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经典题目讲课稿

合集下载

2024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

2024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

2024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1(约2601字)一、说教材《动能和势能》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渡句)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

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

二、说学情本年级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

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大,本班学生在平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比较容易。

(过渡句)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过渡句)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难点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过渡句)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六、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图片如: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并指出: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

(精品教案)有关物理讲课稿4篇

(精品教案)有关物理讲课稿4篇

(精品教案)有关物理讲课稿4篇精心整理的物理讲课稿4篇,希翼对大伙儿有所帮助。

物理讲课稿篇1(一)教材在整个中学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节课在整个中学物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的基础和工具;“平行四边形定则” 则始终贯通在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准备性,为往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电场,磁场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而本节课所涉及的等效代换思想贯通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

所以,本节课只是关,后续课的学习,就无从下手,本节课是后续课程的知识预备时期。

(二)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安排这节课的目的一是从等效代换思想动身,明白合力、分力的概念;二是体味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办法,并初步掌握用平行四边行求合力的办法;三是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共点力的合力;四是懂合力的大小和分力夹角的关系;五是将力的合成的知识与日常日子相结合。

(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上本节内容最大的亮点在探索实验部分,同样是先用互成一定角度的两个力F1、F2将一端固定的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继续用另外一具力F再次将橡皮条的一端拉到O点,然后给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别同的是接下来往常的就教材是如此讲的:能够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能够用对角线表示出来;而我们如今的新教材是如此说的:我们要探索的是:合力F与分力F1、F2有啥关系?经过新旧教材的对照能够发觉,旧教材注重知识结论的给出。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前他们差不多具备了力的矢量性、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有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知识、等效替代的思想等等,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高一学生适应于代数运算,即使对位移、加速度等矢量,之前也是由直截了当的代数计算得出,又因为有点学生几何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图形计算往往别适应,经过探索实验,则能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明白。

“等效替代”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办法之一,但非常多学生对此却别甚熟悉,教师能够经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对多个实例的分析讲明,加深学生对等效替代的认识。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

初中物理《杠杆》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单元——《杠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杠杆》这一单元位于初中物理教材的力学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后,进一步理解力的平衡和简单机械原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杠杆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杠杆的原理和分类,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加深对力的平衡条件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简单机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五要素以及杠杆平衡条件,掌握杠杆的分类和基本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杠杆平衡条件,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杠杆的工作原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一章节学习的力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如何用较小的力移动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杠杆的概念。

2.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杠杆的定义、五要素(支点、力臂、重物、施力、力臂)以及杠杆平衡条件。

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调整不同长度的力臂,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平衡状态,从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4. 问题解决提出与生活相关的杠杆应用问题,如使用扳手拧螺丝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初中物理试讲稿两篇(一)

初中物理试讲稿两篇(一)

初中物理《力》试讲稿问好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物理组的二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力》,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上课之前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相信大家应该都玩儿过,就是掰手腕儿的游戏,同学们可以跟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掰手腕比赛。

看看同桌,你们谁能够赢得胜利呢?同时,在掰手腕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用力哦。

好,开始吧。

同学们玩的真是不亦乐乎呢,我看同学们都已经进行了一局比赛,那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我们掰手腕的过程中是靠什么来赢得游戏的胜利呢?对,我听到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是靠力气,力气大的话,就能赢得这个掰手腕儿的胜利。

那到底什么是力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力。

新授首先,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课本,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如下两个问题的答案1、力的定义是什么?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好,同学们开始吧。

老师看大家都抬起头了,想必同学们都整理的差不多了,哪位同学先来说一下呢?大家举手都非常积极,最后一排穿格子衬衫的同学请你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力的定义是什么?嗯,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请坐,她说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那么现在请第二位同学来回答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好,左边靠窗的这位女同学来回答一下。

嗯,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流利,她回答的结果是: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相信同学们经过刚刚的看书,已经对力有一个很直观的了解了,接下来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前面的物体和后面的物体有什么区别?第二个问题作用的种类都有哪些?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共分为八个小组,我们开始讨论吧。

(讨论的过程中,我也会走下讲台,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过程中,同时进行答疑解惑,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我发现同学们讨论的声音逐渐弱了下来,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了心仪的答案。

老师发现,刚刚我们班里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在激烈的讨论,那现在哪个小组代表可以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呢?第七小组你们举手举的最快,就请你们小组派代表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初二物理说课稿1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课题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二)新授课程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八年级物理上册《力学专题》说课稿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力学专题》说课稿课件

近三年中考情况
• 22.(2012•安徽)一辆卡车空载时行 驶速度为25m/s,满载货物时行驶速度 为20m/s,满载货物时车的惯性比空载 时 (选填“大”或“小”)。
近三年中考情况
(安徽2013年)小强在立定跳远起跳时,用力向后蹬地,就能获得向前 的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离开地面后,由于 , 他在空中还能继续向前运动 12. 图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 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
观 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
,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
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 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
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
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
学研究方法。
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三维目标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 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 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 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 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 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 ,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 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 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 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 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 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 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 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专题讲座第一讲力学(一)(教师使用)一、知识提要二、例题与练习[例1]小明和爸爸到市场上选购了一批(成卷的)电线,为方便搬运,不愿将每卷电线都散开,又担心电线的实际长度与商品说明书上的标称长度不符。

小明看到柜台上有电子秤和米尺,便向营业员要来了一段做样品的同品牌的电线,帮助爸爸顺利地测出了每卷电线的实际长度。

你知道小明是怎样做的吗?分析与解:(1)用米尺测量样品电线的长度L0;(2)用电子秤测量样品电线的质量m;(3)用电子秤测量一卷电线的质量M;(4)算出一卷电线的实际长度:0L mM L =[练习1]现有一个内径为2cm 的圆环和一支直径为0.6cm 的圆柱形铅笔,仅用上述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某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纸带的厚度?方法: ;纸带厚度表达式为: 。

分析与解:对一些形状不规则或者太小、太细、太薄的物体,直接测量有困难,只好寻求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 比效适合采用对“细、薄”的物体直径或厚度的测量运用方面。

将纸带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圆环内,记下纸带环绕的圈数n 。

纸带厚度的表达式:(2-0.6)/2ncm ,或0.7/ncm[例2]现有一个盛有大半瓶饮料的平底可乐瓶(如图)给你一把刻度尺,一根细线,试测出这个可乐瓶的容积。

写出操作步骤及计算容积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与解:(1)用刻度尺测液面的高h 1;(2)用线绕主体部分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线长L ,得瓶子 主体部分的横截面积π=π=4L R S 22; (3)算出装有饮料部分的体积π==4h L Sh V 1211; (4)将瓶盖旋紧后使瓶子倒置,重新测量上面空余部分的高h 2,对应的体积222h 4L V π=; (5)可乐瓶容积的表达式:()21221h h 4L V V V +π=+=。

[练习2]请你阅读下面的短文: 绕几圈之后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呢?小明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三篇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三篇

【导语】物理课总是很多学⽣都觉得很枯燥的课程,因为有很多物理量和实验都需要去背记和制作,但是对于物理⽼师来说⼀堂很好地物理课需要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把内容都灌输进去。

今天就给⼤家带来⼏篇优秀的物理说课稿模板和范⽂,希望各位⽼师喜欢。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 在本节之前,学⽣已经学习了⼀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

⽽本节开始了从⽣成何种物质向⽣成多少物质⽅⾯的过渡,引导学⽣从量的⽅⾯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以往⼀些学⽣不能正确书写化学⽅程式或进⾏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关重要的作⽤。

2.教学⽬标 教学⽬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标: (1)知识⽬标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②学有余⼒的同学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进⾏分类归纳。

(2)能⼒⽬标 ①培养学⽣的实验操作能⼒、观察能⼒。

②培养学⽣全⾯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

③初步了解⾃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法。

(3)情感⽬标 ①树⽴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质量守恒定律。

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 根据教学⽬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的特点,本节课我采⽤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1.讲授法。

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头语⾔,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标,这样便于学⽣明确探索⽅向,激发学习动机。

优秀物理讲课稿范文初中

优秀物理讲课稿范文初中

优秀物理讲课稿范文初中物理讲课稿第一节:引入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物理老师。

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解有关力学的知识。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力学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运动规律、解释物体的运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力学的奥秘吧!第二节:力我们先来聊一聊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

简单来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力可以使物体加速或减速,也可以使物体静止或改变运动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N),一牛顿的力可以使质量为1千克(kg)的物体以1米每秒(m/s)的速度加速。

第三节:牛顿第一定律现在,我们来讲讲牛顿的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思想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不变的运动状态”。

简单来说,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作用。

这个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特性,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示范实验:滑板小车的示范实验)我将在滑板小车上放置一个硬币,然后让它在光滑的轨道上运动。

你们能猜猜看,当我迅速拉出轨道时,硬币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观察结果)正常情况下,硬币会保持静止,与小车一起运动。

这是因为小车突然被拉动时,硬币的惯性使它保持不变的运动状态。

这个实验正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接下来,我们来讲讲牛顿的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其数学公式是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而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而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小。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最后,让我们来讲讲牛顿的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与之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

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

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

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

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教学程序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提问。

提出与本堂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三个问题是:1.水流能做功吗?2.功的表达式如何?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

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说课稿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说课稿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力学实验。

力学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内容,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力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接下来,我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注意事项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实验目的:1. 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力学中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加深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原理:本系列实验围绕牛顿运动定律展开,通过测量不同质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为:F=ma,即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施加不同的力(如重力、摩擦力等),观察并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计算出加速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器材:1. 弹簧秤: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2. 滑动小车:作为被施加力的物体,可以通过改变悬挂的砝码数量来改变受力。

3. 计时器: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4. 卷尺或米尺: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

5. 砝码:用于改变小车所受的重力。

6. 纸带和打点计时器:用于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

实验步骤:1. 组装实验装置:将滑动小车固定在平滑的水平面上,挂上不同重量的砝码以改变小车的质量。

2. 使用弹簧秤拉动小车,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此时的拉力作为摩擦力。

3. 改变砝码的重量,再次使用弹簧秤拉动小车,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新的拉力。

4. 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并测量纸带上的点间距离。

5. 计算各次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来源。

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打点计时器的点间时间间隔,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2. 使用公式F=ma,将测得的力和质量代入,计算理论加速度,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3. 分析实验误差,可能的原因包括摩擦力的测量不准确、时间间隔的测量误差等。

初中物理经典题目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经典题目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经典题目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中物理经典题目的解题方法。

2.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初中物理经典题目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2. 经典题目的实例讲解和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总结常用的解题方法。

2. 提问学生对经典题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讲解经典题目的类型及解题方法(15分钟)1. 讲解经典题目的类型,如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

2. 介绍解题方法,如公式法、图解法、实验法等。

3. 通过实例讲解经典题目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三、经典题目实例讲解和练习(20分钟)1.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题目进行讲解,着重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2.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

3. 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经典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完成一些经典的物理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2. 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经典题目的掌握情况。

3.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评估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经典题目,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精品教案)《力》教学设计讲课稿

(精品教案)《力》教学设计讲课稿

(精品教案)《力》教学设计讲课稿整理的《力》教学设计讲课稿,欢迎大伙儿分享。

所用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三章第3节第69~70页(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初中时期打好对基本概念的明白、了解研究办法的基础。

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能起到一具非常好的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要紧是对于力的初步概念的形成及操纵变量法、归纳法等科学办法的明白和运用。

教学要求是B级。

这些内容既是对前面学习的“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识的连续和跃迁,又为后面“二力平衡、重力”乃至初三的压强、浮力等内容举行铺垫。

能够讲本节内容是构建整个初中物理力学体系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具物体对另一具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明白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明白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懂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办法(1)记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日子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经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经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及妨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生分组实验,可以举行合作与交流。

(2)在记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日子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味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味物理就在周围,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1、力的概念;2、力的三要素。

难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故。

本节重眼力的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的科学办法,以大量学生熟悉的日子事例及情景作为知识背景,经过归纳和简单的分析、推理,从而引出概念和规律。

所以,教学中我采纳探索式教学法,边活动(举例、讨论、实验、阅读等)、边分析、边归纳,层层深入,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设计时注重:情景设置生动、设咨询方向明确、互动目标鲜亮、演示实验清楚等教学环节,对学生故意识地举行思维引导。

初中物理弹力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初中物理弹力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初中物理弹力说课稿初中物理弹力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弹力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物理弹力说课稿1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弹力》,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2节,本节主要从弹力的产生,及其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几点详细剖析了弹力的相关知识,其实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弹力,所以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知识基础,但初中阶段的弹力,重点是弹力的产生、几种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大小,比初中阶段的知识更复杂,更深入,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后,能够对弹力有更深层的认识,本节中对弹簧弹力大小的探究,也为学生今后分析更复杂的物体受力情况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说学情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接触过几种基本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所以此时的他们已经能够较为科学地分析物体的受力,对于弹力的产生、方向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弹力方向,如轻杆、轻绳等,学生还需要系统地进行学习。

这个时期的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分析设计简单的实验,并且他们也乐于在课堂上亲自操作,动手实验,所以本节中我将胡克定律作为探究实验来进行,更好地让学生们融入课堂,主动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弹性形变与弹力;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能够判断常见几种弹力的方向;掌握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胡克定律的过程中,学会客观、科学地分析问题,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弹力的认识,领略自然的奥秘,懂得物理与生活生产密切的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常见弹力的方向以及胡克定律。

难点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

五、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采用了演示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体会微观放大法的巧妙之处,利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精品教案)《摩擦力》初中物理讲课稿

(精品教案)《摩擦力》初中物理讲课稿

(精品教案)《摩擦力》初中物理讲课稿帮大伙儿整理的《摩擦力》初中物理讲课稿,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摩擦力》初中物理讲课稿1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办法"是摩擦力在日常日子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经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所以这一节课不管在知识学习上依然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懂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懂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办法,并能在日常日子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办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2)、过程与办法记忆探索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味怎么样举行科学的猜想,明白在研究多因素咨询题中怎么样运用“变量操纵”的办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举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猎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举行探索。

关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明白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能力培养和探索过程体验方面,经过对妨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索,突出“猜想与假设”那个环节,并且认识在探索过程中“变量操纵”的意义和办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引导转化作用算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别能简单的把"启示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办法,而是要运用启示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计划采纳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和实验为主的启示式教学办法。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预备和同学们一起举行科学研究。

0430初二物理(人教版)弹力 讲课稿

0430初二物理(人教版)弹力 讲课稿

弹力讲课稿——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张立峰1、同学们大家好,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力这个物理量,今天我们继续进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的第2节,来认识一种特殊性质的力——弹力。

2、大家先跟老师一起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现在同学们就可以拿起手边的物体,给它们施加一个力的作用,观察它们能够发生形变吗?双手按压直尺,观察到尺子弯曲,发生了形变;用力挤压橡皮,橡皮也会弯曲,发生形变;手按压夹子两端,夹子中间的弹簧也会形变。

3、生活中我们可以使很多物体发生形变,例如用橡皮泥捏出漂亮的摆件,把面团捏成不同的形状,脚踩在沙滩上留下一串足印,拉伸橡皮筋,压弯拉力器来锻炼身体,站在蹦床上使蹦床凹陷等等,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并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会,思考这些物体发生的形变后有什么特点吗?当我们把橡皮泥或面团捏成想要的形状后,它们能够保持这种形状不变,沙滩上的脚印儿也无法自己消失。

而像橡皮筋、弹簧这些物体,一旦松手后,不能维持刚刚的形状。

因此,像面团、橡皮泥这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它们发生的形变也称之为塑性形变;而像弹簧、蹦床等物体,形变后能够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所有具有弹性的物体发生形变后,一定能自动恢复原状吗?4、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这是按压式水笔中的小弹簧,先将其用较小的力拉伸后松手,观察,弹簧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接着用较大的力去拉伸弹簧,观察发现此时弹簧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了。

再比如不断的给气球吹气,最终气球也会被吹爆。

因此,物体的弹性也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了。

5、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体验一下物体弹性形变后的特点,当拉伸橡皮筋,或按压夹子等物体时,体会手指会有什么感觉呢?由于它们想恢复自己原来的形状,皮筋想向回收缩,就会给手指一个力的作用,夹子两端想要向回弹,也会给手指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将同一个小球放入三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小球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 )
A.甲容器的最大
B.乙容器的最大
C.丙容器的最大
D.一样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动力越大,惯性也越大
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增大惯性
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慢慢变小,最终停下来
3.你所在的考场里的空气质量大约是( )
A.几十克
B.几千克
C.几百千克
D.几十毫克
4.物体从光滑的斜面滑下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
C.重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D.重力和下滑力
5.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6.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7.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
A.失去了惯性
B.具有惯性
C.不受力的作用
D.惯性大于阻力
8.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下列步骤中不必要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B.往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C.用量筒测出烧杯中液体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倒掉盐水后空烧杯的质量
9.下列做法中,目的在于增大压强的事例是( )
A.载重卡车装有较多的轮子
B.房屋的墙基做的比墙宽
C.铁轨铺在枕木上
D.刀、斧的刃要磨得很薄
10.滑雪运动员从山坡上匀速滑下,则运动员的( )
A.机械能增加
B.动能和势能都减小
C.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D.机械能不变
11.小明沿水平方向用80牛的力,将重50牛的球沿水平方向推出,球在地面上滚过10米后停下,在球滚动的过程中,小明对球做的功是( )
A.800焦
B.500焦
C.1300焦
D.0焦
12.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适当增加滑轮的个数,可以更加省力,这时( )
A.机械效率增大
B.机械效率减小
C.机械效率不变
D.以上说法均有可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3.一架飞机做匀速直线飞行,在5min内飞行了60km,则该飞机飞行0.5h 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_m。

在第二分钟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

14.缝纫机皮带如果打滑,只要在皮带上擦一些松香或将皮带加紧一些,这样就不打滑了。

其道理:前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位同学用98牛的力向下按轻质杠杆的一端,把另一端的物体举高了0.4米,如果下降的高度是1.6米,则人对杠杆做了___________功(不计摩擦)
16.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用到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_。

17.海洋是个极有开发潜力的资源宝库。

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常常需要潜入到海洋的深处去,潜水艇是人类研究海洋的重要设备,它的上浮和下潜是通过___________来实现的,当潜水艇潜到水下500m深处时,它受到水的压
强是___________pa。

当潜水艇继续从500m深处向更深处下潜时,所受到水的浮力将___________。

18.人干体力活的时候,很讲究巧用力,这个“巧”字说明:人用力的时候,必须注意施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理选择。

19.动物的一些器官生长非常特别,这与它们的生存方式、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例如: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脚掌宽而大,是为了在沙漠中行走时___________对沙子的压强;有“森林医生”之称的啄木鸟,嘴尖而细长,是为了捉虫时___________对木的压强。

20.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它所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20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N,放手后物体将
___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___________N。

21.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沿曲线运动,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发生改变;铅球落地时将地面砸出了一个小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如果飞行中的铅球受到的所有的力突然消失,那么铅球将做___________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8分)
22.(6分)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的密度,他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

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出了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

请你将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与液体B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小东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的密度:ρB=___________。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____运动。

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__的原因。

24、(6分)小华用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进行甲、乙两步实验,小华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进行乙、丙两步实验,小华想验证的猜想是___________;
(3)小华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出,此实验过程中浮力的变化情况是先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四、综合题(共3小题,17分)
26.(5分)一正方体质量为6kg,边长为10cm,放置在水平地板上,在10N 的水平拉力下以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请你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两个问题,并做出解答。

(g=10N/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