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分类哈钦松系统

合集下载

植物学资料

植物学资料

1。

藻殖段:是由异型细胞或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个细胞死亡或者是在两个细胞之间形成凹形的分离盘,使丝状体分开,那么每段即称为藻殖段。

2。

梯形接合:是水绵属植物有性生殖方式,相邻两条水绵丝状体相对细胞的一侧向外突起,形成结合管,外观上很像梯子,故称梯形接合。

3。

菌丝:是构成真菌的细丝由长管状的细胞构成。

4。

菌丝体:一个植物体所有的菌丝的总称。

5。

子实体:高等真菌有性生殖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菌丝体。

6。

地衣:是一类很特殊的植物,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多数地衣是由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共生,少数为一种真菌和两种藻类共生。

7。

同配生殖:由形态和大小和相似的融合,称为同配生殖&异配生殖:这种生殖类型中,两种配子相似,受精是异性配子的配合9。

卵式生殖:是有性生殖的最高形式,融合的两个配子在结构,能动性和大小上都有显著的差别10。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又叫原叶体,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生活期短,无根茎叶的分化,具单细胞的假根,但多含叶绿素,能独立生活。

11。

有胚生殖:高等植物在形态上的有根茎叶的分化,构造上有组织上的分化,生殖器官为多细胞,合子发育时在母体内发育形成胚,所以叫有胚植物12。

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菌具有维管系统,所以两者合称维管植物13。

隐花植物: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用抱子繁殖,所以叫抱子植物,因不开花不结果,所以叫隐花植物。

14。

颈卵器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雌型生殖器官为颈卵器,而裸子植物也具有退化的颈卵器,因此,三者合称为颈卵器植物。

15。

种:为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地理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16。

亚种:指某种植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由于受所在地区生化环境的影响,在形态构造或生理功能上发生某些变化,该种群就称为原植物的变种。

17。

变种:在同一个生态环境的某些植物,在形态、分布及生态等方面,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异,并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则这些植物为原植物变种。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学作业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学作业
24.罂粟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植物?
25.金缕梅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主要经济价值有哪些?在植物进化中的位置如何?
26.桑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主要的经济价值有哪些?
27.具有乳汁的植物类群是木本多还是草本多?
28.桃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主要的经济价值有哪些?
29.传统的葇荑花序类有哪些主要共同特征?
73.简述旋花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代表性植物。
74.列出所学主要藤本植物科,并比较其特点。
75.有哪些具有乳汁的科,其科特征的区别。
76.简述唇形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代表性植物。
77.简述唇形科植物花对昆虫传粉的适应性。
78.具唇形花冠的科有哪些?
79.简述木犀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代表性植物。
80.叶对生的科有哪些,并比较它们的特征
52.豆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述其重要性?列表比较豆科3个亚科的异同点,其中最关键的共同点是什么?
53.桃金娘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4.简述桃金娘科的主要特征并列举其经济价值。
55.红树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6.红树林主要分布何处,它仅是由红树科植物组成的吗?
57.卫矛科的特征是什么?其有何经济价值。
答:
3.试比较豆科三亚科的异同点及其代表植物
4.为什么说菊科是双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科之一,其最主要的进化性状有哪些?
5.试述十字花科的特征,并总结该科植物的经济价值。
6.从形态特征和经济价值两个方面,试比较莎草科和禾本科的异同点。
7.试以伞形科和百合科为例,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的不同点。
8.试述蔷薇科的特征,并阐述其如何划分成4个亚科的,各列举至少1种主要代表植物。
81.简述玄参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代表性植物。

植物分类4裸子植物

植物分类4裸子植物

银杏
(三)松柏纲
雪松(Cedrum deodara)
雪松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雌球花:生于当年生枝条的顶部,包括中轴、大孢子叶 (珠鳞)、苞鳞(珠鳞背面)、2个胚珠(珠鳞腹面) 大孢子叶开放
雄球花:生于当年生枝条基部,包括中轴、小孢子叶、 小孢子囊
第一年花芽分化,第二年4月花芽可观,五月传粉,11月长 花粉管,第三年五月完成受精,从传粉到受精要经历13个月 的时间,10月种子成熟。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
(五)买麻藤纲(Gnetopsida)又称盖子 植物纲(chlamydospermopsida)
百岁兰
草麻黄
常见裸子植物
侧柏 (办公楼西侧)
桧 柏
桧柏 (农学楼前)
松树的生活史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华山松(Pinus armandii)
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圆柏(Sabina chinensis)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7.花的各部分数目,多数的比少数的原始。 8.花被同型的是原始性状,分为花萼及花冠是
次生的。 9.重被花原始,单被花次生,无被花更进化。 10.辐射对称花原始,两侧对称花及不对称花是
次生的。 11.子房上位是原始性状,子房下位是次生的。 12.胚珠多数是原始性状,胚珠少数是次生的。 13.有胚乳的种子是原始性状,无胚乳种子是次生
的。
被子植物五大科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特点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特点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特点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是在植物亲缘关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进而对分类系统进行监理,以阐述被子植物之间的演化关系[1]。

自19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根据各自对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相关理论,对被子植物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是由于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等方面知识和证据的不足[2],截至目前,被子植物的分类尚无完美的分类系统,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3-5]。

1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类型1.1恩格勒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是1897年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和柏兰特(Prantl)提出的,其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一书中有所描述,是被子植物分类史上第1个较为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该系统的提出是在假说的基础上,认为被子植物的原始特征是单性、无花瓣、风媒传粉、木本等,而其进化特征有两性、花瓣、虫媒传粉等,为此,恩格勒认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类型为葇荑花序类植物,而较为进化的类型为毛茛、木兰等科。

上述假说是在艾希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很多植物学家认为该理论不合理。

因此,经过对恩格勒系统的多次修订,在1964年出版的第12版《植物分科志要》上,认为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要原始的理论是错误的,并进行了修改,仍将双子叶植物分为合瓣花亚纲和古生花被亚纲,基本系统大纲内仍将植物界划为17门,并未作多大改变,其中被子植物独立成被子植物门,共包括2纲,62目,344科。

1.2哈钦松分类系统该系统是1926年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提出的,其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中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描述,1973年相应地做了修订,将被子植物的分类科数增加了,由原来的332科增加到411科。

哈钦松系统认为与单性花相比,两性花更为原始;多数、各部分分离的花,比定数、连合的花更为原始;与轮状排列的花相比,各部分螺旋状排列的花更为原始;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更为原始。

该系统还认为被子植物为单元起源,双子叶植物的起点是毛茛目与木兰目,该系统认为毛茛目与木兰目这2支是平行发展的:一支木本植物从木兰目中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从毛茛目种演化出;在被子植物的后来演化过程中,单花被、无被花逐渐蜕化而成;从金缕梅目中逐渐分出葇荑花序类各科。

大学《植物学》教材7-1[最新]

大学《植物学》教材7-1[最新]

第七章被子植物的分类基础教学目的: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掌握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掌握植物的鉴定方法,了解北方常见科、属、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分布及利用等。

重点难点: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使用。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一、分类学及其发展分类学的任务不仅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自然分类系统。

分类学识随着各门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

被子植物的分类是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即根据花、果实、茎、叶等器官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随着解剖学、生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植物分类也吸收了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因而分类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如化学分类学、染色体分类学、实验分类学、数值分类学等。

二、分类系统(一)人为分类系统与自然分类系统(二)恩格勒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三)哈钦松系统主要依据、主要观点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一、茎的形态术语(一)根据茎的性质、寿命划分依茎中木质含量多少分为木本和草本。

木本植物茎含木质多,坚硬,寿命长。

其中主干明显且高大的为乔木;基部分枝,主干不明显且较矮的植物为灌木,仅基部木质,上部不甚木质的矮小植物为半灌木。

另外,茎细长而不能直立的为藤本。

草本植物含木质少,多汁,较柔软。

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

(二)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划分1、直立茎多数植物的茎背地生长,直立地面,如小麦,玉米等。

2、平卧茎茎平卧地上,如蒺藜,地锦等。

3、匍匐茎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甘薯等。

4、缠绕茎茎细而软,不能直立,只能缠绕在支持物上向上生长,如牵牛等。

5、攀缘茎茎的一部分形成卷须、吸盘等结构,攀援它物生长,如黄瓜等。

二、叶的形态术语(一)叶序(二)叶片形状(三) 叶尖急尖:先端成一锐角,两边直或稍外弯,如女贞、竹 渐尖:先端逐渐狭窄而尖,两边内弯,如垂柳、紫荆钝形:先端钝,如大叶黄杨微凹:先端圆而不明显的凹缺,如锦鸡儿微缺:先端又一个小缺刻,如黄杨尾尖:先端逐渐狭窄成长尾状,如菩提树突尖:先端平圆,中央突出一短而钝的渐尖头,如玉兰具短尖:先端圆,中脉伸出叶端成一细小的短尖,如胡枝子(四) 叶基1 基本形状2 特殊形状(五) 叶缘(六)(七)脉序 是叶脉的排列方式。

植物分类学 复习要点

植物分类学  复习要点

植物分类复习植物分类学文献简介:1.索引Index Kewensis:以名录形式收录自林奈开始至1885年所发表的种子植物的属和种的名称。

经费由已故达尔文赞助,编缉工作在J. D.Hooker指导下,由B. D. Jackson组织人员在邱园进行。

第1-2卷出版于1895年,其后定期出版补篇,每本补篇的覆盖年份一般为5年,个别的也有10年。

从第2本补篇开始,由其它著名分类学家负责编缉本书,主要收录各属、种的名称、原始作者及文献和产地。

IndexNominum Genericorum (Plantarum):囊括植物界所有合格发表的现代植物和化石植物属名。

每一条目包括三个部分:A)属名、作者名及文献,B)模式,C)分类位置。

Index Filicum:该版本包括1905年以前的蕨类名称,之后的4本包括1960年以前的名称。

Index Herbariorum pt. I. TheHerbaria of the World( 8th ed.):为全世界主要标本馆的名录。

简述各标馆的地址、代号、所隶属的机构、建立的年代、收藏标本数目、主任及研究人员的姓名和专长。

IndexHerbariorum pt. II.Collectors:本书目的在于收集世界主要采集家的名录以及标本的采集地和收藏地,对于查考模式标本的收藏处很有参考价值。

但对列宁格勒自1900年以后所收藏的标本以及东亚地区各标本馆的资料十分缺乏,主要是由欧洲、美洲、南亚、非洲及澳大利亚各大标本馆(室)提供的资料编缉而成。

中国植物标本馆索引:为我国植物标本馆的名录,内容与Index Herbarium pt. I基本一致。

书后的附录有“主要采集人索引”、“职员索引”和“标本馆缩写代号索引”。

2.文献目录Taxonomic Literature:收录范围为广义的植物界(藻类、真菌、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以现代植物文献为主、兼及古植物学。

编排方式以作者姓氏字母为序,每个作者下有生平、研究过的标本和模式标本存放地点、重要论著等。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4大分类系统1、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是由美国学者阿瑟·克朗奎斯特(1919年—1992年)最早于1958年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1981年在他的著作《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最终完善。

包括64个目和383个科,现在还有许多植物学家仍然使用这种分类体系,但大部分科学家都倾向于最新的APG II 分类法。

目录木兰纲Magnoliopsida1. 木兰亚纲Magnoliidae2. 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Hamamelididae3.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4.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5. 蔷薇亚纲Rosidae6. 菊亚纲Asteridae百合纲Liliopsida1. 泽泻亚纲Alismatidae2. 槟榔亚纲Arecidae3. 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4. 姜亚纲Zingiberidae5. 百合亚纲Liliidae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纲:2、哈钦松系统这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 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I、II中所建立的系统。

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 目,69科。

目录主要特点实际应用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主要特点a.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部分离,多数,螺旋状排列的比花各部合生、定数、轮生的进化,虫媒比风媒原始。

在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包括木兰目和毛茛目是最原始的。

b.单被花和无被花是次生的,来源于双被花类;柔荑花序类群较进化,起源于金缕梅目。

哈钦松分类系统

哈钦松分类系统

哈钦松分类系统phylum Angiospermae一、SubphylumMonocotyledons1.Calyciferae(1)ordo Butomales花蔺目1Hydrocharitaceae2Butomaceae(2)ordo Alismatales泽泻目3Alismataceae4Scheuchzeriaceae5Petrosaviaceae(3)ordo Triuridales霉草目6Triuridaceae(4)ordo Juncaginales水麦冬目7Juncaginaceae8Lilaeaceae syn.: Heterostylaceae9Posidoniaceae(5)ordo Aponogetonales水蕹目10Aponogetonaceae11Zosteraceae(6)ordo Potamogetonales眼子菜目12Potamogetonaceae 13Ruppiaceae(7)ordo Najadales茨藻目14Zannichelliaceae15Najadaceae(8)ordo Commelinales鸭跖草目16Commelinaceae17Flagellariaceae18Mayacaceae(9)ordo Xyridales 黄眼草目(葱草目)19Xyridaceae20Rapateaceae(10)ordo Eriocaulales谷精草目21Eriocaulaceae(11)ordo Bromeliales凤梨目22Bromeliaceae哈钦松分类系统23Musaceae24Strelitziaceae25Lowiaceae26Zingiberaceae27Cannaceae28Marantaceae2.Corolliferae(13)ordo Liliales百合目29Liliaceae30Tecophilaeaceae31Trilliaceae32Pontederiaceae33Smilacaceae34Ruscaceae(14)ordo Alstroemeriales彩花扭柄目35Alstroemeriaceae 36Petermanniaceae37Philesiaceae(15)ordo Arales天南星目38Araceae39Lemnaceae(16)ordo Typhales香蒲目40Sparganiaceae41Typhaceae(17)ordo Amaryllidales石蒜目42Amaryllidaceae(18)ordo Iridales鸢尾目43Iridaceae(19)ordo Dioscoreales薯蓣目44Stenomeridaceae46Roxburghiaceae47Dioscoreaceae(20)ordo Agavales龙舌兰目48Xanthorrhoeaceae49Agavaceae(21)ordo Palmales棕榈目50Palmae(22)ordo Pandanales露兜树目51Pandanaceae (23)ordo Cyclanthales环花目(24)ordo Haemodorales血皮草目53Haemodoraceae 54Hypoxidaceae55Velloziaceae56Apostasiaceae57Taccaceae58Philydraceae(25)ordo Burmanniales水玉簪目59Burmanniaceae 60Corsiaceae61Thismiaceae(26)ordo Orchidales兰目62Orchidaceae3.Glumiflorae(27)ordo Juncales灯心草目63Juncaceae64Thurniaceae65Restionaceae66Centrolepidaceae(28)ordo Cyperales莎草目67Cyperaceae(29)ordo Graminales禾本目68Gramineae二、SubphylumDicotyledons[edit]1.Archychlamydeae(30)ordo Magnoliales木兰目69Magnoliaceae70Winteraceae72Himantandraceae73Lactoridaceae74Trochodendraceae75Cercidiphyllaceae(31)ordo Annonales番荔枝目76Annonaceae77Eupomatiaceae(32)ordo Laurales樟目78Monimiaceae79Lauraceae81Hernandiaceae82Myristicaceae(33)ordo Ranales毛茛目83Ranunculaceae84Cabombaceae85Ceratophyllaceae86Nymphaeaceae(34)ordo Berberidales小檗目87Berberidaceae88Circaeasteraceae89Lardizabalaceae90Sargentodoxaceae91Menispermaceae(35)ordo Aristolochiales马兜铃目92Aristolochiaceae 93Cytinaceae syn.: Rafflesiaceae94Hydnoraceae95Nepenthaceae(36)ordo Piperales胡椒目96Saururaceae97Piperaceae98Chloranthaceae(37)ordo Rhoeadales罂粟目100Papaveraceae 101Fumariaceae(38)ordo Loasales硬毛草目102Loasaceae103Turneraceae(39)ordo Capparidales白花菜目104Capparaceae as Capparidaceae [sic]105Moringaceae106Tovariaceae(40)ordo Cruciales十字花目107Cruciferae (41)ordo Violales堇菜目108Violaceae109Resedaceae(42)ordo Polygalales远志目110Polygalaceae 111Trigoniaceae(43)ordo Saxifragales虎耳草目113Crassulaceae 114Cephalotaceae115Saxifragaceae(44)ordo Sarraceniales瓶子草目116Droseraceae 117Sarraceniaceae(45)ordo Podostemonales川苔草目118Podostemaceae as Podostemonaceae [sic] 119Hydrostachyaceae(46)ordo Caryophyllales石竹目120Elatinaceae 121Caryophyllaceae122Molluginaceae123Ficoidaceae syn.:Aizoaceae124Portulacaceae(47)ordo Polygonales蓼目125Polygonaceae 126Illecebraceae(48)ordo Chenopodiales藜目127Phytolaccaceae128Cynocrambaceae syn.:Theligonaceae129Chenopodiaceae130Bataceae as Batidaceae [sic]131Amaranthaceae as Amarantaceae [sic]132Basellaceae(49)ordo Geraniales牻牛儿苗目133Linaceae134Zygophyllaceae135Geraniaceae136Limnanthaceae137Oxalidaceae138Tropaeolaceae139BalsaminaceaeordoLythrales千屈菜目140Lythraceae142Sonneratiaceae 143Punicaceae 144Oliniaceae 145Onagraceae146Haloragaceae as Halorrhagaceae [sic]147Callitrichaceae(51)ordo Thymelaeales瑞香目148Thymelaeaceae 149Geissolomataceae150Penaeaceae151Nyctaginaceae(52)ordo Proteales山龙眼目152Proteaceae (53)ordo Dilleniales五桠果目153Dilleniaceae 154Crossosomataceae(54)ordo Coriariales马桑目155Coriariaceae ordoPittosporales海桐目156Pittosporaceae157Byblidaceae158Tremandraceae(56)ordo Bixales胭脂树目159Bixaceae160Cochlospermaceae161Flacourtiaceae162Samydaceae163Canellaceae164Cistaceae165Frankeniaceae(57)ordo Tamaricales柽柳目166Tamaricaceae 167Malesherbiaceae168Fouquieriaceae as Fouquieraceae [sic](58)ordo Passiflorales西番莲目169Passifloraceae 170Achariaceae(59)ordo Cucurbitales葫芦目171Cucurbitaceae 173Datiscaceae174Caricaceae(60)ordo Cactales仙人掌目175CactaceaeordoTheales山茶目176Theaceae177Medusagynaceae178Marcgraviaceae179Caryocaraceae180Actinidiaceae181Saurauiaceae182Ochnaceae183Ancistrocladaceae184Dipterocarpaceae185Chlaenaceae syn.: Sarcolaenaceae(62)ordo Myrtales桃金娘目186Myrtaceae187Lecythidaceae188Melastomataceae as Melastomaceae189Combretaceae190Rhizophoraceae(63)ordo Guttiferales藤黄目191Hypericaceae 192Eucryphiaceae193Quiinaceae194Guttiferae(64)ordo Tiliales椴树目195Scytopetalaceae196Tiliaceae197Gonystylaceae198Sterculiaceae199Bombacaceae(65)ordo Malvales锦葵目200Malvaceae(66)ordo Malpighiales金虎尾目201Malpighiaceae 202Humiriaceae203Erythroxylaceae(67)ordo Euphorbiales大戟目204Euphorbiaceae205Cunoniaceae 206Brunelliaceae 207Escalloniaceae 208Greyiaceae [original family description]209Grossulariaceae210Hydrangeaceae(69)ordo Rosales蔷薇目211Rosaceae212Chailletiaceae syn.: Dichapetalaceae213Calycanthaceae(70)ordo Leguminosae豆目214Mimosaceae 215Caesalpiniaceae216Papilionaceae syn.: Fabaceae(71)ordo Hamamelidales金缕梅目217Bruniaceae 218Stachyuraceae219Hamamelidaceae220Eucommiaceae221Myrothamnaceae222Buxaceae223Platanaceae(72)ordo Salicales杨柳目224Salicaceae(73)ordo Garryales绞木目225Garryaceae (74)ordo Leitneriales莱脱纳目226Leitneriaceae (75)ordo Myricales杨梅目227Myricaceae (76)ordo Balanopsidales壳斗目228Balanopaceae as Balanopsidaceae [sic](77)ordo Fagales壳斗目229Betulaceae230Corylaceae231Fagaceae(78)ordo Casuarinales木麻黄目232Casuarinaceae (79)ordo Urticales荨麻目234Barbeyaceae 235Moraceae236Scyphostegiaceae [original family description] 237Urticaceae238Cannabaceae as Cannabinaceae [sic](80)ordo Celastrales卫矛目239Aquifoliaceae 240Empetraceae241Celastraceae242Corynocarpaceae243Cyrillaceae244Cneoraceae245Pandaceae246Hippocrateaceae247Icacinaceae248Salvadoraceae249Stackhousiaceae(81)ordo Olacales铁青树目250Olacaceae251Opiliaceae(82)ordo Santalales檀香目252Octoknemaceae as Oktoknemataceae [sic] 253Loranthaceae 254Santalaceae 255Grubbiaceae 256Misodendraceae as Myzodendraceae [sic] 257Balanophoraceae(83)ordo Rhamnales鼠李目258Rhamnaceae 259Elaeagnaceae260Heteropyxidaceae261Ampelidaceae syn.:Vitaceae(84)ordo Rutales芸香目262Rutaceae263Simaroubaceae as Simarubaceae [sic]264Burseraceae265Meliaceae(86)ordo Sapindales无患子目266Sapindaceae 267Akaniaceae268Aceraceae269Sabiaceae270Melianthaceae271Didiereaceae272Staphyleaceae273Anacardiaceae274Connaraceae(87)ordo Juglandales胡桃目275Juglandaceae 276Julianiaceae(88)ordo Umbelliflorae伞形目277Cornaceae 278Alangiaceae279Nyssaceae280Araliaceae281Umbelliferae2 divisioMetachlamydeae(89)ordo Ericales杜鹃花目282Clethraceae283Ericaceae284Vacciniaceae285Epacridaceae286Monotropaceae287Pyrolaceae288Diapensiaceae289Lennoaceae(90)ordo Ebenales柿树目290Ebenaceae291Sapotaceae(91)ordo Myrsinales紫金牛目292Myrsinaceae (92)ordo Styracales安息香目293Styracaceae 294Symplocaceae295Diclidantheraceae296Lissocarpaceae(93)ordo Loganiales马钱目297Loganiaceae (94)ordo Apocynales夹竹桃目299Apocynaceae 300Asclepiadaceae(95)ordo Rubiales茜草目301Rubiaceae302Caprifoliaceae(96)ordo Asterales菊目303Adoxaceae304Valerianaceae305Dipsacaceae306Calyceraceae307Compositae(97)ordo Gentianales龙胆目308Gentianaceae (98)ordo Primulales报春花目309Primulaceae310Plumbaginaceae(99)ordo Plantaginales车前草目311Plantaginaceae (100)ordo Campanales桔梗目312Campanulaceae 313Lobeliaceae314Goodeniaceae315Stylidiaceae(101)ordo Polemoniales花葱目316Polemoniaceae 317Hydrophyllaceae(102)ordo Boraginales紫草目318Boraginaceae (103)ordo Solanales茄目319Solanaceae320Convolvulaceae(104)ordo Personales玄参目321Scrophulariaceae 322Orobanchaceae323Lentibulariaceae324Columelliaceae325Gesneriaceae326Bignoniaceae327Pedaliaceae328Acanthaceae(105)ordo Lamiales唇形目329Globulariaceae331Selaginaceae 332Verbenaceae 333Labiatae被子植物门一、单子叶植物亚门水鳖科花蔺科泽泻科芝菜科无叶莲科霉草科水麦冬丽丽草科(异柱草科)波喜荡草科(海草科)水蕹科大叶藻科眼子菜科川蔓藻科角果藻科茨藻科鸭跖草科鞭藤科(须叶藤科)苔草科(花水藓科)黄眼草科(葱草科)偏穗草科(瑞碑题雅科)谷精草科凤梨科芭蕉科旅人蕉科兰花蕉科姜科美人蕉科竹芋科(苳叶科)2.有冠亚纲百合科蓝星科(百鸢科)雨久花科菝葜科假叶树科六出花科(百合水仙科)刺藤科垂花科天南星科浮萍科黑三棱科香蒲科(喷鼻蒲科)石蒜科鸢尾科丝瓣藤科毛柄花科百部科薯蓣科刺叶树科龙舌兰科棕榈科露兜树科血皮草科仙茅科尖叶鳞枝科假兰科蒟蒻薯科田葱科水玉簪科白玉簪科肉质腐生科兰科灯心草科梭子草科帚灯草科刺鳞草科莎草科禾本科二、双子叶植物亚门1.archychlamydeae 木兰科八角科五味子科舌蕊花科短蕊花科昆栏树科连香树科番荔枝科帽花木科檬立木科樟科莲叶桐科肉豆蔻科毛茛科莼菜科金鱼藻科睡莲科小檗科星叶草科木通科大血藤科马兜铃科大花草科菌花科猪笼草科三白草科胡椒科金粟兰科裂药花科罂粟科紫堇科刺莲花科时钟花科白花菜科辣木烈味三叶草科十字花科堇菜科木犀草远志三角果科三尖杉科虎耳草科茅膏菜科瓶子草科川苔草科水穗草科沟繁缕科石竹科粟米草科番杏科马齿苋科蓼科醉人花科商陆科假繁缕科藜科藜木科落葵科亚麻科蒺藜科牻牛儿苗科池花科酢浆草科旱金莲科凤仙花科千屈菜科方枝树科柳叶菜科小二仙草科水马齿科瑞香科四棱果科管萼科紫茉莉科山龙眼科五桠果科假黄杨科马桑科海桐花科腺毛草科孔药花科胭脂树弯子木科大风子科天料木科白樟科半日花瓣鳞花科柽柳科王冠草科福桂花科西番莲科钟花科葫芦科仙人掌科山茶科水母柱科马克木科油桃木科猕猴桃科水东哥科金莲木科钩枝藤科龙脑香科旋花树科桃金娘科玉蕊科野牡丹科使君子科红树科金丝桃科船形果科羽叶树科藤黄科木果树科椴树科膝柱花科梧桐科木棉科锦葵科金虎尾科香膏科古柯科大戟科。

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

一、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897):原生被子植物:1单子叶植物1.1无被花类1.1.1颖花目1.1.2霉草目1.1.3沼生目1.1.4露兜树目1.2同被花类1.2.1百合目1.2.2粉状胚乳目1.2.3佛焰花目1.2.4棕榈目1.2.5合花目1.3异被花类1.3.1微子目1.3.2姜目2双子叶植物2.1无被花类2.1.1杨梅目2.1.2杨柳目2.1.3木麻黄目2.2同被花类原始花被亚纲2.2.1中子目2.2.2蓼目2.2.3檀香目2.2.4山龙眼目2.2.5荨麻目2.2.6壳斗目2.2.7胡桃目2.2.8银毛木目2.2.9假栎树目2.3异被花类2.3.1鼠李目2.3.2无患子目2.3.3牻牛儿苗目2.3.4蔷薇目2.3.5瓶子草目2.3.6罂粟目2.3.7毛茛目2.4后生花被亚纲(含瓣花类)2.4.1伞形目2.4.2桃金娘目2.4.3仙人掌目2.4.4侧膜胎座目2.4.5锦葵目2.4.6桔梗目2.4.7茜草目2.4.8车前目2.4.9管花目2.4.10龙胆目2.4.11杮树目2.4.12报春花目2.4.13杜鹃花目二、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26)原始被子植物双子叶类1木兰目(木本支)1.1樟目1.2五桠果目1.2.1蔷薇目1.2.1.1豆目1.2.1.2绣球目1.2.1.2.1野茉莉目1.2.1.2.2五加目1.2.1.3杨柳目1.2.1.4金缕梅目1.2.1.4.1杨梅目1.2.1.4.2壳斗目1.2.1.4.2.1胡桃目1.2.1.4.2.2木麻黄目1.2.1.4.2.3荨麻目1.2.2茶目1.2.2.1杜鹃花目1.2.3红木目1.2.3.1海桐花目1.2.3.1.1白花菜目1.2.3.1.1.1柽柳目1.2.3.1.1.2堇菜目1.2.3.1.1.2.1远志目1.2.3.2金丝桃目1.2.3.2.1桃金娘目1.2.3.3椴树目1.2.3.3.1卫矛目1.2.3.3.1.1檀香目1.2.3.3.2锦葵目1.2.3.3.2.1无患子目1.2.3.3.2.2马钱目1.2.3.3.2.2.1茜草目1.2.3.3.2.2.2夹竹桃目1.2.3.3.2.2.3马鞭草目1.2.3.3.2.2.4紫葳目1.2.3.3.2.3鼠李目1.2.3.3.2.3.1紫金牛目1.2.3.3.2.3.1.1杮树目1.2.3.3.2.4大戟目1.2.3.4西番莲目1.2.3.4.1葫芦目1.2.3.4.2仙人掌目1.2.3.5檀香目1.2.3.5.1山龙眼目1.3番荔枝目2毛茛目(草本支)2.1小檗目2.1.1马兜铃目2.1.2胡椒目2.2石竹目2.2.1蓼目2.2.2藜目2.2.3龙胆目2.2.3.1报春花目2.2.3.1.1车前目2.2.4千屈菜目2.3虎耳草目2.3.1伞形目2.3.2桔梗目2.3.2.1败酱目2.3.2.2菊目2.3.3茄目2.3.3.1玄参目2.4牻牛儿苗目2.4.1花荵目2.4.1.1紫草目2.4.1.1.1唇形目2.5罂粟目2.5.1十字花目2.6单子叶类2.6.1泽泻目2.6.1.1眼子菜目2.6.1.2水麦冬目2.6.1.2.1水蕹目2.6.1.2.1.1茨藻目2.6.1.3鸭跖草目2.6.1.3.1凤梨目2.6.1.3.1.1姜目2.6.1.3.2谷精草目2.6.2花蔺目2.6.2.1百合目2.6.2.1.1棕榈目2.6.2.1.1.1露兜树目2.6.2.1.2水玉簪目2.6.2.1.2.1兰目2.6.2.1.3天南星目2.6.2.1.4香蒲目2.6.2.1.5鸢尾目2.6.2.1.6石蒜目2.6.2.1.7薯蓣目2.6.2.1.8灯心草目2.6.2.1.8.1禾本目2.6.2.1.8.2莎草目三、塔赫他间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80)1金缕梅亚纲1.1昆栏树超目1.1.1杜仲超目1.1.2金缕梅超目1.1.2.1胡桃超目2木兰亚纲2.1莲超目2.2大花草超目2.3睡莲超目3毛茛亚纲3.1毛茛超目4石竹亚纲4.1石竹超目4.1.1蓼超目4.1.2白花丹超目5五桠果亚纲5.1山茶超目5.1.1杜鹃花超目5.1.2Sarracemanae5.1.3玉蕊超目5.2堇菜超目5.2.1锦葵超目5.2.1.1荨麻超目6蔷薇亚纲6.1蔷薇超目6.1.1桃金娘超目6.1.2豆超目6.1.3芸香超目6.1.4卫矛超目6.1.4.1鼠李超目6.1.5山龙眼超目6.1.6葡萄超目6.1.7山茱萸超目7唇形亚纲7.1龙胆超目7.1.1刺莲花超目7.1.2茄超目7.1.3唇形超目8菊亚纲8.1桔梗超目8.1.1菊超目9泽泻亚纲9.1花蔺超目9.1.1泽泻超目9.1.2茨藻超目10霉草亚纲10.1霉草超目11百合亚纲11.1百合超目11.1.1灯心草超目11.1.2Hydatellanae11.1.3鸭跖草超目11.1.4姜超目11.1.5凤梨超目11.1.6雨久花超目12棕榈亚纲12.1天南星超目12.2香蒲超目12.3露兜树超目12.4环花超目12.5棕榈超目四、克朗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81)1金缕梅亚纲1.1昆栏树目1.2金缕梅目1.2.2杨梅目1.2.3壳斗目1.2.4木麻黄目1.2.5杜仲目1.2.6荨麻目1.2.7Didymelales1.2.8交让木目1.2.9Leitneriales 2木兰亚纲2.1木兰目2.1.1樟目2.1.2胡椒目2.1.3马兜铃目2.1.4八角目2.1.5毛茛目2.1.5.1罂粟目2.1.6睡莲目3石竹亚纲3.1蓝雪目3.2蓼目3.3石竹目4五桠果亚纲4.1山茶目4.1.1锦葵目4.1.2玉蕊目4.1.3猪笼草目4.1.4堇菜目4.1.5杨柳目4.1.6白花菜目4.1.7Batales4.1.8杜鹃花目4.1.9岩梅目4.1.10杮树目4.1.11报春花目5蔷薇亚纲5.1蔷薇目5.1.1无患子目5.1.1.1伞形目5.1.2远志目5.1.3亚麻目5.1.4鼠李目5.1.5卫矛目5.1.5.1大戟目5.1.6大花草目5.1.7檀香目5.1.8山茱萸目5.1.9红树目5.1.10桃金娘目5.1.11小二仙草目5.1.12川苔草目5.1.13山龙眼目5.1.14豆目6菊亚纲6.1龙胆目6.1.1唇形目6.1.2茄目6.1.3玄参目6.1.3.1车前目6.1.3.2水马齿目6.1.4桔梗目6.1.5茜草目6.1.5.1菊目6.1.5.2川续断目6.1.5.2.1Calycarales 7泽泻亚纲7.1泽泻目7.1.1茨藻目7.1.2水鳖目7.2霉草目8棕榈亚纲8.1棕榈目8.1.1环花目8.2露兜树目8.3天南星目9鸭跖草亚纲9.1鸭跖草目9.1.1谷精草目9.1.2香蒲目9.1.3莎草目9.1.4灯心草目9.1.5帚灯草目10姜亚纲10.1姜目10.2凤梨目11百合亚纲11.1兰目11.2百合目参考文献:强胜.植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2011.12重印)ISBN 978-7-04-018763-2。

(全)小学校园植物简介

(全)小学校园植物简介

(全)小学校园植物简介第一篇:(全)小学校园植物简介小学校园植物简介桂花——木樨(xī)科木樨属桂花,又名木犀、岩桂,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生叶腑(fǔ)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

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钢竹——禾本科刚竹属植物。

钢竹,是竹子的一种,常植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等。

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诗中写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青檀(tán)——榆科青檀属青檀,又名翼朴,稀有树种,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

乔木,树皮灰色或深灰色,叶纸质,宽卵形至长卵形。

阳性树种,适应性较强,喜钙,根系发达,常在岩石隙缝间盘旋伸展。

喜光,抗干旱、耐盐碱、耐旱,耐寒,-35℃无冻梢。

不耐水湿。

根系发达,对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对研究榆科系统发育有学术价值。

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稀有类3级保护植物。

迎客松—松科松属松树,叶成针状,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

此为造型松,其树冠看起来篷松不紧凑,松树坚固,寿命十分长,对陆生环境适应性极强,它们可以忍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耐干旱、贫瘠,喜欢阳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锋树种。

松树被誉为“北半球森林之母”。

杏树—蔷薇科杏属杏树,落叶乔木,地生,植株无毛。

叶互生,呈宽卵形或圆卵形;花单生,白色或微红色;果实近球形,多为白色、黄色至黄红色,常具红晕;种仁多苦味或甜味,可入药。

花期3-4月,果期6-7月。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2. 酸模属 Rumex 1. 花被片4或5,很少为6片(裂)
3. 灌木 4. 叶常退化成鳞片状;雄蕊12—18;小坚果具4 条肋状突起,有翅或刺毛
…………………………………………………………3. 沙拐枣属 Calligonum 4. 叶不退化成鳞片状;雄蕊6—8;小坚果不具肋状突起,亦无翅或刺毛
缺点:如果编排的种类过多,检索表势必偏 斜而浪费很多篇幅
突出的特点:同号同位
2、平行式检索表
1. 花被6片 ……………………………………………………………………2 1. 花被4或5,很少为6片(裂) ……………………………………………3 2. 小坚果具翅;柱头头状;雄蕊通常9;内轮花被片在结果时不增大…… ………………………………………………………………1. 大黄属 Rheum 2. 小坚果无翅;柱头画笔状;雄蕊通常6;内轮花被片在结果时增大 ………………………………………………………………2. 酸模属 Rumex 3. 灌木…………………………………………………………………………4 3. 草本,很少为灌木…………………………………………………………5 4. 叶常退化成鳞片状;雄蕊12—18;小坚果具4 条肋状突起,有翅或刺毛… …………………………………………………………3. 沙拐枣属 Calligonum 4. 叶不退化成鳞片状;雄蕊6—8;小坚果不具肋状突起,亦无翅或刺毛…… …………………………………………………………4. 针枝蓼属 Atraphaxia 5. 小坚果与花被等长或未露出……………… … …………5. 蓼属 Polygonum 5. 小坚果超出花被1—2倍………………… … …………6. 荞麦属 Fagopyrum
第五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植物学、土壤学)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植物学、土壤学)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植物学、土壤学)》考试大纲一、《植物学》(部分)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植物学是林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规律,研究内容涉及植物的微观和宏观世界,包括植物细胞、组织、种子幼苗、种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构造及生长发育、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和生殖过程以及植物界的基本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等。

为了帮助考生了解植物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复习范围,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一)植物细胞1.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二)植物组织1.植物组织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2.成熟组织类型及功能。

(三)种子与幼苗1.种子的构造与类型、种子休眠原因及萌发条件。

2.幼苗的形态和类型。

(四)种子植物营养器官1.根的形态结构与生长发育根的种类与根系类型;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结构;侧根的发生;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根瘤与菌根。

2.茎的形态结构与生长发育茎的功能与基本形态;茎的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木材的构造。

3.叶的形态结构与生长发育叶的基本形态;双子叶、单子叶及裸子植物叶的基本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落叶与离层。

4.营养器官的变态、同功与同源器官(五)种子植物繁殖器官1.花的形态构造、发育及花芽分化。

2.开花、传粉、受精及种子、果实形成的基本过程。

(六)植物界的基本类群1.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2.藻类、菌类、地衣三大类群的基本特征及主要代表植物。

3.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史。

(七)被子植物分类基础1.种的概念,植物的命名。

掌握100种以上常见高等植物的拉丁属、种名和部分科名。

2.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的主要观点。

3.被子植物主要形态术语(根系类型、茎的分枝方式、叶序、脉序概念及类型、单叶与复叶类型;花序、花冠、雄蕊主要类型、花程式;果实主要类型)。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Taxonomy)是对植物进行鉴定(Ident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分类或归类(Classification)的一门学科,亦称系统植物学(Systemstic Bottany)。

作为一门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植物分类学的定义历来争议颇多,这种方式只是这一学科范畴的含义。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说,植物分类学是建立在形态学为基础上的、综合各相关学科的一门科学。

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

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植物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方面。

分类:把各种植物用比较、分析和归类的方法,分门别类,依据植物界自然发生和发展的法则,予以有次序地排列,叫做分类。

按照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的分类和编排便可反映出植物的演化系统。

掌握了对植物系统研究中所阐明的植物类群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即可进一步了解植物界的进化过程,在利用和改造植物时,也就能够从中找到方向性的指导准则。

命名:把各种植物都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以正确的名称,叫做命名。

命名是进行植物分类的必要手段。

鉴定:正确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查考文献资料以及和已知的植物种类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确定植物名称的过程叫做鉴定。

鉴定是进行植物分类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

植物分类学与各学科的关系:第一节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及分类系统植物分类学思想的三次飞跃: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分类三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系统,系统发育系统植物分类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它是在人类识别植物和利用植物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使这门学科得以持续发展并不断地发生变化。

纵观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1)史前与“本草学”时期;(2)人为分类系统时期;(3)自然分类系统时期;(4)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时期。

植物学分类

植物学分类

植物学分类1. 植物分类Classification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分类是一种信息存取系统。

植物分类是将植物类群分门别类的过程。

植物分类:民间分类、经典分类、系统分类学2植物分类学是对植物类群进行鉴定和命名的过程。

Individuals ?Taxon ?CategoryIdentification ?? Nomenclature分类学上任何类群称分类群(taxon, taxa)植物分类学代表人物:林奈、恩格勒、哈钦松、胡先骕3. 植物系统分类学Systematics植物系统分类学是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种间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界系统演化的科学。

植物系统分类学系统分类学是植物的系谱学。

Classification? Taxonomy (Identification & Nomenclature)? Systematics (Taxonomy & Evolution)? 当今的APG系统(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由K. Bremer等29位植物学家组成的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小组完成。

阶层系统Hierarchy阶层系统是植物分类的等级制度,即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亚科Subfamily、族Tribus)、属Genus(亚属Subgenus、组Section、系Series)、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y、变型Form上述阶层系统的等级制度(层次关系)不能改变。

分类阶元Categories分类阶元(Category)是指阶层系统(Hierarchy)中的任何一个层次等级。

分类阶元可以指界、门,也可以指属、种。

因此,门是一个分类阶元(Category),科Family 、属Genus、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y、变型Form等均分别称为分类单元Category。

被子植物分类系2

被子植物分类系2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C.教辅资料2007-11-17 19:10:37 阅读524 评论1 字号:大中小引用qw74159635789的第四节被子植物分类系统长久以来,植物分类学家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态学特性等多方面的特征,将植物分成许多不同等级的类群。

自进化论问世以后,不少分类学家结合古植物学上的证据,试图探究各植物类群的起源、发生、进化途径、系统演化过程,以及彼此间的亲缘关系,提出了植物分类系统。

由于被子植物种类繁多,古老的原始类型和中间类型已大部分绝灭,而化石资料还不丰富,考证不足,因此,要建立一个反映被子植物真实演化过程的分类系统,还非常困难。

一百年来,分类学家们根据被子植物形态演化的趋势,结合古植物学和其它现有资料,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系统。

关于被子植物起源可能的祖先,存在着不同的假说,有多元起源说、二元起源说和单元起源说。

1.多元论(Pleiophylet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自许多不相亲近的类群,彼此是平行发展的。

如维兰德(G.R.Wieland,1929)、胡先骕(1950年)、米塞(Meeuse)等人。

2.二元论(Diphylef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自两个不同的祖先类群,二者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平行发展的。

如兰姆(Lam)、恩格勒(A.Engler)等人。

3.单元论(Monophylef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如哈钦松(J.Hutchinson)、塔赫他间(Takhtajan)、柯朗奎斯特(Cronquist)以及Judd等现代多数植物分类学家。

图12-54 真花说与假花说示意图1-2.真花说示意图3-4.假花说示意图图12-55 单性和两性孢子叶球1.雄孢子叶球2.雌孢子叶球3.两性孢子叶球关于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也存在着两大学派。

一派是恩格勒学派,他们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裸子植物单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买麻藤目(弯柄麻黄等)花序内单性的大、小孢子叶球,演化成雌、雄葇荑花序,进而再演化成花;具有单性的葇荑花序植物应是现代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这种理论,称为假花说(Pseudanthium Theory),由韦特斯坦(Wettstein)建立。

植物分类介绍

植物分类介绍

植物分类一、植物分类得方法:㈠人为分类方法就是人们按照自己得方便或按植物得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㈡自然分类方法以植物得亲疏程度作为分类得标准。

按照生物进化得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得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得相似。

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得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

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得方法就是自然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得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得形态特征,尤其就是生殖器官得形态特征,因为花果得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得改变而产生变异。

二、植物得分类单位:依范围大小与等级高低,植物分类得各级单位依次就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

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与变型。

三、植物命名法:为了避免同名异物与同物异名得混乱现象,国际上采用双名法给植物命名。

双名法就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1753 )首创使用得,即就是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词就是属名,就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就是种加词,就是形容词或拉丁化名词,全部字母小写;最后附加命名人得姓氏或姓氏缩写,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四、植物检索表检索表就是植物分类中极为常用得工具,在表中罗列出相对得两组形态特征,加以比较找出两者得区别即可找到其所在位置。

植物界得基本类群植物界约有植物 50 万种。

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得规律演变与进化。

教材中把所有植物分为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与地衣三类;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四类。

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得主要区别如下表:低等植物高等植物⑴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潮湿处。

⑴多数陆生,少数水生。

⑵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或多细胞体,无根、茎、叶得分化。

无维管束构造。

⑵植物体形态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具假根,无真根),除苔藓外有维管束构造。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2009年10月30日星期五上午10:07一、恩格勒系统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于1892年编制的一个分类系统。

在他与普兰特(K. Prantl)合著的《植物自然分科志》(1897)和他自己所著的《植物自然分科纲要》中均应用了他的系统。

该系统的要点如下:1.赞成假花学说,认为葇荑花序类植物,特别是轮生目、杨柳目最为原始。

2.花的演化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无被花到有被花;由单被花到双被花;由离瓣花到合瓣花;花由单性到两性;花部由少数到多数;由风媒到虫媒。

3.认为被子植物是二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平行发展的两支;在他所著《植物自然分科纲要》一书中,将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前面,同书1964年的第12版,由迈启耳(Melchior)修订,已将双子叶植物排在单子叶植物前面。

4.恩格勒系统包括整个植物界,将植物界分为13门,1—12门为隐花植物,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分为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

裸子植物亚门分为6个纲;被子植物亚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

整个被子植物分为39目,280科。

但1964年经Melchior修订,分被子植物为62目,344科。

5.恩格勒系统图是将被子植物由渐进到复杂化而排列的,不是由一个目进化到另一个目的排列方法,而是按花的构造、果实种子发育情况,有时按解剖知识,在进化理论指导下作出了合理的自然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是被子植物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分类系统。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除英法以外,大部分国家都应用该系统。

我国的《中国植物志》,多数地方植物志和植物标本室,都曾采用该系统,它在传统分类学中影响很大。

然而,该系统虽经Melchior修订,但仍存在某些缺陷。

如将葇荑花序类作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把多心皮类看作较为进化的类群等,这种观点,现在赞成的人已经不多了。

图1 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图(1897)哈钦松(J.Hutchinson),英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

E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概述

E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概述
④ 被子植物为单元起源,以金缕 梅为中心演化出柔荑花序。
4 克朗奎斯特系统
① 美、克朗奎斯特 1968 《有花植物的分类和演化》
② 被子植物为单元起源, 下分2个纲:木兰纲-双子叶植物纲 和百合纲-单子叶植物纲。
③ 现存的被子植物不为现存其他被子植物的直接祖先, 被子植物各个亚纲直接或共同起源于原生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概述
一 真花学说与假花学说 (柔荑学派和毛茛学派)
1) 真花学说:
① 英、哈钦松;
② 被子的花是由裸子两性孢子叶球演化 而来;来自裸子的本内苏铁目(拟苏铁) ③ 主要内容:孢子叶球上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叶 演变为雄蕊、大孢子叶演变为雌蕊(心皮),孢子叶球 轴缩短为花序轴。
④ 思考: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木兰目植物是原始类还是进化类?
现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类-木兰目植物是原始类。
2) 假花学说:
① 德、恩格勒(1844-1930);
② 主要内容: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单性的孢子叶球 完全一致,每个雄蕊和心皮,分别相当于1个极端退化的雄 花和雌花,因而被子植物来自裸子植物麻黄类的弯柄麻黄;
雄花的苞片演变为花被、雄花的苞片演变为心皮,每个雄 花的小苞片消失后,只剩下一个雄蕊、雌花小苞片消失后 只剩下胚珠,着生于子房基部;
5 APG系统
① APG IV中,认定被子植物64目416科;
② 被子植物最先分化的类群-- ANITA演化阶、 木兰分支、单子叶植物和真双子叶植物;
③ ANITA演化阶、多个属。分布于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 பைடு நூலகம்新卡利多尼亚的单型科无油樟科植物为最早分化类群。
④ 木兰分支:包括木兰科、樟科、胡椒科等; 真双子叶植物:子叶两枚、花粉的萌发孔为三沟或其衍生物。 最先分化出的是金鱼藻目、毛茛目等。

中药专业《药用植物学》考试题型例题

中药专业《药用植物学》考试题型例题

一、重要术语1、有限花序:植物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因此花序轴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只能在顶花下方产生侧轴,侧轴又是顶花先开,这种花序称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在开花期间,花序轴的顶端继续向上生长,并不断产生新的花蕾,花由花序轴的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由缩短膨大的花序轴边缘向中心依次开放,这种花序称无限花序。

2、单果:是由单雌蕊或复雌蕊形成的果实,即1朵花只形成1个果实。

聚合果:是由1朵花中许多离生雌蕊形成的果实,每个雌蕊形成1个单果,聚生于同一花托上。

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

真果与假果:大多数的植物的果实都是由子房发育形成,称为真果。

除子房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被、花托及花序轴等也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种果实称假果。

3、花程式:是采用字母、符号及数字按规定的项目和顺序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数目、排列方式等的公式。

4、植物分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规律的学科;同时,它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直观性均较强的生命学科。

5、双名法:即植物中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为了便于引证和核查,还应附上首次发表该名称的命名人名。

二、填空题1、通常双子叶植物的子叶(2 )枚,(网状)脉序;单子叶植物的子叶(1 )枚,(平行)脉序。

2、豆科植物的果实(荚果),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实(长角果或短角果),葫芦科植物的果实(瓠果),芸香科柑橘属植物的果实(柑果)。

3、植物学名是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

4、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国际通用为拉丁名,包括(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三部分。

5、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6、被子植物可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

7、双子叶植物纲可分为(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

8、地衣是一类特殊的植物,是由(真菌)和(藻类)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

9、蕨类植物是原始的微管植物,主要的输水组织是(管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分类哈钦松系统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海南志广东志中国志高等植物图鉴浙江志江苏志科号科名1:207 4:3 7 3: 1 1:285 1:338 上:83 G1 苏铁科Cycadaceae4:6 7 3: 11 1:286 1:339 上:84 G2 银杏科Ginkgoaceae1:214 4:8 7 3: 12 1:316 1:340 上:85 G3 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1:208 4:11 7 3: 13 1:286 1:342 上:86 G4 松科Pinaceae4:19 7 3: 68 1:313 1:359 上:100 G5 杉科Taxodiaceae1:212 4:25 7 3: 73 1:316 1:369 上:106 G6 柏科Cupressaceae1:215 4:32 7 3: 95 1:327 1:380 上:116 G7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1:219 4:38 7 3:101 1:330 1:383 上:117 G8 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4:41 7 3:105 1:331 1:385 上:119 G9 红豆杉科Taxaceae7 1:336G10 麻黄科Ephedraceae1:220 4:44 7 3:118 1:338G11 买麻藤科Gnetaceae1:222 1:1 30(1)3:123 1:785 2:327 下:193 1木兰科Magnoliaceae1:230 2:1 3:3602A 八角科Illiciaceae1:232 1: 22 3:3673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27 3:697 1:6496昆栏树科Trochodendroaceae6B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27 3:697 1:650 2:2537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1:234 2:7 30(2)3:158 1:805 2:3468番荔枝科Annonaceae10檬立米科Monimiaceae1:259 31 3:206 1:816 2:347 下:204 11樟科Lauraceae1:301 3:1 31 3:304 1:86413莲叶桐科Hernandiaceae1:303 2:41 30(2)3:196 1:81414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1:304 5:1 27,28 3:388 1:651 2:254 下:158 15毛茛科Ranumculaceae3:38516莼菜科Cabombaceae3:5 27 3:386 1:649 2:250 下:157 17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1:309 3:6 27 3:379 1:646 2:245 下:154 18睡莲科Nymphaeaceae3:11 26 1:758 2:307 下:186 19小檗科Berberidaceae3:58120星叶草科Circaeasteraceae1:311 4:49 29 3:583 1:753 2:299 下:183 21木通科Lardizabalaceae1:312 4:56 3:582 下:185 22大血藤科Sargentoboxaceae1:313 1:27 30(1)3:596 1:778 2:320 下:190 23防己科Menispermaceae1:326 1:47 24 3:336 1:541 2:134 下:90 24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2:44 24 7:77325大花草科Cytinaceae1:329 2:46 34(1)5:104 2: 7227猪笼草科Nepenthaceae1:330 1:63 20(1)3:318 1:341 2:528胡椒科Piperaceae29三白草科Saururaceae1:338 1:78 20(1)3:316 1:339 2:3 下:13 科号科名海南志广东志中国志高等植物图鉴浙江志江苏志30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1:339 3:18 20(1)3:309 1:346 2:7 下:14 32罂粟科Papaveraceae1:342 4:58 32 3:622 2: 1 3:1 下:214 33紫堇科Fumariaceae4:63 3:64536白花菜科Capparidaceae1:343 1:81 32 5:366 2: 26 3:17 下:223 37辣木科Moringaceae1:353 2:48 34(1)5:541 2: 7139十字花科Cruciferae1:353 3:25 33 5:380 2: 30 3:21 下:224 40堇菜科Violaceae1:356 4:65 51 5:135 2:900 4:224 下:512 41木犀草科Resedaceae34(1)5:54242远志科Polygalaceae1:362 2:49 43(3)8:243 2:575 3:454 下:407 45景天科Crassulaceae1:369 3:42 34(1)6:319 2: 75 3:68 下:25147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3:53 34(2),35(1)6:370 2: 93 3:84 下:25648茅膏菜科Droseraceae1:371 2:63 34(1)5:106 2: 73 3:65 下:250 49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50川苔草科Podostemaceae1:372 2:68 24 7:490 1:52552沟繁缕科Elatinaceae1:373 2:69 50(2)4:678 2:88853石竹科Caryophyllaceae1:375 2:72 26 4:391 1:619 2:219 下:139 54粟米草科Molluginaceae1:379 2:83 4:38855番杏科Ficoidaceae1:382 2:87 26 4:296 2:212 下:135 56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1:383 2:90 26 4:384 1:617 2:215 下:137 57蓼科Polygonaceae1:385 4:80 25(3)4:480 1:551 2:145 下:92 59商陆科Phytolaccaceae2:94 26 4:288 1:613 2:209 下:134 60假牛繁缕科Cynocrambaceae53(2)4:32061藜科Chenopodiaceae1:394 3:61 25(2)4:304 1:575 2:178 下:115 63苋科Amaranthaceae1:400 4:97 25(2)4:368 1:602 2:192 下:126 64落葵科Basellaceae1:411 4:114 26 4:387 1:618 下:138 65亚麻科Linaceae4:117 43(1)8:231 2:534 2:217 下:388 66蒺藜科Zygophyllaceae1:412 4:120 43(1)8:449 2:536 3:409 下:389 67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1:413 2:96 43(1)8:465 2:519 3:400 下:383 69酢浆草科Oxalidaceae1:414 2:99 43(1)8:461 2:517 3:395 下:381 70金莲花科Tropaeolaceae4:122 43(1)8:487 2:533 3:407 下:388 71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1:418 4:123 47(2)2:735 4:87 下:458 72千屈菜科Lythraceae1:420 3:70 52(2)7:499 2:972 4:263 下:528 73隐翼科Crypteroniaceae52(2)7:512 2:97874海桑科Sonneratiaceae1:426 1:92 52(2)7:497 2:97875安石榴科Punicaceae1:427 2:103 7:580 2:979 4:273 下:53677A 菱科Hydrocaryaceae53(2)7:541 4:298 下:542 科号科名海南志广东志中国志高等植物图鉴浙江志江苏志77柳叶菜科Onagracaceae1:428 53(2)7:581 2:1013 4:303 下:543 78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1:430 53(2)7:493 2:1021 4:317 下:552 79水马齿科Callitrichaceae4:130 45(1)10: 4 2:628 3:495 下:427 81瑞香科Thymelaeaceae1:433 3:84 52(1)7:513 2:948 4:250 下:524 83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1:437 2:104 26 1:161 2:207 下:132 84山龙眼科Proteaceae1:441 1:95 24 7:481 1:526 2:12285五桠果科Dilleniaceae1:446 3:93 49(2)4:552 2:83687马桑科Coriariaceae45(1)8:373 2:632 下:429 88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1:449 1:101 35(2)6:233 2:151 3:116 下:262 91红木科Bixaceae4:132 50(2)5:129 2:90093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1:451 3:97 52(1)5:110 2:920 4:237 下:517 94天料木科Samydaceae1:458 2:11096半日花科Cistaceae50(2)5:130 2:899 4:223 下:511 97瓣鳞花科Frankeniaceae50(2)5:188 2:88998柽柳科Tamaricaceae4:133 50(2)5:174 2:889 4:221 下:509 101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1:465 2:116 52(1)5:190 2:932 下:519 103葫芦科Cucurbitaceae1:468 3:109 73(1)5:197 4:344 6:177 下:803 104秋海棠科Begoniaceae1:485 3:143 52(1)5:255 2:934 4:241 下:521 105野麻科Datiscaceae2:934106番木瓜科Caricaceae1:491 5:23 52(1)5:196 2:933 下:520 107仙人掌科Cactaceae1:492 4:135 52(1)4:300 4:246 下:522 108A 五列木科Pentaphylacaceae1:510 4:141 45(1)4:677 2:641108山茶科Theaceae 1:495 2:123 49(3),50(1)4:572 2:874 4:183 下:499112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1:510 4:142 49(2)4:656 2:838 4:173 下:497 113水东哥科Saurauiaceae1:512 3:152114金莲木科Ochnaceae1:512 3:153 49(2)4:563 2:846115钩枝藤科Ancistrocladaceae1:515 3:157 52(1)5:189 2:946116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1:516 3:158 50(2)4:565 2:886118桃金娘科Myrtaceae2:1 3:161 53(1)7:548 2:990 4:281 下:540 119玉蕊科Lecythidaceae2:22 2:178 52(2)5:103 2:979120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2:23 53(1)7:614 2:1001 4:289 下:541 121使君子科Combretaceae2:41 3:197 53(1)7:663 2:987122红树科Rhizophoraceae2:46 1:107 52(2)7:675 2:980 4:275123金丝桃科Hypericaceae2:51 3:204 下:505 126藤黄科Guttiferae2:54 3:209 50(2)4:681 2:874 4:2142:64 1:114 49(1)5: 1 2:787 4:131128A 杜英科Elaeocarpaceae海南志广东志中国志高等植物图鉴浙江志江苏志科号科名2:57 4:152 49(1)5: 12 2:791 4:135 下:476 128椴树科Tiliaceae2:71 1:125 49(2)5: 34 2:824 4:169 下:494 130梧桐科Sterculiaceae2:87 3:213 49(2)131木棉科Bambacaceae2:88 2:180 49(2)5: 68 2:806 4:145 下:483 132锦葵科Malvaceae2:106 3:219 43(3)8:236 2:574133金虎尾科Malpighiaceae2:108 4:164 43(1)8:228 2:536 3:408135古柯科Erythroxylaceae4:166 8:230135A粘木科Ixonanthaceae2:110 5:25 44(1,2,3)8: 10 2:582 3:460 下:410 136大戟科Euphorbiaceae2:187 3:224 45(1)3:720 2:626136A 交让木科Daphniphyllaceae2:188 3:227139鼠刺科Escalloniaceae6:288141醋粟科Grossulariaceae2:189 2:205 6:246142绣球科Hydraneaceae2:191 4:167 36,37,38 6:442 2:171 3:134 下:269 143蔷薇科Rosaceae2:203 2:215 43(3)7:888 3:581144毒鼠子科Dichapetalaceae4:243 30(2)3:203 1:804 2:342 下:203 145蜡梅科Calycanthaceae2:204 5:141 39 7: 1 3:262 下:322 146含羞草科Mimosaceae2:215 5:164 39 7: 22147苏木科Caesalpiniaceae2:236 5:203 39 7: 60148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4:245 52(1)5:131 2:929 4:240150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2:329 1:151 35(2)3:700 2:155 3:119 下:263 151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4:247 35(2)3:722 2:170 3:132 下:267 152杜仲科Eucommiaceae2:337 3:231 45(1)8: 1 2:628 3:496 下:428 154黄杨科Buxaceae4:248 35(2)3:699 2:170 3:133 下:268 155悬铃木科Platanaceae2:340 5:375 20(2)5:284 1:350 2:12 下:16 156杨柳科Salicaceae2:341 3:238 21 4:175 1:373 2:20 下:26 159杨梅科Myricaceae21 4:255 1:384 2:31 下:31 161桦木科Betulaceae2:341162榛科Corylaceae2:342 22 4:177 1:404 2:41 下:38 163壳斗科Fagaceae2:365 5:379 20(1)4:286 1:339 2:1164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2:367 2:217 22 4: 1 1:463 2:67 下:52 165榆科Ulmaceae2:371 1:168 23(1)4: 27 1:477 2:81 下:65 167桑科Moraceae2:400 23(2)4: 74 1:503 2:99 下:77 169荨麻科Urticaceae4: 25 2:98 下:76 170大麻科Cannabinaceae2:421 5:381 45(2)7:834 2:641 4:1 下:435 171冬青科Aquifoliaceae45(1)5:552 2:631172岩高兰科Empetraceae2:434 45(3)7:774 2:657 4:23 下:439 173卫矛科Celastraceae海南志广东志中国志高等植物图鉴浙江志江苏志科号科名2:442 3:240 46 7:828 2:688178翅子藤科Hippocrateaceae2:446 3:245 46 7:875 2:693 4:50179茶茱萸科Icacinaceae2:453 3:255 46 7:833 2:689180刺茉莉科Salvadoraceae2:454 2:228 24 7:713 1:529 2:125 下:87 182铁青树科Olacaceae2:457 4:249 24 7:718 1:531183山柚子科Opiliaceae2:458 1:215 24 7:738 1:536 2:128 下:89 185桑寄生科Loranthaceae2:466 3:257 24 7:722 1:532 2:126 下:88 186檀香科Santalaceae2:468 24 7:765 1:549 2:144189蛇菰科Balanophoraceae3:1 4:250 48(1)8:138 2:784 4:96 下:459 190鼠李科Rhamnaceae3:12 4:271 52(2)7:466 2:963 4:257 下:526 191胡颓子科Elaeagnaceae3:14 48(2)8:182 2:769 4:114 下:468 193葡萄科Vitaceae3:29 2:233 43(2)8:398 2:539 3:410 下:390 194芸香科Rutaceae3:54 1:229 43(3)8:367 2:561 3:444 下:403 195苦木科Simaroubaceae3:56 3:265 43(3)8:339 2:563 3:447196橄榄科Burseraceae3:58 2:282 43(3)8:375 2:564 3:448 下:405 197楝科Meliaceae2:305 34(1)8:265 2: 72198B 伯乐树科Bretschneideraceae4:277 46 8:310 2:715 4:71 下:451 198A 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3:75 1:236 47(1)8:266 2:717 4:72 下:452 198无患子科Sapindaceae3:91 3:269 46 8:314 2:698 4:51 下:446 200槭树科Aceraceae3:92 1:257 47(1)8:292 2:726 4:78 下:455 201清风藤科Sabiaceae3:98 3:280 46 8:259 2:690 4:45 下:445 204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3:100 2:306 45(1)8:345 2:632 3:501 下:429 205漆树科Anacardiaceae3:110 4:279 38 6:227 2:318206牛栓藤科Connaraceae3:114 2:317 21 4:164 1:375 2:22 下:27 207胡桃科Juglandaceae22 4:163 1:477207A 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3:116 56 7:690 2:1100 4:385 下:585 209山茱萸科Cornaceae3:117 3:287 52(2)7:682 2:985 4:278 下:539 210八角枫科Alangiaceae4:285 52(2)7:687 2:984 4:276 下:537 211珙桐科Nyssaceae3:121 1:272 54 8:488 2:1025 4:321 下:554 212五加科Araliaceae3:131 2:325 55(1,2,3)8:532 2:1047 4:341 下:560 213伞形科Umbelliferae3:140 4:288 56 5:544 3: 4214桤叶树科Clethraceae3:142 1:296 57(1,2,3)5:553 3: 24 5:6 下:591 215杜鹃花科Ericaceae3:291 56 5:721 3: 11 5:3 下:590 215A 鹿蹄草科Pyrolaceae3:146 1:327216越橘科Vacciniaceae3:293 5:732218水晶兰科Monotropaceae219岩梅科Diapensiaceae56 5:736 3: 1科号科名海南志广东志中国志高等植物图鉴浙江志江苏志221柿树科Ebenaceae3:148 3:294 60(1)6: 12 3:301 5:66 下:611 222山榄科Sapotaceae3:156 2:348 60(1)6: 1 3:296 5:66222A 肉实树科Sarcospermaceae3:162 2:358223紫金牛科Myrsinaceae3:163 1:337 58 6: 77 3:213 5:25 下:596 224安息香科Styracaceae3:180 1:380 60(2)6: 26 3:332 5:85 下:617 225山矾科Symplocaceae3:184 1:396 60(2)6: 51 3:308 5:73 下:615 228马钱科Loganiaceae3:197 3:305 61 9: 1 3:371 5:120 下:631 229木犀科Oleaceae3:204 5:412 61 10: 23 3:342 5:97 下:622 230夹竹桃科Apocynaceae3:218 1:425 63 9: 89 3:414 5:139 下:644 231萝摩科Asclepiadaceae3:255 1:481 63 9:133 3:462 5:154 下:648 231A杠柳科Periplocaceae1:537232茜草科Rubiaceae3:285 71(1,2,3)10:506 4:183 6:93 下:780 233忍冬科Caprifoliaceae3:363 4:291 72 4:283 6:134 下:790 234五福花科Adoxaceae73(1)4:324235败酱科Valerianaceae4:311 73(1)4:325 6:167 下:793 236川续断科Dipsacaceae4:313 73(1)4:335 6:172 下:802 238菊科Compositae3:370 74—80 4:401 6:212 下:821 239龙胆科Gentianaceae3:430 4:315 62 9: 11 3:382 5:125 下:638 239A 睡菜科Menyanthaceae3:433 4:327 9:273240报春花科Primulaceae 3:435 1:541 59(1),(2)6:114 3:233 4:42 下:597241白花丹科Plumbaginaceae3:438 3:314 60(1)4:538 3:287 5:63 下:609 242车前草科Plantaginaceae3:440 3:317 70 10: 4 4:180 6:91 下:779 243桔梗科Campanulaceae3:441 3:319 73(2)10:446 4:372 6:197 下:814 244半边莲科Lobeliaceae3:444 3:328245草海桐科Goodeniaceae3:447 2:360 73(1)10:503 4:399246花柱草科Stylidiaceae3:448 3:333 73(2)10:502 4:401247花忍科Polemoniaceae3:335 64(1)9:276 3:542 5:190248田基麻科Hydrophyllaceae3:449 3:337 64(1)9:279 3:544249紫草科Boraginaceae3:450 64(2)9:280 3:545 5:191 下:668 250茄科Solanaceae3:459 2:363 67(1)9:203 3:707 5:311 下:721 251旋花科Convolvulaceae3:471 4:329 64(1)9:240 3:521 5:173 下:658 252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3:495 4:360 67(2),68 10: 66 4: 1 6:1 下:738 253列当科Orobanchaceae3:515 4:399 69 10:228 4:108 6:55 下:767 254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3:516 4:403 69 10:437 4:148 6:72 下:770 256苦苣苔科Gesneriaceae3:518 69 10:243 4:115 6:59 下:768257紫葳科Bignoniaceae3:529 69 10:418 4: 99 6:49 下:763 科号科名海南志广东志中国志高等植物图鉴浙江志江苏志258胡麻科Pedaliaceae3:535 4:407 69 10:417 4:107 6:53 下:766 259爵床科Acanthaceae3:536 70 10:329 4:150 6:77 下:772 261苦槛蓝科Myoporaceae2:391 70 10:277 4:179 6:89263A 透骨草科Phrymataceae70 10: 1 4:179 6:90 下:778 263马鞭草科Verbenaceae4:1 3:339 65(1)9:346 3:577 5:203 下:678 264唇形科Labiatae4:26 3:386 65(2),66 9:392 3:607 5:228 下:690 265花蔺科Butomaceae8 5: 21 上:135 266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4:57 3(1)5: 22 7:21 上:136267泽泻科Alismataceae 4:61 8 5: 17 7:15 上:132268芝菜科Scheuchzeriaceae8269无叶莲科Petrosaviaceae5:437270霉草科Triuridaceae4:63 5:438 8 5: 26271水麦冬科Juncaginaceae5: 16274水雍科Aponogetonaceae4:63 8 5: 15 7:14275大叶藻科Zosteraceae276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4:64 8 5: 6 7:4 上:125 277川蔓藻科Ruppiaceae4:65278角果藻科Zannichelliaceae4:66279茨藻科Najadaceae4:67 8 5: 14 7:11 上:130 280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4:68 13(3)5:393 7:351 上:332 281须叶藤科Flagellariaceae4:80 5:439 13(3)5:385283黄眼草科Xyridaceae4:81 13(3)5:387285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4:83 13(3)5:388 7:347 上:331 286凤梨科Bromeliaceae4:86 13(3)13: 10 5:393287芭蕉科Musaceae4:87 2:392 16(2)13: 14 5:580 7:472 上:397 288旅人蕉科Strelitziaceae4:89 2:396 13: 12289兰花蕉科Lowiaceae4:89 2:399 13: 19290姜科Zingiberaceae4:90 2:401 16(2)13: 20 5:583 7:473 上:398 291美人蕉科Cannaceae4:103 2:433 16(2)13: 57 5:599 7:478 上:400 292竹芋科Marantaceae4:104 2:437 16(2)13: 60 5:599293百合科Liliaceae4:107 14,15 13: 68 5:422 7:374 上:345 295延龄草科Trilliaceae4:119296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4:120 13(3)13: 65 5:404 7:362 上:337 297菝葜科Smilacaceae4:122 15 13:314298假叶树科Ruscaceae302天南星科Araceae4:127 13(2)5:358 7:327 上:321 科号科名海南志广东志中国志高等植物图鉴浙江志江苏志303浮萍科Lemnaceae4:141 4:409 13(2)5:383 7:344 上:328 304黑三棱科Sparganiaceae8 13: 1 5: 5 7:2 上:124 305香蒲科Typhaceae4:142 8 13: 5 5: 1 7:1 上:123 306石蒜科Amaryllidaceae4:143 5:440 16(1)13:259 5:547 7:436 上:379 307鸢尾科Iridaceae4:146 16(1)13:273 5:570 7:462 上:391 310百部科Stemonaceae4:147 13(3)13:311 5:419 7:370 上:344 311薯蓣科Dioscoreaceae4:148 16(1)13:342 5:555 7:447 上:389 313龙舌兰科Agavaceae4:153 13:303314棕榈科Palmaceae(Palmae)4:157 2:442 13(1)5:340 7:322 上:318315露蔸树科Pandanaceae4:176 8 5: 3316环花科Cyclanthaceae318仙茅科Hypoxidaceae4:178 4:412320假兰科Apostrasiaceae4:179 5:452321蒟蒻薯科Taccaceae4:181 16(1)13:308 5:554322田葱科Philydraceae4:182 5:455 13(3)13: 64 5:406323水玉簪科Burmanniaceae4:182 2:478 16(2)13:361 5:601 7:483325白玉簪科Corsiaceae5:457326兰科Orchidaceae4:185 17,18,19 13:364 5:602 7:486 上:401 327灯心草科Juncaceae4:264 13(3)5:406 7:364 上:339 329刺鳞草科Centrolepidaceae4:265 13(3)5:368330帚灯草科Restionaceae4:266 13(3)5:386331莎草科Cyperaceae4:268 11,12 5:210 7:233 上:255 332A 竹科Bambusaceae332B 禾本科Poaceae 4:345 9(1-3),10(1-2)7:28 上:139广东植物志收录:杠柳科Periplocaceae 1:537,粘木科Ixonanthaceae 4:166,白玉簪科 Corsiaceae 5:457中国高等植物收录:金松科Sciadopityaceae 3:67,莲科Nelumbonaceae 3:378,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 3:696,领春木科Eupteleaceae 3:698,芍药科Paeoniaceae 4:555,木棉科 Bombacaceae 5:64,四数木科Tetramelaceae 5:254,十齿花科Dipentodonetaceae 7:712,槲寄生科 Viscaceae 7:756,冒蕊草科 Mitrastemonaceae 7:772,心翼果科Cardiopteridaceae 7:886,攀打科 Pandaceae 8:9,火筒树科 Leeaceae 8:179,粘木科 Ixonanthaceae 8:230,黄叶树科 Xanthophyllaceae 8:258,菟丝子科Cuscutaceae 9:270,杉叶藻科Hippuridaceae 10:2,醉鱼草科Buddlejaceae 10:14,五膜草科Pentaphragmataceae 10:444,尖瓣花科Sphenocleaceae 10:445,假牛繁缕科Theligonaceae 10:684,闭鞘姜科Costaceae 13:55,芒苞草科Acanthochlamydaceae 13:271,浙江植物志中收录蓝雪科Plumbaginaceae 5:63;花荵科Polemoniaceae;领春木科Eupteleaceae2:251;蓝果树科Nyssaceae 4:Date:200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