验操作。
首先要准备好无菌操作室,通过空气过滤、紫外线辐射等方式消毒操作室,保持无菌状态。
同时要准备好操作所需的无菌培养基、培养器具和工作平台等。
第二步,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是指将微生物菌株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生长繁殖的过程。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并包装好无菌培养基。
接种前,要做好接种物的消毒处理,例如用75%酒精擦拭接种器具表面,同时用高温高压蒸汽或紫外线辐射对接种器具进行消毒。
然后,通过菌种悬液或菌落刷取适量的菌株转入无菌培养基中,摇匀后分装到无菌培养皿中。
接种后,将培养皿封闭,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恒温培养箱或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要定期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记录下菌落的特征和数量。
第三步,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微生物的分离是指将混合菌群中的单个菌单元分离开来,纯化则是指将单个菌株在培养基上培养成纯种。
常用的方法有稀释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和摇瓶液体培养分离法等。
稀释平板法是将已知稀释度的接种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将菌落稀释到一定程度,使菌落间有适当的距离,从而使每个菌落由单个菌细胞生长而成。
涂布平板法是将已知稀释度的接种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使菌落密度适宜,从而使得单个菌落能够生长成独立的菌株。
摇瓶液体培养分离法是将菌种悬液均匀分装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摇瓶中,并通过摇床或摇瓶机进行培养,使微生物在液体中形成独立的培养。
分离纯化后,要对纯种菌株进行存储。
常见的存储方法有冷冻保存法和干燥保存法。
冷冻保存法是将菌种悬液加入到稳定的冷冻保护剂中,通过低温(-80)冷冻保存以延缓细胞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姓名:王韬
班级:生76
组号:7-2组
同组人:袁堂谧
实验日期:2009-11-12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配置方法。
2.联系无菌操作技术。
3.学习单菌落划线分离法。
4.通过实验认识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
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
过程称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是平板分离法。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的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他们适宜
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些抑制剂造成一支其他菌生长而利于此菌生长的环境。
2.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
分散成单个细菌,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
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的一个单细胞。
该计数法
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
三、实验材料:
土壤悬液(稀释100倍),未知菌菌落平板,无菌水,取液器,培养箱,培养皿,无菌涂棒,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四、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提前准备):
肉汤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2g
蛋白胨4g
NaCl 2g
蒸馏水400mL
琼脂8g
1.称量:按上述配方称量各类物质。
2.溶解:在400mL水中溶解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混合加热溶解。
3.调pH值:调至7.2-7.4
4.过滤(本实验无需过滤)
5.加凝固剂:加入称量好的琼脂,混合均匀。
6.分装
7.包扎和灭菌
8.倒平板
(二)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采土样(已事先准备):选择较肥沃的土壤,铲去表层土,挖5-20cm深度的或
特殊要求的土壤数十克,装入已灭菌的牛皮纸袋,封好袋口,做好编号记录。
2.制备土壤稀释液(已事先稀释至100倍):称取1.0g,放入盛99mL无菌水并
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置摇床振荡5min使土壤均匀分散成土壤悬液(10-2)。
3.继续稀释土壤悬液至合适浓度:用无菌吸头从上述稀释液中吸取0.1mL土壤悬
液,注入事先装有0.9mL无菌水的Ep管中,用同样的方法,分别配置浓度为
10-3,10-4,10-5的土壤溶液。
4.涂布:用一只新的无菌吸头,分别吸取各浓度的土壤悬液均匀地注入装有培养
基的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匀。
每个浓度3个板。
5.培养:将平板倒置与37℃温箱中培养24h,统计所长出的菌落数。
6.菌落计数
(三)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1.取一个平板,分成5区。
做好标记(下同),分别用未洗过的、用自来水沾湿、
用自来水清洗过、用肥皂清洗过和用酒精棉球擦过的手指在对应的区上轻轻涂
抹(用力一致)。
2.取一个平板,分区,对应放入或涂上头发、牙垢、纸币和玩具。
3.取一个平板,置于酒精灯火焰边1min.
4.取一个平板,置于试验台空气中11min。
5.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对着培养基咳嗽。
6.取一个平板,分区,分别用河水,饮用水涂布。
7.取一个平板,用培养基轻沾一下嘴唇。
(四)单菌落划线分离
取一个平板,分区,用接种环取未知菌种,在平板上划线。
划完一边后,灼烧接种
环,冷却后从上次划线的末端朝另一个方向划线。
以此类推,划完各个方向。
五、实验结果:
1.
按照数据选取原则,应选择浓度为10-4板的结果。
由计算公式
得:
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70/(0.1*10-4)=7×106
2.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结果说明(照片见后附录,图12-图18):
1)分别用未洗过的、用自来水沾湿、用自来水清洗过、用肥皂清洗过和用酒
精棉球擦过的手指实验中,细菌最多的是用自来水沾湿的手指,用自来水
清洗过的、用肥皂清洗过的、未清洗过的手指的细菌量依次递减,用酒精
清洗过的手指没有细菌生长。
2)酒精灯火焰边放置1min的培养皿出现2个菌落,在空气中放置11min的
培养皿出现10个菌落。
3)头发,牙垢,玩具,咳嗽和嘴唇都有细菌。
纸币未发现细菌。
4)河水和饮用水
3.单菌落划线分离(照片见后附录,图10-图11):
六、实验结果讨论:
1.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中,3个浓度的9个板中,只有10-3的两个板和10-4的一个
板的菌落可以计数。
另外几个板无法计数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没有涂开,而产生
了菌苔,或者因为菌落太过密集而无法区分。
可以改进操作,在滴加细胞悬液
时就应该分散滴加。
滴加完应该涂布较长时间。
涂布时最好按照一定的方向,
不要随意乱涂。
土壤中细菌数的数量级在106个/g。
另外,从菌落的形态分析,
可以看出,土壤中存在多种细菌。
可见多种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
在分离过
程中,有两个因素可能造成较大误差。
一是土壤悬液的稀释,进行下一级稀释
时应将本级稀释液充分混匀。
二是涂布时可能引入杂菌,涂布时两个细胞重叠
也会造成计数时的误差。
2.我认为无菌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2)始终用无菌材料与样品直接接触。
3)尽量避免物品之间的接触,包括无菌器件与无菌器件的接触。
4)清楚细菌的来源,在实验过程中应随时避免。
例如培养皿开口应尽量小,时间
尽量短。
开口应对准火焰,而不要朝向人或其它细菌可能来源方向。
手或
者其他器件不要出现在培养皿开口前方。
3.从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周围环境,平时接触的各
种物品,人体自身都存在大量细菌。
所以应注意平时卫生。
例如,要饭前洗手,
饭后漱口。
但是,也有些看似卫生的习惯是不科学的。
例如,在手指实验中,
用自来水洗过的手指和自来水沾湿过的手指的细菌含量都是很大的。
主要原因
是干手指的细菌不易脱落。
纸币的实验也可以说明这点。
废旧的纸币在培养基
上擦了两次,但没有任何细菌。
肥皂洗过的手指细菌含量较少。
而用酒精擦过
的手指没有任何细菌生长。
这说明,洗手时,应该用肥皂等清洗干净,否则还
不如不洗手。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有“洁癖”的人来说,除非用酒精灯消毒液
经常擦拭物品,否则,不可能达到清除所有细菌的目的。
人身体上就存在大量
细菌,例如我们的嘴唇,我们呼吸的气体等等。
4.单菌落划线实验中,我操作失误,所以没有得到预期结果。
划每个方向时我都
重新接种了新菌落。
所以没能得到单菌落。
七、参考文献:
陈金春,陈国强,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八、思考题:
见实验讨论。
九、附录:
图1. 10-3浓度土壤稀释液(可计数)图2. 10-3浓度土壤稀释液(可计数)
图3. 10-3浓度土壤稀释液(无法计数)图4. 10-4浓度土壤稀释液(无法计数)
图5. 10-4浓度土壤稀释液(无法计数)图6. 10-4浓度土壤稀释液(可计数)
图7. 10-5浓度土壤稀释液(无法计数)图8. 10-5浓度土壤稀释液(无法计数)
图9. 10-5浓度土壤稀释液图10. 单菌落划线
图11. 单菌落划线图12. 河水、自来水、饮用水
图13. 咳嗽图14. 嘴唇
图15. 手指图16. 头发、牙垢、纸币、玩具
图17. 火焰旁1min 图18. 空气中11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